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教学设计表格版

合集下载

塞翁失马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塞翁失马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塞翁失马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目标:1、理解《塞翁失马》的寓意并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成语的掌握与运用、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文言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

3、培养同学对得失有独立创新地的看法的情感目标。

学习重点:1、理解《塞翁失马》的寓意并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成语的掌握与运用、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文言字词的积累。

新课导入:由一个得失的小故事引出课文《塞翁失马》。

故事: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天折了。

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

一个中年人暴亡了。

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

我失去了整整—辈子。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

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

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达天国门前,—个声音在头顶响起:“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

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

谁受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学习的主人公正式上场了!是谁呢,不错,塞翁也。

引课结束。

好了,现在我呢,给大家一点点时间两分钟左右,大家先把文章看一遍,给一些发音比较和读一读:重点字词音近塞上之人()其父()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引弦而战()此独以跛之故()读课文(个别读、齐读)个别读接下来请同学站起来把文章读一遍读之前,需要讲几个秘诀;1、古文朗读讲究停顿2、声音要洪亮。

齐读全文疏通、重点字词解释近塞:善术者:亡:吊:何遽:福:祸:居:将:富:堕而折其髀:大入塞:十九:引弦而战: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想一想,说一说:1.好事坏事能转化吗?2.好事坏事必然转化吗?3.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点名寓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与福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塞翁失马初中课文教案

塞翁失马初中课文教案

塞翁失马初中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成语“塞翁失马”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塞翁失马》是一篇古代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塞翁的老人,他的马不慎走失,村民们纷纷为他惋惜,但塞翁却表现得很平静。

不久后,走失的马带着一群野马回来,村民们纷纷羡慕,塞翁却仍然保持平静。

又过了段时间,塞翁的儿子骑着野马摔断了腿,村民们又为他惋惜,塞翁却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最后,国家征兵,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腿而免于征召,村民们才真正明白了塞翁的智慧。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语“塞翁失马”的含义;(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朗读和背诵课文。

3.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2)运用成语“塞翁失马”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塞翁失马”的来历和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塞翁在面对得失时都能保持平静?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村民们的反应说明了什么?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塞翁的智慧所在;(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成语“塞翁失马”的含义;(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塞翁失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塞翁失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2. 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能够进行分析和讨论;3. 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展示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2. 运用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与寓意;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2.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运用比喻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中有一名老人、一匹马和一只狗,教师问学生这张图片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人为什么伤心?马和狗之间有什么关系?3. 引出“塞翁失马”这个成语,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个成语,并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

2. 学习故事情节(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发故事的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学生读完后,教师进行提问:故事中的老人失去了马,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为什么?3. 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故事中的寓意:一方面,事情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照我们的预期;另一方面,坏事对我们的影响并不一定都是坏的。

4.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寓意,即事实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3. 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10分钟)1. 教师出示几个比喻的例子(如“珠穆朗玛峰是天空的王冠”),让学生尝试解释比喻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比喻来表达?比喻有什么优点?3. 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强调比喻的优点:比喻可以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印象更加深刻、语言更具艺术性。

4. 比喻的运用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几个比喻的句子,让学生分析句子中的比喻含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塞翁失马教案教学设计 (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塞翁失马教案教学设计 (1)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意,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了解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述和讨论多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看待事物,正确、清楚地对待生活的福祸、得失、好坏。

【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理解福祸相倚的寓意。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学情分析】学生大部分同学基础较薄弱,但思维很活跃。

所以,在设计《塞翁失马》的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希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参与的热情,培养兴趣、树立自信。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获新解1、齐背全文2、正字音塞(sàì)翁失马此何遽(jù)不为福乎其父(fǔ)曰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其子好(hào)骑此独以跛(bǒ)之故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3、析字义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其父.(老翁)曰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居.(经过)数月此何遽..(怎么就)不为福乎其子好.(喜欢)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4、疏文意(1)马无故亡而入胡翻译:(那个老翁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地去了。

(2)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翻译:那个老翁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呢?”(3)家福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翻译:(老翁)家里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他的大腿。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翻译:靠近边塞的人,死了绝大部分。

二、知文体,理故事1、何为寓言?明确: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概括学习寓言的方法: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启示人生。

比如:《井底之蛙》故事:一只生活在井底里自由自在的青蛙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30《塞翁失马》导入课题一首龙文唱出了祖国文化的内蕴,唱出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你能从这样几幅图片中读出什么故事呢?(老师投影幻灯片2,让学生说说故事的名称)大家说的真好,请大家观察一下这样几则故事有什么共同特征呢?(都是中国的寓言故事)1、(了解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

幻灯片32、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幻灯片4一、了解文学常识这篇寓言出自《淮南子》,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这部文学巨著?1、学生介绍,补充3、老师投影资料,一位同学读幻灯片5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个别展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这篇课文同学们自主学习过了,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展示下朗读的风采。

