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键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化学键》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化学键》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b797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1.png)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化学键》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 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含义
-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键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难点:
- 理解共价键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化学键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步:研究离子键(15分钟)
1. 介绍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2. 利用示意图解释离子键的特点和性质。
3. 给出几个离子键的例子,并让学生分析其特点。
第三步:研究共价键(20分钟)
1. 介绍共价键的概念、形成机制和特点。
2. 利用示意图解释共价键的结构和性质。
3. 给出几个共价键的例子,并让学生分析其特点。
第四步:研究金属键(15分钟)
1. 介绍金属键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2. 解释金属键的特点和性质。
3. 给出几个金属键的例子,并让学生分析其特点。
第五步:综合训练(15分钟)
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化学键相关的问题。
2. 随堂测试,检验学生的研究情况。
四、教学资源
-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 化学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 示意图和图片
五、教学评价
- 学生参与度
- 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能力
- 随堂测试的得分情况
六、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化学键,并尝试进行实验验证和观察。
同时,也可以拓展到更广泛的化学知识,如分子结构和物质性质等方面进行学习。
人教版化学键教案
![人教版化学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7e47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1.png)
人教版化学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能够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掌握电子式的书写方法,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物质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化学键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3)电子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对化学键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氯化钠、氯化氢等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它们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从而引出化学键的概念。
2、讲授新课(1)化学键的概念讲解化学键是指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强调“相邻”和“强烈”两个关键词,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化学键的含义。
(2)离子键①通过实验演示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解释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成过程。
③强调离子键的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④举例说明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钾等。
(3)共价键①以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为例,讲解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②强调共价键的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③举例说明常见的共价化合物,如氯化氢、水、二氧化碳等。
(4)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①比较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在构成微粒、化学键类型等方面的区别。
(完整word版)共价键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共价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685e8e5acfa1c7ab00cc12.png)
一、课题:《化学键》第2课时《共价健》二、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方面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能力方面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健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解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键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键的形成过程。
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
推进新课什么是共价键呢?思考与交流:分析H和Cl的原子结构,你认为H2、HCl的形成与氯化钠会是一样的吗?师: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请你指出H2、Cl2、HCl、NaCl分别由什么粒子构成。
生: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而H2、Cl2、HCl分别由氢分子、氯分子、氯化氢分子构成的。
师:很好。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用电子式表示它的形成过程。
生:Na + Cl →Na+[ Cl ]-师:很好。
形成氯化钠时,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这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Cl-,Na+与Cl-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了离子键。
氢原子最外层也只有一个电子,它与氯原子结合时,是否很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生:不是。
化学键(一) 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一
![化学键(一) 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468be6fecfc789eb162dc865.png)
化学键课时1P1:同学们大家好,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化学键》第一部分的内容。
P2:P3:请大家观察一组化学反应的图片,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宏观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使我们懂得了一些宏观上的反应规律,并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的美。
而当我们从分子、原子水平去认识这些美丽的化学反应时会感受到一个更加神奇的微观世界。
那么这些美丽的化学反应的微观原理是怎样的呢?P4: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努力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规律,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P5:那么这些元素的原子是通过什么作用形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一步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P6:请大家回顾所学知识,Na原子、Cl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钠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氯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要得到1个电子。
在前面章节中我们学习了钠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反应中也体现了钠元素的金属性和氯元素的非金属性。
P7:请大家观看钠与氯气的反应视频来了解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视频中: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宏观上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物质氯化钠,微观上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呢?P8:我们继续来观看一段视频资料。
P9:结合原子结构的知识,我们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它们依靠某种作用力形成氯化钠。
化学上把像钠离子和氯离子一样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力称为离子键。
