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土壤样品采集与野外调查是土壤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环节,是研究土壤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等方面的基础。
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对研究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正确的采样方法与技术要求是保证土壤样品质量和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一、采样地点与区域选择1.采样地点选择应代表所研究区域的典型情况,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采样样点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按照每个样点0.1~1公顷采样,样点间距为30~100m进行采样。
3.尽量避免选择受人为干扰的土壤样点,如种植区、旱地和河道附近等。
二、采样装备与工具1.采样工具要保持清洁,以防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可使用锹、手提式土壤钻、不锈钢土壤钉等工具进行采样。
2.采样装备要经过高温煅烧或酒精消毒处理,防止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
三、采样方法1. 一般采用螺旋式土壤钻进行采样,钻孔深度一般在0-30cm范围内。
为了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垂直层次土壤样品,可选择多层次采样方法,即根据土壤的分层情况分别采集不同深度的样品。
2.采样钻孔应避开植株根系区域,尽量减少植物残体的混入。
3.采样钻孔的数量要足够,可以根据均匀网格采样原则确定。
对于面积较大的区域,可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采样,如种植区、林区、草地等。
4.采样时要保持连续性,不同样点的样品应当及时统计,并尽量在野外处理,以免样品变质。
5.为了保证采样点的代表性,每个样点应采集不同部位的土壤混合作为总样品。
四、现场标识与记录1.对每个采样点应贴上编号,以便后期样品数据的对应。
2.采样者在采样点上应标识编号,并记录采样日期、时间、经纬度、地理位置等信息。
3.要详细记录每个点位的采样深度和土壤类型。
五、样品保存和处理1.采样完成后,将土壤样品均匀混合,可随机取样进行分析。
2.样品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者进行相应的现场分析。
3.如果无法及时处理样品,可将样品保存在高温煅烧杀菌后的玻璃容器中,避免暴露在阳光下。
土壤检测方法及标准
土壤检测方法及标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监测重金属类、农药类及pH共11个项目。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将土壤监测项目分为三类: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
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包括铁、锰、总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总磷、水分、总砷、有效硼、氟化物、氯化物、矿物油及全盐量等。
土壤监测方法包括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方法两部分。
1、土壤样品的预处理用土壤取样器采来的土壤样品,应及时用土壤烘干箱(土壤干燥箱)进行风干,以免发霉而引起性质的改变。
其方法是将土壤样品碾压成碎块平铺在土壤干燥箱样品室内,摊成薄层放于室内风干,经常加以翻动,加速干燥。
切忌阳光直接曝晒,风干后的土样再用土壤研磨机进行研磨过筛处理。
2、分析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电化学法及化学分析法等。
土壤检测标准NY/T1121.2-2006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1121.3-2006土壤检测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NY/T1121.4-2006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NY/T1121.5-2006土壤检测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Y/T1121.6-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1121.7-2014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1121.8-2006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NY/T1121.9-2012土壤检测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的测定NY/T1121.10-2006土壤检测第10部分:土壤总汞的测定NY/T1121.11-2006土壤检测第11部分:土壤总砷的测定NY/T1121.12-2006土壤检测第12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NY/T1121.13-2006土壤检测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NY/T1121.14-2006土壤检测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NY/T1121.15-2006土壤检测第15部分:土壤有效硅的测定NY/T1121.16-2006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1121.17-2006土壤检测第17部分: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NY/T1121.18-2006土壤检测第18部分: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NY/T1121.19-2008土壤检测第19部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NY/T1121.1-2006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1121.20-2008土壤检测第20部分: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NY/T1121.21-2008土壤检测第21部分: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NY/T1121.22-2010土壤检测第22部分: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环刀法NY/T1121.23-2010土壤检测第23部分:土粒密度的测定NY/T1121.24-2012土壤检测第24部分:土壤全氮的测定自动定氮仪法NY/T1121.25-2012土壤检测第25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仪法。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本文介绍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操作的技术规范,以达到无污染且具有代表性的目的。
组织准备方面,需要收集监测区域的各种资料,如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以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
