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发展观与中国海权争端
中国海洋权益与争端
1、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尽管中国海洋能源资 源十分丰富,但其背后海 疆开发的瓶颈越发明显。 与之相比中国深海油气开 采能力还很低,海洋探明 率仅为12.3%,远远低于 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和 美国75%的探明率。 更为严峻的是,我国 海洋油气权益正不断遭受 周边各国的侵蚀。
1、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 齿舞岛、色丹岛、国后岛、择捉岛
• 四、韩、日独岛之争
竹岛【日本】
六、我国海洋的现状
临海省市: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 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市; 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个气候带: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
海岸线长度:达1.84万千米,加岛屿海岸线共3.2万千米; 海洋面积:拥有内水、领海海域面积37万平千米,享有主权 和管辖权海域面积约300万平千米
一、15—16世纪,3海里领海原则:美国、英国,比利时、荷兰 等,不加入国际海洋法公约
二、1982年联合国出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国家朝向公海最远的两个岛屿可以确定为一国领海的两 个基点,领海基点只能是高出水面的岛屿而不能是水下礁盘或 沙洲(“冲之鸟”岛礁),更不能是人工制造的岛屿,而且这 两个岛屿中间的距离不能大于24海里。这两个基点确定之后可 以连一条线,这条线叫领海基线,领海基线是划分领海、毗连 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基准,这条基线向外再划定12海里 的水域那就是领海。
三、对于没有足够宽度划分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区域,通常在四 个原则下协商来划分:1、最简单的中分线原则(黄海);2、 大陆架延伸原则;3、海岸线长度比例;4、人口比例。
内海:完全的领土主权 领海:类似内海 毗连区:不是国家领土,国家不享 有主权,只在其范围内行使特定 管制,但不包括毗连区上空 专属经济区:只享有公约约定的开 发利用权利;其他国家拥有航行、 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 利 大陆架(陆地,不超过350海里): 沿海国有在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 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 区域的海床和底土上开发自然资 源的主权;任何国家未经沿海国 同意不得在该沿海国的大陆架上 从事开发资源的活动(中越)
海权争端与中国海洋权益维护之道
来 西 亚 、文 莱 、印度 尼 西 亚 和 越 南 等 国家 毗 海 相 邻 。 由 于海 域 狭 窄 或邻 国对 我 国海 上 资 源 的 觊觎 ,造 成 我 国 与海 上邻 国 的 矛 盾 非 常 突 出 ,周 边 国 家 片面 划 定涉
及 我 国管辖 的海域范 围约 1 5 0万 一1 9 0 万 平方 公里 ( 包 括越 南非法 主张的 “ 西沙群 岛”海域则 为 1 9 0 万平方
况 。 在 黄 海 ,我 国 与 朝 鲜 存 在 着 3 0 0 0 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 里 的 海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3 0
岛礁 ,这 样 我 国应 管 辖 的 海 域 面 积 为 2 1 0万 平 方 公 里 的南 海 ,现 在 约 有 1 4 0 万 平 方 公 里 存 在 争 议 ,争 议 面
一
、
中 国 与周 边 国 家 海 权 争 端 概 况
中 国 由 北 向南 与 朝 鲜 、韩 国 、 日本 、菲 律 宾 、马
公 里 ,不 包 括 则 大 概 为 1 5 0万 平 方 公 里 ), 也 就 是
积 达 三 分 之 二 , 目前 ,在 南 海 已 形 成 六 国七 方 激 烈 角
逐 的局 面 。在 所 有海 权 争 端 中 ,我 国除 与越 南 完 成 了
在 北 部 湾 的 海 域 划 界 外 ,而 在 其 他 海 区都 还 没 有 正式
国 分 别 签 订 了 《中 日渔 业 协 定 》 和 《中 韩 渔 业 协 定 》,但 我 国 与 日 、韩 东 海 专 属 经 济 区 和 大 陆 架 划 界 谈 判 由于 分 歧 巨 大 ,而 几 无 进 展 。我 国与 日本 在 东 海 还 存 在 着 钓 鱼 岛 主权 之 争 ,而 钓 鱼 岛 的 归 属 也 对 东 海 划 界 问题 产 生 着 直 接 影 响 。在 南 海 ,我 国对 南 沙 群 岛
海洋强国,海权必争
题目:海洋强国,海权必争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号:201521151037姓名:吴雪瑄中国曾在郑和下西洋的年代有过一次通过海洋走出去的机会,不过被明朝的闭关锁国给阻断了。
清末,中国的海军实力却被1894年的甲午大海战毁于一旦,此战几乎终结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自此中国陷入一场半个世纪的内战中,而日本由此战跻身列强之中,成为亚洲唯一一个列强。
而2010年中国海洋冲突的集中爆发,再次敲响了海洋问题的警钟,或许这能成为中国的契机。
反思国家海洋战略,建立海洋秩序及加强海上执法能力,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海洋强国梦,已经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海洋强国梦,才会进一步的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海洋强国与世界强国伴生,互为倚重。
真正的世界强国必然需要海权的支持;而无强大的国力则无法形成和维持强大的海权。
要了解海洋强国的意义,需要准确把握几个基本的相关概念。
海洋强国与海权海洋强国(Maritime Power)与海权(Sea Power)概念密不可分。
在很多场合二者通用甚至同义。
近年来,与海洋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地吸引国人的目光,海权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引用、和论述。
但客观地说,海权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
即使是“专业”人员也有将海权(Sea Power)与制海权(Command of Sea)混为一谈的。
这既缘于“海权”(Sea Power)的概念与理论发源于西方,与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有较大的距离,也由于海权概念本身就定义模糊,甚至用其“母语”去解释,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不同的含义。
