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动物相关的成语故事
动物的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动物的成语典故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
在汉语的过程中,掌握成语,既可以丰富汉语词汇,提高汉语的语言,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动物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物的成语典故篇一:狗尾续貂西晋咸宁三年(公元277 年)八月,晋武帝司马炎封司马懿的第九子琅琊王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军事。
赵王司马伦到任后,滥封官爵,只要是王亲宦戚、亲信部属,即便是奴卒厮役,亦封以爵位。
因此,每次上朝,貂蝉盈座(古时大官的官帽上,有蝉形图案的金铛为装饰,并插上貂尾,称为“貂蝉冠”),殿上挤得满满的尽是“大官”。
当时老百姓看不惯这股腐败之风,编歌谣讽刺道:“貂不足,狗尾续。
”貂尾是珍贵的皮毛,因为司马伦的滥封,大官太多,貂尾不够用,只好用狗尾巴代替。
腐朽的西晋王朝,只维持了五十二年就结束了。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与一个名叫张林的大臣密谋策划,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由于是靠这种手段当上相国,司马伦整日忧心忡忡,害怕众人不服。
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
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等高管,在当时的宫廷人事编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马伦当皇帝时竟达近百人。
真是官职泛滥成灾!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
当时规定,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都是统一式样。
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
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
侍中插在左边,常侍插在右边。
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
”用来讽刺朝廷。
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来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
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
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也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
含动物的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含动物的成语故事故事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相提并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含动物的成语故事。
含动物的成语故事1:坐井观天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坐井观天”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见识有限,眼光短浅;这则故事也同时在强调现在人们应该开阔思维、眼界放开的同时,却忽视了其他值得关注的因素和信息,当我们再对这则成语故事分析后,会有更深刻和实际的启示。
含动物的成语故事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渔夫就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说的是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这个故事说明看不到真正的敌人,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
含动物的成语故事3:兔死狐悲从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彼此联盟发誓,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不料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有个长者经过,看见狐狸在兔子旁边哭泣,觉得奇怪,就问狐狸哭泣的原因。
狐狸悲哀的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 长者听了,叹着气,说:"你为这样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兔死狐悲"这个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来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而感到悲伤.现在多用于贬义。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成语故事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看法,陈述一种观点,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1:田忌赛马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的好朋友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主意,再次和齐威王比试的时候,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
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将以前输给齐威王的钱都赢回来了.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2:伯乐相马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1. 《狐假虎威》老虎在森林里觅食,碰到了一只狡猾的狐狸。
狐狸眼珠子一转,大摇大摆地走到老虎面前,说:“你敢吃我?我可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老虎不信,狐狸就说:“那咱俩在林子里走一走,看看动物们见了我怕不怕。
”老虎心想:“哼,我倒要看看这小狐狸有啥本事。
”于是就和狐狸一起走。
果然,那些小动物们一看到狐狸后面的老虎,撒腿就跑。
狐狸得意洋洋地对老虎说:“怎么样,看到没?”老虎还真以为狐狸了不起呢,就灰溜溜地走了。
