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免疫耐受汇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免疫耐受
概述
先天性(native):免疫缺陷
Non specific
免疫无应答
获得性(acquired):采取免疫抑制措施
specific
免疫耐受
2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直接原因 诱生机制 特异性
免疫耐受 特异性免疫细胞被排除或 不能被活化 免疫系统未成熟,免疫力 减弱,抗原性状改变
针对特异抗原
5.抗原表位特点 耐受原表位(tolerogenic epitopes):诱导Treg活化的表位.
鸡卵溶菌酶(hen egg lysosome, HEL): N端AA表位诱导Treg活化, C端AA表位诱导Th活化。
18
6、抗原变异 变 异 的 病 毒 抗 原 模 拟 病 原 体 抗 原 与 特 异 性 TCR 、 BCR 结合,但不能产生活化第一信号,细胞处于 免疫耐受状态。例:HIV,HCV。
(aggregate-free)易诱导耐受 。 不加佐剂易致耐受,添加佐剂易诱导免疫应答。
3. 抗原注射的途径
诱导耐受 经鼻内、口服、静脉注射 > 腹腔注射 > 皮下及肌肉注射。
口服易致局部粘膜免疫,但诱导全身耐受,叫耐受分离 (split tolerance)。
17
4.抗原在体内的持续时间
单纯被抗原反复刺激的特异性应答T细胞, 活化后凋亡,产生耐受。 耐受原的持续存在是维持耐受的首要因素. 机体不断产生新的免疫活性细胞,需要耐受原刺激。 有生命的耐受原可使已建立的免疫耐受不易消退。
25
Central tolerance in immature B lymphocytes. An immature B cell that
strongly recognizes self antigens (in this case, a multivalent self antigen with
B细胞在未成熟期,BCR与自身抗原高亲和性 结合,凋亡,被清除。
22
一、中枢耐受
T细胞及B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微 环境中发育,此间进行阴性选择
启动细胞凋亡,致克隆消除
减少出生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23
24
Central tolerance: Immature lymphocytes specific for self antigens may encounter these antigens in the generative lymphoid organs and are deleted; B lymphocytes change their specificity (receptor editing), and some T lymphocytes develop into regulatory T cells. Some self-reactive lymphocytes may complete their maturation and enter peripheral tissues.
(二) 机体方面的因素
10
1.抗原剂量
抗原剂量过低
不足以激活 T及B细胞
低带耐受
( low-zone tolerance)
抗原剂量过高
诱导抑制性T细胞活化 抑制免疫应答
高带耐受 一般剂量越大诱导的耐受越 持久
( high-zone tolerance )
11
1.抗原的剂量 (1)低带耐受(low zone tolerance)
20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中枢耐受:
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 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外周耐受:
是指成熟的T及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 产生正免疫应答,而显示免疫耐受。
21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一、中枢耐受 机制:克隆消除(clonal deletion)
TCR与基质细胞提呈的MHC:Ag高亲和性结 合,启动凋亡被清除,阴性选择。
19
(二)机体因素
➢ 免疫系统成熟性:胚胎期最易、新生期次之、 成年期最难
➢ 遗传背景:动物种系(小鼠、大鼠)。 ➢ 抑制免疫功能易诱导免疫耐受(免疫抑制措施):
全身淋巴组织照射(类似新生状态), 抗淋巴细胞血清(anti-CD4/anti-CD8), 环磷酰胺、环孢素A( cyclosporin A) 、糖 皮质激素等。
Owen观察 1945年首先报道在胚胎
期接触同种异型Ag致免 疫耐受现象
胚胎期嵌合体形成耐 受——天然免疫耐受动 物模型的发现
5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 2. 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6
7
思考:
为什么胚胎期接触抗原会导致耐受?
8
第一节 免疫耐受Fra Baidu bibliotek形成及表现
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同一抗原物质既可以是耐受原又可以是免疫原 T、B细胞活化需要辅助活化信号和生长分化因子,
否则可能表现为免疫耐受 抗原因素和机体因素影响免疫耐受形成和维持
9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二、后天接 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一)抗原因素:
▪ 抗原剂量: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 ▪ 抗原类型及剂型 ▪ 抗原免疫途径 ▪ 抗原持续存在 ▪ 抗原表位特点 ▪ 抗原变异
抗原剂量过低,不足以激活T,B细胞所致的耐受。小 剂量TD-Ag致T细胞耐受。 (2)高带耐受(high zone tolerance) Ag剂量过高,抑制性T细胞被活化,产生抑制性细胞 因子抑制免疫应答。大剂量TD-Ag和TI-Ag致T细胞 和B细胞耐受。
12
低带耐受与高带耐受主要特征比较
抗原量 参与细胞 产生的速度 持续的时间 抗原
低带耐受 小 T 快 长
TD-Ag
高带耐受 大
T、B 慢 短
任何抗原
14
T细胞耐受与B细胞耐受的比较
耐受原 抗原剂量 耐候形成的诱导
耐受持续时间 耐受的形成
T细胞耐受 TD-Ag 小或大
较短(24小时)
长(数月) 较易
B细胞耐受 TI-Ag 大
较长(1-2周)
短(数周) 较难
15
16
2、抗原的类型及剂型 单体(monomer)、可溶性、分子量小、非聚合单体物质
免疫抑制
免疫细胞发育缺损或增 殖分化障碍
先天免疫缺损,X射线、 免疫抑制药物,抗淋巴 细胞抗体
无
3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
胚胎期 自身或外来的抗原刺激
未成熟的T、B细胞
形成免疫耐受 出生后
对相同抗原不引起应答
4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
1. 胚胎期嵌合体形成
概述
先天性(native):免疫缺陷
Non specific
免疫无应答
获得性(acquired):采取免疫抑制措施
specific
免疫耐受
2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直接原因 诱生机制 特异性
免疫耐受 特异性免疫细胞被排除或 不能被活化 免疫系统未成熟,免疫力 减弱,抗原性状改变
针对特异抗原
5.抗原表位特点 耐受原表位(tolerogenic epitopes):诱导Treg活化的表位.
