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血流及心电
合集下载
第九章 常见急症(第03节 急性胸痛)
第三节 急性胸痛
二、病情评估与判断
(一)评估与判断流程
第三节 急性胸痛
二、病情评估与判断
(二)临床表现 1.起病 ACS多在10分钟内胸痛发展到高峰,而主动脉夹层
是突然起病,发病时疼痛最严重。 2.部位及放射 • 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向左肩和左臂
内侧放射,也可向左颈或面颊部放射而被误诊为牙痛。 • 主动脉夹层:随夹层血肿的扩展,疼痛可随近心端向远心端
第三节 急性胸痛
二、病情评估与判断
(五)ACS危险分层 1. STEMI高危特征包括: • 广泛ST段抬高 • 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 • 既往心肌梗死病史 • Killip分级>Ⅱ级、 • 心肌梗死伴左室射血分数≤35%或收缩压<100mmHg或
心率>100次/分或前壁导联ST段下移≥0.2mV或右室导联 V4R ST段抬高≥0.1mV • 前壁心肌梗死且至少2个导联ST段抬高≥0.2mV
第三节 急性胸痛
二、病情评估与判断
(四)辅助检查 1. 心电图:早期快速识别ACS的重要工具,标准12或18导联心
电图有助于识别心肌缺血部位、范围和程度。 (1)STEMI:至少两个相邻导联J点后新出现ST段弓背向上型
抬高 ,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减低;新发的完全左束支 传导阻滞;超急性期T波改变。 (2)NSTE-ACS:同基线心电图比较,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 压低≥0.1mV或T波改变,并呈动态变化。 (3)急性肺栓塞:SⅠQⅢTⅢ征,即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 出现Q波及T波倒置。
等非特异性不适。 • 主动脉夹层为骤然发生的前后移行性撕裂样剧痛。 • 急性肺栓塞有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疼痛。
第三节 急性胸痛
二、病情评估与判断
最新心电图精品医学课件PPT课件
定标准电压: 1 mV=10 mm
1 mm = 0.1 mV 1 mm = 0.04 sec
( 40 ms )
42
(一)测量心率
心率 (次/分)= 60 / R-R ( 或P-P)间距
( HR = 60 / 0.8 = 75 bpm )
注: 心律不齐时,应取数个R-R间距的平均值计算。
43
(二)测量振幅
分布是比较复杂的。
—— 心脏等效电偶及人体容积导体概念 (1)只反映心电活动与心电图的粗略联系; (2)但符合心电图产生基本原理的一般规律。
17
(三)、心电向量
1、电场力的向量特性 电偶产生的电场力具有力的物理特性,
即:作用方向(向),力量大小(量)。 电力的方向,从低电位(负极)指向高
电位(正极)。大小(电位)以mV表示。
似看作电偶固定在心脏中心。
• 电偶轴的方向变动: 心肌是空间排列;各部位
心肌并不同时除极,电偶轴方向也在不断变动。
• 电偶的电力强度在改变: 各部心肌大小、厚薄、 方位不同,并且按一定次序先后除极,综合的等
效电偶电力强弱随时在变。
13
(二)、人体表面的心脏电位
1、电偶在容积导体中产生电位
容积导体中某一点电位的 大小, 决定于该点与电偶之 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 以及 电偶所具电力的强弱。
确定测量参考水平: P 波以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 QRS、J点、ST段、T、U波的
高低,以QRS起始部(点)水平线 为准。
测量高、深度,以参考水平线上、下缘 为准。
44
(三)测量各波段时间
1、各波时间: 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2、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的测量:
P、QRS波 以最宽大的为准
1 mm = 0.1 mV 1 mm = 0.04 sec
( 40 ms )
42
(一)测量心率
心率 (次/分)= 60 / R-R ( 或P-P)间距
( HR = 60 / 0.8 = 75 bpm )
注: 心律不齐时,应取数个R-R间距的平均值计算。
43
(二)测量振幅
分布是比较复杂的。
—— 心脏等效电偶及人体容积导体概念 (1)只反映心电活动与心电图的粗略联系; (2)但符合心电图产生基本原理的一般规律。
17
(三)、心电向量
1、电场力的向量特性 电偶产生的电场力具有力的物理特性,
即:作用方向(向),力量大小(量)。 电力的方向,从低电位(负极)指向高
电位(正极)。大小(电位)以mV表示。
似看作电偶固定在心脏中心。
• 电偶轴的方向变动: 心肌是空间排列;各部位
心肌并不同时除极,电偶轴方向也在不断变动。
• 电偶的电力强度在改变: 各部心肌大小、厚薄、 方位不同,并且按一定次序先后除极,综合的等
效电偶电力强弱随时在变。
13
(二)、人体表面的心脏电位
1、电偶在容积导体中产生电位
容积导体中某一点电位的 大小, 决定于该点与电偶之 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 以及 电偶所具电力的强弱。
确定测量参考水平: P 波以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 QRS、J点、ST段、T、U波的
高低,以QRS起始部(点)水平线 为准。
测量高、深度,以参考水平线上、下缘 为准。
44
(三)测量各波段时间
1、各波时间: 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2、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的测量:
P、QRS波 以最宽大的为准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
心肌梗死
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最终引起心肌坏死。心肌梗死可 能导致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心绞痛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引起胸痛或胸部不适。心绞痛通 常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后 可缓解。
心脏肥大与心脏扩大
心脏肥大
心脏肌肉体积增大,通常由于心脏负荷过重或心脏疾病引起。心脏肥大可能导致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 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心电图的用途
总结词
心电图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于诊断心脏疾病、监测心脏功能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
详细描述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常用手段,同时也可 以用于监测心脏功能,如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此外,心电图还可以用于 评估治疗效果,如监测心脏疾病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的效果。
03
心电图异常与疾病关联
心跳过速与心动过缓
心跳过速
心跳速度超过100次/分钟,可能由于运动、情绪激动或某些 疾病引起。心动过速可能引发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 能导致晕厥或猝死。
心动过缓
