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人物考
国学大师梁启超简介
![国学大师梁启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e626bac51e79b896802264f.png)
国学大师梁启超简介最早将西方的民权,民-主自由思想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促使了国人的觉醒,使国人产生了近代化意识。
以戊戌变法为界,中国思想此前是封建正统思想,此后是启蒙思想兴起。
下面就由为你介绍国学大师梁启超,欢迎阅读!!!国学大师梁启超人物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国学大师梁启超主要成就改良思想梁启超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竭力呐喊,四处奔走,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
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却又因时而异,不断变化,前后矛盾,以致难以令人信服。
在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随康有为亦步亦趋,无论办报或教学,都注意并且用力阐述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和变法理论。
他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为依据,鼓吹变法,讲求维新,宣传西方科学文化,充分显露了年轻爱国志士的朝气和锐气。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一度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一次“破坏”:“历观近世各国之兴,未有不先以破坏时代者。
梁启超的主要事迹介绍
![梁启超的主要事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b039b2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3.png)
梁启超的主要事迹介绍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青年时期倡导变法维新,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梁启超主要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梁启超人物简介1.公车上书梁启超第一次投身政治运动,是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康有为联合3000举人上书请求变法,作为康最得力的弟子,梁启超积极参与了这桩震动中国的大事。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公车上书第二年,黄遵宪在上海办《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撰写了大量呼吁变法的文章。
两湖总督张之洞很欣赏《时务报》,说这是“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报纸”。
后来,张之洞邀请梁启超到武昌一游,打开中门迎接,甚至问下属“可否鸣炮”。
在当时,这是接待钦差大臣的礼节。
2.戊戌变法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他在学堂中极力宣扬变法救亡的思想,还不时发表斥责专制、赞誉民权的言论,引起了旧势力的攻击。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
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百日维新”。
五月十五日(7月3日),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给六品衔,命他办理译书局事务。
梁参与了康有为策动袁世凯推翻慈禧太后的密谋,但被袁出卖。
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
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再出“训政”,随即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
梁启超在当日避入日本公使馆,次日化装到天津,东渡日本。
是年冬,梁启超曾代表康有为与兴中会领导人孙中山、陈少白等在东京商谈合作救国,梁十分赞成兴中会的革命主张,终因康有为的反对,合作未成。
十一月十一日(12月23日),梁在横滨创办《清议报》(旬刊),却仍鼓吹“斥后保皇”。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9aecde7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b.png)
梁启超中国学术史上的伟人事迹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复初,祖籍广东番禺(今属广州),清末民初杰出政治家、学者、教育家和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伟人之一、他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丰富的事迹和贡献,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894年他考入北京的京师大学堂,由于学习优秀,获得了一系列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在大学期间,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启迪,并开始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此后成为了中国早期的维新主义者。
1898年戊戌变法爆发后,梁启超积极支持变法,并为之撰写文章辩护,他将变法看作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全面,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然而,变法失败后,他陷入了长期的失望和思索之中。
梁启超对于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还是国家独立运动的重要倡导者。
他声援慈禧太后废黜皇帝成为全国闻名的人物,他坚定地认为,只有国家独立,中国才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梁启超在教育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贡献。
他提出了教育应当适应时代的原则,主张培养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反对僵化教育体制的存在。
他倡导新式教育,主张推行科学教育和实践教育,并积极推动了新式学校与大学的建设。
在学术领域,梁启超被誉为“学术教父”,为中国学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主持编写了《中国通史》,被称为“中国学术的百科全书”,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他还创建了“国学运动”,提倡恢复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后来的国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梁启超的思想开创了中国社会科学思想的新局面。
他主张“变法兴制度”,强调制度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堪称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
他还提出了“君主立宪论”,主张君主立宪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最佳道路,为后来的政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梁启超还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在这一时期积极争取政治民主化,倡导个人自由和平等,主张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紧密结合。
梁启超考试题及答案
![梁启超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5fcb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e.png)
梁启超考试题及答案
1. 梁启超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唐朝
B. 宋朝
C. 清朝
D. 明朝
答案:C
2. 梁启超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答案:A
3. 梁启超倡导的变法运动被称为什么?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洋务运动
答案:A
4. 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什么?
