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位移监测系统及其试验分析
地铁隧道结构位移远程实时监测及数据处理技术
f力 准 自 静水仪
系 机
上
络 位
数据进行及 时地分析反馈 。地 铁隧 在监测单位、施工单位和地铁运营单
道结构位移远程 实时监 测系统能够 位。具体系统结构如图1 所示。
> 控- - 芟 黍 羹 - 动 共堵 主 网营 。 公盥
计『 I 移 统 位
邢卫 民:天津市勘 察院管线测量公 司,工程 师,天津 3 0 9 01
0 ERTS60 项 碾 轨 交 MRBRI 1 代 市 蛆 盈 ONAA 1 1 DUNN 2 T
—_ 1 I r 王
: - = I
( Ux) M 、测量放大器(A) I 和采样保
. 小 波分析作 为一种 新的信号处 21 阈值函数选取 常用 的阈值 函数主要是硬 阈值
形 的 影 响 因 素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 个 方 数据之前 必须进行 消噪处理 。 面…:隧道 下方 软 土层 在 长期 振动 负 荷 作 用 下软 化 导 致 沉 降 ;隧 道 邻 近
112 隧 道 结 构 水 平 位 移 监 测 ..
1 远程实时监测系统
在隧道区间内 每隔一定距离布置1
山
侄
地铁隧道结构位稻远程 实时监测及数据处理按市
邢卫 民 张 敏 程强强 彭 磊
仪 进 行 监 测 。静 力 水 准 测 量 系 统 主
摘
要 :地铁运营期 间隧道结构的实时监测 ,是保证列车安 全运行的
重要 技 术 手段 将静 力 水 准仪和 位 移 计 结合 起 来 ,建 立 一 个 全 方位 的
位移 ( 变形 ) 实时 监 测 系统 ,很 好 地 解 决 了地 铁 隧道 运 营安 全监控 问
要 由主体容器 、连通 管、 电容传感 器等部分组成 。当仪器主体安装点 发生高程变化 时 ,主体容器 内液面 发生变化 ,使 相对于浮子上的屏蔽 管仪器主体上的电容传感器可变 电容
位移监测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位移监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于确保工程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移监测原理、方法、设备应用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内容包括:(1)位移监测基本原理及方法(2)位移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3)位移监测现场操作流程(4)位移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2.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学习了位移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位移监测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们对位移监测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实践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仪器设备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位移监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主要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测斜仪等设备的操作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仪器的操作技巧,为后续的现场监测工作做好了准备。
(3)现场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现场操作实训。
实训内容包括:①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监测点位置;② 布设监测基准网,埋设监测点;③ 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进行现场测量;④ 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4)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掌握了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位移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三、实训成果与体会1. 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掌握了位移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熟悉了位移监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3)掌握了现场操作流程及数据处理方法;(4)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实训体会(1)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远程监控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远程监控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及效果分析一、背景引入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效率一直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在施工行业中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对远程监控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进行分析,并评价其效果。
二、远程监控技术的概述远程监控技术是指通过网络等远程通信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技术。
它借助高清摄像机、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工地环境、人员、设备等的监测和记录。
三、远程监控技术在施工安全方面的应用1. 实时监测远程监控技术能够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画面,通过网络传输到指定的地点,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和监测。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预警功能远程监控技术结合智能分析算法,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行为和事件,及时进行预警。
例如,如果有人闯入施工现场或设备发生故障,监控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四、远程监控技术在施工管理方面的应用1. 节省人力资源传统的施工现场监控需要专人值守,耗费大量人力资源。
而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多个工地的集中监控,大大减少了人员的投入。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一个中心控制室,同时监控多个施工现场,提高工作效率。
2. 提升施工效率远程监控技术不仅可用于对工地人员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记录施工过程,分析施工进度和效率。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监控数据对施工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五、远程监控技术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1. 实时质量监测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检测浇筑高度、浇筑均匀性等指标,及时纠正施工不合格的问题,提高工程质量。
2. 施工过程溯源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和存档,确保施工过程的可追溯性。
在工程验收过程中,可以通过回放监控录像,对施工过程进行复查,避免纠纷的发生,维护企业的声誉。
位移检测系统分析
位移检测系统分析
一、背景
位移检测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对移动物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
中的位置进行实时的测量和监测的技术。
它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
可用于跟踪检测和实时位移检测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和质量,并有
利于提升安全性,减少人为的失误等。
二、位移检测系统
位移检测传感器:位移检测传感器是位移检测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它
可以将位移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输出到位移系统控制器中。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位移检测要求,选择不同的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检测,如电容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凸轮式传感器等。
这些传
感器能够精确地测量位移,使位移检测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
位移系统控制器:位移系统控制器是用来连接和控制位移检测传感器
的中央控制器,负责对位移检测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并
转换为控制信号,使位移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和管理,是实现位移检测系
统功能的核心部件。
IBIS-L地形微变形远程监测系统及高速高精度探地雷达 汇报内容
二、高速高精度探地雷达 (4)结构缺陷检测(局部破碎)
谢谢!