同时,还需要了解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以及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相关性质资料、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法律法规、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气候资料、水文资料等。
现场查看是整理和利用调查信息的重要环节。
采样器具的准备包括工具类、器材类、文具类、安全防护用品等。
布点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简单随机、分块随机和系统随机。
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等方式获得随机数。
分块随机布点根据监测区域内土壤类型的不同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系统随机布点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每个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更具代表性。
样品采集阶段包括前期采样、正式采样和补充采样。
前期采样根据背景资料和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用于初步验证污染物空间分异性和判断土壤污染程度,为制定监测方案提供依据。
正式采样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现场采样。
补充采样是指在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增设采样点补充采样。
最后,野外选点是采样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布点方法在监测区域内随机选取采样点进行采样。
为了符合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的要求,采样点应该选在被采土壤类型特征明显的地方,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
坡脚、洼地等具有从属景观特征的地点不应设采样点。
城镇、住宅、道路、沟渠、粪坑、坟墓附近等处人为干扰大,失去土壤的代表性,不宜设采样点。
采样点应该远离铁路、公路至少300米以上。
采样点应以剖面发育完整、层次较清楚、无侵入体为准,不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土被破坏处设采样点。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产品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产品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本规定确定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中农产品样品的分析测试方法,适用于所有承担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产品样品分析测试任务的检测实验室。
1 总砷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1-1 编制依据本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5009.268—2016)“第一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编制。
1-1-2 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测定农产品中多元素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本方法适用于农产品中铬、镍、铜、锌、砷、镉、汞和铅的含量测定。
当称样量为0.5 g ,定容体积为50 mL 时,各元素的检出限和定量限见表1-1-1。
表1-1-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检出限及定量限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检出限(mg/kg ) 定量限(mg/kg)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检出限(mg/kg ) 定量限(mg/kg ) 铬 Cr 0.05 0.2 砷 As 0.002 0.005 镍 Ni 0.2 0.5 镉 Cd 0.002 0.005 铜 Cu 0.05 0.2 汞 Hg 0.001 0.003 锌Zn0.52铅Pb0.020.051-1-3 方法原理试样经消解后,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以元素特定质量数(质荷比,m /z )定性,采用内标法,以待测元素质谱信号与内标元素质谱信号的强度比与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进行定量分析。
1-1-4 试剂和材料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4.1 试剂4.1.1 硝酸(HNO3):优级纯或更高纯度。
4.1.2 氩气(Ar):氩气(≥99.995%)或液氩。
4.1.3 氦气(He):氦气(≥99.995%)。
4.1.4 金元素(Au)溶液(1000 mg/L)。
4.2 试剂配制4.2.1 硝酸溶液(5+95):取50 mL硝酸,缓慢加入950 mL水中,混匀。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一章概述1.1引言土壤分析是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土壤分析的基本原则、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室分析方法、结果解释与报告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土壤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可比。
1.2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农业、环境、土壤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土壤分析工作。
本规范所涉及的方法适用于各类土壤样品。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本技术规范中所用术语和定义如下:2.1土壤样品代表其中一固定区域或点位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特征的样品。
2.2取样采集土壤样品的过程,包括采样设计、采样设备选择、采样方法等。
2.3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干燥、打碎、混合等处理的过程。
2.4实验室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进行测定的实验室操作方法。
2.5分析结果根据实验室分析方法得出的土壤样品中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2.6结果解释与报告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编制报告的过程。
第三章基本原则3.1准确性与可靠性土壤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
实验室采用标准化、质控程序,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2可比性不同实验室的土壤分析结果应该具有可比性,以保证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3.3样品代表性采集的土壤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所研究的区域或点位的土壤状况。
