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本hslogic_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而通信原理实验则是学习和理解通信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调制、解调、信道传输特性等。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不同参数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恢复成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2. 信道传输特性信道传输特性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干扰和衰减的影响。

常见的信道传输特性包括衰减、失真、噪声等。

在通信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信道传输特性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或抑制。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调制与解调在实验一中,我们选择了幅度调制(AM)作为调制方式。

首先,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然后将其调制到无线电频率范围。

接下来,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并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分析。

2. 实验二:信道传输特性在实验二中,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传输系统来研究信道传输特性。

首先,我们将信号源连接到信道输入端,然后通过信道模拟器模拟信道的衰减、失真和噪声等特性。

最后,我们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调制与解调通过实验一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调制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幅度调制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解调过程中的信号失真情况,并对解调算法进行改进。

2. 实验二:信道传输特性实验二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信号衰减、失真和噪声等方面。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以及失真和噪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基于SystemView的仿真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时间:目录实验一、模拟调制系统设计分析 -------------------------3一、实验内容-------------------------------------------3二、实验要求-------------------------------------------3三、实验原理-------------------------------------------3四、实验步骤与结果-------------------------------------4五、实验心得------------------------------------------10 实验二、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设计分析------------11一、实验内容------------------------------------------11二、实验要求------------------------------------------11三、实验原理------------------------------------------11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2五、实验心得------------------------------------------16 实验三、数字载波通信系统设计分析------------------17一、实验内容------------------------------------------17二、实验要求------------------------------------------17三、实验原理------------------------------------------17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8五、实验心得------------------------------------------27实验一:模拟调制系统设计分析一、实验内容振幅调制系统(常规AM )二、实验要求1、 根据设计要求应用软件搭建模拟调制、解调(相干)系统;2、 运行系统观察各点波形并分析频谱;3、 改变参数研究其抗噪特性。

通信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

通信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传输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基本特性,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2)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观察输出信号的相应变化,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

(3)实验步骤:① 设计信号传输系统,包括调制器、传输信道和解调器;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如AM、FM、PM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输出信号的特性;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2. 调制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如调制指数、解调误差等。

(3)实验步骤:① 设计调制解调系统,包括调制器、解调器和信道;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解调方式,如AM、FM、PM、PSK、QAM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调制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 信道编码和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掌握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3)实验步骤:① 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系统,包括编码器、信道和解码器;② 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式,如BCH码、RS码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性能指标;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4.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1)实验目的:综合运用通信原理中的各种技术,设计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并验证其性能。

(2)实验原理:将上述实验中的技术综合应用于通信系统,验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通信原理》软件仿真实验指导与报告

《通信原理》软件仿真实验指导与报告

第一章Systemview软件仿真环境概述1.1 Systemview系统设计窗口:1、第一行“菜单栏”有几个下拉式菜单,通过菜单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

2、第二行“工具栏”是由图标按钮组成的动作条:(01) 清屏幕(02) 删除元件(03) 断线(04) 连线(05) 复制元件(06) 图标翻转(07) 注释(08) 创建子系统(09) 察看子系统结构(10) 根轨迹(11) 波特图(12) 画面重画(13) 中止(14) 运行(15) 打开时间参数窗口(16) 打开系统分析窗3、左侧竖栏为“基本元件库”:(01) 信源库(02) 子系统(03) 加法器(04) 子系统I/O接口(05) 操作库(06) 函数库(07) 乘法器(08) 信宿库●信源库:●操作库:操作库是本软件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把很多复杂的功能集成为一个小模块,其中的每一个算子都把输入的数据作为运算自变量,以实现对用户数据的操作,包括“滤波器/系统”、“采样/保持”、“逻辑运算”、“积分/微分”、“延迟器”、“增益”六大选项,每种选项又包含若干子选项。

函数库:函数库也是本软件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把很多复杂的函数集成为一个小模块,其中的每一个算子都把输入的数据作为运算自变量,以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函数运算,包括“非线性函数”、“函数”、“复数运算函数”、“代数函数”、“相位/频率”、“合成/提取”六大选项,每种选项又包含若干子选项。