)[要求] :幻灯片6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1 )一生读 2)评价2、强调字音、停顿(过渡语:读的真好,不知大家能否读的准确呢?老师觉得还要注意这样几点,请看大屏幕)(播放幻灯片7、8)字音(给加点字注音)近塞上之人()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引弦而战()此独以跛之故()读一读(三个句子的停顿)3.自读,4、全班齐读(幻灯片9)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感知内容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幻灯片10)1)自己再次疏通,小组解疑 2)全班交流,质疑解疑3)检查,投影幻灯片11(注意,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让大家翻译句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七年级上册语文【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七上第六单元第30课【教学设想】本单元几篇文章均属于寓言故事。

寓言的特点就是通过一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讲清一个深刻的大道理。

这是一篇文言文。

初一的学生对于浅显的文言文,通过课下注释会有初步的了解,同时这个故事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学生在文意的理解上应该不成太大问题。

在理解寓意上,学生容易将其简单的理解为“好事能变为坏事,坏事能变为好事”,这是表面的理解,教师在授课时设想通过反复朗读第一、五、九句,让学生明白祸福转化的条件,从而深入了解寓意是“一定条件下好事能变为坏事,坏事能变为好事”,从而明白事物内在转化规律,并将此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

【学习目标】1、积累“亡、吊、何遽、居、将、好、引弦,十九,故”等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以及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2、诵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理清思路,复述故事情节。

3、了解充满睿智的寓言故事,提高辩证看待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文词语。

【学习难点】提高辩证看待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灵活运用寓言的现实意义。

【学法指导】利用字典和工具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培养语感;再结合文下注释,联系上下文,小组合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了解寓意,联系实际,掌握寓言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字典和工具书,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塞翁()其父曰()何遽()居数月()将胡骏马()堕而折其髀()()()引弦()跛()2.解释加点词。

(不能解决的字词打上问号)①马无故亡()而入胡②人皆吊()之()③此何遽()不为福乎④居()数月⑤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⑥其子好()骑⑦丁壮者引弦()而战⑧死者十九()⑨独以跛之故()()3.积累集合寓言故事,明确其寓意。

二.学习·研讨(一)导入1.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

(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理解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含义及其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通过故事情节,推测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和复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古代寓言故事。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3)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学习和运用。

3.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含义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故事寓意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对辩证观点的把握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故事内容、重点词汇和句子、成语解释等。

2. 准备故事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增加学生兴趣。

3. 准备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插图,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故事所传达的思想。

4. 讲解与练习:(1)教师讲解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学生进行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练习,学会运用成语。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复习故事内容,背诵重点词汇和句子。

(2)运用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写一个句子,明天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塞翁失马》教学设计大全

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塞翁失马》教学设计大全

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塞翁失马》教学设计大全《塞翁失马》教学设计教材简说《塞翁失马》选自《淮南鸿烈集解》。

《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人所著。

文本中的一个典故,后衍生为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特指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

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塞翁失马》精彩教学设计吧《塞翁失马》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教学设计表格版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塞翁失马》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塞翁失马》说课稿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塞翁失马》教案及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案及教学反思《塞翁失马》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塞翁失马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塞翁失马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转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塞翁失马》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塞翁失马》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30塞翁失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寓言知识。

2.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语:亡、居、善、将、吊、遽、富、故、Z、以、为、十九。

能力目标:1.翻译课文,学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学会分析故事所蕴涵的辨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寓言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在生活屮积累智慧。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实词虚语,学握翻译文言文的棊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式、探究式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从小到大读了很多书,也一淀积累了很多成语,下而我们来一个成语抢答——请同学们看图说成语,看谁反应快,积累多!出示课件一:(出示井底Z蛙、価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的图片)2.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些成语,都來白于屮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出示课件二: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古代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读准确,通文意(一)读法指导: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朗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课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还耍注意停顿,分出轻重,读出语气,做到抑扬顿挫。

出示课件三:塞(sdi)翁失马其父(代)曰父(九)了相保此何遽(Ju)不为福乎其马将(jidng)胡骏马而归英子好(hdo)骑此独以跛(bo)之故堕(dud)而折(she)K髀(bi)(二)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婆根据意思划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丁壮者/皆/引弦/而战。

此/何遽/不为福乎?(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四)通文意:翻译课文。

1•白主学习,初步感知。

(要求学牛对照文中的注解,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2.质疑问难,集体探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塞翁失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塞翁失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塞翁失马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

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抢答成语:展示课件一: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展示课件二,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6分钟)——读准确,读通畅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

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其父(fǔ)曰父(fù)子相其马将(j iāng)胡骏马而归使关羽将(jiàng)三万兵至益阳堕而折(shé)其髀损兵折(shé)将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三.再读(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30寓言四则塞翁失马》word教案 (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30寓言四则塞翁失马》word教案 (2)

30《塞翁失马》
一.课标分析
1、本节课注重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和成语。

2、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理解寓言寓意。

3、了解我国古代寓言,提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塞翁失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寓言,这则寓言是一篇浅显的文言文。

因此,我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总体思路如下:读——译——析——悟。

首先采用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祖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语言文字的魅力。