3.4样品数量采集的土壤样品数量应根据研究目的、土壤特性、采样方法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3.5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计划,包括标准品的采用、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和比对等措施,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第四章样品采集与处理4.1采样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特性,合理设计采样方案,确定采样点位、样本数量、深度等要素。
4.2采样设备选择根据土壤类型、深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保证样品的质量。
4.3采样方法根据土壤特性,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如刀铲法、钻孔法等,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4.4样品处理采样后,将样品进行干燥、打碎、混合等处理,以保证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5
5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试方法5-1土壤pH-电极法A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A-1本方法适用于一般土壤、沉积物样品pH值的测定。
A-2土壤样品宜过20目筛(1mm),因为土壤过细过粗对pH测定均有影响。
土样应贮在密闭玻璃瓶中,要防止空气中的氨,二氧化碳及酸碱性气体的影响。
B原理土壤试液或悬浊液的pH值用pH玻璃电极为指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测量电池,可测出试液的电动势,由此通过仪表可直接读取试液的pH值。
C试剂C-1 pH4.01标准缓冲溶液:称取经105℃烘干2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10.21 g,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0 mL,在20℃时,其pH值为4.01。
C-2 pH6.87标准缓冲溶液:称取磷酸二氢钾3.39g和无水磷酸氢二钠3.53g溶于蒸馏水中,加水至1000ml,此溶液在25℃,pH值为6.87。
C-3 pH9.18标准缓冲溶液:称取四硼酸钠(Na2B4O7·10H2O)溶于蒸馏水中,加水至1000 ml。
此溶液在25℃的pH值为9.18。
C-4 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将蒸馏水置烧杯中,加势煮沸数分钟,冷后放在磨口玻璃瓶中备用。
D仪器D-1 pH计:读数精度0.02pH,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D-2磁力搅拌器。
E分析步骤E-1试液的制备称取过20目筛的土样10g,加无二氧化碳蒸馏水25ml,轻轻摇动,使水土充分混合均匀。
投入一枚磁搅拌子,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分钟。
放置30分钟,待测。
E-2 pH计校标开机预热10分钟,将浸泡24h以上的玻璃电极浸入pH6.87标准缓冲溶液中,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将pH计定位在6.87处,反复几次至不变为止。
取出电极,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去水份,再插入pH4.01(或9.18)标准缓冲溶液中复核其pH值是否正确(误差在±0.2pH单位即可使用,否则要选择合适的玻璃电极)。
E-3测量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去水分,将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土壤试液或悬浊液中,读取pH值,反复3次,用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Ar Ar
40Ar + 2
38
+
Ar Cl
35
+
34SO+ 34SOH+
81BrH+
Ar37Cl+
79BrO+ 81BrO+ 81BrOH+
SO2+,S2+ PO2+ ArNa+ TiO
— 8 —
ZrO
10108-116
Cd
氧化物干扰和双电荷干扰可通过调节仪器参数降低干扰程度。 4.2 非质谱型干扰 非质谱型干扰主要包括基体抑制干扰、空间电荷效应干扰、物理效应干扰等。非质 谱型干扰程度与样品基体性质有关,通过内标法、仪器条件最佳化等措施可以消除。 2-1-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级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 的去离子水。 5.1 浓盐酸(HCl) :=1.19 g/mL,优级纯或高纯。 5.2 浓硝酸(HNO3) :=1.42 g/mL,优级纯或高纯。 5.3 氢氟酸(HF) :=1.49 g/mL。 5.4 双氧水(H2O2) :=30%。 5.5 2%硝酸溶液:2+98。 5.6 5%硝酸溶液:5+95。 5.7 单元素标准贮备液:=1000 mg/L: 可用高纯度的金属 (纯度大于 99.99%) 或金属盐类 (基准或高纯试剂) 配制成 1000 mg/L 含 2%硝酸(5.5)的标准贮备液。或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 5.8 多元素标准贮备液:=100 mg/L: 用 2%硝酸溶液(5.5)稀释单元素标准贮备液(5.7) ,或可直接购买多元素混合有 证标准溶液。 5.9 多元素标准使用溶液:=1.00 mg/L: 用含 2.0%硝酸(5.5)溶液稀释标准贮备液(5.7 或 5.8) 。 5.10 内标标准储备溶液:=10.0 mg/L: 宜选用 6Li、45Sc、74Ge、89Y、103Rh、115In、185Re、209Bi 为内标元素。可直接购买 有证标准溶液配制,介质为 2%硝酸溶液。 5.11 质谱仪调谐溶液:=10.0 g/L: 宜选用含有 Li、Y、Be、Mg、Co、In、Tl、Pb 和 Bi 元素的溶液为质谱仪的调谐溶 液。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配制。
土壤调查检测项目分析技术方案
土壤调查检测项目分析技术方案目录1. 内容概括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的与范围 (4)1.3 技术路线与方法论 (6)2.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7)2.1 样品采集方法 (8)2.1.1 采样点布设 (10)2.1.2 采样器具与材料 (11)2.1.3 样品保存与运输 (12)2.2 样品处理与制备 (13)2.2.1 采样器具清洗与保养 (14)2.2.2 样品风干与粉碎 (15)2.2.3 样品筛分与混匀 (17)3. 土壤理化性质检测 (18)3.1 土壤水分测定 (19)3.2 土壤pH值测定 (21)3.3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 (21)3.4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23)3.5 土壤颗粒组成与质地分析 (25)3.6 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 (26)3.7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7)4. 土壤环境质量评估 (28)4.1 土壤污染物识别 (29)4.2 土壤污染程度评价 (30)4.3 土壤生态风险评价 (32)4.4 土壤健康状况评估 (33)5. 土壤调查数据分析与解释 (34)5.1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36)5.2 数据可视化展示 (37)5.3 土壤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8)5.4 土壤质量预测模型构建 (40)6. 土壤调查报告编写 (41)6.1 报告编制原则与格式 (42)6.2 土壤调查过程描述 (44)6.3 土壤质量评价结果 (45)6.4 土壤保护与修复建议 (46)7. 技术支持与保障措施 (47)7.1 技术团队组建与培训 (48)7.2 设备与材料保障 (49)7.3 质量控制与检验流程 (51)7.4 风险防控与应急预案 (52)8. 结论与展望 (54)8.1 研究结论总结 (55)8.2 研究不足与改进方向 (57)8.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58)1. 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为土壤调查检测项目提供一套详细的技术方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2版)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2版)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2版) 1有两个版本,其中第一版完成于1993年。