信宿库●通常系统采样频率“Sample Rate [Hz]”约为系统中所有模块最高频率的五至十倍。

●按钮“Set Power of 2”用来控制系统波形采样点数“No. of Samples”;波形采样点数越多波形越精细,系统运行时间也越长,波形采样点数过多也会导致波形过于紧密而不利于观察,故波形采样点数应该与系统采样频率相结合,灵活调整。

●设置完系统采样频率“Sample Rate [Hz]”和系统波形采样点数“No. ofSamples”之后,必须通过按钮“Update”进行确认。

基于MATLAB的无线信道性能仿真word版本hslogic

基于MATLAB的无线信道性能仿真word版本hslogic

第一章前言1.1课题研究背景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非常复杂,再加上无线电波自身的多样性,使得电波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

无线视距是指与无线视线相关的路径的长度,它不仅是建立无线传播模型的基础,也被用来区分不同的传播模式。

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距离尺度将陆地移动通信无线信号的传播机制划分为大尺度和小尺度两种。

大尺度传播机制主要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长距离的平均信号场强的变化,小尺度传播机制用于描述短距离内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

按照传播模型的适用环境划分,乂可以分为室外传播模型和室内传播模型。

按照传播模型的来源划分,可以分为经验模型和确定性模型两种。

其中,经验模型是根据大量的测量结果,统讣分析后归纳导出的公式;确定性模型则是对具体现场环境直接应用电磁理论讣算的方法得到的公式。

一个有效的传播模型应该能很好地预测出传播损耗,该损耗是距离、工作频率和环境参数的函数。

山于在实际环境中地形和建筑物的影响,传播损耗也会有所变化,因此预测结果必须在实地测量过程中进一步验证。

1.2课题研究意义无线信道是移动通信的传输媒介,所有的信息都在这个信道中传输。

信道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信息传送的正确率和时效性,进而决定着人们的通信质量。

因此,要想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尽可能高质量、大容量传输有用信息,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信道的特性, 然后根据信道的特性釆取一系列的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来保证传输质量和传输容量方面的要求。

而对于象认知无线电这样的通过协商利用授权网络空闲时间、空闲频段的无线通信网络, 首先就需要实时检测授权网络用户当前未使用的频谱空洞,通过频谱分析,估计相应的参数, 并根据非授权用户的需求判断可用的频段和可以达到的通信容量和QoS。

对于授权网络当前的使用状况仍需非授权网络完全通过空中接收、分析授权网络与其用户间的上、下行信号进行判断。

更何况就认知无线电的设想而言,它应该解决异构的多种制式的无线网络的共存问题,CR网能够在全频段的频谱范用内快速捕获频谱空洞,进而重新配置网络资源、工作模式和参数。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调制与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调幅(AM)和调频(FM)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调幅调制器、调频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调制器参数,生成AM和FM信号;3.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验证了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2. 编码与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编码器、解码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编码器参数,生成数字信号;3. 将数字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与解码前后信号的特点,验证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道模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信道模型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信道模型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将模拟信号输入信道模型,观察信道模型对信号的影响;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信道模型下的信号传输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道模型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信道模型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通信系统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仿真通信系统,观察系统性能指标;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参数设置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验证了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性。

通信原理软件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软件仿真实验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软件仿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通信原理》软件实验院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科1003学生姓名:易海博学号:03102085(班内序号)13指导教师:李莉报告日期:2012年11月3日实验一● 实验目的:1、正弦信号的产生;2、双极性不归零码的产生;3、单极性不归零码的产生;4、四进制数字信号的产生;5、模拟滤波器的设计;6、单位冲激信号的产生;7、直流信号的产生;8、高斯白噪声的产生;9、矩形脉冲序列的产生; 10、低通带限型信号的产生。

