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我的团长我的团》:冷看虞啸卿之悲与当今平等意识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团长我的团终于看完了,看了好几天,昨天正好休息一天,临睡前看完大结局。
有太多要说的话,有太多让我感慨的东西,真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一起讨论一下这个小说。
见到每个人,我都会问一句"你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吗"?小说的结尾,虞啸卿一百岁了,坐着豪华的汽车,好像还挺有地位的,旁边跟着很多陪同的人。
一边走一边急切的问“真找不到一个人了吗?找不到一个我认识的人了吗?”当时我就在想,他身边的不都是他认识的吗?只是认识的时间比较短罢了。
其实,虞啸卿并不是在找人,他只是在找年轻时候的记忆,一个和他有过共同记忆的人,一起回想当初的经历。
年轻时候认识的人,一个个离去,好像连自己的过去也一起埋葬。
《我的团长我的团》,团长死了,川军团也瓦解了,一个接一个死去,要麻、康丫、郝兽医、豆饼、迷龙、死啦死啦、克虏伯、阿驿...最后只剩下了孟烦了一个。
也许是剧情需要,他是故事的讲述,所以不能死,需要活一个大年纪,记录别人的生活。
前边的那些人都是战死的,后面的却是自杀而死,孟烦了是幸运的,自杀好多人次都被人救下了,他没有把牛腾云从车上踹下车去,是救了他自己,换一个人可能要让他死掉了。
我不想看他死,如果主角也死了,那也太可悲了。
作者还是比较仁慈的,让他活了一个大年纪,而且儿孙满堂,90多岁还上街买菜,讨价还价,一个死瘸子,90多还不用拐杖,站在桥上还能笑得出来,真好。
其实整个故事读起来,感觉是特别沉闷的,虽然也有逗人乐得地方,整个基调确实一种哀伤。
有也在想,能不能不要写得这么凄惨,那么一个让我崇拜的龙文章,为啥偏偏要在领奖的时候说出那些话呢,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偷偷跑到北方不行吗?为啥一定要大喊大叫说出啦呢?去北方去打内战时,直接带兵集体投降,或者请个病假什么的,都好过那样傻傻的去死掉要好吧?像他那样聪明的人,如果说没有别的办法,那就是真的没办法了。
家国还是国家——对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形象的思考
家国还是国家——对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形
象的思考
寇欣伟
【期刊名称】《四川戏剧》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儒家文化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信条.但在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中,我们大多把是否兼济天下、在多大程度上兼济天下作为人生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修身、齐家与其说是出于对个人道德修养自我完善的追求,不如说更是为将来的治国、平天下作准备,治国、平天下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人生理想和家国情怀.
【总页数】2页(P98-99)
【作者】寇欣伟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启蒙历史困境中的"生命政治学"——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解读 [J], 徐刚
2.银海遐思录(之二十一)——也谈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J], 郑雪来
3.谁的团长谁的团——对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的解读 [J], 寇欣伟
4.《我的团长我的团》与当代知识状况──围绕当代中国电视剧的一场讨论 [J], 王进
5.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战争叙事——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J], 郭林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评缺乏真实性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精品文档资料
评缺乏真实性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有评论说,“它让中国电视史上首次出现了‘零点首播黄金档重播’‘滚动播出’等奇怪现象;它注定还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它,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尽管好评很多,然而我要说,它所讲述的是一个看似真实却谬之千里的,不真实的“国军”入缅作战故事,一部典型的用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思维和想象,嫁接到“国军”身上的虚假故事。
一、对中国士兵真正的形象个性的随意编造《狼毒花》《亮剑》两剧之中,主人公具有一些流民,甚至流氓习气,但主流是一种勇敢精神,阳刚之气,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他的认可。
不幸的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完全把流氓习气、涣散、怕死、欺骗、自私、愚昧、没有精神和灵魂,这些丑陋弱点当成士兵的本性和特质,通篇渲染,仿佛这就是真实。
如果我们给该剧中的士兵甚至军官一个评价的话。
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些没有理想和热情。
有的只是逃生,通过暴力和欺骗谋官、求财,追女人的乌合之众。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绰号:北平人孟烦了、上海人阿译、东北大兵迷龙,还有要麻、豆饼、蛇屁股、康丫、兽医郝大叔和湖南人不辣,对了,还有那个外号“死啦死啦”(龙文章),这哪里是军人,分明是市井之徒。
让我们再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
龙文章(绰号“死啦死啦”)骗着哄着大伙边打边退,是为了圆他的带兵梦和求生,为此,他什么都敢做。
他敢违抗军令,劫出孟烦了,敢欺骗大家甚至敢欺骗上级指挥官。
他甚至跪下来恳求美国人麦克鲁留下来,目的只是美国人能教他的弟兄们如何在战场上活命。
东北大兵迷龙,贪财,好女人,喜欢用拳头征服同伴,打了那么多年仗,居然直到他在森林中搏杀了几个日本鬼子后自己才目瞪口呆,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真的可以打鬼子了。
“九一八”是哪一年?宛平城里的东北将士奋起反击的战斗中,东北抗联顽强抗击的队伍里,有多少敢想敢干的东北军人身影?抗战四年了,一个东北人认识到了“居然真的可以打鬼子了”!这是一种欣慰,还是一种悲哀?或者说,这是“创作者”强加的一种悲哀。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观后感
《我的头我的团》的观后感《我的头我的团》上映后,收视率一直很高,它的经典之处,除了银屏效果的魅力之外,也在于他对人物和事件的真正赞扬和批评。
