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网膜混浊轻微 重者 与完全性阻塞相接近
偶尔能见到动脉内血柱呈节段状离心性缓慢流动
10 临床表现
合并睫状循环障碍 无樱桃红斑 黄斑程暗红色,反光消失
11 临床表现
如有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则 该区视网膜呈一舌形橘红 色区
如果这支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 黄斑,则中心视力可以保 留
12 临床表现
极少数病人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可见大片出血,血管隐没于水肿的视网膜组织中
根据阻塞程度可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
完全性
症状:发作迅速,无痛性视力突然丧失 先兆症状:一过性黑矇并可自行恢复
体征: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视网膜乳白色水肿混浊 黄斑区樱桃红点 视乳头色淡,边界模糊,轻度水肿 动脉管径狭窄或粗细不规则 压迫眼球无动脉搏动出现
9 临床表现
不完全性
症状:因程度不同而异 体征:轻者 视网膜动脉管径可无明显改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1
2 概念
流经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阻滞所 引起的视网膜缺血坏死、视力丧失
3 视网膜血液供应
视网膜中央 动脉
视网膜内五层
眼 动 脉
3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睫状视网
40%
膜动脉
视网膜外五层
睫状后动脉
脉络膜血 管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其阻塞可引起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急症之一
16 荧光造影
主干完全性阻塞: 视网膜动脉无荧光染料灌注 视盘毛细血管由睫状动脉供血 可形成侧支吻合,呈现逆流现象 造影晚期,动静脉均呈荧光充盈不全
17 荧光造影
主干不完全阻塞 根据阻塞程度不同 荧光充盈时间迟缓、 稍延长或完全正常
18 视野
周边视野
根据阻塞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有部分保留,颞侧可查出岛状视野
22 鉴别诊断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分支动脉阻塞与不完全中央动脉阻塞需要与之鉴别
鉴别要点:
a:该疾病视力下降程度较轻,视野多为象限性缺损,与生理盲点相连 b:眼底视乳头水肿、色淡、边界模糊,部分小片状出血 c:荧光造影显示:视乳头充盈不均,低荧光与高荧光区对比明显
23 治疗
目的
恢复视网膜血循环及功能,愈早,效果愈好 大部分病例治疗效果不佳,仍需积极抢救 48小时以内效果较好
24 治疗
急症治疗
血管扩张剂 亚硝酸异戊酯0.2ml吸入,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 阿托品1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注射液)10mg,妥拉苏林 25mg等球后注射
降低眼压 按摩眼球推动栓子进入末梢血管,或前房穿刺降眼压,或口服、静注乙酰唑胺
吸氧 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增加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含量 缓解视网膜缺氧状态及扩张血管,白天每1h1次,每次10min 晚上每4h1次 15-30 分钟,每日3次 高压氧治疗可致小动脉痉挛,不宜采用
血管壁改变——炎症、感染及毒素引起血管内皮粗糙,管颈变窄,血栓形成 血管外部压迫——青光眼、巩膜环扎术、眼眶手术创伤、电凝过度、球后肿瘤、
球后出血等导致眼压和眶压增高
7 临床表现
Von Graefe 于1859年首先描述其特征有三:
视力突然丧失 后极部视网膜乳白色混浊 黄斑区樱桃红点
8 临床表现
13 临床表现
阻塞1-2周,水肿消退 视网膜脱色素及色素增生,内层萎缩 动脉狭窄纤细,伴有白鞘或白线化,静脉管径狭小 视神经萎缩,视盘苍白,境界清楚,血管性视神经萎缩
14 眼底荧光造影
脉络膜充盈时间多正常 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 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
15 眼底荧光造影
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迟缓不 全,如树枝折断状 视乳头发出的小支血管有荧 光充盈其余血管均无荧光
综合治疗 如降低血压,治疗颈动脉病等去除可能病因 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等抑制炎症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18%患者发病1-12周会出现虹膜虹变,可有效消退虹膜新生血管
26 预后
一般预后较差,因阻塞部位和程度不同而结局不同 病人就诊时间较晚,失去抢救时机,视力多在0.1以下
视网膜对缺血非常敏感,缺血半小时视网膜即坏死 (动物实验证实猴眼视网膜能耐受缺血90~100min)
中心视野
黄斑区如有睫状动脉供应 ,可部分保留
19 电生理
VEP
b波下降,a波一般正常 视网膜内层缺血,双极细胞受损
