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含量对淀粉糊化和老化特性影响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_周国燕

水分含量对淀粉糊化和老化特性影响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_周国燕
水分含量对淀粉糊化和老化特性影响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_周国燕

淀粉老化

淀粉老化 含淀粉的粮食经加工成熟,是将淀粉糊化,而糊化了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条件下慢慢地冷却,经过一段时间,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俗称"淀粉的返生"。 "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老化"过程的实质是:在糊化过程中,已经溶解膨胀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类似天然淀粉结构的物质。值得注意的是:淀粉老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比如生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 淀粉的老化首先与淀粉的组成密切相关,含直链淀粉多的淀粉易老化,不易糊化;含支链淀粉多的淀粉易糊化不易老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易老化,糯米淀粉老化速度缓慢。 食物中淀粉含水量30%~60%时易老化;含水量小于10%时不易老化。面包含水30%~40%,馒头含水44%,米饭含水60%~70%,它们的含水量都在淀粉易发生老化反应的范围内,冷却后容易发生返生现象。食物的贮存温度也与淀粉老化的速度有关,一般淀粉变性老化最适宜的温度是2~10℃,贮存温度高于60℃或低于-20℃时都不会发生淀粉的老化现象。 防止和延缓淀粉老化的措施。 1).温度:老化的最适宜的温度为2~4℃,高于60℃低于20℃都不发生老化。 2).水分:食品含水量在30~60%之间,淀粉易发生老化现象,食品中的含水量在10%以下的干燥状态或超过60%以上水分的食品,则不易产生老化现象。 3).酸碱性:在PH4以下的酸性或碱性环境中,淀粉不易老化。 4).表面活性物质:在食品中加入脂肪甘油脂,糖脂,磷脂,大豆蛋白或聚氧化乙烯等表面活性物质,均有延缓淀粉老化的效果,这是由于它们可以降低液面的表面能力,产生乳化现象,使淀粉胶束之间形成一层薄膜,防止形成以水分子为介质的氢的结合,从而延缓老化时间。 5).膨化处理:影响谷物或淀粉制品经高温、高压的膨化处理后,可以加深淀粉的α化程度,实践证明,膨化食品经放置很长时间后,也不发生老化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膨化后食品的含水量在10%以下 b.在膨化过程中,高压瞬间变成常压时,呈过热状态的水分子在瞬间汽化而产生强烈爆炸,分子约膨胀2000倍,巨大的膨胀压力破坏了淀粉链的结构,长链切短,改变了淀粉链结构,破坏了某些胶束的重新聚合力,保持了淀粉的稳定性。 由于膨化技术具有使淀粉彻底α化的特点,有利于酶的水解,不仅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也有助于微生物对淀粉的利用和发酵,因此开展膨化技术的研究不论在焙烤食品和发酵工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中凉的馒头、米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得硬和干缩;凉粉变得硬而不透明;年糕等糯米制品粘糯性变差,这些都是淀粉的老化所致。 含淀粉的粮食经加工成熟,是将淀粉糊化,而糊化了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条件下慢慢地冷却,经过一段时间,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俗称"淀粉的返生"。 "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老化"过程的实质是:在糊化过程中,已经溶解膨胀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类似天然淀粉结构的物质。值得注意的是:淀粉老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比如生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 淀粉的老化首先与淀粉的组成密切相关,含直链淀粉多的淀粉易老化,不易糊化;含支链淀粉多的淀粉易糊化不易老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易老化,糯米淀粉老化速度缓慢。

淀粉的糊化、老化

淀粉的糊化、老化 对烹饪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性 一、概述 1、淀粉的一般特性: 众所周知,淀粉属于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根据其分子中含有的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的不同而分为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在水中加热糊化后,是不稳定的,会迅速老化而逐步形成凝胶体,这种胶体较硬,在115-120度的温度下才能向反方向转化。支链淀粉在水溶液中稳定,发生凝胶作用的速率比直链淀粉缓慢的多,且凝胶柔软。 2、淀粉的糊化: 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升至53℃以上时,发生溶胀,崩溃,形成均匀的粘稠糊状溶液。本质是淀粉粒中有序及无序态的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开,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溶液。 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 3、淀粉的老化: 淀粉的老化是指经过糊化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实质是在糊化过程中,已经溶解膨胀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类似天然淀粉结构的物质。 二、淀粉的糊化、老化的影响因素 (一)、糊化 1、淀粉自身:支链淀粉因分支多,水易渗透,所以易糊化,但它们抗热性能差,加热过度后会产生脱浆现象。而直链淀粉较难糊化,具有较好“耐煮性”,具有一定的凝胶性,可在菜品中产生具有弹性、韧性的凝胶结构。 2、温度:淀粉的糊化必须达到其溶点,即糊化温度,各种淀粉的糊化温度不同,一般在水温升至53度时,淀粉的物理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 3、水:淀粉的糊化需要一定量的水,否则糊化不完全。常压下,水分30%以下难完全糊化。 4、酸碱值:当PH值大于10时,降低酸度会加速糊化,添加酸可降低淀粉粘度,碱有利于淀粉糊化,例如,熬稀饭时加入少量碱可使其粘稠。 5、共存物:高浓度的糖可降低淀粉的糊化程度,脂类物质能与淀粉形成复合物降低糊化程度等。 (二)、老化 1、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于老化,例如,糯米、粘玉米中的支链多,不易老化。 2、水:含水量在30%-60%之间,易发生老化现象,含水量低于10%或高于60%

