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优选)

合集下载

光伏发电运维及影响发电因素分析

光伏发电运维及影响发电因素分析

/2024 05基金项目:国家标准GB/37526 2019《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光伏发电运维及影响发电因素分析方文敬(三峡新能源酒泉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以某并网光伏电站为例,梳理了干扰光伏发电的因素,即电站位置、布局方案、遮挡、设备类型等。

探索了消除光伏发电干扰因素的具体措施,有合理选址、妥善布局、加强施工管理、优选设备等。

配合有效的运维管理,以此保持并网光伏电站的运行能力,尽量消除各类因素带来的发电干扰。

关键词:光伏;电力;运维0 引言某并网光伏电站项目设立区域的海拔高度在1480~1540m之间,项目区域面积约为0 541km2。

案例项目的装机容量为27MW,主要使用集中并网光伏资源进行发电。

在开发电池组件时,消耗的晶硅数量约为250万个。

案例项目发电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 案例项目发电流程1 干扰光伏发电的因素1 1 电站位置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影响因素有:区域内太阳高度、气象条件、海拔、每日照射时间等。

在确定光伏电站位置时,可采取不同的观测形式获取太阳辐射数据。

在特定范围内,太阳能变化方式具有一定规律性,常态下,能够准确得出辐射范围。

依照国内太阳能资源评估的规范,以每年水平面辐照量为参考,国内太阳能资源可被划分成多个级别,具体见表1。

表1 太阳能资源级别太阳能资源级别一二三四12个月水平面辐照量累计值/(MJ/m2)≥63005040~63003780~5040<3780 在一般情况下,光伏电池组件以实际采集的太阳能辐射量为参考,综合判定其发电效率。

组件实际获取的阳光辐射量HT主要含有三个部分:直射量Hz、散射量Hs、反射量Hd,即HT=Hz+Hs+Hd。

假设正向为0°,则有直射量Hz=H1×R1,其中H1表示水平表面获取的直射量,R1表示直射时的光线倾斜因子,此光线倾斜因子与光伏组件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太阳赤纬角等因素具有一定关联性[1]。

1 2 布局方案组件间隔距离较小,组件之间会形成遮挡,间接降低发电能效;而阵列间距较大时,会改变阵列占地区域,形成较高的用地成本。

……太阳能电池影响因素

……太阳能电池影响因素

所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标称的功率等参数都是在标准条件下测得的,这个标准条件就是组件温度25℃,光照为每平方米1000瓦,大气质量为AM1.5(从太阳表面放射出的光线,到达地球大气层时,会随着当地的纬度、时间与气象状况而改变。

也就是说,同一地点的直射日光,会随着四季不同的空气量而改变。

通过大气层的空气量称为空气质量即AM。

太阳光从天顶垂直通过大气层的空气量称为AM1,但在自然条件下,太阳光一般是倾斜通过大气层的,此时的空气量称为AM1.5。

)光谱特征,而一般太阳能电池都不是在此条件下工作的。

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薄膜等类型,它们都是利用半导体的光伏效应发电的,其发电性能不可避免的受到结温的影响。

而结温又与环境温度、日照强度和通风情况有关在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电池的结温会迅速升高。

特别是在阳光较强温度较高的夏季,组件的结温甚至高达70℃以上。

工作温度越高,非晶硅电池的优势越明显,非晶硅电池的年平均发电量比晶体硅电池多10%左右。

任何太阳能电站都是由若干组件串联,最后通过汇流并联而成。

设计组件串联,使其开路电压、工作电压等参数处于最佳值并与逆变器匹配。

要实现最佳匹配组件串联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组件串联后的最大开路电压不能超过组件的最大系统电压(组件的安全电压,一般而言,大陆地区和欧洲地区规定此值为1000伏,北美地区为600伏);第二,组件的最大开路电压不能超过逆变器的最大允许电压;第三,组件串联的工作电压要在逆变器的工作电压的跟踪范围之内。

但是需要特别强调是上述三点内容都受温度和光照的影响。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在达到25℃最佳工作温度后,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高温条件下功率衰减的幅度会更大。

