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元明清戏曲小说等)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1a7d888b9d528ea81c779fd.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一、基本知识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5、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古)的词集名《天籁集》。
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
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
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而被称为“马神仙”,又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
9、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10、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董西厢》源于唐元镇的《会真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
11、《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12、前期元杂剧繁荣之地除大都外,另有真定、东平、平阳等地也聚集了不少杂剧作家。
13、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14、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18741c71fe910ef02df80a.png)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1.三国→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历史演义小说”: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4.“演义”:“据史实,演大义”,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政治和道德的评价。
(纪实+艺术的创造)5.“章回体”: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其特点是设回目等。
最早的回目、目录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拟话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认为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
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1.“剪灯三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褀《剪灯馀话》邵景詹《觅灯因话》2.“三言二拍”:冯梦龙《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代传奇:1.“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2.“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
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看重。
3.“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
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反对格律限制。
4.“苏州派”:以李玉为代表,其代表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和《清忠谱》。
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
并结合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c045095b5901020207409cfa.png)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讲元明清文学总论一、元明清文学总体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作品繁富,体裁完备中国古代各种文学样式,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词、赋、散曲等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全方位发展。
2、正统文学渐渐衰落,通俗文学逐渐崛起发展的态势从从前诗文创作为主导的文学格局,转向小说、戏曲。
正统文学:诗文(中国文学核心地位),通俗文学:小说、戏剧3、文学理论繁荣(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明代戏曲理论贡献最大的是王骥德,其次是凌濛初王骥德的《曲律》是明代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戏曲论著,基本思想是提倡“关风化”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原因: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它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占领和统治,明显具有民族掠夺性质。
元代的最高统治者懂得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又懂得要保持蒙古祖制,保证民族特权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一代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雅文学与俗文学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区别?雅文学主要指诗文俗文学主要指戏剧和小说郑镇铎俗文学的六大特征:是大众的;是无名的集体创作的;新鲜但是粗鄙的;想象力是奔放的,不保守,少模拟;用于引进新的东西第二讲元散曲与诗文一、元代文学的特点是什么?1、叙事文学成为主流。
元代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文学的发展、繁荣。
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2、抒情文学:散曲成为新的文学样式3、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迥异,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吻合,都追求自然酣畅之美,大异于温柔敦厚。
二、元曲的概念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是元代文学主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
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69fbd058fafab068dc0230.png)
1)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2)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 “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
3)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 “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
元明清文学常识汇总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2、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3、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丽春堂》外,还有《破窑记》。
25、
26、
井底引银瓶》和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等。
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27、 史剧。
清康熙年间对《金瓶梅》点评颇有见解的是张竹坡。
*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 桃花扇》是一部借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
(2)情节结构上富于匠心:双线结构,用双线索交错发展。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 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3)人物语言个性化。即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 的语言,并且富于动作性。
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
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 但更加灵活多变,采用特有的“衬字” 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6、
37、
38、
39、
40、
41、