● 仿真设计电路及系统参数设置:1、正弦信号的产生:振幅5V ,频率100Hz ,初相为452、双极性不归零码的产生:幅度±10V ,频率100Hz3、单极性不归零码的产生:幅度2V ,频率100Hz4、四进制数字信号的产生:幅度±1V 、±3V ,频率100Hz5、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1、低通滤波器:最高截止频率200Hz ,极点个数为62、带通滤波器: 6、单位冲激信号的产生:增益为1,出现时刻0.7s ,即()0.7t δ-7、直流信号的产生:幅度5V8、高斯白噪声的产生:功率谱密度6110/W Hz -⨯9、矩形脉冲序列的产生:幅度2V ,频率100Hz (周期0.01s ),脉宽0.002s (占空比20%)10、低通带限型信号的产生:最低截止频率300Hz ,最高截止频率3400Hz仿真波形及实验分析:1、正弦信号的产生:2、双极性不归零码的产生:3、单极性不归零码的产生:4、四进制数字信号的产生:5、模拟滤波器的设计:1、低通滤波器:2、带通滤波器:6、单位冲激信号的产生:7、直流信号的产生:8、高斯白噪声的产生:9、矩形脉冲序列的产生:10、低通带限型信号的产生:实验分析:1、在产生图形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时钟频率,用书上给出的时钟频率,有时候得到的图形不是很清晰,这时候可以适当的调小时钟频率,得到清晰的图样。

哈工大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资料

哈工大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资料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原理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倪洁实验时间: 2015年 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二帧同步信号提取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帧同步的提取过程。

2.了解同步保护原理。

3.掌握假同步,漏同步,捕捉动态和维持态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为了正确的传输信息,必须在信息码流中插入一定数量的帧同步码,帧同步码应具有良好的识别特性。

本实验系统帧长为24比特,划分三个时隙,每个时隙长度8比特,在每帧的第一时隙的第2至第8码元插入七位巴克码作为同步吗。

第9至24比特传输两路数据脉冲。

帧结构为:X11100101010101011001100,首位为无定义位。

本实验模块由信号源,巴克码识别器和帧同步保护电路三部分构成,信号源提供时钟脉冲和数字基带脉冲,巴克码识别器包裹移位寄存器、相加器和判决器。

其余部分完成同步保护功能。

三、实验内容1.观察帧同步码无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状态。

2.观察帧同步码有一位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和捕捉态3.观察帧同步器假同步现象和同步保护器。

四、实验步骤1.开关K301接2.3脚。

K302接1.2脚。

2.接通电源,按下按键K1,K2,K300,使电路工作。

3.观察同步器的同步状态将信号源中的SW001,SW002,SW003设置为11110010,10101010,11001100(其中第2-8位为帧同步码),SW301设置为1110,示波器1通道接TP303,2通道接TP302,TP304, TP305,TP306,观察上述信号波形,使帧同步码(SW001的2-8位)措一位,重新做上述观察,此时除了TP303外,个点波形不变,说明同步状态仍在维持。

4.观察同步器的失步状态。

关闭电源,断开K302,在开电源(三个发光二极管全亮)。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基本的通信原理和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2. 掌握各种调制解调技术以及通信信号的传输方式;3. 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实验设备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采样示波器3. 调制解调器4. 麦克风和扬声器5. 示波器6. 功率分贝计7. 电缆和连接线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主要涉及调制解调、传输媒介、信道编码和解码等方面的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为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验证,以及传输信号质量的评估和性能测量。

实验步骤:1. 调幅实验: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调幅到载波上,并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幅波形,记录幅度调制度;2. 调频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将其调频到载波上,并使用示波器观察调频波形,记录调频的范围和带宽;3. 数字调制实验: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数字信号调制解调实验,并观察解调的信号质量,记录解调信号的正确性和误码率;4. 信号质量评估:使用功率分贝计测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噪比和失真程度,并记录测量结果;5. 性能测量:采用示波器和其他测量设备对通信系统的带宽、传输速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1. 对于调幅实验,观察到正弦波信号成功调幅到载波上,并记录幅度调制度为X%;2. 对于调频实验,观察到调制信号成功调频到载波上,并记录调频的范围为X Hz,带宽为X Hz;3. 对于数字调制实验,观察到解调后的信号正确性良好,误码率为X%;4. 信号质量评估测量结果显示信噪比为X dB,失真程度为X%;5. 性能测量结果显示通信系统的带宽为X Hz,传输速率为X bps。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技术和信号传输方式,并且成功进行了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

通过信号质量评估和性能测量,我们对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例如在数字调制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解调算法,提高解调的正确性。

通信原理实验仿真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仿真报告

实验一. A率13折线编码一、 A率13折线编码简介1、A率13折线的产生A率13折线的产生是从不均匀量化的基点出发,设法用13段折线逼近A=87.6的A率压缩特性。

