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4dd55ab9d528ea81c779e1.png)
结合对核能的探索历史,逐步认识裂变
知识点三:聚变
1.介绍核能的另一种释放方式——聚变。
2.不可控的核聚变——氢弹
进一步了解
课
堂
小
结
小结本节内容。
了解
记忆
●教学反思: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重点:链式反应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
难点:教学难点:链式反应。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
教学过程
自我修改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讲
授
知识点一:核能
1.原子结构
以水分子结合化学知识了解原子结构
初步认识核能
知识点二:裂变
1.介绍裂变的条件和链式反应
课题:第22章第2节《核能》
教材简析:
对核能具有基本的认识,简单了解获得核能的方法及不可控核反应的后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核能;知道链式反应。
2.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相互交流,认识核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能源科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https://img.taocdn.com/s3/m/039fa4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5.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能的来源、核反应的类型及其应用。
2.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核反应中的体现,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核能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掌握核能的优缺点,了解核能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提出问题:核能是什么?它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能源有何不同?核能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核能的基本概念:讲解原子核的结构,核能的定义,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类型的核反应。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归纳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强调核能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核辐射防护。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分析核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3.核能的计算方法:介绍核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核能的优缺点:分析核能在发电、医疗等领域的优点,以及核事故、核废料处理等缺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2.2《核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e60559b90d6c85ed3ac665.png)
《核能》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通过利用网络来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学生已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教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通俗描述的方法给出核能的概念。
原子核内部储藏了巨大的能量,这个能就是核能。
提前留下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核能的信息,组织学生阅读“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通过列数据,举例子,对比等手法,介绍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通过演示分组让学生理解链式核裂变的原理,再通过逆向思维了解核聚变的知识。
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核能。
知道核能、裂变、聚变、核污染、核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控制裂变那样有效地、随心所欲地控制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但是由于核聚变可以释放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控制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
同学们将来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释放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
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教案:22.2 核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教案:22.2 核能](https://img.taocdn.com/s3/m/668107afe518964bce847c40.png)
《核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核裂变、核聚变。
【教学难点】核裂变、核聚变的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忆历史,引入新课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完成的工作。
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二、探究新知1、原子构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二者电荷量相等,中子不带电。
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36倍,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几乎一样。
以水分子为例:它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2、核能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严密地结合在一起。
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都是极其困难的。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时,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核反响类型裂变: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核。
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核的过程。
1938年,科学家用中子轰击质量比拟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了裂变。
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发生裂变的条件: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
外界中子停顿轰击,裂变也就停顿了。
思考:怎样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想想议议:将火柴搭成左以下图所示构造,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在分裂时,会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会继续轰击其他铀核。
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反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972d7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a.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2.2 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类型的不同,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为一个更重的核,同样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核能的利用:核能可以通过核反应堆进行利用,产生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
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
4. 核能的优缺点:核能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不产生温室气体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理解核能的利用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源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机制。
2. 教学重点:核能的利用及其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核电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利用方式及其优点。
2. 讲解:介绍核能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及能量释放机制。
3. 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核能发电的过程。
4. 讨论:让学生分析核能的优缺点,探讨核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5. 练习:让学生解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核能:1. 定义: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2. 分类:核裂变和核聚变。
3. 特点:高能量密度、清洁、不产生温室气体。
4. 利用:核反应堆、核能发电。
5. 优缺点:优点高能量密度、清洁;缺点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出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优点高能量密度、清洁;缺点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2.2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2.2核能](https://img.taocdn.com/s3/m/71052a4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6.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2.2核能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能的利用和保护,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知道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2. 教学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模型、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核电站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核电站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2. 探究活动一:核能的基本概念。
a. 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了解核能的定义、特点等基本概念。
3. 探究活动二:核能的利用。
a. 学生观看核电站发电的视频,了解核能发电的原理和过程。
b. 学生分组操作模型,模拟核能发电过程。
4. 探究活动三:核能的保护。
a. 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核能保护的重要性。
b. 学生分组设计核能保护的宣传海报。
5. 实践活动:核能保护宣传。
a. 学生分组制作核能保护的宣传材料。
b. 学生将宣传材料发放给社区居民,进行核能保护的宣传。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b. 学生提出本节课的拓展延伸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深刻认识到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本节课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c8cf7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7.png)
-设计一个小型实验,验证质量亏损现象,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调查身边核能应用实例,如核电站、核技术产品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撰写调查报告。