最早提出海权理论的是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马汉,他对海权的解释是“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而强大的所有事情(embracing in its broad sweep all that tends to make a people great upon the sea or by the sea)”。
当代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代中国海权形势严峻1.我国与周边国家海域划界及岛屿主权存在争议毗邻中国大陆边缘及台湾岛的海洋有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渤海则是伸入中国大陆的内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东西横跨经度32°,南北纵越纬度44°。
另外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三大海峡,海域总面积为473万平方公里。
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除渤海外,其他海域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如在黄海、东海与日本、韩国存在着划界矛盾;在南海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
另外我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当代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文/刘海廷还存在着钓鱼岛、黄岩岛等岛屿的主权争议。
2.我国所辖海域(岛屿)频遭侵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法律,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南海海域,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自1970年以来相继侵占38个岛礁,越南占27个,菲律宾占8个,马来西亚占3个;东海海域,与日本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上的斗争日趋激烈,近年来日本政府恣意妄为,通过购岛、国有化等非法手段,妄图侵吞钓鱼岛。
可以说我国海洋国土有相当部分处于失控状态,我国海洋权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
3.我国海上通道安全受到威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在整个亚太地缘大格局中,审视西行海上战略通道问题至关重要。
西太平洋海区存在两条岛链,加之南海海洋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深刻认识我国面临的海权形势,积极迎接挑战,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举措,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成为海洋强国,需要创设中国特色的海权理论,制定《海洋基本法》,完善海洋管理体制。
论海权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
殖民地等 。 在国家发展和崛起 中, 海权的壮大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海军战略》 在《 和《 两部
具 有代 表性 的著 作 中 , hn详 尽地 表述 了其海 权思 想 , 通过 研 究历 史 上 的强 国 , Maa 并 特别 是 对英 国历史 的研 究 发 现有 六项影 响海 权 的一 般条 件 , 海权 六要 素 ” 即“ 。第一 , 理位 置 , 权 国家 一般 都处 于优 势 的地 理位 置 , 地 海 它 具 有便 于进攻 的地 理优势 , 近主要 的贸易通 道上 , 良好 的港 口和海 军 基地 。第二 , 靠 有 自然 结构 , 岸线形 状决 海 定 向海 洋发 展 的难 易程度 , 良好 的港 湾代 表一 种重 要潜 力 ; 国家 的疆界 易 于与 外界 接触 者 , 其人 民便较 容 易 向 外 发展 。 三 , 土大 小 , 须 与人 口、 源等 因素相 配合 。 四 , 口数量 , 第 领 必 资 第 人 一个 面 向海洋 发展 的 国家不仅 应有 相 当数 量 的人 口 , 而其 中直接 或 间接参 加海 洋活 动 的人数 , 也应 占相 当大 的 比例 。第 五 , 民族性 格 , 国面 向海 一 洋和开 发海 洋 的愿望 , 重要 的为 贸 易愿望 、 最 追求 利润 的冒险精 神 。第六 , 政府 性质 与政 策 , 权 国家 的政府 必 海 须是 在和 平 时期采 取鼓 励发 展海 洋 事业 政策 ,在 战争年 代运 用 强大 海上 力量 来 实现 制海 权 ,确 保 战争 胜利 。 M hn认 为 , 权 的争夺 突 出地表 现在 海 军 的较量 上 , aa 海 而对 海 上 贸 易航线 的控 制 , 则成 为 实现 国家利 益 至关 重 要 的因素 。因此 , 果要 确保 国家安 全 和经济 繁荣 , 么就 意味着 该 国必须 拥有 海军优 势 和掌握 制海 权 。 获 得 如 那 “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人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所谓“海权“指“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国际军事格局深刻变化。
如何在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崛起成为每一个青年不可逃避的责任。
而作为国家利益的突出组成部分——海洋权益更需要我们去捍卫,去保护。
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
以此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
因此在面临海权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将这个问题摆在国家的战略高度。
从历史来看,当年英国在与法国的百年战争中正是通过其强劲的海上综合实力最终打败了后者,从而开启了其百年海上霸主的地位,而当今的美国也莫不如此。
对比而言,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中,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的农耕性格,对海权不甚重视。
新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战略层面意识到海权之重要,中国之海权问题才有所改善。
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 ,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所以,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统一认识,团结一致,为中国海权之争提供基础。
我国当前海权现状:目前我国海权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各方势力暗自角逐。
总体而言形,势不容乐观。
而区域内外势力的交错使形势更加扑朔迷离。
