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含解析
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秦汉时期的制度
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秦汉时期的制度秦汉时期的制度是高一历史必考的知识点之一,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农业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在秦汉时期,中国实行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过实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不仅如此,国家还建立了官吏选拔制度,以遴选优秀人才为治国基础。
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汉代得以继承和发展。
二、农业制度秦汉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为了加强农业生产,秦始皇规定实行均田制,将土地进行平均分配给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而在汉代,还出台了裁农法和均输法,对土地征用和农产品的调剂进行规定,以保证粮食的供给。
三、经济制度秦汉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但也逐渐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秦始皇推行的均田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通过修筑灌溉工程来改善农田条件。
在手工业方面,秦汉时期的铸币业、冶铁业、陶瓷业等都有长足发展。
而商业也得到了提升,出现了盐铁专卖制度,促进了国家财政收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制度秦汉时期的社会制度相对稳定且有序。
行政区划上,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汉代同样延续并发扬了它。
社会阶层方面,秦代主要有士、农、工、商四大阶层,汉代还加入了一个士分等级制度,形成了世族贵族的格局。
同时,汉代还创立了官学,使教育得到了较好的普及。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农业制度实行均田制,经济制度以农业为基础并逐渐发展工商业,社会制度相对稳定且有序。
了解和熟悉这些制度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明的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课件:第3讲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方正、明经、明法等,其中孝廉为岁科,其他一些
科目为特科,视需要而临时举行。征辟制也在汉武 帝时成为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和官府州郡 征聘两种。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 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
一是它与学校教育没有紧密关系;二是察举为主, 特点 考试为辅,先选拔后考核,经过策试也只有高下之
设
置
正的决策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则逐渐变成执
行政务的机关
东汉光武帝正式设置尚书台,由尚书执掌朝政,下
分六曹办事,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连九卿的职权
发 也被侵夺,三公逐渐成了虚衔。尚书台职权的扩张, 又引起皇帝的疑忌。三国时,魏文帝另设中书省执 掌机要,而将尚书台变成了纯粹的执行机构。到了 南北朝,门下省又成为参与决策的机构。三省体制
东汉末年,地方大族控制了乡里清议,董卓之乱后,乡里 背 制度遭到破坏,乡举里选制度无法继续实行。曹丕即位后, 景 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九品官人法
在九品中正体制下,中央选择中正官,根据士人家世、官 位高低定等级,作为政府选官的依据。九品中正制使荐举 内 之责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长官转移到专职举士的中正官 容 和吏部,选才的标准除前代的经学、德行、乡党清议外, 又增加了家世、才干等内容,较征辟、察举制更为完备 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尚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选出 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世家大 评 族势力的影响下,豪门贵族担任中正官,评定人物、选官 价 用人只重门第,形成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 局面,九品中正制最终成为门阀士族垄断官职的工具,阻 碍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别;三是没有设立选官的专门机构和专职官员;四
是入仕、铨选、升迁、考课等常常混为一体 察举征辟制度为两汉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国家所需求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 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 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
2.文学: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水利灌溉 ①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 普遍。 3.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 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4.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 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 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西汉时期,中国丝绸 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
3.绘画 (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 砖等。 (2)代表:《夫妇宴饮图》。 4.书法 (1)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三 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 - 3
(二)汉初的“黄老之学”
3.表现: 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间里不讼于 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间无夜名之征。犬不 夜吠,乌不夜鸣。老者息于堂,丁男者耕耘于野。
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对政治秩序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 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对学术文化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从人道到天道。董仲舒认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明确指出了“人本于天”,天为“人之曾祖父”。他把天地、阴阳、四时和五行都封 建人伦化,他“首推阴阳”,把阴阳五行说纳入了儒家学说,这可以说是董仲舒新儒 学区别于先秦儒学的主要特色之一,甚至是天的核心性质。
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二、秦汉时期的科技:
2.文字: 秦朝把小篆作为官方字体,后来又出现隶书。汉代楷书形成(钟繇)
3.文学: 汉赋出现,是一种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
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和《上林赋》。 4.史学:《史记》、《汉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 司马迁;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东汉 班固 5.绘画:秦汉时期,门类的丰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绘画艺术代表作 :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壁画、《夫妇宴饮图》等 6.宗教:佛教西汉末年传入。道教形成于东汉: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 。冲击 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2019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板块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秦汉
2.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厦门三中 薛明石羡
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或奠基)时期,也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的时 期。 政治上:开创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政体确立和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奠定了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上:秦汉形成了统一的经济体制;汉代社会经济空前繁 荣;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 成熟,黄河流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重农抑商政策加强,古 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开始形成。 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实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儒家思 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文化昌盛,科技方面奠定世界领先地 位;外来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二、影响百代的三大制度——皇帝制度
皇权独尊: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 “朕”;命令称“制”或“诏”, 印称“玺”。