A. 《论语》
B. 《孟子》
C. 《新民说》
D. 《大学》
答案:C
5. 梁启超的变法运动发生在哪个年份?
A. 1898年
B. 1900年
C. 1911年
D. 1919年
答案:A
6. 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去了哪个国家?
A. 日本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答案:A
7. 梁启超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A. 创办了新式学堂
B.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
C. 提倡了女子教育
D. 以上都是
答案:D
8. 梁启超的变法运动最终结果如何?
A. 成功实施
B. 被镇压
C. 部分实施
D. 未有明确结果
答案:B
9. 梁启超的变法运动对后世有何影响?
A.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C. 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 以上都是
答案:D
10. 梁启超的变法运动中有哪些重要人物?
A. 康有为
B. 梁漱溟
C. 孙中山
D. 黄兴
答案:A。
梁启超参考答案
![梁启超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4d09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e.png)
梁启超参考答案梁启超,字伯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是中国近代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倡导者。
梁启超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梁启超生于1873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自幼聪明好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
然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和落后性,这使得他开始思考如何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
梁启超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改革,二是文化变革。
在政治改革方面,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他认为只有通过建立宪政体制,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他提倡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主张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政治体系。
梁启超的政治理念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文化变革方面,梁启超主张借鉴西方文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提倡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主张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成果,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梁启超的文化观念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知识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他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社会活动。
他曾经担任过清朝政府的官员,也是中国最早的民主党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梁启超的思想和行动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他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反对。
尤其是他主张借鉴西方文化的观点,在一些人看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背离和否定。
然而,梁启超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的文化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的观点虽然受到了一些争议,但是他的思想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政治改革和文化变革的观点,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梁启超(1873-1929)
![梁启超(1873-1929)](https://img.taocdn.com/s3/m/50dce63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a.png)
梁啟超(1873-1929)一、生平梁啟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縣人。
生於民國前三十九年(清同治十二年),卒於民國十八年,年五十六歲。
他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學者。
在鼓吹維新變法、倡導文學革新運動上貢獻厥偉;一生勤力筆耕,著作豐富,後人編有《飲冰室全集》(上海中華書局,一九三六年),影響深遠,可說是中國近代具有多方面影響的先驅者之一。
四、五歲時,他就從其祖父和母親讀書,「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三十自述》)。
十七歲中舉。
十九歲受學於康有為之萬木草堂,康氏教以陸王心學,兼以西學史學,從此決心捨去舊學,並與康有為共同致力於政治改良運動的宣傳。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敗後,梁啟超與其師一貣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多方奔走。
一八九六年去上海,與黃遵憲等辦《時務報》,宣傳維新思想,《變法通議》、《西學書目表》等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不久受聘到湖南擔任時務學堂講席。
一八九八年戊戌變法期間曾奉命入京辦京師大學堂和譯書局,政變後逃亡到日本,從此開始流亡生涯。
在日本十年期間,可說是梁啟超影響和勢力最大的時期,也是他最勤於寫作發表的時期,先後創辦了《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政論》等刊物,並整理出版《飲冰室文集》。
他在日期間主張君主立憲,反對排滿革命,一九0四年以「標明保皇,力闢革命」為宗旨,與當時同盟會所代表的革命派進行論戰,終因違反時代潮流,而以徹底失敗告終。
辛亥革命後,由日本返國。
一九一三年出任袁世凱政府的司法總長。
