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第三节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一、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概况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1159公里。

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截至2008年底,沿海地区累计完成造林420万公顷,新建、加宽加厚和更新基干林带9384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68万公顷,控制率达81%,村屯绿化率达35%。

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基干林带达标率92.3%,红树林恢复率

95.1%,农田林网控制率85%,村屯绿化率90%。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

沿海防护林主体是沿海基干林带,并与纵深防护林,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建设有机配置,共同构建沿海防护林体系。

三、沿海防护林结构形式

1.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自海岸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滨海湿地保护为主,与农田林网,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2.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从海滩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为主,与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3.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

从潮上线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为主,与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四、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1.海岸基干林带

(1)在抗海风海雾的树种中,泥质海岸选择抗盐碱,耐水湿,耐瘠薄的树种;

(2)沙质海岸选择抗风沙,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枯枝落叶量大的树种;

(3)岩质海岸选择抗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固土护坡能力强的树种.

2.消浪林带

红树林:选择抗污染,防浪,抗冲击,自我更新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选择根系发达,固土护堤,促淤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

柽柳林:优先选择乡土柽柳树种(品种)或天然分布种,引进耐水浸,耐盐碱,抵御风暴和固土护坡能力强的其他适宜树种。

a辽东半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区造林树种:

小叶杨、箭杆杨、刺槐、刚松、小胡杨、栎类、抗虫榆、黑松、麻栎、绒毛白蜡、抗虫榆、毛白杨、国槐、油松、樟子松、柳树、臭椿、侧柏、沙枣、紫穗槐、山核桃、黄栌、苹果等。b辽西、冀东沙砾质海岸低山丘陵区

黑松、油松、麻栎、刺槐、蒙古栎、杨树、白榆、柳树、侧柏、紫穗槐、苹果、梨和葡萄

c山东半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区

黑松、赤松、火炬松、刚松、刚火松、麻栎、刺槐、杨树、白榆、侧柏、水杉、日本落叶松、山楂、葡萄、酸枣、紫穗槐、单叶蔓荆、雪松、泡桐、银杏、苹果、梨、茶树、刚竹、淡竹等d闽中南、粤东沙质、淤泥质海岸丘陵台地区

木麻黄、桉类、黑松、马尾松、台湾相思、柑桔、荔枝、龙眼、茶树、木荷、常绿栎类、秋茄、桐花树、海榄雌、老鼠勒等。

e粤西、桂南沙质、淤泥质海岸丘陵台地区

隆缘桉、柠檬桉、巨尾桉、木麻黄、橡胶树、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蒲葵、海榄、红海榄、秋茄、木莲、木榄、桐花树、海桑、海榄雌、榄李、凤梨、老鼠勒、银合欢、橙、柑桔、香蕉、大蕉、荔枝、龙眼、八角、玉桂、竹类等

f海南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台地区

木麻黄、柠檬桉、隆缘桉、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橡胶树、胡椒、湿地松、油棕、青皮、番木瓜、角果木、木棉树、红树、海桑、秋茄、海莲、桐花树、木莲、榄李、木榄、红海榄、木果楝、老鼠勒、银叶树、椰子、腰果、咖啡、凤梨、香蕉、大蕉、

g辽中泥质海岸平原区

杨树、柳树、沙枣、白榆、绒毛白蜡、柽柳、毛白杨、枣、沙棘、紫穗槐等。

h辽中泥质海岸平原区

杨树、柳树、沙枣、白榆、绒毛白蜡、柽柳、毛白杨、枣、沙棘、紫穗槐等。

i渤海湾淤泥质海岸平原区

杨树、绒毛白蜡、刺槐、柳树、臭椿、桑树、构树、香椿、白榆、侧柏、苦楝、毛白杨、葡萄、枣、苹果、梨、柽柳、紫穗槐、木槿等。

j长江三角洲淤泥质海岸平原区

刺槐、黑松、麻栎、杨树、泡桐、杉木、柳杉、池杉、落羽杉、银杏、柏木、苦楝、绒毛白蜡、水杉、白榆、樟树、枇杷、榉树、桑、沙枣、柑桔、金柑、早禾树、重阳木、乌桕、女贞、刚竹、毛竹、淡竹、苹果、梨、板栗、山楂、柿树、石榴、葡萄、柽柳、紫穗槐等

k珠江三角洲泥质海岸平原区

木麻黄、隆缘桉、落羽杉、柠檬桉、池杉、水松、蒲葵、棕榈、番木瓜、香蕉、大蕉、柑桔、荔枝、龙眼、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大叶相思、樟树、台湾相思、秋茄、木榄、桐花树、海榄雌、苦槛兰、黄檀等。