皇权至上: 据载秦朝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影响百代的三大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内容、特点及汉代政治 制度 的特点。 2.备考策略: (1)全面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包括这一制度形成原 因、主要特点、深刻影响等。 (2)要注意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深刻理解经济基础对 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3)秦汉政治制度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两者存在继承与发展的 关系,学习过程中注意对两者进行比较。
一、秦朝统一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可编辑全文
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
——
二、西汉: 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汉承秦制:继承秦朝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 县制、法律、土地制度、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等。
有所损益:创新制度有刺史制度、察举制、内外朝制度等。
(一)政治: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 行制度。
秦朝与2.西西周周与政秦朝治政制治制度度的的比比较 较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分封制与宗法 形成了建立在
家国一体,最高执政 制相联系,以 血缘宗法制度 奴隶制的 西周
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血缘关系为基 上的世卿世禄 贵族政治
高度集中
础
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 郡县制在国家 实行俸禄制度,
一、秦汉时期
3、秦朝的灭亡
①时间:公元前207年 ②原因:暴政
焚书坑儒; 大兴土木(修长城、阿房宫、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徭役繁重; 严酷法律。
4、评价秦始皇(回顾古代帝王评价方法)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写道:“这 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 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 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
世卿世禄制
官僚政治(郡县制)
皇帝授予
服从上级、皇帝 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 相互监视,庞大臃肿 和运转不灵
收入只有俸禄,贪污 受贿就成了官僚政治 的一大特色。
皇帝来任免,人才由察 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
(二)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控制工商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度 量
衡
(三)文化:
2019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学案
难点辨析此题难点在于排除A项。A项,表格数据变化反映了西汉中央与王国势力消长的过程,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始终贯穿着双方的矛盾斗争。故A项表述的迷惑性很大。但“渐趋激化”四字不符合史实,双方矛盾的激化表现为公元前154年的“七国之乱”。此后虽仍存王国问题,但矛盾程度趋缓,至公元前106年,王国问题已基本解决。故A项为错误选项,可排除。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特点
表现
皇位世袭
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权,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
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皇权独尊
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等
主要信息:
答案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1.郡县制的利弊得失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不知有司之官……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答案正解C项为正确选项。王国问题的解决,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控制区域的扩大,为解决边患问题创造了条件。
解题启示先易后难,先排除再辨析。对迷惑性大的选项,一定要找到迷惑点,抓住关键点进行分析,只有真正弄明白,才能保证无误。
考点二 秦汉时期的经济
秦汉时期的经济现象的时空定位
1.封建土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教学资料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课件教学资料[背景材料]在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化,其中包括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为后来的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样,这一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发展也为后来的文化传承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问题设置]1.秦汉时期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2.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有哪些重要的发展?3.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针对问题一的教学资料]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经济时期,特别是农业生产方面的发展。
这一时期,铁器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了新型农具,如犁、耧等。
同时,水利工程的修建也得到了发展,著名的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幅提升,从而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手工业和商业也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发展。
手工业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种形式,商业则主要依靠道路和驿站等交通设施进行交易。
同时,货币的使用也得到了普及,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针对问题二的教学资料]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在思想方面,儒家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被广泛接受和推崇。
同时,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发展。
这些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科技方面,造纸术、冶铁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和普及。
这些科技的发展为当时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化方面,秦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的大家和名著。
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文化的繁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针对问题三的教学资料]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经济的发展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基础,从而促进了思想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其次,思想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手段。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学案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西汉(202~9年)、东汉(25~220年)等王朝,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概况①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②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
③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④平定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并设官吏。
特别提示从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可以看出秦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3)郡县制①内容: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
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②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③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第3讲先秦至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
提示:看法——法家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形势;原因——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
难以落到实处,而法家思想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带来富国强兵的实际利益,满足
各国实现君主专制的愿望。