真实是艺术永不退色的主题。
康红雷导演近些年在电影界名声大噪,大概也就是因此而得吧。
他能让原本严肃的军事主题变得有趣,这就是制胜的法宝,因为风趣本就是生活所应该具备的特征,是人们所共有的追求。
即便纪律严明的军队,他们也需要风趣,不然军人还不得寂寞死。
军人也会想偷懒,也会想女人,也会打情骂俏,会倚强凌弱,还会在国事与家事之间犹豫,这都是人性的真实面孔。
好的作品不会对阴暗面只字不提,而是在描写的时候适当抑扬,突出主题。
中国战争电影,几十年不变的夸大正面,忽略反面,神化我军,愚化敌军。
我军士兵都是英勇善战的,军官都是智慧超群,可以党还没号召就开始响应,上司还没开口就毅然大义灭亲,非常积极,毫不犹豫。
不可否认中国近代有过一段大义灭亲的历史,但当我杀了我的亲戚时,我甚至不会眨眼,机器?近些年银屏上终于适当涌现出了一批会笑,会哭,会犹豫,会抗议,会贱兮兮地求人,会无奈地适应环境的军人了。
这无疑是中国电影的一个进步。
而康导无论国共,对就赞,错就批,是为军事艺术的先锋。
《团长》的价值,不只在银屏效果和人性的真实描写上,它对我们了解历史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之前无论是历史教科书还是电影,似乎都没有很好地尽到应尽的责任,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历史,一如我在云南接受了一二十年的教育,居然要等到在大学图书馆里“博览群书”的时候才知道,云南有个抗战名城叫腾冲——中国在抗战里唯一主动出击全歼日军的战役,一场万余名同胞永远沉眠疆土的悲壮的胜仗,也就是《团长》的拍摄地和故事发生地。
后来又听在那儿上学的同学介绍,腾冲有一座具有近万座烈士墓的国殇墓园,幸运的是,一些游客知道要记住我们的抗日先驱者。
一个政党陨落了,难道那些保家卫国的烈士也得跟着陨落吗?记得大学《近代史》老师在讲“统一战线”相关章节时就曾发表过许多感慨,他甚至是撇开教材发表个人观点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战争与人性的深刻反思读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战争与人性的深刻反思读后感《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它描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支英勇的游击队为保卫家园而浴血奋战的故事。
通过这部电影,我对战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反思。
从《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我看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残酷。
战火纷飞的年代,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人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死亡和痛苦的威胁。
无辜的人们被卷入战火之中,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电影中,无论是自由活动的村庄,还是美好的家庭,都在战争的冲击下瞬间化为废墟。
这种巨大的破坏力让人不禁对人类到底是否应该卷入战争进行了深思。
然而,《我的团长我的团》也给人们展示了战争中人性的一面光芒。
在电影中,游击队的团长带领着一支由普通农民组成的队伍,他们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品质。
在战火中,他们守望相助,互相鼓舞,体现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团结。
电影中的团长更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形象。
他不仅关心着队员们的生活,还耐心指导他们的战斗技巧。
他丝毫不图名利,只是在默默地为着他们的家园而战。
这样的形象让人感叹,即使在战争的恶劣环境下,人性中的善良依然存在。
电影中也有着一些令人心痛的镜头。
战争剥夺了人们的亲情和爱情,使得那些相爱的人被迫分离。
团长与自己所爱的女孩儿之间的感情在战争的洪流中显得无奈而脆弱,最终以悲剧收场。
这让我感受到战争带给人们心灵深处的伤害和痛苦。
通过观看《我的团长我的团》,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战争带来了破坏和残忍,但也能激发出人性中的善良和勇敢。
然而,战争夺去了人们爱情和亲情,让他们陷入无尽的痛苦中。
战争与人性的关系如此复杂而深刻,让我反思和思考。
我们作为一个个普通人,应该珍爱和平,追求和平,努力将战争的阴影远离我们的家园。
作为时代的新人,我们应该从这部电影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平的精神,使和平成为我们的共同追求。
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最近看了《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心里就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剧没有那种常见的主角光环,没有那种喊着响亮口号就能打胜仗的桥段。
它就像是把战争最真实、最残酷、最无奈的一面,硬生生地摆在了你的面前。
剧里的那些人物,一个个都像是从泥里刨出来的,灰头土脸,却又无比鲜活。
比如说龙文章,这个看似疯疯癫癫的团长,一开始我真没搞懂他到底在想啥。
他满嘴跑火车,行为怪异,可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才发现他心里藏着的那份对胜利的渴望,对兄弟们的责任,比谁都重。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那是他们在缅甸的丛林里,又饿又累,还被日军追着打。
龙文章带着大家拼命地跑,一边跑一边还不忘鼓舞士气。
他那沙哑的嗓子喊出来的话,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些最实在的“活下去,回家”。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却让大家咬着牙跟在他身后。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疲惫和恐惧,但眼神里又透着一股倔强,那种不想死在异国他乡的倔强。
还有迷龙,这个东北大汉,看起来粗枝大叶,可内心细腻着呢。
他为了能有个家,硬是在战火中给自己弄了个安乐窝,还娶了老婆。
记得他为了弄那套家具,跟人打得头破血流的样子,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他把对生活的热爱,全都倾注在了那个小小的家里,哪怕外面炮火连天,他也要守住这一点点的温暖。
虞啸卿,一开始觉得他是个铁血军人,满怀壮志。
可到后来,才发现他也有他的无奈和挣扎。
他被上面的那些勾心斗角束缚住了手脚,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施展。
他在面对龙文章的质问时,那种迷茫和痛苦,让人忍不住为他感到悲哀。
不辣,这个湖南兵,总是笑嘻嘻的,哪怕断了一条腿,还能哼着小曲。
他的乐观真的感染了我,让我觉得在那样绝望的环境里,都还有一丝希望。
这部剧里的战争场面,没有那种炫酷的特效,有的只是血肉横飞,残肢断臂。
可就是这种真实,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那些士兵们,前一秒还在跟你说笑,下一秒可能就倒在了血泊里。
