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
第八章黄土地貌第一节黄土的分布和性质一、黄土的分布从全球看,黄土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地区,即现代的温带森林草原、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区。
另外,中欧和北美的一些地区也有黄土分布,这些黄土位于冰缘地区。
面积约1300万km2,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
因此,人们把荒漠黄土称为暖黄土,冰缘黄土称为冷黄土。
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位于北纬34 º -45º之间,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黄土区的西面和北面与沙漠相连,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戈壁、沙漠、黄土,逐渐过渡,西北部靠近沙漠的,粒度较粗,愈往东南距离沙漠愈远,黄土粒度逐渐变细。
我国黄土总面积约63.5×104km2,其中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南部和山西西部,是我国黄土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不仅分布面积广,而且厚度达(最大可达200m)。
由于这个地区地势高,形成有名的黄土高原。
二、黄土的性质1.黄土的成分黄土的成分包括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三部分。
黄土的粒度成分的百分比在不同地区的黄土中和不同时代的黄土中都不一样。
从水平分布看,它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颗粒由粗变细。
从垂直剖面看,从下部老黄土到上部新黄土粒度由细变粗。
黄土中的矿物以石英(占50%)、长石(20%)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碳酸钙含量占10%左右。
粘土矿物含量占10%左右,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伊利石、高岭土和蒙脱石。
黄土的化学成分已SiO2占优势,其次为Al2O3、CaO,再次为FeO3,MgO、K2O、Na2O、FeO、TiO2和MnO。
由于黄土中易溶的化学成分含量很高,对黄土地貌发育有很重要的影响。
2.黄土的厚度黄土的厚度各地不一,我国黄土最厚的达180-200m,分布在陕西省泾河与洛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从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根据黄土地层看,在几十米到100-200m的黄土中,可划分为早更新世的午城黄土,中更新世的离十黄土和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
第八章黄土地貌
荒漠景观是地球陆地三 分之一。沙漠荒凉无生 命,有“荒沙”之称。 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 沙漠里有时会有可贵的 矿床。沙漠气候干燥, 它也是考古学家的乐居, 可以找到很多人类的文 物和更早的化石。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 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雅丹” 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 丘。雅丹地貌以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 最典型
地质 地貌
地形复杂多样,主要以高原、盆地(沙漠、 雅丹地貌)、山地。地形地貌独特,景观 大、野、奇。
西 北 地 区 自 然 旅 游 资 源
水体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的原因,西北的水资源极其
气象、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年温差大、气 候干燥。
生物
地形和气候的复杂性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构造活动千差万别,地质 构造种类繁多,内外力地质作用类型种类繁多、强度 不一,因而造成的地质遗迹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西 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第二阶梯上,由于西北高 山盆地高差悬殊,远离海洋,重山阻隔,使湿润的东 南季风无法到达。地质作用以重力、干燥、风力、冰 川等为主,多沙漠、雅丹、咸水湖等地质景观。中国 地貌复杂多样,类型齐全,全国有山地、高原、丘陵、 平原和盆地五大类,而在西北地区主要以山地、高原、 盆地为主。由于风对地面的吹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 形成的风成地貌,如风沙地貌、雅丹地貌、黄土地貌, 除此之外还受海拔高度、气温及降水量三者的影响而 形成的冻土地貌。
组员 李萍 包丹丹 优静 周建慧 宗朝艳 樊先新
学号 20121204200 20121204205 20121200424 20121203926 20121202205 20121200903
任务 ppt制作 归纳、总结 搜集地质地貌材料 搜集水体有关材料 搜集气象气候材料 搜集生物有关材料
第八章黄土地貌
图
2.黄土沟间地地貌
黄土沟间地是黄土沟谷之间的地面形态.主要可以 黄土沟间地是黄土沟谷之间的地面形态 主要可以 分为: 分为
黄土塬:
黄土塬简称塬,是黄土高原谷间地地貌的一种类型, 黄土塬简称塬,是黄土高原谷间地地貌的一种类型,具体是指四 周为沟谷蚕蚀的黄土高原。 周为沟谷蚕蚀的黄土高原。 在我国西北,由于长期沟谷蚕蚀, 在我国西北,由于长期沟谷蚕蚀,目前面积较大的塬已保存不多 面积大、形态完整的塬, 。面积大、形态完整的塬,目 前在黄土高原已不多见, 前在黄土高原已不多见,分布较多的是经破坏而残留的支离破碎 的塬,称为破碎塬。 的塬,称为破碎塬。破碎塬是 由塬四周沟谷源侵蚀分割塬而形成的, 由塬四周沟谷源侵蚀分割塬而形成的,它基本上保留塬的主要特 塬面平坦,塬边坡折明显。 征:塬面平坦,塬边坡折明显。 破碎塬面积明显地比塬小。 破碎塬面积明显地比塬小。
.