l舟山基岩海岸岛屿区

水杉、早禾树、杨树、黑松、麻栎、樟树、柑桔、杨梅、柏木、木麻黄、蚊母树、黄檀、苦楝、夹竹桃等。

m浙东南、闽东基岩海岸山地丘陵区

木麻黄、桉树、杉木、马尾松、刺槐、水杉、池杉、落羽杉、常绿栎类、马尾松、杉木、毛竹、柳杉、樟树、水杉、早禾树、木荷、台湾相思、秋茄、柑桔、文旦、茶树等。

五、沿海防护林营造

(一)海岸基干林带

1.整地方式

——泥质海岸整地,应在雨季前完成。一般采用全面整地、开沟整地、大穴整地、小畦整地。

对低洼盐碱地和重盐碱地整地宜采用:

a) 低洼盐碱地,应先修筑台(条)田,台(条)田面宽50 m~100 m,沟深1.5 m~2.0 m,然后再按

设计进行穴状或带状整地。

台、条田长度与沟宽要便于排涝降碱。

b) 重盐碱地,应先设立防潮堤,同时修建主干河道、支干河道、干支毛沟等排水系统,抬高条田地面。

一般条田宽50m,长100 m 左右;条田外围的条田沟挖深1.5m 以上,支沟深达3 m 以上;面积较小地块宜采用挖沟起垄(垅高30cm~50 cm)或修筑窄幅台田整地(一般排水沟深1.5 m,宽度3.0 m,台田面宽15 m~20 m)。

——沙质海岸整地,一般采用:

a) 穴状整地:穴状整地规格为0.5~1.0 m×0.5~1.0 m×0.5~1.0 m。

b) 带状整地:带宽1.0 m,深0.6 m~1.0 m,带长因地而宜。

c) 条田整地:对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的沿海风沙地,要实行条田整地。一般条田面宽50 m,长100 m 左右;条田沟深1.5 m 以上,支沟深达3 m 以上。

——岩质海岸整地

坡度在15度以下的中厚层土山坡,采用窄幅梯田整地,宽度1.5―3米;15―25度的山坡采用水平阶带状整地,带宽1--1.5米;26度以上的山坡采用块状整地,穴大60―80×60―80厘米,深40―50厘米。

六、造林方法

(一)裸根苗造林

a) 泥质海岸造林:

——植苗造林要浅栽平埋,栽后覆土使苗木原土痕与地面基本持平,树坑周围筑埂。栽植后随即浇水,地表稍干时立即松土。

——在重盐碱地区应采用造林穴内压沙(在台田表土10 cm~15 cm 以下埋5 cm 河沙)、压秸杆或杂草(埋于台田表土5 cm~10 cm 以下)、覆地膜、覆草等措施造林。

——红树科植物如红海榄、木榄、秋茄、海莲、角果木、正红树等,可利用雏形幼苗—胚轴苗直接插植造林,胚轴插植深度为胚轴长度的2/3为宜。

b) 沙质海岸造林:

——在海岸粗沙地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固定沙地,采用客土施肥造林。一般造林穴内加客土(以粘土为好)或有机肥15 kg~20 kg,客土置换量不少于栽植穴容积的1/5,且要保证充分混匀。

——在风沙、干旱地区采取根基覆盖(覆膜、覆草等)、施用高分子吸水剂(10 g/株~20 g/株)、适当深栽(栽植深度为原根颈处以上10 cm~15 cm)等措施。

——在流动沙地或沙丘的风口处,设置沙障造林。选用当地草本植物或作物秸杆等材料在迎风坡中下部每隔10 m 设立一排高0.5 m 的沙障,以固沙护树。

——在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对萌芽能力强的树种采用截干造林或打头、修枝造林。

c) 岩质海岸造林:

——深栽紧打,栽后将穴内土壤压紧踏实。

——落叶阔叶树截干、ABT 生根粉醮根,针叶树磷肥醮根造林。

(二)容器苗造林

沿海瘠薄荒山、风沙地造林宜采用容器苗造林。

栽植深度要超过土坨1 cm~2 cm。风沙干旱地区要及时浇水,保持较好墒情。

(三)播种造林

在土层浅薄、坡度陡峭、岩石裸露的宜林地可采用播种造林。

播种量要根据种子大小、发芽率、生长特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封山(滩)育林

七、配置方式

a) 林带结构

应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林种和树种,形成带状(块状)或不规则配置的水平结构和乔灌草、乔灌或灌草等多层次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应以疏透结构或通风结构为主,对保护果树、经济林等种植园为主的防护林带,采用紧密结构。

b) 林带走向与宽度

基干林带的走向应与海岸线一致。

基干林带宽度视地形土壤和潜在危害程度而定。在泥质岸段,从海岸能植树的地方起,向陆地延伸,林带宽度达到200m 以上,如一条林带达不到200 m,可营造2-3条林带;