每一次冲锋,每一次枪响,都像是在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小说《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_读后感_
小说《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总算是把《团长》小说版给看完,一直都觉得先看电视剧后看小说会更加容易记得那些久久挥之不去的画面,我该庆幸,因为这次选择是对的........几天熬夜下来,总算是看完了心理却是堵的慌。
迄今为止,这部小说也是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甚至值得让我觉得应该说些什么或者写些自认为乱七八糟的。
它不像青春偶像剧那样矫情,不像战争题材电视剧写的那么豪情万丈或者铁马金戈驰骋沙场,更多的是真实写出每个人的心、感受、冷嘲热讽和看似搭不着边际的文字。
流泪过、伤心过、揪心过、纠结过、伤感过、期待过、开心过、感动过、失望过等等。
这也许是看完小说后的一些列过程。
有的时候看完一个非常喜欢的章节,突然道下一章一些人要死去,便会伤心和难过,便一次又一次的翻看上一篇章节,那一刻真的很想活在他们周围。
并且想起小醉用期待的眼神站在大街上喊着:“你要回来,你不要死.......”正是这样,里面的幽默可以让我开心一天,同样,面对小说中的离开和死去的心我会闷着一整天,整整一天。
如果说《士兵突击》是讲诉一个要有灵魂的故事,那么《团长》这部小说也许会影响我的一辈子,不,我才活了25年,怎么能讲一辈子呢?我特爱美,所以每天照着“镜子”。
而这部小说里面注定会让读者自动去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角色,因为它就是一面镜子,能看见自己丑陋的表情,能看见自己肮脏并且无法去掩饰的心,让人看后有种感觉,原来每个人的脸真的不怎么干净。
他们自欺欺人,他们互相丑化甚至打来打去。
面对同袍的死去,他们可以恶毒的去攻击一个死去的人,甚至认为他是该死,并且寻求共同的心声--对,那个傻玩意就是该死。
然后他们各自的默默行走,因为他们的队伍里面少了一些东西,他们开始流泪、开始怀念和哭泣。
岂曰无依与子同袍...有的人没了信仰、有的人寻找着信仰、有的人却为信仰付出了一生。
我想起龙文章的妖,烦了的痞,迷龙的粗,阿译在不自然时面部神经抽动,兽医的死,不辣的可怜,虞啸卿的可悲。
浅谈《我的团长我的团》
浅谈《我的团长我的团》
杨珂
【期刊名称】《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4)0z1
【摘要】<我的团长我的团>是2009年的一部年度大戏,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在滇缅交界处的英勇战绩,这部电视剧以独特的视角对人物设置、剧情发展、画面结构和声音进行了展现,产生了一定的突破,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再现了当时的生活、战斗场景.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杨珂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谁的团长谁的团——对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的解读 [J], 寇欣伟
2.这样的团长这样的团?!——读小说《我的团长我的团》 [J], 戎国彭
3.日本国立癌中心访华团北條庆一团长在北京学术座谈会的纪要 [J], 徐光炜;沈明;杜伟生
4."铁血团"团长钟阿马 [J], 宓小九
5.“铁血团”团长钟阿马 [J], 宓小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精选多篇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精选多篇)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小说看完了,感觉小说比电视剧要好,逻辑性,乃至能够说和电视剧想要表达的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内涵。
固然是从网上下来看的,真的还不错。
越到最后,越感觉是作者继袁朗以后又塑造了一个完人的形象。
死啦死啦和虞啸卿有相像的地址,确实是作为军人的捐躯精神,但两个人从本质上是不同的。
虞啸卿是天之宠儿,天降大任型的,他应该是不怕捐躯自己的,同时也感觉他人的捐躯是天经地义的。
而死啦死啦那么不然,或许是缘于他的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特殊的职业背景,流离失所,历尽沧桑,关于亡故的人,他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关于生命,他有自己的明白得和尊重。
直到看到上官戒慈一点点地走出失去迷龙的阴影,从头燃起生活的信念。
其实,这也是对生命的珍爱,逝者已逝,生者在记挂逝者的同时,还要继续好好的生活下去,这也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我想,这部小说,想表达的仍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战争的反思。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战争在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时,是需要捐躯的,必需捐躯的,捐躯也是有价值故意义的,但如果是是战争沦为了某些人利益获取的工具,那是不是值得战争,是不是值得捐躯就要好好考虑了。
第二篇: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这可能是我看过最最超卓又历时最长的一部小说——从2月11日至3月25日深夜。
这么说一样是因为大多数超卓的小说让人不忍放下,拿起来会随着情节转变心急如焚一目十行想快点看完,可是这部小说有点不一样。
情节如此跌荡,以至于想快点了解下面的情节;可是又不忍心囫囵吞枣地翻过,生怕错过了那些让人心笙摇荡的文字——有激怀壮烈的感言,但大部份是一样确力透纸背的透彻,把人性与战争揭露得如此透彻,让你几乎以为作者确实是一个疯子与天才的集合体。
上学的时候,广告文案课教师说:你们以后假设是做文案,有一本小说是必然要看的——《白鲸》,于是我在学校边上某个旧书摊淘来一本不知何年何月的白鲸,才翻了几页便束之高阁。
或许出于文化环境的不同与翻译的弊诟,对那种行文风格不甚伤风,一直都以为真正有力的文字不是形容词的堆砌,而是作者对人情世故透彻练达的分析,痛恨隔靴搔痒雾里看花式的文字。
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最近,我刚刚观看了电影《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电影不仅提供了一个娱乐的视觉盛宴,同时也让我深思战争背景下人性的伟大与边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和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首先,电影以真实事件为灵感,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抵挡美军的英勇事迹。
这部电影以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派遣的一支炮兵部队为主线,通过对主人公杨世亮生命经历的描写,展现了战争中人的矛盾、成长和无尽的荣誉。