又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其次,采用自主探究加同桌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原文,疏通文意,辅以教师提问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引导;接着,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课文情节,即失马(祸)——将马(福)——折髀(祸)——相保(福),进而感知这则寓言的寓意: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市可以互相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并进行语言积累。

三.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应该对本课内容很感兴趣,因为是学生喜欢的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体会寓意。

只是在联系实际谈启示时学生的思路比较窄。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阐述故事中的寓意和哲理。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句子。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哲理,运用到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

(3)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2. 文言文句子翻译及语法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子翻译。

2. 故事哲理的提炼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故事内容、句子翻译、寓意分析等环节。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塞翁失马》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及文言文句子翻译。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分析重点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句子。

4. 寓意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和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心得。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故事寓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塞翁失马》故事。

(2)学生运用故事寓意,写一篇生活感悟文章。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塞翁失马》与其他成语故事的不同之处。

(2)学生通过对比,深入理解《塞翁失马》的独特寓意。

2. 故事(1)教师分享与《塞翁失马》相关的其他故事或实例。

(2)学生通过故事,拓宽视野,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30课《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30课《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重点
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朗读中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寓言寓意解读难度较大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刘安
失马——— —得马————折髀————相保
(祸)-(福)(祸)(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讨论明确: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3、活动三:齐读(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三、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塞翁的“祸”“福”遭遇写了那几件事?
预设:
福:
(1)、“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师顺势强调“将”的用法)。
(2)、“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师问:“以”何意?怎么说这事是“福”?顺势让学生明确“十九”的意义)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游小武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新校3号三楼会议室
活动主题
《塞翁失马》
主讲人
参加对象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申请学时
主讲人1学时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文言词语和成语。
2、生活实际,感受寓言的寓意。
3、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给文言断句等知识,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乐观的塞翁(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布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布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布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反复朗诵课文,积存文言词语和成语,明白得寓言的寓意;进程方式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问题,多角度归纳寓意,培育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存文言辞汇。

【教学难点】多角度明白得寓言的寓意,培育学生探讨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假想】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要紧内容,这是明白得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讨,领会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发,并进行语言积存,这是阅读的标的。

朗诵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讨为学生要紧的学习方式。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由“小李捡钱”的故事导入——其实,捡到钱本是件快乐的事,可是关于小李来讲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咱们看是一件好事仍是坏事是不是就绝对呢?让咱们先一路看看塞翁丢失了马是好事仍是坏事呢?展现课件一(板书课题)展现课件二:课文选自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

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学习文言文,同窗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一、学生自由地高声地朗诵课文。

二、抽学生读,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现课件三:提示学生注意的字词。

3、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抑扬(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现课件四: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4、展现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窗们朗诵。

让同窗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琢磨句意。

三.再读——通文意,析情节要明白得寓言故事,第一必需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教学
设计表格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教学设计表格版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文言词语和成语。

2、生活实际,感受寓言的寓意。

3、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给文言断句等知识,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朗读中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寓言寓意解读难度较大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刘安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
‑‑‑‑-‑‑(福)
‑‑‑ ‑‑(祸)
‑‑‑‑‑‑‑(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

1、现实生活中所谓的算命先生引入本课教学。

2、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这则寓言故事也有这样一个善术者,看看这个人是否也很神奇。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活动一:初读­读准确,读通畅
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正音,师强调遽堕折髀跛父将等字读音)
2、活动二:再读通文意,析情节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
分)
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

讨论明确: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3、活动三:齐读(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三、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塞翁的祸福遭遇写了那几件事?
预设:
福:
(1)、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师顺势强调将的用法)。

(2)、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师问:以何意?怎么说这事是福?顺势让学生明确十九的意义)
祸:
(1)马无故亡而入胡(让学生说说亡的意思,问学生:你怎么知道亡的意思的?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方法)
(2)堕而折其髀
四、三读课文,思考: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塞翁?
预设1:善术者(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重音、节奏,读出情感。

教给划分句中节奏的方法。

预设2:
乐观的塞翁(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问题引导:(1)为什么说乐观?
(2)如果在曰前加一词,加什么?
(3)如何断句?
(4)请读出乐观的语气语调。

(5)如改成此为福也!好吗?为什么?
(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加深理解)
问:这句话有同学说是读出了乐观,你们又读到了什么?(冷静、淡定等)
预设3:
淡定的塞翁(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师引导学生朗读)
师:塞翁的个性,集中体现在他的三句话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塞翁的形象。

五、再读课文,领悟寓意。

过渡: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
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
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
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
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1)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2)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

也可让学生
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3)教师出示原文结尾: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问:读到了什么?
(4)问:编者为何去掉结尾?
(5)简介《淮南子》和刘安,再次感受文中祸福相依,转而相生的道家思想,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板书)。

六、布置作业
必做:
l1.背诵课文。

l2.制作文言词语积累卡片,积累文言词语。

l3.完成语文作业本
选做:
l1.用文言续写故事(想象合理,语句通顺)。

l2.改编课本剧。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

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