北京科力安监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龚秋红 联系电话:13617055288 010-59704637
汇报内容
IBIS-L地形微变形远程监测系
联系人:龚秋红 邮箱:qiqigool@ 手机:13617055288 固话:010-59704637
一、IBIS-L地形微变形远程监测系统 (1)工作原理 a、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测量技术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测量技术,通过两次发射和接收的相位差 确定精确的位移变化,理论上最小可识别的位移变化为0.000154mm。此精度 完全能够满足在大坝、边坡工程、建筑和桥梁等行业的需求。
曲线对比
a、IBIS监测曲线
b、地表位移装置监测曲线
二、高速高精度探地雷达 1 特点 轻质便携,单人轻松操作,是世界上最轻最小的雷达 极高的发射和扫描速率(4760扫/秒),是世界上速度 最快的主机 雷达系统可以与GPS直接连接,探测结果自动生成GIS 格式文件 雷达数据与三维激光扫描仪组合,将地上和地下数据组 合,生成三维GIS文件 软件具有数据的自动识别功能,能够对特定目标物进行 自动解释和判读
一、IBIS-L地形微变形远程监测系统 (3)设备组成
一、IBIS-L地形微变形远程监测系统
警报器 摄像头 太阳能板 供电装置
气象装置
无线装置 天线 发电机 线性轨道
一、IBIS-L地形微变形远程监测系统 (4)特点 (a)最远监测距离:IBIS系统的最大监测距离可以达到4公里,能够满足对滑坡体的外形 变形监测。 (b)空间分辨率:距离向分辨率为0.5米,角度向分辨率为4.5mrad。 位移精度:通过干涉测量技术保证了对目标物的监测精度,IBIS系统的位移精度为0.1毫 米。完全能够满足滑坡体局部破坏、贯穿性破坏、碎裂破坏整个过程的监测精度需 求。 (c)图像采集时间:IBIS系统可以进行动态监测也可进行静态监测,在进行动态监测时 每次采样的时间可以达到5msec;在进行静态监测时采样时间可以达到5min。这样便 可满足动滑坡体不同发展阶段的全程不间断监测。 (d)工作环境:在所有天气(如下雨、刮风、大雾等)天气条件下都能够提供连续的数 据采集。 (e)设备耗电量:很小,独特的供电单元能够保证设备的长时间野外工作。
远动监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远动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远动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
3. 熟悉远动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远动监控系统是一种远程监控和管理的系统,主要用于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控。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通信网络,将分散的监控点连接起来,实现对远程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诊断、数据处理等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远动监控系统实验平台2. 通信设备(如光缆、光纤收发器等)3. 计算机终端4. 相关软件(如监控软件、数据采集软件等)四、实验步骤1. 系统搭建(1)搭建远动监控系统实验平台,包括通信网络、监控设备、服务器等。
(2)配置通信网络,确保监控点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正常。
(3)安装并配置监控软件,实现对监控点的实时监控。
2. 数据采集(1)通过监控软件,对监控点进行数据采集,包括设备状态、运行参数、环境参数等。
(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如滤波、去噪等。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分析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原因等,为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提供依据。
4. 故障诊断与处理(1)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
(2)根据故障原因,制定故障处理方案。
5. 实验总结(1)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采集实验过程中,成功采集到监控点的设备状态、运行参数、环境参数等数据。
数据采集过程稳定,通信网络运行正常。
2.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未发现明显故障。
3. 故障诊断与处理实验过程中,未出现设备故障,因此未进行故障诊断与处理。
六、实验结论1. 远动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2. 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有效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
位移控制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位移控制实验是研究机械运动过程中,如何精确控制物体位移的一种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位移控制系统,验证位移控制原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位移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2. 掌握位移控制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技巧;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位移控制效果;4. 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原理位移控制实验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PID控制原理: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算法,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数,实现对系统输出的精确控制。