42、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43、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杭州。
古代文学明清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明清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82dbe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2.png)
古代文学明清复习资料古代文学明清复习资料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众多文学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明清时期的诗词、戏曲和小说三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
一、明清时期的诗词明清时期的诗词以清新、豪放、含蓄为主要特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代的辛弃疾和清代的杨慎、袁枚等。
辛弃疾是明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诗作大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抒发国家忧患为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例如他的《青玉案·元夕》一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杨慎是清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以婉约派为主,以清新、含蓄的语言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诗,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袁枚是清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豪放的风格为主,充满了幽默和讽刺的意味。
他的《七夕》一诗,通过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描述,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明清时期的戏曲明清时期的戏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代的《西游记》和清代的《红楼梦》。
《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作品,它以孙悟空为主角,讲述了他与师徒四人一同西天取经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描绘了丰富的神话故事和奇幻的场景,还融入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红楼梦》是清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
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还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社会批判。
三、明清时期的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以长篇小说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代的《水浒传》和清代的《聊斋志异》。
《水浒传》是明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宋江等梁山英雄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悲壮命运。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元明清戏曲小说等)分析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元明清戏曲小说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fd65f2b9f3f90f77c61b21.png)
元部分话本小说:特点:1、目的满足市民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2、内容题材与人物形象也以城市下层生活为主3、语言为白话,通俗性强4、故事性强,故事完整,生动曲折4、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为入话穿插诗词,白话固定套语。
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靖康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
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位有诗,中间以诗歌为点缀,词句多俚俗。
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彩遂逊”。
鲁迅认为它们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
杂剧:剧种:曲词、宾白、科(介)结构形式:旦本戏末本戏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四大爱情剧:《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记》《拜月亭》戏剧的源流与演变: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发展到宋代院本,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题材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
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南戏和杂居两种类型,它们各有自己的表演特色,分别在南方和北方流行。
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剧本的创作,是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臻于成熟,成为文坛的主干。
《西厢记》语言艺术:《西厢记》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的特点。
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考虑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
例如同为男性角色,张生的语言显得文雅,,郑恒则鄙俗,惠明则粗豪。
同为女性角色,莺莺的语言显得婉媚。
莺莺是大家闺秀,她的唱词节奏舒展,色彩华美,感情含蓄,与婉约派此风相似。
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是《西厢记》语言的一大特色。
怎样看待才子佳人的婚恋模式:才子佳人的形象多是:才子儒雅俊俏、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佳人魅力聪慧、知书达礼、善解人意。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0f0b7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0.png)
元代:1、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元,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四折可选用四种不同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元杂剧“以唱词为主,以宾白为宾”,伴以“科范”,通过“旦、末、净、外、杂”各类角色表演出来。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宾白。
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因流行于浙江温州(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永嘉)杂剧”。
元代南戏,在艺术上早已摆脱了“村坊小曲”的原始状态,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并受北杂剧影响,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戏剧样式。
它的宫调和套曲运用十分灵活;一本戏根据人物出场和退场,分成若干场,没有场次限制。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对唱、接唱甚至合唱,不同于杂剧。
代表性作品有高明《琵琶记》。
散曲——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也称“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写成。
散曲格律富于变化,允许在规定格律下自由发挥,并且语言通俗,由此形成了散曲活泼灵动、浅俗坦露、毫无间隔感的总体风貌,使之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代表作有关汉卿《不伏老》、马致远《秋思》等。
2、关汉卿一、公案剧(社会剧)——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残暴,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为善的,更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悲剧原因:n 1.高利贷残酷剥削。
n 2.元代知识分子卑下的社会地位和困苦的生活处境,使窦天章遭到高利贷剥削的逼勒,连唯一的小女儿也无法保住,致使窦娥年幼抵债,骨肉分离。
n 3. 流氓地痞的欺凌。