洛川塬
庆阳的黄土塬
吉县塬
黄土墚: 黄土墚
黄土梁简称梁,是长条形的黄土丘陵。 黄土梁简称梁,是长条形的黄土丘陵。黄土高原地貌组合 可分为两大类型: 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高原沟 壑区;一类是丘陵沟壑区。前者由黄土塬和沟谷组成, 壑区;一类是丘陵沟壑区。前者由黄土塬和沟谷组成,后 者由梁、峁和沟谷组成。 者由梁、峁和沟谷组成。无论上述哪 一个类型,梁是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普遍的谷间地地貌。 一个类型,梁是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普遍的谷间地地貌。 梁可分为三种:平顶梁、斜梁、 梁可分为三种:平顶梁、斜梁、起 伏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的主要是平顶梁(简称平梁), 伏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的主要是平顶梁(简称平梁), 分布在丘陵沟壑区的以斜梁和起伏梁 为主。黄土谷间地地貌是由黄土堆积而形成的, 为主。黄土谷间地地貌是由黄土堆积而形成的,它一方面 受黄土堆积前古地貌形态的影响, 受黄土堆积前古地貌形态的影响,另 一方面,在黄土堆积后的沟谷发育过程中, 一方面,在黄土堆积后的沟谷发育过程中,也相继出现各 种谷间地地貌。由于上述原因, 种谷间地地貌。由于上述原因,谷间 地地貌在地域分布上往往互相交错,在个体形态上也存在 地地貌在地域分布上往往互相交错, 许多过渡形式, 许多过渡形式,虽然各种形态的主要 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严格的界限目前还无法确定。 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严格的界限目前还无法确定。
高中地理知识点:黄土地貌
高中地理知识点:黄土地貌高中地理知识点:黄土地貌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
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纵横、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沟谷密度达3000~5000米/平方千米,最大10000米/平方千米。
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
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达60%以上。
地面坡度>15°的约占黄土面积的60%~70%,<10°的不超过10%。
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
侵蚀营力有水、风、重力和人为作用。
作用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其中潜蚀作用可造成陷穴、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假喀斯特”地貌。
黄土抗蚀力极低,侵蚀速率为1~5厘米/年,个别沟头可达30~40米/年,甚至一次暴雨冲刷成一条数百米长的侵蚀沟。
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面。
各流域的最高分水岭为第一级;降低60~80米为第二级;再降低40~60米为第三级。
一般第一级地形面的黄土地层层序较完整;第二级地形面离石黄土上部地层较薄,以致消失;第三级地形面多只有马兰黄土堆积。
第二、三级地形面分别构成谷地,第三级地形面以下为现代河谷。
沟道流域黄土地貌层状结构是黄土地貌发育历史过程的记录。
黄土地貌类型主要有:①黄土沟间地。
包括黄土塬、梁、峁、墹地、坪地、洑地等。
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称塬。
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为梁。
沟谷分割的穹状黄土丘为峁。
老沟谷(距今约10万年形成)中由黄土堆积成的平坦谷地称黄土墹。
为沟谷分割后的平地称黄土坪。
沿沟呈条状分布的破墹地称 地(有的称壕 地)。
②黄土沟谷。
有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冲沟、坳沟(干沟)、河沟等。
③黄土潜蚀地貌。
地表水下渗对黄土进行潜蚀,使土粒流失(包括机械与化学作用),引起地面崩塌,形成黄土碟、黄土陷穴(有漏斗状、竖井状、串珠状)、黄土桥、黄土柱等。
黄土地貌精品PPT课件
3.马兰黄土
1.黄土的粒度成分
▪ 黄土主要由0.05~0.005㎜粒径颗粒组成,其中以0.05~0.1㎜ 的粗→中粒粉砂为主,其平均含量可达46%~60%。此外, 还含少量细砂和粘土,是一种第四纪特有的松散砂岩。刘东 生等根据黄土中粉砂、细砂和粘粒的含量,分为砂黄土、黄 土和粘黄土。中国黄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粒度组成有 明显变化。以晚更新世马兰黄土为例,水平方向上,从山峡 黄土高原西北部至东南部,黄土的粒度呈现区域性递变,围 绕沙漠可分为沙荒土带、黄土带与黏土带。在垂直方向上, 黄土从老→新,粘粒含量呈降低趋势,细砂含量呈增高趋势 (有时也出现风沙夹层),马兰黄土普遍比离石和午城黄土 粒度要粗。黄土中古土壤层粘粒含量普遍高于黄土母质层。
4. 结构、构造
▪ 外观均一 ▪ 无明显层理 ▪ 空隙度大 ▪ 垂直节理发育
5. 埋藏土
典型黄土的主要特征
▪ 1.多呈灰黄色和棕黄色,有些呈棕红色。 ▪ 2.以粉沙为主(粒径为0.05-0.005mm),占总重量的50%
以上,而且比较均一。 ▪ 3.疏松多孔,抗蚀性弱。 ▪ 黄土的孔隙较多而且较,用肉眼即可看出。孔隙度约