淀粉糊化度测定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酶水解法) (一)定义 未经糊化的淀粉分子,其结构呈微品束定向排列,这种淀粉结构 状态称为β型结构,通过蒸煮或挤压,达到物化温度时,淀粉充分吸水膨胀,以致微晶束解体,排列混乱,这种淀粉结构状态叫α型。淀粉结构由犀型转化为“型的过程叫a化,也称糊化。通俗地说,淀粉的。化程度就是由生变熟的程度,即糊化程度。 在粮食食品、饲料的生产中,常需要了解产品的糊化程度。因为a度的高低影响复水时间,影响食品或饲料的品质。例如方便面理化指标(GB 9848—88)规定,油炸方便面的a 度>85.0%,热风干燥面a度>80.0%,米粉的熟透的质量指标在85%左右。 (二)原理(酶水解法) 已糊化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还原糖,a度越高,即糊化的淀粉越多,水解后生成的糖越多。先将样品充分糊化,经淀粉酶水解后,用碘量法测定糖,以此作为标准,其糊化程度定为100%。然后将样品直接用淀粉酶水解,测定原糊化程度时的含糖量。糊化度以样品原糊化时含糖量占充分糊化时含糖量的百分率表示。 (三)试剂 1.0.05mo1/L(1 I2) 2 称取6.25g碘及17.5g碘化钾溶于1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棕色瓶中。密闭置于阴暗处冷却。 2.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封静置数日,取上清液5mL,用已除去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L。 3 0.1mo1/L硫代硫酸钠溶液按GB 5490一85《粮食、油料和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附录B进行配制和标定 4.1mo1/L盐酸溶液取盐酸(相对密度1.19)90mL,加入1L水,摇匀; 5.10%硫酸溶液。 6.5g/100mL淀粉酶溶液 取5.00g淀粉酶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用水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 7.0.5g/100ml淀粉溶液 (四)仪器和用具 (1)150mL碘价瓶; (2)100mL锥形瓶; (3)索氏抽提器; (4)(37土1.0)℃恒温水浴 (5)移液管l0mL,2mL (6)100mL容量瓶; (7)25mL滴定管; (8)粉碎机粉碎样品时发热不得超过50度; (9)电炉; (10)感量0.0001g分析天平。 (五)操作方法 1样品制备 将样品按测量脂肪的方法放入索氏抽提器中,抽净脂肪,并加以粉碎,细度通过CQ26筛。取5个100mL锥形瓶,分别以A1、A2、A3、A4、B标记,用分析天平分4次称取上述步骤处理的试样,每次称取1.000g,分别放入A1、A2、A3、A4B四个锥形瓶中各加入50mL 水。 2.糊化与水解 将A1、A2,两个锥形瓶用电炉加热至沸腾,保持15min,迅速冷却至20℃,于A1、A3、B三个锥形瓶中各加入5mL淀粉酶溶液。将上述5个锥形瓶均放入(50土1)℃的恒温水浴中保持90mim,并不时摇动,到时取下,冷却至室温,加1mol/L HCl2mL,以停止酶解作用,分别移入l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以干燥滤纸过滤。 3.碘量法定糖 用移液管取A1、A2、A3、A4、B试液及蒸馏水各10mL,分别放入6个150mL碘量瓶内,用移液管各加入0.05mo1/L(1/2 I2)液10mL和0.1mo1/L NaOH溶液18mL,加塞, 摇匀,放凉15min,然后用移液管快速在各瓶中加入2mL10%硫酸,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为淡黄色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1ml,继续滴至溶液的蓝色退尽,在0.5min内不再变蓝为止),记录各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

糊化和老化

简述淀粉老化的原因,如何控制淀粉的老化? 日常生活中凉的馒头、米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得硬和干缩;凉粉变得硬而不透明;年糕等糯米制品粘糯性变差,这些都是淀粉的老化所致。 含淀粉的粮食经加工成熟,是将淀粉糊化,而糊化了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条件下慢慢地冷却,经过一段时间,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俗称"淀粉的返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老化"过程的实质是:在糊化过程中,已经溶解膨胀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类似天然淀粉结构的物质。值得注意的是:淀粉老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比如生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淀粉的老化首先与淀粉的组成密切相关,含直链淀粉多的淀粉易老化,不易糊化;含支链淀粉多的淀粉易糊化不易老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易老化,糯米淀粉老化速度缓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食物中淀粉含水量30%~60%时易老化;含水量小于10%时不易老化。面包含水30%~40%,馒头含水44%,米饭含水60%~70%,它们的含水量都在淀粉易发生老化反应的范围内,冷却后容易发生返生现象。食物的贮存温度也与淀粉老化的速度有关,一般淀粉变性老化最适宜的温度是2~10℃,贮存温度高于60℃或低于-20℃时都不会发生淀粉的老化现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烹调中还采用降低水分含量和低温贮藏淀粉制品的办法延缓和阻止淀粉的老化。需贮存的馒头、面包、凉粉、米饭等,不宜存放在冰箱保鲜室。因为保鲜室的温度恰好是淀粉变性老化最适宜的温度,最好把它们放入冷冻室速冻起来,就可以阻止这些食品中淀粉的老化,使之仍保持糊化后的α-型状态。加热后再食用口感如初、香馨松软。食品工业中将刚刚糊化的淀粉迅速骤冷脱水,或在80℃以上迅速脱水制作方便面、方便粥,这种食品吃时再复水贮存时不会发生老化现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利用淀粉加热糊化、冷却又老化的原理,可制作粉丝、粉皮、龙虾片等食品,选用含直链淀粉多的绿豆淀粉,糊化后使它在4℃左右冷却,促使老化发生。老化后随即干燥,可制得成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正常的食品生产和烹调,都不希望淀粉老化,因此人们研制出许多阻止和延缓老化的办法。例如向淀粉中添加糖、盐、蛋白质、脂肪、抗老化剂以及适应食品工业生需要,用各种工业方法制出的性能不同的多种改性淀粉,这些改性淀粉的出现也为烹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型的原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烹调中利用加热的方法,能使食品中老化的淀粉发生一些逆转,这是由于热能加上水的润滑作用。使淀粉是加热绝不能使已老化的淀粉恢复成原来的型淀粉状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方便面是如何利用淀粉糊化与老化的温度与水份条件制作并保存的?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