EOG
一般正常
20 并发症
视网膜出血
少见—— 多位于视乳头附近 出血多——考虑伴有静脉阻塞
继发性青光眼
少见——发病约15%-20% 常合并有颈内动脉狭窄 长期视网膜动脉低灌注缺血 诱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1 鉴别诊断
眼动脉阻塞:发病率低,对视功能损害更重
其鉴别如下:
症状 视力 眼底急性期
樱桃红点 视网膜水肿混浊 晚期 荧光血管造影 ERG
CRAO 指数-手动
多存在 轻度至中度 无色素紊乱或很轻 视网膜血流受损 b 波降低
眼动脉阻塞 常无光感
缺乏或存在 中度至中度 有色素紊乱 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受损 a 波及b 波降低或消失
4 发病率
发病率:1/5000 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略大于60岁 少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约为后者1/7 多单眼发病,双眼仅占1-2% 男性大于女性(2:1)
5 病因
多发生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中
青年患者少见 发病者常有偏头痛(1/3),血粘度异常、血液病、口服避孕药以 及外伤等诱因,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内膜赘生物等
6 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管栓塞——多位于筛板,其次后极部动脉分叉处 栓子来源: 胆固醇(最常见约占87%)、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子,钙化栓子,肿瘤栓子等
血管痉挛——血管舒缩不稳定的青年人,早期高血压病人,动脉硬化者 轻度者:短暂视力模糊,强烈者,血流阻断,一过性黑矇 发作频率:多日一次至一日多次 发作时间:数秒至数分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个半小时内抢救预后较好 有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黄斑者(我国约有15%的人存在)预后好
25 治疗
后期治疗
纤溶制剂 对疑有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患者可应用 静脉滴注尿激酶10万~20万U;或去纤酶静脉点滴 应注意检查血纤维蛋白原,降至200mg%以下者应停药
抗凝血 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血小板抑制药,丹参静脉滴注活血化瘀等
支持用药 肌注ATP、辅酶A、维生素B1、维生素B2
偶尔能见到动脉内血柱呈节段状离心性缓慢流动
10 临床表现
合并睫状循环障碍 无樱桃红斑 黄斑程暗红色,反光消失
11 临床表现
如有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则 该区视网膜呈一舌形橘红 色区
如果这支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 黄斑,则中心视力可以保 留
12 临床表现
极少数病人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可见大片出血,血管隐没于水肿的视网膜组织中
根据阻塞程度可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
完全性
症状:发作迅速,无痛性视力突然丧失 先兆症状:一过性黑矇并可自行恢复
体征: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视网膜乳白色水肿混浊 黄斑区樱桃红点 视乳头色淡,边界模糊,轻度水肿 动脉管径狭窄或粗细不规则 压迫眼球无动脉搏动出现
9 临床表现
不完全性
症状:因程度不同而异 体征:轻者 视网膜动脉管径可无明显改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1
2 概念
流经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阻滞所 引起的视网膜缺血坏死、视力丧失
3 视网膜血液供应
视网膜中央 动脉
视网膜内五层
眼 动 脉
3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睫状视网
40%
膜动脉
视网膜外五层
睫状后动脉
脉络膜血 管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其阻塞可引起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急症之一
16 荧光造影
主干完全性阻塞: 视网膜动脉无荧光染料灌注 视盘毛细血管由睫状动脉供血 可形成侧支吻合,呈现逆流现象 造影晚期,动静脉均呈荧光充盈不全
17 荧光造影
主干不完全阻塞 根据阻塞程度不同 荧光充盈时间迟缓、 稍延长或完全正常
18 视野
周边视野
根据阻塞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有部分保留,颞侧可查出岛状视野
22 鉴别诊断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分支动脉阻塞与不完全中央动脉阻塞需要与之鉴别
鉴别要点:
a:该疾病视力下降程度较轻,视野多为象限性缺损,与生理盲点相连 b:眼底视乳头水肿、色淡、边界模糊,部分小片状出血 c:荧光造影显示:视乳头充盈不均,低荧光与高荧光区对比明显