相比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来说,非晶硅薄膜电池由于具有良好的低温特性,所以更加适合在夏季高温的条件下工作,相比其它类型太阳能电池来说,同样功率的非晶硅薄膜电池能产生更多的年总发电量,这主要是非晶硅薄膜电池具有以下特性:1、低温度特性:通常来说,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参数都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标准测试条件(STC)包括:(光强:1000W/M2;频谱:1.5安培;组件温度:25℃)。

太阳能电池原理

太阳能电池原理

一. 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硅原子的外层电子壳层中有4个电子。

受到原子核的束缚比较小,如果得到足够的能量,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并同时在原来位置留出一个空穴。

电子带负电;空穴带正电。

在纯净的硅晶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目是相等的。

在硅晶体中每个原子有4个相邻原子,并和每一个相邻原子共有2个价电子,形成稳定的8原子壳层。

从硅的原子中分离出一个电子需要1.12eV的能量,该能量称为硅的禁带宽度。

被分离出来的电子是自由的传导电子,它能自由移动并传送电流。

硅原子的共价键结构如果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少量的5价杂质磷(或砷,锑等),由于磷原子具有5个价电子,所以1个磷原子同相邻的4个硅原子结成共价键时,还多余1个价电子,这个价电子很容易挣脱磷原子核的吸引而变成自由电子。

所以一个掺入5价杂质的4价半导体,就成了电子导电类型的半导体,也称为n型半导体。

在n型半导体中,除了由于掺入杂质而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以外,还有由于热激发而产生少量的电子-空穴对。

然而空穴的数目相对于电子的数目是极少的,所以在n型半导体材料中,空穴数目很少,称为少数载流子;而电子数目很多,称为多数载流子。

n型半导体同样如果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3价杂质,如硼(或鋁、镓或铟等),这些3价杂质原子的最外层只有3个价电子,当它与相邻的硅原子形成共价键时,还缺少1个价电子,因而在一个共价键上要出现一个空穴,因此掺入3价杂质的4价半导体,也称为p型半导体。

对于p型半导体,空穴是多数载流子,而电子为少数载流子。

P型半导体若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两者紧密结合,联成一体时,由导电类型相反的两块半导体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p-n 结。

在p-n 结两边,由于在p型区内,空穴很多,电子很少;而在n型区内,则电子很多,空穴很少。

由于交界面两边,电子和空穴的浓度不相等,因此会产生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

在靠近交界面附近的p区中,空穴要由浓度大的p区向浓度小的n 区扩散,并与那里的电子复合,从而使那里出现一批带正电荷的搀入杂质的离子。

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文章对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和维护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站址区域太阳能资源情况、气候、环境条件等因素及其影响。

在设备选型、组件倾角和间距取值,以及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选址,整合技术方案、优化设计、优选设备,强化施工管理和运维管理等措施的实施,提升发电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光伏系统实际发电效率,增加其生产运营期发电量,提升光伏电站经济效益和经济性,同时为光伏发电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影响因素1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1.1光伏电站地理位置因素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受到当地太阳高度、天气状况、海拔高度、日照时长因素影响,在选择光伏电站地理位置时,通过太阳辐射观测数据并结合以上因素分析来确定。

在一定区域内,太阳能资源变化较为稳定,且规律性较强。

在正常情况下可有效判断辐射水平的范围。

1.2太阳辐射因素在太阳能电池组件转换效率一定的情况下,组件接收太阳辐射量是发电效率的主要因素。

1.3组件间距因素组件间距过小,组件间产生相互遮挡,影响发电效率;阵列间距过大,会增大阵列占地面积,增加用地成本。

因此组件安装间距需适当。

间距固定时,不同安装倾角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遮挡,组件倾角越大,遮挡产生的阴影面积越大,对组件发电效率影响越大。

组件光伏阵列布置间距应保证全年每天真太阳时9:00~15:00期间内四周互不遮挡。

1.4阴影遮挡因素在光伏系统运行工作过程中,组件周边树木、建筑和空气颗粒物、积雪、灰尘、鸟粪等都会对光伏组件产生局部遮挡,甚至会使光伏阵列处于失配运行状态,大幅降低输出功率。