心跳速度低于60次/分钟,常见于运动员或健康人。但心动过 缓也可能由于心脏疾病引起,可能导致乏力、胸闷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或猝死。
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以及 心脏传导阻滞等异常波形。这些异常波形 可能提示心脏疾病或其他问题。
常见心电图波形识别
P波
正常P波形态两肢不对称 ,前半部斜度较平缓,而 后半部斜度较陡。时间不 超过0.11秒,电压不超过 0.25mV。
QRS波群
正常成年人一个标准导程 中QRS波群的时限为 0.06~0.10s,平均为 0.08s。V₁导联R/S≥1,V₅ 导联R/S≤1,R波自V₁至 V₅逐渐增高,而S波逐渐减 小。
第09章心包疾病(九版循环内科学)
10
急性心包炎 辅助检查
1.血清学检查
感染性心包液:WBC增加、CRP增高、ESR增快 自身免疫病性心包炎:免疫指标阳性 尿毒症性心包液:SCr升高。
11
急性心包炎 辅助检查
2.心电图
①除aVR和V1以外的所有常规导联可能出现ST段呈弓背 向下型抬高,可于数小时至数日后恢复
4.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清晰显示心包积液的位置、范围和容量。 根据心包积液的信号强度,推测积液的性质。 能显示其他病理表现,如心包膜的增厚和心包腔内肿瘤。
35
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 辅助检查
5.心包穿刺
迅速缓解压塞 对心包积液进行检查明确病因
36
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 诊断和鉴 别
2.夹层动脉瘤破裂:疼痛呈撕裂样,程度较剧烈, 多位于胸骨后或后背,可向下肢放射,破口入心包 腔可出现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echo有助于诊 断,增强CT有助于揭示破口所在的位置
3.肺栓塞:可胸闷、胸痛、甚至晕厥等表现,典型 心电图表现为SIQIIITIII,也可见ST-T改变,D-dimer 通常升高,确诊需要增强肺动脉CTA。
作用
对心脏解剖位置起固定和屏障保护作用。 减缓心脏收缩对周围血管的冲击 防止由于运动和血容量增加而导致的心腔迅速扩张。 也能阻止肺部及胸腔感染的扩散
但是,心包先天缺如或手术切除(作为房缺的补 片),通常并不会产生临床严重后果。
2
概述
病程分类 病因分类
心包炎的分类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感染性 非感染性
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性心肌病都用constrictive
积液。
14
急性心包炎 辅助检查
4.超声心动图
确诊有无心包积液,判断积液量 协助判断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否由心脏压塞所致。 引导穿刺
急性心包炎 辅助检查
1.血清学检查
感染性心包液:WBC增加、CRP增高、ESR增快 自身免疫病性心包炎:免疫指标阳性 尿毒症性心包液:SCr升高。
11
急性心包炎 辅助检查
2.心电图
①除aVR和V1以外的所有常规导联可能出现ST段呈弓背 向下型抬高,可于数小时至数日后恢复
4.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清晰显示心包积液的位置、范围和容量。 根据心包积液的信号强度,推测积液的性质。 能显示其他病理表现,如心包膜的增厚和心包腔内肿瘤。
35
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 辅助检查
5.心包穿刺
迅速缓解压塞 对心包积液进行检查明确病因
36
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 诊断和鉴 别
2.夹层动脉瘤破裂:疼痛呈撕裂样,程度较剧烈, 多位于胸骨后或后背,可向下肢放射,破口入心包 腔可出现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echo有助于诊 断,增强CT有助于揭示破口所在的位置
3.肺栓塞:可胸闷、胸痛、甚至晕厥等表现,典型 心电图表现为SIQIIITIII,也可见ST-T改变,D-dimer 通常升高,确诊需要增强肺动脉CTA。
作用
对心脏解剖位置起固定和屏障保护作用。 减缓心脏收缩对周围血管的冲击 防止由于运动和血容量增加而导致的心腔迅速扩张。 也能阻止肺部及胸腔感染的扩散
但是,心包先天缺如或手术切除(作为房缺的补 片),通常并不会产生临床严重后果。
2
概述
病程分类 病因分类
心包炎的分类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感染性 非感染性
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性心肌病都用constrictive
积液。
14
急性心包炎 辅助检查
4.超声心动图
确诊有无心包积液,判断积液量 协助判断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否由心脏压塞所致。 引导穿刺
第九章常见急症-2020年3月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胸部过度 充气状态,吸气性三凹征, 双肺闻及广泛的呼气相哮鸣音,严重的哮喘发作无哮鸣音 (静寂胸)。;
COPD常见呼吸浅快、桶状胸、叩诊过清音,辅助呼吸机 参与呼吸运动甚至出现胸腹矛盾运动;
气胸常见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第一节 呼吸困难
➢ 辅助检查 ✓ 血氧饱和度监测 ✓ 动脉血气分析 ✓ 胸部X线或CT检查 ✓ 心电图 ✓ 血常规 ✓ 特殊检查:肺动脉造影、肺功能等
吸气与呼气均费力,呼吸频率增 重症肺炎、肺水肿、气胸、肺间
快,深度变浅、呼吸音异常
质纤维化、胸腔积液、ARDS
劳动、平卧时加重,休息、坐位 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
时减轻
严重心律失常
深而大或浅而慢的呼吸困难
CO中毒、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药物中毒、毒蛇咬伤
心率快,相关疾病史
中毒贫血、甲亢危象、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尿毒症
第一节 呼吸困难
➢ 临床表现 1. 呼吸形态的改变: (1)呼吸频率:呼吸频率增快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 病、贫血、发热等;呼吸频率减慢多见于急性镇静催眠药物 中毒、CO中毒等。 (2)呼吸深度:加深见于糖尿病及尿毒症酸中毒,呼吸中枢 受刺激,出现深而慢的呼吸,称为酸中毒深大呼吸或库斯莫 尔呼吸。变浅见于肺气肿、呼吸机麻痹及镇静剂过量等。呼 吸浅快,常见于癔症发作。 (3)呼吸节律:节律异常表现为Cheyne-Stokes呼吸(潮式呼 吸)或Biot呼吸(间停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反应病情严重。
疾病分类
肺源性呼吸困难
症状描述
常见疾病
吸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性呼吸困难 混合型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 中毒性呼吸困难 血液及内分泌呼吸困难 神经精神性与肌病性呼吸困难
COPD常见呼吸浅快、桶状胸、叩诊过清音,辅助呼吸机 参与呼吸运动甚至出现胸腹矛盾运动;
气胸常见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第一节 呼吸困难
➢ 辅助检查 ✓ 血氧饱和度监测 ✓ 动脉血气分析 ✓ 胸部X线或CT检查 ✓ 心电图 ✓ 血常规 ✓ 特殊检查:肺动脉造影、肺功能等
吸气与呼气均费力,呼吸频率增 重症肺炎、肺水肿、气胸、肺间
快,深度变浅、呼吸音异常
质纤维化、胸腔积液、ARDS
劳动、平卧时加重,休息、坐位 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