在沙质岸段,从海滩能植树的地方开始,向陆地延伸,林带宽度500 m 以上;在岩质岸段,面向大海坡面全部宜林地营造防护林。有条件地方应适当增加基干林带宽度。

C)带距及网格面积

基干林带的林网宜采用小网格结构,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一般主林带距100 m~150 m,副林带距200 m~300 m,每个网格面积2 hm2~4.5 hm2。

八、树种混交

a) 混交类型

根据立地条件和防护功能需求,选用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混交,阳性树种与耐荫树种混交,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等类型。

b) 混交方法

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也可实行人工林和天然林镶嵌混交。

c) 混交比例

工程区内混交林比例应达到35%以上。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混交比应大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大乔灌木、乔灌草的混交比重。

九、沿海防护林经营

抚育管理

(一)幼林抚育

(1)松土除草:滨海盐碱地造林后应及时中耕、松土、除草,特别是透雨后要中耕松土。

(2)补植、补播

(3)浇水施肥

造林后要根据作业设计的要求和林分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浇水、施肥。盐碱地施肥以绿肥压青和施入有机肥为主。

(4)幼树管理

条件适宜的地块,造林初期实行林农间作,间作以固氮及绿肥植物为宜,以耕代抚。

红树林幼树管理主要是清除危害植株生长的附生生物,禁止放禽、放牧、捕渔、挖掘海滩动植物等活动,严防人为破坏红树幼苗,防止林地海水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复合肥。柽柳林幼树管理要以封禁保护为主,增加物种多样性。

(二)成林抚育

抚育对象

——郁闭度0.8以上,林木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株受光困难;

——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严重自然灾害,病腐木已达10%以上的林分。

(三)抚育方法

A.定株抚育

对幼龄林在出现营养空间竞争前进行定株抚育。按不同生态公益林的要求分2-3次调整树种结构,进行合理定株。伐除非目的树种和过密幼树,对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形成的幼龄林必须进行定株抚育。

B 生态疏伐

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直接受光的要求在每组内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草本、灌木与藤蔓。一次疏伐强度为总株数的15%-20%.

C 卫生伐

坡度大于250度的防护林原则上只进行卫生伐,伐除受害林木。

D.景观疏伐

风景林:按森林美学的原则进行景观伐,改造或塑造新的景观,创造自然景观的异质性,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旅游和观赏价值。

第四节薪炭林营造技术

薪炭林:以生产木材燃料(薪材)为主要目的森林称。由于树木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树体内,人们使用这些能量,用于生活和生产,因而薪炭林又称为“能源林”。

一、营造薪炭林的意义、作用

㈠缓解农村能源短缺状况

㈡改善了森林林种树种结构,保护了生态环境

㈢保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

㈣加快了国土治理与绿化

㈤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社会进步

二、薪炭林营造的原则

㈠与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有机结合的原则;

㈡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能互补、科学经营的原则;

㈢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

㈣实行造、封、改、转多途并举,造管用结合的原则;

㈤分类经营的原则。

三、薪炭林的特点

1、薪炭林营造投资少,见效快,生产周期短;

2、薪炭林作为燃料不污染环境;

3、良好的薪炭林,其水土保持及其它综合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

四、薪炭林营造技术

(一)树种选择

1、生物量高

福建、海南:尾叶桉、马占相思、赤桉、细叶桉、斑皮桉,20-60t/hm2.a

广西:窿缘桉,47.15t/hm2.a

四川:刺槐,22.40t/hm2.a;麻栎,24.5t/hm2.a

黑龙江:短序松江柳,9.76t/hm2.a(干重)

内蒙古:沙棘,6.15t/hm2.a(干重)

2、萌生能力强

北方:沙棘、紫穗槐、柽柳、沙柳

南方:木荷、红锥、黎蒴、桉树、相思、栎类、桤木及时平茬,多数可连续经营5-10代以上

3、热值高

4、适应性强

全国适宜采用的薪炭林树种

树种树种树种树种

火炬松

马尾松

黑松

窿缘桉

赤桉

直干蓝桉

杨柴

大叶桉

蓝桉

刚果12号桉朱樱花

银荆

刺槐尾叶桉

雷林1号桉

枫香树

化香树

木荷

木麻黄

铁刀木

任豆

大叶相思

马占相思

台湾相思

黑荆

毛条

紫穗槐

胡枝子

花棒

沙拐枣

慈竹

梭梭

沙枣

沙棘

芭茅

短序松江柳

沙柳

火炬树

柽柳

马桑

光皮桦

杞木

大叶栎

栓皮栎

麻栎

白栎

辽东栎

红锥

南酸枣

余甘子

旱柳

蒿柳

(二)配置

1、土地利用规划中,可选择距村庄(居民点)较近,交通便利而又不十分适于用作较高经济利用(如农业、经济林、用材林、草场),或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作为人工营造护坡薪炭林的土地。

