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合集下载

谈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成效

谈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成效

谈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成效一、导论防护林的建设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防止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灾害,还能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生产力的发展。

近年来,沿海地区防护林的建设成效突出,为了深入研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本文将以毕业导师的角色,分析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成效,并着重探讨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历史回顾介绍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从提出到实施的历程,说明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建设工程,其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此外,还应对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以及后续发展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影响。

三、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成效评估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采样调查,评估防护林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土壤固碳、维护循环水源等方面的影响。

在评估的过程中,应探究防护林工程对居民和当地经济的影响。

最后要明确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完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管理机制说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管理机制,包括领导架构、任务分工、工作流程、绩效管理、公共沟通、系统反馈等方面,并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管理机制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其中,针对管理机制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及改进措施。

五、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研究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并计算出防护林的直接或间接贡献。

在研究过程中,还需探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

六、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社会效益研究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并计算出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

在研究过程中,还需探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确保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第三节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一、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概况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1159公里。

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截至2008年底,沿海地区累计完成造林420万公顷,新建、加宽加厚和更新基干林带9384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68万公顷,控制率达81%,村屯绿化率达35%。

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基干林带达标率92.3%,红树林恢复率95.1%,农田林网控制率85%,村屯绿化率90%。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沿海防护林主体是沿海基干林带,并与纵深防护林,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建设有机配置,共同构建沿海防护林体系。

三、沿海防护林结构形式1.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自海岸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滨海湿地保护为主,与农田林网,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2.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从海滩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为主,与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3.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从潮上线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为主,与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四、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海岸基干林带(1)在抗海风海雾的树种中,泥质海岸选择抗盐碱,耐水湿,耐瘠薄的树种;(2)沙质海岸选择抗风沙,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枯枝落叶量大的树种;(3)岩质海岸选择抗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固土护坡能力强的树种.2.消浪林带红树林:选择抗污染,防浪,抗冲击,自我更新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选择根系发达,固土护堤,促淤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

柽柳林:优先选择乡土柽柳树种(品种)或天然分布种,引进耐水浸,耐盐碱,抵御风暴和固土护坡能力强的其他适宜树种。

建设保护沿海防护林制度

建设保护沿海防护林制度

2023-11-06CATALOGUE目录•沿海防护林的重要性•建设沿海防护林的挑战•建设沿海防护林的措施•保护沿海防护林的制度•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未来展望与建议01沿海防护林的重要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沿海防护林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吸收和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防止水土流失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海浪和风暴对沿海土壤的侵蚀,从而保护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

生态平衡沿海防护林可以作为一个屏障,减轻海浪和风暴对沿海居民和设施的破坏。

减缓海浪和风暴的影响通过防止水土流失和控制海岸线侵蚀,沿海防护林有助于降低洪涝风险,减少沿海地区的水灾损失。

降低洪涝风险防止自然灾害保护生物栖息地沿海防护林为许多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渔业资源沿海防护林对于保护渔业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为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繁殖和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02建设沿海防护林的挑战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海岸线长且复杂,给防护林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带来挑战。

海岸线长且复杂风沙、盐碱影响地势差异大沿海地区常常受到风沙和盐碱的影响,对植被的生长和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沿海地区地势差异大,有些地方难以进行绿化作业。

03地理环境因素0201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不足资金缺乏防护林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种苗、人工、设施等费用,资金缺乏成为制约防护林建设的瓶颈。

政策支持不足有些地方政策对防护林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公众意识与参与度低公众认识不足很多公众对防护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参与度低由于缺乏宣传和教育,公众对防护林建设的参与度低,难以形成社会合力。

03建设沿海防护林的措施制定长远规划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合理布局防护林带和生态廊道,发挥防护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加强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形成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合力。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沿海防护林是指在沿海地区建设具有防护作用的森林体系,以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沿海防护林的建设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一、背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全球生态环境日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应运而生。

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域,也是我国国土最开放、最容易受到污染和灾害影响的区域。

因此,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对于维护沿海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旨在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具体包括以下目标和任务:1.保护海岸线、固定沙丘、防止海水侵袭和风沙侵蚀,保护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2.减轻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提高沿海地区的防灾能力;3.优化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打造观赏、休闲、旅游和生态居住区;4.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体系设计沿海防护林体系的设计应当遵循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面积和空间分布:应根据沿海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特点,合理规划防护林体系的面积和空间分布。