时减轻
严重心律失常
深而大或浅而慢的呼吸困难
CO中毒、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药物中毒、毒蛇咬伤
心率快,相关疾病史
中毒贫血、甲亢危象、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尿毒症
第一节 呼吸困难
➢ 临床表现 1. 呼吸形态的改变: (1)呼吸频率:呼吸频率增快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 病、贫血、发热等;呼吸频率减慢多见于急性镇静催眠药物 中毒、CO中毒等。 (2)呼吸深度:加深见于糖尿病及尿毒症酸中毒,呼吸中枢 受刺激,出现深而慢的呼吸,称为酸中毒深大呼吸或库斯莫 尔呼吸。变浅见于肺气肿、呼吸机麻痹及镇静剂过量等。呼 吸浅快,常见于癔症发作。 (3)呼吸节律:节律异常表现为Cheyne-Stokes呼吸(潮式呼 吸)或Biot呼吸(间停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反应病情严重。
疾病分类
肺源性呼吸困难
症状描述
常见疾病
吸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性呼吸困难 混合型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 中毒性呼吸困难 血液及内分泌呼吸困难 神经精神性与肌病性呼吸困难
《血流及心电》课件
血流速度
血流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血管的粗细、血 压、血管阻力等。
心电基础知识
STEP 01
心电产生
STEP 02
心电图
心电产生是由于心肌细胞 的电生理活动所产生的电 位变化。
STEP 03
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 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安静 时的心率一般在60-100 次/分。
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电活动 的图形,可以反映心脏的 节律、心肌缺血等情况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心电信号的自动分析和诊
断。
血流与心电的交叉学科研究
血流动力学与心电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电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血流与心电信号的联合监测技术
研究血流与心电信号的联合监测技术,实现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和诊断。
《血流及心电》PPT 课件
• 血流及心电基础知识 • 血流检测技术 • 心电检测技术 • 血流与心电在临床中的应用 • 血流及心电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血流及心电基础知识
血流基础知识
血液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 的推动下,通过血管在全 身各部位流动的过程。
彩色多普勒超声
通过彩色编码显示血流速 度和方向,便于观察血流 分布和异常。
超声血管造影
利用超声探头发射高频声 波显示血管结构和血流状 态。
核磁共振检测技术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无 创检测血管结构和血流状 态。
时间飞越法
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血流 信号的强度变化,计算血 流速度。
相位对比法
心电图讲课PPT课件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 不同,PR间期>0.12秒
房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快速房性搏动, 频率100-250次/分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的锯齿状扑动 波(F波),频率250-3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1 2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合理用药建议与注意事项
个性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使用可能相互作用的药物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或导致心 律失常。
定期监测心电图
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心电 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和改善
室内传导阻滞
QRS波群时限延长,形态异常
03
预激综合征
PR间期缩短,QRS波起始部分顿挫(delta波),ST-T波继发性改变
04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 现与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表现
病理性Q波
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 异常Q波(宽度≥0.04s ,深度≥1/4R)或QS波
。
ST段抬高
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 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
心脏电生理与心电图关系
心脏电生理活动是心电图产生的基础 ,心电图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客观记 录。
心脏传导系统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 束、右束支、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 等。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向量概念
01
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形成的心电向量是心电图产生的
房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快速房性搏动, 频率100-250次/分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的锯齿状扑动 波(F波),频率250-3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1 2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合理用药建议与注意事项
个性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使用可能相互作用的药物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或导致心 律失常。
定期监测心电图
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心电 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和改善
室内传导阻滞
QRS波群时限延长,形态异常
03
预激综合征
PR间期缩短,QRS波起始部分顿挫(delta波),ST-T波继发性改变
