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知识点(选择题+填空题):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标志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第二章4、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或者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行为主义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饿猫开迷箱)(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起稿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映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实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主要理论。
二、学习与认知过程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记忆与遗忘:记忆的分类、记忆过程、遗忘曲线与遗忘原因。
3.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过程、问题解决策略。
4.注意与感知: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品质、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应用。
三、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目标设置、奖励与惩罚、学习兴趣的培养。
3.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兴趣的类型、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情感对学习的影响、情感教育的实施。
2.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的组成、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与过程。
3.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五、学生心理发展1.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
2.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
3.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常见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与辅导。
六、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智能差异:智力的类型、智力的测量与评估、智力与学习的关系。
2.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的类型、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的匹配。
3.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个性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
七、教师心理与教育行为1.教师角色与心理素质: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心理素质要求。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定义、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3.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发展:教育行为的分类、教育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八、教育评估与测量1.教育评估的目的与原则:评估的目的、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2.学生成就测验:成就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解释。
3.教育评估的应用: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反馈、评估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简答)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反思过程。
3.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
4.作为一名新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论述)(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可以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总之,掌握并运用教学心理学理论影响实际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尽快的成长和成熟。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6.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规律):1.差异性,2.不平衡性,3.连续性与阶段性,4.顺序性与定向性7.少年期11 、12 至14 、15 ;青年初期14 、15 至17 、18P158.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期间,在这个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少或没有影响。
(劳伦兹,生态学家)9.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 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可逆守恒、具体形象的支持)④形式运算阶段(假设-演绎推理、补偿性的可逆)1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苏联的维果基斯。
教学意义P19)1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前五个阶段:基本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2-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P1)2、在个体水平,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又称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三方面。
(P2)3、行为就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
(P2)4、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心理与行为事实,(2)揭示心理与行为发生的机制,(3)干预心理与行为(P3)第二节心理学发展概况(P5)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并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主义心理学: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解释奠基人: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作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学派,是心理学拜托了思辨的羁绊而走上了实验的道路3、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早期行为主义者代表华生主张将心理看做一个黑箱,不管里面装了什么,只要对受刺激影响的反应作出观察就可以,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早期行为主义又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主要代表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不否认人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存在,发展了行为主义,所以其理论又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者强调心理学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和度量,这对心理学走上科学话化道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他排斥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构造,否定一是研究的重要性,无疑又严重阻碍了心理学的发展。
4、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于1912年德国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勤三人提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意识的组织,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5、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强调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全版)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填空 (2%*5) 名词解释(5%* 4) 简答(10%*5) 论述20%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一般包含哪些主要内容?(1)学习的本质。
主要探讨学习的实质、学习过程与一般的学习规律。
(2)学习的过程。
主要探讨各类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学生品德规范的学习等问题。
(3)影响学习的因素。
主要探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认知因素与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
(4)教学与管理。
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同时研究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桑代克(Thorndike)(美):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也是科学教育心理学创立的标志。
4、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3)注意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理解学习的定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在理解学习这个范畴时,需要把握以下三点: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无论低级动物或高级动物乃至人类,在其整个生活中都贯穿着学习。
2)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的过程。
3)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Gagne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心理学家加涅把人的学习结果分为以下五种:(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的学习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遵循的三条原则。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一、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点: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学与教的问题,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3。
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4。
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二、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2.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过程);3。
各种类型的学习;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5。
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处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6。
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总之,学校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
三、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节历史发展和现状一、短暂的历史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开始,也有人认为19世纪末美国威廉·詹姆士的《对教师的对话》是开始。
二、发展阶段1。
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体系庞杂无真正突破。
3。
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主要在美苏)代表人物如下:A 布卢姆:1956《教育目标分类》,1976《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B 布鲁纳:1960《教育过程》提出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影响很大。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举例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5种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3种过程的交互过程。
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3、学习与教学过程三过程: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2、发展时期——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3、成熟时期——正在形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4、深化拓展时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基本过程: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2、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二)教育行动研究1、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的参与者(教师、学生、校长等)所采用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探究,以此提高参与者对实践的理解并促进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考前复习资料完整版
32、课堂管理原则有哪些?1课堂管理应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应对2. 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应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3.师生应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4.实施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态度5.教师要尽量掌握处理不良课堂行为的技巧6.要尽量消除校内校外不良影响33、怎样促进知识的理解?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务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7.指导学生自学8.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区别指导34、人本主义教学目标有哪些?1.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2.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3.增加创造性;4.发展对艺术的兴趣;5.增强好奇心。
35、如何防止遗忘?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
5.过度学习.6.记忆术36、怎样对待非正式群体?1. 第一,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第二,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任务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3.第三,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撤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对此也要讲方式方法。
37、简述教学中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的方法?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