3.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核能相关的科普书籍和文章,让学生了解核能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观看核能相关的纪录片,了解核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5.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核能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核能的奥妙,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实践作业要注重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4.拓展阅读和思考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5.小组合作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4.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核能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核能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核能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核能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核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
(二)讲授新知
1.核能基本概念:讲解核能的定义、来源及特点,通过示意图和动画,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核反应过程。
2.核反应原理:详细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解释质量亏损和质能方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3.核能应用:介绍核能发电的原理和过程,阐述核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18核能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18核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3f665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f.png)
(1)组织学生参观核电站,让他们亲身感受核能发电的实际情况,增强对核能的认识。
(2)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核能发展的前沿动态。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核能的历史、国内外核能政策等,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解释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的含义。
2.列举核能发电的优点和潜在风险。
3.分析核能事故案例,总结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4.计算:已知核反应方程,求释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以下知识点:
1.核能的基本概念:原子核结构、核裂变、核聚变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能发电原理、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
2.难点: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区别与联系、核能安全与环保问题、核能发展现状及前景。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如通过提问“核能是如何产生的?”“核能发电与传统发电有何不同?”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核能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能源安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核能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注核能可持续发展。
4.通过学习核能事故案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树立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了解核能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2.2节核能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2.2节核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de8bd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5.png)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核能的奥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话题引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引导他们思考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观点,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外,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核能相关新闻和事件有所关注,但可能对核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核能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核能知识,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涵盖核能的概念、分类、质量亏损、质能方程、核反应堆原理等方面。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核能的概念、分类、质量亏损、质能方程、核反应堆原理等知识点。
2.强调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紧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核能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核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视频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核能的概念、分类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15a6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5.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核能的原理和应用。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4.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核能的小论文,要求如下:
a.论文内容包括核能的定义、特点、转化过程和应用。
b.论述核能的优点和潜在风险,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c.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c.练习完成后,及时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4.家长辅助任务:
a.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增进对核能的了解。
b.家长鼓励孩子关注核能领域的新闻动态,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中体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期待大家在核能学习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核能的基本概念、转化过程和应用。
2.强调核能的优点和潜在风险,提醒学生关注核能安全。
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核能相关知识,为我国核能事业做出贡献。
a.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核时,释放出能量。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f0198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d.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知道核能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掌握核反应的基本原理,理解链式反应、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
3.熟悉目前核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核电站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措施;
4.了解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5.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核能应用与评价能力。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核能的优点和缺点;
2.核能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核能发展的未来趋势。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核能知识的掌握,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核能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核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核能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基础知识巩固,帮助学生建立核能与已有知识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学生对核能的恐惧心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以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引入核能的应用和发展;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核能原理和核电站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核能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分析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2.2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2.2核能](https://img.taocdn.com/s3/m/3ef0cfd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0a.png)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了解我国核能事业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5.通过核能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核能这一章节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他们对能量转换、电学等领域已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核能奠定了基础。然而,核能作为一门涉及复杂原理和高难度计算的学科,对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2.设计一道与核能相关的计算题,要求运用所学公式进行解答,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通过这道题目,帮助同学们巩固核能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针对核能的优点、潜在风险和安全措施,开展小组讨论,形成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讨论报告。报告需包括:小组成员的观点、分析、结论以及建议。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
2.核能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
3.核能的优点、潜在风险和安全措施;
4.核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核能的科普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涵盖核能的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应用领域等方面。通过写作,提高同学们对核能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实例引入:分享一些与核能相关的时事新闻或历史事件,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日本福岛核泄漏等,引发学生对核能安全、环保等问题的关注。
3.演示实验:进行简单的核能实验,如演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核能的存在和特性。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一】第2节 核能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一】第2节 核能](https://img.taocdn.com/s3/m/2b436d6ae87101f69e319571.png)