2. 步进电机控制原理: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角位移的执行器,通过控制脉冲信号的频率和数量,实现精确的角位移控制。
3. 传感器反馈原理: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位移,并将反馈信号送回控制系统,实现闭环控制。
四、实验方法1. 搭建位移控制系统:本实验采用步进电机作为执行器,搭建了一个简单的位移控制系统。
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步进电机、驱动器和传感器组成。
2. 编程实现PID控制:利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步进电机的精确控制。
程序中包含PID控制算法,通过调整PID参数,实现对位移的精确控制。
3. 实验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位移数据,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位移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验证了位移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给定的控制参数下,系统能够实现对位移的精确控制。
2. 结果分析:- PID参数优化:通过调整PID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参数设置下,系统能够实现较好的控制效果。
- 传感器反馈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反馈对控制效果有显著影响。
当传感器反馈信号准确时,系统能够更好地跟踪目标位移。
- 步进电机性能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步进电机的性能对控制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高性能的步进电机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控制效果。
六、实验结论1. 位移控制实验验证了PID控制原理在位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测绘技术中位移监测的精确性与误差分析
测绘技术中位移监测的精确性与误差分析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中,位移监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
位移监测旨在实时跟踪和评估物体的运动或变形情况,以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位移监测中的精确性和误差分析成为了关键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位移监测的基本原理。
测绘技术中的位移监测通常采用全站仪、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激光雷达等仪器设备进行。
这些设备能够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空间坐标来确定其位置和位移量。
在进行位移监测之前,需要建立一个基准点或基准线,便于后续测量和比对。
通过连续测量和记录,可以实时了解物体的位移情况,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位移监测的精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首先,仪器设备本身的误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全站仪、GNSS等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会影响位移监测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位移监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并对其进行校准和精确度评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环境条件也是位移监测中的重要因素。
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等的变化,以及建筑物的振动和地壳运动等都可能对位移监测的结果产生干扰。
因此,为了减小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可以对测量场地进行保护,以减小外界因素的干扰;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和滤波,剔除异常值和噪声,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除了设备误差和环境因素外,人为因素也可能对位移监测的精确性产生影响。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需要培训和选拔合格的操作人员,并建立可靠的质量控制机制,以确保测量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在进行位移监测时,还需要注意数据的采集频率和采样间隔。
采集频率过高可能导致数据冗余,而采集频率过低可能无法捕捉到快速变化的位移。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
另外,采样间隔也需要根据被测物体的运动特征来确定。
远程监控系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套远程监控系统,验证物联网技术在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远程监控中的应用效果。