P10:下面我们一起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P11:离子键是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成键粒子为阴、阳离子;离子键的实质为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既包括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也包括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静电斥力。
(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键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2a5b0bba0d4a7303763ac4.png)
教学课题1.3化学键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选章节A章.第三节教学时间45分钟课程标准了解物化学键、离了键、共价键的概念;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响的本质教材分析期存使学作用本节是必修二A章物质结构兀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内容, 在前辿原子结构和兀素周族口识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原子是如何结合成为分子的. 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 二生在原子、分子的水平来熟悉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响.对于今后物质的学习具有不范和导向lo学情分析1 、学生起点分析知识:①原子结构②键的7技能:具备初步微观想象’2、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问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3 、知识内容分析概念③电子式的书写④化合价的掌握水平和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思考水平,遇到问题会自己想方法解决,适时给他们提出一些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之来有些困难. 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 由简单的入手, 本节知识比拟抽象, 学生掌握走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3.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4.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5.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6.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响的本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水平;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拟水平,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水平.3.通过对氯化钠的熟悉,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4.通过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熟悉事物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根底上,通过重新熟悉的化学反响,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 思考化学反响的实质,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响的实质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理解教学方法复习导入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手段常规媒体设计思路〔情境导入〕3实验探究〕1 「21______ - 2Na+Cl2====2NaCl4 , ,, E ( 宏观初2. ^2^ 21角J电子式一\静甲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卜[最效W~V极性键非极性键V—i 了, XI 微观视角〕——X"_P-离子化.合物1电子的转移或得失r4〔化学键〕[化学反响实质| . 了键、共仇键区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牛顿力学解释了苹果落回地面,卫星绕地球运行是由于地球引力.宏设问激发观物质之间因作用力而稳定存在.那么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构成物求知欲质的微观粒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呢?【追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他们之间是什么作用力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化学【板书】化学键【过渡】NaCl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我们可以从它开始研究.首先我们来一个实验.这『个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演示实验】讲解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板书】2Na+Cl 2====2NaCl 宏观现象感性熟悉【过渡】从宏观上钠与氯气相遇结合成了新物质NaCl,那么从微观上,原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南网了11」先固出钠尿十和氯原十阳希悒不息囹. 学会推理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都没有到达8e的稳定结构,所以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反响.【追问】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到达稳定结构呢?新课讲解【解说】世L坦七丁口Y干々,吵与5寸,].步步引导同化建构钠兀素日勺金属性很强,在化字反响甲钠原子易失碑 1 e 叩步成8 e 电子稳定结构;而氯兀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响中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而形成8 e 一稳定结构.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很想失去最外电子层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 e ,很想获得1 e o钠原子和氯原子可以说是相见恨晚, 一个愿意给,一个愿意接受,所以这一场电子得失的交易很快成交.钠原子从此带上了正电荷,氯原子从此带上负电荷.带止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因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阴阳离子.【板书】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离子化合物构成微粒:阴、阳离子【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响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响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这么一种式子一电子式.【板书】二、电子式【讲解】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 〕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如Na、Cl、Mg S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力1J表小为:1从拟人化的行中感知理性思维1板书】X/ XMgX - CL 3.门・【过渡】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板书】Na x + ' Cl :------ ►Na+ [ 3 :]■ ■■■【讲解】上述式子中的“ +〞表示“相遇〞;匕一T■寸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表示原子相遇电子的移动方向;即为氯化钠的电子式.在电子式里面,【提问】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把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让学生展示于黑板上,进行讲解.【探究】刚刚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 Ha、Cl2、HCl的物质中是否含有离子键?(1)画出H、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2)分析H、Cl的原子结构.(3 ) H、Cl要到达稳定结构,要怎么办?(4) Hb、Cl2、HCl的物质中含有离子键吗?(5)怎样让Cl2各原子士^到达8e的稳定结构?是通过得失电子吗?【强调】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使Cl 2各原子土^到达8e的稳定结构,我们用电子式表不如下:■■■■■■■■:Cl . + :Cl . ->:Cl ■ Cl :■ ■■ ■■■■ ■【归纳】像氯分子这样,两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均到达8e的稳定结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板书】三、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过渡】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分子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如HCl 【板书】HX + - ci = -yd, * * *【过渡】像HCl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板书】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例如:H2Q CO等.【课堂练习】将以下物质用电子式表述出来形成认知冲突Nb H2 HCl H 2O2 NaCl Na 2Q【提问】请大家根据上面物质分析一卜,组成以上物质的原子有什么不同点呢【讲解】如果共价键中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水平/、同,共用电子对就偏向吸引电子水平强的原子,偏离吸引电子水平较弱的原子,使得共价键中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键显极性.