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
可以让学生扮演《鱼我所欲也》 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 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情感和 思想。
角色扮演的要点
在角色扮演中,要引导学生注意 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 ,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课堂互动游戏ຫໍສະໝຸດ 课堂互动游戏可以设计一些与《鱼我所欲也》相关 的互动游戏,如“成语接龙”,“故 事接龙”,“角色扮演游戏”等。通 过游戏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鱼我所欲也》还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出了要求,对于个人的 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启示人们要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高尚 的品德和精神境界,为社会做出贡献。
02
《鱼我所欲也》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01
02
03
主题思想概述
本篇课文通过描绘鱼的生 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 由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独特 理解。
高的艺术价值。
语言风格评价
本篇课文的语言风格被认为是现 代文学中的典范之作,对后来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鱼我所欲也》的文学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
成为文学经典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因其深刻 的哲学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技巧, 被后世广泛传颂,成为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
启发思考
该作品引导读者思考道德、义利、 生命等重要问题,对后世的文学、 哲学、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 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 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 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作品背景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以心性天命为 内容,论述道德伦理关系的文章之一。文章通过孟子与万章 等人的对话,阐述了人性中的仁义礼智等道德价值观念以及 道德价值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鱼我所欲也》课件精品PPT
舍生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
而 取义者 也。生 亦我所 欲, 所 欲 有 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
甚于 生 者,
故 不为苟 得 也; 死
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
亦我所 恶,
所恶
有甚于 死 者,
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乎? 此之 谓 失 其 本心。 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字词归纳
特殊用法 通假字
特殊字词
词语
例句
释义
辟 故患有所不辟课下注释也 同“避”,躲避
辩 万钟则不辩课下注释礼义而 同“辨”,辨别 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课下注释我与课 同“德”,感恩、感激;
得、与 下注释
同“欤”,语气词
乡 乡课下注释为身死而不受 同“向”,先前、从前
【答案】示例:①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李大钊, 探寻民族出路,面对三绞之刑毫无惧色,最终英勇就义。②在今天,“舍 生”侧重指舍弃个人利益,“取义”侧重指坚守一切道义。只有让道义 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根植人心,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能振兴。
2.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 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中考复习
三段式翻译
鱼, 我所 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 二 者 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
不可
得 兼,
舍 鱼而取
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
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 我所 欲 也。 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1张PPT)
不仅
这种思想
代词,指“是心”
能勿丧耳。
不丢掉
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 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它罢了。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贤者能勿丧 耳”)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 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分析第一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 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 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中心论 点。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 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大义,正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
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的华美接受了。
⑧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本性。
• 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通“避”躲避
• 2、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吗
•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先前
二、古今异义
▪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这种
▪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第三层(最后一句)与第一部分结束相呼应,又回到 “性善论”上,把上述人的行为归纳为“失其本心”。“ 本心”就是人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也就是“义” 、“善”的本性。
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 篇的大意?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 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 /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 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 生者,故不为(wéi )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 于. 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 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 患. /而有不为也。是. 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 心. 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 丧. 耳。
3.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正面: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 反面:不辨礼义而受万钟
人皆有之,贤 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欲”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 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恶”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 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 家危害人民的事。
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 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精读揣摩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一种什么行为? “见利忘义”的行为。 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 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的结果如何? 失其“本心”。 作者认为这种做法如何?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已”。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 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 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 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者也。
生亦我所欲, 甚:超过 于: 比
所欲有甚于 故: 所以 为:做
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
苟得:苟苟且且取偷得生。的这意里思是
死亦我所恶,为苟得: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恶有甚于 恶: 讨厌,憎恨 死者,故患 所恶: 所憎恨的事情 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辟:同 “避”,躲避
生亦我所欲,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
____不_义_____。
4、试将第二段划分为两个 层次,并分别概括其内容。
第一层 :(从“一箪食”至“乞人不屑也”) 正面举行人、乞人不受不义之食的 事例说明饥饿者没有失去“义”。
第二层:(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至 结尾)
从反面举例说明有人为了“万钟”而 “不辩礼义”,从而“失其本心”。
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了 哪两种论证方法?
如果人们所憎恨的事情 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 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 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 干呢?