2.阅读“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 墓出土,共有竹简526枚,简长31厘米,简文含27种律和1种令(《国家制度与社 会治理》P47)。 思考:你对汉简的出土有何看法? 提示:《二年律令》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和汉律的认识。 3.阅读正文: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 期沿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87)。 思考:如何认识秦朝货币的统一? 提示: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巩固了集权统治, 维护了国家统一;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5.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历史解释) (1)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 耕作制;在距今约1万年前,伴随原始农业的产生而出现,一般以石斧、石刀等 砍砸工具为主,没有固定的劳作区域;方式虽然较为原始,但仍体现了人类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 (2)石器锄耕: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伴随着石耜、石铲、石锄 或骨耜、木耜、蚌铲等翻土工具的出现而产生;松土(或翻土)工具的出现和普遍 使用,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智慧。 (3)铁犁牛耕:春秋末年,出现牛耕和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 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随着社会发展,犁耕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 唐代曲辕犁的出现,奠定了后世传统耕犁的基本模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真题品悟】——在品悟中探寻规律
1.(2022·山东卷)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
A 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 1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11
三、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演变 1.汉承秦制:西汉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2.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组成“___中__朝____”,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外朝”, 即以__丞__相_____、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的权力。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9
★二、链接选修——千秋功过秦始皇(选修4)
1.贡献:建立大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措施
影响
政治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思想 统一文字:小篆
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
文化 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文化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14
4.选官制度:察举制 (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5.外戚宦官专权 (1)西汉后期,重用外戚与宦官,政局混乱,国家权力削弱。 (2)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较小,外戚宦官轮流控制朝政。 6.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 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20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核心观点:(1)君主专制强调的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 集权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不具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 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1.政治:(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始皇*;②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③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①中外朝制度;②刺史制度;③察举制。
2.经济:(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考点一 秦汉时期的政治(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群雄割据(1)春秋时期⎩⎪⎨⎪⎧①原有的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伴随诸侯国力量的强大,部分诸侯国以“尊王”为旗号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①各大国君主先后改称“王”。
②出现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③各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
2.大统一(1)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地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用人制度: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3.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汉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①汉初推行郡县制,并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
②中央和封国的矛盾激化,导致“七国之乱”。
(2)措施: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通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c、打通西南夷(云、贵、川),设置行政机构,促 进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
(2)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开 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加强南北 交通)
辽东
全长一万多公里
临洮
(四)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 中央政府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府之外,虽拓展周朝疆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家统一。
共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本质:从云梦秦简可知,秦律是地主阶级意志的集中 体现,是秦始皇统治全国的有力武器。
固。因而,必须要加强中央集权,以防止割据势力的膨胀。
2.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以保护封建土地所
有制,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地位。
二、其思想根源:法家的“集权”理论。
三、其历史根源: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 从“君权神授”“天子以四海为家”“家天下” 到春秋战国后的“大一统”,都为其形成提供了 社会文化的来源。 四、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促进封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因素。 1.中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治理水患的需要。 2.抗拒自然灾害,救济灾荒的需要。需要统一的 中央集权政府协调组织。
秦统一的意 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候 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为我国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 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 供了有利条件。
2019届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通用版)课件:秦汉时期的经济(21张ppt)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史学研究方法。题目提出历史 研究的问题:称呼中国为“China”一词源于瓷器 还是“秦”的音 译。正确的历史研究方 法是通过 文献与考古相 结合进行研 究,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 获悉“秦”还是“瓷”的信 息,故选D项,排 除A项;历史研 究讲究的是论从史出,利用 计算机进行调查并不是史 学研究的 方法,排除B项;C项采用 “民主方式”也不是史学研究的方法,排除。
三、汉武帝币制改革
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 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 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 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 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六次改革 后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 的私铸、盗铸问题,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至此取得 了较大成功。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探究提问: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 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解答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商业政策为切入点, 全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和说明 历史现象的能力。第一小问中的措施依据材料信 息归纳即可,目的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可归纳出抑 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等知识点;第二小问 联系所学知识,从盐铁官营、货币官铸、物价管 理等角度来回答即可。 答案: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 资产的商人(告缗)。 抑制商人势力、增加 财政 收入。 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材料二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 二千石(官员 级别)舆服 导从作倡 乐,奢侈日甚”。 探究提问:这反映出什么现象?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第2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复习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汉代画像砖:田庄劳作 豪强地主的坞堡
