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故事教学模式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故事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叶建军
来源:《教育》2015年第01期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追求。多年来,笔者依据故事教学理论,在调研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模式。即运用故事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环节设计等诸多教学实践问题;与此同时,有目的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如续编故事、新编故事、演故事、扩故事、探寻故事背后的文化等。由此,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故事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基本概念有学者认为,故事本身“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数据与意念的组成,话语连贯,合乎儿童学习方式,也是文化的灵魂”。英国教育学家安德鲁·莱特(Andrew Wright)指出:“故事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他们的世界并可以和他人一起分享。”故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调动起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通过听、说、读、演、唱及适量的口语交际等,进行多种教学实践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文章人物、情节为支柱,展开故事教学,能让学习者读到自己感兴趣且适合认知水平的内容,还能让他们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形象思维进行学习。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特点一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小学生对于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词汇、词组以及句子运用等系统的隐性知识,还不足以充分地认知和鲜活地理解。故事教学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把概念性的知识通过生动、贴切的故事表达出来,提升小学生的理解效果。二是碎片知识的统整化。对于英语学习而言,越是在启蒙阶段,其所接收到的知识信息越呈现碎片化。故事教学可以在引导学生不断加深记忆的同时,帮助学生把相关知识点联结在一起,通过知识点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呈现由点及面的情状,形成学习的板块化、系统化发展趋势。三是学习实践的生活化。故事教学能通过体现生活的一个个小故事,展现各种生活场景,并引导学生沉浸在这些真实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由此,学生活化角色的过程,就是展现真实生活的过程,也是将学习直接对接生活的过程。四是学习参与的自主化。学习效能的高低有赖于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而故事教学拥有生动的情节以及无处不在的角色化体验形式,无疑会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发和巩固产生良性动能。
课堂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
故事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基于对故事教学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教学流程(见下表)。如表中所示,在故事教学的基本流程中,故事教学的形式是比较丰富
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用故事呈现、故事朗读、故事复述、故事延续等方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巩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指导、启发学生对故事进行创新和设计,可以不断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内容设计根据故事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内容设计中,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展开。
一是故事呈现——故事朗读。故事呈现是故事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和内容的不同,利用课件、人物头饰或工具,甚至可以通过动作边讲边演来呈现故事。在呈现故事时,教师应力求做到动作、声音和表情等到位,选择“总——分”或“分——总”的故事导入形式,使故事清晰、有序地呈现给学生。“总——分”形式:通过教师讲述或录音、学生倾听,先整体导入故事,再根据图文、时间次序,依次分解讲述故事的各部分。常见的活动有:写出标题,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再导入故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情境开始,就故事主题和内容展开讨论,再导入完整故事等。“分——总”形式:先在主题和语境中通过问题、游戏等方式新授或巩固语言知识,然后把完整的故事呈现给学生。其优点是减少语言障碍,引起悬念和兴趣。教师把故事呈现给学生后,指导学生朗读故事,在朗读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习得语言基础知识,促进良好语感的建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结构,最终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通过故事的呈现和朗读,不仅可以训练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培养口头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然而然地记住故事中出现的单词、句型、习惯用语以及语法的实际运用。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不断增强语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是故事理解——故事阅读。理解故事包括理解故事中的人、事、物、境,前后的逻辑关系以及包含的意义。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阅读故事,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观察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境,在读通、读顺故事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语言结构,理解故事中蕴藏的涵义及信息。对学生来讲,尤为重要的是阅读故事后的情感体验。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阅读能提供多方面的语言训练机会。学生通过看、听、读、写,既能对教师所提供的故事材料留下深刻印象,体会到语言之美,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文之美。英国儿童教育专家杰恩·穆恩(Jayne Moon)的研究表明,儿童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他们为了获知故事的正确内容,会集中精力去捕捉故事的大意和细节,会尽力去推断和猜测,这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根据语境猜词的能力。
三是故事复述——故事延续。讲故事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想象可以任意驰骋。然而,教学目标本身却并不是单单满足于学生们的只言片语,而是要求他们能够在充分感知故事的基础上,从尊重故事到跳出故事,能够以叙述的语言讲述故事。所以,故事复述主要围绕故事语言和内容的记忆、巩固这两个方面展开。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对故事进行回顾,为能根据所给线索复述故事的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比如,教师提供一些关键词句,请学生
根据出示的关键词和句进行讲述;或者出示几组相关图片,请学生给图片排序并讲述故事。这样,既能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故事,同时也能锻炼学生讲述故事、运用语言的能力。
除了对故事进行复述外,还可以针对故事进行延续活动,如低中年级的续说、续写故事;中高年级的改编、创编故事;对故事角色、故事内容、故事发展进行个人评价和最简单的文学评论等。可以对故事内容做一些变动,续写故事,或从原来的故事中挑出几个词,让学生编新的故事。另外,从故事讲述的活动形式看,可以有各人的独立完成,两人的合作完成,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团队完成。从故事讲述的成果形式看,可以有录像,现场表演,故事书制作,媒体设计等等。这些活动,都能给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系统地进行思维,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现自我提供更多的机会。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流程,以学生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为前提,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语言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三个过程是层次递进的,更是相辅相成的。
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对应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基本流程与内容设计,笔者以《牛津小学英语》二年级的一堂故事教学“在城堡里”(In the castle)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环节:教师以“castle”这一个单词为抓手,采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制作软件,通过在潺潺流水声中缓缓出现的城堡来逐步呈现故事;同时顺利开展了“There be句型”的学习和操练,并在操练中增加了问句。第二环节:教师结合“There be句型”设计了一个“在城堡里”的故事,用“chant”来构建了故事的言语框架,通过让学生想象、猜测、寻找、交流、体验等过程来逐步呈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在城堡——房间——魔镜——瓶子——巨人——盒子——书的呈现中,进行单词、句子、问答、陈述的语言推进;通过关键句型的引出和教学,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对本故事做出理解,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揭示故事的启示“有志者事竟成”。第三环节:在“Post-task activity环节”中,教师设计了看图听故事、看图叙述故事、用魔镜延续故事许“六一”心愿的活动,完成了从故事复述到故事延续,实施新授单词的教学以及句型的巩固。
在上述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教学目标后,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实现了激活原知识的铺垫目标;通过“In the castle”故事情境设计,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刺激学生的选择性知觉,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联想等方法,将新知识融入到原有认知结构;最后通过故事的延展和学生自主创新式的运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和巩固新的语言知识。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故事教学新模式所特有的学习成效形成与转化过程,对于知识的生动记忆、学习现场能力的形成和兴趣培养等有着积极意义。
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