像张驴儿一类恶棍无赖,在元代为数众多,他们到处横行,无恶不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二下学期复习资料【明代诗文-清代戏剧】)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二下学期复习资料【明代诗文-清代戏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9fc632e2bd960590c67796.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二下学期【明代诗文-清代戏剧】)一、填空明初1、浙东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作品《送东阳马生序》《王冕传》刘基:字伯温,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杂文《卖柑者言》2、吴中高启:字季迪,号槎轩,自号青丘子七言歌行《青丘子歌》吴中四子:高启、杨基、徐贲、张羽3、闽高棅:编选《唐诗品汇》4、袁凯: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明中叶1、台阁体主要代表诗人:杨士奇、杨荣、杨溥2、于谦: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人,经历“土木堡”惨败,《石灰吟》3、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怀麓堂诗话》怀麓堂茶陵诗派领袖4、前七子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5、后七子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6、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升庵诗话》7、唐宋派归有光: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著有《震川集》茅坤:字顺甫,号鹿门,编选出《唐宋八大家文钞》8、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杂剧《四声猿》9、李贽:号卓吾,温陵居士10、三袁袁宗道:字伯修,号石浦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袁中道:字小修,号凫隐居士明末1、明后期诗人:陈子龙(明末诗坛盟主),夏完淳2、张岱:号陶庵,明末小品文最后一位大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代表作《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清初1、明入清:殉节诗人:陈子龙,夏完淳仕清诗人:“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字牧斋,号绛云老人绛云楼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梅村体《圆圆曲》龚鼎孳遗民诗人:黄宗羲:字太冲,世称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总结明代学术思想概貌)顾炎武:字忠清、宁人,称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船山先生,《楚辞通释》,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吴嘉纪:反映苏北地区盐民生活《海潮叹》屈大均:以屈原后裔自居2、清朝:国朝六大家:南施北宋:施润章,宋琬南朱北王: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王士禛,号阮亭,渔洋山人南查北赵:查慎行,赵执信清中叶1、郑燮:字克柔,号板桥2、赵翼:字云崧,号瓯北,《瓯北诗话》清末1、前:龚自珍:号定庵,《己亥杂诗》,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标志着古典文学时代的终结和近代文学纪元开端的人物,热烈呼唤“风雷”,开一代诗风2、后:黄遵宪:字公度,《人境庐诗草》清散文1、侯方域:字朝宗,《桃花扇》主人公2、姚鼐:字姬传,号惜抱,《惜抱轩文集》,选编《古文辞类纂》近代1、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2、苏曼殊:身着袈裟而情缘不断拟话本:“三言”: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二拍”: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戏剧1、《玉茗堂四梦》:又《临川四梦》,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2、李玉:“一人永占”,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二、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郁离子刘基寓言体散文的代表,内容深奥复杂,风格以讥刺讽喻为主。
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9e058b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e.png)
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人。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元明清文学进行复习,包括文学特点、代表作品以及文人思想等方面。
一、元明清文学的特点元明清文学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概括。
首先,元明清时期的文学注重形式美和艺术性。
在元代,元曲的兴起成为当时文学的重要特点,元曲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戏剧性吸引了大批观众。
明代文学则更加注重文人的个性表达,以杂剧、小说等形式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生百态。
清代文学则以诗词为主,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的塑造。
其次,元明清文学具有浓厚的历史和社会意识。
元代文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交流,明代文学则体现了明朝社会的繁荣和文化自信,清代文学则表达了清朝建立后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
再次,元明清文学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和内心世界的描绘。
元代的杂剧多以爱情故事为主线,表达了对爱情、友情和家庭的思考。
明代的小说作品则更加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清代的诗词则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为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索。
最后,元明清文学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元曲以其独特的音韵和韵律吸引了观众,明代小说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描写手法,清代的诗词则注重意境的塑造和修辞的运用。
二、元明清文学的代表作品元明清时期涌现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下面列举几部代表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元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中心,通过描绘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明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西游记》,这部小说以孙悟空等人物为主线,通过描绘他们的西天取经之旅,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西游记》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清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中心,通过描绘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古代文学知识点元明清)
![古代文学知识点元明清)](https://img.taocdn.com/s3/m/aabf803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e.png)
名词解释元代1.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其他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善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它脱离了戏曲的雏形阶段,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元代的戏剧舞台上。
从元杂剧的直接源头来说,则主要有两条:一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一是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
2.代言体:“代言体”的叙事方式(第一人称),即由故事中人自说自话,自叙其事,声口毕肖,活灵活现,并且让剧中人在具体的情景中互动或发生戏剧冲突。
“代言体”的出现标志着杂剧体式的正式形成。
这是杂剧超越了诸宫调等艺术形式的最明显之处。
3.元曲:是一个既包括诗歌类的散曲也包括元杂剧在内的综合概念由于杂剧是用散曲中的套数来演唱的,所以元曲既可用作二者的统谓或总称,也可以分别特指其中的一种。
