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培育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小学劳动技术培育栽培番茄苗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培育栽培番茄苗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培育栽培番茄苗教案培育番茄苗的教案引言:在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中,培育番茄苗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耐心,并且对于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也有很大帮助。

本教案将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设计一个详细的番茄苗培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植物,了解它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掌握番茄苗培育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耐心。

二、教学准备:1. 每位学生需要准备一份透明塑料杯、幼苗土和番茄种子。

2. 教师需要准备一个番茄植株的图片或挂图以及一些番茄的果实。

三、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教师先向学生展示番茄植株的图片或挂图,并简单介绍番茄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挂图上的番茄果实,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番茄果实是怎么来的?2. 实操部分(30分钟)- 向学生解释番茄苗培育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播种、浇水、光照和适当的温度。

- 每位学生用透明塑料杯填充幼苗土,将土壤稍微压实,并在土壤表面洒上一层番茄种子。

- 学生们轻轻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太湿。

- 提醒学生将番茄苗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 鼓励学生定期观察土壤湿度和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在笔记本中。

3. 知识探究(20分钟)- 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他们观察到的问题和发现。

- 引导学生发现番茄种子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会发芽,并逐渐长成小苗。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番茄苗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哪些环境条件?为什么要保持土壤湿润?光照和温度对番茄苗的生长有什么影响?4. 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番茄苗培育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强调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培育过程,提问一些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会,并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肯定。

四、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番茄苗的生长情况,可以每周进行一次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中。

林木种苗培训计划

林木种苗培训计划

林木种苗培训计划一、前言林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因此,培育优质的林木种苗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制定了这份林木种苗培训计划,旨在提升种苗培育者的能力,促进林木种苗生产提质增效,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培训目标1. 了解林木种苗的基本知识和种苗生产技术;2. 掌握种苗培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3. 提升种苗培育者的意识和素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4. 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5. 逐步实现林木种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训内容1. 林木种苗基本知识(1)林木种类及特性(2)种苗生长发育规律(3)种苗产地选择2. 种苗培育理论知识(1)种子收集与储存(2)种子处理与处理(3)人工种苗与天然更新比较(4)苗木质量评价标准3. 种苗培育技术(1)基质配比与消毒(2)播种与育苗过程管理(3)苗木定植与苗木管理要点4. 育苗器材操作与维护(1)温室、育苗室环境控制(2)灌溉与施肥技术(3)灭菌技术和病虫害防治5. 种苗培育实践实地操作,模拟林木种苗培育情境,综合运用培训中所学知识和技能,实现对种苗生产的理论和技术应用。

四、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通过讲座、课堂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学员传授林木种苗的基本知识和培育技术。

2. 实践操作在实验室和模拟实习基地,进行种子处理、播种管理、苗木培育等实地操作,提升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3. 观摩学习到有代表性的苗木实验基地进行学习交流,欣赏先进的种苗培育技术和先进设备,增进学员对种苗培育的认识和理解。

四、培训安排1. 培训时间全年不定期举办,可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2. 培训地点通常在远离市区的林区或者农村进行培训,以便学员近距离接触林木种苗生产实践。

3. 报名方式通过网络报名、电话报名、现场报名等方式报名参加培训。

4. 学员资格对有志于林木种苗生产、有实际操作经验或理论知识者,不限制年龄和学历。

现代良种繁育与育苗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良种繁育与育苗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良种繁育与育苗技术教学大纲Seed breeding technology适用专业:园艺专业课程编号:用01409026前修课程:遗传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学分:_4_总学时:64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专业方向必修课、主干课课程目的:现代良种繁育与育苗技术是园艺专业种苗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研究园艺植物(果树、蔬菜和花卉)繁育方法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理论和技术、微体繁殖、无病毒繁殖、人工种子等新的繁殖方法和理论技术:园艺植物种子及苗木检疫、分级、加工、及包装运输等方法;品种退化的原因和提纯复壮的方法和程序,本课程以园艺学、遗传学、园艺植物栽培学等为理论基础。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生产实践中接触运用的机会也比较多,要特别强调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教学要求:文图结合,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促进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种子结实与繁殖的理论, 嫁接等无性繁殖的基本原理,品种退化及品种复壮的基本原理,繁殖基质及其设施,种子的繁殖、收集及其贮存、种子质量检验检测。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64学时绪论3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园艺植物良种繁育与育苗技术的性质及研究内容;新品种审定与登录;品种退化的原因及对策;种子生产和苗木培育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任务;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重点:园艺植物良种繁育与育苗技术的研究内容;新品种审定与登录;品种退化的原因及对策;种子生产和苗木培育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任务;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难点:品种退化的原因及对策;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育苗繁殖基质及设施8学时基本要求:了解防虫网、荫棚、温室与塑料大棚的类型及特点,繁殖育苗常用的培养基质及容器类型与特点。