淀粉在食品工业应用,主要是利用淀粉糊性质,要使其颗粒达到糊化后方能使用,因此要相当熟悉淀粉糊化过程。未受损伤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但能可逆吸水,即它们能轻微吸水膨胀,干燥后又可回到原有颗粒大小。当在水中加热、淀粉颗粒糊化时,颗粒中分子有序破坏,包括颗粒不可逆吸收膨胀、双折射及结晶区消失。糊化过程中直链淀粉分子溶出,但有些直链淀粉也能在糊化前溶出,完全糊化发生在某温度范围内,一般较大颗粒首先糊化,糊化初始表观温度和糊化温度范围与测定方法、淀粉与水比例、颗粒类型、颗粒内部分布不均匀有关。因此,研究淀粉糊性质极为重要。 1 淀粉糊化及糊化特性 淀粉糊化过程实质是微晶束溶融过程。淀粉颗粒中微晶束之间以氢键结合,糊化后淀粉分子间氢键断裂,水分子进入淀粉微晶束结构,分子混乱度增加,糊化后淀粉―水体系行为直接表现为粘度增加。 淀粉颗粒包括结晶结构和非晶结构(无定形结构)。淀粉结晶结构都与淀粉组成结构、天然合成、糊化过程、化学反应活性及变性淀粉性质应用等密切相关。在淀粉改性处理过程中,若其结晶结构被破坏,即非晶化后,将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时,偏光十字消失。图1中天然木薯淀粉颗粒具有明显对称偏光十字,说明存在晶体结构。预糊化木薯淀粉由于经历高温糊化过程,从而导致其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同样相类似,天然糯玉米淀粉颗粒偏光十字明显,而预糊化糯玉米淀粉晶体结构完全被破坏,无偏光十字。上述例子表明,淀粉经糊化后颗粒膨胀,晶体结构消失,无偏光十字〔1〕。 图1 糯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偏光显微照片 天然糯玉米淀粉 预糊化糯玉米淀粉 天然木薯淀粉 预糊化木薯淀粉 图2 小麦淀粉生物显微照片和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A、B分别为小麦原淀粉和糊化后小麦淀粉生物显微照片; C、D分别为小麦原淀粉和糊化后小麦淀粉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D B A C 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 叶为标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1) 摘 要: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淀粉糊性质直接影响食品品质。该文介绍淀粉糊化特性及其检测方法,详述各种检测方法在淀粉糊中应用实例,并指出其中优缺点;提出今后淀粉糊检测方法发展方向,为淀粉糊在食品工业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淀粉糊化;淀粉检测;淀粉 The starch gelatinization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s YE Wei–biao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 Food Science, South China Univ. of Tech., Guangzhou 510641, China)Abstract:Starch paste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food industry, the properties of the starch past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food directly. In this paper, review pasting properties of starch and its testing methods, detailed in a variety of detection methods in starch paste in the application and pointed out that one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Finally,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tarch paste method of detecting for the starch paste in the food industry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Key words:starch gelatinization;starch detection;starch 中图分类号:TS2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09)01―0007―04 收稿日期:2008-11-10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 陈曼韵11食品营养3班201130600802 一、实验原理 利用酶解法。淀粉经糊化后才能被淀粉酶作用,未糊化的点发不能被淀粉酶作用。加工样品中的淀粉通常为部分糊化,因此需要测定其糊化度。将样品、完全糊化样品分别用淀粉酶(本实验用糖化酶)水解,测定释放出来的葡萄糖,以样品的葡萄糖释放量与同一来源的完全糊化样品的葡萄糖释放量比来表示淀粉糊化度。 二、仪器及试剂 2.1 仪器 电子天平(灵敏度0.001g);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 2.2试剂 2.2.1缓冲液 将3.7ml冰醋酸和4.1g无水乙酸钠(或6.8gNaC 2H 3 2 .3H 2 O)溶于大致100ml蒸 馏水中,定容至1000ml,必要时可低级一算或乙酸钠调整pH值至4.5±0.05。 2.2.2 酶溶液 将葡萄淀粉酶(糖化酶)溶于100ml蒸馏水中,过滤。 2.2.3 蛋白质沉淀剂 ZnSO 4.7H 2 O,10%(W/V)蒸馏水溶液;0.5N NaOH。 2.2.4 铜试剂 将40g午睡NaCO 3 溶于大致400ml蒸馏水中,加7.5g酒石酸,溶解后加 4.5gCuSO 4.5H 2 O,混合并稀释至1000ml。 2.2.5 磷钼酸试剂 取70g钼酸和10g钨酸钠,加入400ml10%NaOH和400ml蒸馏水,煮沸20min-40min 以驱赶NH 3,冷却,加蒸馏水至大约700ml,加250ml浓正磷酸(85%H 3 PO 4 ),用 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三、操作步骤 3.1 酶溶液配制 称取0.5g糖化酶于100ml容量瓶中,加缓冲液定容,过滤,备用。 3.2 准确城区两分样品(碎米粉)各100mg于25ml刻度试管。其中一份用于制备完全糊化样品,另一份为测定样品。 3.2.1 完全糊化样品 想样品中加入15ml缓冲液,记录液面高度。混匀,沸水浴50min,冷却,补加缓冲液恢复液面高度 3.2.2 待测样品 向样品中加入15ml缓冲液 3.2.3 空白管 取1支空的25ml刻度试管,直接加入15ml缓冲液,不加样品。 3.3 上述3支刻度试管 分别加入1ml酶溶液,摇匀,40℃水浴50min,每隔15min摇动一次。加20ml