2、规划主要考虑因素:薪柴需求与发展潜力,人口密度与增长率,宜林地面积与森林资源,交通、自然与社会经济。

3、造林密度在立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密植,尽量造混交林;灌木北方1.0×1.0m~1.0×1.5m,南方0.5×1.0m。

4、种植点以控制坡面水土流失、生物量高为原则。

(三)经营

薪炭林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经营形式,如乔、薪结合型、乔木矮化型、乔木混交型、石油林型等。大部分薪炭林采用再生能力强的灌木(如柠条、沙棘、马桑等),同时,也可将一些乔

木(如北方的刺槐、白榆,南方的相思、桉树、栎类乔木树种等)以灌木状来经营。对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封山育林、轮封轮伐,或通过对低价值林分的改造,来获取和提高薪材产量。薪炭林建设要逐步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管理、集约经营转换,由单效益向多效益综合开发利用方向发展。

(四)轮伐期

采伐期:新营造的薪炭林开始采收利用的年限。

决定于树种生长特性、造林密度、数量、成熟期1.5~2.0年,3~4年,4~5年适时采收,否则林木自然分化生物量会降低

2~3年:马桑、短序松江柳、蒿柳、沙棘、梭类、相思、密植的马尾松

1年:密植的窿缘梅、紫穗槐、胡枝子、刺槐

3~6年:栓皮栎、麻栎

5~6年:马尾松、刺槐

(五)采收

平茬季节南北方均以冬季为宜,沿海地区夏季平茬

留桩高度:一般略高于地面即可

栎类--与地面平齐,以后逐次增高(根颈处皮厚发芽困难)

大叶相思--留伐桩高60~100cm(萌芽力高,条数多)

马占相思--留伐桩高50~75cm(萌芽力高,条数多)

沙棘--连根一起平掉(提高分蘖力)

沙枣--在主杆萌枝处削枝取柴

桤柳--每隔7~8年地面平茬一次

当出现萌条数量少、纤细,老桩根开始腐朽时应将老桩刨去,重新整地造林

(六)作业方式

1.矮林作业:指栽植的林分或林木达到经营目的时(即采收年龄时)全部伐除,利用树木自身萌芽或根蘖性能,产生新的一代,每隔几年轮伐一次,如此反复多代

2.乔木修枝作业法:用材林造林密度较大,中间进行一定次数和强度的间伐和修枝,在获取薪柴的同时促进林木生长

3.中林作业法:在同一林地上既有乔木林又有灌木林的作业方式,使乔林和矮林相结合形成复层林冠结构。乔林采用皆伐的方式,每隔2~3年复采一次

4.头木作业法:头木作业是利用一些乔木树种树干的萌生能力强的特性,在树干一定高度处截干,使树干顶端萌发出新枝。以后每隔2~7年砍伐萌条一次,如此反复多代后主伐更新。

5.鹿角桩作业法:主要用于无萌芽更新能力的松类(马尾松〕。在造林后5~6年冬季于树干高1.0~1.5m处,去主干上部两轮枝条,保留基干部的3~4盘枝条,截去枝梢,促进侧枝生长。以后每隔2年砍去侧枝梢和粗大的老枝作为薪柴。

(七)薪炭林发展规划

2000年农村需薪柴15450.20万吨标准煤,人均0.160吨标准煤/人.年

平均薪炭林产量5.71吨标准煤/ha.a,则2000年全国应有864.35万ha薪炭林

A薪炭林重点发展地区

四川、滇西南中高山地;秦巴山地;滇中、滇南中低山区;浙西北、皖南、赣东北低山丘陵赣南、湘西南、鄂西南、黔东南、粤中北、桂中山地

B薪炭林中等发展区;四川盆地;黔西、滇东、桂北山地;辽宁-蒙东;黄土高原东部、鲁中南-苏北丘陵;海南区;赣中、湘中丘陵;柴达木盆地;鄂、湘、赣水网区;闵西、浙西南中低山区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行性方案

惠农区农田防护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6) 1 . 1 项目提要 (6) 1 .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7) 1 . 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8) 1 . 4 综合评价与结论 (8)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9) 2 . 1 项目由来与形成 (9) 2 . 2 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 (9) 2 .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的意义 (9)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12) 3 . 1 自然地理条件 (12) 3 . 2 社会经济条件 (13) 3 . 3 林业生产管理条件 (14) 3 . 4 土地资源条件 (15) 3 . 5 劳力资源条件 (16) 3 . 6 种苗供应分析 (16) 3 . 7 基础设施条件 (17) 第四章建设方案 (18) 4 . 1 项目指导思想及原则 (18) 4 . 2 项目区范围 (18) 4 . 3 项目建设规模 (19) 4 . 4 建设布局 (19)