先关注东海问题,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中国要保持在东亚地区的领导地位就必须捍卫自己的海权。
从海洋发展史角度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
从海洋发展史角度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摘要: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6000多个岛屿,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长期以来陆权比较强势,海权相对弱势。
“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
”纵观世界各强国,无一不是以海立国,以海兴国。
世界海洋强国的发展史,实质上都是海洋的掠夺史和海上霸权的争夺史。
通过对海洋发展史研究,总结经验,制定合适的海洋强国战略,对我国相对被动海洋战略做出迎接挑战的准备,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发展战略,战略目标从世界强国盛衰演变的历史中可以发现,海洋主动性是影响国家战略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洋权力直接影响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政治主动性、军事主动性、经济主动性和外交主动性。
力争海洋主权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日益清晰的一条强国思路。
当今世界,陆地资源紧缺,而海洋中储有大量的战略性资源,日益成为各国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造成了争夺海洋的激烈场面。
因此,制定海洋强国战略、争取海洋主动性,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也是当今中国面临历史机遇且能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一、海权论思想2500年前的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和古罗马的西塞罗都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的思想。
公元前古罗马的西塞罗在总结了古希腊、迦太基和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经验后,也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的理论。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伯里克利提出雅典的根本战略是发展海军,在一切可能控制的海域确立支配地位。
16世纪英国的罗利爵士,19世纪近代美国海军理论奠基人马汉等人,都普遍把争夺海洋、控制海洋与控制贸易、控制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道出了争夺海洋的实质。
19世纪末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创立海权论,他认为,海洋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强国地位的更替,实际上是海权的易手。
从战略角度分析了一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数量、政府政策等因素对海权的影响。
关于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
关于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国外对我们的海权问题虎视眈眈,引起众多危险因素、因此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更应该了解中国的现状,根据实施情况,因地制宜,来解决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
海权的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利的有机统一。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的历史。
100近代的中国在海洋上遭到严重打击,让人喘不过来气,中国的海上领域遭到严重侵犯!中国的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如1840年英国舰队从海上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由此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是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开始,对中国的打击一次比一次100重大,20年后,英法联军再次利用坚船利炮打到了中国的海域,更为可悲的是,他们驱兵北京城,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世人遭受凌辱,印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1884年,法国舰队在在东南沿海登陆,福建水师惨遭失败。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更上演了一场悲剧100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随着这些战争的爆发,中国的海权问题就像一张白纸,一无用处!从这些战争可以看出,中国的海上技术相当落后。
处处遭到打击。
从这些教训中,林则徐懂得了,要想强大,需从海上着手,发展海上力量,、因此,林则徐委托魏源编纂100出巨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建设海军海防的一系列主张。
这是中国的一大进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军事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发展,得到了世人的肯定与仰慕。
同时中国海洋权益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100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现在我们关注的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现状做棘手的海权问题,近几年围绕中国海域岛屿的争议、中国与相邻国家的矛盾,纠纷,分歧,呈现扩大化趋势,100并且在逐步加强。
2009年2月菲律宾议会通过将中国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分为菲律宾,以及2010年9月的钓鱼岛撞船事件,曾分别导致中菲、中日外交关系一度变得非常紧张。
如何才能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
如何才能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在一次看世界地图的过程中,我忽然有了一种危机意识。