实验通过对系统的搭建、调试和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后续的远程监控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监控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故障报警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本实验以卷染机远程监控系统为例,探讨物联网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1.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 感知层:由传感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工业智能网关等设备组成,负责实时采集卷染机的各种数据。
- 网络层:采用4G/5G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
- 平台层:采用云计算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分析和处理,并提供数据可视化、远程监控等功能。
-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实现远程监控、故障报警、数据查询等功能。
2. 系统功能实现-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和PLC实时采集卷染机的运行状态、工艺参数、报警事件等信息。
- 数据传输:采用4G/5G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平台。
- 数据处理:在云端平台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实现数据可视化、故障报警等功能。
- 远程监控: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远程查看卷染机的运行状态、工艺参数、报警事件等信息。
- 故障报警: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分析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过微信、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
3. 系统测试- 系统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系统,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系统性能测试:测试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
- 系统实用性测试:验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包括远程监控、故障报警、数据查询等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稳定性通过长时间运行实验,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位移测量系统的开题报告
远距离激光挠度/位移测量系统的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激光挠度/位移测量技术是目前研究结构工程领域研究中的热点技术。
传统的挠度测量方法采用机械触头式位移传感器,但其在测量精度、实施过程中的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相比之下,激光测量技术具有反应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广、不接触被测物体、不影响被测物体形态等优点。
因此,本文拟研究一种基于激光测量技术的远距离挠度/位移测量系统。
二、研究内容本文拟研究一种基于激光测量技术的远距离挠度/位移测量系统,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设计出激光器和激光束导向装置,将激光束在传感器和被测物之间精确定向,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设计出一种高精度的记录仪,以精确记录振动和位移数据。
3. 搭建实验平台,并设计合适的结构体以便于检测不同类型的结构工程。
4. 对实验平台进行校准和测试,以确保所设计的调查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进而优化该系统。
5. 设计出一种可移动的激光挠度/位移测量系统,以便于对不同结构进行测量。
三、研究意义该研究的结果将在许多工程领域中得到应用,如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等。
通过测量建筑物,大坝,桥梁等结构工程的振动和位移,新的可靠,准确的测量系统将改进我们对这些结构的理解,预测和维护过程的管理。
为此,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解决结构工程问题的新型工具,以提高现有技术的效率,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
四、研究方法本文所研究的远距离激光挠度/位移测量系统将采用激光测量技术,以精确记录振动和位移数据。
在搭建实验平台之前,首先需要设计和制造适合于此任务的激光器和激光束导向装置,并确保其可以精确定向激光束。
然后,在设计记录仪时,需要结合精密仪器,以确保准确记录振动和位移数据。
接下来,使用所设计的结构体来建立实验平台,以便于检测不同类型的结构工程。
在实验平台校准和测试中,需要精密的操作,以确保所设计的检测系统可靠而高效。
为方便对不同结构进行测量,还需要设计一种可移动的激光挠度/位移测量系统。
工程变形实时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工程变形实时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变形实时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工程变形是指工程结构在使用中由于外力、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形。
