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选题及研究的要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般来说,符合“问题”标准的有三个条件: ▪ 第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还没有被其
他人研究过,所谓“新问题”“新现象”;
《社会研究方法》
11
问题的层次2
▪ 第二,对已经研究的问题企图用一种新的理论进行解释和 分析,这样的“研究问题”主要是为了验证一种新的理论 假设,或者用来检验某种理论的“普适性”程度。
从现象到概念:抽象层次
▪ 所有的概念都是概括,所有的概括都是抽象。
▪ 一个概念的抽象程度越低, ▪ 其涵盖面越小,特征也越明显。
▪ 例如,你如何感觉这几个概念的抽象程度? ▪ 社会地位 ▪ 先赋地位;成就地位 ▪ 出身,性别,种族; 教育;职业;收入
《社会研究方法》
31
2。4 理论要素2:从“概念”到“变量” (variable):
▪ 1,保姆与顾主矛盾:是否应该独自带孩子出门散步? 为什么请保姆?如何对待保姆?
▪ 2,要给小班孩子上补习班么?
《社会研究方法》
3
从案例看社会研究及选题
▪ “社会学的想象力”:
▪ 他们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 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够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 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我想要描述的正是这种品质,它 可能会被记者和学者、艺术家和公众、科学家和编辑们所逐渐期待, 可以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由于社会学的想象力对不同类型个人的内在生命和外在生涯都是有意 义的,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能够看清更广阔的历史舞台,能看到在杂 乱无章的日常经历中,个人常常是怎样错误地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的。 在这样的杂乱无章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社会的架构,在这个架构中, 我们可以阐述男女众生的种种心理状态。通过这种方式,个人型的焦 虑不安被集中体现为明确的困扰,公众也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公共 论题中去。
▪ 3)要注意开始更多地思考你所选择的那个问题领域 ▪ “知道得越多,就越无知”; ▪ “术业有专攻”; ▪ 方法是我们彼此在障碍中交流的一个补救。
《社会研究方法》
22
把握两种解释方法的实质
▪ 3)个性解释和共性解释: ▪ 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
▪ 个性解释适用:解释日常的现象;独特的历史事件;以及 涉及主观动机的个人行为;发生学解释;多因素解释等。 孔飞力《叫魂》
▪ 经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最后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 ▪ 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如性别与对日态度), ▪ 或从具体的经验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结论,并且在这个基
础上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社会研究方法》
26
理论与假设
▪ 要高度注意这个说法: ▪ 社会研究者的任务是从经验的观察中得出理论上的解释。
在一定意义上,理论是社会研究的最高目标或最终目的。
▪ 实质:在社会生活组织的一切方面:个人/群体/组织等都会有问题产 生。
《社会研究方法》
8
问题的来源
▪ 最初的阶段(确定研究领域或主题阶段): ▪ 往往是来源于生活实践。
▪ 对一个研究者,特别是实证研究者(非纯粹的理论研究 者),重要的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 提出“为什么”——
▪ 从纷繁复杂的生活和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中,概括出值得 研究和探讨的研究课题来。
《社会研究方法》
19
平时作业:选题
▪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题目;并思考: ▪ 你为何要选择这个题目? ▪ 其研究的价值或意义何在? ▪ 注意相互配合协调
▪ 注意: ▪ 要深入下去,不要泛泛一般而论,要练习自己在
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转换能力。
《社会研究方法》
20
选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 在我们入门阶段,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 1)价值与客观中立; ▪ 在高端的学术研究中,特别是人文研究取向的研究方法中,
▪ 对象:行为/态度/认知等
《社会研究方法》
15
以“中国大学生的对日态度”为例
▪ 问题有很多层次: ▪ 对日本的态度究竟如何?——亲近/对抗/漠不关心?不同
群体有何差异?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
▪ 这种态度如何形成?受到什么影响?——学校教育?大众 媒体(新闻还是日剧)?父母亲朋?
▪ 对其行为将发生何种影响?——消费、交往等生活各层面? 政治运动?政策?