4 . 5 项目建设内容 (20) 4 . 6 营林技术措施 (20) 第五章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 (22) 5 . 1 森林管护 (22) 5 . 2 环境保护 (23) 第六章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 (25) 6 . 1 经营管理形式 (25) 6 . 2 项目管理机构 (25) 6 . 3 项目管理 (25)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7) 7 . 1 投资估算原则 (27) 7 . 2 投资估算依据 (27) 7 . 3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27) 7 . 4 资金筹措 (27) 第八章项目建设进度 (28) 8 . 1 项目建设期限 (28) 8 . 2 建设进度安排 (28) 第九章效益分析与评价 (29) 9 . 1 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29) 9 . 2 社会效益分析评价 (29) 9 . 3 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30) 9 . 4 综合评价 (31)

选修三生态工程知识点详解

专题5生态工程知识系统表解【专题总系统】 【专题分系统】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概念人类应用自然生态系统、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系统设计与调控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就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建设原因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 与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 资本。 【资料分析1】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资料分析2】“石油农业”生产模式造成的 污染问题 作用就是实现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主要就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范畴就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就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基本原理物质循 环再生 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对系统的稳定与发展的影响。 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 样性原 理 理论基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意义 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 生产力。 实例“三北防护林”建设、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 平衡原 理 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意义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就是指某种环 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数量),可避免系统失衡与破坏。 实例太湖富营养化、西北一些地区的防护林问题 整体性 原理 理论基础 ●自然生态系统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要考虑到自然生 态系统规律); ●人类处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中(要考虑经济与社 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以及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的影响)。

1-附件: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附件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2016·北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 (2) 第三章技术经济指标 (4)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17) 第五章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 (20) 第六章附则 (21) 附表: 附表A 人工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22) 附表B 飞播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4) 附表C 封山(沙)育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7) 附表D 造林辅助措施技术经济指标表 (52) 本指标规范用词说明 (62) 附加说明 (63) 附录: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条文说明 (64) 造林区域范围县名单 (72)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案列 (8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估算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可行,确保各类防护林造林质量和成效,满足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部署2014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规建函〔2014〕34号),以及《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修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林工程建设中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造林费用投资指标,以及沙障、围栏、整地、浇水、地膜、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泡苗池、假植、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费用投资指标。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造林工程建设中造林和管护期间的投资估算。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的投资估算。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的投资估算。 第六条本标准术语和定义在条文说明中释义。 第七条退化林修复、迹地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更新改造等造林部分的投资估算可参照本标准。

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长防林参考资料 (三)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我区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进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 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 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 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福建省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维护生态安全,服务海西建设福建森林覆盖率高居全国 首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台风、干旱、海潮、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都给福建省造成上百亿元的损失,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每年直接登陆的有2?3次,造成一定影响的有7?8次,登陆时沿海地区常出现12级以上强台风。台风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经常引发泥石流和山洪暴发。这些自然灾害已对福建省人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 (一)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法 1、工序流程: 施工放样定点→挖树坑→施肥→植树→浇水→封坑→整理验收。 2、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 根据要求放样定点,人工挖树坑,施肥浇透水后进行植树,再浇水封坑,采取保水措施处理,确保树的成活率。 (二)技术措施 种植材料、苗土、挖掘、包装、栽培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 种植前土壤处理:种植前应该对该区的土壤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映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 种植穴的挖掘:种植穴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苗木运输和栽培按规程操作。 苗木种植前的修剪质量应符合规定。 种植的质量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 (1)场地平整 将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将施工中保存的腐殖土、草皮土回填在取料坑及削坡后的坡面上作为培植土,然后进行植树、种草。 (2)植树 植树应在秋季适宜季节进行。 树种,按设计要求种植。 栽植的株距按设计要求为2m 。 在植树时,不得破坏堤前自然生长的树木。 (3)种草 种植的草种按设计要求进行。 草皮护坡按100平米用种5公斤,拌土洒播,洒播后上覆一层湿土。 种植草皮护坡前,应将堤防原有的杂草予以清除。 (4)养护 防护堤林及草皮护坡种植后应及时洒水养护。

后期要加强养护,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成活率。 (二)生态防护林工程 1、依据规划设计和施工图纸确定生态防护林的方位,并且用白灰准确标注出每棵树的具体位置。 2、采用人工方法按照施工图纸要求的尺寸进行树坑开挖,保证树坑开挖质量。 3、树坑开挖完成后,精心放置树苗并回填土料,树苗放置应垂直并成行,土料回填后应踩实。 4、每行树植完后,用水罐车运水进行适时适量浇灌以提高树苗成活率。 5、植树完成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清理,确保达到路平、沟直、树成行、耕地恢复的要求。

临泽县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临泽县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建设功能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临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和财政部关于印发《〈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项目安排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 [2009]12号)文件精神,结合临泽县生态环境状况和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编制本方案。 一、基本概况 (一)自然概况 1、自然地理位臵 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临甘州区,西接高台县,南靠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连,地理位臵位于东经99°51ˊ~100°30ˊ,北纬38°57ˊ~39°42ˊ。全县南北最宽约77 km,东西最长约49.7km,总面积27.778万hm2。 2、地形地貌 全县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洼,南部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北部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U”型地貌,海拔高度在1350-2084m之间,黑河自东向西穿过。从南向北依次分布着梨园山间盆地、南部戈壁边缘细土平原、黑河冲击平原,黑河北