其中积灰遮挡会减少组件接收太阳辐射的有效面积。

一是减少太阳辐射的透过率;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入射光线角度,使得光线在光伏组件玻璃盖板中不均匀传播,大幅减少光伏板输出功率。

研究表明,组件阴影比例在2%~3%时,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将下降20%[6]。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太阳电池在光照时等效电路的电路分析,得到了太阳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几个基本参数的计算公式,从中找出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性。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影响因素前言:太阳能电池测试系统是一套用于测试、检测太阳能组件或光伏阵列的完整装置,通过测试可以给出太阳能电池的各项参数,作为评价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指标。

太阳能电池测试系统一般根据测试需要由采集仪器、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等组成。

在一定光照条件下,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控制,进行测试实验,记录测试数据,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分析,最后得到太阳能电池的参数。

太阳能电池性能参数测试系统的原理通常包括:测试系统分类与组成、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温度传感器测试原理、太阳能电池测试原理等几方面。

太阳能电池测试系统一般包括光源,标准电池,电池固定装置,负载电阻,温度计,数据采集、记录及显示模块等。

定照度的光源照射在太阳能电池表面上,使其产生电能;标准电池用于测量光源的辐照度,作为被测电池的参考;电池固定装置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以及调整其正对光源;负载电阻接在电池的外围电路上,形成回路,通过改变电阻大小来改变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目前很多测试系统都采用电子负载作为负载电阻;温度计用于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背表面温度,以达到标准测试条件的要求;数据采集、记录及显示模块能够完成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的采集以及V-I特性曲线的显示等。

一、太阳能电池分类与原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1954年,第一个太阳能电池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诞生,从此开启了太阳能电池的新纪元。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转换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目前,太阳能电池按照构成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材料半导体、多元化合物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等三大类。

其中硅材料半导体由结晶类和非结晶类组成,结晶类包括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多元化合物半导体则由3-5族化合物电池、2-6族化合物电池和1-3-6族化合物电池组成;有机半导体包括酞著、聚乙炔等。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作者:秦玲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32期摘要:通过对太阳电池在光照时等效电路的电路分析,得到了太阳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几个基本参数的计算公式,从中找出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性,再通过生产过程的实际数据进一步证明几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提高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有效途径。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equivalent circuit of solar cell in the light, the paper gets the calculation formulas of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solar cell in the light, and find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gularity, and improv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fluencing factors through the actual data i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n analyzes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olar cell.关键词:太阳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转换效率;串联电阻;并联电阻Key words: solar cell;open circuit voltage;short circuit current;conversion efficiency;series resistor;shunt resistance中图分类号:S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033-030 引言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P4:如果切割不完全,则增加漏电流,减少并联电阻,导致 Ioc 减少,效 率降低;如果切割深度过深,导致玻璃漏在表面,应该对效率无影响。
1
4.转换效率η 转换效率η 转换效率
η=
Pm I m Vm FFI scVoc = = Pin Pin Pin
根据上式可得: 填充系数越大,即转换效率越大。 因此,影响η 的主要因 素为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综上所述,影响 Voc、Isc、Vm、Im、FF 和 η的主要因素就是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
I Isc Rs Rsh ID v 第一、一个理想的光伏电池 第、一个理想的光伏电池,因串联的 Rs 很小、并联电阻的 Rsh 很大,所以进行理想电路 计算时,他们都可忽略不计。所以负载电流满足式(1),
+ RL
I = IL-ID =IL-Is[exp(qV/kT)-1]
3.填充系数 FF 填充系数
η=
Pm I m Vm FFI scVoc = = Pin Pin Pin FF = Vm Im V oc I sc
FF 是一个重要参数,反映太阳能电池的质量。太阳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小,并联 电阻越大,填充系数越大。反映到太阳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上是曲线接近 正方形,此时太阳电池可以实现很高的转换效率
第二、但在实际过程中 第二、但在实际过程中,就要将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考虑进去,Isc 的方程如下:
+ ? q (VkTIRS ) ? V + IRS ? 1? ? I SC = I L ? I D ? I P = I L ? I S ?e Rsh ? ?
当负载被短路时,V=0,并且此时流经二极管的暗电流 ID 非常小,可以忽略,上 式可变为:
较大的改善,电池效率增加。但是,随着沉积时间继续增长,由于没有掺硼,掺 碳的缓冲层电阻升高,较厚的缓冲层虽然解决了晶格失配的问题,但是高阻层成 为主要矛盾,所以随着掺碳缓冲层厚度的继续增加,填充因子下降,电池性能变 差。