要注重保护高梯度生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种植树种:应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

要注重保护濒危或珍稀物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保护措施:在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中,应当注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障种植树种的生长、抗风、抗虫、抗病等能力。

4.管理和维护: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体系,加强对防护林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防护林体系的功能。

四、实现途径1.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提供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支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

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

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
(二)砍柴、放牧;
(三)设置固体废弃物倾倒、堆放场所;
(四)在未成林地和幼林地进行非抚育性质的修枝;
(五)其他破坏沿海防护林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在沿海防护林带内禁止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挖塘养殖项目。
本规定实施前经批准建设的挖塘养殖项目应当逐步退塘还林;未经批准建设的挖塘养殖项目,由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依法实施退塘还林。
第三十一条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
(2007年11月29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7年12月1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0号公布 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管理和保护,改善沿海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十二条 在沿海防护林带内从事各种活动不得妨害林木的生长,不得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破坏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能。
第二十三条 在不改变沿海防护林林地性质、不破坏沿海防护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前提下,沿海防护林产权人可以发展林下种养业和林带观光游览业。
第二十四条 对沿海防护林只能进行抚育或者更新性质的采伐。
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沿海防护林建设、管理和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资金投入。

2024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如下: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海域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海岸线受到严重侵蚀,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海洋资源受到过度开发。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岸线安全,提升海洋生态保护水平,特制定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二、建设目标
1. 建设一批海防护林带,保护海岸线,减少侵蚀,提升防护能力;
2. 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3. 护持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建设内容
1. 选址、规划和设计合适区域,确定海防护林建设地点;
2. 选择适宜树种,进行定植和抚育工作;
3. 强化护栽区域的管理和监测,确保海防护林带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建设措施
1. 加强科学研究,确定最适宜的海防护林树种;
2. 制定完善的海防护林建设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3. 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机构的合作,推动海防护林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五、预期成效
1. 保护海岸线,减少海洋侵蚀的损失;
2. 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促进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六、总体要求
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取得显著成效。

在全市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落实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落实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落实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在全市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落实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同志们:6月14日和8月17日,***市长两次专题研究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工作,对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前一段时间,市林业局就落实王市长的指示要求,召开过两次专门会议,对全市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规划工作进行了专题布置和落实。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听听进展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总体规划和20xx年的实施方案在本月底能全面完成,为今冬明春顺利启动这一重大造林绿化工程打好基础。

现在请各地简要汇报下本地规划落实情况。

……现在请市林业局通报目前规划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刚才,各县就制定规划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汇报,市林业局符局长通报了全市目前规划完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总体上来看,各地都按照要求进行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进展还不同步,质量也不一致,差异性较大,有的地区还不完全符合市里统一的规划要求。

为全面、科学制定好全市百万亩沿海生态防护林建设规划,抓好今年目标任务的落实,我在大家讲的基础上,再提几点要求: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对造林绿化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几天在G20峰会上又再一次提出。

省委李强书记前不久对全省的造林绿化工作作出专门指示,要求按照“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来推进全省的林业工作。

各地要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建设这项重大工程的必要性。

一是抵御重大自然灾害,保护国土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

我市地处沿海,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今年发生的龙卷风等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建设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是沿海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它工程体系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抵御沿海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切实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和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2023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2023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2023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断加剧,海洋环境遭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海岸线的退缩、海水侵蚀、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到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加强海防护工作,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制定本方案旨在通过建设海防护林,加强海岸线的保护和巩固,提高对海洋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本方案的目标是,在2023年内,实施一批海防护林项目,覆盖沿海地区主要受威胁的区域,保护海岸线,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提升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建设内容和任务(一)建设内容1. 确定建设区域:根据自然灾害的威胁程度、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等因素,确定建设海防护林的主要区域。

2. 选择适宜树种:通过对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植物物种特性的综合分析,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海防护林的建设。

3. 林地规划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林地规划设计,确定海防护林的面积、结构和布局。

4. 林木培育和造林:通过苗圃培育和直接种植两种方式,培育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质苗木,进行海防护林的造林工作。