你说老虎傻不傻呀!例子:那人就像狐狸一样,借着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哼!2. 《亡羊补牢》有个牧羊人,他的羊圈破了个大洞。
邻居劝他赶紧修好,他却不当回事,说:“哎呀,没事没事!”结果,晚上真有狼钻进羊圈叼走了几只羊。
牧羊人那个后悔呀,哎呀,真是肠子都悔青了!这时候他才赶紧把羊圈修好。
这就叫亡羊补牢,还不算晚呀!例子:咱犯了错就得赶紧改,可别等事情严重了才亡羊补牢。
3. 《画龙点睛》传说张僧繇画龙特别厉害。
有一次,他在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那龙画得栩栩如生,可就是不点眼睛。
人们就问为啥呀,他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啦!”大家都不信。
嘿,你猜怎么着,张僧繇被逼得没办法,就给其中一条龙点上了眼睛。
哇塞,那条龙真的一下子腾空而起,飞向云端!这可太神奇啦!例子:这篇文章就差那么一点点睛之笔,就完美了。
4. 《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叶公,特别喜欢龙。
家里的龙画、龙雕、龙摆件到处都是,逢人就说自己多么多么喜欢龙。
嘿,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心想:“还有这么喜欢我的人呀,那我得去见见他。
”结果真龙一来,叶公吓得屁滚尿流,哎呀妈呀,那脸都白了!这就是嘴上说喜欢,心里又害怕呀。
有关动物的成语典故

有关动物的成语典故具有传承性、定型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要求服务于社会的语言做相应的发展,自然也就造成了成语的发展和变化。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动物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关动物的成语典故篇一:两虎相争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zhěn]给秦惠王讲卞[biàn]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卞庄子发现两只老虎,立即拔剑在手,准备刺杀。
身旁的小僮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老虎,正在共食一牛,一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
两虎相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
到那时候,您刺杀伤虎,就能一举两得"卞庄子觉得小僮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
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为了争肉,真的嘶咬起来,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
卞庄子突然跳出去,挥剑猛刺伤虎,果然不费大力,就刺死伤虎,一举获得两虎。
有关动物的成语典故篇二:对牛弹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
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
动物成语故事大全

动物成语故事大全
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经常到虎的洞穴里去拜访。
有一天,狐狸在虎的洞穴里碰到了一只老虎,老虎非常凶猛,狐狸吓得不敢动弹。
老虎看到狐狸这么害怕,便对它说,“我今天心情不错,就饶了你吧。
”狐狸感到非常庆幸,便对老虎说,“虎大哥,你真是仁义之人啊!”从此以后,狐狸便经常到处吹嘘自己有虎作朋友,以此来吓唬其他动物。
狗急跳墙。
有一天,一只狗被人打得非常疼痛,它感到非常愤怒,便冲着打它的人乱咬一气。
人被狗咬了,也非常生气,便用棍子乱打狗。
狗感到非常害怕,便急急忙忙地跳到了墙上,想要逃脱。
可是,它的力气太小,跳不上墙去,最终还是被人打伤了。
狼吞虎咽。
有一只狼和一只老虎一起捕猎,它们一起抓到了一只羊。
狼和
老虎都非常饿,便决定一起吃掉这只羊。
可是,狼非常贪婪,它怕老虎抢走肉,便偷偷地在吃肉的时候,一边吞,一边咽,结果被羊骨卡住了喉咙,最终死在了老虎的面前。
狐假虎威、狗急跳墙、狼吞虎咽,这些成语故事都告诉我们,不要以弱肉强食,不要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他人,更不要因为贪婪而自食恶果。
这些故事不仅是我们小时候听的童话故事,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牢记的道理。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有关动物的成语故事5则

有关动物的成语故事5则成语故事的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有关动物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曾子杀彘(zhì)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
夫人哄儿子说:“你先在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夫人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夫人就劝阻说:“我只但是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决定潜力,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
此刻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我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成语“曾子杀彘”,此刻常用来强调教育儿童要讲究诚信,言行一致。
呆若木鸡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
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shě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貌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子最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
”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
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
他那高兴的样貌就甭(béng)提了。
之后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貌。
狡(jiǎo)兔三窟(kū)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uàn)养着许多门客。
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冯谖(xuā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光,却什么事都不做。