如果在工程建设中不对变形进行及时监测和调整,就会对工程的使用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因此,开发一种工程变形实时远程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测工程变形情况,并及时进行预警和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重点研究该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变形实时远程监测系统的组成和设计。
该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通信模块和远程监控平台等组成。
本文将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框架和硬件实现方案,实现工程变形参数实时采集、存储和传输。
2. 工程变形参数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工程变形参数虽然可以直接观测到,但是具体的分析和处理方法还需要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进行。
本文将研究一些常规的数学方法和算法,包括数据平滑、离群值处理、趋势分析和预测等方面。
3. 工程变形实时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
本文将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该系统的应用进行验证和评估。
通过对多个工程结构进行实时监测,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软硬件开发和现场应用实测进行。
具体的研究步骤包括:1. 系统需求分析和方案制定。
根据实际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方案。
2. 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
根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硬件组装和软件编程开发。
3. 实验验证和参数分析。
将系统应用于多个工程场地,进行实时监控和参数分析。
4. 结果评估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并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三、预期成果本文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变形实时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静载试验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及其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6.29
桩基静载试验远程监测系统在检测中的应用魏明学武汉铁道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64摘要:通过互联网及GPS全球定位系统实现对现场检测数据、地理位置的实时监控,实现检测数据自动采集、上传至检测监管平台,不仅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杜绝了人为因素,还便于检测单位及工程质量监督单位开展实时监控,可以实时监督检测过程,及时发现、纠正检测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客观真实准确,为工程验收提供科学有效的判定依据。
关键词:基桩静载检测无线实时远程监控一、当前基桩静载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地基基础静载荷试验是保障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检测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检测市场的开放,地基基础检测市场恶性竞争、检测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结构安全。
具体如下:1、伪造数据未实际检测却伪造试验原始数据,并出具检测报告;性质极其恶劣,每年全国各地均有报道。
2、在室内模拟现场试验,通过仪器出具虚假检测数据。
3、采用同一根桩上进行多次试验来代替多根桩的试验,本质上与伪造数据一样。
4、随意修改原始记录①很多静载试验均为人工抄表,随意性较大,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很难保证;②某些仪器厂家为伪造修改数据提供便利,使仪器打印的数据也难保真实;③某些仪器厂家仪器无监督功能,不记录现场修改情况;5、未按规范要求测试,主要表现在:①试验没有加到规定最大荷载(如1000吨试验只做到700吨甚至更低);②修改液压设备正常标定参数,使显示压力与实际压力不符,以蒙蔽现场监督人员(如某厂家仪器通过修改可使正常500kN荷载显示成5000kN,扩大10倍)。
③没按规定要求维持荷载恒定;④没按规定时间间隔记录测试数据(如2~3小时就做完正常需要10小时以上的试验);针对基桩静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武汉市于2015年3月开始,要求全市范围内300kN以上的基桩静载检测均采用全自动测试仪,无线上传检测数据,实时监控。
根据检测地点的卫星定位,不定期现场监督抽查,但很多工程的检测工作均在晚上进行,监督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急剧增大,实现每个工程监督员必须到场监督是很难实现的。
位移检测系统分析共21张
位移检测系统分析共21张在位移检测系统中,传感器起着关键作用。