50%,用手极易揉碎,在地表缺乏植物覆盖时,可造成严重 的水土流失。 ▪ 4.富含CaCO3,大约10%左右,有时CaCO3呈块状砂姜成层 出现,用HCl(稀)滴在黄土上有大量的CO2放出,可听到 泡沫放出的声音。
▪
▪ 5.无原理,但垂直节理比较发育。
▪ 其他的沉积物都有比较明显的沉积层理,但黄土见不到 层理,但垂直方向上裂隙较多,黄土沿裂隙劈开后常陡崖, 角度大于70°。
黄土地貌_精品文档
黄土地貌黄土地貌是指由黄土构成的地貌景观。
它是中国特有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省份。
黄土地貌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和丰富的矿物质含量而闻名,被誉为地质宝库。
本文将介绍黄土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黄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经历了地壳的隆升和沉降,同时受到季风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面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厚厚的黄土层。
黄土层由各种矿物质、有机物质以及粘土等组成,其色泽呈现出黄褐色,因此得名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平坦、丘陵和峡谷等。
黄土地貌平坦的地形和起伏的丘陵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平坦的区域,黄土层覆盖着广阔的土壤,形成了宽广的农田和牧场。
而在丘陵地区,黄土地貌形成了起伏的地形,给人一种丰富多样的景观感。
此外,黄土地貌还包括一些陡峭的峡谷和深沟,这些地形是由于长期水流的侵蚀所形成的。
黄土地貌不仅具有独特的地貌形态,还富含着丰富的矿物质。
由于黄土层的形成过程中,大量的矿物质被沉积在土壤中,这使得黄土地貌成为中国的宝库。
在黄土地貌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动植物化石和化石矿床,这些发现为研究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黄土地貌对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黄土地貌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使得它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黄土地貌为农作物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并能够有效保持水分,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黄土地貌还具有重要的水源保护功能。
黄土层的密实结构和较高的含水量能够减少地下水的流失,稳定水源供应。
此外,黄土地貌还为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护了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不合理的利用,黄土地貌正面临着一些问题。
大规模的采矿和土地开发导致了土地的破坏和水源的减少。
不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和过度的牧草放牧也加剧了黄土地貌的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地貌
黄土状土又叫次生黄土,是原生黄土地层再 受风力以外的营力搬运,主要是洪积、坡积、 冲积成因,堆积在洪积扇前沿,低阶地与冲 击平原上,有层理,很少夹古土壤,垂直节 理不发育,不易形成陡壁
一、黄土的分布
我国的黄土和黄土状土受山脉地形控制。主要 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泰山、鲁山联线以北的 干旱、半干旱地区。总面积44万Km2。陕西、 山西、甘肃东南部和河南西部。 我国的黄土的弧线分布还与气候的带状分布有 关。月温度0℃线以北及年降雨量300~700mm 线之间,降雨量小于蒸发量。 戈壁、沙漠和黄土从北向南顺次成带状分布。
太原附近的黄土
黄土高坡
水土保持措施:造林植草、农田措施、 水利措施。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 该区 多年平均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约有4 亿吨沉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 厘米。目前,黄河河床平均高出地面4-6米, 其中河南开封市黄河河床则高出市区13米,形 成著名的“地上悬河”,直接威胁着下游两岸 人民生命安全。
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的水土流失,减少了耕
地,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为了生 存人们不得不开荒种地,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 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恶化了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植被,恶化 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 它自然灾害的发生。形成沙尘暴。历史上,由于地表 植被破坏,形成沙漠,造成陕西北部的榆林城三次被 迫搬迁。