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管控措施

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管控措施

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管控措施摘要: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光伏发电的出现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随着光伏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光伏发电具有环保、建设周期短等优势,我国光伏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光伏发电仍存在发电成本高、发电效率偏低等问题,尤其对于平价光伏项目,发电效率是影响项目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影响光伏发电系统效率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项目选址、设备选型、项目倾角等设计方面,提出了提升发电效率的策略,以增强光伏项目竞争性。

关键词:光伏发电;电力系统;影响;管控措施引言光伏发电作为最早被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增加,电力系统的运行特征也将发生变化,这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光伏的大规模接入也使得系统的可靠运行面临巨大挑战。

相比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机组,光伏发电具有不确定性,即存在电力负荷高峰时无法提供有效电力支撑的可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电力缺额的危机,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1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其基本组成部分是光伏方阵,而光伏方阵则包括以下构件:①通变器,②控制器,③蓄电池组。

其中,控制器有不同的光伏组件构成,后者则是光伏发电系统最重要的构件之一。

而光伏电池则构成了光伏组件,太阳能便是通过光伏电池的转换,最终成为可以被利用的电能,即可以被直接利用的直流电。

同时,转换而成的电能还能够在逆变器的转换下,为电力需求者提供可以直接利用的交流电。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光伏发电可以将太阳能及时转换成为电力,并且也能够被及时利用。

除此之外,剩余的电力还能够储备在蓄电池内,以备其他场合或者需要时利用。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

配电网由不同的构成组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一杆塔配电变压器,二架空线路,三电缆,四隔离开关,五无功补偿电容,除此之外,还包括部分附属设备。

其运行过程中,当地发电站将电力输送给配电网,然后依靠相关配电设备向电力需求方供应电力,可以是就地分配,也可以是根据电压逐级分配。

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光伏发电建设越来越多。

随着光伏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光伏发电具有环保、建设周期短等优势,我国光伏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光伏发电仍存在发电成本高、发电效率偏低等问题,尤其对于平价光伏项目,发电效率是影响项目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就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光伏组件;太阳辐照度;组件温度;安装角度;发电效率引言集中式光伏电站作为电能供应端,其提供的发电量会影响电力生产供应和电能质量,进而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光伏电站能提供的发电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发电效率。

故保持高效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的发电效率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促进集中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现状太阳能光伏发电目前主要由三种应用形式,一是在开阔地域建设的大规模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直接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传输到电网;二是城市屋顶并网光伏系统,这些系统的容量较小,产生的电能可以先满足户用,有多余电量可以输入电网,当光伏系统发电量不足以支持户用需求时,由电网向户用系统供电;三是离网光伏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为没有架设电网的海岛、偏远山村、游牧家庭供电,满足基本用电需求,还可以为无人值守的通讯基站、航标灯、路灯、交通指挥信号灯等供电。

西班牙的M.C.Alonso-Garcia对光伏组件的匹配及阴影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开展了实验研究,提出光伏组件匹配系数,得出光伏组件经过串并联组成阵列后的发电量比单个组件发电量之和少0.24%;得出当光伏板被遮挡一半时,最理想的情况下功率损失19%,当全部被遮挡时,功率可损失79%。

希腊的E.Skoplaki和A.G.Boudouvis等人研究光伏组件工作温度对发电效率及发电量的影响,提出了光伏组件运行温度方程式,以及包含光伏组件温度、环境温度、风速、太阳辐射量和组件安装参数的光伏发电效率方程式。

根据Yellott 的研究,光伏组件优化倾角可以根据春秋两季进行调整,夏季优化角为当地纬度减去20°,冬季优化角为当地纬度加上20°。

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全球光伏产业链快速增长,运营规模不断扩大。

发电现场受到土属性、开发过程中实际征地以及避让大型公共构筑物的限制,导致面积有限。

太阳能输出的不稳定导致了低功率密度的缺陷。

如何在相对有限的区域内更合理地设计太阳能组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量,在相对有限空间和成本内提高企业的发电能力,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重点。

