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教学策略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教学内容】:版本、章、节【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学设计模板教材分析:A()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
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教学策略1.游戏化教学:将数学概念融入到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设计数学竞赛、数学拼图游戏等,让学生通过游戏来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
2.教学差异化: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策略。
例如,针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扩展性的学习活动,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巩固性的学习活动。
3.视觉化教学:使用图表、图像等视觉工具来说明概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用图表来解释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手势和动作教学:通过手势和动作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特征时,可以通过手势来表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5.教学互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6.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际的物体来进行计算和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
7.反馈和复习: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错误纠正和改进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
8.多种资源利用: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教学视频、在线教育平台等多种资源来辅助教学,提供多样的学习材料和练习。
以上是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教学策略的例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策略进行教学。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
【考试必备】小学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完整版)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0、分数:把单位“1”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完整word版)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完整word版)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稿)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教学策略探究作者:郑新平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01期摘要:小学数学概念是严谨、抽象和模糊的,学生很难依靠教材内容对相应的数学概念进行深层次的认识,也就很难对其真正的理解与掌握。
概念学习分为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类型,本文基于两种类型的内容和特征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探究相应教学对策,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概念形成;概念同化;策略;数学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对知识的理解是学习者自己主动的构建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儿童生活经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立足生活经验,积累活动经验(一)立足生活经验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师首先需要将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形象化与生动化,必须要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找到具体的参照物,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物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比一比》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其中涉及的数学概念是比较,学生要理解长与短、大与小等多方面的具体含义。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很难通过教学上的解释深刻理解比较的含义和本质。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开展概念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大一小两个苹果,并且询问学生:“同学们,这里有两个苹果,大家想要哪一个,为什么?”此时,学生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要大的苹果,因为它比另一个大。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不同身高的学生来到讲台,让学生按照高矮顺序排列;让学生用笔、尺子、绳子感受“长、短”的概念。
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领悟比较的概念。
(二)积累活动经验经验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和“思考”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提炼的。
数学经验依赖所从事的数学活动具有不同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直接数学活动经验。
直接数学活动经验是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
(完整word版)(超详)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基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⑴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12。
543 亿。
⑵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以此类推。
1、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概念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推理分析、概括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概念课堂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新课改以来,概念课的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老师们大多能通过对大量事物、生活现象的感知、分析,操作、实验,进而归纳并抽象出概念。
但毋庸置疑,数学概念教学还是比较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心中没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即不能将整个小学数学概念体系串联起来。
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孤立地进行概念教学。
尽管这也是课时设置的需要,教学进度的需要,但如果不能引导学生将概念串联起来,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就显得零零碎碎,这不仅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更加重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的困难。
第二,概念教学脱离现实情境。
学生往往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通过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
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时就感到一片茫然。
第三,数学概念的形成没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加深的过程。
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对概念的抽象、归纳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感知,教师即已迫不及待地做出归纳总结。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的基本环节概念课的教学基本环节大致分为:概念的初步感知——概念的理解——概念的类比——概念系统的建构。
(一)概念的初步感知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
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提供丰富、典型、有趣的材料,充实学生的感性认识。
概念引入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直观引入、计算引入,也可以从情境设疑引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知识基础引入、新旧联系引入。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试行草案(2010年10月)一、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方面的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适应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3.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十二章,依次为:绪论作为课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走进小学数学课程;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原则与方法;第五章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第六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第七章小学数学规则教学;第八章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第九章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第十章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第十一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第十二章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二、本文绪论教学要点: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一、本课程的基本认识1.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2.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3.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4.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介绍1.改革的背景2.课改和小学数学教学关系作业及思考题:1.《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怎样的课程?2.《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教学内容有哪些?3.怎样才能学好《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走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要点:数学的主要内容;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数学的主要目标教学内容:一、数学的基本认识1.数学的产生2.数学的研究对象3.数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二、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2.任务三、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1.传统的小学数学特征2.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3.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四、小学数学课程目标1.目标概述和变革2.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解读作业及思考题: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有什么主要特征?2.新世纪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有什么发展,并尝试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比较分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