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àn)全烧了。
含有动物的成语故事(精选11篇)

含有动物的成语故事〔精选11篇〕含有动物的成语故事〔精选11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局部,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含有动物的成语故事〔精选11篇〕,欢送阅读。
含有动物的成语故事1有一只青蛙常年住在一口枯井里。
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时机就要当众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漫步。
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即翻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
那简直是一座天堂。
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阔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
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适极了!黄昏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
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
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
海鳖渐渐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
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
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说明它的深度。
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
海是这样大,以致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
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
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动物成语故事

动物成语故事在汉语中,有许多关于动物的成语,这些成语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些有关动物成语的故事吧!第一个成语是“狐假虎威”。
故事发生在一个深山里,一只狐狸经常欺负其他小动物,因为它总是假装自己是老虎。
一天,它遇到了一只真正的老虎,老虎问它为什么要欺负其他动物,狐狸害怕地解释说,“我只是为了保护自己。
”老虎听后大怒,决定教训一下这只狐狸。
从此以后,狐狸再也不敢欺负其他动物了。
接下来是“狗尾续貂”。
故事发生在一个村庄里,有一只狗和一只貂住在一起。
它们是最好的朋友,经常一起玩耍。
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只猫,猫对它们说,“你们的友谊就像狗尾巴和貂皮一样,毫无意义。
”狗和貂听后很生气,它们决定证明自己的友谊是真挚的。
于是,它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冒险,最终证明了自己的友谊是坚不可摧的。
再来是“狼吞虎咽”。
故事发生在一个森林里,一只狼和一只虎经常争抢食物。
它们都很贪婪,每次抢到食物都会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只小兔子,小兔子对它们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贪婪呢?这样只会让你们自己更加饥饿。
”狼和虎听后深思熟虑,决定改变自己的贪婪习惯。
从此以后,它们学会了与其他动物分享食物,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最后是“鸡犬不宁”。
故事发生在一个村庄里,有一只凶猛的狗和一只勇敢的公鸡住在一起。
它们经常争吵不断,村民们都受到了影响。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智者,他告诉狗和公鸡说,“你们为什么要争吵呢?只有和谐相处才能让村庄变得更加美好。
”狗和公鸡听后恍然大悟,它们决定停止争吵,从此以后,村庄变得和谐安宁,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通过这些动物成语故事,我们可以学到许多道理,不要欺负弱小,要真诚对待朋友,不要贪婪自私,要和谐相处。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故事中受到启发,成为更好的人。
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吧!。
中国历史动物成语故事(18篇)

中国历史动物成语故事(18篇)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动物成语故事1兔死狐悲【成语故事】南宋时期,山东农民起义军在李全和杨妙真的率领下,奋起反抗金坦白的统治。
由于抗金取得很大的影响,南宋劝他们投附,他们就投附朝廷,驻守楚州,1227年被蒙古军逼降。
南宋派另一支义军夏全围剿,杨妙真对夏全说:“狐死兔泣。
”中国历史动物成语故事2兔丝燕麦【成语故事】北魏宣武帝时期,高级学官“国子祭酒”邢邵对于朝廷不重视学术却花很大人力、财力去修建寺院十分不满,认为这会误国误民,就会同其他学官联名上书复兴太学,说:“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中国历史动物成语故事3兔死狗烹【成语故事】春秋末期,楚国的范蠡和文种到越国去做官,辅佐被吴王夫差打败的勾践,他们发奋图强,终于使越国强大,最后灭了吴国。
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就到齐国隐姓埋名经商,他写信劝文种离开说:“狡兔死,走狗烹”。
文种不信后被勾践所杀。
中国历史动物成语故事4小鸟依人【成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任命褚遂良为谏议大夫,他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
唐太宗评论长孙无忌才思敏捷但不能带兵打仗,评论高士廉遇危难不变节但不敢说直话,评论褚遂良对朝廷坚贞不渝、性格刚正,就是有一幅小鸟依人的模样。
中国历史动物成语故事5天马行空【成语故事】西汉时期,西域大宛国出产一种名马可以日行千里,被称为“西极天马”或“天马行空”。
汉武帝派使臣带上金银珠宝去换这种千里马,大宛国国王毋寡杀了使臣侵吞财物。
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率军讨伐大宛国,取得西极天马3000匹。
中国历史动物成语故事6吞纸抱犬【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好学的朱詹小时候,因为家里十分贫穷,经常几天没钱买米下锅做饭,但他还是坚持学习,饥饿时只有吞纸下去饱肚。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往往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义。