一九一五年袁氏準備帝制,蔡鍔在雲南發動護國之役,梁啟超發表了<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反對袁氏稱帝,並赴雲南參與倒袁運動,不久袁氏以憂憤卒。
一九一七年,他出任段祺瑞內閣的財政總長,但難以抒展抱負,不久去職,結束他的政治生涯。
從此到去世為止,他再度投身於學術研究,著述寫作。
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赴歐考察,撰有《歐遊心影錄》。
《梁启超人物介绍》课件
![《梁启超人物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8277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1.png)
影响
梁启超在护国战争和五四运动中 的立场和行动,反映了他的爱国 情怀和对于国家未来的关注。他 的政治主张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梁启超的文化贡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教育改革
教育理念
梁启超提出了“新民为当务之急”, 强调通过教育培养具有现代知识和技 能的新一代国民。
辛亥革命后
回国参与政治活动,曾任袁世 凯政府司法总长,后退出政坛
从事学术研究
02
梁启超的思想与著作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思想概述
01
02
03
思想来源
梁启超的思想深受儒家思 想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他 主张中西结合,推陈出新 。
思想核心
强调国家至上,民族团结 ,倡导民权,呼吁改革。
史学研究
史学思想
梁启超提出了“史界革命”的主张,强调历史研究应关注现实问题,为民族复 兴提供借鉴。
史学实践
他致力于研究中国近代史,撰写了大量具有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历史著作,如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05
梁启超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政治遗产
作为维新变法的重要推动者,梁启超的政治遗产 包括改革主张、宪法理念等,对中国近现代政治 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影响
梁启超通过发表大量文章和组织学会,影响了当 时的社会舆论和知识分子群体,对推动中国现代 化进程产生了积极作用。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名人介绍l梁启超
![名人介绍l梁启超](https://img.taocdn.com/s3/m/82590e372af90242a895e577.png)
个人作品
梁启超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完 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 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 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 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 “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 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 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 主要作品有:《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 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 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王安石
2018/5/8
学术贡献
图书馆学 梁启超对图书馆学有独到见识。他认为应建设“中国 的图书馆学”,以现代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施之于中国 传统目录学的改造,即是目录学的科学化。积极倡导图 书馆事业,民国十一年(1922年),发起建立“松坡图 书馆”,出任馆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华图书馆 协会成立,任董事部部长,并发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 立会演说辞》,提出了他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的 见解。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欲编纂 《中国图书大辞典》,相当于中国图书古今总志,“作 古今典册总汇之簿录”,惜未完成而逝。其藏书颇丰, “海棠书屋”、“饮冰室”有书44470余册,2830余种, 还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笔记等。梁廷灿等人编有 《饮冰室藏书目初编》,著录古籍13000余种。民国十 八年(1929年)全部移交给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特 辟“梁启超纪念室”以志纪念。
梁启超人物介绍
![梁启超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fd9c60a2e3f5727a4e96233.png)
学研究。 享年89岁。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
活动。 享年74岁。
梁思宁(1916年-2006年),四女,投奔新四
军参加中国革命。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际联络部副
部长、顾问。享年90岁。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
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 老年照
南开渊源
他晚年摒弃政务,专心向学,著作等身, 建树甚丰,被称为“新思想界之陈涉”, 而其与南开大学的一段旧日渊源,也颇值 得称道。
南开大学授教
1921年9月,受南开大学邀请,梁启超开始 在南开讲授《中国文化史》。当时就读于 南开的开国总理周恩来曾亲笔录写《梁任 公先生演说词》洋洋四千余言。周恩来在 文章中描写当时见到的梁任公“气度雍容, 言若金石”,对梁氏所讲“青年今日之责 任,其重大百倍于他人”等振聋发聩之语 感触深刻,铭记于心
梁启超故居
地址:
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
饮冰室
天津的梁氏旧居和饮冰室,还记录下了梁 启超家学深厚、传承有方的佳话。梁氏九 个子女皆学有所成,其中更有三位成为声 名卓著的中科院院士——他们是:著有 《中国建筑史》、主持设计新中国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中国科学院首届院士、 建筑学家、梁氏长子梁思成,考古学、人 类学专家、梁氏三子梁思永和1924年出生在 天津饮冰室故居的火箭制造、宇航科学专 家、梁氏五子梁思礼。