5. 管护养护:建立科学的管理和养护体系,对海防护林进行定期巡查、病虫防治、修剪等工作。

(二)任务分解1. 项目立项和前期调研:明确建设海防护林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前期调研,获取区域的基本信息。

2. 确定建设区域: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结合地方政府的意见,确定建设海防护林的区域。

3. 开展生态环境评估:开展生态环境评估,了解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为后续的林地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4. 选择适宜树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植物生态特性,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海防护林的建设。

5. 林地规划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林地规划设计,确定海防护林的面积、结构和布局。

6. 林木培育和造林:建立苗圃,进行苗木培育,并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造林。

7. 管护养护:建立海防护林的管理和养护体系,开展定期巡查、病虫防治、修剪等工作。

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2022年)

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2022年)

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2022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5.31•【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8号•【施行日期】2022.05.3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2022修正)(2007年11月29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22年5月31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六件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加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管理和保护,改善沿海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沿海防护林,是指沿海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基干林带。

本省行政区域内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管理和保护等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省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为林地的,按照下列规定划定沿海防护林带:(一)在沙岸地段,从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200米;(二)在泥岸地段,从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100米;(三)在岩岸地段,为临海第一座山山脊的临海坡面。

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在公布的沿海防护林带设置保护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移动沿海防护林带保护标志。

第四条沿海防护林建设和保护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严格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沿海防护林建设、管理和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资金投入。

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和保护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和保护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害, 那么沿海地区所需要承担的损失将会是十分巨大的。沿 海防护林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工程 , 尽快的构建起沿海防护林 体系 , 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 , 不仅仅是沿海各地林业建设的 需要 ,也是沿海各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大任务 ,
更 是构 建社会 主和谐 社会 的 一个 重要保 证 。
明显的变化 , 能够有效的减轻林网内高温灼伤与低温冻伤所 带来的伤害。 同时沿海防护林的能够起到“ 温湿交替 、 水热互
补” 的效 果 , 对 处 于 防护 林 保护 区域 内 的农 业 生产 十 分 重 这
要。 23 净化 大气 .
因此 , 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 提高森林生态 系统功能 , 对
于减轻甚至抵消海啸等各种生态灾难 的破坏力 , 减轻台风等
自然灾 害损失 有着 重要 意义 。
沿 海 防护 林能 够起 到 吸毒 滞尘 、 化 大气 的作 用 。 随着 净
1 沿海防护林建设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 2
相对于内陆地区,沿海地 区的经济与社会都十分发达、 城市化水平十分高 、 人口密度大 、 工厂企业密集 , 在全国的经 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 但是这些所付出的代 价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 在部分沿海地区沿海生态环境状况不 佳、 局部环境质量恶化 的趋势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 , 同时 加上各种 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 , 使得这些沿海地 区经济社
现代 园艺
2 1 年 第 2 期 01 1
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田春玲
( 海兴县农 业局 , 河北 沧州 0 10 ) 620

要: 沿海防护林 建设 已经 实施 多年 , 其取得 的成 效也 已经 凸显。沿海地 区因为经济社 会建设的发展 的需要 , 对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简介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简介

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简介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简介一、工程背景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长达18340千米,另有约11159千米的岛屿海岸线,涉及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

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据统计,2004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占到全国的69.3%。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沿海地区也是台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受害最严重的地区。

据统计,1990年~1999年间,沿海地区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严重影响着该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关心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万里等同志先后就沿海地区防护林建设做出过重要批示。

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明确指示,要求抓紧编制《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

为落实好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国家林业局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认真分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以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在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相关规划的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制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

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抵御重大自然灾害,保护沿海地区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自然灾害频发,据统计,1949年~2004年,平均每年台风登陆6.9次,而每次台风登陆都伴有风暴潮的发生,一般每隔3~4年就发生一次特大风暴潮,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台风、风暴潮等灾害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外,还引起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给国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如海南省文昌市冯坡镇因受风沙侵蚀,在1750年~1950年的200年间,流沙向内陆移动了1600米,造成180公顷的耕地被埋,13个自然村被迫搬迁。