随着光伏安装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发电厂的稳定性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实际上,看起来结构单一的太阳能组件是光伏发电站的关键部件,然而光伏发电效率也是最易于遭受外界诸多复杂环境的因素影响。

基于此,本文就光伏发电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光伏发电;发电效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M615文献标识码:A引言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危机背景下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取得了突出成果,为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光伏发电在清洁能源发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光伏发电的研究和应用。

从2020年到2021,确定了“双碳”目标,到2021年确定了新能源的主体地位,到2022年国家加大了对光伏项目的支持力度,都体现了国家光伏发电政策的重要性。

然而,光伏发电需要大面积的空间来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投资较大,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居民收益,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

1 光伏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是新能源背景下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社会应用价值和意义,也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质上,光伏发电技术所涉及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半导体电子器件,以及太阳能技术手段,实现对阳光的吸收,通过辐射完成能量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功率转换。

目前,光伏发电技术不仅在中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其他国家也有很高应用价值。

光伏发电技术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少资源获取,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和影响。

光伏发电技术的存在不会产生对任何燃料的需求,发电过程也不会产生任何程度的污染。

TOPCon_太阳电池中多晶硅层磷掺杂工艺的优化及其对电性能的影响

TOPCon_太阳电池中多晶硅层磷掺杂工艺的优化及其对电性能的影响

a. 光电转换效率 Eta
0.7158
0.7178
0.7156
15
25
35
通源时间 /min b. 开路电压 Uoc
Uoc/V
Isc/A
18.200 18.150 18.100
18.167
18.142
18.128
18.050
15
25
35
83.400
通源时间 /min c. 短路电流 Isc
83.200
83.000
FF/%
82.800 82.600
82.615
82.687
82.400 82.200
82.362
82.000
81.800
15
25
35
通源时间 /min d. 填充因子 FF
图 4 不同通源时间下制备的 TOPCon 太阳电池的
电性能参数
Fig. 4 Electrica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OPCon solar cells prepared at different doping times
收稿日期:2022-06-1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0YFB1506503) 通信作者:高 纪 凡 (1965—), 男, 硕 士, 主 要 从 事 晶 体 硅 太 阳 电 池 及 其 组 件、 光 伏 发 电 系 统 工 程、 储 能 等 技 术 方 面 的 研 究。
Jifan.gao@
第 09 期 总第 353 期 2023 年 09 月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20617.01
太 阳 能
SOLAR ENERGY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1短路电流Isc2开路电压Voc3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1短路电流Isc2开路电压Voc3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1.短路电流Isc2.开路电压Voc3.最大工作电压Vm4.最大工作电流Im5.填充系数FF6.转换效率η7.串联电阻Rs8.并联电阻Rsh第一、一个理想的光伏电池,因串联的Rs 很小、并联电阻的Rsh 很大,所以进行理想电路计算时,他们都可忽略不计。

所以负载电流满足式(1),I = I L -I D =I L -Is[exp(qV/kT)-1] (1)短路电流Isc=I LI L ——光生电流;I D ——暗电流; I S —— 反响饱和电流;Rs ——串联电阻;Rsh ——并联电阻 所以根据上式,就会得到右图。

R LL SI kTV ln(1)q I I -=+(1)L ocSI kTVIn q I=+第二、但在实际过程中,就要将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考虑进去,Isc 的方程如下:当负载被短路时,V=0,并且此时流经二极管的暗电流I D 非常小,可以忽略,上式可变为:第三、由此可知,短路电流总小于光生电流I L 且Isc 的大小也与Rs和Rsh 有关。

1.短路电流Isc当V=0时,Isc=I L 。

I L 为光生电流,正比于光伏电池的面积和入射光的辐照度。

1cm2光伏电池的I L 值均为16~30mA 。

环境温度的升高,I L 值也会略有上升,一般来讲温度每升高1℃,I L 值上升78μA2.开路电压Voc开路时,当I=0时,V oc=kT/qln(I L /I S +1) 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电压与入射光辐照度的对数成正比,与环境温度成反比,与电池面积的大小无关。