梁启超对南开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抱有
极大希望,曾有意亲自主持南开文科,并
在南开创设“东方文化研究院”,虽因故
未能如愿,此拳拳之心、耿耿之志,已为 南开深深铭记。2000年,南开大学东方文化 研究院成立,梁启超先生的宏愿得以实现。
卓如在津
梁启超人物生平介绍
![梁启超人物生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61153cef46527d3250ce0bc.png)
梁启超人物生平介绍梁启超人物生平介绍早年时期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都曾以士绅参预乡政,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梁启超自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
在早年所接受的启蒙教育中,梁启超不仅学到了不少传统的文史知识,而且还听到了许多悲壮激昂的爱国故事。
祖父经常给他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朗诵激动人心的诗歌篇章。
这种带有爱国情感和思想倾向的课外教育,对梁启超有着重要影响。
历代杰出人物忧国忧民的风范、舍生忘死的品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有清一代自乾嘉以降,知识分子的出路越来越狭窄,只有通过科举,由学入仕,才被视为“正途”,而用其他方法取得功名的机会很少。
这就迫使许许多多的青年学子不得不以全部精力去读四书五经,作八股时文,希冀沿着科举的阶梯步步攀登,获取功名利禄。
梁启超在少年时代,也是沿着这条道路走过来的。
光绪八年(1882年),梁启超年仅10岁,就去广州应童子试,结果不中。
两年之后,再到广州应试,中秀才,补博士弟子。
少年登第,这对梁家来说,确实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父亲期望儿子能学优登仕,光宗耀祖,因此对他管教十分严格,而这时候的梁启超也如井底之蛙,“不知天地间于帖括外更有所谓学也”,整天都在潜心钻研八股文。
光绪十一年(1885年),梁启超进广州学海堂读书。
学海堂为前两广总督阮元所办,“是省城专治经学之所”。
梁启超在这里学习汉学。
段玉裁及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等汉学家注重考据,旁征博引,精研古籍的治学方法和学术成果,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形之下,格式、内容都有严格要求的八股文章,便令人感到缺乏生气和枯燥无味了。
在学海堂学习时期,梁启超逐渐萌发了“弃帖括之志”。
励志改良光绪十五年(1889年),梁启超在广州参加乡试中举,名列第八。
主考官李端棻欣赏其才华,以亲妹相许。
这时候,展现在梁启超前面的,是一条“金光大道”,沿此而行,完全可能由学入仕,平步青云。
梁启超一、人物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梁启超一、人物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https://img.taocdn.com/s3/m/c908575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f.png)
梁启超一、人物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
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
政变发生后,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
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
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人物素材积累(梁启超)
![人物素材积累(梁启超)](https://img.taocdn.com/s3/m/03e6323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5.png)
⼈物素材积累(梁启超)梁启超⼈物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字任甫,号任公,⼜号饮冰室主⼈、饮冰⼦、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由斋主⼈。
清朝光绪年间举⼈,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学家,戊戌变法(百⽇维新)领袖之⼀、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岁学为⽂,九岁能缀千⾔,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起联合各省举⼈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与黄遵宪⼀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起流亡⽇本,政治思想上逐渐⾛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学⾰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逃亡⽇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诗界⾰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动君主⽴宪。
⾟亥⾰命之后⼀度⼊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化运动,⽀持五四运动。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出⽣地:⼴东省新会市⽣卒:1873年2⽉23⽇—1929年1⽉19⽇所处时代:清末—民国信仰:新法家、共产主义、“趣味主义”主要成就:参与“公车上书”,呼吁救亡图存宣传变法的主张,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领导北京、上海的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倡导近代⽂学⾰命运动理论⼈物关系妻⼦:李蕙仙(梁启超的第⼀任夫⼈。
1889年时任朝廷维新派⼤⾂李端棻以⼤学⼠⾝份典试⼴东时,他⾮常重视具有维新思想的⼈才,所以特别赏识梁启超,还亲⾃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
她在上海创办⼥⼦学堂,她担任提调(校长),成为中国第⼀位⼥学校长。
)妾:王桂荃梁启超的第⼆夫⼈。
是李蕙仙得⼒的助⼿,也是她各项意图的忠实执⾏者,⼜是家庭的主要劳动⼒。
梁思成对他的⽣母感情不深,对娘却是⼗分尊重并关⼼她。
他常常说:“娘是个很不寻常的⼥⼈。
”他后来回忆他⼩时候的⼀件事时说:有⼀次他考试成绩不好,李蕙仙⽓急了,⽤绑了铁丝的鸡⽑掸⼦抽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戊戌维新领袖——梁启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戊戌维新领袖——梁启超)](https://img.taocdn.com/s3/m/130b9fd050e2524de5187e1a.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2011-2012年学期戊戌维新领袖——梁启超小组成员:戊戌维新领袖——梁启超【摘要】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统治阶级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先后发动了几次革命运动,但最后都失败了。