《社会研究方法》
5
▪ “个人困扰”:
▪ 个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会给 个人带来很多麻烦或难题。
▪ 从这个例子中你能够发现何种社会问题?
《社会研究方法》
6
选题作为社会研究的起点
▪ 选题所要解决的,是整个研究活动的基本方向。 ▪ “研究”:根本上是一种对世界/社会和自我的探索过程。 ▪ 好奇心(“问题意识”)是这个过程的起点。 ▪ “社会”研究的“好奇心”多指向:“社会”;背后是人
《社会研究方法》
4
▪ 这种想象力的第一个成果——因而也是体现它的 社会科学的第一个教益——是这样一个思想,即 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 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 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 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在许多时候,它是一个可 怕的教益,而在许多方面,它又是美好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 生活历程,以及在社会中二者间的联系。这是他 的使命和前景。实现这个使命和前景是典型的社 会分析家的标志。……
《社会研究方法》
16
选题的最终落脚点:重要性、创造性
▪ 选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即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社会 意义。
▪ 理论意义:主要是指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对某种理论的形 成与检验、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等所做 的理论贡献;
▪ 实践意义:主要指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回 答并能对解决或改善这类社会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 概念有两种类型: ▪ 一类仅仅标识某类现象; ▪ 另一类往往包含着若干子范畴/属性、或亚概念,它们反
映出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在类别、规模、数量、程度等方面 的变异情况。借用了数学语言,称之为“变量”或变数 (variable)
▪ 变量具有明确性和可观测性; ▪ 最常见的: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
▪ 理论是由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所组成的。
▪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 上的反映。
▪ 概念可以分为实体概念与非实体概念: ▪ 实体概念,如:青少年;犯罪;游行等; ▪ 非实体概念,如:智力,社会关系,文化,动机等
▪ 社会研究涉及的许多概念都是非实体概念。
《社会研究方法》
30
▪ 3)下一行,是从关系或联系的角度,将上一行的东西放 在实质性的研究过程中来看待的。
▪ 4)如果说有所补充的话,是实际研究中,抽象、具象思 考不是如此截然分明的。
《社会研究方法》
25
回顾:再次来看研究过程
▪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人们对具体社会的研究, ▪ 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 ▪ 然后建立研究假设或提出研究设想,
▪ 社会意义:指对社会发展有价值。
《社会研究方法》
17
创造性:首创或创新
▪ 研究应能够生产新的知识,而非重复别人已有成 果。
▪ 创造性标准: ▪ 1,课题本身空白,开创性 ▪ 2,用新理论、新方法对老问题进行研究 ▪ 3,研究对象本身发生变化,需要进行新的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
18
从可行性的角度:如何选题?
们群体生活的组织方式;
《社会研究方法》
7
问题(困扰)的例子
▪ 困扰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 ▪ 生活:——交往圈子大小;自我评价;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恋爱
情感,等等
▪ 学习:——阅读状况;睡眠与学习质量;社团活动;网络使用;选修 课的参与;等等
▪ 社会:——就业选择;与父母的关系;社会一般问题的看法;贫富差 距;消费状况;对日本的看法等等
《社会研究方法》
32
自变量(IV)与因变量(DV)
▪ 社会研究的解释即是探讨变量互相之间的关系,
▪ 变量分为自变量(IV;Independent Variable): ▪ 自身变化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社会研究方法》
13
权衡的思维过程—— 问题的实质1:抽象与具体的穿梭