我们的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时刻,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值得骄傲并为之付出激情与生命的时刻。
然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为中国的崛起呃、感到威胁与忧心。
尽管我国一直表态会和平崛起,但世界上仍有很多反华人士与组织在散布反面言论。
自苏联解散后中国是最大的共产主义国家,仍然坚持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就注定了我们永远不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间隙的合作。
我们的周围有一直垂涎我们辽阔资源的日本,一直与我们争夺精神文化遗产的韩国,与我们争夺海权的各个东南亚国家。
这使得海权更加重要了。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洋权益是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包括领土主权、司法管辖权、海洋资源开采权、海洋空间利用权、海洋污染管辖权、海洋科学研究权以及国家安全权益和海上交通权益等等。
海洋权益是国家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权益的实现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出路,是我国经济腾飞国力强盛的必由之路。
了解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积极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82年通过并于1994年开始生效。
它所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第一次对海洋权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从而使各国开发和利用海洋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截至目前,已有155个国家和实体批准了《公约》。
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了《公约》。
《公约》的生效,意味着人类进入了全面开发和管理海洋的新阶段。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
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科大学生整理)
中国海权问题海权,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
海权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同国家在不同的经验基础上会有不同的理解。
有一个共同点还是可以确认,这就是"海权"是一个涉及海洋的概念,这正如"陆权"是涉及陆地的概念一样。
海上权利,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1812年美国与英国海战是为了扞卫新生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当的海洋权利,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和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及2001年4月发生于中国东部海域的中美"撞机事件",都是中国扞卫其海洋权利的军事自卫行为。
海洋权益这个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两部海洋法规,将海洋权益概念引进国家的法律中。
此后,海洋权益作为一个崭新的法律概念,开始为人们所关注。
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中国国家利益重心越来越由生存利益转向发展利益。
中国越来越认识到1.8万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和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恰恰是维系中国发展的重要安全屏障和资源所在。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并且又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国家海权问题的特征。
首先,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尚未完全实现统一的国家,而这些尚未统一的地区又多集中在东部中国海区。
这些地区既是中国领土,又是在实现中国海权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支点。
比如,台湾及其周围属于中国的岛屿,既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前沿基地,又是中国东部地区经济黄金地带的前锋拱卫。
其次,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海权属有限海权的特点。
与法国的情形相似,而与美英两国不同,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容型的国家。
英美国家属两洋夹护中的国家。
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论文题目:摘要:正文: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一、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海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1-2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
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
”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硬实力,如海洋经济、港湾条件、海外基地等;二是软实力,如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管理等。
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它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有广泛的权利:一是维护海洋的和平使用权。
海洋只用于和平目的,当一个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海上武力威胁或破坏时,可行使自卫权以及向国际法院、海洋法庭等诉讼的权利。
二是在国家管辖海域中行使主权和管辖权。
其中包括:在内水和领海中拥有主权;在毗连区内拥有海关、财政、移民、卫生方面的管制权;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对其自然资源的勘探、管理、开发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人工岛屿、海洋科研、海洋环保的管辖权等。