在成语中,动物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质和行为,因此成语中蕴含着许多关于动物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能够传达深刻的道理。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第一个成语是“狐假虎威”。
相传古时候,有一只狐狸经常欺负其他小动物,它总是借助虎的威势来吓唬其他动物。
一天,狐狸碰到了一只老虎,它便跑去向老虎献媚,希望能够得到老虎的庇护。
老虎看出了狐狸的用心,于是故意示弱,让狐狸以为自己真的有着强大的力量。
后来,有一天老虎不慎被猎人打伤了,狐狸便再也无法借虎威吓唬其他动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只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欺压别人,但他们终究会在真正的困难面前暴露出自己的软弱。
第二个成语是“狗尾续貂”。
相传古代有一位豪门公子,他养了一只名贵的貂,非常得宠。
有一天,这只貂不慎被狗咬伤了,公子便让人用一只狗的尾巴接在了貂的身上,以掩饰伤痕。
后来,有客人来访,公子便派人带着这只貂去迎接客人。
客人看到这只貂的尾巴异常,便揭穿了公子的伎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是无法持久的,只有真诚和诚实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个成语是“狼吞虎咽”。
相传有一只狼和一只老虎一起猎食,它们抓到了一只兔子。
老虎想先吃掉兔子的头部,狼却想先吃掉兔子的尾部,两者争执不下。
最后,它们都没有得到兔子的一口肉,只能空腹而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和争斗只会让双方都失去利益,而合作和分享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讲述的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虽然是关于动物,但却能够反映出人类的品质和行为。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做一个善良、诚实、宽容的人。
谢谢大家的聆听。
80个动物成语故事

动物成语故事为虎作伥: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神恶煞的老虎把森林中的动物都吃光了,找不到食物然后饿得发慌。
有一天,它发现树林中经常有人经过一条路,就守候在路边上准备吃人。
有个叫低的人经过这里的时候老虎迅速地扑上去咬死他,拖到林中饱餐了一顿。
这时老虎想到∶"要是每天都像这样有人肉吃该多好啊!" 于是老虎抓住低的灵魂不放,对他说∶“你要找到另外一个人给我吃,然后我才会让你的灵魂得到自由,让你重新投胎做人。
”低的肉身虽然已经死掉了,可是低的灵魂还是非常害怕老虎,怅同意了。
代的灵魂就开始到处去找人,当有人路过的时候,就把他骗到树林中,守在那里的老虎扑上去把人咬死。
代的灵魂竟然把那个人的衣服脱掉还解开带子,让老虎轻松地吃人,以此来讨好老虎。
老虎非常满意怅阿其所好的表现,更不肯放低的灵魂走了。
代的灵魂也不去投胎做人,继续帮助老虎做吃人的勾当。
人们就称代为“怅鬼”。
如鱼得水:曹操的实力在三国时期很强大。
刘备依附于亲戚刘表,虽然是皇室宗亲,但是却势单力薄,只好驻守在新野。
但是刘备并不想长时间寄人篱下,他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为了成就自己大业,他四处网罗人才。
在徐庶的引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孔明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一起天下。
诸葛亮被刘备的真诚感动,便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建议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抵抗曹操,先取荆州为家,再取西川建基业,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互相抗衡。
刘备听后大喜,拜诸葛亮为军师统率三军。
刘备对诸葛亮的重用和信任,让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感到非常不满。
刘备就向他们解释说∶“我能够得到孔明的帮助,就好像如鱼得水一样。
”意思是有了孔明的帮助,刘备的事业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方向。
在诸葛亮的大力辅佐下,刘备的势力在不断扩张,最后终于蜀、魏、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正是因为刘备对诸葛亮的赏识,才使诸葛亮全心全意地去辅佐刘备,才最终成就了蜀国大业。
动物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动物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孩子都喜欢小动物,和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更加有利于孩子更好的学习和接受成语故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动物的成语故事。
动物的成语故事1:衣冠沐猴秦朝末年,刘邦、项羽、楚怀王三人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做关中王。
刘邦先攻进咸阳,项羽很不高兴,进城就杀百姓及已投降的国王子婴,放火烧了阿房宫,掠夺大量金银财宝准备回江东地区。
有人在背后讥讽楚国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
动物的成语故事2:鸿雁传书汉武帝时汉廷与匈奴之间常有战事。
有一次,匈奴派使者前来求和,并把扣留的汉朝使者放了回来。
汉武帝为了回应匈奴的善举,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一干人等出使匈奴,没想到却出了意外。
单(chán)于想逼迫苏武投降,苏武说:“要我投降,除非海枯石烂,日从西升。
”他宁死不屈,举刀自刎,经过抢救才幸免于难。
苏武随后被单于流放到北海无人区牧羊。
苏武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放羊,万般艰辛。
没有粮食,他就挖田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充饥;口渴了就抓把雪吞下解渴。
唯一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这时汉昭帝已继位,匈奴老国王也已驾崩,换了新单于,汉匈议和,汉人和匈奴人通婚。
