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对工业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维新变法运动、 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维新变法运动、义 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19世纪末 世纪初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世纪末
•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8世纪6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 地,将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19世纪中期以来,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松弛,成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目标.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远 的影响: 第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856年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 了深重灾难,使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第二、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第三、中国新思想萌发 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 第四、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 开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外侵略扩张过渡到以资本主义输出为主阶段。在全世界领 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 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第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派的辛亥革命等都是抗争探索。 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抓住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是个良好的机遇。这我国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舞台。 第二、迎接挑战 第二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快,而我国工业基础相对溥弱,就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行可持续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在生产力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治的基础,人类进人了蒸汽时代。
在生产关系方面,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在社会生活方面,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状况出现。
从国际关系方面来讲,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世界范围内的掠夺,使世界的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在生产力方面,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并加剧。
在生产关系方面,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不断地干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向外侵略扩张,出现了国际性的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在国际关系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西方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侵略。
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东西方差距扩大,世界变得密不可分。
在文化方面,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准不断上升,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在生产力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以往,人们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力的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在社会生活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巨大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国际关系方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调整。
科技竞争在国际间的竞争地位日益重要,科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消极作用方面,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等〕。
[详细讲解]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一、一周知识概述(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成就、扩展和影响(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成就和影响(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成就和影响(四)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二、重难点知识讲解(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1、前提与条件(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5)国外市场的扩大。
2、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从而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工业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和城市化进程。
(4)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5)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了落后地区的旧思想、旧制度。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与条件(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2)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和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3)近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条件。
(4)殖民扩张和德、意统一、美国内战北方胜利、日本明治维新等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
2、影响(1)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经济、政治,国家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推行对外扩张。
(3)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4)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1、前提与条件(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2、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高考历史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补充内容)1、三次科技革命中分别产生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对工业布局产生什么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兴工业部门:产生了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布局的趋势: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由河流峡谷走近煤炭产地,轻工业发展迅速。
(2)第二次科技革命新兴工业部门:产生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工业;工业布局:进一步趋向集中,重工业突飞猛进,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形成。
(3)第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部门: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工业布局:总体趋势是分散,发达国家以分散为主,发展中国家以集中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1)第一次工业革命A、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B、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C、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2)第二次工业革命A、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C.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3)第三次科技革命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C.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3、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4、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4、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什么是破坏性和建设性?前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破坏性使命”、“建设性使命”表现在哪些方面?(1)所谓“破坏性使命”是指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即消灭了旧的社会。
所谓“建设性的使命”是指客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破坏性:A、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思想上:“天朝上国”的梦幻破灭了②建设性:A、政治上: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B、经济上: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农民阶级:洪秀全、洪仁玕,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资产阶级早起维新派:王韬、郑观应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①破坏性:A、政治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C、思想上:冲击了封建思想②建设性:A、政治上: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B、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C、思想上: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5、近代以来,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迎浪”而上。
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指 20 世纪以来,科技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革,包括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
这些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些影响:
1. 生产力的提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科技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得生产更加高效、快捷、准确,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2. 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
变化,智能化、非物质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的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3. 思维方式的改变: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思维,
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使得人们需要更加高效、灵活的思维方式。
4. 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方式,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生活、交友、娱乐等。
5.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同时也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向国家垄断过渡。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对我们的生产、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文档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他们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用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用强力打开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随之爆发,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客观上又打击了列强的侵略。
经济上,中国一方面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 随着内忧外患的加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大力兴办工厂,建立学堂,创建海军,派人留学,在他们的诱导下,具有真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纷纷产生,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思想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美梦中惊醒,把目光投向世界,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他们设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书籍,主张建立新式海军等等。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一批具有维新图强思想的知识分子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和西方进行商战,积极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领域主张建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这些思想和主张成为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此外,这种思想一度发展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在这场政治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得到了传播,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展起来。
在它的影响和推动下,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他们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
此后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们竞相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倾销商品,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外债,增加税收,放宽了民间建厂的限制,加之一战时帝国主义无暇东顾,这些因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拥有了短暂的春天。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次科技革命)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次科技革命一、三次科技革命概况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后果)1、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a、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第二次科技革命:①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②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③外交(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科技革命:①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初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②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产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③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④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⑤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①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②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第二次:(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_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讲解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_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讲解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①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布局的新变化。
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第一次导致近代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第二次,垄断组织产生,并与国家政权结合。
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③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人们研制新型材料,按照人的需要设计、制造具有特殊性能和结构的材料,使劳动对象也发生了变化。
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
因为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问为1.7%,在1950一1972年增至6.1%。
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60年代,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约有40%是由于采取了新技术,到7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7%。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
作为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据统计,1970一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这数的15路上升到7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科技革命有两种驱动:一种是社会需求驱动,一种是知识与技术体系内在的驱动。
到现在为止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其中两次是科学革命,三次是技术革命。
在16世纪和17世纪,以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在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带来了世界第一次科技革命。
这场前后经历144年的科技革命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18世纪中后期,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及机器作业代替手工劳动带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产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与现代化。
在19世纪中后期,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带动了钢铁、石化、汽车、飞机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叶,以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等为代表的科学突破引发了第四次科技革命,也促进了自然科学理论的根本变革。
到了20世纪中后叶,以电子计算、信息网络的出现为标志带来了第五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现在还在持续地发展。
科技革命源于社会需求驱动,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大发展。
比如,在18世纪中后期,当时英国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全世界的40%—50%,欧洲大陆和美国也在那时先后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19世纪中后期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德国迅速跃升为世界工业强国。
德国在化工方面发展很快,我们现在的一些基本化工、原材料,包括化肥在内的很多技术都源于德国在那个时候的创新。
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份额于1890年上升到世界第一位,日本也在那个时期起建立了工业化基础。
到20世纪中后期的第五次科技革命,美德法英等进入工业化成熟期,日本在这个阶段抓住了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1950年—1985年经济增长高达约120倍。
科技革命的另一驱动来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内在矛盾。
20世纪初发生的第四次科学革命的标志性成果包括:量子力学、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学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板块构造理论、计算机科学等。
但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从科学角度来说,未能出现可以与上述六大成果相提并论的理论突破或重大发现,“科学的沉寂”已达60余年。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素材)