莲藕淀粉糊化温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年$月 第!!卷第%期 中国粮油学报 &’()*+,’-./01/2*03010)0+,3+*452,3633’72+.2’* 8’,9!!,:’9% ;+<9!""#莲藕淀粉糊化温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李=洁>=田翠华>,!=项丽霞>=王清章>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武汉=?%""#") (惠州学院!,惠州=$>@"">) 摘=要=采用三种方法对莲藕糊化温度进行测定,实验显示:偏光十字消失法测得莲藕淀粉的糊化温度为@%9A B#>9AC,该法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一定的准确性;动态流变仪法测得糊化温度为@"9>B @@9!C,准确性高,重现性好,测得的糊化温度范围较小,是相对精确的方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E1)图谱法测得糊化温度为@%9$B#?9#C,温度范围相对较大,并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淀粉的糊化特性。 关键词=糊化温度测定莲藕淀粉 ==莲藕(:0,(FG’*(72-0)+H+0).*)为睡莲科多年生植物,原产亚洲南部热带沼泽地区,我国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莲藕全株都可药用,为价值很高的食用和药用植物[!]。淀粉是莲藕的主要营养成分,它的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对莲藕食品的品质及其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淀粉是!I D葡萄糖的多聚物,属于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近年来,人们发现淀粉组成及特性对食品品质至关重要,尤其是与馒头、面条等的加工品质有极密切的关系[?]。莲藕中的淀粉相对于其他的营养成分讲,含量占第一位,对其特性的研究与开发有着实际的意义。糊化特性是淀粉的一大加工特性,评价糊化的基础是:黏度、结晶性、糊化温度、糊化度、润胀度、溶解度等[$]。糊化温度是指淀粉发生糊化时的温度,通常用糊化开始和完成的温度来表示淀粉糊化温度的范围[@I#]。淀粉的糊化温度有不同的测定方法,本文针对以下三种评价糊化温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比较:偏光十字消失法[A]、动态流变仪法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2--0)J 0*.2+,E7+**2*H1+,’)2F0.)<,DE1),以期为不同条件下莲藕淀粉的糊化温度的测定和淀粉性质的研究提供最适方"法。 基金项目:武汉市重大农业项目(!"""!>>>>?) 收稿日期:!""@I"$I>% 作者简介:李洁,女,>K#@年出生,讲师,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通讯作者:王清章,男,>K$%年出生,教授,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材料与方法 >9>莲藕淀粉的制备 >9>9>=材料 莲藕,武植二号,由武汉市蔡甸区莲花湖公司提供。 >9>9!=莲藕淀粉制备 参考吉宏武等[K]方法并加以改进。新鲜莲藕去皮切块,用>L:+1,和"9!L:+ME5 % 的水溶液浸泡%"F2*,经粉碎机粉碎后经胶体磨打浆,匀浆反复几次加水过滤,滤液静置后倾去上清液,沉淀的淀粉反复水洗后?"C烘干即得粗淀粉。粗淀粉用石油醚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脱脂,用>L:+1,洗三次,然后用"9">F’,N O:+5M洗一次脱蛋白,蒸馏水洗三次后?"C烘干得纯淀粉。 >9!试验仪器 偏光十字显微镜:PEQ I>AE;动态流变仪:6R>""",S6公司,英国;差示扫描量热仪:DE1!"? T>,:USVE1M,德国。 >9%=试验方法 >9%9>偏光十字消失法 取淀粉试样"9$H,加$"FO蒸馏水,混匀,在一定温度下保温$F2*,取一滴淀粉浆(或糊)于载玻片上,在偏光显微镜下分别记录视野内淀粉粒偏光十字!L消失和KAL消失时的温度并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粒径,重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9%9!动态流变仪法 模具选用直径为%"FF的平板,狭缝间隙设置为>9"FF,形变为!L,角频率为$)+4N3。 万方数据