电影的剧情紧凑而引人入胜。
导演通过将主要角色和战争场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前线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尤其是战争场景的拍摄技巧和特效,让人仿佛能够亲身经历战争的真实感受。
同时,电影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入探讨了士兵们在战争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心理压力。
这些情感上的细腻刻画,使电影更加贴近人心,触动了观众的情感。
在电影中,我特别感受到了团结和拼搏精神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人们共同面对着生死考验,而激发出来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是无穷无尽的动力。
电影中的主人公杨世亮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他代表了众多的中国志愿军士兵,用他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带领全团官兵奋勇杀敌,最终完成了任务。
这种团结和拼搏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思考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如何培养和发展这种精神。
此外,电影中对战争中伤亡士兵家属的描写也令我深感震撼。
为了保家卫国,许多勇敢的士兵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他们的家属却在家中默默地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
电影中通过对家属们的描写,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思考战争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这种深度描写使观众对战争的残酷性和荒谬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战争抱有更多的反思。
总的来说,《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不仅向观众展示了真实的历史画面,还通过情感细节和人性的矛盾展现了战争中人的伟大和悲剧。
这部电影通过对战争背后的故事和人性的探索,触动了观众的内心深处。
我相信,这部优秀的电影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更加努力地为和平而奋斗。
(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
我心中的团长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兰晓龙著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群在抗日期间的炮灰团。
所谓炮灰团,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不少,大规模战斗时,壮声势,喂伤亡的那些人。
他们不是主力,更不是时代的主流,一群浑浑噩噩坐吃等死,几乎没有思想,为了吃饭而打仗,为了生存而打仗的那些人。
我认为的故事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准备。
团长虞啸卿(后来的师长)年少轻狂,因为和家里置气自己去征兵,看见这些坐吃等死的炮灰,用先进的武器,能吃饱的军饷,最重要的是能杀日本人,激发了这些炮灰的斗志,叫炮灰们看见了自己的价值,顿时光环笼罩一般。
第二部分:逃兵。
炮灰大军先后被美国盟友的飞机运往缅甸,但整体运作甚是粗糙,以至于在天上的时候就被日本侵略者一个一个的当做靶子打下来,按计划接应的英军盟友发扬了他们绅士风度的战斗风格,在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攻击下,拱手将物资送给日本殖民者。
炮灰团团长龙文章收集这些充满梦想却依旧是炮灰的散兵游勇,答应带他们回家。
第三部分:胜利。
故事的主线是第三部分,两军隔江而望,互相镇守着阵地却无能为力。
主力团信誓旦旦,却碌碌无为。
炮灰团经过生生死死的经历,似乎又失去了往日的斗志,继续浑浑噩噩的坐吃等死。
经过团长龙文章的日夜侦查,师长虞啸卿的主战请求,战士们的刻苦训练,最终消灭了缅甸的日本侵略者,夺得了缅甸地区中国军队的胜利。
第四部分:禁播。
《我的团长我的团》小说中的结局远比电视剧惨烈的多,但因某某因素而被修改,最终成了现在看到的电视剧。
我认为本书的几个看点所在与大家共享:人物。
在一个离中缅边境不远叫作禅达的地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见的溃兵和百姓,因为种种命运际遇的原因而相会于此:北平人孟烦了、军医郝兽医、湖南兵不辣、上海军官阿译、东北佬迷龙、豆饼、要麻、蛇屁股、康丫、川妹子陈小醉。
战争的苦难和身体的伤病让他们过着绝望的日子,他们互相厌憎又相依为命,不饿死不病死成为他们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标。
为了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生存下来,别无选择的他们不得不摒弃前仇、恩怨、偏见、狭隘而团结一致组成一支小分队,在现实的困境中他们认识到了民族存亡的大义,于是义无返顾共同投入到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捍卫尊严、为抗战胜利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正义斗争中,用血肉之躯书写一曲曲铁血卫国的悲壮战歌。
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
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2次看完《团长》我先是唏嘘不以,生活中每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我都会莫名其妙地忍不住的眼眶发酸,之后便深沉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
和战争相比,和战争中人们的付出相比,我们现在遇到得这些自认为地挫折,压力,委屈算得了什么呢?看看团长率他的炮灰团所做得一切:做对的事,做对得起良心的事,做自己认为该做得事,哪怕豁出性命。
现代人眼中还有什么比性命更珍视的东西呢?炮灰团的炮灰们,好多连字都不识,不会说什么民族大义之类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
他们只是跟着自己信任的人,自己心目中的兄弟,觉得可以把生命予以托付的人做着不愧对自己良心的事。
面队着与精锐部队天壤之别的待遇和装备,他们最终没有在要做的事前退缩,而是"不亏不欠,用尽全命",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信任一个人。
龙文章,虞师长口中的妖孽,天才。
他当然是个天才,可以说他掌握着全团人的生死。
他有能力承当起所有炮灰的性命,但人命观天,这"天"大的事不是一个常人承当得起的。
有气魄,有担当,有智慧.这些词汇用在他身上似乎很苍白,很空洞,没有份量,甚至虚伪。