第2节核能教材分析:本节讲解了核聚变、核裂变及其过程,教材对核能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核聚变、核裂变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学器材: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1.放射现象科学家们发现铀、钋、镭等元素能够放出射线,这种射线能够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就像光线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一样.那么,放出的射线究竟是什么呢?人们让射线通过很强的磁场,看看它有什么反应,以此来考察它的性质.如图1所示,把一小块放射性物质放在铅盒里,留有一个通道让射线射出,外面加有强磁场.人们发现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由带电粒子组成,而且带有异种电荷.另一束不偏转,说明这束射线是中性的.偏转较小的那一束叫做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α粒子所带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两倍,α粒子的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偏转较大的那一束叫做β射线,研究表明,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不偏转的那一束叫做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这三种射线都有穿透物质的本领,其中γ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水泥墙和薄钢板.由于穿透本领强,所以可利用γ射线来检查金属材料内部有没有砂眼和裂缝,用来检查金属板的厚度.还可利用射线照射种子,使农作物增产.γ射线还可用来检查和医治恶性肿瘤.过量的射线照射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在利用放射线时,要注意射线的防护,用铅玻璃板、铅板等把放射性物质与人体隔离开.要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以避免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污染.2.原子、原子核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十分小,它的直径不到一个纳米.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3.核能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4.裂变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图3).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这时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裂变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 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这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才能燃烧,放出能量一样.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裂变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图3).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图4).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慢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便于和平利用了.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5.聚变科学家们发现,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聚变.例如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结合时,就释放出核能(图5).氢弹就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为巨大的核武器.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生物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如何实现聚变,如何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科学家正在积极地探索着.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聚变的氚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愿同学们今后对此做出贡献.小结:本节学习如下内容:1、放射现象2、原子、原子核3、核能4、裂变5、聚变板书设计:第2节核能一、放射现象二、核能三、裂变与聚变教学后记:1、大多数内容只要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22.2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2.2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f329c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8.png)
22.2 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20章第3节“核能”。
本节主要介绍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以及核能的利用和优势。
具体内容包括:1. 核能的概念:通过引入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解释核能的产生过程。
2. 核反应的类型:区分核裂变和核聚变,并介绍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应用中的不同表现。
3. 核能的利用: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核能发电的优势,同时阐述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 核能的优势:从环保、能量密度等方面阐述核能相比传统能源的优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概念,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应用。
2. 认识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的优势,了解核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核能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及核能的利用。
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核电站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应用。
2. 核能的概念:讲解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过程,阐述核能的产生原理。
3. 核反应的类型:区分核裂变和核聚变,举例说明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应用中的不同表现。
4. 核能的利用: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阐述核能发电的优势。
5. 核能的优势:从环保、能量密度等方面分析核能相比传统能源的优点。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核能1. 概念:原子核裂变和聚变产生的能量。
2. 类型:核裂变:可控链式反应,如核电站。
核聚变:不可控,如太阳。
3. 利用:核电站,核能发电。
4. 优势:环保、能量密度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课本内容,简述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2. 答案:(1) 核裂变是可控链式反应,如核电站;核聚变是不可控,如太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00b9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4.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2.2 核能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核能的概念和原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核反应的基本原理;3. 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4. 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概念和特点,核反应的基本原理;难点:核反应的数学表达式,核能的利用和安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核能模型、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向孩子们介绍核能的概念和特点,引导他们思考核能的作用和应用。
2.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核反应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讲解环节:根据实验结果,向孩子们讲解核反应的基本原理,引导他们理解核能的产生和利用。
4. 讨论环节: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核能的利用和安全性,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核能的概念和特点,核反应的基本原理;难点:核反应的数学表达式,核能的利用和安全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和讨论,孩子们对核能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在实验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核反应的现象,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讨论环节,孩子们表达了自己对核能利用和安全的看法,提高了他们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讲解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我对核反应的数学表达式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推导,可能让孩子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有所欠缺。
在课后,我计划加强与孩子们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提问和解答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能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https://img.taocdn.com/s3/m/b8c7b2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5.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核能的特点、优缺点,以及核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从而培养学生对核能的正确认识和态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2.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优缺点以及核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难点:核能的优缺点以及核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核能发电厂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核能发电的基本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核能的定义: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2)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改变,新的原子核和粒子的过程。
(3)核能的释放:核能的释放主要通过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方式进行。
3.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反应堆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装置。
它主要由核燃料、控制棒、冷却剂和发电设备等组成。
核燃料在反应堆中发生裂变,释放出能量,通过冷却剂将热量传递给发电设备,产生电能。
4. 核能的优缺点:优点:核能发电的效率高,燃料体积小,运输方便,发电成本较低。
缺点:核能发电会产生放射性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核事故的风险较高。
5. 核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1)安全性:核反应堆的设计和运行要遵循严格的安全规程,确保核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2)环保性:核能发电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核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可以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核能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二章第2节 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二章第2节 核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35875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0.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我始终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孩子们性格、习惯、思维方式的塑造。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成时,注重了活动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成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的方式,旨在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核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核能的利用和优势。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核能安全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核能的利用和优势。