淀粉糊化 老化

淀粉糊化老化 淀粉糊化。淀粉不溶于冷水中,但它吸水膨胀。遇热后水分子进入淀粉粒内部,使淀粉粒继续膨胀,其体积可增大几倍至几十倍,悬浮液立即成为粘稠的胶体溶液,这一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作用”。这时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小麦的糊化温度为℃~℃。 淀粉粒的糊化温度是焙烤食品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一般在成型前防止糊化,若控制不好,在成型时过黏无法操作。而在焙烤时,要充分糊化,使产品成熟,不然食用品质差。 淀粉老化。淀粉老化亦称回升或凝聚。糊化的淀粉经冷却后,已经展开散乱的胶束分子会收缩靠拢,于是淀粉制品由软变硬。如果是淀粉溶液则发生混浊现象,溶液溶解度降低,溶质沉淀,沉淀物不能再溶解,也不容易被酶所水解,这种现象叫淀粉的老化。淀粉老化在面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面包的储存和消化吸收率。淀粉制品老化后质地变硬、品质变劣、风味变坏、消化吸收率降低。其影响老化的因素有: 1.结构 2.温度 3.水分 值 5.表面活性物质 1).温度:老化的最适宜的温度为2~4℃,高于60℃低于20℃都不发生老化。 2).水分:食品含水量在30~60%之间,淀粉易发生老化现象,食品中的含水量在10%以下的干燥状态或超过60%以上水分的食品,则不易产生老化现象。 3).酸碱性:在PH4以下的酸性或碱性环境中,淀粉不易老化。 4).表面活性物质:在食品中加入脂肪甘油脂,糖脂,磷脂,大豆蛋白或聚氧化乙烯等表面活性物质,均有延缓淀粉老化的效果,这是由于它们可以降低液面的表面能力,产生乳化现象,使淀粉胶束之间形成一层薄膜,防止形成以水分子为介质的氢的结合,从而延缓老

化时间。 5).膨化处理:影响谷物或淀粉制品经高温、高压的膨化处理后,可以加深淀粉的α化程度,实践证明,膨化食品经放置很长时间后,也不发生老化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膨化后食品的含水量在10%以下 b.在膨化过程中,高压瞬间变成常压时,呈过热状态的水分子在瞬间汽化而产生强烈爆炸,分子约膨胀2000倍,巨大的膨胀压力破坏了淀粉链的结构,长链切短,改变了淀粉链结构,破坏了某些胶束的重新聚合力,保持了淀粉的稳定性。 由于膨化技术具有使淀粉彻底α化的特点,有利于酶的水解,不仅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也有助于微生物对淀粉的利用和发酵,因此开展膨化技术的研究不论在焙烤食品和发酵工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淀粉糊化实验报告

淀粉糊化度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掌握酶解法测定淀粉糊化度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酶解法,淀粉经糊化后才能被淀粉酶作用,未糊化的淀粉(生淀粉)不能被淀粉酶作用。加工样品中的淀粉通常为部分糊化,需要测定其糊化度。将样品、完全糊化样品分别用淀粉酶(本实验用糖化酶)水解,测定释放出的葡萄糖含量,以样品的葡萄糖释放量与同一来源的完全糊化样品的葡萄糖释放量之比来表示淀粉糊化(熟化)度。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天平(灵敏度0.001)、恒温水浴、分光光度计 试剂:缓冲液(将3.7ml 冰醋酸和4.1g 无水乙酸钠溶于100ml 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必要时可滴加乙酸或乙酸钠调节PH 值至4.5左右)、 酶溶液(将1g 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溶于100mL 缓冲液,过滤。(现配,共用))、蛋白质沉淀剂、427,10%(/)ZnSO H O W V 蒸馏水溶液、0.5N NaOH 、 铜试剂、磷钼酸试剂 三.实验步骤 1、准确称取两份样品(加工后的碎米粉)100mg 于25ml 刻度试管,其中一份供制备完全糊化样品,另一份为测定样品。 (1)完全糊化样品:向样品中加入15ml 缓冲液,记录液面高度,混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0min (期间摇动2 ~3次),用自来水冷却试管,滴加适量蒸馏水使液面恢复到加热前位置,即为完全糊化样品。 (2)测定样品:向待测样品中加入15ml 缓冲液。

(3)空白:取一支空的25ml 刻度试管,加入15ml 缓冲液。 2、分别向上述3支刻度试管中加入1ml 酶溶液,在40℃水浴中保温50min ,起初摇动一次,以后每隔15mln 摇动一次。 3、保温50min 之后,分别加入2ml 10%的427ZnSO H O ,混匀,再加1ml 0.5N NaOH ,用水稀释至25ml ,混匀,过滤。 4、准确吸取0.1ml 滤液和2ml 铜试剂,分别加入3支25ml 刻度试管中(清洗干净再标号),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6min (开盖),保持沸腾,沸水浴加2ml 磷钼酸试剂,继续加热2min 。 5、用自来水将试管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25ml ,堵住试管口(可用手套的拇指或手掌),反复颠倒试管使之混匀。 6、用分光光度计在420nm 处读出吸光值 7、测定样品糊化(熟化)度的公式计算 %=测定样品光吸收—空白光吸收糊化度()完全糊化样品光吸收—空白光吸收 四、实验结果 每份加工的米粉分别称量100mg ,分别进行糊化,酶解,最后测定的吸光值如下 测定样品的糊化度为: %=测定样品光吸收—空白光吸收糊化度()完全糊化样品光吸收—空白光吸收 ×100%=0.109-0.0320.175-0.032=53.85% 五.结果分析: 1、完全糊化时,经常要打开水浴锅的锅盖,仪器的设定问题,温度不够100℃,糊化程度不够。 2、配制酶溶液中,可能有一部分酶已经在贮存的过程中变形或者失效,导致糊