04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 现与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表现
病理性Q波
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 异常Q波(宽度≥0.04s ,深度≥1/4R)或QS波
。
ST段抬高
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 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
心脏电生理与心电图关系
心脏电生理活动是心电图产生的基础 ,心电图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客观记 录。
心脏传导系统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 束、右束支、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 等。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向量概念
01
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形成的心电向量是心电图产生的
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教材教学课件
04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实践操作演示
操作一:心电图机使用及导联连接方法演示 心电图机基本构造与功能介绍
导联连接顺序及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演示
心电图信号采集与处理过程演示
操作二:常见异常心电图波形识 别与测量技巧展示
异常心电图波形分类及特征描述
实践操作演示
测量方法与技巧讲解 实例展示与学员互动练习
学生互动环节
检查后结果解读与报告书写
分析波形
解读数据
根据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心脏电活动情 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结合患者病史和波形分析结果,对心电图 数据进行综合解读。
书写报告
注意事项
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包括患者基 本信息、检查时间、波形特征描述、诊断 意见等。
在书写报告时,要确保内容准确、客观、简 洁明了,便于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病情。
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教材教学课件
目 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 •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其中自律性是指心 肌细胞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传导性是指心肌细 胞之间能够传递兴奋的能力,收缩性是指心肌细胞受到刺激 后能够产生收缩反应的能力。
T波形态及意义
01
02
03
04
05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 的电位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波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 一般呈圆钝形,有时可 能有轻度切迹或双峰。
T波方向在正常情况下多 T波时间正常时小于0.25 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秒。 在Ⅰ、Ⅱ、V4-V6导联 直立,AVR导联倒置。 Ⅲ、AVL、AVF、V1-V3 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 向下。若V1导联的T波 方向向上,则V2-V6导 联就不应再出现向下的T 波。
心电图电生理课件
手术后
实时监测心电图,能够及时发现心脏并发症或手术后的心脏功能变化,以便及时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6
心电生理检查技术
心电生理检查的基本方法
体表电位测量法
通过测量体表各部位电 位变化来分析心脏电活 动。
侵入性电位测量法
通过将电极插入心脏或 胸腔内直接记录心脏电 活动。
信号平均技术
通过对体表电信号进行 多次叠加平均,以提高 信号的信噪比,用于检 测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
效果。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心肌缺血
心电图能够检测到心肌缺血时的心电活动异常,如ST段压低或T波 倒置等。
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节律和电活动,帮助诊断各种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心电图能够实时监测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 诊断依据。
心电图在手术前后的应用
手术前
心电图可帮助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对于存在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 相应的治疗后再进行手术。
1. 收集病史
了解患者的心脏病史、症状发生的时间、频率 和诱因等。
01
3. 心电图检查
通过心电图机记录心脏电活动,观察 心脏节律、波形和传导情况。
03
5.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等,了解心脏结构和 功能状况。
05
02
2.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 吸等。
04
4. 动态心电图监测
P-R间期
正常为0.12-0.20秒,反映 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
正常P波
形态
正常P波呈圆顶状,时限小于 0.12秒。
电压
正常肢体导联P波电压不超过 0.25毫伏,胸导联不超过0.20毫
实时监测心电图,能够及时发现心脏并发症或手术后的心脏功能变化,以便及时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6
心电生理检查技术
心电生理检查的基本方法
体表电位测量法
通过测量体表各部位电 位变化来分析心脏电活 动。
侵入性电位测量法
通过将电极插入心脏或 胸腔内直接记录心脏电 活动。
信号平均技术
通过对体表电信号进行 多次叠加平均,以提高 信号的信噪比,用于检 测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
效果。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心肌缺血
心电图能够检测到心肌缺血时的心电活动异常,如ST段压低或T波 倒置等。
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节律和电活动,帮助诊断各种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心电图能够实时监测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 诊断依据。
心电图在手术前后的应用
手术前
心电图可帮助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对于存在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 相应的治疗后再进行手术。