温度每上升1 ℃,UOC 值约下降2~3mV 。

该值一般用高内阻的直流毫伏计测量。

同时也与暗电流有关。

而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暗电流不仅仅包括反向饱和电流,还包括薄层漏电流和体漏电流。

(由于杂质或缺陷引起的载流子的复合而产生的微小电流) 漏电流:太阳能电池片可以分3层,即薄层(即N 区),耗尽层(即PN 结),体区(即P 区),对电池片而言,始终是有一些有害的杂质和缺陷的,有些是材料本身就有的,也有的是工艺中形成的,这些有害的杂质和缺陷可以起到复合中心的作用,可以虏获空穴和电子,使它们复合,复合的过程始终伴随着载流子的定向移动,必然会有微小的电流产生,这些电流对测试所得的暗电流的值是有贡献的,由薄层贡献的部分称之为薄层漏电流,由体区贡献的部分称之为体漏电流。

光伏基础知识

光伏基础知识

光伏行业基础知识内部培训单晶和多晶单晶硅硅棒多晶硅硅锭单晶硅主要是125×125mm和156×156mm两种规格多晶硅主要是156×156mm规格单晶硅硅片因为使用硅棒原因,四角有圆形大倒角,而多晶硅硅片一般采用小倒角。

单晶的转换效率高,但产能低、能耗大;多晶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但能耗低、产能大,适合于规模化生产。

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电池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硅片相对于单晶硅硅片,有明显的多晶特性,表面有一个个晶粒形状,而单晶硅硅片表面颜色一致。

实验室最高效率:单晶24.7%,多晶20.3% 生产效率:单晶19%,多晶17%晶体硅太阳电池结构正面电极减反射膜 n 型硅 p 型硅背面电极太阳电池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变为直流电能的阳光发电装置。

当光线照射太阳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越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

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pn 结晶体硅太阳电池制备工艺制绒和清洗扩散制PN结背面周边刻蚀制减反射膜丝网烧结档测试丝网印刷正电极分类检测包装丝网印刷背电场原硅片丝网印刷背电极PECVD刻蚀和去磷硅玻璃扩散制绒制绒和清洗硅片清洗机械损伤层约10微米在硅片的切割生产过程中会形成厚度达10微米左右的损伤层,且可能引入一些金属杂质和油污。

如果损伤层去除不足,残余缺陷在后续的高温处理过程中向硅片深处继续延伸,会影响到太阳电池的性能。

单晶硅片的清洗采用碱液腐蚀技术多晶硅片的清洗采用酸液腐蚀技术由于绒面结构的存在,入射光经绒面第一次反射后,反射光并非直接入射到空气中,而是遇到邻近绒面,经过邻近绒面的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反射后,才入射到空气中,这样对入射光就有了多次利用,从而减小了反射率。

表面没有绒面结构的硅片对入射光的反射率大于30%,有绒面结构的硅片对入射光的反射率减小到了12%左右。

太阳能电池概述

太阳能电池概述

太阳能电池概述王秀波【摘要】以常规能源为基础的能源结构随着资源的不断耗用将愈来愈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速开发利用以太阳能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利用洁净的太阳光能,以半导体光电效应为基础的光伏发电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括介绍了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不同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分类和特性以及各自的效率比较.【期刊名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0(029)006【总页数】3页(P192-194)【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光电效应【作者】王秀波【作者单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和田,848000【正文语种】中文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目前,人类使用的最主要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和裂变核燃料等。

约占能源总消费量的90%,而可再生能源,如水力、太阳能等只占10%。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可再生能源,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是清洁能源,优越性非常突出。

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中,太阳能的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

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和开发日益得到重视。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光和材料相互作用,直接产生电能,不需要消耗燃料和水等物质,使用中不释放包括CO2任何气体,是对环境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这对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温室气体的有害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太阳能电池有望成为21世纪的重要新能源。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电并人电网的措施,既能部分平衡高峰用电,又可省去储电的费用。