岸农耕区及北部剥蚀残丘戈壁等六个地貌类型区。沙漠戈壁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境内自然形成南、北、中三条风沙带,总长103km,贯穿全县6个乡镇及6个国营农林场站。 3、气候状况 境内属典型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日照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全年日照时数3260h,年总辐射量146.02kc/cm2,平均气温8.9℃,≥0℃的活动积温3544.6℃,≥10℃的活动积温3092.4℃,无霜期128~203d,平均152d,年平均降水量76.1mm,年平均蒸发量2348.4 mm,约等于降水量的30.8倍。大气干燥度4.9度,除海拔高度1650m以上的山区外,大部分属特干旱区。灾害性农业气象因素主要有:干旱、霜冻、干热风、大风和沙尘暴等。 4、土壤状况 全县土壤共有8个土类,21个亚类,21个土属及48个土种,全县土壤养分状况可概括为“少氮、缺磷、钾有余、有机质不足”,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7%,速效氮57.57ppm,速效磷10ppm,速效钾155.7ppm。 5、植被状况 全县境内由于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植被覆盖度低,生物种类较少,形成了各种地带性植物群落,大体可分为: ①荒漠戈壁植被有发菜、白刺、霸王、芨芨草、泡泡刺、麻黄、白刺、以及蒿属类等旱生、超旱生植物。 ②沙漠植被主要以沙棘、白刺、沙蒿、红柳、沙拐枣、

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政〔×〕×号)精神,特制定20XX年**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以确保如期实现我省森林资源“双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目标为核心,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强化措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圆满完成林业生态省年度建设任务,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实生态屏障。二、建设任务(一)营造林。全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其中:国家预安排我省造林任务×.×万亩,我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含飞播造林×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万亩。(二)育苗。全省安排育苗计划×万亩,其中:择优扶持优质种苗基地×.×万亩,培育优质苗木×万株。

三、安排原则(一)营造林计划。20XX年全省营造林规模按《**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生态工程新造林、更新造林、林业产业工程分别按《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全面实施规划的×个林业生态工程和×个林业产业工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工程由发展改革和扶贫部门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二)投资。20XX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只安排国家、省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三)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淮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及向国家申报的20XX年造林项目直接由省安排到县(市、区),其余由各省辖市按照规划的工程量大小、生态区位重要程度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20XX年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任务量并安排到县(市、区),对已完成《规划》确定任务的建设工程不再安排,省林业厅据此下达年度建设计划。下达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要首先保证完成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凡是列入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县(市、区)必须在中低产田范围以外的行政村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重点安排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县(市、区)和平原地区抚育工程量大的县(市、区)。四、建设重点20XX年重

工作方案:某市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战役工作方案

某市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战役工作方案 (2018—2020年) 一、目标任务 用3年时间(2018年—2020年,力争3年建设任务2年内完成),在汉江、堵河及重要支流两岸新造林69214亩,森林质量提升53448亩,包括护堤护岸造林、岸线复绿造林、沿线村庄道路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等内容,建成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显著改善沿线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提升汉江经济带绿色廊道建设水平。重点突出郧阳区牛头岭码头—武当山太极湖—丹江口市沧浪海旅游码头核心区域,打造成富有X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一)加快护堤护岸林建设。以人工造林为主,多树种配置,增加森林覆盖,扩大生态容量,构筑护堤护岸屏障,健全汉江、堵河、万江河、汇湾河、竹溪河、马家河、茅塔河干流沿岸生态防护体系,改善岸线生态景观,在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结合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工程,实施精准灭荒。 (二)全面实施岸线复绿。依据河道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全面推进岸线整治修复,恢复和增加两岸绿色覆盖,稳定自然生态系统。 (三)着力推进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以建设生态型、功能型城乡绿地生态系统为方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抓好汉江、堵河、万江河、汇湾河、竹溪河、马家河、茅塔河两岸沿线城市江边、乡镇建成区、村屯居民区的绿化美化,大幅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在城市江岸建设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在路旁种植彩色行道树,在水系周边种植护岸林,大力推进农