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 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 之,贤者能勿 丧耳。
由:通过 是:此,这样 由是: 采用某种手段
生: 生存 而: 却,但是 表转折 是故: 因此, 所以 独:仅仅 非独:不仅, 贤者:贤德的人 不只是 是: 这种 是心:这种心 丧: 丧失 耳:罢了
2、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作者先以鱼和熊掌设 喻,然后提出中心论 点。
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 有什么好处?
• 用“鱼”比喻“生”,用“ 熊掌”比喻“义”,通过类 比,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 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 生取义。
3、第一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孟子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 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 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生亦我所欲, 甚:超过 于: 比
所欲有甚于 故: 所以 为:做
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
苟得:苟苟且且取偷得生。的这意里思是
死亦我所恶,为苟得: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恶有甚于 恶: 讨厌,憎恨 死者,故患 所恶: 所憎恨的事情 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辟:同 “避”,躲避
生亦我所欲,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
____不_义_____。
4、试将第二段划分为两个 层次,并分别概括其内容。
第一层 :(从“一箪食”至“乞人不屑也”) 正面举行人、乞人不受不义之食的 事例说明饥饿者没有失去“义”。
第二层:(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至 结尾)
从反面举例说明有人为了“万钟”而 “不辩礼义”,从而“失其本心”。
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了 哪两种论证方法?
如果人们所憎恨的事情 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 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 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 干呢?
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 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 之,贤者能勿 丧耳。
由:通过 是:此,这样 由是: 采用某种手段
生: 生存 而: 却,但是 表转折 是故: 因此, 所以 独:仅仅 非独:不仅, 贤者:贤德的人 不只是 是: 这种 是心:这种心 丧: 丧失 耳:罢了
2、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作者先以鱼和熊掌设 喻,然后提出中心论 点。
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 有什么好处?
• 用“鱼”比喻“生”,用“ 熊掌”比喻“义”,通过类 比,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 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 生取义。
3、第一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孟子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 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 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1) 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每小组派一个代表翻译段落
2) 请大家边读边思考: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孟子在文 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鱼我所欲也
Yu Wo Suo Yu Ye
原文译文对照
Yuan wen yi wen dui zhao
原 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注
释
欲:想要,想得到
得兼:同时得到或占有
译 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
鱼我所欲也
Yu Wo Suo Yu Ye
原文译文对照
Yuan wen yi wen dui zhao
原 文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注
释
舍:舍弃
生:生命
译 文
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
鱼我所欲也
Yu Wo Suo Yu Ye
第一课时
YU WO SUO YU YE
孟子
教学目标
Jiao Xue Mu Biao
01 积累重点文言词 语,了解孟子和 《孟子》的相关
知识
孟子—鱼我所欲也
Yu
Wo
Suo
Yu
Ye
02
理清文章内容,了 解孟子“舍生取 义”的道德主张
春秋时期,思想活跃,铸就一代大师孟子,他以“性善论”享 誉天下,发展了孔子“仁”的儒家思想
勿丧:不丧失
译 文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鱼我所欲也
Yu Wo Suo Yu Ye
原文译文对照
Yuan wen yi wen dui zhao
原 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68张)
宫室之美 接受万钟 不辨礼义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通“向”,从前。为了,介词 wèi 做,动词 wéi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停止,放弃
天性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 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 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 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性善论”)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吆喝。尔,助词。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给 饥饿的过路人 用脚践踏着。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译文: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 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 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 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 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义” 重于生命。
以生活常理 鱼
A 为喻,引出
中心论点。
生
熊掌 义
生、欲
从正反 正
B 两面分
死、恶
析论证
欲
反
恶
甚于生
甚于死 莫甚于生 莫甚于死
C 人皆有本心,贤者保有本心
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 不为苟得 不避祸患
类比 比喻
义重 于生
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 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鱼我所欲也》ppt精选课件
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宫室之 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 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 之:是亦不可 以已乎?此之 谓失其本心.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 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 而接受了万钟的俸禄;从前为了 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 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万钟 的俸禄;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 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 的贫穷人的感激我的恩德而接 受万钟的俸禄:这种做法不也可 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们 本来的思想。
乡,通“向”,从前
接受了万钟的俸禄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呼尔蹴尔的施舍)
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停止
本来的思想
一箪食,一豆 羹,得之则生,弗 得则死。呼尔而 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
者能勿丧耳.