汉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去,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去,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当汉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时,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设法买通了禁卒,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还活着、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
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牧羊,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后大为震惊,以为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鸿雁也替他传送消息了。
他无法再抵赖,只能向汉使道歉,把苏武放了回来。
这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随着故事的流传,鸿雁传书也广为人知,并逐渐演化为传信的象征了。
有关动物的寓言成语故事

有关动物的寓言成语故事动物成语寓言故事包含了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些有关动物的寓言成语故事。
1. 乌鸦展翅相传,在古时候有两只乌鸦,一只是白色乌鸦,一只是黑色乌鸦,它们俩竞争着谁的运动能力更好。
于是它们开始比赛,黑色乌鸦不断地向上飞,一直没能触及到天空,但白色乌鸦却凭着超强的意念飞到了天空中。
白色乌鸦凭借着自己的耐心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展翅高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才能取得成功。
2. 蜘蛛织网古时候,有一只蜘蛛,它不停地织网,终于织出了一张美丽的大网。
当它刚完成时,它看到一只蝴蝶,便决定抓住它。
可是,它的网并没有那么牢固,蝴蝶轻轻一扑,便飞了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千万不要轻率行事。
只有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成功。
3. 杯弓蛇影有一只青蛇想吃一只小鸡,它躲在树上等待小鸡出现。
突然,一只鸟经过,它看到了映在水中的蛇影,以为是一条大蛇,便惊恐地飞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常常因为杯弓蛇影而惊恐不已,不要轻易地误判事物,否则可能会错失良机。
4. 狐假虎威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它们看到后都朝狐狸低头自首,它们觉得越来越难以忍受这种压迫。
最后,小猫见狐狸不真是老虎,并趁机揭穿了它的行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出于自卑或为了讨好他人而故意欺骗他人,实际上这种欺骗只会让自己更加糟糕。
5. 井底之蛙有一只蛤蟆一直生活在井底,它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所处的井底是整个世界的全部。
后来有一只海鸥下到井边,告诉蛤蟆世界比井底要大得多,并试图劝说蛤蟆离开井底。
但蛤蟆并不相信,它觉得自己在井底已经是最高达到的层次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狭隘观念而忽略了外面的世界。
人要有眼界,放眼世界,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
以上就是有关动物的寓言成语故事。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成语一,狐假虎威。
相传,有一只狐狸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老虎。
老虎凶猛威武,狐狸便装作很害怕的样子,跟老虎说,“我是你的忠实朋友,我一直都很崇拜你。
”老虎听了很得意,便对狐狸说,“你跟着我吧,我保护你。
”于是,狐狸便趁机利用老虎的威势,到处欺负其他动物。
后来,其他动物发现了狐狸的伎俩,纷纷向老虎告状。
老虎知道了真相后,非常生气,将狐狸赶出了森林。
成语二,狼吞虎咽。
在一个深山里,有只狼和一只老虎。
它们经常一起出去狩猎。
一天,它们碰到了一头大象,它们非常高兴,一起合力把大象吃了。
可是,狼和老虎却因为争夺大象而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最终,它们两败俱伤,再也没有力气去狩猎了。
成语三,狗尾续貂。
从前,有一只狗,它很喜欢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它偷了一只貂,还把自己的尾巴剪短,假装成了一只貂。
可是,其他动物发现了它的伎俩,纷纷向它告状。
最终,它被众怒难逃,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成语四,画蛇添足。
有一位画家画了一条蛇,但他觉得画得还不够好,便在蛇身上加了一只脚。
后来,有人看到了他的画,笑话他画蛇添足。
画家听了后,才意识到自己画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情要有个度,过犹不及反而会适得其反。
成语五,猴子捞月。
传说有只猴子看到水中的月亮,它非常想把月亮捞出来。
于是,它伸出了一根手臂,试图抓住月亮。
可是,月亮总是在水中,猴子怎么也捞不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要学会理性思考,不要做无谓的努力。
以上就是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每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理。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当。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智慧和勤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吧!。
动物成语故事简短的

动物成语故事简短的1.动物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一、狐假虎威一天,狐狸和老虎相遇了,老虎便想将狐狸吃掉。
狐狸灵机一动,说:我是上天派下的神,你敢吃我,就没有好下场。
”老虎不信。
狐狸:您要是不信,就请和我去森林里走走吧!老虎半信半疑的跟着去了。
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
走进树林,动物们都吓跑了,老虎以为他们真怕狐狸,实际上还是怕他。
二、盲人摸象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
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
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
”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
“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