难点:核能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核能模型、核能安全宣传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核能发电站的模型,让孩子们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详细讲解核能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利用方式。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观察核能模型的运行原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4. 互动交流: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核能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5. 核能安全知识讲解:通过宣传资料,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核能安全知识。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孩子们通过笔记本记录下自己对于核能的学习心得,同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关注和了解核能的利用和发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核能的利用和优势。
难点:核能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成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核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人教版9下物理教案 核能
![人教版9下物理教案 核能](https://img.taocdn.com/s3/m/4ca35a1f910ef12d2bf9e706.png)
第2节核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自己学习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了解核能奥秘的兴趣,正确认识核能的价值。
2.通过该节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重点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区分裂变与聚变。
●难点行为提示:1.用双色笔将三维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三维目标,引入新课。
归纳总结: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
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就可以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已成功地应用到核潜艇、核电站等装置。
知识链接:氢弹就是利用氢核聚变制成的,它是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核武器。
由于核聚变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氢弹要通过原子弹的爆炸产生的高温来引爆。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这个20余万人口的城市转眼间变成了废墟。
三天以后,日本长崎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中死伤、失踪超过20万人,长崎23万人中死伤、失踪近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程度达60%~80%。
针对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吗?二、自研互学生成新知【自主探究】知识板块一核能自主阅读教材P17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原子的核式结构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知识板块二裂变自主阅读教材P171~17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原子核会分裂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叫做裂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2章第2节核能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2章第2节核能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671ad76bec0975f465e26d.png)
核能【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的有关知识。
2.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交流,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增强学生热爱和平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视频和轰炸前后对比图引出本课内容。
同学们想想原子弹是什么原理,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同学说不清楚原子弹的原理,但同学能说出用它的原理为我们发电,解决人类能源危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变人类的这一种能源──核能。
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阅读课文。
二、新课教学(一)原子、原子核谁能来结合图片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原子的结构呢?(学生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把原子比作大广场,原子核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广场中央,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和能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核能(教师讲授)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就是核裂变。
1kg的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怎样才能使裂变继续下去呢?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
这就像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它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链式反应。
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超高温和超高压的条件下,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核能的过程就是核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裂变和链式反应以及核电站。
,
3.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
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
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
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0--P173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
质子带电荷,电子带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年底,科学家曾先后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5.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
6.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7.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
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____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合作探究
]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
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
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
(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
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
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
探究点三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
如把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
(投影聚变图)
…
活动2:播放氢弹的视频或展示图片。
氢弹就是利用氢核的聚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但现阶段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核聚变的方法。
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板书设计
第2节核能
$
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
传统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和挂图相结合,但是一些现象使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核能的释放就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完成。
我在课上讲裂变和聚变时,我集了大量关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例如《原子弹在试验场的爆炸》、《氢弹空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威力,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
如果像传统教学法那样纯粹地讲述反应,学生一是费解,二是提不起兴趣。
而动画课件和录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课堂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
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3.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告诉学生,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捍卫者。
#
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
1.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找到了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后者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氘和氚结合成氦核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
2.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保护措施,特别要防止,以免造成污染。
3.在利用核能发电时,是把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为缓解电力紧张情况。
<
4.太阳能LED照明路灯。
它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LED灯头等部分构成。
LED是一种发光二极管,通过电流能够发光,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_能。
太阳能是_________ 能源(选填“一次”或“二次”)、清洁无污染,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_________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5.开发利用新能源,我国陆续建成了一些核电站,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是石油或天燃气
%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
C.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可以像生活垃圾那样被处理或进行二次加工利用
6.下列有关核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废料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可任意处置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利用核能的途径是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释放能量
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因此根本不必担心能源危机
7.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
A.核子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8.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