4.南戏:南戏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又称戏文南词,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盛行于南宋,元统一后衰落,元后期中兴。
5.四大南戏:南戏创作史上负有盛名的四部作品,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简称为“荆刘拜杀”。
因南戏当时有“传奇”之名,故后来也有“四大传奇”之称。
“四大南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戏的创作水平。
6.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曲。
散曲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数。
小令与词有同源关系,体式上都是长短句,只有一段。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组成。
明代1.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的。
“讲史”讲述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之事,由于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因此,每讲一次,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
每次讲说前,艺人们都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小说回目的来源。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8b6e7c0066f5335a8121a3.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2016.7.5一、名词解释题1.戏曲:①原指戏中之曲,为一种韵文样式,又称“剧曲”,后人用此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是一种综合运用曲词、念白和科介等表现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②元明清三代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其时的戏曲主要有三大类:南戏、杂剧和传奇。
③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首先运用“戏曲”一词来指为演剧而写的剧本,认为应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敷衍一个故事;其二是代言体。
也注意到其综合性的特点,即“以歌舞演故事也”,点明了戏曲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
2.元杂剧:①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②主要特点: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③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④代表作家作品有: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
3.南戏:①又称“永嘉杂剧”、“南词”、“南曲戏文”。
产生于南宋初年的浙江永嘉一带,在东南地区广泛流行。
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也成为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②艺术特点: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③《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最早的一种,其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号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以及高明的《琵琶记》。
4.散曲:①元人称其为“乐府”或“今乐府”,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其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诚斋乐府》。
②散曲的分为小令、套数两种形式。
古代文学元明清考试要点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元明清考试要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23f72ee998fcc22bcd10d24.png)
填空:前期元曲创作以北方(豪辣浩烂),后期以南方(清丽萧疏)“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王国维《人间词话》金朝典籍王若虚《滹南诗话》元好问《论诗绝句》所谓元曲是思想和心灵最终是在勾栏瓦肆里面神奇结合的平台元杂剧作者90余人,作品存目600多种,有剧本流传162种曲中李杜:张可久乔吉元曲四大家: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关汉卿《中原音韵》关汉卿代表作《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窦娥三大誓愿:“血溅丈二白练”“身倒一领净席”“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赵氏孤儿》元代的刊印本是四折一楔,仅有曲无宾白,明刊本经明人加工为五折《破窑记》王月娥,吕蒙正研究元曲第一手资料:钟嗣成《录鬼簿》臧晋叔《元曲选》杨淡斋《阳春白雪》贾仲明《录鬼簿续编》元明元明末本戏写皇帝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白朴散曲《天籁集》杂剧《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元散曲形式:小令,带过曲,套数《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明代三传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明代主要诗派: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晚明小品戏曲两派:沈璟“吴江派”汤显祖“临川派”曲中辛弃疾:冯惟敏临川四梦:《牡丹亭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紫钗记》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将演义》《隋唐演义》《英烈传演义》神魔小说:许仲琳《封神演义》董说《西游补》最早南戏流传的《赵贞女》《王魁》《张协状元》四大传奇,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名词解释:南戏:原始南方流行在浙江温州一带的戏文,萌芽于两宋交替,形成上有别于北方杂剧,例如南戏不称折,不称出,没有固定出数,长短根据剧情,多则四五十出。
各个角色都可以唱。
音乐方面,可以几个宫调换用,即可以换韵。
杂剧大多选取激越昂扬的调,而南戏柔媚婉转之调。
套数: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
元明清文学史考试重点
![元明清文学史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5b750652ea551810a68748.png)
元明清文学史名词解释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
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
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
散曲: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
章回体: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
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则。
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
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
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章回体是为方便读者阅读,在民间说书的基础上,借鉴史书“纲目体”叙事体式,并吸收诗词、戏曲的艺术营养,综合创制而成的。
因符合民众欣赏习惯,所以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唐宋派:中国明代中叶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
该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因为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使当时的文学作品渐渐流于仿古、抄袭。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e15d3b4b0717fd5370cdc04.png)
古代文学:元明清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1234~1368年共约134年。
最兴盛的是散曲。
1.特点:名族压迫和融合;文化的沟通;都市的繁荣;思想活跃(三教九流,莫不崇奉。
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程朱理学。
道教全真教);儒生不幸文坛幸。