掌握苗床基质准备及消毒技术。

重点:根据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设施,以及不同的容器和基质,苗床和基质消毒技术。

难点:苗床和基质消毒技术。

第二章:播种育苗技术12学时基本要求:掌握种子播种品质及其检测方法;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苗期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苗期管理关键技术。

种植培训教学计划大纲

种植培训教学计划大纲

种植培训教学计划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种植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土壤和气候条件、种子和种苗的选取、播种和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学员将能够熟练掌握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土壤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 熟悉常见作物的种子和种苗选取原则;3. 掌握播种和管理技术;4. 了解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5. 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土壤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1 土壤类型及特点1.2 土壤酸碱度和养分含量1.3 气候条件对作物的影响1.4 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作物的适应性2. 种子和种苗的选取2.1 种子和种苗的分类2.2 种子和种苗的质量标准2.3 种子和种苗的保存和检测方法3. 播种和管理技术3.1 不同作物的播种时间和方式3.2 土壤肥力和施肥技术3.3 浇水和排水技术3.4 杂草防控和植株调整技术4. 病虫害的防治4.1 常见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4.2 常见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4.3 安全使用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例讲解,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2. 实地操作:在实验田或专业农场进行实地操作,帮助学员掌握具体的播种和管理技术。

3. 课堂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安排1. 第一阶段(1周):理论学习和基础知识培训1.1 土壤和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2 种子和种苗的选取原则1.3 播种和管理技术的基本知识1.4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2. 第二阶段(2周):实地操作和技能培训2.1 参观专业农场或农业示范基地,学习种植技术的实际操作2.2 在实验田进行播种和管理技术的实地演练3. 第三阶段(1周):课堂讨论和总结3.1 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问题3.2 对本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六、教学评估1. 课程结束后,进行学员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种苗培育课程标准

种苗培育课程标准

种苗培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园艺植物种苗培育【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和种苗培育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育苗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具备从事种苗培育的基本职业能力。

1.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园艺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课程模式中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思路,采用以不同种苗培育方式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种苗培育的场所来划分和设计的,工作任务间按照平行并列的关系进行排列。

先总体讲解种子检验和种子处理,然后按育苗场所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穴盘(容器)育苗、设施苗床育苗、组织培养育苗、苗圃(地)育苗等几个并列的任务,以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就业需要对某一育苗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种苗培育工以及花卉园艺工、蔬菜园艺工、果树园艺工、瓜果栽培工的四级职业标准对种苗培育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典型的园艺植物种苗培育的各个环节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与实践,每个环节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设计相应实训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强化技能,各个环节完成后进行企业化综合实习实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76。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种苗培育各不同育苗方式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掌握园艺植物种苗培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花卉园艺工、蔬菜园艺工、果树园艺工、瓜果栽培工四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从事种苗培育工作的责任心,树立标准化、绿色环保、安全和服务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种苗繁育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种苗繁育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种苗繁育技术与应用二、课程目标1. 理解种苗繁育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种苗繁殖方法,如播种、扦插、嫁接等。

3. 熟悉各类作物和花卉的种苗繁育技术。

4. 学会种苗繁育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

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种苗繁育概述- 种苗繁育的概念及意义- 种苗繁育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 种苗繁育的基本原理-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植物繁殖生物学基础3. 常见种苗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扦插繁殖- 嫁接繁殖- 组织培养繁殖4. 各类作物和花卉的种苗繁育技术- 农作物种苗繁育技术- 花卉种苗繁育技术- 草坪草种苗繁育技术5. 种苗繁育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6. 种苗繁育的田间管理- 种苗繁育基地的规划与建设- 种苗繁育过程中的水分、肥料管理- 种苗繁育的收割与储藏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种苗繁育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种苗繁育技术。