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与构建海洋发展战略的思考
鱼岛长期以来被日本控制和霸占, 日方 企图通过实际控制来取得钓鱼岛的主 权,这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政府 和民众抗议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
二是在南海,直接卷入争端的共有 6 国 7 方,分别是中国、中国台湾、菲律宾、 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南 沙群岛属于中国的领土,不论是历史上、 法理上还是管理上, 我国都有充分的证 据表明对南沙的主权。 早在公元前 2 世 纪的汉武帝时代, 就有了我国人民在南 中国海航行和发现几大群岛的记录。 其 他国家对此也没有表示异议。 如 1974 年 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学校地理教 科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一个课程 中是这样写的,从南沙、西沙各岛到海南 岛、 台湾岛构成了一道保卫中国大陆的 长城。 然而,自从联合国组织发现了南海 丰富油气资源之后, 一些原先主权属于 我国的岛礁, 就开始被一些国家非法抢 占至今。 目前,除我国控制的 6 个礁和台 湾 驻 守 的 太 平 岛 外 ,共 有 39 个 岛 礁 被 其 他 国 家 侵 占 ,其 中 越 南 占 有 27 个 , 菲 律 宾占有 8 个,马来西亚占有 4 个,印尼和 文莱分别侵犯我南沙海域约 5 万和 3 万 平方公里。 这些国家企图利用国际 “先 占”的原则,通过实际控制来取得这些岛 屿的主权。 他们为了达到长期占领的目 的,还纷纷采取了各种策略和手段,如宣 称自己的主权管辖范围, 加强自己的海 军力量,加强同美、日、印、澳等国的合作 来抗衡中国等等。 有的国家自己不具有 开采深层油气资源的能力, 于是就与西 方石油巨头合作, 使得南沙问题又有了 国际背景, 进一步加剧了我们解决南海 问题的难度。 这种单方面划界、 强行占 领、强行开发的行径,是对中国国家主权 和海洋权益的严重侵犯。
(作者傅菊辉系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 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何 妍系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二、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
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
目前应归我国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依托在我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屿海岸线上,相当于我陆地面积的1/3或相当于我20个山东省或30个江苏省的面积。
国家海防的范围由过去的38万平方公里一下扩大到300万平方公里,防御面积增大了8倍;防卫纵深从过去12海里延伸至200-350海里,一下子增大了近17倍,这是中国疆域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这不仅是一个数量上的巨大变化,而且海防要比陆防复杂得多,“陆地国界是‘硬’边界,界碑分明,容易做到‘封疆卫土’;而海上国界是‘软’边界,远而开放,维护海洋权益不易”。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关键词】国际海军压力海权争端维护海权策略中国自北向南被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所环绕。
这4个海区的总面积约473万平方米,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大陆岸线总长18000多千米,岛屿岸线总长14000多千米,500平米以上沿海岛屿6961个(不包括台湾岛、香港、澳门诸岛)的中国,可以主张管辖的海域约300多万平方千米。
如此广阔海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战略上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的海域虎视眈眈,甚至出手抢占。
我国面临着复杂的海权挑战。
国际海上力量的竞争压力。
美、英、日等大国,都很重视对世界性通航海峡的控制。
美国选择了16个世界性的通航海峡,作为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的海洋航道“咽喉”,其中,除朝鲜海峡、马六甲海峡外,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等对中国也很重要。
这些海峡一旦被有关国家占据和封锁,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能源进口都要遭受很大的损失。
中国的“德新海”轮在印度洋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就是一个例子。
日本海上自卫队决定以大型化、导弹化、远洋化为目标,重点发展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和大型运输舰。
印度海军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了为期15年的现代化建设规划英国在2000年度的《国防战略评估》表示,英海军对和平环境下英国外交政策、贸易发展和保证英国及其海外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必须继续发展和增强海军力量。
东盟印尼海军计划增加现代化舰艇400艘至500艘。
越南海军计划在购买中小型舰艇45艘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大型水面舰只,并组建潜艇部队。
东盟的其他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其海军建设,以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国际间的海上军事计划压力不容小觑,然而,我国面临的海权争端也愈演愈烈。
中国海洋权益面临严峻的形势。
南海是我国诸海域中问题最多,最复杂,牵涉国家最多的,竞争最激烈,挑战性最大的一个海域。
中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中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所谓海洋权益,指的是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和。
二战以后,各国战略利益空间不再仅限于陆地,也向海洋、太空、电磁等多维空间加速拓展。
特别是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逐渐成为国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同时,随着国家安全意识的增强,海洋权益作为新的国家生存发展权益,其重要性日渐凸显,海洋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围绕海洋权益问题的争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为世界沿海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自然也是如此,事实上,我国当前就与众多国家存在着海洋权益之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一定的了解。