二、黄土的一般特征
粒度成分:以粉土为主,并含有一定比例的细 砂、极细砂和粘粒的沉积物。 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黄土的 工程性质。 化学成分:以SiO2,AL2O3为主,变化大,常 随原地基岩而异。 结构构造:黄土具有发育的孔隙和垂直节理, 它不具层理。 埋藏土壤:标志着沉积间断和沉积速度。 渗透性和湿陷性:
黄土地貌
黄土高原地貌黄土高原地貌形成因素黄土高原区域地形地貌的发育特征,是受本区晚新生代以来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形成的。
在第三纪末塑造成了黄土高原内残留的基岩山区,低山山前带盆地边缘区和盆地区三种类型的古地貌格局。
进入第四纪时期以来,黄土高原全区处于不断的区域性上升幅度较大,上升速率平均每年约0.8毫米左右。
黄土高原区内分布的河流有洮河、庄浪河、祖厉河、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窟野河、清水河等,这些河流都是黄河的主要支流。
各水系发育历史各自不同,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黄河及其大小支流,以及这些支流形成的沟谷,将高原的厚层的黄土侵蚀、切割成支离破碎的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为主的侵蚀残留的地表坡面倾斜在10°以下的地面形态称之为“塬”。
由于塬面较为宽阔、平坦,是最好的耕种土地;“塬”的四周均为沟谷,坡陡谷窄,常发生滑坡、崩塌等现象;那些残留的长条状地形称之为梁;另一些是侵蚀残留的孤丘状地形,顶部平坦,面积较小,坡面是向四周倾斜,呈丘状,被称为黄土“峁”。
“塬”、“梁”、“峁”,是构成黄土高原内部河谷之间的主要地貌形态,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形。
黄土地貌类型及其分布规律黄土塬:由黄土堆积在倾斜平缓的古地形面上,如古盆地山前地带或山间盆地内形成大面积较大的黄土平原,这种地形称黄土塬,如甘肃的西峰塬,陕西的洛川塬等。
黄土塬一般表部平坦,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
塬面周边为沟谷环绕,由于现代沟谷的溯源侵蚀和切割,一般塬面边缘都呈支离破碎、参差不齐的形状,少数冲沟甚至伸进塬面,将塬面分割成若干块,各块间有时有一小鞍部或黄土梁相连,有的中间形成浅沟,将塬面隔离成两块。
沟谷的进一步溯源侵蚀,使宽阔平坦的塬面逐渐缩小,整个塬面都显得支离破碎,称这种行将解体的黄土原为残源。
黄土地貌
第八章黄土地貌1、黄土的分布黄土是第四纪时期、主要由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的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的土状堆积物。
主要分布于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如西欧莱茵河流域,东欧平原南部,北美密西西比河中上游,我国西北、华北等地),总面积约 1300万km2 。
我国的黄土分布面积世界最广(约63.1万km2 ,而黄土高原的黄土实际覆盖面积就近40万km2 ),黄土堆积厚度最大(大部分地区的黄土厚达50~100m)。
2、黄土的特性◆黄土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粒径0.05~0.005mm,含量>60%);◆富含碳酸钙(10—16%),常见钙质结核(形态像马铃薯或生姜,称为砂姜石);◆结构疏松(孔隙度40—55%)。
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其他土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无沉积层理,但垂直节理很发育,直立性强,深厚的黄土层常形成陡峻的崖壁;◆具有湿陷性(遇水浸湿后会发生强烈的沉陷和变形)。
3、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细沟、切沟、冲沟、坳沟、河谷;◆黄土沟间地貌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岩漠(石质荒漠)岩漠发育在干旱山地中,特点是地面切割得破碎不堪,山岭陡峭,石骨嶙峋,基岩突露地表。
基岩(或岩屑)表面往往覆盖着“荒漠岩漆”(由凝结水溶解带出的黑色铁锰矿物沉淀物,经风沙磨蚀后,油黑发亮)。
干旱区山地经受风化作用、坡地重力作用及暂时性洪流作用的综合结果,使山坡不断平行后退,在山麓形成一种缓倾斜( 7°)的平整基岩面,称为山麓剥蚀面(山足面)。
而抗风化剥蚀强的坚硬岩石残留成为单个的孤丘,突露于山足面之上,称为残丘或岛山。
山足面不断发育的结果,使许多山足面连成一片,形成山前夷平面。
★砾漠(砾质荒漠、戈壁)砾漠为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它多发育于内陆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砾石的来源主要是古代的冲积物和洪积物。
砾漠中的砾石常被风所挟带的砂子磨蚀成带棱角的、表面光滑的风棱石,有些砾石表面可见到油黑色漆皮。
黄土地貌
两个陷穴之间由于地下水流的
串通。
4、 黄土柱
垂直节理进行潜蚀作用和崩塌作用 形成的。
第二节 黄土地貌类型
四、 滑坡 崩塌 泻溜
黄土重力地貌
第三节 黄土区水土流失治理
一、黄土区的古老文明和景观的变化
第三节 黄土区水土流失治理
二、水土流失治理 1.坡地截水 2.沟谷造林 3.打坝淤地 4.梯田
黄土裥被流水切割而成的黄土阶地或台 地。
第二节 黄土地貌类型
三、 黄土潜蚀地貌
1、 黄土碟