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一、关注概念的导入形式,及时揭示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以下三种形式导入,引出新概念。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导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生活事物来引入数学概念。
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学习更感兴趣,而且会使他们觉得这些概念很亲切,发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不是一种讳莫如深的事,这对于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至关重要。
例如:《认识图形》这节课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许多的立体图形,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的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认识图形的概念,建立在初步认识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巧妙的避开立体图形的概念,又要揭示出立体图形的本质属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立体图形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在课中,教师先出示课件中贝贝带来的很多礼物,问:“你认识这些物品吗?”接着让学生认老师带来的四种生活中的物品,观察这四种物品,样子长得一样吗?样子不一样,我们就可说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接着让学生回到课件中,教师引导把它们形状一样的物品放在这个方格里。
脱去它们的外衣(课件中抽象出了各种图形的模型),这些物品的形状在数学上都有一个名字,跟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陈龙海【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德的培养,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不能不看到在教学中有忽略概念教学的苗头,而数学概念是判断、推理证明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学生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尽管小学生获取概念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这两种基本形式,各类概念的形成又有各自的特点,但不管以何种方式获得概念,一般都会遵循从“引入——理解——巩固深化”这样的概念形成路径。
下面就概念教学中这几个环节的教学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见解和方法。
一、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引入途径很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可以通过直观引入,也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引入,这一切都要从教学内容和儿童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通过直观引入大家知道,数学概念的建立绝不是像物与物传递那么简单,也不是靠大脑的直接灌输,儿童掌握概念事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认识过程。
尤其是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仍还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固此,首先要通过直观,为他们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使他们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
例如小学生认识自然数3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3根彩色棒,3个纸剪的小鸟,点出班上3个同学的名字,拍3下手,走3步路,然后杨弃小棒,小鸟,人等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认识到这些3个东西’都可以用数3来表示。
通过数各种数量为3的实物,逐步把数3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
然后又通过第3个,第3行,从序数的意义丰富对3的认识。
(二)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儿童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个有效的途径。
例如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先讲一件事:“小明,小刚,小方三个人各带同样长的线到广场去放风筝,小明把线放出2/5,小刚放出了3/5,小方放出了2/7.问他们三个人谁的风筝放得最高?”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可是都不能回答,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只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这件事就明白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事例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数与代数”概念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
“数与代数”概念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作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课题组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年第06期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
因此,探究有效的概念教学方式应受到重视。
数学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
有些概念处于核心位置,其他概念或由它生成,或与它有密切的联系;有些概念相互关联、前后承接,需要彼此比较和辨析;有些概念也并不仅仅用文字表征,图形、符号、模型等都可能更贴近本质。
概念的教学如果只靠讲授和练习,很容易使学生“依葫芦画瓢”、思维僵化。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这两个基本途径来建构。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种概念形成过程是根据数学概念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运用的,但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都需要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条件,具体见下表。
[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基本过程\&\&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基本过程\&①感知具体对象阶段;②尝试建立表象阶段;③抽象本质属性阶段;④符号表征阶段;⑤概念的运用介绍。
\&①唤起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②进一步抽象形成新概念;③分离新概念的关键属性。
\&内部条件\&学生积极地对概念的正反例证进行辨析。
\&学生具备有意义的意向和相应的认识结构。
\&外部条件\&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概念的本质属性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学生通过对外界的肯定或否定反应所获得的反馈信息不断进行选择,从而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新学习的概念必须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概念或表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通常分为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巩固与应用概念三个阶段,但由于概念自身的特点、学生认知特点等许多因素影响,每个阶段的有效教学策略也不尽相同。
一、“数与代数”领域概念有效教学的引入策略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入概念。
(完整word版)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概述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旨在提供全面和实用的数学教育指导,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本文档将概述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新课程标准重点关注以下核心概念:1. 数字与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等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2. 几何与测量: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3. 数据与概率: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展示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
研究目标新课程标准设定以下研究目标,鼓励学生:-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沟通能力;- 建立数学应用的能力和数学兴趣;- 培养数学研究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研究惯。
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下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有效研究:1. 探究研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主动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技术辅助研究:借助计算器、电脑软件等工具,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数的认识与运算;- 图形的认识与比较;- 数量的测量与比较;- 数据的收集与展示;- 简单概率的认识与应用。
总结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兴趣,通过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一标准的实施将为小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数学教育。
试析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试析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作者:吴阿妮杨荣力概要:对不同概念的教学,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下工夫。
概念教学主要是要完成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这两个环节。
新知识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已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形成对这一特性的一种陈述性的定义,这就是形成一种概念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要做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相互联系、作用,从而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获得新概念,这就是概念的同化。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
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传统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
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如,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三
生:因为蝴蝶身上的翅膀很漂亮。
师:(急了)那我们来看看蝴蝶的左右两边 是怎 样的?