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不何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水平强的一方,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练习稳固【板书】3.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寿.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如H H Cl Cl、过氧化钠中的过氧键.极性键:在不同种元寿.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目匕力强的方.发生偏移.如H Cl、H O—Ho【过渡】从后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中, 我们可以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小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前一种相互作用比拟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拟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成分子的主要因素.我们把这种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板书】三、化学键1、定义: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板书】一个化学反响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提问】请大家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 H2分子与C12分子作用生成HCl分子的过程.【过渡】大家理解得很好.离子键和共价键是两种不向类型的化学键,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可总结如下:离了键共价键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实质阴、阳离子间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的静电作用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共价键的实质及化学反响过程的本质.希望同学们要注意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注意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区别,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深入理解化学键的内涵.学会判断离了键、共价键.归纳总结作业课本第23页第1、2、3、4题首先,化学键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是学习了原子结构知识、兀素周期表及电解质等内容后安排的.在初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子、分子、 离子是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知道化学反响的本质是分子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但并不清楚分 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原因,并不清楚这些微粒之间是通过怎样的相互作用构成物质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先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倜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浅入深的讲解化学键、 离了键、电子式的书写.在讲解化学键时从例子总结入手,掌握化学键.从实验入手,利用微观 粒子原子结构讲解离了键的实质. 引出电子式,可以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形成过程.以及电子式书写的规律和考前须知.教其次,内容过于抽象,于是教学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分析中米用了比喻和拟 人的讲解方法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有利于活泼课堂气氛.以往的教学中都是按教材“离子键一学 反 思电子式及化合物形成过程一共价键一化学键〞的顺序来学习,但经常出现学生把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混淆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设计将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对 比学习,突出两种化学键的形成微粒、构成兀素、成因及判断等,比照他们的不问之处,学生的 混乱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在讲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时的斥力,学生并小真止的埋解离子之间如何产生的斥力,.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在讲解电子式的点或叉时,没有完全到位,应该强调在书写时都可以写,但由于书写时容易书写混乱,所以都可以写成点的形式.在讲解离子键引力和斥力时,如果引用 动回,效果能「些.§ 1.3化学键一、离子键3.共价键的分类: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如Cl —Cl 、作用构成离子化合物微粒:阴、阳离子 过氧化钠中的过氧键.板 2Na+Cl 2====2NaCl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书 2 、电子式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水平强的一方.发生偏移.如设 MT ,■:x -巨. ■ ji 1HCl 、H -H .计"r -- p "+" -Nax + .Cl: • Na [ 2 :]....二、共价键三、化学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1 、定义:.. .. .... : Cl . : Cl . : Cl. Cl :.. .. ....2 、化学反响实质:旧键断裂、新键形成MK+ -£1 1—'Hiii '3 、离子键、共价键的区别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离子键共价键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例如:仕.CO等. 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实质阴、阳离子间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的静电作用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必修第一册化学人教版:化学键 教案
![必修第一册化学人教版:化学键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35cd4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a.png)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4.3化学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认识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科学创造品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实质。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引入】牛顿力学解释了苹果落回地面,卫星绕地球运行是因为地球引力。
宏观物质之间因作用力而稳定存在。
那么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呢?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他们之间是什么作用力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化学键。
设问激发求知欲2.探索新知【师】NaCl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从原子的角度来看,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呢?【学生】讨论并回答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 ][-Na×+Cl .....:+Cl .....:×【师】刚刚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H 2、Cl 2、HCl 的物质中是否含有离子键?3.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如用电子式表示Cl 2的形成过程(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
(4)分类4.共价化合物(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如H 2O 、CO 2、SiO 2等都是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dddc1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7.png)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1.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将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 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学生将感受化学键的物理本质。
4.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学生将理解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应用和意义。
5.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化学键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
6. 学生将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分析不同分子中的化学键特点。