3. 实践操作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进行种苗繁育实践。

4.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种苗繁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5. 模拟教学法:模拟种苗繁育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课程安排1. 课时分配:理论教学24课时,实践教学36课时。

2. 理论教学:每周2次,每次2课时。

3. 实践教学:每周2次,每次3课时。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考核:占40%,包括种苗繁育操作技能、病虫害防治等。

3. 期末考试:占30%,包括种苗繁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七、课程资源1. 教材:《种苗繁育技术与应用》2.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PPT等3. 实践基地:种苗繁育实验田、温室等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技术资料等八、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根据教学计划,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种苗生产课程考核标准

种苗生产课程考核标准

园艺种苗生产课程考核标准本门课成绩构成:平时占15%(出勤及纪律占5%,作业或小考占10%),实验实训操作(项目考核)占20%,期末(结课)考试占65%。

一、平时考核(一)学习态度出勤及纪律:占5分。

学生缺课,病假1次扣0.2分,事假1次扣0.3分,旷课1次扣1分;迟到、早退1次一般扣0.1分,时间达到1学时的扣0.2分;搅乱课堂秩序的1次扣1分。

扣完为止。

(二)作业或小考本部分10分,本课程96学时,确定留作业25次,原则上每次课都留作业。

也可按单元留几次综合性的作业或进行单元小考,老师收作业要评阅,根据完成的质量,记相应的分数,没有完成的没有分数。

作业量或小考老师酌情定。

二、实验实训操作(项目考核)本部分20分,根据实验实训项目数量赋分值。

2个实验项目相当于1个半天或整天的实训项目,据此分配分数。

本课程实验项目4个,每个1分,实训项目8个,每个2分。

学生没有参加的,此项分数以0分计。

具体每个实验实训项目,报告占20%,操作占80%。

1、种子扦样实验(项目)本项目1分,其中报告0.3分,操作0.7分。

操作采分点有:①供检样品选取②扦样器使用2、种子净度分析实验(项目)本项目1分,其中报告0.3分,操作0.7分。

操作采分点有:①试验样品分取②分离鉴定③称重3、种子发芽实验(项目)本项目1分,其中报告0.3分,操作0.7分。

操作采分点有:①发芽床选取②培养皿消毒③休眠种子处理4、种子水分测定实验(项目)本项目1分,其中报告0.3分,操作0.7分。

操作采分点有:①烘箱温度调试②样品磨碎③计算5、种子生活力测定实训(项目)本项目2分,其中报告0.5分,操作1.5分。

操作采分点有:①种子处理②染色液配制③染色种子挑选6、苹果嫁接实训(项目)本项目2分,其中报告0.5分,操作1.5分。

操作采分点有:①接穗选取及准备②削面平滑③砧木处理7、葡萄扦插实训(项目)本项目2分,其中报告0.5分,操作1.5分。

操作采分点有:①插条处理②做垄③扦插8、仙人掌嫁接实训(项目)本项目2分,其中报告0.5分,操作1.5分。

种子种苗课程教案中班语言

种子种苗课程教案中班语言

种子种苗课程教案中班语言教案标题:种子种苗课程教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种子和种苗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种子和种苗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种子和种苗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种子和种苗的实物或图片。

2. 课堂布置,如展示板或词语卡片。

3. 教学素材,如绘本或故事书。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种子和种苗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种子和种苗的作用和重要性。

探究(15分钟):1. 通过绘本或故事书向学生介绍种子和种苗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与学生一起探索种子和种苗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阶段的变化。

3. 帮助学生理解种子和种苗的区别和联系。

实践(20分钟):1. 分发词语卡片或图片,让学生与同伴合作,根据图片或卡片描述种子和种苗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种子和种苗的生长过程,通过语言表达展示他们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播种并照料一些小型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总结(5分钟):1. 回顾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总结种子和种苗的特点和作用。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环节中的观察和体验。

拓展活动:1.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花园或植物区,让他们亲身体验种子和种苗的生长过程。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附近的户外环境中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种子和种苗。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的口头表达和描述。

3. 检查学生完成的绘画或写作作品,评估他们对种子和种苗的理解。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

2.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口头表达,评估教学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改进。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种子和种苗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他们对种子和种苗的理解。