生:一样的。
师:(笑了)一样就是对称,对称的蝴蝶特 别美?对吗?(此时已耗时10分钟)
◆ 把情境设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例:“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
生1:车轮是圆形的。因为圆的半径相等,车子行驶时不会颠 簸。
生2:中国人吃饭喜欢用大圆桌,圆的半径相等,夹菜公平。 生3:篝火晚会人们都自觉围成圆形,因为圆的半径相等,受
热程度相等。
师:那给你一张圆形纸片,它的圆心怎么找?正方形的中心 点怎么找?黑板上圆的圆心又怎么找?
学生操作讨论得出结论。
师:最后请同学们看书,完成课后的作业,有问题可以举手, 我们一起讨论。
(本节课在这个活动中结束,下面的活动是用其它时 间完成的。)
4、活动4:四数百以内数
(1)数出35个学具,让别人很容易看出,并说说35 这个数的组成;
(2)从35数到44,说说44的组成;从89、32、76各 数的后面连续数几个数……
教学片段:圆的认识
师:学数学是需要联系的,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运用圆的事 物和事例吗?你能运用今天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下吗?
1、课前准备:背古诗比赛
2、师导入:老师对这首古诗特别感兴趣,一起再 来背一遍,好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师:以前都是语文课学古诗,这节课我们从数学 的角度来研究这首古诗。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 数学问题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 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 整理数据;
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发表时间:2018-01-19T09:57:04.587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7年12期作者:朱红梅[导读] 分类思想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可以用分类思想引入新知识和新概念,归纳整理知识,解决问题;根据数学的量性特征进行分类。
甘肃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学区陈家小学朱红梅 731300【摘要】:数学中的分类思想是指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其分成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
分类思想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可以用分类思想引入新知识和新概念,归纳整理知识,解决问题;根据数学的量性特征进行分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类、思想、意义、教学策略、一、相关研究综述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分类思想的具体作用,就是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就需要运用分类、归纳的思想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能够增强思维的缜密性和提高解题的能力。
关于如何渗透分类思想,应当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应把学生生活中的分类经验迁移到数学中来;分类思想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运用,才会被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形成数学方法;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分类思想,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促进分类思想方法的形成。
而其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二、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意义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学生思维、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它既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为数学抽象提供必要的基础分类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
具体来说,儿童需先具体地判断对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将某些对象看成同类或将一些东西看成同类(归类),即主要集中于对象的某个(些)特征,并认为是这些事物的共性所在,而对其他一些属性暂不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学校的教学经验,儿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概念: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前者主要依靠对具体事物的概括获得概念;后者主要利用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旧概念来理解新概念。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累,概念同化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
概念同化实际是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是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
概念同化虽然不需要经过概念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辨别、抽象、分析和概括等相对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关键属性是以定义的形式直接揭示,但是概念的直接揭示不能等同于教学的简单、空洞。