“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
”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
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却说“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
实际上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三、井底之蛙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会。
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
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
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
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里的青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四、画龙点睛张僧繇是梁朝的一位著名画师,技术很高超。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张僧繇在寺庙的墙壁上画龙,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
不到半天的功夫他就画好了四条栩栩如生的龙。
可是没有画眼睛。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张僧繇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
动物成语故事大全

动物成语故事大全在汉语中,有许多有趣的成语都与动物有关,这些成语不仅富有故事性,而且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动物成语的故事吧。
1. 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总是欺负其他小动物。
有一天,它碰到了一只老虎,于是便装扮成老虎的样子,吓唬其他动物。
其他动物见到狐狸的样子,都以为它是真的老虎,都逃之夭夭。
狐狸得意洋洋,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但是,有一天它的真面目被其他动物发现了,它再也没有办法再欺骗别人了。
2. 狗尾续貂。
从前,有一只狗,它总是自以为是,自命不凡。
有一天,它碰到了一只貂,于是它便自愧不如,觉得自己的狗尾巴太丑陋了。
于是它想方设法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尾巴,最终它决定去找老虎借尾巴。
老虎答应了它的请求,但是条件是每天都要给老虎送一块肉。
狗答应了,每天都按时送肉给老虎。
但是,它的主人发现了,便不让它再去送肉了。
狗只好去找老虎说情,老虎答应了,但是要它每天都去找老虎梳毛。
狗只好答应了。
最后,狗发现自己还是原来的狗,还是没有变成貂。
3. 狼吞虎咽。
从前,有一只狼,它总是贪吃,不管吃的是什么,都要狼吞虎咽。
有一天,它碰到了一只老虎,老虎问它为什么总是这样吃东西,狼说因为它吃东西太香了,所以总是忍不住。
老虎说它也是这样,但是它每次都要慢慢地品味,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食物的美味。
狼听了之后,便开始慢慢地品味食物,发现原来食物是如此的美味。
4. 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总是欺负其他小动物。
有一天,它碰到了一只老虎,于是便装扮成老虎的样子,吓唬其他动物。
其他动物见到狐狸的样子,都以为它是真的老虎,都逃之夭夭。
狐狸得意洋洋,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但是,有一天它的真面目被其他动物发现了,它再也没有办法再欺骗别人了。
5. 狗尾续貂。
从前,有一只狗,它总是自以为是,自命不凡。
有一天,它碰到了一只貂,于是它便自愧不如,觉得自己的狗尾巴太丑陋了。
于是它想方设法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尾巴,最终它决定去找老虎借尾巴。
动物的成语故事

动物的成语故事成语一,狐假虎威。
相传,有一只狐狸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一直霸占着森林的食物和水源,其他动物都对它敬而远之。
狐狸为了躲避其他猎食者的追捕,就决定巧妙地利用老虎的威势。
它在老虎面前卑躬屈膝,一边拍马屁,一边说,“老虎大人,您的威风令我敬畏万分,我愿意为您效劳。
”老虎听了很是得意,于是就让狐狸成为了它的心腹。
狐狸趁机躲过了其他猎食者的追捕,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成语二,狗尾续貂。
很久以前,有一只狗和一只貂成了好朋友。
狗和貂一起玩耍、一起捕食,它们之间的友谊十分深厚。
有一天,狗被猎人捕获了,而貂却逃脱了。
狗被猎人抓住后,被剥去了皮毛,成了一只光着身子的“狗尾续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只看到了表面的现象,却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要擦亮眼睛,看清事物的本质。
成语三,狼吞虎咽。
有一只狼和一只老虎一起捕猎食物。
每当它们捕获猎物后,老虎总是先吃饱,而狼只能吃剩下的残渣。
狼觉得自己吃得太少,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它故意让老虎吃得饱饱的,然后等老虎睡着了,它就悄悄地把老虎的肚子割开,把里面的食物都吃了个干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贪得无厌,总是想要占尽便宜,最终却会招致灭顶之灾。
成语四,鸡犬不宁。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只凶猛的狗和一只好斗的公鸡。
每当有人路过这户人家的时候,狗就会狂吠不止,公鸡也会扑向路人,让路人感到非常恐惧。
后来,这户人家的主人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就决定把狗和公鸡分开养。
从此以后,这户人家再也没有了“鸡犬不宁”的现象。
通过这些动物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可以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人对动物的独特理解。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善待动物,尊重自然,让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大全精选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大全精选成语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大全精选。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九方皋相马秦国国君穆公问伯乐:你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我的后辈都是下等的才能.于是推荐了九方皋.穆公召见了他,让他出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说是黄色的母马。
结果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马的时候发现是黑色的公马。
穆公很不高兴,对伯乐说:您推荐的相马人连颜色公母都分不清,还能知道什么马啊?伯乐喟然叹息道:九方皋相马的技艺已经是我所不能比拟的了。
他发现马的精髓而不管其它,关注马的内在而忘记了马的外表;看见应该看的方面,忽略了不重要的。
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人,比最好的马都还要宝贵啊。
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大全精选2:王亥驯马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
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
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
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
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
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
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
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
王亥高兴极了。
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
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动物相关的成语故事
在成语中有许多和动物的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让人读起来获得许多的欢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动物相关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九牛一毛》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
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
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
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
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
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
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
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耻笑。
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
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
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着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才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杯弓蛇影》
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
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儿。
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
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
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
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
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
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
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不好拒绝乐广的好意,只好十分不情愿的饮下了酒。
从此以后,心里就总是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想要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
到现在病了快半个月了。
”乐广心生疑惑,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回到家中,他在殿内里踱步,分析原因。
他看见墙上桂着一张青
漆红纹的雕弓,灵机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
为了解除朋友的疑惑,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
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
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叶公好龙》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
那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
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
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
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
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
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
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着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
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
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