淀粉糊化度分析方法

三十一、淀粉糊化度分析方法 一、原理简介: β-淀粉酶在适当的PH值和温度下,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将糊化淀粉转化成还原糖及β-糊精,转化的糖量与淀粉的糊化程度成比例。用铁氰化钾法测其还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淀粉的糊化度。 二.仪器和设备 1. 定性滤纸:中速 2. 玻璃漏斗:φ6cm 三.试剂与溶液 2.1磷酸盐缓冲液10%(V/V)(PH=6.8) 甲液:溶解71.64g磷酸氢二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 乙液:溶解31.21g磷酸二氢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 取甲液49.0ml和乙液51.0ml合并为100ml,再加900mL蒸馏水即为10%(V/V)磷酸盐缓冲液。 2.2 β-淀粉酶溶液 60g/L 溶解6.0gβ-淀粉酶(PH=6.8,40℃时活力大于8万单位,细度为80%以上通过60目)于100ml 10%磷酸盐缓冲液中成乳浊液。(β-淀粉酶贮存于冰箱内,现用现配) 2.3 硫酸溶液 10%(V/V) 将10ml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4 钨酸钠溶液 120g/L 溶解12.0g钨酸钠于100ml蒸馏水中。 2.5 碱性铁氰化钾溶液 0.1mol/L 溶解32.9g铁氰化钾和44.0g无水碳酸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贮存于棕色瓶内。 2.6 醋酸盐溶液 溶解70.0g氯化钾和40.0g硫酸锌于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再缓缓加入200ml 冰乙酸并稀释至1L。 2.7 碘化钾溶液 100g/L 溶解10.0g碘化钾于100ml蒸馏水中,加入几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防止氧化,贮存于棕色瓶内。 2.8硫代硫酸钠溶液 C(Na2S2O3)= 0.1mol/L 溶解24.82g硫代硫酸钠和3.8g硼酸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贮存于棕色瓶内(此溶液放置二星期后使用) 2.9淀粉指示剂 10g/L 溶解1.0g可溶性淀粉于煮沸的100ml蒸馏水中,再煮沸2分钟冷。 四、分析步骤 1. 分别称取试样1.0000±0.0003(淀粉含量不大于0.5g)二份,置于二只150ml三角瓶中,标上A、B。另取一只150ml三角瓶,不加试样,作空白,并标上C。在这三只三角瓶中各用加入40±1.0ml磷酸盐缓冲液。 2. 将A置于沸水浴中煮沸30min,取出快速冷却至60℃以下。 3. 将A、B、C置于40±1℃恒温水浴锅中预热3分钟后,各用5ml移液管加入5±0.1ml β-淀粉酶溶液,保温(40±1℃)1小时(每隔15分钟轻轻摇匀一次)。