具体方法是:把输入x轴和输出y轴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划分。

对x轴在0~1(归一化)范围内不均匀分成8段,分段的规律就是每次以二分之一对分,第一次在0到1之间的1/2处对分,第二次在0到1/2之间的1/4处对分,其余类推。

对y 轴在0~1(归一化)范围内采用等分法,均匀分成8段,每段间隔均为1/8。

然后把x,y各对应段的交点连接起来构成8段直线,得到近似A=87.6的A率压缩特性。

这种近似中会得到13段(正负)斜率不同的折线,所以称其为A率13折线。

2、A率13折线的编码M==个量在13折线编码中,普遍采用8位二进制码,对应有82256化级,即正、负输入幅度范围内各有128个量化级。

这需要将13折线中的每个折线段再均匀分为16个量化级,由于每个段落长度不均⨯=个不均匀的量化匀,因此正或负输入的8个段落被划分成816128级。

按折叠二进制码的码型,这8位码的安排如下: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其中,第一位表示采样点的极性,第二到第四位表示采样点所在段落。

第五到第八位表示每段内的一个均匀量化级。

3、13折线幅度码及其对应电平表一4、段内码表二二、1、流程图1)编码2)译码2、编程思路编码根据电平的极性判断C1码,正为1,负为0。

——>根据电平范围可按照表一判断出段落码C2C3C4——>用电平值减去段落起始电平,除以相应的量化间隔,将得到的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根据表二就可以判断出相应的段内码C5C6C7C8.译码根据C1来判断电平的极性,1为正,0为负。

——>量化段序号i=4*C2+2*C3+C4+1,则根据表一判断出起始电平I(i)——>j=8*C5+4*C6+2*C7+C8,段内码对应的电平值为I1(i)=j*ΔV(i)Δ—>译码后电平值为I(i)+ I1(i)。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为了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工作原理和效果,我们进行了一次仿真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仿真实验,深入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信号传输过程,掌握通信系统中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平台:我们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实验,该软件具有强大的信号处理和仿真功能,可以模拟真实的通信环境。

2. 实验步骤:a. 设计信号源:根据实验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种特定的信号源,包括信号的频率、幅度和相位等参数。

b. 调制过程:通过调制技术将信号源与载波信号进行合成,得到调制后的信号。

c. 信道传输:模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包括信号的衰减、噪声的干扰等。

d. 解调过程:通过解调技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e. 信号分析: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时域分析等,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以下是其中两组实验结果的示例:1. 实验一:调幅调制a. 信号源: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

b. 载波信号:频率为10kHz的正弦信号。

c. 调制后的信号:将信号源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调制后的信号。

d. 信号分析: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频谱图。

e. 解调过程:通过解调技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f.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解调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验证了调幅调制的正确性。

2. 实验二:频移键控调制a. 信号源: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

b. 载波信号:频率为10kHz的正弦信号。

c. 调制后的信号:将信号源与载波信号相加,得到调制后的信号。

d. 信号分析: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频谱图。

e. 解调过程:通过解调技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f.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解调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验证了频移键控调制的正确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通信原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及熟悉通信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1.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模拟信号。

2. 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信号波形。

3.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用于构建电路。

4. 数字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数字信号。

5. 串口线: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1. 模拟信号的产生与观测1.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信号,并观测信号波形。

1.2 调节信号频率和幅度,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1.3 通过示波器测量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2.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2.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载波信号。

2.2 使用示波器观测载波信号波形。

2.3 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观察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的影响。

2.4 使用解调器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3. 数字信号的产生与观测3.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矩形脉冲信号,并观测信号波形。

3.2 调节脉冲宽度和周期,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3.3 通过数字示波器测量信号的脉宽和周期。

4.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

4.2 使用数字示波器观测调制信号波形。

4.3 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观察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的影响。

4.4 使用解调器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 模拟信号的产生与观测1.1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1.2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产生正弦信号。

1.3 使用示波器观测信号波形,并记录频率和幅度。

实验结果:产生的正弦信号频率为1000Hz,幅度为5V。

2.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2.1 连接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调制解调器。

2.2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载波信号,并使用示波器观测载波信号波形。

2.3 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班级 1401014班分组参数姓名学号目的:(1)熟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和信息传输特点;(2)熟悉上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参数选择原则;(3)掌握使用参数化图符模块构建通信系统模型的设计方法;(4)熟悉各信号时域波形特点;(5)熟悉各信号频域的功率谱特点。