鸡卵溶菌酶(hen egg lysosome, HEL): N端AA表位诱导Treg活化, C端AA表位诱导Th活化。
18
6、抗原变异 变 异 的 病 毒 抗 原 模 拟 病 原 体 抗 原 与 特 异 性 TCR 、 BCR 结合,但不能产生活化第一信号,细胞处于 免疫耐受状态。例:HIV,HCV。
(aggregate-free)易诱导耐受 。 不加佐剂易致耐受,添加佐剂易诱导免疫应答。
3. 抗原注射的途径
诱导耐受 经鼻内、口服、静脉注射 > 腹腔注射 > 皮下及肌肉注射。
口服易致局部粘膜免疫,但诱导全身耐受,叫耐受分离 (split tolerance)。
17
4.抗原在体内的持续时间
单纯被抗原反复刺激的特异性应答T细胞, 活化后凋亡,产生耐受。 耐受原的持续存在是维持耐受的首要因素. 机体不断产生新的免疫活性细胞,需要耐受原刺激。 有生命的耐受原可使已建立的免疫耐受不易消退。
25
Central tolerance in immature B lymphocytes. An immature B cell that
strongly recognizes self antigens (in this case, a multivalent self antigen with
B细胞在未成熟期,BCR与自身抗原高亲和性 结合,凋亡,被清除。
22
一、中枢耐受
T细胞及B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微 环境中发育,此间进行阴性选择
启动细胞凋亡,致克隆消除
减少出生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23
24
Central tolerance: Immature lymphocytes specific for self antigens may encounter these antigens in the generative lymphoid organs and are deleted; B lymphocytes change their specificity (receptor editing), and some T lymphocytes develop into regulatory T cells. Some self-reactive lymphocytes may complete their maturation and enter peripheral tissues.
(二) 机体方面的因素
10
1.抗原剂量
抗原剂量过低
不足以激活 T及B细胞
低带耐受
( low-zone tolerance)
抗原剂量过高
诱导抑制性T细胞活化 抑制免疫应答
高带耐受 一般剂量越大诱导的耐受越 持久
( high-zone tolerance )
11
1.抗原的剂量 (1)低带耐受(low zone tolerance)
20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中枢耐受:
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 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外周耐受:
是指成熟的T及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 产生正免疫应答,而显示免疫耐受。
21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一、中枢耐受 机制:克隆消除(clonal deletion)
TCR与基质细胞提呈的MHC:Ag高亲和性结 合,启动凋亡被清除,阴性选择。
19
(二)机体因素
➢ 免疫系统成熟性:胚胎期最易、新生期次之、 成年期最难
➢ 遗传背景:动物种系(小鼠、大鼠)。 ➢ 抑制免疫功能易诱导免疫耐受(免疫抑制措施):
全身淋巴组织照射(类似新生状态), 抗淋巴细胞血清(anti-CD4/anti-CD8), 环磷酰胺、环孢素A( cyclosporin A) 、糖 皮质激素等。
Owen观察 1945年首先报道在胚胎
期接触同种异型Ag致免 疫耐受现象
胚胎期嵌合体形成耐 受——天然免疫耐受动 物模型的发现
5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 2. 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6
7
思考:
为什么胚胎期接触抗原会导致耐受?
8
第一节 免疫耐受Fra Baidu bibliotek形成及表现
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同一抗原物质既可以是耐受原又可以是免疫原 T、B细胞活化需要辅助活化信号和生长分化因子,
否则可能表现为免疫耐受 抗原因素和机体因素影响免疫耐受形成和维持
9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二、后天接 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一)抗原因素:
▪ 抗原剂量: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 ▪ 抗原类型及剂型 ▪ 抗原免疫途径 ▪ 抗原持续存在 ▪ 抗原表位特点 ▪ 抗原变异
抗原剂量过低,不足以激活T,B细胞所致的耐受。小 剂量TD-Ag致T细胞耐受。 (2)高带耐受(high zone tolerance) Ag剂量过高,抑制性T细胞被活化,产生抑制性细胞 因子抑制免疫应答。大剂量TD-Ag和TI-Ag致T细胞 和B细胞耐受。
12
低带耐受与高带耐受主要特征比较
抗原量 参与细胞 产生的速度 持续的时间 抗原
低带耐受 小 T 快 长
TD-Ag
高带耐受 大
T、B 慢 短
任何抗原
14
T细胞耐受与B细胞耐受的比较
耐受原 抗原剂量 耐候形成的诱导
耐受持续时间 耐受的形成
T细胞耐受 TD-Ag 小或大
较短(24小时)
长(数月) 较易
B细胞耐受 TI-Ag 大
较长(1-2周)
短(数周) 较难
15
16
2、抗原的类型及剂型 单体(monomer)、可溶性、分子量小、非聚合单体物质
免疫抑制
免疫细胞发育缺损或增 殖分化障碍
先天免疫缺损,X射线、 免疫抑制药物,抗淋巴 细胞抗体
无
3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
胚胎期 自身或外来的抗原刺激
未成熟的T、B细胞
形成免疫耐受 出生后
对相同抗原不引起应答
4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
1. 胚胎期嵌合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