太阳能发电系统一般没有发电机具有的转动部件,所以也不会产生噪音,不容易损坏。

太阳能发电装置规模可大可小,小的可以是数瓦或数十瓦,如便携式太阳能手电筒和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大的可以是数兆瓦或数十兆瓦,例如大型发电站等。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重要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Photovoltaic Efect缩写PV)是l839年被发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1.短路电流Isc
2.开路电压Voc
3.最大工作电压Vm
4.最大工作电流Im
5.填充系数FF
6.转换效率η
7.串联电阻Rs
8.并联电阻Rsh
第一、一个理想的光伏电池,因串联的Rs 很小、并联电阻的Rsh 很大,所以进行理想电路计算时,他们都可忽略不计。

所以负载电流满足式(1),
I = I L -I D =I L -Is[exp(qV/kT)-1] (1)短路电流Isc=I L
I L ——光生电流;I D ——暗电流; I S —— 反响饱和电流;
Rs ——串联电阻;Rsh ——并联电阻 所以根据上式,就会得到右图。

R L
L S
I kT
V ln(1)q I I -=
+(1)L oc
S
I kT V
In q I
=+
第二、但在实际过程中,就要将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考虑进去,Isc 的方程如下:
当负载被短路时,V=0,并且此时流经二极管的暗电流I D 非常小,可以忽略,上式可变为:
第三、由此可知,短路电流总小于光生电流I L 且Isc 的大小也与Rs
和Rsh 有关。

1.短路电流Isc
当V=0时,Isc=I L 。

I L 为光生电流,正比于光伏电池的面积和入射光的辐照度。

1cm2光伏电池的I L 值均为16~30mA 。

环境温度的升高,I L 值也会略有上升,一般来讲温度每升高1℃,I L 值上升78μA
2.开路电压Voc
开路时,当I=0时,V oc=kT/qln(I L /I S +1) 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电压与入射光辐照度的对数成正比,与环境温度成反比,与电池面积的大小无关。

温度每上升1 ℃,UOC 值约下降2~3mV 。

该值一般用高内阻的直流毫伏计测量。

同时也与暗电流有关。

而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暗电流不仅仅包括反向饱和电流,还包括薄层漏电流和体漏电流。

(由于杂质或缺陷引起的载流子的复合而产生的微小电流) 漏电流:太阳能电池片可以分3层,即薄层(即N 区),耗尽层(即PN 结),体区(即P 区),对电池片而言,始终是有一些有害的杂质和缺陷的,有些是材料本身就有的,也有的是工艺中形成的,这些有害的杂质和缺陷可以起到复合中心的作用,可以虏获空穴和电子,使它们复合,复合的过程始终伴随着载流子的定向移动,必然会有微小的电流产生,这些电流对测试所得的暗电流的值是有贡献的,由薄层贡献的部分称之为薄层漏电流,由体区贡献的部分称之为体漏电流。

3.填充系数FF
FF 是一个重要参数,反映太阳能电池的质量。

太阳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小,并联电阻越大,填充系数越大。

反映到太阳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上是曲线接近正方形,此时太阳电池可以实现很高的转换效率
()sh 1S q V IR S
kT SC
L
D
P
L
S
V IR I I I I I I e R +⎡⎤+=--=---
⎢⎥⎣⎦[]
1/S L SC L SC SC S sh sh
R I I I I I R R R =-⇒=+m m oc sc
V I FF V I =
m I m m sc oc
in in in
P V FFI V P P P η===
4.转换效率η
根据上式可得: 填充系数越大,即转换效率越大。

因此,影响η 的主要因素为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综上所述,影响V oc 、Isc 、Vm 、Im 、FF 和 η的主要因素就是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

m I m m sc oc
in in in
P V FFI V P P P η===
二、串联电阻Rs和并联电阻Rsh
1.串联电阻Rs 一般小于1Ω,主要包括金属电极与半导体材料的接触电阻、
半导体材料的体电阻和电极电阻三部分。