在讲授本专题内容之前,先普及一点知识。
从法律性质上,可把我管辖海域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一)领海。
是指处于沿海国主权之下、位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
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是沿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续,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早在1958年,我国就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1海里=1.852公里)。
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全面确立了我国的领海制度,再次明确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权,外国军用船舶经批准可进入我国领海。
(二)毗连区。
毗连区,顾名思义是连接领海的一部分海域。
毗连区的范围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我国在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才真正建立起我国的毗连区制度,规定我国的毗连区是在领海以外、邻接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一带海域。
(三)大陆架。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1998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从法律上正式建立起我国的大陆架法律制度,规定我国的大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依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至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足200海里,则扩展至200海里”。
浅谈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历史不止一次的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道理。
事实证明,享有海洋权益并不等于控制了海洋,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是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加以扞卫的。
同时,对于如何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不能简单的认为单凭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手段就能对海洋的资源来加以控制和利用,说到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有效扞卫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美国着名的军事理论家.马汉曾指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之务。
”世界近现代史更是用史实说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这样一个道理。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围绕海权发生过大小无数次战争的原因。
就当今世界而言,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题,但是竞争与争端也仍然存在,特别是陆地资源的枯竭,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于是,海洋就成为了国家间领土的控制和资源争夺的“热点”地带。
作为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我国,在海洋权益纷争不断、海洋资源被严重掠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主动应对,才能确保海洋国土的安全?这将是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纵观历史,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解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由岛屿主权的归属问题而产生的争端在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的问题上,如果没有涉及到实际的军事占领和开发,其争端也就多表现为口头或书面上的争执。
同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问题相比,岛屿主权的归属则是最敏感,同时也是最容易引发局部冲突的问题,因为解决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争端的最终结果是随着岛屿归属的最终确定解决的。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就有6500多个,其中,近大陆岛屿占90%,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正开始建设自己的海洋文明,在朝着海洋强国的目标努力。
在建设现代海洋文明的长征路上,由于我们还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还有相当多的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去解决,这些现实中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当前,世界各海洋国家越来越重视向海洋进军,其中不按国际法规矩操作的为多,这势必使原本就处于无序竞争的海洋情况更加复杂。
中国必须尽快地分析面对的复杂形势,确定自己的定位,拿出有效的战略举措,改变目前在海洋文明和海洋国土问题上的被动局面。
一、“海洋中国”面临的问题1海洋意识淡薄我国是一个国民海洋观念十分淡薄的海洋国家。
在我们的历史上,我们总认为自己只是陆地国家,海洋和海洋国家的观念十分淡薄,曾经有过因为忽略蓝色国土而遭受耻辱、蒙受侵略的时期。
这种历史的悲剧不能再在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身上上演。
但是,至今,我们的海洋意识仍然薄弱,经不住海洋竞争的恶风险浪;我们利用海洋发展自己的理念仍然浮浅,难以积蓄更为强劲的后力。
自古以来,我国沿海人民和地方社会走向海洋的活动持续不断,即使有政府的禁令,民间活动依然进行。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海洋的发展停留在地方、民间的层次,而不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指向。