日本通过向西方学习,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于是中国也向日本学习,一场向日本学习的改革就应运而生了。
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企图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改革来改变中国的命运,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梁启超也因此被我们所铭记。
【关键字】:梁启超天津戊戌变法一百年前,中国发生了一场震古铄今的改革――戊戌变法;它本身不过是历史的瞬间,而其改革主张或多或少地在后来实现了。
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本质上都是戊戌维新的继续和发展。
事实上,20世纪的中国文化也始终不能回避戊戌,就是激进的五四“伦理革命”也可溯源于此。
今天,人们仍在纪念戊戌,重识戊戌。
一个世纪转瞬已逝,而历史竟如此惊人的相似,改革、社会转型、文化重建――百年前的时代主题,仍然耸立在现代中国人面前。
人们不仅需要汲取前人的思想营养,甚至都不能忽视戊戌思想家的社会忧思、文化体验及人生感悟。
梁启超便是这样一个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
一、梁启超(一)人物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
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二)人物生平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
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
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事迹
![梁启超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95e0d14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c.png)
梁启超事迹说起梁启超,那可是清末民初响当当的人物,简直就是个全能选手,学问做得好,政治也玩得转,关键是人家还特爱国,一颗红心永远向着祖国。
梁启超出生在广东新会,打小就聪明绝顶,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小时候读书,过目不忘,简直就是个小神童。
他不仅书读得好,还特别有思想,十几岁就开始琢磨国家大事,想着怎么救国。
那时候,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家被列强欺负得抬不起头,梁启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要为国家做点什么。
于是,梁启超考上了举人,还中了进士,按说应该能谋个一官半职,享享清福。
可他偏不,他觉得当官不是救国的唯一出路,得从思想上唤醒大家,让大家一起努力。
于是,他和康有为一起搞了个“公车上书”,想劝皇上变法维新,让国家强大起来。
可惜啊,那时候的皇上耳朵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变法没搞成,梁启超还被通缉了。
但这哥们儿,那是越挫越勇,流亡日本也不忘搞革命,写文章,宣传新思想。
他的文章写得那叫一个好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连老百姓都能看懂。
他说的话,做的事,就像一把火,点着了大家心里的爱国热情。
那时候,谁不知道梁启超的大名?简直就是“网红”级别的存在。
梁启超不仅是个思想家,还是个教育家。
他创办了学校,像什么时务学堂、清华学堂,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他还特别重视女性的教育,觉得女人也应该读书识字,有自己的事业。
这在当时,可是相当前卫的思想。
说到梁启超的家庭,那也是让人羡慕不已。
他有九个孩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什么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梁启超对孩子们的教育,那是既严格又充满爱。
他写信给孩子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同时也不忘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这样的父亲,简直就是“暖男”一枚。
梁启超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他经历过失败,也享受过成功;他受过嘲笑,也赢得过尊重。
但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奋斗了一生。
梁启超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励志大片,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梁启超的生平介绍
![梁启超的生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0d0c545f46527d3240ce068.png)
梁启超的生平介绍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人物,梁启超不仅仅在个人才能上极为突出,在为近代中国摆脱困境、寻求富强的道路上的付出也是极大的。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梁启超的生平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梁启超生于1873年2月23日,家庭位于广东省新会县,是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
梁启超自幼便聪慧过人,在八岁时便可以写文章,九岁时便可以诵读千字文。
在1884年,梁启超在会试当中成为了秀才,在1889年的乡试当中,又一举中第成为了举人,在当时十分少见,被人们誉为“岭南奇才”。
梁启超成为了举人之后,便一直跟随当时的大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学习,从康有为身上,梁启超学习到了很多的先进思想。
康有为也十分的看重自己的这一个学生,将梁启超视为自己的左右手。
在之后的公车上书以及维新变法当中,梁启超都是康有为的左膀右臂。
在维新变法当中,光绪皇帝在7月3日召见了梁启超,并且授予梁启超六品卿衔,让梁启超去办理京师大学堂以及译书局的管理事务。
在维新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零三天之后,发生了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梁启超被迫逃亡日本。