发育在平缓的黄土地面上的碟形洼地。
2、陷穴
黄土陷穴是在地表水容易汇集的沟间地
或谷坡上部,由于地表水下渗进行潜蚀作用形
成的。其形态主要有竖井状和漏斗状。
第二节 黄土地貌类型
三、 黄土潜蚀地貌
3、黄土桥
第一节 黄土的分布与特性
三、黄土的成因 ①分布区以北是戈壁和沙漠,成带状分布,说
明风力搬运和沉积的分选性。 ②矿物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③粒度组成,从西北向东南粒度逐渐变细。 ④披盖在多种成因的地形之上,厚度一致。 ⑤多层与原始地形相平行的古土壤层。 ⑥含有大量的陆生草原动植物化石。
第八章 黄土地貌
第一节 黄土的分布与特性
黄土是以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次生扰 动的无层理、黄色粉质富含碳酸钙 并具有大孔隙的土状堆积物。
黄土不属于土壤,而是一种松散沉 积物。
第一节 黄土的分布与特性
第一节 黄土的分布与特性
一、 黄土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中纬度半干旱和干旱气 候区。
中国北方的黄土发育最为典型,面积为63.1万 km2,
第二节 黄土地貌类型
2、 黄土梁
梁呈长条形展布,是古代黄土
黄土地貌地理百科
黄土地貌地理百科黄土的特性为流水侵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流水是黄土地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营力。
此外,还有重力剥蚀、潜蚀和风蚀等。
黄土地貌可分为沟谷地貌和沟(谷)间地地貌两大类。
1、黄土沟谷地貌按形态特征,黄土沟谷可分为细沟、浅沟、切沟、冲沟和河沟等几种。
(1)细沟与浅沟细沟是由坡面上的一些集中细流冲刷而成,在已开垦的地面最易形成,对耕作不利。
随着地面水流汇集成较大的股流,冲刷力增大而成浅沟。
浅沟横剖面呈宽浅的V字形,深只有几十厘米,多出现在梁峁坡上。
(2)切沟与冲沟流水进一步集中和侵蚀,浅沟变为切沟。
切沟切入黄土可达数米,长可达数十米,切沟纵剖面起伏较大,横剖面呈尖锐的V形,有明显的沟缘,流水下切非常活跃。
切沟进一步发展成为冲沟。
冲沟是黄土区沟谷中的重要类型,是流水强烈侵蚀和沟坡块体运动等作用的产物。
冲沟纵剖面呈凹形,上陡下缓,起伏不平,横剖面呈V字形,向下游逐渐扩宽,有明显的沟缘。
流水对沟谷的下切和旁蚀及其引起沟坡的崩塌和滑坡,使沟谷不断增宽,可见重力作用也是沟谷发育的重要因素。
若冲沟的沟底已停止加深,沟坡受旁蚀、滑坡与坡面流水等作用也逐渐变得平缓稳定时,沟谷就发育成为浅U字形的坳谷(坳沟)。
(3)河沟河沟是沟谷与河谷的过渡类型。
纵剖面较平缓,横剖面略呈梯形,旁蚀作用较活跃,沟内有常流水,有时发育曲流和阶地。
河沟可由冲沟发展而来,但我国黄土地区的河沟大都是黄土堆积时已形成的`古凹地或古谷地上发育起来的,所以,大型沟谷多是在古地形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继承性沟谷。
2、黄土沟(谷)间地地貌黄土地区沟间地地貌主要是源、梁、峁。
这些地貌类型分布在冲沟、河沟等大沟谷之间,并由大沟谷分割而成。
塬是黄土覆盖的范围较广的平坦高地。
在塬面上流水主要是片状侵蚀,在塬的周围为沟谷侵蚀。
塬的边缘由于受沟谷溯源侵蚀而变得支离破碎。
塬受到沟谷长期切割,面积逐渐缩小,也可变得比较破碎,成为破碎塬。
塬是黄土覆盖在大片平整古地形上形成的。
第八章黄土地貌PPT课件
62
黄土谷坡的物质在流水和重力的作用下,可产生块体运动,使谷坡不 断扩展,从而形成以下几种谷坡地貌形态:
泻溜:黄土谷坡的土层表面由于受到干湿,冻融,冷热等变化影
响而引起 的胀缩作用,可使表土剥裂,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坡溜下.
崩塌:当有雨水或径流垂直节理向下渗透时,可通过潜蚀作用
使裂隙逐扩大,一旦谷坡上的土体失去控制,就会发生崩塌.
52
53
黄土峁:
黄土峁简称峁,是椭圆形或圆形的黄土丘陵。峁 顶面积很小,呈明显的穹起。由中心向四周的斜 度一般在3~10°。峁顶以下直到谷缘的峁坡,面 积很大,坡度变化于 10~35°之 间,为凸形斜坡。峁的外形呈馒头状。两峁之间 有地势明显凹下的窄深分水鞍部,当地群众称 为“墕”。 黄土峁分布有的呈散列的,也有呈线状延伸的, 后者称连续峁,它往往是黄土梁被横向沟 谷分割发育成的。
3.黄土地层
① 午城黄土 (Q1) 240---130万年 标准剖面:陕西午城镇 厚:15—20米 最厚达70米 覆盖在基岩上. 特征:颜色较红的土状堆积有四层古土壤层,含泥河流动物群.
②离石黄土(Q2) 130---10万年,标准剖面:山西离石县 厚:一般为100米 位于午城黄土之上
特征:夹褐色古土壤层, 其中有一个侵蚀面或厚层土壤层,使其 分成两部分. 上部是棕黄色3—4层古土壤, 古土壤间隔5米. 下部颜色稍红,古土壤 层较多,间隔小于5米 含蓝田猿人动物群及北京猿人-------肿骨鹿动物群
57
58
黄土坪
分布在黄土高原河流两侧的平坦阶地面 或平台,称为黄土坪,简称坪。有些黄土 坪即是黄土
61
黄土墹
黄土墹简称墹或墹地,它是黄土覆盖古 河谷,形成宽浅长条状的谷底平地,又与 两侧谷坡 相连,组合成宽线的凹地,宽度一般数百 米至几公里,长度可达几十公里。多出现 在现代河流 向源侵蚀尚未到达的河源区,平面图形常 呈树枝状。
第八章 黄土地貌
第二节
黄土地貌类型
第二节
黄土地貌类型
黄土地貌可分为 黄土沟谷地貌, 黄土沟(谷)间地貌 黄土潜蚀地貌(黄土喀斯特) 影响黄土地貌因素: 黄土本身的特点,
黄土堆积前的古地形
各种外营力作用,如流水、重力、地下水和风等。
一、黄土沟谷地貌
一、黄土沟谷地貌
根据沟谷的发育阶段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
四、黄土潜蚀地貌
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进行溶蚀