之后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推出《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2版) 1第二版》。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2版) 1第二版》一般作为实验室人员做实验时参考,分享土壤测试技术水平,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2版) 1第二版》全书共分为24个章节。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2版) 1(第2版) 1知识兔一、为配合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和提升土壤测试技术水平,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2版) 1》(1993年第一版)进行了修订。
二、本次修订根据土壤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当前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要求,对《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2版) 1》(1993年第一版)中第一章,第三章3.1,第四章4.2,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12.1、12.2,第十三章13.1B,第十四章14.1、14.2、14.3、14.4、14.5A、14.5B,第十七章17.2,第十八章18.2、18.4,第二十章,第二十二章22.1和第二十三章等章节进行了修改。
三、本次修订的原则是:方法选择注重使用广泛、准确可靠,在操作上突出快速实用。
部分内容与最新颁布的相关分析方法标准相衔接。
量和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增加了石灰需要量的测定、土壤中铵态氮(靛酚蓝比色法)、土壤中硝态氮(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以满足各地土壤检测的需要。
五、其它说明1、本规范所用试剂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
所用水除特别说明外均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符合GB/T 6682要求。
一般常量元素项目分析用水应达到三级水要求,中、微量元素项目分析用水应达到二级水要求。
2、本规范所述溶液如未指明溶剂,均系水溶液。
3、本规范中各元素的含量一律以元素形式(例如N、P、K 等)表达,只有少数项目为实际应用需要仍保留以氧化物形式表达。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环办土壤函[2017]1625号)
宜选用 45Sc、74 ge、103Rh、115In、185Re 为内标元素(内标元素的选取可参考
表 1-1-4)。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用硝酸溶液(5.4)稀释至 100 μg/L。
元素 砷 铍 镉 钴 铬
铜 锰
质量数 75 9 111 114 59 52 53 63 65 55
表 1-1-4 推荐的分析物质量与内标物
注 3: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样品,酌情加入适量过氧化氢。
7.4 实验室空白试样的制备 以实验用水代替地下水样品,按照 7.3 步骤制备实验室空白试样。
7.5 仪器调试 7.5.1 仪器的参考操作条件
不同型号的仪器其最佳工作条件不同,标准模式、碰撞/反应池模式等应按 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 228 —
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详见表 1-1-1。
元素
砷 As 铍 Be 镉 Cd 钴 Co 铬 Cr 铜 Cu 锰 Mn 钼 Mo
检出限
(μg/L)
0.2 0.04 0.05 0.03 0.2 0.08 0.1 0.06
表 1-1-1 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测定下限
(μg/L)
元素
0.5
镍 Ni
0.16
锑 Sb
附件 3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中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 况调查的地下水样品的分析测试。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参与承担全国土壤污染状况 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任务的实验室。
第一部分 地下水样品无机污染物项目的分析测试技术
1 重金属类
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表 1-1-3 推荐的混合标准贮备液分组及保存介质
土壤样品监测分析方案
土壤样品监测分析方案1.1、现场样品分析现场可采用便携式分析仪器设备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水样的温度须在现场进行分析测试,溶解氧、pH、电导率、色度、浊度等监测项目亦可在现场进行分析测试,并应保持监测时间一致性。
岩心样品采集后,用取样铲从每段岩心中采集少量土样置于自封塑料袋内并密封,一般应在有明显污染痕迹或地层发生明显变化的位置采样。
之后适当对土样进行揉捏以确保土样松散,使其稳定5~10min后将相应仪器或设备(如PID 检测器等)探头伸入自封袋内并读取样品的读数。
1.2、实验室样品分析(一)土壤样品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规定,基本项目为调查阶段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的必测项目,为了更加全面的反应土壤理化性质,加测含水率和pH。
因此,项目地块场地环境调查阶段,土壤样品检测项目为:基本项目(45项):(1)重金属和无机物9项目:含水率、pH、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2)挥发性有机物27项: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 -二氯乙烯、反-1,2 -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3)半挥发性有机物11项: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苯[1,2,3-cd]芘、萘;选测项目(2项):(1)石油烃类1项:石油烃(C10-C40);(2)多氯联苯(总量)1项。