2.叙事文学的兴盛: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话本小说的兴盛;喜剧的繁荣;北方戏剧圈和南方戏剧圈。
(1)原因:唐代以来叙事性的文体包括传奇小说和变本俗讲本以呈现活跃的趋势;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专门的勾栏瓦肆;元代经济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诗词等不符合市民的需要。
(2)说话:宋代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元代的说话(即话本)以讲史居多。
(3)戏剧:元代走向成熟,包括南戏和杂剧。
(4)杂剧和南戏的区别:都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个部分;都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流行地区不同体制不同(杂剧四折,角色分为旦末净三类;南戏的宫调不作规定,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歌唱形式不定);唱腔不同(杂剧的曲调是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歌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是东南(5)两个戏剧圈: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南戏和杂剧共同发展的局面。
3.元代的抒情文学:散曲(1)定义:与元杂剧相对而言的,剧本中使用的曲,粘连着宾白、情节,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则与科白情节毫无联系,这就是散,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2)特点: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增加衬字。
(3)分类:南曲(衬不过三,口语化和俚语化);北曲(衬字可多可少,但只能用于句头或句中)(4)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论》中巴散曲分为三品,即清深、豪旷和婉丽。
(5)元代诗词:宗唐得古。
4.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自然与显畅;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大异于温柔敦厚。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一:说话艺术:“说话”就是口传故事。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9c5714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1.png)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一、元明清文学的背景和特点1.文艺复兴对中国影响:元明时期中国与西方发生接触,引进了一批西方文化,如印刷术、大航海时代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呈现了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2.清末文化转型:清代初期,经历明清交替的剧烈变革,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得文学回归传统、强调国民道德和文化提升。
3.文学市场的兴起:元明清时期,文学市场逐渐形成,出现了商业化的文学生产,文人通过创作作品谋生,这对文学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文学流派的出现:元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如杂剧、燕山诗派、红楼梦派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学创作的多样性。
二、元明清文学的代表作品1.元代杂剧:元代杂剧是元明清文学的一大特点,代表作品有《汉宫秋》、《窦娥冤》等。
杂剧凭借其特有的音乐、舞蹈等元素,成为元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形式。
2.明代小说:明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作品,代表作包括《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多样性和矛盾。
3.清代诗歌:清代诗歌延续了宋代的传统,相较于宋代诗,清代诗歌更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体验,具有较为内敛的风格,代表作有黄宗羲、袁枚等的诗作。
三、文学理论与批评1.元代戏曲理论:元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戏曲理论家,如郑光祖、白朴等,他们对元代戏曲的创作和表演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为后来的戏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明代理学:明代理学家对文学创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评论,提出了许多有关文学创作规范和艺术观念的观点,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3.清代学派争鸣:清代文学批评出现了许多学派和思潮,如古文派、古文运动等。
清代文人在批评中强调对古代文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时代精神的反思。
四、文学人物与作品1.路德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有纯文学作品和杂剧,他对元明戏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学理论家杨慎修在明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以文为本”的观点,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4b1ce1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f.png)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简答题1、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2、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4、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5、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
2、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1、北杂剧一本四折,有楔子;南戏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2、北杂剧以正末(正旦)一人主唱;南戏以生旦为主,各色皆可以分唱。
3、北杂剧每折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可以换韵。
4、北杂剧用北曲,多刚劲粗犷;南戏用南曲,多柔婉缠绵。
5、北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曲;南戏一出中可变宫调。
6、北杂剧动作提示叫“科”;南戏曰“介” 。
3、《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
(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联系,不过也有请有欲。
赵五娘形象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
)(2)情节结构上富于匠心:双线结构,用双线索交错发展。
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3)人物语言个性化。
即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并且富于动作性。
4、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更加灵活多变,采用特有的“衬字”方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5、袁宏道:《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1)贯穿着一种“狂傲”的叛逆精神。
2)曲词艺术上,本色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堪称曲中豪放派。
3)在杂剧形式上的突破:一是结构体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使元杂剧的规矩荡然无存;二是曲调体式,或用北曲,或用南曲,有时自出机杼,自由运用,别开生面。
古代文学史唐宋元明清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唐宋元明清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82937f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a.png)