这是一个想活下来的'人,但他并不想苟活在世上,他追求得不是怯懦地活着,行尸走肉般地保住性命,观后感《《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
他鄙视仅仅为了活命的人,但又深深理解绞尽脑汁想活下来的人。
他是矛盾的,他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处于矛盾中。
他不想仅剩不多的兄弟们做无谓的牺牲,带他们过了江。
有人活了就得有人死去,否那么谁也活不成。
死去的人一直在江那边,他们每个人从来没有忘记那边的兄弟。
团长珍视每个兄弟的生命,但战争中任何人都无力保住别人和自己的生命,他们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最终要打回去,他们更知道打回那边人人都没有生还的可能。
谁的命都是命,谁都不想送死,他们想活,但这样亏欠地活着他们又觉得不如打过去哪怕是死.记得团长追回麦师傅的时候对烦了说:"能不能有时候让我觉得不是我一个人在抗?"(段奕宏的眼睛让人难忘,他与团长已经"天人合一"了,我想不出来还有谁能够代替他)我似乎感到他掩藏在心底的绝望,但他不能绝望他已由不得自己了,他肩上担着一个团上千条命啊。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与时代背景分析
情感体验:描述 了自己在阅读过 程中的情感体验, 包括对故事情节 和人物形象的感
受和思考。
主题思考:探讨 了小说所表达的 主题和思想,包 括对人性、友情、 爱情等方面的思
考和感悟。
主题思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人性光辉
人物形象:团长龙文章、士兵们、 炮灰团成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染力
主题思想与价 值观念:深刻 反思战争与人
性
阅读过程中的 思考与感悟: 对生活和社会 的启示与反思
PART THREE
创作背景:作者龙文章在创作过程中对历史背景的深入挖掘和思考 历史背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文化氛围
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响:时代背景对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影响 作品对时代的反映:作品通过人物、情节等手法,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时代背景:20世纪40年代,中国 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荡不 安
文化背景: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西 方文化逐渐传入,新旧文化冲突激 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环境:战争、贫困、腐败等社 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时代特点:民族危机深重,民众渴 望救亡图存,爱国主义情绪高涨
政治背景: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汇报人:XX
人物塑造:塑造了一系列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时代背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当代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引发读者对现实问题的 思考与反思
PART FIVE
作品主题:《我的团长我的团》通过讲述中国远征军的故事,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和民族 精神
时代背景:作品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包括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重大事 件
《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深刻而震撼人心的战争题材剧,它以独特的视角、鲜明的人物和复杂的剧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挣扎。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部剧围绕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在滇西集结,他们衣衫褴褛、形如乞丐,却被卷入了惨烈的抗日战争。
他们在龙文章这个“疯子”团长的带领下,试图找回军人的尊严和生存的意义。
从缅甸战场的大溃败到怒江对峙,每一场战斗都无比惨烈。
剧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更多的是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混乱与挣扎。
例如南天门之战,他们以血肉之躯对抗日军的坚固工事,那是一场持续多日的残酷厮杀,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求生,却又义无反顾地向前,这种情节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无情。
在角色塑造方面,龙文章是一个极具魅力又充满矛盾的核心人物。
他看似癫狂,却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对战争局势的敏锐洞察力。
他不择手段地想要胜利,是因为他对生命有着深深的敬畏,他想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他的身份模糊,不知从何而来,但他却把这些炮灰们凝聚在一起。
孟烦了则是一个聪明又尖酸的知识分子,他用玩世不恭来掩饰内心的恐惧和对战争的绝望。
他对龙文章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敬佩又怨恨,因为龙文章把他从苟且偷生的边缘拉回了残酷的战场。
迷龙是个典型的东北大汉,他豪爽、重情义,但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他在战争中渴望着家庭的温暖,他和上官戒慈的爱情在战火中显得尤为珍贵。
此外,还有兽医、不辣、阿译等众多角色,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性格和弱点,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战争群像。
从主题思想来看,《我的团长我的团》深刻地探讨了战争与人性。
它打破了以往战争剧对英雄的美化,展现了战争中人性的丑陋与光辉。
在极端残酷的环境下,人们会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会有怯懦、自私、贪婪等负面情绪,但同时也有勇敢、友爱、牺牲等伟大的品质。
这些士兵们在战争中不断地寻找生存的意义,他们对战争充满了厌恶,但又为了国家和民族不得不战斗。
这部剧也反映了战争对人的摧残,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那些士兵们带着满身的伤痛和心灵的创伤,依然在战场上挣扎,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与众不同——《我的团长我的团》给企业的启示