命题探究
(2022·全国·模拟预测)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力倡实行盐铁官营,称“今意总一 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西汉实
行盐铁官营的根本目的在于( D )
A.防止商人的势力膨胀 B.鼓励民众去从事农业 C.防止诸侯国割据一方 D.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史
复习课
①秦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建立
第2讲
秦汉
(BC221—BC207)
②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
(西汉BC202—DC9; 东汉DC25-DC220)
复习课第2讲 秦汉
课标要求:
①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 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②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 前后的巨大变化。③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 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④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 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⑤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⑥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了解中国古 代赋税制度的演变;⑦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 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⑧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
知识梳理 政治:制度建设
“汉承秦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汉朝制度只是沿袭秦朝制度吗?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汉代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朝制度,又有所调整和创制。
(精品)2019届一轮复习课件【人民版】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5.监察体制与选官制度 (1)监察制度 ①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 的官员。 ②西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__御__史__大__夫__属下的官员承 担;地方设州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2.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郡县制 ①内容:地方设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设_郡__守___、 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县”隶属于郡,下设 “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②特点:中央_垂__直__管__理___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 免调动,不得世袭。 ③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_官__僚__政__治___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志。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 (1)农耕技术:在汉代,_牛__耕___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 增;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耦犁和一牛挽犁。 (2)水利工程:汉代关中农民创造“__井__渠__”;东汉王景治理黄 河。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2.手工业 (1)经营形态 ①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田庄手工业,生产 生活自给自足。 ②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 推行“_工__官___”制度。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2)主要成就 ①纺织业:汉代花色品种多样,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 被称为“_丝__国___”。 ②冶铁业: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开始使用_煤__炭___ 做燃料;东汉初,杜诗发明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 排。
【概念辨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西汉(202~9年)、东汉(25~220年)等王朝,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①皇帝制度a.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b.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c.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图示解史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②三公九卿制度a.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c.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d.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③郡县制a.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b.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影响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秦汉政治+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诸侯王勾结,为诸侯王谋取利益。总之,附益法的颁
布是为了孤立诸侯王,使其在财政上无法聚敛,在政
治上无法组成自己的小集团。 左官律:(汉代专门法律。汉武帝规定在诸侯国任职 为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且不得进入中央任 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
(4)相权的变化:汉初相权大(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 臣);汉武帝削弱相权,频繁更换丞相,起用“布衣”为相, 实行“中朝”“外朝”制度。为削减丞相权力,由皇帝身 边的较低级的亲信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中朝”,形成一个 宫内决策机构,也称为“内朝”。依靠内朝,削弱相权。 (5)监察体制:中央:御史大夫、司隶校尉 地方:监御 史、(州)刺史 汉武帝划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州部 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政治。
(3)朝议:朝议也叫做廷议、朝会和大议等,是皇 帝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定期集会议事的一种形式 。所
议有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救灾、战争等等,参 加廷议的官吏有文有武,职位自丞相、太尉、御史大 夫、诸侯王、众卿、将军,下至大夫、博士、令长 等……
利: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 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2)地方制度: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3)王国问题:由来(异姓王、同姓王);贾谊、晁错主张“削藩”,吴王刘濞等发动七国之乱;景帝平定七国之 乱;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
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1)客观条件:秦的统一和强盛。
(2)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
(3)政治上: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
统一的需要。 (4)思想上: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 的思想。 (5)实践上:商鞅变法初步确立起君主集 权的政治体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解析据题干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整个社会人伦秩序,故C项错误;“端平法度”,秦朝是以法家思想而非儒家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7·云南昆明一中月考)“黔首”一词在上古时指战俘奴隶;战国时被广泛使用,含义与“庶民”相同;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
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建立B.奴隶制度的废除C.百姓地位的下降D.“大一统”的加强解析据材料“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可知对百姓的称呼统一可以巩固政治统一,故选D项。
答案 D3.(2018·福建厦门模拟)汉代丞相犯罪,依“将相不辱”和“将相不对理陈冤”的习惯,不用出庭接受审问;即便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