7.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概念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8.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理解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9. 课堂中将采用多媒体展示,辅助学生理解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0. 期望学生了解化学键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11. 课堂中将引导学生思考共价键和离子键在材料制备中的不同应用方式。
12. 学生将通过文献查找,探索金属键在材料工程中的重要性。
13. 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化学键的设计原则。
14. 学生将参与小组探究活动,观察和讨论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
15. 期望学生掌握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16. 学生将共同制作化学键模型,加深对不同类型键的理解。
17. 教师将使用图表和示意图,直观展示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生成过程。
18. 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将亲身感受不同类型化学键的性质差异。
19. 本节课将强调化学键的重要性和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作用。
20. 学生将参与学科交叉讨论,探究化学键在生物学和地球科学中的意义。
21. 课堂中将设置化学键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2. 通过应用案例,学生将理解不同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23.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键的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24.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共价键和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不同影响。
25. 教师将组织学生展开化学键相关领域的科普知识普及。
26. 期望学生能够将化学键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和科研中。
27.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键的数学描述和计算方法。
28. 学生将参与化学键实践操作,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
《化学键教案》word版
![《化学键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14fca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06.png)
《化学键教案》word版第一章:化学键的基本概念1.1 化学键的定义解释化学键的概念强调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1.2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1.3 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离子键的形成与断裂共价键的形成与断裂金属键的形成与断裂氢键的形成与断裂第二章:离子键2.1 离子键的形成解释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强调离子键形成的条件2.2 离子键的特性电荷的吸引作用离子的排列与结构2.3 离子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不电解质第三章:共价键3.1 共价键的形成解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强调共价键形成的条件3.2 σ键和π键解释σ键和π键的概念强调它们在共价键中的作用3.3 杂化轨道解释杂化轨道的概念强调杂化轨道在共价键中的重要性第四章:金属键4.1 金属键的形成解释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强调金属键形成的条件4.2 金属键的特性自由电子的概念金属离子的排列与结构4.3 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第五章:氢键5.1 氢键的形成解释氢键的形成过程强调氢键形成的条件5.2 氢键的特性电负性差异的作用氢键的强度与稳定性氢键对分子结构的影响5.3 氢键在生物分子中的应用水分子的氢键结构蛋白质中的氢键作用核酸中的氢键作用第六章: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6.1 化学键的极性解释化学键极性的概念强调电负性差异对化学键极性的影响6.2 分子的极性解释分子极性的概念强调分子结构对分子极性的影响6.3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性质极性分子的溶解性极性分子的熔点和沸点非极性分子的熔点和沸点第七章:化学键的键长和键能7.1 化学键的键长解释化学键键长的概念强调原子半径对化学键键长的影响7.2 化学键的键能解释化学键键能的概念强调化学反应中键能的变化7.3 键长和键能的关系键长和键能的负相关性键长和键能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第八章:化学键的极化8.1 化学键极化的概念解释化学键极化的概念强调电负性差异对化学键极化的影响8.2 化学键极化的类型永久极化瞬时极化取向极化8.3 化学键极化对分子性质的影响极化分子的偶极矩极化分子的熔点和沸点极化分子的溶解性第九章:分子轨道理论9.1 分子轨道的概念解释分子轨道的概念强调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9.2 分子轨道的类型σ轨道π轨道σ轨道π轨道9.3 分子轨道在化学键形成中的应用σ键的形成π键的形成分子轨道对称性对化学键性质的影响第十章:化学键的振动和转动能10.1 化学键振动的类型正常振动反常振动10.2 化学键振动频率与分子性质的关系振动频率与分子熔点和沸点的关系振动频率与分子极性的关系10.3 化学键转动能的概念解释化学键转动能的概念强调转动能对分子性质的影响第十一章:化学键的近似能级和量子力学11.1 化学键能级概念解释化学键能级概念强调量子力学在化学键能级计算中的应用11.2 近似能级的方法分子轨道理论密度泛函理论蒙特卡罗方法11.3 化学键能级对分子性质的影响能级分布与分子化学键的稳定性能级分布与分子的反应活性第十二章:化学键的电子云和杂化12.1 化学键电子云的概念解释化学键电子云的概念强调电子云在化学键形成和断裂中的作用12.2 杂化轨道的概念解释杂化轨道的概念强调杂化轨道在化学键形成和分子结构中的重要性12.3 杂化类型及其在分子中的应用sp杂化sp^2杂化sp^3杂化其他杂化类型第十三章:化学键的极化与分子间作用力13.1 化学键极化对分子性质的影响极化分子偶极矩的变化极化分子的溶解性和反应活性13.2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解释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强调分子间作用力在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3.3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范德华力氢键离子-偶极相互作用第十四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14.1 化学键断裂的条件解释化学键断裂的条件强调能量变化对化学键断裂的影响14.2 化学键形成的过程解释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强调成键原子之间的电子重排14.3 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在反应中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的键断裂和形成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化学键的主要概念和性质总结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强调化学键在化学科学中的核心地位15.2 化学键研究的发展趋势解释化学键研究的最新进展强调未来化学键研究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5.3 化学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总结化学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与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学键的基本概念、类型、形成与断裂、极性、键长和键能、振动和转动能、近似能级和量子力学、电子云和杂化、极化与分子间作用力、断裂和形成等内容。
4.3.1化学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3.1化学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611053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0.png)
第三节化学键授课老师: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初中化学讨论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形成了氯化钠,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构成的。
在本教材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知道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关。
在本章前两节中,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初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
这为化学键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使之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本节基本概念较多且抽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础上,归纳出化学键的概念。
再从离子键和共价键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最后从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视角,讨论物质的构成,并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材引入电子式、分子结构模型等,以帮助学生形象的认识微观、抽象的概念,电子式呈现突出工具性,以使学生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说明物质形成过程;分子结构模型是一种实物模型,体现分子结构,帮助学生认识到分子是有一定空间结构的。