和侵蚀,称为潜蚀。潜蚀后,黄土中形成大的孔隙和 空洞,引起黄土的陷落而形成的各种地貌,称黄土潜 蚀地貌。黄土潜蚀地貌有以下几种。
黄土碟 黄土陷穴 黄土桥 黄土柱
黄土碟:在平缓的黄土地面上,有一种碟形凹地,深
黄土、环境与人类
洛川经典剖面
黄土与古人类
窑洞人家
延安大学的窑洞宿舍群1
延安大学的窑洞宿舍群2
水土流失
鱼鳞坑式
梯田
小流域综合治理
数米,直径10~20 m,称为黄土碟。它是由于地表 水下渗浸湿黄土后,在重力作用下黄土发生压缩或 沉陷使地面陷落而成的。
2.陷穴
是黄土区地表的穴状洼
地 由于地表水下渗进行潜 蚀作用使黄土陷落而成, 它向下延伸可达10-20 m, 常发育在地表水容易汇 集的沟间地或谷坡上部 和墚峁的边缘地带。
层,形成切沟。切沟的宽度和深度均可达1~2m,长度 可超过几十米。切沟的纵剖面坡度与斜坡坡面坡度不一 致,沟床多陡坎。横剖面有明显的谷缘
(3)切沟(gullies) 细沟进一步发展,下切加深,
切过耕作土层,形成切沟。切沟的宽度和深度 均可达1~2m,长度可超过几十米。切沟的纵 剖面坡度与斜坡坡面坡度不一致,沟床多陡坎。 横剖面有明显的谷缘
第八章黄土及黄土地貌
1、黄土碟
黄土碟是指直径数米到数十米的碟形凹地。它是由于地表 水下渗浸湿黄土后,在重力作用下,黄土逐渐压密,使地面沉陷 而成,即由湿陷作用造成的。黄土碟多出现在平缓的地面上。
2、黄土陷穴
成因:流水沿着黄土中节理裂隙进行潜蚀作用而成。 分布:在地表水容易汇集的沟间地边缘地带和谷坡上部, 特别是冲沟的沟头 附近最发育。 类型:根据形态分三种,漏斗状陷穴、竖井状陷穴和串珠 状陷穴
破碎黄土塬 (陕西定边)
2、黄土梁
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主要是黄土覆盖在古代山岭上而 成的,也有些梁是塬受现代流水切割产生的。 根据梁的形态,可分为平顶梁和斜梁两种。
平顶梁顶部比较平坦,宽 度有限,长可达几公里。 其横剖面略呈穹形,坡度 在1°~5°;沿分水线的纵 向坡度不过1°~3°。梁顶 以下是坡长很短的梁坡, 坡度较大,多在10°以上, 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坡折。 在梁坡以下,即为沟坡, 其坡度更大。
黄土高原破碎的地形和密集的沟系分布
黄土高原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水系密度(或沟谷密度)比较
黄土高原深达几十米的切沟 (山西晋中)
(二)黄土沟间地地貌
黄土沟间地 — 沟谷之间的地面。黄土高原的地貌主体。 主要由黄土堆积作用造成。主要地貌形态:塬、梁、峁。
1、黄土塬
塬是面积广阔而且顶面平坦的黄土高地,是在比较平坦的 古地面(平缓的盆地或倾斜平原等)上经黄土堆积而成。塬面 中央部分坡度不到1°,边缘部分大约在3°~5°。
黄 土 柱
(四)黄土谷坡地貌
黄土地貌,除了上述各种地貌类型外,谷坡黄土物质在 流水和块体运动作用下,使谷坡扩展也可产生多种地貌形态。
如由于土层表面受湿干、热冷、冻融等的变化而引起的 涨缩作用,造成表土的剥裂,在重力作用下顺坡泻溜; 雨水 或片流沿黄土的垂直节理下渗,通过潜蚀作用,使裂隙逐渐 扩大,形成交错的裂沟或成行的陷穴,一旦土体失去稳定时 发生崩塌;以及在岩性不同的倾斜地层接触面上,因受地下 水渗流,破坏土层间的凝聚力,在重力的影响下发生庞大土 体滑坡等。
黄土地貌类型PPT课件
8
三、黄土谷坡地貌
(一)成因:黄土谷坡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和流水作用下,
发生移动,谷坡变缓,形成各种黄土谷坡地貌。
(二)类型:
1.泻溜 2.崩塌 3.滑坡
2019/9/12
10
(一)泻溜
黄土谷坡表面的土体受干 湿和冷热等变化影响,引起物 体的胀缩而发生碎裂,形成碎 土和岩屑,在重力作用下,顺 坡而下称为泻溜。在谷坡的上 方,形成泻溜面,坡度多在 35°~45°,谷坡的下方是泻 积坡,坡度在35°~38°。由 于泻溜作用使谷坡上物质泻落 到沟床两侧,洪水时期成为沟 谷水流的泥沙主要来源之一, 这也是黄土沟谷区水土流失的 方式之一。
黄土陷穴是黄土区地表的穴状洼地,它向下延伸可达 10~20m,常发育在地表水容易汇集的沟间地或者谷坡 上部和墚峁的边缘地带,由于地表水下渗进行潜蚀作 用使黄土陷落而成。陷穴按形态可分为竖井状陷穴和 漏斗状陷穴。
2019/9/12
15
黄土桥
两个陷穴之前,由于地下水作用使他们沟通,并不断扩 大期间的地下通道,在陷穴间的地面顶部的残留土体形 似土桥,称黄土桥。
(一)成因:
潜蚀后,黄土中形成打的空隙和空洞,引起黄土的陷落而形成的各种 地貌。
(二)类型:
1.黄土碟
2.陷穴
3.黄土桥
4.黄土柱
黄土碟
平缓黄土地面的碟形凹地,深数米,直径10~20m,称为黄
土碟。它是由于地表水下渗浸湿黄土后,在重力作用下黄土
2发01生9/9压/12缩或沉陷使地面陷落而成。
14
陷穴
2019/9/12
16
黄土柱
黄土柱是分布在沟边 的柱状黄土地,它是 由流水沿黄土垂直节 理潜蚀和崩塌共同作 用下形成的,是黄土 陡坡经崩塌残留的黄 土部分。
黄土地貌
黄 土 地 貌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广泛分布的松散土 状堆积物,其主要特征是:呈浅灰色或棕黄 色,主要由粉沙组成,富含钙质,疏松多孔, 不显宏观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具有很强的 湿陷性。
3.马兰黄土
形成于晚更新世(Q3),在北京西山斋堂的 马兰阶地处发育较好,故名马兰黄土。 特点:颜色呈灰黄色,质地疏松,厚度较小, 一般小于40米,古土壤层和砂姜层较少见,内含大 型动物化石,如象、犀牛等。因它处于黄土的最上 部,故名新黄土。一般我们所说的黄土即马兰黄土, 所以马兰黄土叫典型黄土。
(二) 黄土沟(谷)间地貌