2024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____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气候变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海岸线的退却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给海岸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海岸线的稳定和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我们制定了____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a. 建设稳定的海岸防护林,保护海岸线的稳定,防止沙滩侵蚀和土壤侵蚀。

b. 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增加海岸线的生物多样性。

c. 提供生态旅游和休闲活动的场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 任务:a. 选址和规划海防护林的建设区域。

b. 种植适应海岸环境的防护林植物。

c. 建设海防护林的基础设施,如围海工程和防护土地。

d. 管理和维护海防护林,包括浇水、施肥和除草。

e. 促进海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发生态旅游和休闲活动,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三、实施方案1. 选址和规划:a. 针对海岸线侵蚀和土壤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调研和评估,确定适宜建设海防护林的区域。

b. 根据海岸线的特点,确定合适的建设规模和种植方式。

2. 种植防护林植物:a. 选择适应海岸环境的植物品种,包括耐盐碱、耐风蚀和适应干旱等特性。

b. 进行育苗和扩繁工作,确保足够的植物数量。

c. 在选定的区域内,进行植物的种植和固定工作,确保防护林的建设效果。

3. 建设基础设施:a. 进行围海工程,包括挖沙、填海和修建海堤等工作,确保海防护林的稳定。

b. 建设防护土地,包括开垦荒地和修建堤坝等工作,提供良好的种植条件。

4. 管理和维护:a. 制定管理计划,确保海防护林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b. 定期进行浇水、施肥和除草等工作,维持海防护林的良好状态。

5. 促进可持续发展:a. 制定生态旅游和休闲活动计划,利用海防护林的优美环境和生态资源,吸引游客和投资。

b. 支持当地居民发展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四、预期效果1. 保护海岸线的稳定,减少沙滩侵蚀和土壤流失。

2023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2023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

2023年海防护林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天气极端化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护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海岸带的抗风蚀和保护能力,确保海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决定在2023年启动海防护林建设工作。

二、目标1.建设一批完善的海防护林带,提高海岸带的自然耐灾能力。

2.保护和恢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3.搭建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体系,提高对海防护林的保护和管理能力。

三、任务1.选择合适的海岸带进行海防护林建设,根据地形地貌、现有植被、生态环境等因素确定建设范围。

2.进行海防护林种苗培育和采购,并根据地理位置、土壤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

3.加强对土壤和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盐碱化、污染等问题,保证海防护林的健康生长。

4.建立海防护林巡查制度,定期对海防护林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等问题。

5.加强对海防护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制定和实施海岸带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和管理海岸带的土地资源,促进海防护林建设与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7.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防护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社会共治的氛围。

四、实施步骤1.确定建设范围:根据国家有关规划和政策文件,结合海岸带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建设范围。

2.进行海防护林种苗培育和采购:组织种苗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合适树种的培育和采购工作。

3.建设海防护林带:在选定的建设范围内进行海防护林的种植工作,保证种植密度和树种多样性。

4.加强监测和管理:建立海防护林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土壤质量、水质状况、植被生长等方面的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理问题。

5.开展生态修复工作: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受到侵蚀和破坏的海岸带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6.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结合海防护林的建设情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促进海防护林与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1. 简介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较长的海岸线。

由于海岸线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多样性,浙江省沿海区域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防治情况也有很大差别。

其中,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就是为了保护浙江省沿海生态环境和减轻自然灾害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而开展的一个大规模工程项目。

2. 工程背景浙江省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紧邻太平洋。

在这一地区,自然灾害常发生,其中台风灾害是影响浙江省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除此之外,海上交通运输和渔业等产业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浙江省沿海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当地居民的安全保障,浙江省政府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该工程旨在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加强沿海防护和防风固沙、固土治水的能力。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在各地区陆续开展了防护林工程建设,形成了一条长达2885公里的防护林体系。

3. 工程建设3.1 工程范围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范围覆盖了全省20个市、县区的2885公里沿海带。

工程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中心带、内带和外带。

其中,中心带为防护林的核心建设区域,将其建设为均势化、高效化、多元化的生态滨海带,起到最主要的防风固沙、保护生态、服务经济的作用;内带和外带则主要是为了延长中心带区域防护的作用。

3.2 工程标准浙江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遵循国家、省有关规划和标准,也参考了国外的防护林建设标准和成功案例。