以上各检测指标检测方法严格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规定的国家检测标准方法。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一、引言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工作,旨在了解土壤中的元素组成及其分布情况,为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为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要求是必要的。
二、测量范围和分布1.测量范围: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将覆盖全国所有行政区域,并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测量。
2.测量分布: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强度,确定测量样点的分布密度,以确保样点具有代表性。
三、测量方法1.采样:按照1∶1万比例,采用土壤钻孔取样方式,钻孔深度应达到或超过土壤有效根系层,每个样点至少采集3个重复样品。
2.样品处理与保存:采样后,将土壤样品进行均质混合,并留取适量样品进行分析。
其余部分应密封保存,避免与空气和湿度接触。
3.测量项目:测量土壤样品中的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包括有机质、氮、磷、钾、钙、镁等。
4.测量仪器:使用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化学分析仪器进行项目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1.质量保证:对于分析实验室,需要具备相关资质、设备和人员,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测量标准和规范。
2.质量控制:每批样品应设置空白样、标准样和质控样,用于仪器校准和数据质量控制。
同时,进行仪器的定期校验和维护,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五、数据分析与报告1.数据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土壤元素空间分布图、变异图和相关性分析图,并进行数据修正和插补,以获得尽可能准确的地球化学数据。
2.结果报告:撰写详细的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方法、样品信息、分析结果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同时,提供数据支持和解读,为科研、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六、安全与环保1.安全操作: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过程时,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身安全。
2.环境保护:在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遵守环境保护规定,妥善处理野外采样器材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层的一种重要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土壤进行分析测试是了解土壤质量、评估土壤肥力以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手段。
本技术规定旨在规范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二、样品采集1.样品采集前应根据土壤类型和采样目的确定采样点位,并记录位置、海拔、土壤类型等信息。
2.采样工具应干净、无污染,并保证能够采取有效的土壤样品。
3.采样时应避开植物根系、根际带等影响土壤质量的因素。
4.采样时宜以金属铲或锹将土壤连同上部固体物采集下来,尽量减少人为损伤和污染。
5.采样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均匀混合,并分装成适量的样品,以备后续分析测试。
三、样品制备1.样品在制备过程中应避免水分的丢失或增加,以保持土壤原有的湿度。
2.样品需干燥后进行研磨,以确保粒度均匀。
研磨工具应干净、无污染。
3.样品研磨后,应通过过筛器筛选出粒度一致的土壤样品,以便后续分析测试。
四、常规分析测试1.土壤酸碱性测试:采用酸碱滴定法或pH计进行测定,确定土壤的酸碱情况。
2.土壤质地测试:采用悬浮液比重法或湿捏法进行测定,确定土壤的砂、粉、黏土的含量。
3.养分含量测试:包括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的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4.重金属含量测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确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5.微量元素测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或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确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6.土壤微生物测试:包括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定量和鉴定。
五、测试结果评价1.根据样品分析测试结果,可以评价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酸碱状况、重金属污染情况等。
2.根据相关标准和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确定土壤的适宜用途和改良措施。
六、质量控制1.各项测试方法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2.每批样品应设置样品复制和平行样进行质控,以评估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
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具体规定了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的步骤、方法和标准。
首先,它规定了地下水样品的采集方法,要求在采样过程中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和变质,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它规定了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的方法,包括常规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测定方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经过科学验证和实践验证的,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地下水样品的污染状况。
最后,它还规定了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的标准,包括阈值、限量和超标判定等。
这些标准是根据国内外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的,能够为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估和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的水平和准确性,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同时,它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地下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污染问题涉及多个环境要素和污染因子,只有通过科学准确地分析测试,才能全面了解其污染状况,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通过全面实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可以有效提高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科学的分析测试,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地下水的污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一个重要的调查活动,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