”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总体上讲,国家层面开始重视海洋主要还是停留在政策文件层面,民间层面则依然是沿海民众行为,缺乏一种必须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
进入21世纪,我国的主权利益、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在海洋方向上日趋重合,但是重陆轻海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的观念还没有深植人心,社会上对海洋国力建设的关注还不够高,甚至还会有人对“海洋国家”的发展定位提出质疑。
2、海权措施不力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国海权争端21世纪是海洋世纪,各国在“蓝色土地”上开始新一轮的逐鹿。
在太平洋的争夺中,中日海权争夺尤为激烈,不仅包括已有的钓鱼岛争端,还包括新产生的冲之鸟岛争端和东海划界、开发问题,这些使研究日本的海洋发展观便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早在1974年日本教授西村朝日太郎就在《海洋民族学》[1]一书中总结了日本的海洋文化观,提出海洋对日本发展的重要性。
此后出现的一系列海洋理论使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并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组织全国有关学者专家连续数年进行相关研究。
在2001年日本内阁会议批准的科技基本规划中,海洋开发被列入维系国家生存基础的优先开拓项目。
“海洋国家”、“海上生命线”成为日本政府内政、外交中的重要指针。
日本积极筹建“西太平洋海岛诸国家会议”,把帕老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共和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甚至台湾囊括其中。
还在2000年在东京召开“太平洋·岛国首脑会议”上,提出“太平洋新天地外交”的方针。
[2]所有这些,都集中指向日本对海洋扩展的急迫心理和重视程度,从而与邻国的海洋权利争端呈现上升趋势。
一、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日海域划界问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各国可管辖的海洋范围大致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署经济区几个层次。
内水是指一国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海域,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不存在争议,比如我国渤海。
领海是指一国陆地领土或内水相临接的海域,宽度最大为12海里,同样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
毗连区是指连接领海并在领海之外具有一定宽度的海域,宽度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沿海国在毗连区只有特定的管辖权。
大陆架是指从海岸低潮线起,海底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向海洋方向倾斜延伸,直到坡度发生显著增大的转折处为止的海床。
专署经济区是和大陆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海洋新概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从领海基线起的200海里划为沿海国经济专署区,成为界于领海和公海之间的一个特点区域。
正是专署经济区的出现使各国在海域划界问题上产生了许多纠纷,其中和日本海洋发展观密切联系的就是东海的划界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只是规定了经济专署区的范围,并没有对纠纷区域给出具体解决方法。
因此各国由于海岸线、海底地貌等情况千差万别,海域划界纠纷一直呈现增长趋势。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划界原则分别是:“大陆架自然延伸法”,以海底大陆架外缘边界为划分争议海域标准;“海岸线长度比例法”,海域的划分应该与海岸线长度成比例;“200海里原则法”,不论大陆架是否延伸一律按200海里标准划分;“中间线法”,共同海域不足400海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日海权争端47里的水域按中间线划分。
[3]东海介于北纬23度至33度10分,东经117度11分至131度之间,是由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和琉球群岛所围绕的一个边缘海。
东北部以对马海峡,西南部以台湾海峡分别沟通日本海和南海,东部以琉球诸水道与太平洋沟通,为一开阔的浅海。
东海东北至西南长约700海里,东西宽约150至420海里,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
西部大陆架50万平方公里,外缘水深170米。
东部冲绳海槽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00米。
东海海底地形复杂,大致以台湾岛与日本五岛列岛呈一向东突出的弧形连线,其西北属大陆架范围,占东海面积的2/3。
平均坡度为0.8度,平均深度为72米。
整个大陆架向东南缓缓倾斜,坡度基本上不超过0.002度,水下三角洲、古河道、古海摈等地貌保存较好。
水深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加大。
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中日两国的争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日两国的争执表现在对划分原则适用的不同上。
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法”和“海岸线长度比例法”;日本则主张“200海里原则法”和“中间线法”。
一方面,依据日本的“中间线”划分法划定的日本经济专署区的面积,与依据中国主张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划定的面积相比,相差在30万平方公里左右,约相当于8个台湾省的面积。
另一方面,如单纯适用“大陆架自然延伸法”中国可获得东海75%以上的面积,考虑“海岸线长度比例法”中国也可获得东海65%左右的面积,但如适用“中间线法”中国只能获得东海面积的40%左右面积。
[4]所以,谈判对适用原则的确定是东海划界的关键。
其次,中日双方争执的中j 是如何认定冲绳海槽的性质。
冲绳海槽的西坡为坡度约3瘦的东海大陆坡,东坡则为坡度约10度的琉球群岛的西北侧岛架。
西坡的岩石主要是碎屑岩,自陆地而来,而冲绳海槽区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或火山岩,具有近似洋底的性质,活动活跃。
因此,我国坚持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与琉球群岛岛缘陆架的天然分界,也就是中日两国大陆架的分界线,海槽西侧为中国主权范围。