具体标准如下:•树种选择:采用本地适应的乔灌结合、草木结合的树种,注重引种试验和推广示范;•树龄要求:年轻化,树龄以3-5 年左右的灌木、乔木为主,确保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适应气候、保证生长速度和植树效益;•树高、树径要求:高度以2-10 米为宜;林分密度0.2-0.5 万株/公顷,硬化植物1000-2000 株/公顷;•林带宽度:与海岸线平行,中心带宽度60-80 米,内带宽度50-60 米,外带宽度20-40 米;•林带形式:力求均势化,布局以等半径、等面积组合为主。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中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中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绿色天地●撰文/李世东张炜启动背景中国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涉及辽宁等1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不含港澳台),大陆海岸线超1.83万公里,岛屿海岸线近1.16万公里。

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分布有100多个中心城市和600多个港口,13%的国土面积上集中了中国70%以上的大城市,是中国内引外联、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被誉为“黄金海岸”,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由于这里地处海陆交替、气候突变地带,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这里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域,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沿海人民与自然灾害作不懈的斗争,大力营造沿海防护林,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到20世纪80年代,沿海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仍有379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15.8%,平均侵蚀模数为3000吨/平方公里·年;年均遭受9次台风袭击,每年经济损失达29亿元。

党和国家十分关心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万里等同志先后就沿海地区防护林建设做出过重要指示。

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大连时多次指示:要加快沿海的绿化速度;1987年,万里副总理在约见林业部领导时指出:“沿海防护林很重要,要用建设三北防护林的办法,营造起沿海绿色万里长城,这要当作一件大事去抓。

”为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中国政府决定开展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1987年2月,林业部在广东湛江召开了首次全国沿海防护林建设经验交流会,当年7月,林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1988年7月,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农经〔1988〕174号文批复了该规划,标志着海防林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规划海防林的基本思路是结合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应用生态经济观点,在沿海地区建立起一个宏大的、以人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防护世界著名生态工程工程档案:198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林业部组织编制的《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启动一期工程,工程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全长1.8万公里,涉及沿海11个省(区、市)的195个县(市、区),规划造林249.1万公顷。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监管办法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监管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标准,完善和提高我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平,现根据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标准、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要求和省重点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实施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县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一、适用范围列入全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各镇。

二、建设程序1、编制年度作业设计。

根据年度建设任务,编制年度作业设计,将造林任务落实到地段,填写好作业设计的有关表格。

2、抓好施工,确保质量。

由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组织工程实施。

工程应采取承包或招投标方式进行,推行专业队造林,并严格按作业设计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林带管护。

建立管造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当年造三年管”的长效化管理模式,确保工程建设成效。

4、开展检查验收。

项目实施后,同年4月中下旬由镇按工程质量技术标准进行初查登记。

9月10日前进行逐条逐段的自查验收,填写验收卡和汇总表,经验收人签字,并加盖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公章后上报县农经局。

12月底前,由县组织验收组进行检查验收,造林后的第二、三年着重检查保存率和抚育率。

三、建设标准1、骨干林带建设。

骨干林带主要指路面宽大于7米,属县、镇主要交通要道二侧的林带,如高速公路、铁路、国道、县镇公路和红旗塘、太浦河骨干河流二侧的林带。

建设标准:两侧各建二行由乔木树种为主的林带,乔木树种宜选用常绿或落叶的高大乔木,如湿地松、香樟、无患子、榉树、山杜英等,苗木杆径应大于6厘米,杆高不低于米,乔木与乔木之间种植株距如为单纯乔木林带的株距不大于4米,乔灌结合林带株距不超过5米。

2、副林带建设。

副林带是指路面宽大于4米,除骨干林带外的其他主要道路,如村道、标准圩岸等二侧的林带。

建设标准:两侧各种一行以乔木树种为主的林带和一行灌木林带,苗木杆径应大于4厘米,杆高不低于米,乔木为主的林带乔木之间的株距同骨干林带要求,灌木林带株距不超过2米。

3、一般林带建设。

主要指路面宽在4米以下的围村道路、通户道路、沟渠路和宜林圩岸等二侧的林带。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

xx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自评估报告前言根据东营市《关于做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工作的通知》,利津县林业局按照《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技术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利津县沿海防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工作。