这是因为()A.无为而治的推行B.重罪轻罚的传统C.丞相地位的尊崇D.官僚集团的庇护解析据题干材料,汉代丞相位高权重,与材料中“将相不辱”相符,故选C项;无为而治,与材料中“依‘将相不辱’”“由皇帝示意自裁”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并非轻罚,故B项错误;材料中“丞相犯罪”不等于整个官僚集团,故D项错误。
答案 C4.(2018·福建宁德模拟)汉武帝时,拜卫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封公孙弘为丞相,“无爵”;授儒者孔安国为侍中,“朝廷荣之”。
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权力重心由外朝转向内朝B.意识形态由法家变为儒家C.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D.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解析据材料可得汉武帝时提拔布衣亲信卫青、孔安国等近臣构成中朝,逐步取代三公九卿的地位,“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故选A项;汉武帝时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正统思想,表现为外儒内法,故B项错误;汉承秦制,据材料可得汉武帝时中枢机构仍是独相,故C 项错误;据材料不能说明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故D项错误。
答案 A5.(2018·江西南昌模拟)“万岁”是古代中国皇帝的代称,始于汉武帝,后来礼颂皇帝时,都要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敬辞。
这反映了统治阶级意在()A.突出君主独尊地位B.彰显帝王丰功伟业C.强化皇权主义思想D.固化君臣等级秩序解析据题干,从“万岁”到“万岁万岁万万岁”突出强化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故选C项;突出君主独尊地位是在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时,故A项错误;彰显帝王丰功伟业要突出皇帝的功绩,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固化君臣等级秩序是指把君臣的等级秩序固定化,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 C6.(2017·山西考前适测)汉代郡守有权任命属吏,属吏往往与郡守结为一种私恩关系,他们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
这一状况()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稳定了地方的统治秩序C.使豪强地主势力崛起D.影响了人才的公正选拔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属吏“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反映出中央对地方官员控制的削弱,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 A7.(2017·山东青岛统测)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不难看出,这是一种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且最早出现于两汉时期,故选C项。
答案 C8.(2018·贵州黔东南模拟)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解析据题干,官方和民间赞成早婚,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下,对劳动力需求的体现,故C项正确;A项不能体现民间婚俗相关信息,排除;“女大三,抱金砖”是民间对政府规定的一种附和,故B项错误;早婚,多子多福,都是农耕经济要求的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9.(2017·课标全国卷模拟)下图为汉代最先进的利用水力的工具。
此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D.西汉官营冶铁业生产状况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东汉的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与农田水利无关,故A项错误;水排作为应用水力的鼓风冶铁工具,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铁产量的大量提高和铁制工具的推广,故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汉代才开始利用水力,故C项错误;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不能反映西汉时冶铁业生产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 B10.(2018·山东菏泽模拟)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反映出()A.南宋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业的繁荣推动农业商品化C.官营商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D.统治者重视对商业的管控解析据题干材料“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出统治者重视对商业的管控,故选D项。
答案 D11.(2017·山西五校联考)汉初改变了秦朝“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的做法,“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
汉初政策的变化()A.是立足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是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解析据题干材料,通过“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放松对民间的控制,从而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故选B项。
答案 B12.(2017·吉林长春)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实施“告缗”政策,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没收物品的一半作为奖励。
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
这反映出()A.汉代普遍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B.商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D.打击偷税漏税是政府的主要职责解析据材料“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实施‘告缗’政策,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没收物品的一半作为奖励。
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可以得出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故选C项。
答案 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江西名校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统治者实行“上本除末”的政策,正式把商人及商业活动贬为末等之民和末业。
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家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城市商人户口进行专项登记,列入“市籍”,以区别一般编户齐民的“户籍”。
秦朝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
……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
同时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秦朝统治地区成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
这与摧毁六国经济势力并不矛盾。
另外,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
……此目的也在于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
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
材料二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
同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成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就是利用其固有经验,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
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民争利的措施,但到昭帝时,文学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秦、汉两朝抑商的手段及其目的。
(1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
(9分)答案(1)手段:秦朝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加强监管、严刑重罚、人口迁徙、征发徭役等措施抑制商业,同时推行奖励农业的措施;汉朝则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主要表现为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营、任用商人为官等。
(8分)目的:秦朝时为保证农业的发展,摧毁六国的经济基础,增强秦朝的经济实力,维护秦朝的统治;汉朝则是为打击商人势力的膨胀,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等。
(8分)(2)结果:富商们在秦朝受到暂时的压制后,随着秦朝的灭亡迅速复兴;汉朝政府虽垄断经营,但社会上仍然是务农者少而经商者多。
(9分)14.(2017·山西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解答首先亮出论题,然后进行阐述。
可以从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或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角度来分析。
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从郡县长官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角度回答;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从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比较获得认识。
答案示例一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3分)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