------华夏教育资源库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用战争的手段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政治上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清政府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分为洋务派和顽固派。
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
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进行了义和团运动,来挽救民族危亡。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
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第三次: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抓住机遇,会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又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华夏教育资源库。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救亡图存发动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此起彼伏(如、)。民族危机推动了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近代化艰难地向前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正进行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外交、经济、军事以及长期以来沿用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0年代后期,“左”倾错误蔓延,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阶段;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建立;20世纪初“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亚非拉人民的运动不断高涨,其中“”尤为突出,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特点。
(2)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组织的产生,将自由资本主义推进到资本主义阶段;工业化程度大大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总产值超过农业,从轻工业国转变为重工业国。
一、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
18—20世纪世界先后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综观三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均与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稳固、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的迫切要求等因素密切相关。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在英国的确立;条件有通过、集聚了丰厚的资本;提供了大生产所必需的大量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1.工业革命与两次鸦片战争
(1)19世纪中期,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英、法、美等国为了夺取更多的和,发动了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社会,经济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简述近代以来历次科技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简述近代以来历次科技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近代以来,科技革命对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一次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
本文将从近代以来的几次重要科技革命入手,探讨它们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工业革命。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一场工业革命,从而掀起了第一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以蒸汽机和纺织机械为代表的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模式。
机器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这导致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产业结构从农业主导转向工业主导。
农业劳动力逐渐向工业城市流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电气革命。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气革命席卷全球。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动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源。
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兴行业,如电力设备制造、发电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
同时,电力的普及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器家电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这一革命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力工业成为经济的新支柱,产业结构向电力工业转型。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信息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革命迅猛兴起。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递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交流更加便利。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如计算机软件与服务、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
同时,信息革命也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数字革命。
21世纪以来,数字革命正在改变着产业结构。
数字革命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核心,推动了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
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生产和服务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带来了更深入的市场洞察和决策支持,物联网的普及连接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推动了产业的全面互联。
三次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次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是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
这三次革命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工业革命的出现使生产力大幅提升,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
工业革命使得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被机械化和工厂化取代,大规模的生产方式使得产品价格大幅降低,进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一革命告诉我们,科技的进步能够改变社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信息革命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迅速、便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这一革命告诉我们,信息的力量是巨大的,掌握信息的能力将成为未来社会竞争的核心。
人工智能革命的到来将进一步改变人类社会。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机器能够具备类似人类的智能,能够进行复杂的思考和决策。
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如自动驾驶、医疗诊断、智能机器人等。
这一革命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应该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并加强与人工智能的合作。
这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中。
其次,信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利用信息。
再次,我们应该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合作,探索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共存之道。
这三次革命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信息革命的大规模数据收集和利用也引发了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等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来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发了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岗位的担忧,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为人工智能时代做好准备。
这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
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海外市场的需求。
概况: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然后带动了矿冶业的发展,并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主要特点:先从英国开始,然后向法美等国扩展;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发明者多是工匠技师;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实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应用到生产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
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主要成就: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特点:规模更加广泛,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开始同工业生产迅速紧密结合;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实质: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推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增强。
第三次科技革命前提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此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二战和战后的需要。
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成就: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的广泛使用。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特点: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技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上升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新的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影响: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
影响: 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 极大发展; 极大发展;推动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 主义过渡; 主义过渡;资本主义 经济、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 衡性增强; 衡性增强;更加密切 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第一次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自然科学成 果的应用
垄断资本 第二次 工业革命 主义形成 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 衡性增强
5、下列各项能够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是 、 ( C ) ①许多国家优先发展教育 ②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 ④国际经济格局出现新的调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结合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结合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谈 一谈“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一谈“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答: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 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19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19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 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获得巨大 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 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二战后日本 德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今, 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 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 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 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 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只有这 样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 样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实现社会主 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国力的巨大提高, 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国力的巨大提高,才能最终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文档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他们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用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用强力打开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随之爆发,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客观上又打击了列强的侵略。
经济上,中国一方面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 随着内忧外患的加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大力兴办工厂,建立学堂,创建海军,派人留学,在他们的诱导下,具有真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纷纷产生,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思想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美梦中惊醒,把目光投向世界,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他们设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书籍,主张建立新式海军等等。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一批具有维新图强思想的知识分子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和西方进行商战,积极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领域主张建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这些思想和主张成为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此外,这种思想一度发展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在这场政治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得到了传播,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展起来。
在它的影响和推动下,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他们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
此后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们竞相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倾销商品,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外债,增加税收,放宽了民间建厂的限制,加之一战时帝国主义无暇东顾,这些因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民族资本主义拥有了短暂的春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
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
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
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
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
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
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首先,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三,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基础上的生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第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六,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4.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①技术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胜利,美国积极研制新式武器。
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电子计算机等。
这些都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术基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②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以及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
③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
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是其政治保障。
④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
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
⑤二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
5.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
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
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
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
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
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
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
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②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侵略以及争夺加剧,形成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④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
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3)第三次工业革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
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
⑥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6.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
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④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7.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市场的扩大促进科技革命的开展: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准备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2)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也日趋尖锐。
8.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1)第一次科技革命: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