了。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为 何不直接提出? 2、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第一节运用 了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例说明。
3、请你为本节补充两个事实论据。
1、本文观点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 名言警句。
2、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 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 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 的根本利益。对于后世,特别是今天来说“义”应该 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
《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部编版语文9《鱼我所欲也》课件(共19张PPT)
鱼 我 所 《欲 也 孟
子 》
学 习 目 标
壹 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主张,流利地诵读课文。
贰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叁 合作交流,正确分析并理解文章的论证
思路和论证方法。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主张“仁 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害民。
为“所恶有于死者甚” )
(2)句子释义。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 来保全生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 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用脚踩踏着给人(吃),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2)句子释义。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了, (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今天却为了所 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
4.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说一说。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1)为了尊严宁死不受施舍的例子。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 “万钟”的例子。
(1)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进行对比。 (2)“乡”和“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今” 的做法为“失其本心”。
5.本文所说的“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 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结合 以上内容疏通文意。 然后全班以接龙的形 式进行展示。
子 》
学 习 目 标
壹 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主张,流利地诵读课文。
贰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叁 合作交流,正确分析并理解文章的论证
思路和论证方法。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主张“仁 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害民。
为“所恶有于死者甚” )
(2)句子释义。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 来保全生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 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用脚踩踏着给人(吃),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2)句子释义。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了, (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今天却为了所 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
4.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说一说。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1)为了尊严宁死不受施舍的例子。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 “万钟”的例子。
(1)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进行对比。 (2)“乡”和“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今” 的做法为“失其本心”。
5.本文所说的“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 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结合 以上内容疏通文意。 然后全班以接龙的形 式进行展示。
鱼我所欲也ppt
没有
可以用来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那么,就
语气词,表反问,呢
凭借,通过
因此(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去使用;因此(采用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灾祸,却有人不去干。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以有些人的不贪生、不患来再次突出“义”重于“生”。 最后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wèi
wéi
wèi
wèi
wéi
wéi
wèi
wèi
wèi
wèi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读懂课文 口头翻译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预习课文 正确朗读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wù
bì 同“避”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不能两样都得到,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可以用来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那么,就
语气词,表反问,呢
凭借,通过
因此(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去使用;因此(采用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灾祸,却有人不去干。因此,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以有些人的不贪生、不患来再次突出“义”重于“生”。 最后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wèi
wéi
wèi
wèi
wéi
wéi
wèi
wèi
wèi
wèi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读懂课文 口头翻译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预习课文 正确朗读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wù
bì 同“避”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不能两样都得到,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共25张PPT)27页PPT
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共25张PPT)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相比之下,那些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就会众叛亲离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施行仁政的君主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就会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支持
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自然会成为一统天下的国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 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未 涉及,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 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 的思想”。其义与“本心”相同。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4、是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
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尔
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
假如
没有
那么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有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做
假如人们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
生命的,有什么不可以用呢?假如人们所讨厌的没有比死亡更厉
害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祸患的,哪一样不可以做呢?
用这种方法
我们能过看到一个气势磅礴的孟子 他与那些天天用武力统治的君主们唇枪舌战
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等 都被孟子说得哑口无言
成语大王孟子
孟子为我们创造的成语也数不胜数
褒义词 舍生取义、茅塞顿开、救民水火
还有更多讽刺的成语 率兽食人、缘木求鱼 五十步笑百步、出尔反尔、乱臣贼子等 《孟子》一书可谓是语言气势磅礴有力
鱼我所欲也课件(共23张PPT).ppt
3
SECTION
课文赏析
三、课文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 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
四、课后讨论
文章的写作特色?