田林网建设,形成以片林为极、绿道为轴、林园为核、庭院为点的绿化景观格局,建设沿岸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加快沿线公路、铁路两侧造林绿化,促进绿色通道断带合龙、改造更新,巩固和扩大绿色通道建设成果。 (四)质量提升。借鉴学习欧洲瑞士环日内瓦湖开发的理念和经验,坚持以生态为支撑、绿色为本色、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引领,充分发挥汉江沿线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推动山、水、城、乡一体化发展。针对两岸林木现状,根据营造景观需要,实施规划建绿、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拆违还绿,科学配置阔叶树种、彩叶树种,科学改造林相,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果则果,打造世界级的林木景观,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二、实施范围 紧紧围绕汉江、堵河流域实施,拓展至万江河、汇湾河、竹溪河、马家河、茅塔河等河流,涉及全市辖区所有县市。实施重点为郧阳区牛头岭码头—武当山太极湖—丹江口市沧浪海旅游码头区域。 三、推进措施 (一)调查摸底,落实任务。按照“有堤防地段长江干堤背水侧护堤外200米、临水侧护堤地范围内;无堤防地段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的区域,建成连续完整、功能良好的生态防护林体系”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在对现有沿线林带和造林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宜造则造,宜补则补,宜封则封,并实行挂图作战,逐块销号。 (二)政府主导,合力推进。县市区政府是绿化责任主体,各级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地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造林绿化;要将造林绿化与乡

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长防林参考资料 (三)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 态状况,决定了我区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进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福建省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

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维护生态安全,服务海西建设福建森林覆盖率高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台风、干旱、海潮、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都给福建省造成上百亿元的损失,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每年直接登陆的有2~3次,造成一定影响的有7~8次,登陆时沿海地区常出现12级以上强台风。台风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经常引发泥石流和山洪暴发。这些自然灾害已对福建省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例如,2005年19号台风“龙王”导致全省8个设区市、62个县(市、区)370.89万人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32.78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38亿元。2006年8号台风“桑美”导致全省14个县市145.5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3.5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7.86亿元。2008年13号台风“韦帕”造成福建省10个县市,4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北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从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总体目标的出发,决定上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三北工程,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领

生态防护林

生态防护林 前言 日趋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国内外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研成果表明,在遭受旱涝、风沙和霜冻等危害的农田上营造不同类型的农田防护林,不仅可以减免自然灾害的侵袭和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而且还可以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所以,大面积地营造农田防护林,实现农田林网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农田生态防护林的生态效益 1、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 林带对气流具有3种主要作用:①改变林带附近的流场结构。气流通过林带进,流线和迹线变弯曲,空气质点不再沿平直方向运动。②影响林带附近的风速。林带背风面风速明显减弱,个别部位也可能加强。③改变气流的状态,使乱流的影响不同。 2、农田防护林的热力效应 林带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等气象要素所引起的变化可归为林带的热力效应。 3、农田防护林的水文效应 主要包括林带对蒸发蒸腾的影响、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林带对土壤湿度的影响、林带对降水和积雪的影响和林带对地下水的影响。 4、农田防护林的土壤改良效应 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的功能,从而对土壤的水、热条件有相应的改善。此外,根系的活动和地上部分树木有机体的积累、枯落物分解,必然对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导致土壤特性、肥力和结构的改变 农田生态防护林的经济效益——带动脱贫致富 1、农田防护林是平原的木材生产基地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良,树木生长迅速,轮伐期短,加上劳动力充足和交通方便,因此农田林网( 加上“四旁”绿化和片林) 成为平原地区的木材生产基地。 2、农田防护林是重要的农村能源生产基地 农田防护林可为农村提供大量烧柴,成为农村群众生活的重要能源。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鄢陵科技服务组的调查,山西夏县的一个 350 m × 400 m 的林网网格,林带树木 2 ~ 4 行,株行距2 m × 2 m,造林10 a后可提供木材165 m3 ,烧柴27 000 kg。广东省农田林网科研协作组对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的研究认为:新银合欢树种,1 a生平均树高3. 6 m,3 a生平均树高8. 9 m,平均

如何推进长江流域等防护林生态建设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三期工程规划,近日由国家林业局正式发布实施。这四项生态工程《规划》的实施,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屏障建设任务、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具体行动,对推进我国防护林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长江是贯穿祖国东西的“黄金水道”。长江和珠江流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企业密集,是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驱动器”;太行山是京津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粮仓和工业生产基地。这些地区的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维护生态安全十分关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切实加强了重点敏感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工程内容以营造林措施为基础,结合水土流失治理,旱、涝、干热风等灾害抵御能力建设,系统化、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工程建设还强调保障民生,通过国家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维护当地社会和谐稳定,注重获取综合效益。可以说,四项工程的有效实施开启了我国针对“江、河、山、原”等特定地域的生态治理模式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有效扭转工程区生态恶化趋势,将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01年,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国家启动实施了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2006年,全国平原绿化二期工程接着启动。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国家和地方总计投资1098.5亿元,共完成造林1174.2万公顷,低效林改造31.4万公顷。工程区有林地面积增幅明显,长防、珠防、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分别增加了4.7、12.2、7.7和1.3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防灾御灾能力显著增强,长防工程区土壤侵蚀量每年减少2.3亿吨,洪