壤污染状况,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壤样品的分析
测试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规定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有助于准确
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类型。
首先,土壤样品的采样过程应遵循一定的规范。
采样点应根据不同土
壤类型的分布合理确定,并且应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受
到其他非目标因素的污染,比如化肥、农药等。
采样深度也是重要的参数,常规采样深度为0-20厘米和20-40厘米,同时还需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
其次,土壤样品的分析测试方法要严格遵循技术规定。
常规的土壤分
析测试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和全磷等指标的测定。
这些指
标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肥力和污染程度。
此外,对于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元
素的分析测试也是必要的。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感应耦合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含量,从
而判断污染的程度。
总之,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中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的规定十分重要。
合理的采样方法、准确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及科学的分析和解释对于全
面了解土壤污染状况至关重要。
通过这些规定,可以为土壤环境保护和治
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贡献。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18.1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18.1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分析技术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土壤样品的收集、处理和准备,以及各类物化指标的分析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收集、处理和准备1、选择土壤样品的地点土壤样品取自典型甚至标准的环境情况,尤其是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地方,如污水处理厂、汽车尾气影响的城市街道;也可收集埋藏地表的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土壤情况的参考;预测分析污染点或被污染土壤现状,可根据污染物移动速度对污染源位置附近进行收集。
2、土壤样品的深度根据检测目的,不同深度收集有不同的土壤样品。
如:可根据污染物的迁移特点,分析表面土壤的重金属浓度;对典型地层,可从表层到深处逐层取样;探究有机碳,可将土壤深度按5cm至20cm分段。
3、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样品时,应用适当的工具,以消除样品因受干扰而失真。
收集土壤样品时,应注意力减少污染物及其气体扩散,采用封口采集容器。
4、取样取样容器宜有足够的空间储存不同土层,容器一点使用清洁锌铁箔或其他无污染的材料,样品应放入受检容器中,严禁放入有污染的容器。
5、样品的处理及分类根据检测要求,完成土壤样品受理、装载、前处理、分类(如洗涤、精筛、磨粉等等)等程序,以达到对污染物检测的要求。
二、物化指标的分析方法1、土壤总量组份分析包括有机质、粗碎矿物质和游离碳酸盐等,采用燃烧分析、溶剂提取离子交换试验、正电子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分析。
2、土壤pH分析土壤pH值指土壤测定自然时的酸碱值,采用导电度的测定、萃取(硝酸-缓冲液-维持或火焰离子化)或使用pH仪测定,直接测定土壤矿溶液的pH值。
3、土壤养分分析采集土壤样品,经过固定及分离,连续提取铵、硝酸、硫酸及酚酞溶液,使用毛细管电位梯度法测量几率,同时测量可解磷与钾的浓度;也可采用物理-化学分析法测定化学组成。
4、重金属分析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等检测技术,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镉、汞、砷及铬等,以及重金属的活性状态。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土壤污染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解全国土壤污染状况,需要进行土壤样品分析测试,以确定土壤中不同有害物质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的方法技术规定。
首先,土壤样品采集是土壤分析测试的关键一步。
为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应根据土壤类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制定采样计划。
采样点的选择应遵循均匀布点原则,同时根据土壤层次进行分层采样。
具体采样方法包括手工采集和机械采集两种,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采样深度。
采样时应避免直接接触,使用无污染器具和手套进行采集,并避免土壤混合和外界污染。
其次,土壤样品分析测试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仪器和方法。
常用的仪器包括光谱仪、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根据目标污染物的类型和浓度范围,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方法进行分析。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等。
对于每个测试项目,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然后,土壤样品分析测试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包括样品的干燥、研磨和筛分等步骤,以获得均匀的样品和目标污染物的高提取率。
对于一些特殊的样品,如含有高湿度、粘性或有机物的样品,需要选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如烘干、粉碎或添加萃取剂等。
最后,进行土壤样品的分析测试。
根据所选的测试项目和仪器方法,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时间和pH值等。
同时,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包括参比样品、空白实验和加标回收实验等,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是保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基础。