要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是形式地记住概念,同样需要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寻求有效的策略,精心设计相关教学过程。
下面笔者以《认识小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为例,谈谈对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策略的一些认识。
策略一:全面探寻已有固定观念同化学习就是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作为固定点来吸纳、同化新概念,这些相关概念就是固定观念。
因为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丰富的,因而与所学新知相联系的固定观念应该是多样的。
同一新知的学习,往往有多个不同的固定观念。
这些固定观念从学习时间上来说,有的离新知比较近,有的离新知比较远;从外在特征上来说,有的比较外显,有的比较内隐;从清晰程度来上说,有的比较明朗,有的比较朦胧;从同化作用上来说,有的比较强,有的比较弱。
面对如此复杂而丰富的固定观念,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全面分析同化新概念的固定观念,由近及远,由显性到隐性,并预测其在新知学习中的同化作用,以其同化作用的强弱为主要依据,抓住重点,兼顾其他,组织教学。
但在实际教学中,受感知觉中强刺激的影响,人们常常将离学生比较近的、比较外显的、比较明朗的观念作为固定观念,而忽视甚至漠视因时间的延长、记忆的衰退或条件的内隐而变得模糊,但同化作用却比较强的固定观念。
例如,对于小数来说,人们很快能将刚学的十进分数作为它的固定观念。
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如果仅仅用十进分数作为固定观念,教与学总免不了肤浅和生硬。
再仔细深究我们就会发现,小数其实是人们对整数的一种仿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
显然,整数不带分母的简便书写特性也是小数的固定观念之一。
此外,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十进分数可以仿照整数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缘于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
这样十进制计数法也应该是它的固定观念之一。
只是“满十进一”的思想十分隐蔽,是一种隐性的固定观念,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这种观念学生很少用语言表达,但却经常不自觉地在使用,应该说这个固定观念缄默而稳定,对理解小数产生,同化小数概念及其运算,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对于这些同化作用特别强,但外在朦胧而隐蔽的固定观念,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掘,而且要尽可能通过复习、重组、改造等方式使之显性化,并使其具有更合理的同化结构。
可以说,多种固定观念的多重联系,使学生对小数的产生及其意义获得了通透的理解,有效地促进了小数概念的同化学习。
策略二:架构立体的同化模式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概念同化应该有三种形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三种学习模式各有特点:下位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并列结合学习需要学习者在已有认知结构中寻找相关观念的潜在的吻合因素即“同构态”,并将这种相同的结构抽象出来,因而并列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结构迁移;而上位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提升。
相比较而言,下位学习的进行比其他两种学习形式要容易一些,因为演绎性获取相对来说要比类比性获取和归纳性获取更省时、省力,且易于保持。
由于数学概念逻辑联系的多样性,概念同化的三种学习模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既有分别,更有联系。
在概念同化学习中,同一概念的学习往往不能仅靠其中一种模式完成,而必须综合采用两种或三种模式同时作用才能完成。
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把各种模式之长有机组合起来,构建最牢固的认知“脚手架”,最大限度地放大已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内驱力,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小数概念,如果将小数仅仅与十进分数相联系,小数概念的同化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显然这属于并列结合学习,而且是一种一对一的转换式的并列结合学习。
如果将小数不仅与十进分数,而且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建立起联系,那么同化的模式应是这样的,可用下图表示:从左面的图式可以看到,引导学生建构小数概念,可以先利用整数的写法和十进分数两个观念的组合,初步建构小数,这是一种组合式的并列结合学习;初步认识小数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和小数,感悟其共同点——都遵循十进位值制,理解正是它们都遵循十进位值制,十进分数才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
这样又使学生将新学的小数概念纳入已经十分熟悉且概括性、包摄性更强的十进位值制的思想之下,这又是一种相关下位学习。
显然,通过下位学习,能使学生对小数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样来看,学生有效同化小数概念的模式应该是并列学习和下位学习的有机组合。
其实在前文所列举的教学准备片段中,在建立小数与十进分数联系的同时,笔者又通过引发学生的类推猜想,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不易注意的小数与整数的联系,变单一的并列转换学习模式为网络化的并列组合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新旧概念的“同构态”,使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知实现一种结构性的迁移,进而顺利地从购物情景拓展运用到例题的测量情景中。