与众不同——《我的团长我的团》给企业的启示这是一个“不好不坏”的时代!危机冲击,不仅可以让我们遭到千古不遇的困境,而且可以为我们恩赐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表达这个时代趋势的内涵——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让我们企业打造品牌有了新的视角与动力。
回顾过去的与众不同,把握现在的与众不同,追求未来的与众不同,聚焦到我们危机下的一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同样在演绎着与众不同的情节,企业打造品牌的运作何尝不是如此。
热播的背后哲学里讲到,看事物,要透过表象看本质,本质的东西最能体现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在《亮剑》与《士兵突击》这两部有关战争的电视剧火红之后,我们又看到一部反映中国人抗战的史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开播以来,不仅电视屏幕前观众火爆,而且电视屏幕后,四大卫视为了抢收视狂潮,完全不顾联合首播的协议,疯狂地滥播与抢播,完全打破了电视台黄金档的常规,可谓令人匪夷所思。
究竟《我的团长我的团》有何魅力让屏幕前后如此火爆呢?我们透过表象看本质,发现热播的背后,竟然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反映出企业打造品牌的本质——与众不同,完全与消费者心智模式吻合。
团长的使命一个具有生命的群体,必须有一个使命。
没有使命感,就会缺少生命的活力。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团长龙文章,就是一个有汗有泪有血有肉的团长。
作为一团之长,龙文章也不是一开始就怀着使命感出生的。
在当时物资给养极度匮乏,抗战环境极度恶劣的条件下,龙文章带着一群溃退的残兵败将继续勇于抗战,从一场场战争胜利中寻找到团长的使命——与众不同的军人精神与素质。
因此,龙文章从不及格的团长成长为素养极高的指挥官,也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吸引观众热播的主要原因。
企业里的CEO,同样是扮演着一个团长的角色,肩负着品牌塑的使命。
就像一位船长一样,为了顺利抵达彼岸,必须指挥着船队向航标前进,否则,汹涌澎湃的大海就是船队的坟墓。
现在我们企业面临危机的冲击,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龙文章团长面临抗日环境一样艰难。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
《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后感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本以军旅题材为主的小说,作者通过一个小伙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团的成长与发展,其中不乏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读后感的分析。
首先,这本书的主题是关于团队的力量和团队精神。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战士,他和他所在的团一起度过了许多值得铭记的时刻。
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他们最终能够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种团队合作和精神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平时的生活中。
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愿意为了团队的利益而奋斗,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其次,这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是关于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小说中许多情节都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当我们看到那些无辜的人们在战争中死去,看到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们,我们会深深地感到悲痛和无奈。
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了和平的珍贵和重要性,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此外,这本书也描绘了军人的职业生涯和精神风貌。
小说中的团长和其他军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战士,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质。
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而且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也始终保持着高标准的要求和自律精神。
这种军人的精神风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这种精神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最后,这本书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面,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但他们最终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成长和进步。
这种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这种精神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总之,《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军人的职业生涯和精神风貌,还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和团队精神。
一张破嘴孟烦了——《我的团长我的团》评论-推荐下载
[都督推荐]一张破嘴孟烦了——《我的团长我的团》评论-------------------------------------------------------------------------------- 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也有好多日子了,总要写点什么呢,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写。
我情知《团长》一剧绝不可能比得上当年的《士兵突击》,但是出乎意料的,它却给我带来了《士兵突击》里面没有给我带来的东西。
就像我曾经对别人说,某山瑶同学看《士兵突击》的时候肯定很有代入感——很惭愧这一点被我不幸言中了,但是我这么喜欢士兵突击,看了四五遍,却始终站在局面之外。
固然我是那么喜欢成才,但是他削尖了脑袋往上爬的那种精神我却是万万学不来的。