23 治疗
目的
恢复视网膜血循环及功能,愈早,效果愈好 大部分病例治疗效果不佳,仍需积极抢救 48小时以内效果较好
24 治疗
急症治疗
血管扩张剂 亚硝酸异戊酯0.2ml吸入,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 阿托品1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注射液)10mg,妥拉苏林 25mg等球后注射
降低眼压 按摩眼球推动栓子进入末梢血管,或前房穿刺降眼压,或口服、静注乙酰唑胺
吸氧 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增加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含量 缓解视网膜缺氧状态及扩张血管,白天每1h1次,每次10min 晚上每4h1次 15-30 分钟,每日3次 高压氧治疗可致小动脉痉挛,不宜采用
血管壁改变——炎症、感染及毒素引起血管内皮粗糙,管颈变窄,血栓形成 血管外部压迫——青光眼、巩膜环扎术、眼眶手术创伤、电凝过度、球后肿瘤、
球后出血等导致眼压和眶压增高
7 临床表现
Von Graefe 于1859年首先描述其特征有三:
视力突然丧失 后极部视网膜乳白色混浊 黄斑区樱桃红点
8 临床表现
13 临床表现
阻塞1-2周,水肿消退 视网膜脱色素及色素增生,内层萎缩 动脉狭窄纤细,伴有白鞘或白线化,静脉管径狭小 视神经萎缩,视盘苍白,境界清楚,血管性视神经萎缩
14 眼底荧光造影
脉络膜充盈时间多正常 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 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
15 眼底荧光造影
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迟缓不 全,如树枝折断状 视乳头发出的小支血管有荧 光充盈其余血管均无荧光
综合治疗 如降低血压,治疗颈动脉病等去除可能病因 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等抑制炎症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18%患者发病1-12周会出现虹膜虹变,可有效消退虹膜新生血管
26 预后
一般预后较差,因阻塞部位和程度不同而结局不同 病人就诊时间较晚,失去抢救时机,视力多在0.1以下
视网膜对缺血非常敏感,缺血半小时视网膜即坏死 (动物实验证实猴眼视网膜能耐受缺血90~100min)
中心视野
黄斑区如有睫状动脉供应 ,可部分保留
19 电生理
VEP
b波下降,a波一般正常 视网膜内层缺血,双极细胞受损
EOG
一般正常
20 并发症
视网膜出血
少见—— 多位于视乳头附近 出血多——考虑伴有静脉阻塞
继发性青光眼
少见——发病约15%-20% 常合并有颈内动脉狭窄 长期视网膜动脉低灌注缺血 诱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1 鉴别诊断
眼动脉阻塞:发病率低,对视功能损害更重
其鉴别如下:
症状 视力 眼底急性期
樱桃红点 视网膜水肿混浊 晚期 荧光血管造影 ERG
CRAO 指数-手动
多存在 轻度至中度 无色素紊乱或很轻 视网膜血流受损 b 波降低
眼动脉阻塞 常无光感
缺乏或存在 中度至中度 有色素紊乱 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受损 a 波及b 波降低或消失
4 发病率
发病率:1/5000 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略大于60岁 少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约为后者1/7 多单眼发病,双眼仅占1-2% 男性大于女性(2:1)
5 病因
多发生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中
青年患者少见 发病者常有偏头痛(1/3),血粘度异常、血液病、口服避孕药以 及外伤等诱因,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内膜赘生物等
6 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管栓塞——多位于筛板,其次后极部动脉分叉处 栓子来源: 胆固醇(最常见约占87%)、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子,钙化栓子,肿瘤栓子等
血管痉挛——血管舒缩不稳定的青年人,早期高血压病人,动脉硬化者 轻度者:短暂视力模糊,强烈者,血流阻断,一过性黑矇 发作频率:多日一次至一日多次 发作时间:数秒至数分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个半小时内抢救预后较好 有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黄斑者(我国约有15%的人存在)预后好
25 治疗
后期治疗
纤溶制剂 对疑有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患者可应用 静脉滴注尿激酶10万~20万U;或去纤酶静脉点滴 应注意检查血纤维蛋白原,降至200mg%以下者应停药
抗凝血 口服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血小板抑制药,丹参静脉滴注活血化瘀等
支持用药 肌注ATP、辅酶A、维生素B1、维生素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