元代:一、历史文化背景:1、统治者对汉民族文化的接受;2、经济空前发展(地域、重商)3、民族压迫政策(蒙古、色目、汉、南四等人)4、轻忽科举:八娼九儒十丐二、文学概况元代戏剧繁荣,原因:文学创作活动的生产与消费,市民阶层消费,失意文人生产叙事文学成为主流,元代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元曲审美特点:浅露酣畅,自然直白(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戏剧欣赏:元杂剧一一结构:一本四折如窦娥冤唱词宾白科范发展:话本一一诸宫调一一杂剧生旦净末丑的介绍重点!西厢记:林黛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唐代元稹《莺莺传》(《会真记》)一一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一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始乱终弃、发补过者一一对追求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赞美,报德一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形式上的突破:突破一本四折的通例;突破一人主唱的通例酬韵、赖婚、听琴、闹简(分析戏剧冲突,原文看作品选)、传书赖简、拷红、长亭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风格P231)元末•高明•琵琶记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改编自南戏《赵贞女》一一琵琶记:赵五娘,蔡伯喈,揭示封建社会的罪恶“三不从”内容,目的:元代文士地位低,同情文土;更好地宣传儒家伦理观念成功之处:剧情分两条线发展;细腻而复杂的人物心理描写:《五娘吃糠》白朴《墙头马上》取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主题变化:止淫奔一一赞淫奔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明代(前中后期):前期一一政治经济:朱元璋独裁,大肆杀戮功臣朱惟庸、蓝玉…,废丞相制,重农抑商,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八股文,剥夺文人“隐”的权利,文字狱(方孝儒)文学概况:自由活跃的文学风气消失,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兴起,高启是明初及整个明代最有成就的诗人,《水浒传》是该时期通俗文学的最主要成就。
元明清文学史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772a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1.png)
元明清文学史复习资料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元朝、明朝和清朝三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回顾元明清文学史,并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一、元明清文学的背景和特点元明清文学的发展受到了时代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元朝是蒙古族统治的时期,文学主题多以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为主,如《元曲》中的《窦娥冤》等。
明朝是汉族统治的时期,文学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和人性,如《红楼梦》等。
清朝是满族统治的时期,文学受到了满族文化的影响,如《红楼梦》中的满语歌谣等。
元明清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文体多样化。
元朝的文学以元曲为代表,形式多样,既有杂剧,又有散曲和长篇小说。
明朝的文学则更加注重散文和小说的发展,如《金瓶梅》等。
清朝的文学则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如《红楼梦》中的诗词和曹雪芹的散文作品。
二、元明清文学的代表作品1. 元朝的代表作品有《元曲》和《窦娥冤》等。
《元曲》是元代的戏曲形式,代表作有《西华山》、《汉宫秋》等,以其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和表现力的丰富性而闻名。
《窦娥冤》是元代的一部悲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故事而备受赞誉。
2. 明朝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和《西游记》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描写而著名。
《西游记》则是一部寓言小说,以其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哲理而广受欢迎。
3. 清朝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和《康熙大典》等。
《红楼梦》在清朝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研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康熙大典》则是清朝皇帝康熙所编纂的一部巨大的文化工程,收录了大量的文学和历史资料。
三、元明清文学的影响和意义元明清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首先,元朝的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后来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元曲对后来的戏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明朝的小说和散文成为后来小说和散文的重要源头,如《红楼梦》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部分话本小说:特点:1、目的满足市民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2、内容题材与人物形象也以城市下层生活为主3、语言为白话,通俗性强4、故事性强,故事完整,生动曲折4、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为入话穿插诗词,白话固定套语。
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靖康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由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
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位有诗,中间以诗歌为点缀,词句多俚俗。
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彩遂逊”。
鲁迅认为它们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
杂剧:剧种:曲词、宾白、科(介)结构形式:旦本戏末本戏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四大爱情剧:《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记》《拜月亭》戏剧的源流与演变: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发展到宋代院本,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题材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
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南戏和杂居两种类型,它们各有自己的表演特色,分别在南方和北方流行。
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剧本的创作,是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臻于成熟,成为文坛的主干。
《西厢记》语言艺术:《西厢记》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的特点。
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考虑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
例如同为男性角色,张生的语言显得文雅,,郑恒则鄙俗,惠明则粗豪。
同为女性角色,莺莺的语言显得婉媚。
莺莺是大家闺秀,她的唱词节奏舒展,色彩华美,感情含蓄,与婉约派此风相似。
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是《西厢记》语言的一大特色。
怎样看待才子佳人的婚恋模式:才子佳人的形象多是:才子儒雅俊俏、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佳人魅力聪慧、知书达礼、善解人意。
情感心理的着力刻画主要是描写无法排遣的相思。
情节结构上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是男女一见钟情,2是小人拨乱离散,3是才子及第团圆。
才子佳人的搭配附和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心理特点,是理想的婚恋模式。
才子佳人遇合模式主要有三种:文人得官后的团圆、私定终身后团圆、金榜题名大团圆。
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文化原因有两点:1是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2是与元代科举考试制度及文人地位相关。
元杂剧其他:白朴《墙头马上》,女主人公李千金,男主人公裴少俊,它描绘了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马致远《汉宫秋》,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七兄弟”以下三曲,一向为人们所击节赞叹,颇能代表马致远曲的艺术风格。