但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不一样了。
有些人总说我像那个上海人林译,原因大概是所谓“那一甩头发的英姿”以及浪漫主义的文青气质。
其实我倒是说,如果林译的嘴皮子有我一半的聪明,也不至于被别人排挤成这样。
在孟烦了那里。
这才是那个像我的人。
最明白的共同之处,就是一张破嘴。
当然,还有别的令我想进入的方面。
熟悉我的人,总会知道那是什么。
所以我想说说这个,只说这一个人,也就说光了整部电视剧, 父亲 一个人的少年里,多少总有这么一个人,对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有的时候他会跟着那个人的影响走完一生,有的时候他会逆着那个人的压力过一辈子。
很常见的,这个人多半是他的父亲或者母亲。
孟烦了的母亲在电视里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后来知道原来是说过,后来剪掉了),这个人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托出孟父的形象——很简单,一个威严的父亲身旁不可能容得下一个说很多话的妻子。
我不敢说孟母对烦了完全没有作用,但是我们能见到的孟烦了的那段生命,几乎无处不见孟父的影子。
——这就是为什么,当龙文章逼他说说自己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两个字:“家父!” 孟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两个字——书生。
但是都是理想主义,他的性格与后来昙花一现的书虫截然相反,书虫奔着浪漫而死,孟父却在抱怨中苟活。
评《我的团长我的团》
评《我的团长我的团》2009年的夏天是我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在这个暑假,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我失去了工作。
可是经过艰苦而又细致的努力,我考上了公办教师编制,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转机。
在急速的转型时期,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心理上难免要承受各种不同的压力,挺过来了,人却悄悄地改变了。
这段漫长的等待中,幸亏有《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电影的陪伴,才显得不特别孤单。
刚开始我并不喜欢这部连续剧,觉得它拍战争片没个正型,总是吊儿郎当的感觉。
可是往后看,越来越触摸到人的灵魂,我们就是这样活着的。
剧中的:死啦、孟烦了、迷龙、不辣、郝兽医、阿译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最后的固守枯树堡中,虞啸卿说只要坚守四个小时就可以等到援军,可是最后他们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之下坚守了38天,异常惨烈的战争让人的灵魂都变得那么虚无了。
再大的事实都将成为过眼云烟,生活还得继续,六十年后的南天门已经成为繁华的小镇,往昔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激荡着每个人的灵魂。
死啦(龙文章):由假团长变成了真团长,本来只是想冒充团长过把带兵的瘾。
他是耍无赖的天才,南天门那么严密的防守,被他带领的炮灰团硬是从汽油桶转上了枯树堡,直接插入了敌人的心脏。
平时没有一个正经的时候,在关键的时刻起到了大的作用。
他是溃兵的灵魂、脊梁骨,有了他,那些看来一盘散沙的溃兵能够凝聚起来,在战场上给训练有素的日军以最沉重的打击。
孟烦了:从来都是一脸愤世嫉俗的样子,表面上看不起团长的一切,但是处处跟着团长,为团长最得力的帮手。
他也是一副天生犯贱的命,九死一生最后得来的小醉,他还在父亲面前说:“这是你的儿媳妇,你必须接受。
”转过身去又以“我养不活你”的理由无耻的抛弃了小醉,甚是让人鄙视。
可是他非常聪明,流利的英文外交上能够翻译,战争的关键时刻能够镇静自若。
迷龙:也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东北佬,天生的乐观,什么人他都说:“看我不整死你。
”他是幸运者,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竟然用一个实木棺材换回了一个老婆和一个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我的团长我的团》:冷看虞啸卿之悲与当今平等意识这一场庭审,看似迷花乱眼,但是发力处,却在虞啸卿身上。
表面上的悲哀属于龙团,内心的悲凉属于虞师座。
一、庭审前的背景---孤独,满目萧萧虞啸卿之悲在于他的孤独,在于无法对人言。
他对国土沦丧的伤痛不会少于任何人,尽管他出身高贵、手握重兵,但是眼看着一个个城市的失守,看着一败接着一败,而他除了几个亲随,几无可用之兵,军心的涣散和无望,是虞啸卿内心最深的痛。
他之前是亲眼目睹了龙团在南天门东岸的表现的,早前大半个中国的沦丧中,虞啸卿还曾目睹过部下的溃散逃命,耳闻过南京失守时5万多军人在长江边溃逃导致上万军人溺水而亡,更有过国军整建制弃城投降、令全国重镇一个个沦陷的惨痛。
抗战开始已经5年,国军中也有慷慨悲歌,有过无数甘愿赴死的将军士兵,但同样也大量存在着望风逃散的溃兵,不是不可以输,但是输的太不壮烈、输的太不争气。
于是5年的溃败之后,刚猛血性的虞啸卿心中最憎恨的是临阵脱逃,最渴望的是以命相搏,是带着成群的兄弟一同以命相搏。
在如云的将领中,虞啸卿也渴望能站到铁血、高傲的一群里,区区一个团长,他还不能如薛岳一样左右战局、一呼百应的打出湘军的威猛。
但是内心里他渴望走这样一条路。
所以军部的大员来了,他鄙夷有加;而在江岸看到一群溃兵宁死的壮举,他却动容了。
这些溃兵居然没有在逃命的缆绳被打断时哗变,居然明知道日军的威猛还是跟着伪团座走向死地。
这正是他心底最渴望、也最绝望之处----渴望得到,绝望于得不到。
二、惊讶---怒江东岸的抉择其实虞啸卿一出场就流露了他的心声:上峰让他去缅甸,他却只要自己的袍泽兄弟组成的川军团,他心底对“袍泽”的渴望恰恰说明了这是他一直得不到的,他也希望能有一班兄弟跟他生死与共,他要的不是几个亲随,而是所有一线兄弟能够集体拼命,他要自己的个人魅力。
所以他才能冲口说出:“要兄弟们想起川军团就想起虞啸卿,而他想起川军团就想起自己的袍泽兄弟”。
然后,他在怒江西岸目睹了溃兵抢竹筏,而龙妖以一己之力,打断了缆绳,几分钟之内就让一群溃兵跟着他冲回了南天门,接下来的一整夜,就是这些溃兵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凶悍打退了日军---曾让国军望风而逃过的日军。
东岸的一幕是决定生死的一瞬。
伪团座一声号令,送伤员妇孺过江,其余人到山顶去拼命。
一千人就真的甘愿听了伪团座的安排,不哗变、不逃跑、还不懈怠,守山头时死生无惧。
就是这一幕令虞啸卿动容。
所以才能在江防和弹药底线之内,允诺下半个基数的炮弹,给对岸的溃兵们送行,只因为敬重。
但是伪龙团辜负了他的敬重。
逃回西岸的举动让军令不再如山,公然欺骗长官让他的军威顿失。
他不得不为了军令严明而抓了伪龙团。
三、庭审---草根与精英的对抗1、庭审的目的庭审之前,虞啸卿用了1、2个月的时间摸清底细。
他若想杀了龙团,完全不必用审判来浪费他的宝贵作战时间。
若想留下龙团的命进而收服他,也不必在庭审时一针见血,将伪龙团的作战意图霸道的定为自私求生,毕竟这个动机是足以致命的,若只是想收服十几个溃兵,他也不必对他们喝斥连连,况且十几个兵勇对他来说毫无价值。
所以我反复看庭审这2集以解惑,竟发现虞师座的眼神中,弥漫着一种漫天的悲凉,无边无际。
或许他的本意,只是想找到这场“绝户仗”的真正力量,因为这力量是他需要的。