通过科学的采样、分析、前处理和测试,可以获得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详尽信息,为制定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由于土壤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污染源的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可能会有所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和调整。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18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18.1一、关于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的简介土壤分析是通过对土壤和复合土样中某些物质的定量分析来提供对土壤成份及其有关性质的检测与估计。
它是土壤肥力诊断和管理以及有关自然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以及地质调查中均有广泛应用。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是根据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检测需求,结合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与标准要求,研究制定而成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旨在推进现代土壤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根据当前土壤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完善了当前土壤分析技术的水平,为不同土壤分析方法的应用及管理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二、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1.土壤抽样方法:详细说明了样品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以及采样时的操作方法以及安全措施,以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土壤分析的具体目的:详细说明样品的分析目的,可以检测的体积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对样品中微生物分析等。
3.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综合介绍了土壤分析技术的具体技术要求,涉及不同类型的仪器仪表和试剂、指标和方法、样品准备和现场检测、技术处理与分析等。
4.土壤报告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详细说明了检测过程中的记录要求和处理要求,以及结果报告的格式,并对报告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三、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土壤分析技术规范是土壤分析技术应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它可以确保土壤抽样和分析正确,标准化地进行,以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对科学管理土壤肥力和实施环境保护的工作非常重要。
此外,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日益丰富的检测技术,以及在技术管理过程中的一致性要求,技术规范的更新也可以满足日益改变的测试需求。
技术规范的更新和完善,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价土壤状态,并有效地实施土壤肥力诊断和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肥力管理的成效。
土壤测试规范要求及其地基处理方案
土壤测试规范要求及其地基处理方案土壤测试是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的重要环节,它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土壤测试的规范要求以及在测试结果出现问题时的地基处理方案。
1.土壤测试规范要求土壤测试是通过采样和分析土壤样品,来评估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的过程。
为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以下是土壤测试的规范要求:1.1 采样方法在进行土壤测试之前,首先需要采集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采样点的选择要覆盖整个工程区域,并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设置足够的采样点。
采样时要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用专业的采样工具进行取样,并确保采样点的深度和数量符合要求。
1.2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样完成后,土壤样品需要妥善保存和运输,以保持其原有特性。
样品需要密封装入干燥、无污染的容器中,并标明采样时间和地点。
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和污染,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3 分析方法土壤样品的分析方法应当符合相关的标准,包括土壤颗粒分析、含水量分析、有机质含量分析、土壤力学特性测试等。
分析过程中应当遵循标准的操作步骤,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1.4 数据处理和报告完成土壤测试后,应当对测试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应遵循相关的统计学原理和方法。
测试结果应当详细记录在测试报告中,包括采样点的位置、土壤类型、测试项目及结果等信息,以便于后续工程的参考和使用。
2. 地基处理方案在进行土壤测试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现土壤存在问题,如承载力不足、含水量过高等。
为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需要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案。
2.1 墩台加固当发现土壤的承载力不足时,可以采取墩台加固的措施。