海槽最深点超过2500米的事实也佐证这里显然是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的分界线(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2500米是衡量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过渡的一个法律尺度)。
日本却认为冲绳海槽只是海底褶皱,不能作为划界依据,中国和日本属于大陆架共架国家。
此外,日本还对钓鱼岛提出主权要求,企图为“共架说”寻找证据。
由此可见,日本的片面海洋发展观是中日海域划界的主要障碍,缺乏合作和共赢意识,违背《国际海洋公约》中提出的公平原则。
这样,原本复杂的海域划界问题将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二、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日资源争夺日本不仅国土狭小,而且陆上资源匮乏,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极少,其中石油99.7%依赖进口。
这样,日本也就比别的国家更早、更有系统地开始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并把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日本的海洋资源发展观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日本加快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研究。
日本在资源探测和开采技术上都远远地走在世界前列。
就探测技术而言,日本最新的“浦岛”深海探测器已经完成了连续潜航317公里的海底作业任务,并打破深海探测器连续潜航世界纪录。
[5]就开采技术而言,日本制造的“地球”号已经使用了海底油田钻探技术,可钻探海底7500米以上,刷新了美国保持的2100米的纪录。
[6]第二,日本为海洋资源开发创建制度保障。
2002年6月,日本内阁成立了由内阁官房、防卫厅、外务省、文部科学省、水产厅、资源能源厅、国土交通厅、海上保安厅和环境省组成的“大陆架调查联络会议”。
2004年8月又将它改组、扩大为以官房副长官为议长的“有关省厅关于大陆架调查、海洋资源等联络会议”,并对各省厅进行工作分工。
海上保安厅负责“海底地形精确调查”;文部科学省负责“勘测地形构造”;经济产业省负责“提取海底岩石样本”。
第三,日本还设立许多非政府组织对海洋资源开发进行宣传和造势。
例如,日本自民党的“促进大陆架调查议员联盟”就是为了“取得广大国民对加强大陆架调查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有关方面获得更多的调查预算;推动政府加快调查大陆架工作的进程”。
该组织还先后向政府递交了《维护海洋权益九项提案》和《维护东海海洋权益的紧急提案》,敦促政府设立“海洋权益阁僚会议”,全面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洋政策。
[7]在这样的海洋资源发展观指导下,日本全民激昂,至上而下都在积极推进大陆架和经济专署区资源开发,在东海问题上也作了淋漓尽致地表演。
首先,日本无理地要求中国停止在主权范围内的正当资源开发行为。
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是一个单纯的石油出口国,但本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中国过快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使政府在“节流”的同时加快“开源”,其中自然包含对东海的油气开发战略。
但是,日本却对我国东海的油气开采进行无端指责,称中国正在东海开发的“春晓”油气田超越了东海海域“中间线”,侵犯了日本海洋权益。
[8] 其次,日本要求中国向其提供东海油气田的地质资料以及其他与石油气开采有关的数据,并主张对中国开发的油田进行共同开发。
中国对东海的油气开采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从1982年开始,在东海我国相继开发了平湖、残雪、宝云亭、天外天、孔雀亭、武云亭、玉泉、断桥、春晓等多个油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资料。
对于中日争端,我国虽然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但日本对不存在争议的海域提出共同开发,显然侵犯我国主权。
至于日本所提出的“吸管原理”(日方认为“日中中间线”两侧的油气田属同一矿脉,中方在西侧的开发为因“吸管原理”而将东侧的油气吸走),更是无稽之谈。
[9]最后,日本表示将对东海油气“试开采”。
日本政府在谈判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单方面决定办理授予民间企业对东海“中间线”以东争议海域油气“试采权”的手续。
2005年8月3号,日本政府已经批准眉本“帝国石油”公司在该海域试采权的申请,向该公司提供财政支援,并派出海上保安厅舰只保护帝国石油公司的试开采。
[10]这些单方面的行动,把对“有争议海域”的开发与对“无争议海域”的开发等同的做法,无非是想为自己寻找籍口、开脱责任。
三、日本海洋发展观与中日岛屿争夺为了争取划界谈判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开发海洋资源,日本政府加紧岛屿勘探和占有。
每一个岛屿,不仅会成为日本的“新领土”和谈判的筹码,而且还会成为日本海洋军事战略的重要一环。
依托岛屿,日本可以建立自卫队的海上军事基地,扩大海上防御和进攻空间,阻止中国东进、美国西挺和俄罗斯南下。
日本的岛屿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和推进岛屿勘察工作。
日本对海上的小笠原诸岛、南鸟岛、冲之鸟岛等弹丸之地或是礁石都进行了详细勘察。
除海上岛屿以外,日本还加强海底山脉勘察。
例如,日本在太平洋底新发现的200多个海底山脉已经被命名为“春之七草海山群”和“秋之七草海山群”等,并已报联合国认可。
将来,一旦这些海底山脉露出海面,就将成为日本的“新领土”。
[11]其次,全面建立经济专署区,强占海洋资源。
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挑选式认同,对所有岛屿甚至是礁石都主张建立日本经济专署区,以主权的方式实现其开发的排他性。
最后,对有争议的岛屿采取强硬措施,尽可能实现实际占有。
日本如此的岛屿发展观表现在中日海权争夺问题上,主要有两个热点。
一是钓鱼岛问题,一是冲之鸟岛问题。
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日本人人称“尖阁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根据《马关条约》被日本攫取,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理应归还中国。
但是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
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把钓鱼岛交给了日本。
显然《旧金山和约》由于中国的缺席而不具有效力,但日本却于6O年代开始就对钓鱼岛进行了一系列单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