必修阶段的化学键内容只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分子的结构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并没有深入讨论,更多内容将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系统介绍。
二、单元目标1.以典型的物质为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对离子键和共价键进行表征。
能描述和表示化学键理论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含义,并用模型解释和预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
3.能从宏观现象及化学键等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能对典型物质的微粒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能从物质的构成微粒及相互作用角度说明物质性质的共性、差异及其原因,解释同类物质性质的变化的规律。
4.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
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
难点: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键》教案范文
![《化学键》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1302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2.png)
《化学键》教案范文教案:化学键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本质;2.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3.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4.了解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和种类;2.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食盐、金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如何形成。
2.探究共价键的形成(30分钟)a.向学生介绍原子的电子构型和价电子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氢气、氯气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原理;c.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氢气和氯气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总结共价键的特点。
3.探究离子键的形成(30分钟)a.向学生介绍正负离子的概念和电离能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c.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总结离子键的特点。
4.讲解氢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20分钟)a.向学生简要介绍氢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键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5.小结与展望(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总结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并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材料:氢气、氯气、钠片、氯化钠晶体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评价: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完成一个与化学键相关的实验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延伸活动:1.带领学生了解化学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晶体的形成、化学反应的进行等;2.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研究,了解其他种类的化学键,如π键、金属键等。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讲义的复习;2.完成相关的习题和练习。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键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01887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6.png)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键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能够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化学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分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稳定性。
教学准备:
教材、幻灯片、实验器材、化学键模型等。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0分钟)
1. 共价键的概念和特点
2.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金属键的特点和应用
第三步: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示例分析不同种类的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实验操作(20分钟)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键的实验操作,观察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加深
对化学键的理解。
第五步:验收与总结(10分钟)
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化学键的种类及特点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
化学键是化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但很多学生常常会混淆不同种类的化学键。
因此,本节
课要重点讲解不同种类的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验操作能力。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1.3化学键 教案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1.3化学键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e9adf8a26925c52cc5bfd9.png)
1.3.1 化学键高一级任课教师:沈丽芝、郑慧、肖辉、陈欢教学设计意图:1. 宏观展示,引入课题。
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2. 透过实验现象,探究变化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3. 从原子结构入手,从宏观的感性认识到微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分析综合能力。
4. 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图片、文字等信息分析,思考。
从原子(离子)结构入手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本质,同时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5. 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重视课本信息资料习惯,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比较、分析、归纳能力6.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重视课本信息资料习惯,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理解原子、离子的电子式与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通过比较理解、把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方法。
7.初步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粒子(原子、离子)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的电子式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几种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请同学们归纳它们的书写规律。
阳离子:Na+、Mg2+、Al3+、阴离子:、、(引导学生从电子数目、结构特征、电荷位置等考虑)归纳电子式的写法:1、阳离子的电子式书写规律:是阳离子离子符号本身2、阴离子的电子式书写规律:⑴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⑵有中括号;⑶电荷数和负号在括号外。
请同学们看20页第一段,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归纳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原子通过什么方式转化成离子?(3)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什么?(4)哪些元素原子之间可形成离子键?:3、离子化合物(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2)特征:①有电子得失;②由阴、阳离子构成;③组成元素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讨论、分析、理解、归纳归纳电子式的写法:1、阳离子的电子式书写规律:是阳离子离子符号本身2、阴离子的电子式书写规律:⑴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⑵有中括号;⑶电荷数和负号在括号外。
化学键教学设计
![化学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cfc22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42.png)