黄土沟(谷)间地貌可分为塬、墚、峁三种类型。 它们是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堆积的原始地貌经流水切 割侵蚀后的残留部分。它们的形成和黄土堆积前的 地形起伏及黄土堆积后的流水侵蚀都有关。黄土堆 积过程中可继承古地貌形态而发育各种黄土地貌。 如古地貌是平缓的盆地或微倾斜的平原,在此基础 上堆积的黄土就有可能成为黄土塬;在波状起伏的 丘陵上堆积的黄土,由于受基底古地形的影响,形 成长条形的墚或峁。
第二节
黄土的成因及其地层
一、黄土的成因
黄土的成因,有残积说、水成说和风成说等多种学 说,但以风成说为主。以我国西北黄土为例,证据 (1)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变细,厚度逐渐减薄 (2)黄土的矿物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当地的下 伏基岩成分无 (3)黄土披覆在高度不一的各种地貌之上 (4)黄土中含陆生草原动物和植物化石,并埋藏着古 土壤层,表示非水成产物。
1.黄土的粒度成分
黄土主要由0.05~0.005㎜粒径颗粒组成,其中以0.05~0.1㎜ 的粗 → 中粒粉砂为主,其平均含量可达 46%~60% 。此外, 还含少量细砂和粘土,是一种第四纪特有的松散砂岩。刘东 生等根据黄土中粉砂、细砂和粘粒的含量,分为砂黄土、黄 土和粘黄土。中国黄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粒度组成有 明显变化。以晚更新世马兰黄土为例,水平方向上,从山峡 黄土高原西北部至东南部,黄土的粒度呈现区域性递变,围 绕沙漠可分为沙荒土带、黄土带与黏土带。在垂直方向上, 黄土从老→新,粘粒含量呈降低趋势,细砂含量呈增高趋势 (有时也出现风沙夹层),马兰黄土普遍比离石和午城黄土 粒度要粗。黄土中古土壤层粘粒含量普遍高于黄土母质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铜川黄土中的古土壤(根据刘东生)
1.基岩;2.埋藏土;3.午城黄土;4.离石黄土下部;5.离石黄土上部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陕西渭北பைடு நூலகம்流阶地与黄土沉积结构关系
黄土堆积如与河流发育同时,不同时代黄土将堆积在河流谷 坡和不同时代的阶地上,时代较老的高阶地上有早期黄土堆 积,也有较近期的黄土堆积,低阶地上只有较新的黄土堆积。 因此,通过黄土时代可以推算河流阶地形成的时代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2.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还 有辉石、角闪石等)和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蒙脱石、 高岭石、褐铁矿等)。此外,富含CaCO3(碳酸盐类矿物 以方解石为主,10%左右) 3.化学成分:易溶组分含量高。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三)黄土的厚度
1.各地厚度不一 我国黄土最厚达180~200m,分布在泾河与洛河流域的 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从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2.不同时代的黄土地层厚度也有差异。 晚更新世黄土的厚度较早、中更新世的为薄
(三)黄土峁 1.概念 是一种孤立的黄土丘 2.特征 (1)呈圆穹形或馒头状 (2)峁坡均呈凸形斜坡 3.成因 黄土墚受到沟谷水流切割而成 黄土堆积在孤立的丘陵上而成
黄土峁1
黄土峁2
黄土峁与梯田
黄土梁、峁1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三、黄土潜蚀地貌
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进 行溶蚀和侵蚀,称为潜蚀。潜蚀后,黄土中形成 大的孔隙和空洞,引起黄土的陷落而形成的各种 地貌,称黄土潜蚀地貌。 黄土碟 陷穴 黄土桥 黄土柱
(三)中国黄土地层划分
由下而上,可分为: 细 马兰黄土(Q3) 沙 上离石黄土( Q2-2 ) 粒 级 下离石黄土( Q ) 2 - 1 增 加 午城黄土( Q1)
粘 土 含 量 增 加
垂向粒度变化与源区的干旱化程度、冬季风强度等有密切关系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马兰黄土:命名地点 在北京西山斋堂。 灰黄色,含1-2条 灰黑色古土壤, 钙结核少见。 离石黄土:标准地点 在山西离石县陈 家崖。中部和底 部含两层砂质黄 土层。发育13-14 层间隔较大的褐 土型古土壤。 午城黄土:标准地点 在山西隰县午城 镇。棕红色,除 含有一层较厚的 砂质黄土外,由 18-20层间隔小、 厚度薄的古土壤 与黄土叠覆而成。
黄土塬景色1
黄土塬景色2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二)黄土梁 1.概念
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2.特征
(1)平面呈长条形 (2)梁面(横剖面)呈穹形
3.类型
(1)平顶梁 (2)斜梁
4.成因 (1)由黄土塬经长期沟谷水流侵蚀而成 (2)风搬运黄土在梁状山岭上堆积而成
黄土梁、峁2
黄土梁
山西离石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第二节 黄土地貌
黄土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沟谷和沟间地,叫黄土地貌。
一、黄土沟谷地貌 (一)成因:
主要受现代流水侵蚀而成
(二)据发育部位、阶段和形态的类型划分:
1.纹沟 2.细沟 3.切沟 4.冲沟 5.河沟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二、黄土沟间地地貌 黄土沟间地是指黄土沟谷之间的地面。 成因:是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的原始地面经流水