一、评估内容:评估内容为2008年至2010年间,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程管理、工程进展、任务完成、目标实现、综合效益及可持续性等内容。

二、组织工作:利津县林业局成立了由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小组,估根据东营市的统一要求,对期间利津县沿海防护林建设成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自评估。

三、工作方法:(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评估工程建设成效对掌握工程建设现状,改进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

由于本次评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我县林业局高度重视,及早部署安排,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求,确保工作按期保质完成。

(二)切实加强基础工作,确保自评估成果质量。

评估小组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要求,深入基层和现场,加强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科学测算分析,准确填写《省级和计划单列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调查统计表》(附件三),并对自评估报告进行科学深入论证。

第一章工程建设概述第一节工程区概况1、建设背景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

国家林业局在大连召开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大会,全面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利津县为东营市北部沿海县区,肩负着保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重要责任。

沿海防护林工程是国家级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是“三网”绿化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市生态防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营市海岸线重要的绿色屏障。

当前国家对林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县2008年编制了《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方案》。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严格按照省、市发改委、林业局历年下发的通知要求开工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一、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概况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1159公里。

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截至2008年底,沿海地区累计完成造林420万公顷,新建、加宽加厚和更新基干林带9384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68万公顷,控制率达81%,村屯绿化率达35%。

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基干林带达标率92.3%,红树林恢复率95.1%,农田林网控制率85%,村屯绿化率90%。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沿海防护林主体是沿海基干林带,并与纵深防护林,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建设有机配置,共同构建沿海防护林体系。

三、沿海防护林结构形式1.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自海岸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滨海湿地保护为主,与农田林网,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2.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从海滩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为主,与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3.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从潮上线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为主,与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四、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海岸基干林带(1)在抗海风海雾的树种中,泥质海岸选择抗盐碱,耐水湿,耐瘠薄的树种;(2)沙质海岸选择抗风沙,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枯枝落叶量大的树种;(3)岩质海岸选择抗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固土护坡能力强的树种.2.消浪林带红树林:选择抗污染,防浪,抗冲击,自我更新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选择根系发达,固土护堤,促淤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

柽柳林:优先选择乡土柽柳树种(品种)或天然分布种,引进耐水浸,耐盐碱,抵御风暴和固土护坡能力强的其他适宜树种。

a辽东半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区造林树种:小叶杨、箭杆杨、刺槐、刚松、小胡杨、栎类、抗虫榆、黑松、麻栎、绒毛白蜡、抗虫榆、毛白杨、国槐、油松、樟子松、柳树、臭椿、侧柏、沙枣、紫穗槐、山核桃、黄栌、苹果等。

b辽西、冀东沙砾质海岸低山丘陵区黑松、油松、麻栎、刺槐、蒙古栎、杨树、白榆、柳树、侧柏、紫穗槐、苹果、梨和葡萄c山东半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区黑松、赤松、火炬松、刚松、刚火松、麻栎、刺槐、杨树、白榆、侧柏、水杉、日本落叶松、山楂、葡萄、酸枣、紫穗槐、单叶蔓荆、雪松、泡桐、银杏、苹果、梨、茶树、刚竹、淡竹等d闽中南、粤东沙质、淤泥质海岸丘陵台地区木麻黄、桉类、黑松、马尾松、台湾相思、柑桔、荔枝、龙眼、茶树、木荷、常绿栎类、秋茄、桐花树、海榄雌、老鼠勒等。

e粤西、桂南沙质、淤泥质海岸丘陵台地区隆缘桉、柠檬桉、巨尾桉、木麻黄、橡胶树、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蒲葵、海榄、红海榄、秋茄、木莲、木榄、桐花树、海桑、海榄雌、榄李、凤梨、老鼠勒、银合欢、橙、柑桔、香蕉、大蕉、荔枝、龙眼、八角、玉桂、竹类等f海南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台地区木麻黄、柠檬桉、隆缘桉、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橡胶树、胡椒、湿地松、油棕、青皮、番木瓜、角果木、木棉树、红树、海桑、秋茄、海莲、桐花树、木莲、榄李、木榄、红海榄、木果楝、老鼠勒、银叶树、椰子、腰果、咖啡、凤梨、香蕉、大蕉、g辽中泥质海岸平原区杨树、柳树、沙枣、白榆、绒毛白蜡、柽柳、毛白杨、枣、沙棘、紫穗槐等。