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力学稳定性

第24卷第10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4 No.10 2008年10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Oct. 2008 255 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力学稳定性 付一帆,甘淑珍,赵思明※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武汉 430070) 摘 要:为探索淀粉糊化的力学稳定性,以不同来源淀粉为原料,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于不同搅拌速度下,研究外力作用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为淀粉质食品的品质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淀粉的黏度曲线及其力学稳定性有差异。以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最低;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和温度稳定性最大;马铃薯和莲子淀粉的峰值黏度较高,冷糊稳定性好;莲子淀粉的热糊稳定性差;玉米淀粉糊易于老化。外力作用对淀粉糊的黏度曲线有影响。较强的外力作用后,会导致淀粉糊的强度、黏度和糊化温度降低,改善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淀粉糊化的力学稳定性与其颗粒强度有关,较大颗粒强度的淀粉的力学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淀粉,力学稳定性,黏度,糊化 中图分类号:TS210.1,TS20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819(2008)-10-0255-03 付一帆,甘淑珍,赵思明. 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力学稳定性[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55-257. Fu Yifan, Gan Shuzhen, Zhao Siming. Gelati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various starch sources[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10):255-25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 引 言 淀粉质食品是重要的食品种类,其制作通常要在一定的湿 热和外力作用[1,2]下形成溶胶和凝胶,进而完成某种食品的加工。不同来源的淀粉在分子结构和性质上均有较大差异[3-9],这 些都会导致其糊化特性的差异[3]。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淀粉糊 化特性的研究多集中在温度[4,10-13]对糊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快速 黏度分析仪(RV A)标准模式在一定转速下测试淀粉的糊化过 程[14]。许多淀粉质食品须在不同的搅拌等外力作用下加工,以 形成不同质地和口感的食品,但淀粉糊化过程力学性质规律的 研究少见报道。 本研究以不同来源的5种淀粉为原料,采用RV A测试不同 来源淀粉的糊化特性,并研究不同搅拌速度对淀粉浆糊化过程 和糊化特性的影响,探讨淀粉糊化过程及淀粉糊的力学稳定性,为淀粉质食品的品质控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大米(籼型)、小麦、玉米、马铃薯、莲子均为市售。采用 碱浸法提取大米淀粉[4],水磨法提取小麦淀粉[10]、马铃薯淀 粉[10]、玉米淀粉[15]和莲子淀粉。采用文献[16]的方法测得大米、小麦、玉米、马铃薯和莲子淀粉的碘兰值(Blue Value,BV) 分别为0.579,0.762,0.658,0.823和0.989。 1.2 仪器 RV A—3D型快速黏度分析仪(澳大利亚Newport Scientific PtyLtd.公司),用TCW(Thermal Cycle for Windows)配套软件 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1.3 方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到装有25.0 mL蒸馏水的样 品盒中,充分搅拌后,置于RV A样品槽内,按照美国谷物化学 收稿日期:2007-12-28 修订日期:2008-09-04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付一帆(1987-),女,主要从事淀粉资源深加工的研究。武汉华 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430070。Email: fuyifan@https://www.360docs.net/doc/4a894221.html, ※通讯作者:赵思明(1963-),女,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大分子结构及功 能特性的研究。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430070。 Email: zsmjx@https://www.360docs.net/doc/4a894221.html, 家协会(AACC66-21)的方法。最初10 s 以960 r/min搅拌,形成均匀悬浊液后,采用不同转速至试验结束。测试过程的温度采用Std1升温程序进行[17],即初始温度为50℃保持1 min,然后以12℃/min 升到95℃(3.75 min),在95℃保持2.5 min,再以12℃/min降至50℃(3.75 min)并保持1.5 min,整个测定过程历时12.5 min。从而测出不同淀粉在各种转速搅拌下黏度变化的糊化曲线,供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来源淀粉的糊化特性 图1是5种不同来源淀粉在160 r/min时的RV A糊化曲线,表1是糊化过程相应的特征值。当温度小于淀粉初始糊化温度时,由于淀粉粒仅作有限膨胀[12],淀粉黏度较低,曲线平坦。随加热时间延长,支链淀粉微晶束首先熔融[11],淀粉粒剧烈膨胀,导致黏度的突然上升;随后,直链淀粉向水中扩散,形成胶体网络[11,12],淀粉粒充分膨胀,从而使糊化曲线上升至最高峰,并形成淀粉糊。然后,淀粉粒中支链淀粉分子链进一步伸展,颗粒破裂,直链淀粉进一步向水中分散[14],导致黏度下降。这一过程常用降落值表示,反映了淀粉的热糊稳定性。到达最低黏度后,随温度下降,淀粉糊的流动阻力增大,导致黏度又呈现上升趋势,这一过程反映了淀粉冷糊的稳定性和老化趋势。淀粉黏度曲线的特征与淀粉的来源[3-8]、颗粒形貌[1,4,7,8,18]、粒径[6]、相对分子质量[18]、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5,19]等因素有关。 注:转子转速160 r/min 图1 不同来源淀粉的糊化曲线 Fig.1 Gelatinization curves of starches from various sources