▪ 所谓“比较深入的层次”或“比较高的层次”;其实质: ▪ 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对整个研究而言,就是一个抽象
与具体之间不断穿梭的过程。
▪ 提出问题的过程: ▪ 观察:具体; ▪ 问题:上升到抽象;
▪ 围绕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 ▪ 经验:搜集资料;从抽象下降到具体的操作 ▪ 解释:将具体的资料与抽象的解释相联系。
▪ 最简单意义上,一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就是一 个理论。
▪ 理论的层次:——因而,作为理论特殊形式的假设,其抽 象层次也有不同。
▪ 年龄不同,对日态度不同;不同的媒介接触导致不同的对 日态度(《南京》)。
《社会研究方法》
28
《社会研究方法》
29
2。3 理论要素1:概 念(Concept)
▪ 是否在比较高的层次上概括社会现象的整体状况, 发展变化规律(社会信任的缺乏),
▪ 是否回答人们在社会中新遇到的、普遍关心的焦 点问题(人际冲突);
▪ 而不是在比较低的层次上简单地列举社会现象的 个别状况和具体表现,
▪ 在比较浅显的层次上描述社会现象的表面特征甚 至重复和研究已经明了的事实、状况和结论。
▪ 第三,曾经进行的研究与现实生活相比已经发生了比较大 的变化,需要重新调查,收集资料,客观描述这一问题的 基本状况,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释和分析。
▪ 这些都是社会研究的较高要求,对于初学者而言,需要对 自己反复提问的是: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社会研究方法》
12
对选题的权衡
▪ 能否在比较深入的层次上揭示社会现象的内在的 联系(不信任保姆),
《社会研究方法》
9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选题来源的三个方面
▪ 直接经验: ▪ 个人的生活经历; ▪ 个人对周边世界的观察; ▪ ——PPT学生上课是否使用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 间接经验: ▪ 通过阅读而获得的各种信息;
▪ 受委托
《社会研究方法》
10
从社会研究目的看“问题”的层次
▪ 社会研究的目的:描述和解释; ▪ 也就对应着我们提出问题的层次: ▪ 是什么;为什么;
▪ 对于大学生或初学者来说,最为关键的是选题不宜太大, 可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中选择课题(青少年追星)
▪ 不要轻易忽视“小课题”。一些有成就的社会研究者往往 致力于一个“小课题”而揭示整个社会面貌。
▪ “小题大做”与“大题小做”; ▪ 例子:涂尔干的自杀研究:关键是抽象出了一个重要概念:
社会团结;孔飞力《叫魂》
第二讲 选题与研究的要素
《社会研究方法》
1
本讲内容核心
▪ 本讲重点及难点,包括三个方面: ▪ 选题的判断(包括对重要性或者研究的意义);(教材第
三章) ▪ 要把握选题的实质:
▪ 研究要素(教材第一章第二节;这是基础和难点)
▪ 请认真阅读教材,并做好相关作业。
《社会研究方法》
2
1。从一个例子讲起: 生活中的困扰与研究问题
▪ 从操作的意义上讲: ▪ 社会研究更多是与假设打交道;因为—— ▪ 假设是抽象理论与经验研究之间的重要结合部。
《社会研究方法》
27
2。2 理 论
▪ 社会研究理论(theory): ▪ 解释社会现象的规律或本质:抽象地表述关系(后面很多
种表达,是在用不同说法表达同一回事儿) ▪ 通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社会研究方法》
14
选题的实质2:探究“关系”
▪ 上述对问题的思考和权衡过程,无论是从具体的经验的观 察的层面,还是从抽象的理论的层面,其实质:
▪ 都是在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
▪ “关系”: ▪ 是我们学习社会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最根本的东西。
▪ 问题的实质,就是探究两个或多个社会事实之间的关系;
我们努力要做到将个人价值立场“悬置”.
▪ 在科学取向的研究方式中,所有的方法上的训练,就是要 保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受个人好恶和偏见的影响。
▪ 这是难题;大家避免更多地说“好或坏”的方法,而是学 习体会一些专业术语。
《社会研究方法》
21
学习用专业视角看问题的意识
▪ 2)要注意从研究方法专业的角度看自己及别人的问题 ▪ 分清楚层次: ▪ “描述”;在事实层面;讨论应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 “解释”:怎样解释?自己要清楚。
▪ 科学研究主要采用共性解释; ▪ 旨在用最少的原因去最大限度地解释因果关系
《社会研究方法》
23
2。关于选题(研究)极为重要的图示
《社会研究方法》
24
把握这个图示的提示
▪ 1)该图非常重要,简洁清晰,指出了我们研究背后的思 维过程,需要在课余反复体会和琢磨;
▪ 2)上一行,大致可看作是从孤立要素的角度,是为更好 地了解下一行做基础和准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