这包括使用桩基、加固梁等形式,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加固设计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工程要求进行,确保加固效果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2.2 排水处理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会导致地基不稳定和沉降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排水可以通过设置排水管道或渗透井等方式进行,以降低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1 总钒 ................................................................................................................................................ - 33 1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 - 33 1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 33 12 总锑 ................................................................................................................................................ - 33 12-1 原子荧光法 ............................................................................................................................ - 33 13 总铊 ................................................................................................................................................ - 36 1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 36 14 总钼 ................................................................................................................................................ - 36 1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 36 15 总锰 ................................................................................................................................................ - 36 15-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 - 36 16 总铍 ................................................................................................................................................ - 40 16-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 - 40 16-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 40 17 氟化物 ............................................................................................................................................ - 40 17-1 离子选择电极法 ..................................................................................................................... - 40 17-2 离子色谱法 ............................................................................................................................. - 45 18 氰化物 ............................................................................................................................................ - 47 18-1 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 - 48 18-2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 - 52 19 可提取态元素 ................................................................................................................................ - 54 19-1 氯化钙溶液法 ........................................................................................................................ - 54 第二部分 土壤样品有机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 ..................................................................................... - 56 1 多环芳烃 .......................................................................................................................................... - 56 1-1 气相色谱-质谱法..................................................................................................................... - 56 2 有机氯农药 ...................................................................................................................................... - 67 2-1 气相色谱-质谱法...................................................................................................................... - 67 3 邻苯二甲酸酯 .................................................................................................................................. - 79 3-1 气相色谱-质谱法...................................................................................................................... - 79 4 石油烃(C10~C40) ........................................................................................................................ - 85 4-1 气相色谱法 .............................................................................................................................. - 85 5 挥发性有机物(VOCS) ................................................................................................................ - 91 5-1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 - 91 5-2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 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