实验内容一:(1)使用m序列为数字系统输入调试信号,采用正弦载波,码速率及载波频率参见附表;(2)采用模拟调制或数字检控实现2PSK调制;(3)通过相干解调完成2PSK解调,恢复初始m序列;(4)从时域观测各信号点波形,获得接收端信号眼图;(5)观测各信号功率谱;(6)完成串并及并串转换模块设计;实验内容二:(7)通过不少于三个频率正弦信号叠加而成的模拟信号作为系统真实输入信号,并采用PCM编码方法实现数模转换;(8)模拟输入信号转换形成的数字信号通过2PSK调制解调系统实现数字频带传输;(9)通过PCM解码恢复初始模拟信号;(10)从时域重点观测模拟信号点波形;(11)从频域重点观察模拟信号功率谱。

方案:通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系统输入的模拟随机信号 m(t),经过该通信系统后要较好地得到恢复。

推荐方案:推荐的模拟信号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通过PCM 方式完成数模与模数变换,采用2/BPSK调制方式完成基本数字频带传输。

在2PSK中,通常用初始相位0和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

因此,2PSK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即发送二进制符号“1”时(an取+1),e2PSK(t)取0相位;发送二进制符号“0”时(an取-1),e2PSK(t)取相位(也可以反之)。

这种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二进制(绝对)相移方式。

已调信号e2PSK(t)典型波形如下图。

2PSK信号的调制器原理方框图模拟调制的方法:2PSK信号的解调器(想干解调)原理方框图和波形图:2PSK仿真结果及分析电路图:时域波形:输入信号:与载波相乘后的波形:经过带通滤波器后的波形:经过低通滤波器后的波形:眼图:输出波形:功率谱图:输入信号:经带通滤波器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的信号:输出信号:带通幅频特性曲线:低通幅频特性曲线:编号名称参数0 Source: PN Seq Amp = 1 vOffset = 0 vRate = 14e+3 HzLevels = 2Phase = 0 degMax Rate = 700e+3 Hz32 Multiplier: Non Parametric Inputs from t0p0 t26p0Outputs to 6 28Max Rate = 700e+3 Hz26 Source: Sinusoid Amp = 1 vFreq = 56e+3 HzPhase = 0 degOutput 0 = Sine t32Output 1 = Cosine电路图:串并。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实验中所使用的基本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

具体目的如下:理解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调幅(AM)和调频(FM)的调制与解调实验;研究利用示波器、信号源等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掌握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的分析。

这些实验目的的达成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对通信原理的应用场景的认识,为今后的研究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本实验涉及的通信原理相关知识包括信号传输、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等。

信号传输是指将信息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过程。

在通信中,常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包括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模拟传输是指将连续的模拟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如模拟电话通信;数字传输是指将离散的数字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如数字电视。

调制与解调是实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

调制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FSK)、相位移键控(PSK)和振幅移键控(ASK)等。

解调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解调方式包括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

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而对信号进行编码的过程。

通过添加冗余信息,可以实现对传输中的错误进行检测和纠正。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奇偶校验、海明码和卷积码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和实践以上通信原理相关知识,以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步骤本实验的目的是介绍通信原理相关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过程,以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

准备工作确保所有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实验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仪器和设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通信原理实验仪器和设备,如计算机、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实验材料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如电磁波发射器、接收器、天线等。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实验仪器和设备,并确保其工作正常。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参数,确保产生适当的信号波形和频率。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通信原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班级:电信17-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一DSB 调幅实验 实验日期: 5月25日【实验目的及实验设备】 1、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的工作原理,验证普通调幅波(AM )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波(AM SC DSB -/)的相关理论。

