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治:主张“仁义” ,“君舟民水” 礼法并施,王霸并用 (2)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 “性恶论” 影 响: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 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
代表 人物 思想 地位
思想核心是“仁”;强调统治者要 以德治民 ;主张“克己复礼”; 孔子 __________ 有教无类 ” 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__ 发展了孔子的“仁”,主张实行 仁政 ”;提出了“民贵君轻”的 孟子 “_____ 性本善 ” 民本思想;伦理观上主张“_______ 仁义 ”和“王道”, 主张施政用“_____ “礼法并用 _________” ;强调人民群众的力 荀子 量,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伦理 性本恶 观上,提出“__________ ”
2、董仲舒的新儒学
主要内容 目的和作用
“春秋大一统”(核心)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天人感应”(基础) 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3、从特点及实质看:
知识升华
四、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 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 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 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 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 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董仲舒的新儒学
⑵君权的有限性-----如果人君无道, 春秋》中的大一统思想, 天将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 故称“春秋大一统” (3) 三纲五常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二)战国——儒道墨法各学派的发展 1、孟 子: “孔孟”、“亚圣” 主要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孟子曰:“养浩然之气” (1)核心——“仁政”、“政在得民” “民贵君轻”(民本) (2)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3)“养浩然之气” 影 (“大丈夫”人格)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 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 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 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 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 重现蓬勃生机。
同 点 实质 作用 文化专制 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 想自由发展
知识· 梳理
儒学的兴起
秦
系统
完整 蔚然大宗 沉重 打击
春 秋 战 国
孔子 创始人
孟子 发展 荀子 改造
汉
表彰六经”
“罢黜百家 “焚书坑儒”
成为 正统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 文化专制 转化实质: 百家争鸣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 家,实现统一大业。统一 后,秦始皇继续厉行法治, 结果呢?
——天下大乱,15年便灭 亡了。有何历史启示?
五、董仲舒的新儒学和“罢黜百家”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无为而治”
西汉武帝时
阴阳五行 神权 父权
五、董仲舒的新儒学和“罢黜百家”
董仲舒
汉Hale Waihona Puke Baidu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治大国若烹小鲜”
司马谈论诸子百家: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 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整个先秦时期的哲学表现了一个共有的特点,那就是: 人的觉醒。 人第一次有了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的冲动。 人有意识的去维护正义、去论辨、去觉醒。 曾经,天下人都以为世道将亡,在混乱中,人们用各 种方法来救世。 有的用激进的方法(墨家,法家),有的用中庸的方 法(儒家),有的用消极逃避的方法(道家)
创立了儒家学派
对儒家思想加以 总结和改造,使 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战国后期发 展成为诸子百家 中的蔚然大宗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孔子
思想家 思想 比较 同 异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仁政
仁义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礼法并用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二)战国——儒道墨法各学派的发展
特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兼采各家思想,提倡仁义德治与严格刑罚相结合, 某种程度增强它的生命力。
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作用
a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b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 到了关键性作用。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影响)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 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 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二)战国——儒道墨法各学派的发展 4、墨家和墨子
墨家:学派组织严密:成员成为墨者,领 导人成为巨(钜)子。是侠客的渊源。
墨子的思想 (1)主张“兼爱”、“非攻” 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尚同” (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 (4)提倡“尚力”——民本思想、 提倡“节用”、“薄葬” 墨子思想的影响 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
①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法家思想——韩非子(集大成者)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 要,四方来效。 ◆爱臣太亲, 必危主身; 人臣太 贵, 必易主位。 ◆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 美, 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 毁莫如恶, 使民耻之。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 世之事,因为之备。
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儒学 地位?
(1)问策贤良,起用儒者参与国政;
(2)肯定并采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家经典 成为国家教科书 (3)推广儒学,兴办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 和制度化;
(4)设立郡国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法家 提倡法治。在动荡年代适用,实 行全国大一统,法家思想能收到奇效。 道家 提倡“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 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 儒家 提倡仁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 定,步入正常轨道,宜用儒家思想。
B.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3、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吸收各家思想,适应不同阶级的要求 D、汉武帝对先秦儒学的不满
B
4.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
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
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基本精神。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 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 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始于(
B
) B.汉代
A.秦代
C.唐代
D.宋代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 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 以谴告之,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 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三、诸子百家及思想
(一)春秋——道家、儒家的创立
(二)战国——儒道墨法各学派的发展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老 子
庄 子
韩非 子
墨 子
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 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
光大儒家仁政学说 的亚圣—— 孟子
立人定胜天学说的 唯物思想家—— 荀况
响: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实现从 道德哲学到政治哲学的飞跃。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促进生产发展,具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二)战国——儒道墨法各学派的发展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 2、荀 子 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荀子·富国》 主要思想:
4、墨家: 墨子,名翟 鲁国人 思想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 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
反对非正义战争。 主张积极防御。 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 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五常: 仁、义、礼、智、信
(1)“大一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求) 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了 ⑴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权神授” 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2) 天人感应 董仲舒取《公羊
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 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 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秦“焚书坑儒” 原因 秦刚统一;统治 受儒士攻击
汉“罢黜百家” 汉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 学,适应统治者需要
不 对儒学 同 排斥、打击 尊崇 态度 点 儒学发展进入低 作用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潮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 目的 政治统一 相
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
韩非 战国后期韩国人 思想家 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思想——韩非子(集大成者)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守 株 待 兔
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 的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3、生命的超越——道家庄子
庄子:战国时代宋国(今商丘)人,名 周,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 “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 (1)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逍遥的人生态度追求精神自由
(“无所恃”)
(3)“齐物”、相对主义 (4) “天与人不相胜” (天命观) 庄周梦蝶
(二)战国——儒道墨法各学派的发展
专制集权
厉行赏罚 以法治国
变法革新
(二)战国——儒道墨法各学派的发展
5、韩非与法家 思想主张
(1)以法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建 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2)主张变法革新
地位:
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 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 的1000多年中,其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 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 思想控制的加强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② ④
C. ① ③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影响)
积极: 政治上: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思想上: 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确立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消极: 儒学的独尊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 后世科技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