1
逻辑严密
2
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ຫໍສະໝຸດ 3语句流畅,气势充沛
四、课后讨论
本文阐明了:
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作者对比了 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 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一、作者简介
作者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 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
SECTION
好词好句
二、好词好句
今为(wèi )宫室之美为(wéi)之 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箪 dān 妾qiè
羹gēng
蹴 cù
二、好词好句
一、课文导读
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先秦 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 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 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鱼我所欲也
The second volume of the ninth grade Chinese Fish
《鱼我所欲也》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01
主要作品
孟子的著作包括《孟子》七篇, 其中《鱼我所欲也》是其中的名 篇之一。
02
03
教育成就
孟子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使 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04
02
《鱼我所欲也》的背景和主题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困苦。孟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 道德观点。
04
《鱼我所欲也》的影响和评价
后世影响
文学价值
《鱼我所欲也》作为孟子的代表 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被誉为中国古典散文的杰作。
思想传承
该文所表达的“舍生取义”的思想 ,对后世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 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 组成部分。
教育意义
该文被选入多种教材,作为道德教 育的范本,对于培养青少年的道德 情操和人格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活中的启示和借鉴
人生选择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鱼我所欲也》所传达的思想,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更好地权衡利弊,做 出更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选择。
道德修养与行为准则
《鱼我所欲也》所强调的道德观念可以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指导人们在生活中 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01
02
03
文章主题
文章以“鱼我所欲也”为 主题,阐述了孟子对于人 生价值观和道德选择的看 法。
段落划分
文章共分为三段,每段都 有明确的主题和论述,层 次分明。
逻辑关系
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紧密 ,从鱼和熊掌的选择引申 出对于人生价值观和道德 选择的深入探讨。
语言特色分析
《鱼我所欲也》优秀完美版PPT课件
《鱼我所欲也》的 延伸阅读
其他孟子作品推荐
01
《孟子·梁惠王上》
02
《孟子·尽心上》
03
《孟子·公孙丑下》
04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研究著作推荐
01
02
03
04
《孟子正义》(清)焦 循
《孟子译注》(中华书 局)杨伯峻
《孟子思想研究》(台 北)傅佩荣
《孟子研究》(人民文 学出版社)韩兆琦
相关文学作品的推荐
倡导节制欲望
孟子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过度追求欲望的满足会损害人的道德品质。这启示现代 人要学会节制欲望,保持适度的物质需求,以维护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强调自我修养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达到高 尚的道德境界。这对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 不断完善自我。
《论语》 《中庸》
《大学》 《左传》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孟子的生平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 人。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年少时曾受业于孔门弟子 ,后独立创建了孟氏学派。
孟子的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 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
孟子强调仁义、道德和人性的重 要性,认为人性本善,应该通过
对现代道德观念的影响
01
弘扬传统美德
孟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关于道德的论述对现代社会
仍有深远影响。通过弘扬传统美德,有助于提升现代人的道德水平,构
其他孟子作品推荐
01
《孟子·梁惠王上》
02
《孟子·尽心上》
03
《孟子·公孙丑下》
04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研究著作推荐
01
02
03
04
《孟子正义》(清)焦 循
《孟子译注》(中华书 局)杨伯峻
《孟子思想研究》(台 北)傅佩荣
《孟子研究》(人民文 学出版社)韩兆琦
相关文学作品的推荐
倡导节制欲望
孟子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过度追求欲望的满足会损害人的道德品质。这启示现代 人要学会节制欲望,保持适度的物质需求,以维护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强调自我修养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达到高 尚的道德境界。这对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 不断完善自我。
《论语》 《中庸》
《大学》 《左传》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孟子的生平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 人。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年少时曾受业于孔门弟子 ,后独立创建了孟氏学派。
孟子的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 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
孟子强调仁义、道德和人性的重 要性,认为人性本善,应该通过
对现代道德观念的影响
01
弘扬传统美德
孟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关于道德的论述对现代社会
仍有深远影响。通过弘扬传统美德,有助于提升现代人的道德水平,构
19《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课件ppt)
新教课学讲目解
标
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 “万钟”进行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 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 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 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 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标
第1自然段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1自然段分为三层。 (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
(从“生亦我所欲”到“所恶有甚于死者”):对 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 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 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举例论证。作者举“一箪食,一 豆羹”的例子,告诉人们不要丧失 人的“本心”,“义”比“生”更 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新教课学讲目解
标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
①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 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 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 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 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 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 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 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
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
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同“辨”,辨别
有什么益处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
优厚的俸禄
侍奉
同“德”,感恩、感激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
同“欤”,语气词
译文: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 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 感激我吗?