1. 收集病史
了解患者的心脏病史、症状发生的时间、频率 和诱因等。
01
3. 心电图检查
通过心电图机记录心脏电活动,观察 心脏节律、波形和传导情况。
03
5.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等,了解心脏结构和 功能状况。
05
02
2.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 吸等。
04
4. 动态心电图监测
P-R间期
正常为0.12-0.20秒,反映 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
正常P波
形态
正常P波呈圆顶状,时限小于 0.12秒。
电压
正常肢体导联P波电压不超过 0.25毫伏,胸导联不超过0.20毫
心电的临床知识介绍
一个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 心率决定的。若心率为75次|分钟,则 完成一个心动周期经历的时间为0.8s。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称为一个心 动周期。它包括心房收缩,心房舒张、 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四个过程。
心电图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 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 织传到体表。用仪器把这种电位变化 曲线记录在图纸上,就称为心电图 (ECG)。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00bpm
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60bpm
窦性心律不齐
心电图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
窦性心律不齐通常与呼吸周期造成胸腔内压力改
变,心脏借着跳动速度改变,以调节心脏血液的填充及 输出量,是正常生理现象。
房性早搏
1、异常P波提前出现 2、QRS波不变 3、不完全代偿间期
心律失常类型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
主动性异位心律: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 室性);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 性)。
传导异常: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束支 或分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
导联体系
(四)Cabrera导联: Cabrera导联是按照从心脏左上基底部至右下方向过度的解剖关系,将6个肢体导联排列 为aVL、I、-aVR,II、aVF、III。 (五)Nehb导联(4电极): 将肢体导联的右手电极接胸骨右缘第2肋间,左下肢电极接在心尖搏动点上,左手电极接心 尖水平的腋后线,右下肢地线电极不变。 (六)Fontaine导联: 一种特殊的心电图导联接法,能够放大心房的电活动,在室速时看清楚P波,指出房室 分离,同时能够发现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看不清的小的波形。
八年制第三版儿科学-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
自然闭合率较高
自然预后: 无症状、自然闭合、感染性心内膜 炎、主动脉瓣脱垂、右室漏斗部狭 窄、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
室间隔缺损:胚胎发育
室间隔组成: ① 肌部室间隔: 光滑部(窦部) + 粗糙部(小梁化部) ② 圆锥间隔: 左室流出道 + 右室流出道
③ 膜部室间隔: 由肌部、圆锥间隔、心内膜垫共同 发出的膜样组织。
先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1/万)
(数据来源: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先心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 体外循环手术
围术期监护技术
导管介入治疗
生命支持技术
Classification(先心病的分类)
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一般情况下,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
青紫。 某些原因使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
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
小型: 无症状,体格检查时发现 2~3 LSB
SM 2/6 中大型:
反复呼吸道感染 生长发育迟缓
心功能差: 吃奶停顿、面色苍白、气促、多汗、
乏力 潜在青紫 体检:
第一心音亢进,肺动脉第二心音增强; 第二心音固定分裂;
2~3 LSB SM 2~3/6,喷射性; 胸骨左下4~5 LSB 舒张早中期杂音 (三尖瓣相对狭窄); 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第二心音增 强、收缩期杂音缩短、舒张期; 杂音消失,可有肺动脉瓣反流/三尖 瓣反流的杂音。
对于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心病,采用前 列腺素E2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动脉导管未闭:治疗
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症 (Tetralogy of Fallot, TOF)
法洛四联症:概述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心病, 约占先心病的10%
1888年,法国医师Etienne Fallot首 先描述了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自然预后: 无症状、自然闭合、感染性心内膜 炎、主动脉瓣脱垂、右室漏斗部狭 窄、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
室间隔缺损:胚胎发育
室间隔组成: ① 肌部室间隔: 光滑部(窦部) + 粗糙部(小梁化部) ② 圆锥间隔: 左室流出道 + 右室流出道
③ 膜部室间隔: 由肌部、圆锥间隔、心内膜垫共同 发出的膜样组织。
先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1/万)
(数据来源: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先心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 体外循环手术
围术期监护技术
导管介入治疗
生命支持技术
Classification(先心病的分类)
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一般情况下,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
青紫。 某些原因使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
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
小型: 无症状,体格检查时发现 2~3 LSB
SM 2/6 中大型:
反复呼吸道感染 生长发育迟缓
心功能差: 吃奶停顿、面色苍白、气促、多汗、
乏力 潜在青紫 体检:
第一心音亢进,肺动脉第二心音增强; 第二心音固定分裂;