园林苗圃课程标准汇总

园林苗圃课程标准汇总

《园林苗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苗圃规划设计、种子采集与处理、苗木繁育管理、移植与管理等内容。

本课程基于岗位生产过程,紧扣任职岗位要求,通过项目实践操作,融入对应的理论依据,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彰显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旨在重点强化学生的苗圃规划设计能力、苗木培育能力和种子处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苗圃地应具备的条件与功能,苗木市场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园林苗木的种子繁殖、扦插繁殖、修剪整形、移栽以及圃地土肥水管理方法,掌握种苗的年生长发育规律和苗木的质量标准、起掘、分级、贮运知识等。

2、能力目标:能进行苗圃地选择、规划、圃地管理、种子采集、种子处理和科学播种。

能进行种苗的抚育、苗木起掘、分级、贮藏等。

3、素质目标:(1)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诚实守信,培养健康的人格,热爱园林行业,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园林建设工作中。

(2)态度树立崇尚科学、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吃苦耐劳 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的能力。

(3)价值在学习或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 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

(三)参考学时 64学时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1 2序号4(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结合生产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将知识点整合、序化到学习情境中,实施“季节主线,任务导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做到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1)实施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2)实施过程中注意各个项目间的有序衔接;(3)实施过程中注重实施条件的不断改善;(4)实施过程中注重案例素材的不断积累。

2.评价方法根据每个学习情景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实行过程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且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

《生产和种苗培育技术》课程标准

《生产和种苗培育技术》课程标准

《生产和种苗培育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蔬菜生产和种苗培育技术适用专业:园艺技术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园艺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的技术。

通过《蔬菜生产和种苗培育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蔬菜生产的基础知识、蔬菜育苗技术、蔬菜建园技术、蔬菜土肥水管理技术、花果管理以及常见蔬菜的栽培管理模式。

学生通过学习后可以独立进行蔬菜生产的操作和指导。

课程的培养目标符合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生完成课程后,其对应的工作岗位是:蔬菜生产管理、蔬菜生产技术推广、蔬菜产业的开发,蔬菜产品的销售。

1.2设计思路该课程以蔬菜行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依据,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性和技术性。

专职教师与蔬菜行业专家、生产技术人员相结合,共同进行《蔬菜生产和种苗培育技术》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本课程是根据园艺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而设置的,本课程将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蔬菜种子检测和处理、蔬菜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后处理)来组织课程,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之中,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训练职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根据校内外实训实习资源情况贯彻模拟蔬菜生产实际的教学策略,并根据生产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实训项目完全按公司组织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来运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制定生产计划、实施生产计划、管理、采收和销售等各环节得到了真刀真枪的锻炼,在实践教学中除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本课程融合了蔬菜工职业资格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108学时,学分为6学分。

2.课程目标通过完成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任务,掌握主要蔬菜的生物学特性、高产优质栽培的理论和技术措施,熟悉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熟悉主要蔬菜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能承担蔬菜生产及销售等工作任务,并形成勤劳诚信、团队协作、工程配合、和沟通交流等职业素养,为成长为技术员、农艺师等职位,打下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

林木种苗生产技课程标准

林木种苗生产技课程标准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设置1.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是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

内容主要包括林木良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与管理、种子生产、苗木培育、苗木出圃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

课程直接面向林木种苗生产岗位,是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

其功能是培养学生在林木种苗生产岗位上,从事林木种苗生产与管理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林木种苗生产岗位所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

同时学生毕业后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苗木生产自主创业。

本课程对林木种苗生产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2)课程作用课程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以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运用林木良种选育技术、明确林木种苗培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种苗培育及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和规划设计;具备从种子采收、处理与贮藏,苗木培育与管理,直到苗木出圃等一整套种苗生产过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会育苗新技术的应用技能。

能够分析并解决本地区林木种苗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并能够从事苗圃建设和林木种苗的培育和技术推广工作,并培养学生种苗方面的自主创业能力;通过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动手动脑、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的相关职业素养;直接为本专业学生获取“林木种苗工”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服务。

同时也为学生通过森林管护工资格考试服务。

(3)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预修课程:《森林植物》、《森林环境》等课程。

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森林调查》、《森林营造技术》、《森林经营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经过不断优化,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林业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符合林业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林业技术领域岗位的任职要求。