传感器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来实现对物体位移的检测,包括光学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通过测量物体的位移,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发送到位移检测系统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进行位移检测系统分析时,有几个关键的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是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度。
传感器的精度确定了它能够测量的最小位移变化,而灵敏度则决定了它可以检测到的最小位移变化。
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位移检测系统的测量能力。
其次,位移检测系统的分辨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分辨率是指位移检测系统能够测量的最小位移变化量。
较高的分辨率意味着系统可以精确测量微小的位移变化,而较低的分辨率则限制了系统的测量能力。
此外,位移检测系统的采样率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采样率是指位移检测系统对物体位移进行采样的频率。
较高的采样率可以提供更精确的位移测量,但可能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位移检测系统的输出类型。
输出类型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模拟输出适用于一些传感器,如电容传感器或拉线传感器,而数字输出适用于一些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或激光传感器。
选择输出类型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来决定。
最后,位移检测系统还可能有其他功能,如数据记录、报警和远程监控等。
这些功能可以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并提供更全面的位移检测解决方案。
总之,位移检测系统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相对位置变化的技术。
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系统参数,可以构建出符合具体应用需求的位移检测系统。
对位移检测系统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原理和应用,并指导系统的设计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最大为 5. 119 m 、 最 小为 5. 113 m, 平 均值为 Y 的绝 对值最 大为 8. 023 m,
5. 115 m, 中误差为 0. 001 9 m, 与 T GO 软件解算的 X 较差 最大为 2 mm 、 最小为 0 mm; T GO 软 件 解 算 的 0 mm; 最小为 8. 017 m, 平均值为 8. 020 m, 中误差为 0. 001 8 m 与 Y 较 差 绝 对 值 最 大 为 4 mm, 最 小 为 Z 较差 Z 最 大 为 39. 524 m 、 最 小 为 39. 517 m, 平 均 值为
关键词
引进了一套瑞士 Geo dev 公司生产的远程位 移监测系统 M M S( Remo te M o vement M onitor ing Sy st em ) , 使用 该 系统 进行了试验 , 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1 MMS 的原理
远程位移监测系统是一种应 用 G PS 进 行位移 监测的软 硬件系统 , 把 其中 一个 或 几个 绝对 稳 定的 监测 点 作为 参考 站 , 其他监测点作为监测 站 , 均 安装有 GP S 接收 机。参考站 和监测站的 GP S 接收 机进 行同 步观 测 , 观测 的数 据暂 时存 于测站中的 R AM ( 随 机存 储器 ) 中 , 每 次测 量完 成 后 , 通过 GSM 网络把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的 PC 中 , 通过控制中心解 算出参考站与监测站的基线向量 , 得 到监测站相 对于参考站 的 位 移 值。 MMS 位 移 测 量原理如图 1 所示 , 其中 A 为参 考 站 , B 为 某 一 时 刻 ( 设为 T ( i) 时刻 ) 监测 站的 位置 , 经 过 一段 时 间后 ( 设 图1 MMS 位移测量原理
复时间参考站和监测站均设为 60 min 。 说明 : 测量设置中的测量起始时 间和时间间 隔一般都把 参考站和监测站设置成一样 ; 持续时 间可根据实 际需要自行 设定 ; 测 量 频率 可选 择的 数值 为 0, 1, 4, 9, 分 别对 应 频率 1 Hz( 即观测历元为 1 s) 、 0. 5 H z( 即 观测历元 为 2 s) 、 0. 2 H z ( 即观测历元为 5 s) 、 0. 1 H z( 即观 测历元 为 10 s) 。 自动下 载设置中的第 1 次自动下载时间 , 一 般把参考站 和各监测站 之间下载时刻 依次 间 隔 5 min 左 右 , 依 次下 载 各测 站 的数 据。手动下 载设置中的手动下载时间段意指 00~ 05 min 、 10 ~ 15 min 里可手动下载数据 ; 手动下载 的重复时间为小于或 等于 60 min 。以上各设置一旦设置好 , 各测 站按下 reset 键 , 就可在控制中心通过软件操作 , 通过 G SM 模块与 GSM 网络 表1
X 5. 114 5. 115 5. 117 5. 117 5. 115 5. 119 5. 115 5. 113 5. 113 5. 115 Y - 8. 020 - 8. 023 - 8. 019 - 8. 017 - 8. 019 - 8. 021 - 8. 021 - 8. 020 - 8. 022 - 8. 022 Z 39. 519 39. 520 39. 520 39. 524 39. 518 39. 521 39. 519 39. 518 39. 517 39. 519 E 2 - 2 0 0 0 2 0 1 1 - 1 F 2 3 0 0 0 - 1 2 - 4 0 - 2 G 0 4 0 0 - 1 2 2 - 3 1 - 2
图2
MMS 系 统的组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络的连接均为无线方式 , 参考 站和监 测站中 的 G PS 接 收机、 数据采集设备和 GSM 模块集 成于金 属防 雨箱中 , 控 制中心 的 GSM 模块则 是插入 PC 中的 U SB 接口与 PC 相连。