策略三:逐级提升同化水平概念同化的本质就是揭示新旧概念的联系。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小学生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活跃。
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同化学习中,新旧概念联系的复杂性、抽象性决定了学习者对新概念的精确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像概念形成一样,也应该遵循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
例如,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其中蕴涵的十进位值思想的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一种渐进式的转换和提升。
具体来说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1.情景感知。
生活中有两种情况经常用到小数,这就是购物情景和测量情景。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从测量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将测量的结果即不足1米的课桌的长和宽,先用整数表示,再用分数表示,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
如果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应该是购物的情景学生更为熟悉,积累的数的经验也更丰富。
因此,有必要在测量情景前增加购物的情景,以此为切入点。
像前文列举的准备性教学片段中所述,通过猜想类推,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整数、分数、小数等数经验实现对小数的自主建构:小数与十进分数等值,它也是对整数形式的一种仿写。
接着,引导学生把购物情景中获得的认知迁移到测量的情景中;然后,借助两种不同生活情景的启示,初步建构纯小数的位值雏型;最后再返回到购物的情景,以纯小数为基础,建构带小数的位值雏型。
相机完成教材中“想想做做”第2、4题,初步形成关于小数的数感。
2.数形结合。
《九章算术》日:“析理以辞,解体用图。
”古往今来,数与形密不可分。
数形结合具有双向性,一方面“以形助数”——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来阐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形为手段,数为目的;另一方面,以数助形——借助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来提炼事物(图形)的本质,数为手段,形为目的。
显然,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实际生活情景后,可以采用以形助数的手段,对小数位值雏型进行形象的解剖和精确的刻画,使小数位值雏型转化为直观的位值模型。
教材中“想想做做”第1、3、5题等练习,提供米制直观图以至脱离了具体量的正方形图、数轴图等,这些都是为学生理解小数提供丰富的直观支撑,使学生形成有关小数的清晰表象,为概念的抽象概括提供坚实的基础。
3.抽象概括。
在学生根据米尺图、正方形图填写好有关的分数和小数后,引导学生归纳纯小数的本质属性:不管是1元、1米、1个正方形……只要平均分成10份,那么十分之几都可以用零点几表示;反之,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在学生填写完数轴上的小数后,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明确:数轴上0-1之间都是零点几;1-2之间都是一点几;2-3之间都是二点几……从而深化理解带小数的意义。
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从概念到概念的过程,但是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建立,不是—种简单空洞的逻辑链接,同样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个生动丰富的学习过程:情景感知——数形结合——抽象概括。
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概念真正在已有的概念体系中“落脚”,获得心理意义。
策略四:同化与分化有机整合奥苏贝尔在同化理论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学习组织的四大原则。
其中第一条原则就是渐近分化的原则。
该原则主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明确新旧知识的区别,并使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协调整合。
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心理建构还应该是—个从同化到分化的过程。
当然,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种分化应该是与其对立面——同化有机统一的过程。
在概念同化过程中,如果说同化是寻找新旧概念的共同特征,那么分化就是辨析新旧概念的区别特征。
同样,对小学生来说,这种分化也应该是渐进式的。
例如,在引导初步认识小数后,可以通过如下两个层次的设计逐步实现新旧概念的精确分化。
1.联系具体量析数。
例如对于36.6℃来说,要使学生明确,同样是“6”,前者表示6℃,而后者表示6/10℃。
2.析抽象的数。
先出示现代使用的小数,如768.6,然后由近及远,出示远古使用的小数,如6785|4763等,让学生辨析小数部分位值与整数部分的异同,将数学史的介绍与对小数的位值辨别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实现小数与整数位值意义的分化,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上述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将一直进行的求同的思维过程实施逆转,变求同为求异,变同化为分化,最终实现对十进位值制的进一步建构和对小数意义的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