2.课程目标通过对良种选育、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林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苗圃建设及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高级林木种苗工的水平,能够从事苗圃建设和林木种苗的培育和管理工作。

高中生物培育幼苗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培育幼苗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 理解种子萌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 掌握培育幼苗的方法和步骤。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 培育幼苗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种子萌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2. 培育幼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种子萌发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种子萌发的基本知识。

2. 提问: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判断种子是否萌发?二、实验操作1.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种子萌发过程。

三、实验观察1. 学生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现象,如种子吸水、发芽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四、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谁能简要概括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培育幼苗1. 教师讲解培育幼苗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培育幼苗的实验操作。

三、观察与记录1. 学生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如发芽、长叶等。

2. 学生记录幼苗的生长数据,如株高、叶片数量等。

四、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组讨论培育幼苗的经验和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种子萌发和培育幼苗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讨论与总结环节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调整实验步骤和讲解内容。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种苗生产,教案,pdf

种苗生产,教案,pdf

种苗生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种苗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种苗生产的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理解种苗生产在生态和农业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种苗生产的原理、技术和实践操作。

2.难点:如何结合实际,理解种苗生产在生态和农业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种苗生长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种苗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详细讲解种苗生产的各个步骤和技术,包括种子选择、催芽、播种、养护等。

3.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种苗生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种苗生产技术的理解。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种苗生产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种苗生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种苗生长的过程和种苗生产的实际操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种苗生产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4.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种苗生产的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种苗生产技术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种苗生产的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种苗生产技术的理解。

2.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和实验报告,让学生深入思考种苗生产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3.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包括种苗生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等内容。

2.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种苗生长的过程和种苗生产的实际操作。

3.实验设备和材料:用于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种苗生产的实践活动。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苗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理解种苗生产在生态和农业中的重要性,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苗培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园艺植物种苗培育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和种苗培育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育苗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具备从事种苗培育的基本职业能力。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园艺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课程模式中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思路,采用以不同种苗培育方式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种苗培育的场所来划分和设计的,工作任务间按照平行并列的关系进行排列。

先总体讲解种子检验和种子处理,然后按育苗场所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穴盘(容器)育苗、设施苗床育苗、组织培养育苗、苗圃(地)育苗等几个并列的任务,以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就业需要对某一育苗方式进行强化训练。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种苗培育工以及花卉园艺工、蔬菜园艺工、果树园艺工、瓜果栽培工的四级职业标准对种苗培育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典型的园艺植物种苗培育的各个环节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与实践,每个环节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设计相应实训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强化技能,各个环节完成后进行企业化综合实习实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76。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种苗培育各不同育苗方式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掌握园艺植物种苗培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花卉园艺工、蔬菜园艺工、果树园艺工、瓜果栽培工四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从事种苗培育工作的责任心,树立标准化、绿色环保、安全和服务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能对种子、种苗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
●能熟练进行种子处理
●会配制各类培养土和培养基质
●能进行穴盘(容器)育苗的操作与管理
●能进行设施苗床育苗的操作与管理
●能进行组培育苗的操作与管理
●能进行苗圃(地)育苗的操作与管理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想。

(2)应按本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安排教学活动,结合职业技能考证来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典型的园艺植物种苗培育的操作,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与相关企业一起,加强具体操作的训练,精心编写好《技能操作规范》。

(3)教材要始终围绕园艺植物优良种苗培育的核心任务来撰写。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园艺植物种苗培育的认识。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

要将种苗培育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行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证的要求。

要具体、典型和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采用活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是现场教学。

应以典型的种苗培育技术为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行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训练。

师生互动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会壮实幼苗培育技术。

(3)在教学过程中要模拟和创设实际工作情景,加大实践操作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
业技能考证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种苗培育全过程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挂图、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生产技术的具体过程。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7)实践训练场地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并提前进行安排和准备,使操作活动能正常进行。

4.3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

主要根据实践操作结果来评价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

可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等评价方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在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前提下,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考试等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

(4)应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理论知识考核为辅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心智。

4.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挂图、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等等常用的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校内应设立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并尽量延长开放时间,便于学生利用空余时间随时到实验室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操作练习。

(5)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本行业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的实习实
训需求,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

5.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专门化方向(三年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