同“向”,先前。
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在本课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生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二)关键词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3.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甚:超过。 5.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高官厚禄。
熟读原文
一箪( 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食, 一豆羹( gēng 汤),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 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cù 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 xiè 认为值得)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 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 ,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同“向”以前。 )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 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为第二段划分结构。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 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 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 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 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乡 xiàng 羹 gēng 蹴 cù 妾 qiè
停顿及重音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7
8
课文全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二,者是不我可喜得爱兼的,东舍西鱼,而熊取掌熊,掌也者是也我。喜爱的东西, (如生果,)亦两我种所东欲西也不,能义同,时亦得我到所,欲(也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 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 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 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 主要思想 ❖ 施仁政 ❖ 民贵君轻 ❖ 人性本善
4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
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 我(有)什么益处呢?!
12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 它向)为吗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向前为(身我死)而为不了受“,礼今义为”妻宁妾愿之死奉也为不之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 接受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 待是奉亦(不而可)以接已受乎了?;此之谓失其本心。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 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 使么人不之可所以恶采莫用甚呢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 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9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 干死苟亦且我偷所生恶的w事ù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
❖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
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
“本心”。
6
字音
不为苟得也 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 wèi wéi
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箪 dān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 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11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筐饭食,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 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
14
提出 论点
鱼、熊掌 所欲
生、义 由浅人深,自然明晓
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
15
合作探究
第二段属于什么论据?简要概括并说明其作用。
根据第三节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列举了哪些论据?试用简要 的语言加以概括。
2、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6
鱼 熊掌
道理论 证 比喻论证
正面
所欲甚于生
对论 比证
所恶甚于死 所欲莫甚于生
反面
所恶莫甚于死
人皆有
舍 生
正面
嗟来之食
行道之人
取
乞人
义 (
举例论证
对论 比证
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
反面
万钟之禄
论
所识穷乏者得我
点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贤者能勿丧 本 心
17
❖ 3、简要回答 ❖ 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舍生而取义。 ❖ ⑵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 ⑶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 4、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 ❖ 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词严
《 》
1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 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 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 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 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 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 政”、“王道”。
作者简介
10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 (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所以(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 死亡更厉害的。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 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 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 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乡 xiàng 羹 gēng 蹴 cù 妾 qiè
停顿及重音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7
8
课文全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二,者是不我可喜得爱兼的,东舍西鱼,而熊取掌熊,掌也者是也我。喜爱的东西, (如生果,)亦两我种所东欲西也不,能义同,时亦得我到所,欲(也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 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 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 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 主要思想 ❖ 施仁政 ❖ 民贵君轻 ❖ 人性本善
4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
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 我(有)什么益处呢?!
12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 它向)为吗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向前为(身我死)而为不了受“,礼今义为”妻宁妾愿之死奉也为不之肯;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 接受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 待是奉亦(不而可)以接已受乎了?;此之谓失其本心。
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 患(我)也有不躲避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 使么人不之可所以恶采莫用甚呢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 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9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 干死苟亦且我偷所生恶的w事ù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
❖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
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
“本心”。
6
字音
不为苟得也 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 wèi wéi
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箪 dān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 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11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筐饭食,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 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
14
提出 论点
鱼、熊掌 所欲
生、义 由浅人深,自然明晓
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
15
合作探究
第二段属于什么论据?简要概括并说明其作用。
根据第三节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列举了哪些论据?试用简要 的语言加以概括。
2、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6
鱼 熊掌
道理论 证 比喻论证
正面
所欲甚于生
对论 比证
所恶甚于死 所欲莫甚于生
反面
所恶莫甚于死
人皆有
舍 生
正面
嗟来之食
行道之人
取
乞人
义 (
举例论证
对论 比证
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
反面
万钟之禄
论
所识穷乏者得我
点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贤者能勿丧 本 心
17
❖ 3、简要回答 ❖ 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舍生而取义。 ❖ ⑵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 ⑶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 4、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 ❖ 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词严
《 》
1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 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 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 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 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 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 政”、“王道”。
作者简介
10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 (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所以(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 死亡更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