在1905年,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与在日本东京的同盟会的《民报》进行论战,这是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并且日益激烈。
在1921年清朝结束统治,民国建立之后,9月28日,梁启超结束了流亡生涯,回到国内。
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之后,梁启超曾进入政府工作。
当看见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梁启超对袁世凯进行口诛笔伐。
此外,梁启超还主编了众多的新闻报纸,《时务报》就是最为熟悉的。
在1926年,梁启超患上了便血病,与1929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梁启超家族介绍梁启超生平一共有两位妻子,第一位是清朝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李蕙仙,第二位妻子就是王桂荃。
当年梁启超年仅十七岁,参加了当时的考试,文章十分的新颖,文笔极好,受到了当时礼部尚书李端的赏识,从而一举中第,成为了举人。
李端十分的欣赏梁启超,便做主将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了梁启超。
解读历史人物-梁启超
![解读历史人物-梁启超](https://img.taocdn.com/s3/m/a69c7a38aaea998fcc220e5f.png)
梁启超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 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 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 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 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该 目著录西学书籍400种,西政书籍168种,1896年成书。 其他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 《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 子略考释》等10余种。
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 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 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 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梁启超以“善变”闻 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 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 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 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 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 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 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萧公权
张之洞等洋务派的温和改革不能有成效,梁认 为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抓住根本, 全方面变法。梁认为李鸿章的温和改革失败说 明他们激进的改革本身没错,而失败的根因是 没有将其变法主张真正贯彻下去,具体:a:布 新不除旧b:变事而不变法,变法而不变人。 1989~1903年,梁的思想最为活跃,将关注的 焦点放在了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多种因素综 合影响下,形成比较成熟的民族主义思想。
解读梁启超
梁启超(1873.2.23—1929.1.19),生 于广东新会,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 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 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 人,汉族广府人,广东新会人士,清光 绪举人
《梁启超人物介绍》课件
![《梁启超人物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80795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3.png)
史学贡献与主要著作
梁启超在史学领域有着显著的贡 献,并创作了众多重要著作,对 于研究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观点
1 政治信仰
2 政治主张
梁启超坚定地维护中国利益,对中国的政治发展 抱有强烈的信仰。
梁启超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旨在巩固国家独 立、强化民主制度,并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
3 反对外国侵略与愚民政策
5
回国任职及政治遭遇
梁启超回国后曾任职于政府部门,但由于政治环境变化,他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遭遇。
学术成就
《新民说》的思想体 系
梁启超的著作《新民说》提出了 多元思想体系,对中国社会的现 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教育史》与教 育思想
梁启超的研究《中国教育史》及 其教育思想帮助了中国教育的改 革与发展。
《梁启超人物介绍》PPT 课件
"梁启超人物介绍"是一份关于伟大学者梁启超的PPT课件。通过本次介绍,我 们将深入了解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政治观点以及文学作品,探索 他对当代中国的重要影响。
简介
出生与生平
梁启超出生于儒家家庭,经历了日本留学和政治遭 遇。这些经历塑造了他成为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
梁启超的主要著作包括《民主激励 论》、《社会智力的意义》等,这 些作品展示了他对于社会和个体发 展的思考。
文艺主张与文化观点
梁启超的文艺主张提倡以文学艺术 为媒介传递社会价值观,他对于文 化的观点也为中国文化的独立与振 兴提供了重要思考。
结语
1 梁启超的历史地位
梁启超作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中国 历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
4 针砭时弊的政治评论
梁启超坚决反对外国的侵略行为,同时也批评中 国内部对愚民政策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检报告
一、论题
梁启超人物考
二、人物简历
据《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黄河出版社)
第682 页可查到