老化淀粉

老化淀粉 稀淀粉溶液冷却后,[1]线性分子重新排列并通过氢键形成不溶性沉淀。浓的淀粉糊冷却时,在有限的区域内,淀粉分子重新排列较快,线性分子缔合,溶解度减小。淀粉溶解度减小的整个过程称为老化。"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老化"过程的实质是:在糊化过程中,已经溶解膨胀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类似天然淀粉结构的物质。值得注意的是:淀粉老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比如生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淀粉的老化首先与淀粉的组成密切相关,含直链淀粉多的淀粉易老化,不易糊化;含支链淀粉多的淀粉易糊化不易老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易老化,糯米淀粉老化速度缓慢。食物中淀粉含水量30%~60%时易老化;含水量小于10%时不易老化。面包含水30%~40%,馒头含水44%,米饭含水60%~70%,它们的含水量都在淀粉易发生老化反应的范围内,冷却后容易发生返生现象。食物的贮存温度也与淀粉老化的速度有关,一般淀粉变性老化最适宜的温度是2~10℃,贮存温度高于60℃或低于-20℃时都不会发生淀粉的老化现象。 淀粉糊化目录[隐藏] 简介 影响因素 必经阶段1)可逆吸水阶段 2)不可逆吸水阶段 3)颗粒解体阶段 简介 影响因素 必经阶段 1)可逆吸水阶段 2)不可逆吸水阶段 3)颗粒解体阶段 [编辑本段]简介 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至53℃以上时,淀粉的物理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Gelatinization)。生淀粉在水中加热至胶束结构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所包围而成为溶液状态。由于淀粉分子是链状甚至分支状,彼此牵扯,结果形成具有粘性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糊化。淀粉糊化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不一样,同一种淀粉,颗粒大小不一样,糊化温度也不一样,颗粒大的先糊化,颗粒小的后糊化。还可用酶法糊化.例如:双酶法水解淀粉制淀粉糖浆。是以---淀粉酶使淀粉中的á—1,4糖苷键水解生成小分子糊精,然后再用糖化酶将糊精、低聚糖中的---1,6糖苷键和á—1,4糖苷键切断,最后生成葡萄糖。取100克淀粉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水200毫升,搅拌均匀,配成淀粉浆,用5% Na2CO3调节pH=6.2—6.3,加入2毫升5%CaCL2溶液,于90-95℃水浴上加热,并不断搅拌,淀粉浆由开始糊化直至完全成糊。加入液化型---淀粉酶60毫克,不断搅拌使其液化,并使温度保持在70--80℃。然后将烧杯移至电炉加热到95℃至沸,灭活10分钟。过滤,滤液冷却到55℃,加入糖化酶200毫克,调节pH=4.5,于60-65℃恒温水浴中糖化3-4小时,即为淀粉糖浆,若要浓浆,可进一步浓缩。 [编辑本段]影响因素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 A 淀粉的种类和颗粒大小; B 食品中的含水量; C 添加物:高浓度糖降低淀粉的糊化,脂类物质能与淀粉形成复合物降低糊化程度,提高糊化温度,食盐有时会使糊化温度提高,有时会使糊化温度降低; D 酸度:在 pH 4-7 的范围内酸度对糊化的影响不明显,当 pH 大于10.0,降低酸度会加速糊化。 [编辑本段]必经阶段 食物中的淀粉或者勾芡、上浆中的淀粉在烹调中均受热而吸水膨胀致使淀粉发生糊化。淀粉要完成整个糊化过程,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吸水阶段和颗粒解体阶段。 1)可逆吸水阶段 淀粉处在室温条件下,即使浸泡在冷水中也不会发生任何性质的变化。存在于冷水中的淀粉经搅拌后则成为悬浊液,若停止搅拌淀粉颗粒又会慢慢重新下沉。在冷水浸泡的过程中,淀粉颗粒虽然由于吸收少量的水分使得体积略有膨胀,但却未影响到颗粒中的结晶部分,所以淀粉的基本性质并不改变。处在这一阶段的淀粉颗粒,进入颗粒内的水分子可以随着淀粉的重新干燥而将吸入的水分子排出,干燥后仍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故这一阶段称为淀粉的可逆吸水阶段。 2)不可逆吸水阶段 淀粉与水处在受热加温的条件下,水分子开始逐渐进入淀粉颗粒内的结晶区域,这时便出现了不可逆吸水的现象。这是因为外界的温度升高,淀粉分子内的一些化学键变得很不稳定,从而有利于这些键的断裂。随着这些化学键的断裂,淀粉颗粒内结晶区域则由原来排列紧密的状态变为疏松状态,使得淀粉的吸水量迅速增加。淀粉颗粒的体积也由此急剧膨胀,其体积可膨胀到原始体积的50~100倍。处在这一阶段的淀粉如果把它重新进行干燥,其水分也不会完全排出而恢复到原来的结构,故称为不可逆吸水阶段。 3)颗粒解体阶段 淀粉颗粒经过第二阶段的不可逆吸水后,很快进入第三阶段—颗粒解体阶段。因为,这时淀粉所处的环境温度还在继续提高,所以淀粉颗粒仍在继续吸水膨胀。当其体积膨胀到一定限度后,颗粒便出现破裂现象,颗粒内的淀粉分子向各方向伸展扩散,溶出颗粒体外,扩展开来的淀粉分子之间会互相联结、缠绕,形成一个网状的含水胶体。这就是淀粉完成糊化后所表现出来的糊状体。

淀粉糊化度测定

淀粉糊化度测定自: h t t p://w w w.c h i n a f e e d a d d i t i v e.c o m/h t m l/K J/K J-S L Y Z/091535614.h t m C h i a n g a n d J o h n s o n,2007-09-07 试剂: 1.联甲苯胺(o-T o l u i d i n e)试剂:溶解 1.5g硫脲于940m l冰醋酸, 家60m l甲苯胺,存于有色玻璃瓶中。 2.乙酸钠缓冲液:溶解 4.1g无水乙酸钠与1L蒸馏水,用乙酸调p H 至 4.5。 3.葡萄糖淀粉酶溶液:将2g根霉葡萄糖淀粉酶(目录号 N o.A-7255,S i g m a C h e m i c a l C o.供货)分散于250m l乙酸缓冲液,用玻璃棉滤纸(W h a a t m a n N o.G F/A)迅速过滤,限2小时内使用。葡萄糖淀粉的特异活性是在p H4.5,温度40℃下生成28.4u m o l葡萄糖/m i n/m g蛋白。 操作规程: 1.制备淀粉部分糊化的样品。将20m g样品分散于50m l离心管中的 5m l蒸馏水中。 2.制备淀粉完全糊化的样品。将20m g样品分散于50m l离心管中的 3m l蒸馏水和1m l1N N a O H中。5分钟后加1m l1N H C l。

3.葡萄糖淀粉酶水解和测定葡萄糖。每个离心管加250m l葡萄糖淀粉酶溶液,40℃保温30m i n。加2m l25%的三氯乙酸钝化葡萄糖淀粉酶(并使该酶和其他蛋白沉淀),以16,000×g离心5m i n。 4.取0.5m l上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4.5m l联甲苯胺(o-T o l u i d i n e)试剂,将试管置沸水中10m i n,用冷水冷却,加5m l冰醋酸,测定在63.n m 的吸收率。 按下式计算淀粉糊化度: Y=100*(B-K)/(A-K) K=A*(C-B)/(A-2B+C) 其中,A=全糊化淀粉的吸收率; B=全糊化淀粉和经过30m i n的酶水解的完全淀粉混合物的吸收率;C=部分糊化淀粉和经过60m i n的酶水解的完全淀粉混合物的吸收率; K= 1%完整淀粉经过30m i n水解后的吸收率。这对每种淀粉或特定处理的淀粉是一个常数,常规分析中只需测=定一次。 这规程也可用来计算总淀粉%;用葡萄糖溶液(720u g/m l)制定标准曲线。按前法第 2步和第3步骤处理样品,根据标准曲线读取葡萄糖浓度。按下式计算淀粉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