他要找到答案,到底伪龙团的“战术”从何而来,他要知道力量之源,去求来更多的指挥官作他的部下。
他要知道这个伪龙团是用什么方法得到了令陌生士兵拼死跟随的军心,他也要找到方法,去带动自己的部下能甘愿随着他与日军抵死相拼。
他带着这2个目的去审判龙文章。
当伪龙团上庭时,每个人都在注视龙文章,唯有虞啸卿的目光看的是那些溃兵,他从那些溃兵的眼神中看到了担忧、亲密、崇敬,还有兄弟情。
而伪团座刚出来时猥琐卑微,转头看到那些兄弟时,蓦然间就多了一分从容,再回头正视审判者---虞啸卿的时候,龙文章已开始坦然。
这一幕让虞啸卿眼热不已。
因为他看到了他最需要得到的“袍泽”之情。
更令他忿恨的是些败兵都是伪团座在几天之内收罗的,龙文章是在几天之内让一千人甘愿跟着他去死。
虞啸卿带着忿忿不平的心开始审问。
2、失落他想要一个怎样的龙文章呢?或许想要伟岸的、家世高贵的、报国无门的,这些都可以让他们一见而成知己。
有那一场绝户仗作为背景,若能成为报国路上的知己和部将,也是佳话。
但是伪团座的身世太不堪。
庭审上看到的卑微更让虞啸卿不耻。
原来那一场荡气回肠的绝户仗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
虞啸卿失落了。
他尖刻的说龙文章“你知道一个人活不下去,所以拉上一群人”的时候眼中充满了悲伤,他希望这个判断能被否认,但是龙文章承认了。
虞啸卿发现眼前的伪团座没有他所盼望的草根报国豪情,而只是草根们自私保命的手段。
他的敬重渐渐开始幻灭,所以当龙文章承认有保命的因素在内时,虞啸卿冰冷的眼神中渐渐蒙上泪雾。
他在望远镜中看到的“东岸死战”就像昙花一现,他还是没有找到他最渴望的军人血性。
虞啸卿无疑是自负于自己的军事韬略的,从他对山花奇雄“纸上谈兵”的评价和对军官训练班生背外军兵法的蔑视中,都可以发现他的自负。
但他却发现伪团座的战术没有任何背景,仅仅是从过多的败仗和死人堆中摸索而来,那一刻,他一定是体会到了龙文章对精英军官群体的蔑视。
无须战术,无师自通的见招拆招而已。
他所自负的布防指挥,都好像是无用的废纸,尤其是大半个中国已经在这种规范的战术中沦丧。
这里有2个细节,1是龙文章说自己上了军官训练班时,虞啸卿立刻两眼发绿,急切的问是哪个,恨不得立刻将那个训练班同学集体端来作部将。
2是龙文章不停的说看到了很多死人、经历很多败仗,虞啸卿也没听懂是说从死人中学会打仗。
因为这是他的思维不能想象的,他过于精英。
就像是让北大教授相信一个农民托福考了满分一样。
他要庭审的第一个目的已经无法达到,这个伪团座的“战术”来源无法复制。
也就是说,他无法批量的找到他需要的部将,除了一个龙文章。
虞啸卿失落了。
3、家国沦丧虞啸卿对家国沦丧充满了悲愤,他有强烈的作为军人的耻辱,但更多的是愤怒。
愤怒于总是有太多腐败的军官,怕死的士兵。
他和亲随们一起强烈诅咒和愤怒着这样的军队,这种愤怒盖过了自责。
甚至于在他说“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的时候,也是对其他将领的责备大于对自己的责备的。
这很正常,因为他自视为精英。
每个人都有罪。
但是龙文章浅浅的罗列颠沛之地,刻意用上“江山”2字,却深深的刺痛了他。
相信若是现在,江山2字会成为被屏蔽的敏感词。
因为这两个字太刺耳。
但是龙文章偏偏说了这个词。
并且变本加厉的细数江南的花花世界,北京南京,全没了。
伪团座用沉痛的语气表述自己的痛。
两三个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这是最致命的一句话。
致命的表达了家国沦丧对于麻木如唐基者的意义,对于悲悯如龙文章者的意义,还有对刚烈如虞啸卿者的意义。
沦陷之痛对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
卑微的龙文章就那样卑微的站着,用自己对国土沦丧的感受鞭挞着带兵军官们的罪。
即使每个人都有罪,每个人的罪也是不同的。
若上刑场,最先该枪毙的是将领,权力与责任同在,职责与罪责并存。
但是龙文章却并不愤怒,他有血性,所以没涵养。
虞啸卿下意识的迅速说自己也没涵养,这些沦陷的地名已经让虞师座血性上涌了,涵养一词终于让他从以往的愤怒中感受到了痛。
不必过多愤怒于草根的无知、怕死和溃逃,更应该的是责备自己的无能。
龙文章以草根之心描述家国沦丧之痛,让虞啸卿从对草根兵们的长年愤怒中感到了自责。
大半个中国的沦丧中,或许自己的罪,要大于溃兵们的罪。
他还能有多少愤怒的资格呢?4、草根对精英的触动总觉得龙文章不算真正的草根,他通达世事,有点文化,最体现他的草根精神的是他的悲悯和邋遢。
虞啸卿高高在上、怒其不争的心态里,读不懂伪团座的悲悯,他只清晰的看到了龙文章的求生。
他们的冲突缘于各自对死亡的看法有太大不同。
战场上的军人随时都能带着慷慨的豪情赴死,大丈夫以死为荣,惜命为耻,这是虞啸卿坚定不移的信念。
这种信念在连年溃败中越来越强,渐渐成为支撑他刚毅的因素之一,也是他得到平衡的心理安慰。
虽然国土沦丧,但毕竟他还有战斗的信念,因为他不怕死,甚至常常急着想死的轰轰烈烈。
但他死的机会太少,他甚至不知道死的方式除了轰轰烈烈之外,还有无数种偶然的、卑微的死亡。
但是龙文章心里明白。
他在战乱之中苟活过来,他和所有溃兵们都面临过各种死亡,草根死的机会太多太多了,而且每个死法都卑微如蝼蚁,每一天都有人在身边像臭虫一样死掉。
所以会有强烈的求生愿望。
有文化者如阿译和烦了,他们想要报国而死都未必有机会。
正规军不要他们,装备轮不到他们,就算上战场还会在运输机上就被日军飞机干掉。
他们连上战场找死的机会都求不来。
这种悲哀是虞啸卿们无法理解的。
他作为军界精英,对草根阶层的感觉只是粗俗、怕死、溃逃、对国破家亡没心没肺。
但溃兵们在东岸山头的死战让虞啸卿第一次对草根有了敬重之心。
至少他们不是怕死的人,所以他会困惑的问伪团座,为什么要逃回来?龙文章的答案是,不能为死而死。
可以死,但要有价值。
这个答案触动了虞啸卿,什么才是价值呢?在对岸和日军死拼,以命换命的去拼不是一种价值吗?虞啸卿凝视着龙文章的眼神,他们一直对视,包括对话的时候也一直在对视。
一昼夜拼退了十七次冲锋、拼掉了一千人的价值是怒江江防,如果让日军占领西岸,一路攻向昆明重庆就要再没有天险可以守,这是一千溃兵的价值。
但是江防布置好之后,仅剩的十几个溃兵和刚集结的竹内联队死拼,就等于送死。
伪团座不想送死,他也不是会送死的人。
区区十几个溃兵的命。
虞啸卿的记忆在混乱,他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惨烈赴死和眼前的保命求生都来自于同一人,区别只是他对死的价值自有一套看法。
虞啸卿就像在和伪团座讨论战术,对虞师出兵的计较、对生死价值的判断,和他对伪团座“战术来源”的失落,都让他知道,在人才匮乏之际,或许龙文章是唯一可用之人。
但是这个人猥琐、狡猾、粗俗,具备了典型的底层劣根性,他需要在使用之前,先收服。
很可惜,精英如虞啸卿,他将收服简单的理解为驯服。
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一个草根惺惺相惜。
所以虞啸卿在接下来的庭审中让伪团座招魂、定义他的求生的动机,但这些却让龙文章清楚的看懂了虞啸卿。
5、属于精英的《楚辞》龙文章跳大神的时候,虞啸卿愤怒于自己敬重的屈原被草根们如此“戏谑”,他愤怒着也鄙视着,鄙视这些草根们不懂得敬畏。
虞啸卿不明白,诵那楚辞中的招魂一章,其实也是龙文章以平等高傲之心敬重着自己心中的英雄---那些战死的将士---的方式,那是龙文章的敬重之意,而不是草根的戏谑。
但在虞啸卿心中,怎么可以容许屈原和《招魂》被底层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他在无意识中感觉到自己的偶像被玷污。
他是不是觉得,草根们不配使用楚辞?但是虞啸卿最敬畏的家国大义、豪言壮语,又恰恰是草根们嗤之以鼻的。
阶级之间的距离,有如沟壑。
砸了东西之后,再一次严厉的“招!”让龙文章感觉到了虞啸卿的鄙视,就像烦了在英军医生说“只给军官治病”、士兵的病不配让医生治疗那样,感到被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