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批地+贷款)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五月 咨询师:高建

目录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

【建筑工程管理】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 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 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 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 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 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

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与规模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四期工程建设情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额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1978—1985年)、二期(1986—1995年)工程规划任务,正进行三期(1996—2000年)工程建设,到1998年底,累计造林3亿多亩。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9%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现正在进行第五期建设。 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与规模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四期工程建设情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 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 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 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 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与规模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防护林工程标书

一、施工组织设计 1、项目管理网络(附图) 项目管理网络是确保施工项目在计划要求工期内完成,并在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不会因此而增加工程实际成本的条件下,适当地缩短施工工期。 本工程为精河县2010年度重点防护林封育工程2000亩:其中围栏30800米,标识牌和宣传牌各1个。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6月24日,竣工日期:2011年7月30日,总工期为36天。 针对本工程公司建立了严密的工期保证措施,针对每一项工程均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并编制施工网络图,严格按目标进度,确保当月计划当月完成,满足工程需要,保证工程工期、质量目标的实现。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附图) 本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实测的地形图,而制作的平面布置图,因而,它既要体现施工主要方案,同时又是对施工主要方案校核的重要方面。换句话说,即现场各方面条件是否适合拟定的施工方案的实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也是现场文明施工的基本保证。 施工现场的布置要考虑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有机地将机械设备的工作范围发挥到最大限度,做到充分施展。施工过程中所有材料、机具、设备等要分类堆放整齐,不要乱堆乱放,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与协调,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创文明施工现场。 (1)、临时设施及材料堆场布置 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紧,施工内容多,故合理安排工序、布置现场临时设施是关键。本工程施工地点位于精河县托里乡,为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在施工前期必须合理布置好办公区、职工宿舍、食堂、材料仓库等临时设施。 (2)、解决临时用水、用电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用电设配电箱,电源从业主提供的配电箱中引入;因围栏工程为干作业,故施工过程中除生活用水和生活用水外基本无须用水,均由业主方提供。 3、工序衔接合理,关键节点控制措施可行 (1)、工序的衔接:工序的衔接一般由进度安排中反应出来,一般在满足施工期要求情况下,对选定的方案和施工方法、材料、构件的供应情况,能投入的劳动力,机械数量及其效率,作综合研究,排出计划后,还要检查与调查施工进度与计划各工序间的衔接。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 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要紧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咨询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形 为了从全然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国家打算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打算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 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不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

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终止,历时73年,分三个时期、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时期,分三期工程。1978-1985 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 01-2020年为第二时期,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 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时期,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与规模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 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升到14.9 5%,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操纵,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全然上得到改善。 四期工程建设情形 2001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经国家计委批复,四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涉及三北地区的十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0个县(旗、市、区),总面积405.3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 2.2%。到2010年,在有效爱护好工程区内现有2787万公顷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完成造林950万公顷,工程建设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净增1.84个百分点,建成一批比较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初步遏制了三北地区生态恶

地整理防护林工程

××××土地整理项目第八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位于××××北部××南岸,地理位置在东经××××与北纬××××之间。东至××与××乡乡界,西至××边缘,北至××××滩涂,南至××北边缘。项目区涉及底××××六个行政村,项目区面积×××公顷。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及防护林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场区挖填土方;农田水利工程:采用××自流灌溉及引水干渠,通过斗渠、农渠引入到田块;田间道路:田间道宽3.5m,20cm原土压实路基,18cmC20砼路面;防护林的布置:田间道两侧、生产路一侧置次防护林,设计树种为46,株距为2m。 二、我单位投标的×标段工程,位于×××。合同围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及防护林工程。 三、施工工期:180日历天。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施工图纸 2、国家有关工程施工规、规定 3、现场考察、地质报告、标前答疑、补充通知; 4、我单位人员、机械装备情况。 5、技术力量和施工能力;

6、我单位所从事类似工程的经验; 7、实行项目经理制,进行科学化管理; 8、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提高机械的使用率;采用先进的试验、检测仪器,使质量检验科学化、数据化。 9、积极推广和使用先进科技成果,优化施工方案,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1、为树立企业形象,不负众望,出色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我单位将在施工过程中推行项目法人管理和目标管理,认真制定一套完整有序的质安保证体系,开发新技术,精心组织,精心操作,优质、安全、高速、低耗建成工程。特制定目标如下:工程质量目标:确保优良工程; 施工工期目标:确保180天完成全部工程; 安全生产目标:无任何安全生产事故; 文明施工目标:执行现场综合考评的标准化管理。 2、本工程所用材料必须在监理人员监督下由我单位材料科采购调配。 3、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建设工期,将部竞争机制引入现场管理,本工城建立健全工程技术,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实行班组自检、互检、单位组织专业检查的检查制度。 4、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宗旨,严格按施工图纸和操作规程施工,自觉接受监理人员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