2~3 LSB SM 2~3/6,喷射性; 胸骨左下4~5 LSB 舒张早中期杂音 (三尖瓣相对狭窄); 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第二心音增 强、收缩期杂音缩短、舒张期; 杂音消失,可有肺动脉瓣反流/三尖 瓣反流的杂音。
对于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心病,采用前 列腺素E2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动脉导管未闭:治疗
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症 (Tetralogy of Fallot, TOF)
法洛四联症:概述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心病, 约占先心病的10%
1888年,法国医师Etienne Fallot首 先描述了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心电图课件
QRS波群时限
正常QRS波群的时限一般不超过0.11s。当QRS波群时限超过0.12s时,称为宽 QRS波群,常见于室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等。
ST段、T波及QT间期
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 心室缓慢复极过程。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 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 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V4 ~V6导联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0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药物间的相互干扰和不良 反应的发生。
06
心电图操作规范与技巧分享
正确使用心电图机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心电图机准备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状态, 检查电源、导联线、电极等是 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预热和 校准。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注意事 项,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暴露 胸部和四肢,保持平静呼吸。
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深入学习心电图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心脏电生理、心电图 波形特征、常见心律失常等。
多看多练多总结
通过大量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心电图案例,积累经验并 提高识图能力;同时不断总结归纳各类心电图的特点和规 律,形成自己的诊断思路。
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
积极参加心电图领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 新进展和技术动态,拓宽视野并提升专业水平。
03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 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 于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 >0.12s
窦性停搏
正常QRS波群的时限一般不超过0.11s。当QRS波群时限超过0.12s时,称为宽 QRS波群,常见于室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等。
ST段、T波及QT间期
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 心室缓慢复极过程。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 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 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V4 ~V6导联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0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避免药物间的相互干扰和不良 反应的发生。
06
心电图操作规范与技巧分享
正确使用心电图机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心电图机准备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状态, 检查电源、导联线、电极等是 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预热和 校准。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注意事 项,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暴露 胸部和四肢,保持平静呼吸。
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深入学习心电图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心脏电生理、心电图 波形特征、常见心律失常等。
多看多练多总结
通过大量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心电图案例,积累经验并 提高识图能力;同时不断总结归纳各类心电图的特点和规 律,形成自己的诊断思路。
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
积极参加心电图领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 新进展和技术动态,拓宽视野并提升专业水平。
03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 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 于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 >0.12s
窦性停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心电图反应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和 传导性,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 直接关系。
• 心电图描记方法在体表任何两处安放电极板,用导线接到 心电图机的正负两极,即形成导联,可借以记录人体两处 的心电电位差。常规用12个导联。
• 标准导联又称双极导联,由W.爱因托芬于1905~1906年首创, 在三个肢体上安置电极,并假设这三点在同一平面上形成 一个等边三角形,而心脏产生的综合电力是一个位于此等 边三角形中心的电偶。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
