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实例写作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实例写作模式
标题:×××××××××××
——XX镇(乡)XX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
【村情一览】
包括村落位置,村自然属性(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户数、人口),村班子与党员基本情况(村班子人数、交叉任职情况、党员人数),村产业发展情况(支柱产业是什么),村集体拥有资本、资产、资源等情况,2010年村集体收入情况与村农民人均收入情况,受县以表彰的荣誉称号。
【发展历程】
写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背景与动因、主要措施和经验做法。
×××××××××××
【案例点评】
要针对案例发展情况,通过点评,总结出规律来,指明类似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方向。
×××××××××××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实例样文
水石树立足服务村民
谋求集体经济发展
【村情一览】
广东省电自县那霍镇水石村地处县北部山区,与高州、阳春两市接壤,有农田2400多亩,山坡地260()多亩,现有人口6016人。村集体拥有果场、鱼塘、蘑菇种植场、闭路电视网、出租房屋、市
场等资产,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998年的800多元跃升到2003年的3840元。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模范村党支部。
【发展历程】
(一)增强发展意识,理清发展思路。水石村到20世纪90年代初,还是一个非常闭塞落后的山村,村里没有电话,电视收不到信号。直到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还不足800元,村集体经济不足3万元。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弱,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时任支部书记的官锦初决定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他带领支部一班人对村情和资源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终于找到了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症结。一是主观方面。一些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农意识和等、靠、要思想,认为“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年咸菜拌一年饭”,生在山区已经习惯贫穷,何况条件差,想变也难。“泥砖屋,贫困户,荒着农田等救助,躺在竹床想媳妇”,这是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二是客观方面。村里种植结构单一,山地资源未能开发利用,没有集体企业,市场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发展没有依托,增收渠道少。针对这种情况,村党支部一班人组织党员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取经,统一思想,树立信心。同时请县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水果研究所等部门的技术员在开发山地种荔枝、龙眼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试验,确立了因地制宜,依托资源,兴办种养基地,搞好配套服务,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强衬富民的发展思路。
(二)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党支部一班人认为水石村的优势是山,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因地制宜,
改变传统的单一种植结构,开山种果,做活“山”字这篇文章。要开荒种果,首先要把满山遍坡的荆棘、杂草烧掉。但如果烧了山,群众以柴草为燃料的传统习俗就要改变,甚至有的群众认为烧山会烧掉风水,以后子孙后代都旺不起来。面对种种压力,官锦初结合自己承包荒山坡地种植荔枝、龙眼并已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实际,苦口婆心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观自己承包种植的荔枝。为了进一步消除群众疑虑,党支部决定实施“三个带头”:即村集体带头、村干部带头、于部动员亲属带头,以此带动全村开荒种果。村集体在水库旁的荒山上办起了“七一果场”,种下荔枝、龙眼近80多商。村干部率先在各自承包的荒山地上、屋前屋后种上了果树。官锦初又发动自己的胞弟带头把承包的荒山全部种上了荔枝。与此同时,村集体还办起了果树苗圃场,请来了县农科站技术人员嫁接、培育优质果苗;无偿提供给衬里的特困户,以优惠价卖给群众。经过努力,群众终于消除了抵触情绪。一把火把荒山上的荆棘、杂草全部烧掉,开始挥锄挖穴,开山种果。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民高山造林、低山种果、庭前屋后斩棘种果,把坡度低于25度的350亩坡地都种上了荔枝、龙眼、黄皮。现在,村集体办的“七一果场”,每年收入8-10万元;集体果树苗圃场经济收入也相当可观,最高的年份可达5万多元,种果成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发动群众种果的同时,村集体又把属集体所有的水库和池塘利用起来,在池塘养鱼,塘面养鸭,塘基种果,大搞立体式种养,此项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万多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社会服务,不断拓展集体经济增长新路子。为了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官锦
初带领党支部班子成员走家串户,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水石村地处阳春、高州、电白3县(市)和3镇交界之处,位于中心位置,人口集中,周边地区有人口近3万人,具有建设综合市场的条件。但当时村里还没有市场,群众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能自发地在村周围零散摆卖,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要到8公里的山外购买,群众很不方便。于是,党支部决定以服务群众为目的,建设综合市场,建立农情信息服务中心、农资服务部、医疗站等。这样既能服务群众,又能增加集体收入。2000年下半年,村集体投资1O多万元,在村力、公楼侧的空地上建起了面积300平方米的棚架结构的农产品购销市场,除了为群众提供固定的购销场所外,还为外来购买蔬菜、水果的商贩提供代购服务,从中收取一些服务费。此项每年可为集体增收4万多元。村里以市场为中心,把市场周边的旧房屋全部改为商铺出租,并先后建起了医疗站、农情信息服务中心、农资购销部。农业银行电白支行还在村里设立了农村信用社。村集体还投入40多万元,建起了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市场,设置铺位,分类出租,规范管理,进一步增加了集体收入。为了使村民能够看上有线电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村里投资1O多万元,建起了闭路电视网,把电视线路拉到每家每户。现在村里已有1050户安装了闭路电视,每年可收取服务费6万多元。目前,村集体每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集体经济壮大后,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了。他们投资170多万元修通了群众最为关心的水石村至那霍圩6.5公里的道路,修建了水石村中心小学教学楼和综合楼,修建了5座水陂,拉通了程控电话线,开展了泥砖房改造工程,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