2、实验设备及仪器名称:1、 M atlab 仿真软件simulink2、 正弦波发生器模块 2个3、 乘法模块2个4、 带能滤波模块 1个5、 低能滤波模块 1个6、 加法器模块 1个7、 噪声源模块 1个 9、测量仪表若干3、实验原理 1.调制原理:在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H(w)=1),调制信号m(t)中无直流分量,则输出的已调信号就是无载波分量的双边带调制信号(DSB),每当信源信号极性发生变化时,调制信号的相位都会发生一次突变π。

t t m t S c DSB ωcos )()(=。

调制的目的就是进行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从而提高系统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DSB 调制原理框图如图:DSB 信号实质上就是基带信号与载波直接相乘,频域上就是卷积,表达式为:[])()(21)(c c DSB M M t S ωωωω-++=2. 解调原理:DSB 只能进行相干解调,其原理框图与AM 信号相干解调时完全相同,利用恢复的载波与信号相乘,将频谱搬移到基带,还原出原基带信号。

解调原理框图如下:2)载波信号设置3)带通滤波器设置【实验结果】1. 仿真调制过程中各点波形(给出各点波形的解释)波形分析:图a为调制信号,频率为120 rad/s图b为载波波形,频率为1200rad/s图c为以上两信号相乘后波形图d为加入高斯噪声后的波形2.解调过程中的各点波形(给出各点波形的解释)(改变噪声大小和滤波器带宽,观察波形变化)图a为解调后的信号的波形图b为已调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的波形图c为通过解调后信号的波形图d为调制信号的波形3.调制前后频谱分析(给出各点波形的解释)图a 已调波频谱图b 解调乘法器后信号频谱图c 解调出的调制信号频谱【实验结论】1.调制后信号对比调制前的信号,周期变小,频率变大了,幅度随时间在不断的呈现周期性变化。

word版本hslogic_宽带短波信道的仿真

word版本hslogic_宽带短波信道的仿真

第三章短波宽带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仿真及优化3.1信道建模的概念以往人们对于短波信道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窄带过程。

近来,由于扩频大容量短波通信的需求发展,宽带短波信道的特征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对于短波信道,损耗和畸变是最主要的两种传输影响。

它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电离层吸收损耗、多跳地面反射损耗和一些额外系统损耗。

信号畸变包括:信道参数时变、多径传播和信号色散。

一般来讲,多径时延又可分为inter-modal和intra-modal两种形式。

Inter-modal延迟包括multimode(多模式包括多层模式、O模式和X模式以及高低仰角模式等)和multi-hop(多跳模式)情况,这种情况下主要引起码间串扰。

Intral-modal延迟由地理场强影响、电离层不均匀性和电离层介质的色散特性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将引起信号脉冲畸变,这种情况下限制了信道的带宽。

本章,我们将重点介绍两种比较常用的信道模型,即Watterson信道模型和ITS信道模型,并且在MATLAB平台上对两种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其中重点讨论了ITS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分析。

3.2基于统计模型的短波信道模型对短波信道建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沃特森在197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出了一种静态模型,并在大气中进行了实验验证。

此静态模型可以描述为高斯散射增益抽头延迟线模型,即Watterson模型。

Watterson信道模型是经典的窄带短波信道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信道衰落是瑞利幅度分布,而在每种传播模式中多普勒扩展的功率谱满足高斯分布。

Watterson模型没有定义延时扩展的形状,认为各个多径传输模式中不存在延时扩展。

其有效带宽仅为10kHz。

在与高纬度电离层和近赤道电离层有关的应用中,Watterson模型过于简单,例如,在高纬度,多普勒谱通常不是高斯型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电信科学协会(ITS)发表了一篇迄今最为权威的宽带信道模型仿真器实现方法的论文,后被广泛称为ITS模型。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深入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加深对通信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原理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在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是通过信道进行的。

信道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其中有线信道主要是指电缆、光纤等,而无线信道主要是指无线电波的传播。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

2.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等。

3. 信道编码与解码为了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海明码、卷积码和纠错码等,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4. 信道传输特性的仿真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如衰落信道、多径传输等。

通过仿真实验,可以模拟不同的信道传输特性,进而探究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效果和问题。

三、实验步骤1. 实验环境搭建搭建仿真实验所需的软件环境,如MATLAB、Simulink等。

2. 选择信号调制方式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信号调制方式,如ASK、FSK或PSK等。

3. 设计信号调制电路根据选择的信号调制方式,设计相应的信号调制电路,包括载波生成、调制器和滤波器等。

4. 仿真信号调制过程利用仿真工具,对设计的信号调制电路进行仿真,观察信号调制的过程和结果。

5. 设计信道传输模型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合适的信道传输模型,包括信道衰落、多径传输等。