切割侵蚀后的残留部分。
类型: (一)黄土塬 1.概念
面积广阔而顶面平坦的黄土高地。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2.特征 (1)平面呈花瓣状 (2)面积广阔 (3)塬面平坦。中央部分斜度不到10,边缘 部分大约30-50 3.成因 在平缓的盆地或微倾斜的平原上经黄土 堆积后经流水侵蚀而成 。
黄土塬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2.中国黄土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其中黄 河中下游的陕北、陇中东部、宁夏南部以及晋西 是我国黄土最集中的地区。 特点: (1)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西、北面与沙漠相连 (2)由西北向东南黄土粒度变细 (3)规模、厚度巨大(黄土高原)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1.黄土的粒度成分:质地均一、粉沙为主,但在时空上 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水平分布看,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颗粒由粗 变细。从垂直剖面看,从下部老黄土到上部新黄土 颗粒由细变粗。(0.005mm以下为粘土) 黄土的分类(刘东生)
沙黄土:细沙>30%,粘粒<15% 黄土:细沙10-30%,粘粒15-25% 粘黄土:细沙<15%,粘粒细沙>25%
土壤是生物气候化学作用的结果。一般是在较好植被覆盖下形成,不同的植 被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根据土壤的类型可恢复其形成时期的气候。
陕西铜川黄土中的古土壤(根据刘东生)
1.基岩;2.埋藏土;3.午城黄土;4.离石黄土下部;5.离石黄土上部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二)水成说 (三)风化残积说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三、黄土成因 (一)风成说 依据:
1.黄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如中国北部、中亚的黄土)和 古大陆冰盖外围(欧洲,北美)反气旋作用区,呈带状分 布 2.黄土的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下伏基岩无多大联系 3.黄土覆盖在各种地貌类型上 4.距沙漠越远,粒度成分有逐渐变细的趋势 5.黄土中有陆生草原动、植物化石 6.黄土中发育有多层随下伏地形起伏的埋藏古土壤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第三节黄土地貌的发育
一、黄土堆积阶段(更新世)
黄土堆积形状与古地形关系密切;黄土在200多 万年的堆积过程中有过多次中断,每次中断都发 育一些植被,则在地表形成一些土壤,反之就发 生堆积。
二、黄土堆积后的发育阶段(全新世以来)
受外力(主要是地表流水的侵蚀切割)改造作 用,形成形态各异的黄土地貌类型。
第八章 黄土地貌 Loess Landforms
黄土概述 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的发育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第一节 黄土(loess)概述
一、黄土的分布与中国黄土地层划分 (一)黄土的概念(狭义)
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
(二)黄土的分布
1. 全球黄土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或半干旱的 大陆性气候地区(热/暖黄土)。 另外,中欧、北美冰期时的大陆 冰川外缘也有黄土分布(冷黄土)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四)黄土的物理性质
1.较疏松,多孔隙(孔隙度在40~50%)
2.吸水能力强,透水性强 3.不显层理,垂直节理发育 4.具湿陷性(沉陷性),易侵蚀
黄土中发育许多节理,它们可能是黄土中的水分沿着孔隙向下 运动,使孔隙逐渐扩大而成的。可溶盐类和细粒粉砂随水分沿孔 隙移动时,当水分蒸发,盐类就固结在孔壁上,这样就形成黄土 垂直节理裂隙。黄土的垂直节理在晚更新世马兰黄土中最为发育, 常沿垂直节理崩塌,形成一些黄土柱或黄土陡壁。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黄土与水土流失
含煤地层C、P、J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作业题: 1.黄土的有哪些特性及其对黄土地貌发育的影响是
什么?
思考题:
1.中国黄土地层的划分及其空间上的粒度特征 2.黄土有哪些主要地貌类型? 3.黄土风成说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四)广义的黄土
黄色的粉土状沉积物。它包括典型黄土(狭 义的黄土)和黄土状土。
黄土状土的特征: 1. 具有层理 2. 含有砾石、孔隙度较低 3. 无明显的碳酸盐富集 4. 无明显的湿陷性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二、黄土的性质 (一)黄土的颜色:呈灰黄色或棕黄色 (二)黄土的物质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