化学键教课方案化学键教课方案一、对教材的解析及教课目的的确定1.教课内容: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包含: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构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原子构造的基础上对分子构造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益于对物质构造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好的认识。
同时对下节教课——电子式的学习供给基础,下节课要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第一要知道化学键的观点。
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此后学习氮族元素、镁铝等章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解析:第一部分是对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开朗的金属钠跟开朗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响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
为了调换学生的踊跃性,以讲堂议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而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观点;第二部分是对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相同,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响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观点;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以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地点,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观点。
4.教课目的的确定:1)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观点;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认识化学键的观点和化学反响的实质。
2)能力目标:对峙一致论思想:阴、阳离子构成了离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3)感情目标:经过察看钠跟氯气起反响、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惹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研究化学反响的实质的好奇心;经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响的微观实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育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3化学键26-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3化学键26-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a0162b941ea76e59fa0429.png)
离子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老师介绍,学生基本可说出离子键、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可识别离子化合物(2)可写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可做到举一反三。
(3)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与其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出NaCl的形成过程的离子,引起学生对物质形成过程的关注,并使学生了解离子键基本的概念和形成方法(2)通过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写出相似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体验学会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2)结合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离子键、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设计10·以此类推,总结出阴阳离子电子式的书写形式:(1)阴离子电子式:要画出最外层电子,并加方括号,括号右上角用n-表示离子所带电荷。
例如:(2)阳离子电子式:即该阳离子的离子符号,不要画出最外层电子。
如:镁离子Mg2+。
11·引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相互小结:1、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五·板书设计六·反思与总结本堂课重点内容为离子键、电子式与离子化合物的基本定义与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与表示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都应比较完善,也能基本进行应用,但课堂安排活动接近饱和,时间分派不够均匀合理,讲课时间控制还有待改进。
化学键教学设计4篇
![化学键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1be63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5.png)
化学键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化学键。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能力目标: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教学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元素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但相同原子形成不同分子时,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则分子的性质也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初步知识。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结合为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分子的形成和破坏,因此,研究分子结构,对于了解不知所措垢结构和性能十分重要。
人们已发现了和合成了一千多万种物质,为什么这100多种元素能形成这么多形形色色的物质?原子是怎样结合的?为什么两个氢原子结合为一个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不能结合成一个氦分子呢?实验表明:水加热分解需10000C以上,破坏O—H需463KJ/mol。
加热使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即使20000C以上,分解率也不到1%,破坏H—H需436KJ/mol所以,分子中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此作用不仅存在于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不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
[板书]一、化学键:相邻人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化学键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我们先学习离子键。
[板书]二、离子键[实验]取一块黄豆大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
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试用已经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化学键说课稿 化学键说课稿优秀5篇
![化学键说课稿 化学键说课稿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032e5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9.png)
化学键说课稿化学键说课稿优秀5篇说课稿说课稿高中化学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书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
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
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
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
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 的含义等。
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
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
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4.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5.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6.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对氯化钠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4.通过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认识已知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新课讲解【导入】牛顿力学解释了苹果落回地面,卫星绕地球运行是因为地球引力。
宏
观物质之间因作用力而稳定存在。
那么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构成物
质的微观粒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呢?