h辽中泥质海岸平原区杨树、柳树、沙枣、白榆、绒毛白蜡、柽柳、毛白杨、枣、沙棘、紫穗槐等。

i渤海湾淤泥质海岸平原区杨树、绒毛白蜡、刺槐、柳树、臭椿、桑树、构树、香椿、白榆、侧柏、苦楝、毛白杨、葡萄、枣、苹果、梨、柽柳、紫穗槐、木槿等。

j长江三角洲淤泥质海岸平原区刺槐、黑松、麻栎、杨树、泡桐、杉木、柳杉、池杉、落羽杉、银杏、柏木、苦楝、绒毛白蜡、水杉、白榆、樟树、枇杷、榉树、桑、沙枣、柑桔、金柑、早禾树、重阳木、乌桕、女贞、刚竹、毛竹、淡竹、苹果、梨、板栗、山楂、柿树、石榴、葡萄、柽柳、紫穗槐等k珠江三角洲泥质海岸平原区木麻黄、隆缘桉、落羽杉、柠檬桉、池杉、水松、蒲葵、棕榈、番木瓜、香蕉、大蕉、柑桔、荔枝、龙眼、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大叶相思、樟树、台湾相思、秋茄、木榄、桐花树、海榄雌、苦槛兰、黄檀等。

l舟山基岩海岸岛屿区水杉、早禾树、杨树、黑松、麻栎、樟树、柑桔、杨梅、柏木、木麻黄、蚊母树、黄檀、苦楝、夹竹桃等。

m浙东南、闽东基岩海岸山地丘陵区木麻黄、桉树、杉木、马尾松、刺槐、水杉、池杉、落羽杉、常绿栎类、马尾松、杉木、毛竹、柳杉、樟树、水杉、早禾树、木荷、台湾相思、秋茄、柑桔、文旦、茶树等。

五、沿海防护林营造(一)海岸基干林带1.整地方式——泥质海岸整地,应在雨季前完成。

一般采用全面整地、开沟整地、大穴整地、小畦整地。

对低洼盐碱地和重盐碱地整地宜采用:a) 低洼盐碱地,应先修筑台(条)田,台(条)田面宽50 m~100 m,沟深1.5 m~2.0 m,然后再按设计进行穴状或带状整地。

台、条田长度与沟宽要便于排涝降碱。

b) 重盐碱地,应先设立防潮堤,同时修建主干河道、支干河道、干支毛沟等排水系统,抬高条田地面。

一般条田宽50m,长100 m 左右;条田外围的条田沟挖深1.5m 以上,支沟深达3 m 以上;面积较小地块宜采用挖沟起垄(垅高30cm~50 cm)或修筑窄幅台田整地(一般排水沟深1.5 m,宽度3.0 m,台田面宽15 m~20 m)。

——沙质海岸整地,一般采用:a) 穴状整地:穴状整地规格为0.5~1.0 m×0.5~1.0 m×0.5~1.0 m。

b) 带状整地:带宽1.0 m,深0.6 m~1.0 m,带长因地而宜。

c) 条田整地:对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的沿海风沙地,要实行条田整地。

一般条田面宽50 m,长100 m 左右;条田沟深1.5 m 以上,支沟深达3 m 以上。

——岩质海岸整地坡度在15度以下的中厚层土山坡,采用窄幅梯田整地,宽度1.5―3米;15―25度的山坡采用水平阶带状整地,带宽1--1.5米;26度以上的山坡采用块状整地,穴大60―80×60―80厘米,深40―50厘米。

六、造林方法(一)裸根苗造林a) 泥质海岸造林:——植苗造林要浅栽平埋,栽后覆土使苗木原土痕与地面基本持平,树坑周围筑埂。

栽植后随即浇水,地表稍干时立即松土。

——在重盐碱地区应采用造林穴内压沙(在台田表土10 cm~15 cm 以下埋5 cm 河沙)、压秸杆或杂草(埋于台田表土5 cm~10 cm 以下)、覆地膜、覆草等措施造林。