2.并联电阻Rsh一般为几千欧姆,主要是电池边缘漏电、电池表面污浊或耗尽
区内的复合电流引起的,这几种电流构成了漏电流。

而且并联电阻越大,漏电流也就越小。

3.前段工艺对Rs和Rsh的影响
3.1CVD
P层:
P层如果太厚,造成了P层对光的吸收增加,从而减少了i层对光的吸收,而且由于空穴的扩散速率较低,使得空穴的寿命降低;但是P层太薄,在界面层产生的电子-空穴对还没有扩散出去就会由于复合而消失,不利于载流子的收集,增加能量损失。

Buffer层:
当缓冲层厚度较薄时,晶格失配问题得到初步改善,从而减少了载流子在界面的复合,因而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电池的开路电压增加,填充因子也得到
较大的改善,电池效率增加。

但是,随着沉积时间继续增长,由于没有掺硼,掺碳的缓冲层电阻升高,较厚的缓冲层虽然解决了晶格失配的问题,但是高阻层成为主要矛盾,所以随着掺碳缓冲层厚度的继续增加,填充因子下降,电池性能变差。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沉积
时间越长,膜的厚度越大。

i层:
该层是产生光生载流子的主要区域,膜厚越薄,复合中心较少,则并联电阻越小,同时空间电荷区变窄,使得光生电流减小,效率降低;膜厚增加,虽然增加对光的吸收,但缺陷越多,复合中心也就越多,大大降低了载流子的寿命,从而使得电池效率降低,同时使得光致衰减更加严重。

N层:
膜层太薄,在界面层产生的电子-空穴对还没有扩散出去就会由于复合而消失,增加能量损失;膜层过厚,虽然内建电场增加,但是方块电阻增加,即增加了Rs,同时,在总膜厚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N层厚度,i层的厚度也就相对减少,不利于光生载流子的产生,使得电池效率降低。

3.2.PVD
主要考量的是薄层电阻,即方块电阻,它是太阳能电池串联电阻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的大小主要跟膜厚成反比,但是膜厚不能无限地增大,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ZnO
为了减少接触电阻,背电极与n层之间必须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尽量减少对载流子的阻挡作用,这就要求ZnO的电阻要尽可能地小。

根据方块电阻的定义,增加膜厚,可以降低电阻,但是ZnO薄膜是太厚会影响到透过率,因此在特定的膜厚条件下,会有电阻和透过率的最佳值。

从该图可以看出,在衬底温度达到某个
值时,电阻值最小,透过率也较大。

同时,在n层和金属Ag之间加入ZnO
,会阻止Ag向n层扩散,阻止Ag的
漏电,增加电池的并联电阻,从而增
加电池效率。

Ag
根据实际分析,发现ZnO、Ag和Ti是并
联在一起的,所以他们的电阻由最小的电
阻决定,而Ag的电阻最小,降低方块电
阻的关键就是降低Ag的电阻。

根据上述
分析,降低电阻,就要增加膜厚。

可是增
加膜厚就会增加成本,并且当膜厚增大到
一定值后,它的电阻就不会降低的很多,
这一点由Ag材料本身的性能决定。

ser
线宽:划线宽度越宽,死区增大,导致电池的有效面积越小,使得Ioc减少;划线宽度越窄,电阻增大,同时线条的完整性就受到影响,对设备的要求也极高。

划线深度
●P1:如果太浅,就代表有TCO残留在glass 上,电流就会直接从TCO
薄膜流过,将电池短路,这样就将少了串联电池的个数,从而减少电池效率;如果太深,理论上无影响。

❖P2:如果太深,切到TCO薄膜,使得TCO薄膜变薄,从而增大了导电极的电阻,也就增加了Rs,Isc也随之减少;如果切得较浅,即没有将a-Si 切断,仍有a-Si残留在TCO膜层上,就会增加TCO与金属层的接触阻抗,也就是增加了Rs。

❖P3:如果切到TCO薄膜,增加了Rs;如果切到玻璃,就减少了串联电池的个数,从而减少了电池的效率;如果没有将a-Si切割完全,增加漏电流,减少了并联电阻,短路电流减少。

❖P4:如果切割不完全,则增加漏电流,减少并联电阻,导致Ioc减少,效率降低;如果切割深度过深,导致玻璃漏在表面,应该对效率无影响。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