奋性和收缩性。前三种特性都是以肌 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故又称为电生 理特性。心肌的收缩性是指心肌能够 在肌膜动作电位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 的特性,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 自动节律性是指心 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 地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徐缓,度性心动过速。 (二)传导性: 心肌细胞有传导兴奋的 能力称为传导性,心脏的传导系统和 心肌纤维均有传导性,但因房室间心 肌细胞不相连,所以房室之间兴奋的 传导要靠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传递。心 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包括寞房结、结间 束、房室结、房室柬(房结区、结区、 结束区)和与普通心肌细胞相连的浦肯 野氏纤维。
Q l =Q r=Qp=Q s=Q
Vpa+Vpv+Vsa+Vsv=V0
第2节 血流力学
•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 生理流动必须服从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即质量、动量 和能量三大守恒定律,这也是流体力学的基石。
▫ 流体的本构关系和具体的边界条件
Storkes假说——壁面无滑流条件 Poiseulle流动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层流和湍流
• 湍流内部的交换过程(物质输运、动量交换等) 要比层流剧烈得多;除了分子运动引起的粘性应 力外,还有湍流脉动引起的Reynolds应力。因此, 在同样的流量下,湍流的阻力远大于层流。
• 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生理流动大部分为层流。只有 在心脏射血时,在主动脉瓣口的雷诺数峰值达 5000—12000(平均雷诺数3600—5800)。然而, 只有在射血峰期可以观测到湍流斑,没有观测到 持续的测量。
按质量守恒定律,在时间Δt内沿三个方向净流出控制体的总质量应等于控制体内 减少的质量
利用质点导数概念,可改写为 连续性方程
• 动量方程
• 单位体积流体元上的 体积力及三个方向的 表面应力梯度造成了 单位体积流体元的加 速度
• 纳维-斯托克斯(N-S)方程
矢量式为
物理意义是:惯性力与体积力、压力、粘性力平衡
• 但是在病理条件下,在呼吸道和主动脉里都可以 观测到湍流。人工心瓣后的流动就是湍流。
第4节 心脏的心电过程
• 心肌细胞:
▫ 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 ▫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自律
细胞
•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
▫ 窦房结 ▫ 房室交界 ▫ 房室束 ▫ 末梢浦肯野纤维网
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 ,称为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 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 偿性间歇。因窦性节律的兴奋是规律下传 的,当窦性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 期内,就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而出
现一次窦律“脱失”,需等待下次窦律刺
激引起兴奋才产生收缩,此等待期间为代
传导过程
窦 房结 ↓↓ 结间束 房间束
(优势传导通路)
↓↓ 房室交界 心房肌
↓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三)兴奋性: 心肌细胞具有对刺激产生 反应的能力,即具有兴奋性。与神经或 骨骼肌一样,心肌细胞每产生一次扩 布性兴奋之后,兴奋性总要经历有效 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然后 才恢复到正常这样一段周期性变化(图 3-2)。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
第九章 血流及心电系统
• §1 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 • §2 血流力学 • §3 动脉中的血流 • §4 心脏的心电过程 • §5 体表心电理论基础
第1节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
机体需要一个运输系统
循环系统
功能:
1、运送并分配O2、营养物质、激素等至各器官、组 织
2、收集并运送组织代谢产物至肺、排泄器官
Poiseulle流动
Q πR 4 ΔP 8ηL
法国医生Poiseuille(1840年)通过实验得到了直圆柱管定常 流的压差—流量关系。这一关系称为Poiseuille流动(实际 上是牛顿流体在刚性直圆柱管内的充分发展了的轴对称定 常层流运动)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 连续性方程
在 δt 时间内沿x方向净流出控制体(流出质量减去流入质量)的质量为
3、非运输功能:内分泌、免疫、调节体温等
循环系统组成
心
动脉
血
管 系
心脏
毛细血管
统
静脉
组织液
淋 巴
淋巴导管
毛细淋巴管
管
系
统
淋巴管
•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 在心脏泵血的作用 下在血管内定向的 周而复始的流动。
• 体循环是机体进行 组织换气、物质交 换的过程
• 肺循环是机体进行 肺换气的过程
• 体循环是血液由左 心室射入主动脉进 入及其分支流经毛 细血管时血液与组 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然后进入静脉血管 及其属支最后经上 下腔静脉和冠状窦 口汇合到右心房。
偿性间歇。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产生的机制与神经和骨骼肌 细胞相似,都是由跨膜离子流形成的
•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的产生涉及多种离子通道, 其波形和机制比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要复杂的多
• 定义:测量电极放置在心脏或人体表面 的一定部位,用心电图机记录出来的心 脏电位变化的连续曲线,即为心电图
层流与湍流
雷诺实验(1883) 流场显示
1. 经典实验
哈根实验(1839) 阻力测量
2. 雷诺数
林格伦实验(1957) 热线测速
ρUd Ud 惯性力 Re= μ = ν =粘性力
U流速,d 特征长度,ρ、μ 流体密度、粘度
圆管临界雷诺数2300,当Re<2300时流 动必为层流,Re>2300时将发生湍流。
左右心脏
Ql =KlPpv
Qr =KrPsv
血流正比于流入端的压力
肺部和全身组织
Qp=(Ppa-Ppv)/Rp
Qs=(Psa-Psv)/Rs
肺和全身动脉和静脉血量
Vpa =CpaPp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pv =CpvPpv
Vsa =CsaPsa
Vsv =CsvPsv
容抗脉管——体积正比于全身压力
稳态下,流入和流出的血量相 等
• 心电图描记方法在体表任何两处安放电极板,用导线接到 心电图机的正负两极,即形成导联,可借以记录人体两处 的心电电位差。常规用12个导联。
• 标准导联又称双极导联,由W.爱因托芬于1905~1906年首创, 在三个肢体上安置电极,并假设这三点在同一平面上形成 一个等边三角形,而心脏产生的综合电力是一个位于此等 边三角形中心的电偶。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