6. 仿真信道传输过程利用仿真工具,对设计的信道传输模型进行仿真,观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效果和问题。

7. 设计信号解调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相应的信号解调电路,包括解调器和滤波器等。

8. 仿真信号解调过程利用仿真工具,对设计的信号解调电路进行仿真,观察信号解调的过程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 功率谱密度
1.1功率谱密度简介
平稳过程的任何一个非零样本函数的持续时间为无限长,显然都不满足绝对可积和总能量有限的条件。

因此,它的傅里叶变换不存在即没有频谱函数。

所以我们用功率谱密度来表述其频谱特性。

随机过程的任一实现是一个确定的功率型信号。

而对于任意的确定功率信号f(t),它的功率谱密度为:
2
()()lim
T f T F P T ωω→∞
=
式中,()T F ω是f(t)的截短函数()
T f t 对应的频谱函数。

f(t)是平稳随机过程()
t ξ的一个实现。

而随机过程某一个实现的功率谱密度不能作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应该看作是任一实现的功率谱密度的统计平均,即
2
()
()[()]lim
T f T E F P E P T
ξωωω→∞
==
虽然该式给出了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但我们通常都不利用这个式子来计算功率谱。

我们知道,确知的非周期功率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是一对傅里叶变换。

对于平稳随机过程,也有类似的关系,即
()()j P R e
d ωτ
ξωττ

--∞=⎰和
1
()()2j R P e
d ωτ
ξτωωπ

-∞
=

对于平稳随机过程我们通常先求出其自相关函数再利用上式求出其功率谱密度。

1.2实验要求
➢ 1.了解平稳随机信号功率谱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2.仿真不同占空比,等概、非等概双极性矩形随机信号的归一化功率谱密度 ➢ 3.分析不同信号(不同占空比,等概非等概)所包含的频谱分量,有无直流
分量和定时分量信息 1.3实验
1、随机的脉冲序列没有确定的频谱函数,所以只能用功率谱来描述它的频谱特征。

随机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可能包含连续谱和离散谱,其中连续谱可以确定随机序列的带宽,离散谱可以确定随机序列是否包含直流分量和定时分量。

2、仿真图形
注:不等概60%占空比的双极性矩形随机序列及其归一化功率谱密度
3、01等概是无直流分量,抗干扰能力较强;非等概时有直流分量
实验二HDB3码的编译码
2.1 HDB3编译码简介
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代码电气波形都可以信道中传输。

含有直流分量和较丰富的单极性基带波形就不适宜在低频传输特性差的信道中传输,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信号的严重的畸变。

在传输码(或称线路吗)的结构将取决于实际信道特性和系统的工作条件。

通常,传输码的结构应具有以下的特性:
(1)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理,且低频分量少:
(2)便于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
(3)信号中高频分应尽量少以节省传输频带并减少码间串扰。

(4)不受信号源统计特性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变化:
(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传输的码型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便利用这一规律性进行宏观监测:
(6)编译码设备要尽可能简单,等等。

满足以上特性的传输码型种类繁多,这里使用HDB3。

HDB3码是AMI码的一种改进型,其目的是为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使连“0”个数不超过3个。

其编码规则如下:
(1)当信码的连“0”个数不超过3时,仍按AMI码的规则编,即传号极性交替;
(2)当连“0”个数超过3个时,则将第的4个“0”改为非“0”脉冲,记为+V或—V称之为破坏脉冲。

相邻V码的极性必须交替出现,以确保编好的码中无直流;
(3)为了便于识别,V码的极性应与前一非“0”码的极性相同,否则,将四连“0”的第一个“0” 更改为与该破坏脉冲相同极性的脉冲,并记为“+B”或“-B”;
破坏脉冲码之后的传号极性码也要交替。

虽然HDB3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

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个非“0”符号同样的极性(包括B在内)。

这也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 个符号必是连“0”的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等到原信息代码。

HDB3码保持了AMI码的优点外还将连“0”码限制在3 个以内,故有利于定时信号的提取
2.2 实验要求
➢ 1.理解HDB3码的编译码原理
➢ 2.通过仿真验证HDB3码编译码原理
➢ 3.分析HDB3码的优缺点
2.3实验
1、仿真图形
2、缺点:其编码规则比较复杂
优点:译码比较简单,有利于定时信号的提取,是应用最广泛的码型。