梁启超(1873~1929)维新派文学家思想家。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沦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光绪举人。
早年从师康有为。
1895年从康在北京参加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
次年去上海主编《时务报》,创办大同译书局。
1897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
次年返回北京,参与百日维新,并以六品衔专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时为康有为得力助手,人称“康梁”。
反对封建专政,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
在横滨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宣传改良思想和介绍西方民主与科学知识。
1907年在东京组织政闻社,主张君主立宪。
1913年初回国,出任共和党党魁。
旋组建进步党,任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总长。
劝阻袁世凯称帝,不听。
遂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1917年通电反对张勋复辟。
后组织研究系,出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
五四运动时期,倡导白话文革命,开白话文风气之先,赞同民主与科学,反对马克思主义。
后在清华学校讲学。
1929年1月19日病逝。
著述丰富,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艺术等各方面。
有《饮冰室合集》。
三.补充人物简历
1.据《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第650 页可补充
梁1896年在上海编辑《西政丛书》。
逃往日本时,曾一度代表康有为一派谋以孙中山联合,未成。
新文化运动时期,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2.据《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
第 1165页可补充
梁又字卓儒。
1899年作《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歌词有:“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有《梁任公近著》。
中国少年(见《选报》),少年中国之少年(见《新民丛报》),译十五小豪杰。
病逝于天津。
夫人李惠仙,弟启勋,启雄。
台湾,香港豪章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家彰,为启超之孙。
四.提纲
(一)分项检索
1.时代
因梁为1873~1929年时代人物,所以可利用《民国人物绰号杂谈》(河南人民出版社)查梁启超的绰号由来。
还可利用《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下》(上海古籍出版社)查其室名由来。
2.籍贯
因梁为广东新会人,所以可利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查《新会乡土志辑稿十五篇》。
3.任职及活动
因梁启超为光绪举人,所以可利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全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查其进士生涯。
因梁曾参加过戊戌变法,所以可利用《戊戌政变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查其具体过程。
还可用《梁启超著述系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查其1888~1828年的活动。
4.著述
因梁曾倡导诗界和小说界革命,所以可利用《自由心影录》(四川文艺出版社)、《佛缘警世录》(四川文艺出版社)研究其作品。
(二)其他
1.诗文集
《饮冰室文集全编》(广益书局)
2.日记,书信
可利用《现代著作书信选》(中央书店)查《复张东荪书》
3.传记
《清代传记丛刊索引》(明文书局印行)
4.年谱录
(1)、《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杨殿珣编,书目文献出版社)可查:《梁文公先生文表》(郑振铎编,梁任公先生附1929年2月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二号)
《康梁年谱稿》(杨复礼编,民国二十七年油印本)
《梁启超年谱补充资料》(梁启勋编,戊戌政变本)
(2)、《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谢巍编,中华书局)
《梁启超自著年谱》(梁启超著)
《梁任公先生年表》(郑振铎著,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二号《梁任公先生》,1929年2月刊行)
5.近人研究论著
《梁启超与护国战争》(重庆出版社)(董方奎著)
《梁启超》(云南教育出版社)(齐春风著)
6.追溯检索
可利用《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黄山书社)查《梁启超信十三通》
7.碑文
因梁启超为光绪举人,所以可利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全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查其进士生涯。
五.研究论文
1.《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2007-01-25
2.《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许小青,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2000-04-27
3.《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2006-05-25
4.《吴趼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夏晓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2002-11-30
5.《梁启超与《时务报》》,沈继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1998-09-27
六.四角号码生僻字
禳(3023),藜(4490),畈(6204),鎏(3010),盳(6001)七.检索小结
1.积极与同学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我做这次作业之前,在图书馆偶遇同学,她告诉我历史人名辞典在图书馆中的位置,省去了我查检的许多麻烦。
2.在查检《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时按时代查检方法查检梁启超的资料查不到,看了凡例后我又按照笔画查检方式很快就查检到了。
所以看凡例是查检书目很重要的一步,能够帮助有效快速的查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