2.已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理智和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4.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5.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38、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32、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髓版心理学观点心理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能够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色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阻碍需要加以战胜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必定情境惹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加强 :是指驱遣力对拥有必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响后的成效。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响。
气质:表此刻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色。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固的、拥有中情意义的个性心理特色。
学习迁徙: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余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惹起和保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加强功能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达成某种活动时所一定具备的心理特色,表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伏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1903 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记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含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照操作学习原理,加强能够分为四种种类:1.正加强:赐予一种好刺激。
比如公司对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颁发奖金。
2.负加强:去掉一个坏刺激。
比如公司不一样意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3.正处罚:施加一个坏刺激。
这是当不合适的行为出现时,赐予处分的一种方法。
4.负处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这类处罚比之正处罚更加常用。
当不合适的行为出现时,不再赐予原有的奖赏。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达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比如,学生不单知道注意听课能够带来理想的成绩,并且还感觉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仔细听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因为是 A、B 卷随机抽来考,所以知识点超级多)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桑代克在1903 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实验法来进行因果研究。
第二章(整章都是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点都有,避免遇到灵活运用的题目,所以容较多)第一节:学习概述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A,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C ,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类别:A,按学习结果划分:(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
B,按学习性质划分:(奥苏贝尔)接受学习一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一有意义学习(详见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A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B.练习律:指联结的频率决定联结的强度。
C.效果律:指的是动作在情境中跟随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动作在情境中跟随不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与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有一定联系)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狗分泌唾液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条件刺激——条件作用3.华生(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提出S—R 模式。
“恐惧形成”实验学习的消退律和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
(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泛化和分化进行区别)经典条件作用对教学很有意义P36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强化: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A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B,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减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A,I 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B,2 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关系:对不同人而言,强化的效果不同,同一种反应,甲认为是一种惩罚,乙可能认为是一种强化,因此在选择强化物时,应遵循“祖母的法则” ,即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另外,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的反应,或是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的修正过程。
A ,社会认知理论三元交互作用论:个体、环境、行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有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也与环境存在交互作用。
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B,观察学习(论述或简答)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a,注意: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方面。
b,保持: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境中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储存。
c,复制: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境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化为外显的行为。
观察者选择和组织要素,进行模仿和练习,并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
d,动机: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而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受强化的影响。
这里的强化包括:直接强化—表现出行为受到的强化;替代强化—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间接受到强化;自我强化—自我奖励)【论述题或简答题】观察学习如何在教学当中进行运用?学校课堂中存在大量的观察学习,教师需明确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并按照观察学习的过程来指导学生的观察学习。
观察所学习的对象称为示,包括真实示、象征性示和创造性示。
示过程包括a, 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
班杜拉通过对儿童观察发现,儿童喜欢模仿他心中的重要人物,如父母、老师,也喜欢模仿同性别的人,和获得荣誉的优秀的人以及同龄人,一般行为独特或曾受过惩罚的人,一般不是儿童的模仿对象。
b ,建立行为的机能价值。
可通过直接强化所示的行为表现,和预期强化的认知情境两个途径来建立。
c,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即教师为学生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
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苛勒)黑猩猩顿悟实验认为学习是形成新的完形2.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白鼠迷宫实验认为学习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3.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A,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在编码系统,是一种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
分为两个部分:一指有相似属性的对象或事物,二指确定某事物的归类依据。
B,学习是类目化过程。
类目化活动,指将事物置于编码系统之中。
学习者通过类目化活动对学习材料所揭示的规则、现象、事物正确地进行类目化(概括化),把输入的刺激归为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及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以便在具体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一般编码系统。
这种类目化过程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类目。
(这是发现学习的原理)(2)布鲁纳的教学理论A,结构教学观学习知识结构就是学习事物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最佳方式是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现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师的任务:鼓励学生发现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产生求知欲;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经验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自我评价;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B,发现法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
特点:a,教学围绕一个知识情境而不是某一个知识项目展开。
b,教学以学生“发现”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c,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作用:a, 提高智力的潜力b,使外部奖赏向部动机转移c,学会将来作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d,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4.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A,有意义的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
它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外部:a, 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能与新知识建立适当联系的知识经验。
b, 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部:c, 学习者需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概念学习:指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指学习以命题的形式表达观念的新意义。
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组合学习三种。
(详见第三章:知识的学习)B,接受教学(针对发现学习而言,与布鲁纳相反)实质: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人类已掌握的知识成果。
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如教学大纲、章节目录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异:a,学习程序上,发现比接受多了一个发现的过程b,学生的思维模式上,接受学习是演绎,发现学习是归纳c,教学组织模式上,一个以发现为主,一个以教授为主同:都强调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依赖以及认知结构的可变性;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加涅(信息加工理论)(此章略,详见第三章:知识的学习)第四节: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皮亚杰(认知建构主义)A ,认知发展a,图式、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认知结构图见P57 。
同化: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顺应: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根据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个过程叫顺应。
b,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c,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目标定向行为。
前运算阶段(2—7 岁),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逐渐形成守恒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至成年),以命题形式进行,不在依赖直接思维。
【论述题或简答题】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如何看教学(或进行教学设计)?2.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目标不能定太高,也不能定太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决定。
3.当代建构主义概述【论述题或简答题】当代建构主义对学习和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立,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
其理论由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这三观作为理论基础。
A ,知识观。
a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假设和解释,并不是最终答案。
如“地心说”被“日心说”所取代。
b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如中国人劝酒是好客的表现,但对于外国人,就会感到不愉快。
c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需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
如同为“月亮” ,诗人想到的是月有阴晴圆缺,恋人想到的是花前月下,天文学家则想到的是天气状况。
因此,这对于教师的启示是:课本知识只是较为可靠的假设,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教给学生,更不能用权威来压学生。
学生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更是分析、检验和批判。
可谓证伪精神才是学习的本质。
B,学生观。
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有了自己的看法,即是当一些没有接触过的经验呈现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认知能力进行解释。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而要依照学习者现有知识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其进行引导。
并且,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学生想法的倾听者,应基于不同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进行差异的调整,而差异本身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C,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