在这三部曲中,分别用了顶真、映刻、对比、虚写的描写手法。
马致远与多人合作的《黄粱梦》,含义比较深刻,在神道剧中较有代表性,剧中的主人公为吕洞宾。
纪君详《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
杨显之《潇湘雨》,是一部男子负心题材的作品,负心汉崔通,受害女张翠鸾。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次正面塑造了李实这样一个见财不昧,有情义、重承诺、诚恳可信的商人形象。
它肯定了商业行为的正面性,对商人经营的艰辛表示同情。
神仙道话剧的基本特点:它与盛行于元代的全真教有着密切关系,全真教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一,性命双修,提倡“外则应缘,内则养固;心上忘机,意不着物”的处事态度,劝告人们珍重“吾身”、认识“真吾”,参悟生命的真谛。
这一类说教,对于仕途失意、焦躁彷徨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具有抚慰作用。
因此,全真教成为不少文人精神的避难所。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正是在这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这些剧本中,马致远借鉴、吸取全真教的思想主张,宣扬人生在世,应与世俗社会保持不即不离的关系,求取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
南戏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等人《鸣凤记》《琵琶记》人物形象分析:蔡伯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相关。
他努力按照伦理要求纲常行事,但封建伦理本身难以周全的矛盾却使他无所适从。
赵五娘: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岁月,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立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
在她身上体现了古代中国妇女的优秀品德。
吴江派:中国明代戏曲创作流派。
因其主将沈璟系吴江人,因以得名。
成员有王骥德、吕成天、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范文茹、卜世臣、沈自晋等,他们在重视曲律意见大致相同。
沈璟的创作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格律重于一切;二是戏曲语言崇尚本色。
但他本人言行并不一致,冯梦龙曾多次指出他在曲律上的疏漏。
同时吴将派成员之间的观点也并不完全一致。
临川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
也称“玉茗堂派”。
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
属于此派的曲家还有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邹兑金、阮大铖吴炳等。
汤显祖的思想与李贽、徐渭、三袁同属反对传统礼教、批判程朱理学的进步思潮,他的戏曲理论强调创作不应受形式、格律的拘束,强调作家的才情,倡导以自我为中心的神情合至论,特别重视个人的感情作用,以感情说反对道学家的性理说。
默写《窦娥冤》默写:【正宫端正好】没有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驱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短命,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单刀会(第四折)【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西厢记》第四本人第三折:【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却告了相似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明清部分:概述明清章回小说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定义: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特点: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产生的,标明回目、分章叙述、故事独立完整、前后句连、段落整齐,讲史的时间长、跨度大、内容多。
发展历程:章回小说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
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得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题材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这就是清代写作的《红楼梦》还是有“看官”、“且说”等词语的原因。
《三国演义》地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成书过程: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
元代即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金相三国志平话》。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康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
人物形象分析:曹操,《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残暴的奸雄。
他“雄略冠时,智谋出众”。
有时为了笼络人心,也略施权术,以示有“宽仁大德之心”,‘因而能评定北方。
但他心灵深处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他“尽杀百姓”、“鸡犬不宁”等等都表现出他工于权谋,奸诈,残忍,毫无惜民爱民之心。
诸葛亮,在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核心人物,是维系全书的灵魂。
在罗贯中倾注满怀挚爱的笔下,诸葛亮辉映千古的形象突出表现为智慧的化身、忠贞的典型。
关羽,关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是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在战火纷飞的东汉末年他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为刘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身穿绿袍铠甲,坐骑火炭龙驹赤兔马,挥舞着青龙偃月刀往来冲杀的英雄形象历来为人们称道。
艺术成就:1、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生动形象的艺术典型。
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对比,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
2、它擅长于描述战争。
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其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
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i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换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
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
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
5、《三国演义》“陈旭百年,概括万事”,人众事繁、矛盾复杂,却组织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许是才能。
《水浒传》最有影响的版本: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梭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由于它保存了原书的精华部分,在文字上也作了修饰,且附有精彩评语,遂成为清300年间最流行的本子。
人物塑造特色:《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
如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众人,都是性急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教,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水浒传》只所以能将众多的英雄写得性格鲜明,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多层次刻画人物的性格。
比如写李逵莽撞,有时候也写他率直,写他蛮横;写鲁智深粗豪,有时候又写他的机智,写他的精细。
这样就在“同而不同”之中显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同时,小说在写有些人物时,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林冲。
在高衙内开始调戏他的娘子时虽然他忍让了,恶势力步步进逼他处处忍让;直到最后忍无可忍时,才使得他的积愤喷发,手刃仇人,奔上梁山,完成了由软弱向刚烈的性格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