奋性和收缩性。前三种特性都是以肌 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故又称为电生 理特性。心肌的收缩性是指心肌能够 在肌膜动作电位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 的特性,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 自动节律性是指心 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 地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徐缓,度性心动过速。 (二)传导性: 心肌细胞有传导兴奋的 能力称为传导性,心脏的传导系统和 心肌纤维均有传导性,但因房室间心 肌细胞不相连,所以房室之间兴奋的 传导要靠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传递。心 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包括寞房结、结间 束、房室结、房室柬(房结区、结区、 结束区)和与普通心肌细胞相连的浦肯 野氏纤维。
Q l =Q r=Qp=Q s=Q
Vpa+Vpv+Vsa+Vsv=V0
第2节 血流力学
•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 生理流动必须服从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即质量、动量 和能量三大守恒定律,这也是流体力学的基石。
▫ 流体的本构关系和具体的边界条件
Storkes假说——壁面无滑流条件 Poiseulle流动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层流和湍流
• 湍流内部的交换过程(物质输运、动量交换等) 要比层流剧烈得多;除了分子运动引起的粘性应 力外,还有湍流脉动引起的Reynolds应力。因此, 在同样的流量下,湍流的阻力远大于层流。
• 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生理流动大部分为层流。只有 在心脏射血时,在主动脉瓣口的雷诺数峰值达 5000—12000(平均雷诺数3600—5800)。然而, 只有在射血峰期可以观测到湍流斑,没有观测到 持续的测量。
按质量守恒定律,在时间Δt内沿三个方向净流出控制体的总质量应等于控制体内 减少的质量
利用质点导数概念,可改写为 连续性方程
• 动量方程
• 单位体积流体元上的 体积力及三个方向的 表面应力梯度造成了 单位体积流体元的加 速度
• 纳维-斯托克斯(N-S)方程
矢量式为
物理意义是:惯性力与体积力、压力、粘性力平衡
• 但是在病理条件下,在呼吸道和主动脉里都可以 观测到湍流。人工心瓣后的流动就是湍流。
第4节 心脏的心电过程
• 心肌细胞:
▫ 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 ▫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自律
细胞
•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
▫ 窦房结 ▫ 房室交界 ▫ 房室束 ▫ 末梢浦肯野纤维网
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 ,称为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 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 偿性间歇。因窦性节律的兴奋是规律下传 的,当窦性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 期内,就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而出
现一次窦律“脱失”,需等待下次窦律刺
激引起兴奋才产生收缩,此等待期间为代
传导过程
窦 房结 ↓↓ 结间束 房间束
(优势传导通路)
↓↓ 房室交界 心房肌
↓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三)兴奋性: 心肌细胞具有对刺激产生 反应的能力,即具有兴奋性。与神经或 骨骼肌一样,心肌细胞每产生一次扩 布性兴奋之后,兴奋性总要经历有效 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然后 才恢复到正常这样一段周期性变化(图 3-2)。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
第九章 血流及心电系统
• §1 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 • §2 血流力学 • §3 动脉中的血流 • §4 心脏的心电过程 • §5 体表心电理论基础
第1节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
机体需要一个运输系统
循环系统
功能:
1、运送并分配O2、营养物质、激素等至各器官、组 织
2、收集并运送组织代谢产物至肺、排泄器官
Poiseulle流动
Q πR 4 ΔP 8ηL
法国医生Poiseuille(1840年)通过实验得到了直圆柱管定常 流的压差—流量关系。这一关系称为Poiseuille流动(实际 上是牛顿流体在刚性直圆柱管内的充分发展了的轴对称定 常层流运动)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 连续性方程
在 δt 时间内沿x方向净流出控制体(流出质量减去流入质量)的质量为
3、非运输功能:内分泌、免疫、调节体温等
循环系统组成
心
动脉
血
管 系
心脏
毛细血管
统
静脉
组织液
淋 巴
淋巴导管
毛细淋巴管
管
系
统
淋巴管
•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 在心脏泵血的作用 下在血管内定向的 周而复始的流动。
• 体循环是机体进行 组织换气、物质交 换的过程
• 肺循环是机体进行 肺换气的过程
• 体循环是血液由左 心室射入主动脉进 入及其分支流经毛 细血管时血液与组 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然后进入静脉血管 及其属支最后经上 下腔静脉和冠状窦 口汇合到右心房。
偿性间歇。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产生的机制与神经和骨骼肌 细胞相似,都是由跨膜离子流形成的
•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的产生涉及多种离子通道, 其波形和机制比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要复杂的多
• 定义:测量电极放置在心脏或人体表面 的一定部位,用心电图机记录出来的心 脏电位变化的连续曲线,即为心电图
层流与湍流
雷诺实验(1883) 流场显示
1. 经典实验
哈根实验(1839) 阻力测量
2. 雷诺数
林格伦实验(1957) 热线测速
ρUd Ud 惯性力 Re= μ = ν =粘性力
U流速,d 特征长度,ρ、μ 流体密度、粘度
圆管临界雷诺数2300,当Re<2300时流 动必为层流,Re>2300时将发生湍流。
左右心脏
Ql =KlPpv
Qr =KrPsv
血流正比于流入端的压力
肺部和全身组织
Qp=(Ppa-Ppv)/Rp
Qs=(Psa-Psv)/Rs
肺和全身动脉和静脉血量
Vpa =CpaPp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pv =CpvPpv
Vsa =CsaPsa
Vsv =CsvPsv
容抗脉管——体积正比于全身压力
稳态下,流入和流出的血量相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