实验三码间串扰
3.1 码间串扰简介
传输数字信号,会引起相邻数字信号波形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重叠,即所谓的码间串扰,由于码间串扰的存在,在接收端译码判决时就会可能引起错误。

另外课本中给出了无码间串扰的条件,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码间串扰和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理解。

3.2 眼图简介
为了衡量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优劣,通常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如下图1所示。

信号失真较小时:眼图为大眼睛,单眼皮;
信号失真较大时:眼图为小眼睛,多眼皮。

3.3 实验要求
观察ISI对两个信道的接收信号序列{}
n
y
的影响,两个信道的特性描述如下:
信道1:
10
0.251
0.12
n
n
n
x
n
=

⎪-=±

=⎨


⎪⎩其他
信道2:
10
0.51
-0.22
n
n
n
x
n
=

⎪=±

=⎨


⎪⎩其他
从信道可见,ISI被限制在发送信号两侧的两个码元上,所以可以用FIR滤波器来模拟信道。

要求:1.在噪声方差为0时在两个信道下进行仿真;
2.在噪声方差为0.1时在两个信道下进行仿真;
要求给出两个信道下有噪声和无噪声的四个眼图;发送信号,无噪声接收信号和有噪声接收信号的对比图如下图2所示。

图1
2.5
2
1.5
1
0.5
-0.5
-1
-1.5
-2
-2.5 3.3实验图形
实验四迫零均衡
4.1 均衡技术简介
由于实际的限带信道的传递函数往往是非理想的,且经常是事变的、未知的,因而系统特性不符合奈窐斯特准则,导致在接受端抽样时刻存在码间干扰,使得系统误码性能下降。

为此,要考虑在信道传递函数是非理想情况,且信号在信道传输中受到加性白高斯噪声干扰条件下的接收机的设计问题。

在限带数字通信系统中所采取的技术之一是在收端抽样、判决之前加一均衡器,此均衡器是用来补偿信道特性的不完善,从而减小在收端抽样时刻的码间干扰。

具有均衡器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如下:
信道均衡技术大致分为两大类:线性均衡和非线性均衡。

在信道频率响应特性比较平坦、所引起的码间干扰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可采用线性均衡。

线性均衡器可用横向滤波器实现,图示如下:
要实现信道的均衡,关键是要计算出横向滤波器的抽头系数,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得到横向滤波器的抽头系数:一是以最小峰值畸变为准则的迫零均衡算法;另一种是以最小均方误差为准则的均方误差均衡算法。

本实验只要求理解迫零均衡的原理,仿真验证迫零均衡的性能。

4.2 迫零均衡算法
迫零算法是由Lucky 于1965年提出的,他在分析中略去了信道的加性噪声,所以在实际存在噪声的情况下由该算法得到的解不一定是最佳的,但它易于实现。

因此,在信道的频率响应特性比较平坦,所引起的码间干扰不太严重的情况下,由该算法可达到信道均衡的效果。

具体实现如下:在横向滤波器的延迟单元N 为无穷多个的理想线性均衡条件下:
k n
k n
n h w x

-=-∞
=

为消除接收端抽样时刻的码间干扰,希望:
10
00k n k n n k h w x k ∞
-=-∞=⎧=
=⎨≠⎩∑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是截短的横向滤波器,因而不可能完全消除接收端抽样时刻的码间干扰,只能适当的调整各抽头系数,尽量减小码间干扰。

此时,可使:
1001,2,........N
k n k n
n N
k h w x
k N -=-=⎧=
=⎨
=±±±⎩∑
在k为其它值时,
k
h 可能是非零值,构成均衡器输出端的残留码间干扰。

4.3 实验要求
➢ 1. 理解迫零均衡的基本原理;
➢ 2. 利用matlab 软件编程实现,对存在ISI 的信号进行迫零均衡; ➢ 3.要求给出均衡前后的眼图和误码率; ➢ 4. 对仿真结果进行性能分析。

4.4实验
1、仿真图形
2、分析
通过迫零均衡后,眼图比未均衡的要好许多,有效地减小了码间串扰,系统的性能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