——红树科植物如红海榄、木榄、秋茄、海莲、角果木、正红树等,可利用雏形幼苗—胚轴苗直接插植造林,胚轴插植深度为胚轴长度的2/3为宜。

b) 沙质海岸造林:——在海岸粗沙地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固定沙地,采用客土施肥造林。

一般造林穴内加客土(以粘土为好)或有机肥15 kg~20 kg,客土置换量不少于栽植穴容积的1/5,且要保证充分混匀。

——在风沙、干旱地区采取根基覆盖(覆膜、覆草等)、施用高分子吸水剂(10 g/株~20 g/株)、适当深栽(栽植深度为原根颈处以上10 cm~15 cm)等措施。

——在流动沙地或沙丘的风口处,设置沙障造林。

选用当地草本植物或作物秸杆等材料在迎风坡中下部每隔10 m 设立一排高0.5 m 的沙障,以固沙护树。

——在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对萌芽能力强的树种采用截干造林或打头、修枝造林。

c) 岩质海岸造林:——深栽紧打,栽后将穴内土壤压紧踏实。

——落叶阔叶树截干、ABT 生根粉醮根,针叶树磷肥醮根造林。

(二)容器苗造林沿海瘠薄荒山、风沙地造林宜采用容器苗造林。

栽植深度要超过土坨1 cm~2 cm。

风沙干旱地区要及时浇水,保持较好墒情。

(三)播种造林在土层浅薄、坡度陡峭、岩石裸露的宜林地可采用播种造林。

播种量要根据种子大小、发芽率、生长特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封山(滩)育林七、配置方式a) 林带结构应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林种和树种,形成带状(块状)或不规则配置的水平结构和乔灌草、乔灌或灌草等多层次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应以疏透结构或通风结构为主,对保护果树、经济林等种植园为主的防护林带,采用紧密结构。

b) 林带走向与宽度基干林带的走向应与海岸线一致。

基干林带宽度视地形土壤和潜在危害程度而定。

在泥质岸段,从海岸能植树的地方起,向陆地延伸,林带宽度达到200m 以上,如一条林带达不到200 m,可营造2-3条林带;在沙质岸段,从海滩能植树的地方开始,向陆地延伸,林带宽度500 m 以上;在岩质岸段,面向大海坡面全部宜林地营造防护林。

有条件地方应适当增加基干林带宽度。

C)带距及网格面积基干林带的林网宜采用小网格结构,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一般主林带距100 m~150 m,副林带距200 m~300 m,每个网格面积2 hm2~4.5 hm2。

八、树种混交a) 混交类型根据立地条件和防护功能需求,选用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混交,阳性树种与耐荫树种混交,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等类型。

b) 混交方法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也可实行人工林和天然林镶嵌混交。

c) 混交比例工程区内混交林比例应达到35%以上。

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混交比应大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大乔灌木、乔灌草的混交比重。

九、沿海防护林经营抚育管理(一)幼林抚育(1)松土除草:滨海盐碱地造林后应及时中耕、松土、除草,特别是透雨后要中耕松土。

(2)补植、补播(3)浇水施肥造林后要根据作业设计的要求和林分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浇水、施肥。

盐碱地施肥以绿肥压青和施入有机肥为主。

(4)幼树管理条件适宜的地块,造林初期实行林农间作,间作以固氮及绿肥植物为宜,以耕代抚。

红树林幼树管理主要是清除危害植株生长的附生生物,禁止放禽、放牧、捕渔、挖掘海滩动植物等活动,严防人为破坏红树幼苗,防止林地海水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复合肥。

柽柳林幼树管理要以封禁保护为主,增加物种多样性。

(二)成林抚育抚育对象——郁闭度0.8以上,林木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株受光困难;——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严重自然灾害,病腐木已达10%以上的林分。

(三)抚育方法A.定株抚育对幼龄林在出现营养空间竞争前进行定株抚育。

按不同生态公益林的要求分2-3次调整树种结构,进行合理定株。

伐除非目的树种和过密幼树,对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

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形成的幼龄林必须进行定株抚育。

B 生态疏伐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直接受光的要求在每组内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草本、灌木与藤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