【追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他们之间是什么作用力呢?我们
今天就来学习化学键。
【板书】化学键
【过渡】NaCl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我们可以从它开始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一
个实验。
这是一个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
【演示实验】讲解金属钠与氯气制得NaCl的实验
【板书】 2Na+Cl2====2NaCl
【过渡】从宏观上钠与氯气相遇结合成了新物质NaCl,那么从微观上,原子发
生了什么变化呢?
请同学们先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都没有达到8e—的稳定结构,所以不稳定容易发生
化学反应。
【追问】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稳定结构呢?
【生答】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得失。
【解说】
钠元素的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掉1 e—而形成8 e—。
电
子稳定结构;而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而
形成8 e—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很想失去最外电子层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
层上有7 e—。
,很想获得1 e—。
钠原子和氯原子可以说是相见恨晚,一个愿意给,
一个愿意接受,所以这一场电子得失的交易很快成交。
钠原子从此带上了正电
荷,氯原子从此带上负电荷。
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因带有相
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在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相
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
合物。
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阴阳离子。
【板书】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离子化合物构成微粒:阴、阳离子
【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
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这么一种式子—
—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
【讲解】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
子式。
如Na、Cl、Mg、S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
【板书】
设问激发
求知欲
宏观现象
感性认识
学会推理
步步引导
同化建构
从拟人化的行为
中感知理性思维
【过渡】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板书】
Na ][-Na ×+
Cl .....:
+Cl ..
...:×
【讲解】上述式子中的“+”表示“相遇”;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 ”表示原子相遇电子的移动方向; 即为氯化钠的电子式。
在电子式里面,
【提问】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把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让学生展示于黑板上,进行讲解。
【探究】刚刚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H 2、Cl 2、HCl 的物质中是否含有离子键?
(1)画出H 、Cl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2)分析H、Cl 的原子结构。
(3)H、Cl 要达到稳定结构,要怎么办? (4)H 2、Cl 2、HCl 的物质中含有离子键吗?
(5)怎样让Cl 2各原子均达到8e 的稳定结构?是通过得失电子吗?
【强调】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使Cl 2各原子均达到8e 的稳定结构,我们用电子式表示如下:
Cl ....
:.Cl ....:...
:Cl ....
:.Cl ...
【归纳】像氯分子这样,两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均达到8e 的稳定结构。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板书】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过渡】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分子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如HCl 【板书】
【过渡】像HCl 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板书】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例如:H 2O 、CO 2等。
【课堂练习】将下列物质用电子式表述出来
形成认知 冲突
+
N2 H2 HCl H2O2 NaCl Na2O2
【提问】请大家根据上面物质分析一下,组成以上物质的原子有什么不同点呢
【讲解】如果共价键中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就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偏离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使得共价键中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键显极性。
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
【板书】3.共价键的分类:
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
..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如H—H、Cl—Cl、过氧化钠中的过氧键。
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
..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
发生偏移。
如H—Cl、H—O—H。
【过渡】从有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
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成分子的主要因素。
我们把这种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板书】三、化学键
1.、定义:相邻
..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的原子之间强烈
【板书】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提问】请大家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H2分子与Cl2分子作用生成HCl分子的过程。
【过渡】大家理解得很好。
离子键和共价键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可总结如下:
离子键共价键
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
实质阴、阳离子间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
的静电作用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共价键的实质及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
希望同学们要注意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注意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区别,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深入理解化学键的内涵。
学会判断离子键、共价键。
§1.3化学键
一、离子键 3.共价键的分类: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 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如Cl —Cl 、 作用构成离子化合物微粒:阴、阳离子 过氧化钠中的过氧键。
2Na+Cl 2====2NaCl 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2、电子式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
发生偏移。
如
H —Cl 、H —O —H 。
Na ][-Na ×+
Cl ....
.:
+Cl ..
..
.:×
二、共价键 三、化学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1、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