为 T ( i + 1) 时 刻 ) 变 化到 B , A B 为 T ( i) 时 刻 的基 线向 量 , A B 为 T ( i + 1 ) 时刻的基 线向量 , BB 为不 同时刻基 线变化 , 即为相对位移量。
参考文献
[ 1] 张正禄 . 工程测量学 [ M ] .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02 [ 2] 黄声享 , 尹晖 , 蒋征 .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 M ] . 武汉 : 武汉大学出 版社 , 2003 [ 3] 梅文胜 , 张正禄 . 测量机器人控制网观测与数据处理自动化研究 [ J ] . 测绘信息与工程 , 2003, 28( 5) : 37 38 [ 4 ] 邱斌 , 朱建 军 , 贺跃 光 . GPS 在大 地及工 程变形 观测中 的应用 [ J ] . 矿冶工程 , 2002, 22( 2) : 16 19 [ 5] 齐国民 , 施闯 , 姚宜斌 . 陕京输气管道断裂带 形变监测 G PS 网的 数据处理及形变分析 [ J] . 测绘信息与工程 , 2004, 29( 5) : 36 38 [ 6] 陈正阳 , 曹 传芬 , 郑军 . 工 程建 筑物 变形观 测精 度和 观测 方法 [ J ] . 中外建筑 , 2003( 6) : 93 96 [ 7] 张正禄 . 工程的变形分析与预报方法研究进 展 [ J] . 测 绘信息与 工程 , 2002, 27( 5) : 37 39 [ 8] 章步云 , 刘中 , 王仁波 . 基于 GS M 数据传输 的 GPS 差分相对位 移监测系统 [ J] . 电信科学 , 2003( 8) : 52 53 [ 9] 黄希德 , 吕慧 . 变形监测网网形结构对拟稳基准的影响分 布 [ J] . 测绘信息与工程 , 2004, 29( 4) : 16 17 收稿日期 : 2005 09 30。 第一作者简介 : 王志华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 G PS 数据处理方面 的研究。 E mail: xbpw @ s ohu. com
项目来源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 ( 03) 0202) 。
38
测绘信息与工程
Journal o f Geomatics A pr. 2006; 31( 2) 把设置发送到各测站 ; 之 后若要 改变 设置 , 则需 把各 测站都 按下 reset 键 , 再发送过去 , 或者不按 reset 键 , 只 需等到原来 设置的下一次手动或自动下载数据的时候把新设置传过去。 MM S 是通过测量 参考 站和监 测站 之间 的相对 距离 ( 基 线) 的变化来计算位 移量的 , 在试验中通 过实时解 算参考站、 监测站这一条基 线向量 , 对其不同时 刻的结果 进行比较实 现 位移监测。为验证 M M S 基线解算软件的计算精度 , 用天宝的 T GO 进行解算 , 部分算例如表 1 所示 , 其 中 A 列为 测量起 始 日期 ; B 列为测量起始时间 ; C 列为数据采样率 , 单位为 s; D 列 为数据采集时长, 单位为 min; 基线向量的三个分量 X 、 Y、 Z 的单位都为 m; E、 F、 G 列分别为 M MS 基线解算软件与 T GO 软 件解算的三个基线分量 X 、 Y、 Z 的较差 , 单位为 mm。
A 2004 8 26 2004 8 27 2004 9 12 2004 9 12 2004 9 13 2004 9 14 2004 9 15 2004 9 16 2004 9 16 2004 9 17 B 15: 00: 00 11: 00: 00 12: 00: 00 20: 00: 00 16: 00: 00 20: 00: 00 20: 00: 00 16: 00: 00 20: 00: 00 00: 00: 00 C 5 5 1 2 2 5 5 5 5 5 D 60 6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 试验情况
现以两台 GP S 接收机 , 一台 安装在 稳定的 地方 ( 设在武 汉大学信息学部 4 号教 学楼楼 顶 ) 作 为参考 站 , 另一 台安装 在位移点 ( 设在武汉大 学信 息学部 附 2 教学 楼楼顶 ) 作为监 测站作试验 , 一台安装了 M M S 系列 软件的 计算机则 作为控 制中 心 , 设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国 家重点试 验室的办公 室中 , 有专人定期检查系统运行情况。 对 M M S 系统的软件部 分进行 设置。对数 据采集 来说 , 主要有 3 个地方需要 设置 : 一个 是测 量设置 , 包 括测 量起始 时间 , 重复测量的时 间间 隔 , 每 次测 量持 续时间 及测 量的频 率 ; 另一个是自动下 载设置 , 包 括第 1 次 下载的 时间 和两次 下载之间的时间间隔 ; 还 有一个 是手 动下载 设置 , 包 括手动 下载 的时间段和手动下载的重复时间。设 置举例如下 , 对测 量设置 , 参考站 R ef A 和监测站 M obC 的设置完全相同 , 测量 起始时间均为 2004 08 06, 06: 00: 00, 时间 间隔 为 120 min, 持续时间 30 min, 测量频率 9; 对自动 下载设 置 , 第 1 次自动 下载时间 , 参 考 站设 为 2004 08 06, 06: 35: 00, 监 测 站 设为 2004 08 06, 06: 40: 00, 两次下载的时间间隔参考 站和监测站 均设为 120 min; 对手动下载 设置 , 手 动下载 的时 间段 , 参考 站设为 00~ 05 min, 监测站 设为 10~ 15 min, 手动下 载的重
测绘信息与工程 文章编号 : 1007 3817( 2006) 02 0037 02
Journal o f Geomatics A pr. 2006; 31( 2) 中图分类号 : P221
37
文献标 志码 : B
远程位移监测系统及其试验分析
王志华1 张正禄1 汪海航2 邓跃进2
( 1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 2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 武汉市珞喻路 129 号 ,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