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弹道基础

合集下载

弹丸在膛内运动时期的内弹道基本方程

弹丸在膛内运动时期的内弹道基本方程
• 图9-5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pt为膛底压力;pd为弹底压力; pcs为药室坡膛处压力;ppd为弹前空气阻力;p0为挤进压力; Rn为弹丸运动时所受的总摩擦阻力;v为弹丸速度;W为后坐部分 的自由后坐速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2 弹后空间气体速度与膛内气体压 力分布
• 力pd=Spd-Rn-Rcp,推动弹丸向前运动;力pt=Stpt- Scspcs-Rn,使身管后坐,在该方程中,St为膛底面积,Sc s为药室坡膛部在垂直于身管轴线面上的投影面积。
• 根据连续性假设,有 • dδm/dt=0 • 气体质量 • δm=ρxSxδx • 于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2 弹后空间气体速度与膛内气体压 力分布
• 利用连续方程(9-1),能够求出弹后身管不同横截面上的气流速 度。根据弹后空间气固混合物均匀分布的假设,在任一时刻弹底与膛 底之间的气体密度可以视作一个准常量:ρx=ρ。由此,可知
• 进行火炮的实弹射击时,首先将炮弹装填到炮膛的正确位置。弹丸的 弹带与坡膛紧密接触,使药室处于密闭状态。弹带的直径通常略大于 炮膛阴线直径,有一定的过盈量,这是为了更好地密闭膛内火药气体 ,强制弹丸沿膛线运动。
• 火炮射击时,击针撞击底火,点燃点火药。根据经典内弹道学的基本 假设,点火药瞬时点燃发射药,而后发射药继续燃烧,膛内气体压力 逐渐上升;当达到某个值时,弹丸开始运动,弹带产生塑性变形逐渐 挤进膛线。弹带的变形阻力随着弹带挤进坡膛的长度而增加,弹带全 部挤进坡膛时弹丸运动阻力达到了最大值,以pxmax表示。
下一页 返回
9.1 弹丸挤进压力
• 由于弹丸是加速运动,所以弹丸出现最大运动阻力时,此瞬时膛内火 药气体压力要大于弹丸运动阻力pxmax。经典内弹道学略去了弹带 挤进膛线起始部的过程,假定当膛内火药气体力p0=pxmax时弹 丸开始运动,所以定义p0为弹丸挤进压力,或称为启动压力。

弹道学_精品文档

弹道学_精品文档

弹道学弹道学简介弹道学是研究飞行物体运动轨迹的学科,涉及到物体在空气中飞行的行为、速度、加速度和受力等相关问题。

在军事、航空航天和射击运动等领域,弹道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弹道学的基本概念、相关原理和应用。

弹道学基本概念1. 弹道学分类弹道学可以分为外弹道学和内弹道学两个主要分支。

外弹道学研究物体离开发射源后运动的行为,如导弹、火箭等。

内弹道学研究物体在发射管中的运动行为,例如枪弹的发射过程。

2. 弹道学参数弹道学涉及到许多关键参数,其中包括:•飞行物体的初始位置和速度•飞行物体受到的外部力量,如风力和重力•飞行物体的质量和形状•飞行物体的飞行时间和轨迹这些参数对于确定飞行物体的轨迹和命中目标至关重要。

弹道学原理1. 牛顿力学定律牛顿力学定律是弹道学的基础。

弹道学中使用的最重要的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是施加在物体上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飞行物体在各个时刻的加速度,从而进一步确定其速度和位置。

2. 空气阻力在飞行物体移动过程中,空气阻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空气阻力会影响飞行物体的速度和轨迹。

空气阻力由于物体和空气之间的摩擦产生,其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当速度增加时,空气阻力也会增加,从而减慢飞行物体的速度。

3. 重力重力是弹道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地球对于飞行物体施加的重力作用会影响物体的运动轨迹。

重力会使飞行物体受到向下的加速度,从而改变其速度和轨迹。

在弹道学中,需要考虑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以判断其运动路径和时间。

弹道学应用弹道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实际应用,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1. 军事应用在军事领域,弹道学用于研究和设计导弹、火炮、炸弹等武器系统。

通过弹道学的原理,可以预测武器的射程、精确度和杀伤力,从而提高作战效能。

2. 航空航天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弹道学用于研究和设计火箭、卫星和航天器等。

通过弹道学的理论,可以计算火箭或卫星的轨道和速度,从而实现安全的发射和飞行。

内弹道基础概述内弹道学

内弹道基础概述内弹道学
内弹道基础概述内弹道学
➢火药的燃气生成函数
1)简单形状火药
Z/1 相对已燃厚度
S/S1 相对已燃表面
V/V1 相对已燃体积
内弹道基础概述内弹道学
Z1ZZ2
12Z3Z2
式中:
内弹道基础概述内弹道学
内弹道基础概述内弹道学
2)多孔火药
基于单孔的管状药接近定面燃烧的概念,为了使火 药具有增面燃烧性能,于是又产生了增加内孔的多孔 火药系列。但是多孔药与管状药不同,多孔火药在燃 完厚度的瞬间,火药却未全部燃尽,而是分裂成若干 碎粒。因此,多孔火药的燃烧存在两个阶段,即分裂 前的主体燃烧阶段和分裂后的碎粒燃烧阶段。多孔药 燃烧的增面性,只存在于主体燃烧阶段。在碎粒燃烧 阶段,则是强烈的减面性。
6 内弹道基础
内弹道基础概述内弹道学
6.1 概述
内弹道学是专门研究弹丸在膛内运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对象是膛内的射击现象,包括火药在膛内的 燃烧规律、弹丸运动的规律,以及膛内压力变化规律 等方面的内容。
内弹道基础概述内弹道学
6.2 膛内射击过程
➢枪炮发射系统
典型系统的包括身管、火药和弹丸。
1—炮闩;2--药室;3—坡膛;4—线膛
s sZ1sZ 1ZZb
内弹道基础概述内弹道学
➢弹丸运动方程
系统动量守恒:
m (v v 1 )v M 1 0 v
燃气和未燃药粒速度假设:
vv12 (vv1)2 vv1
可得: vv M2 v 1 Mm
md(vv1)S dt
pRx
M 2
1
M
m
(1
Rx
)
M2
mdvSP(1Rx )
内弹道基础概述内弹道学
内弹道基础概述内弹道学

弹道学(基础理论)

弹道学(基础理论)

弹道学(基础理论)弹道有两种,一是内部弹道,一是外部弹道。

内弹道讨论的是在弹药击发后,弹头离开枪口前,各种物理现象。

子弹弹道一. 膛压:装药燃烧而扩张,因为弹头在前挡着,机锁在后堵住,在枪膛中会产生极大的压力,一般而言在数万磅/寸到数十万磅/寸之间。

这个压力是在弹头脱离弹壳时,推动弹头的主要力量。

当然这个力量越大越好,因为弹头飞得越快,在固定距离内,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越小。

但是如果不在适当的范围内,也会产生发生危险。

二. 来复线: 来复线造成弹头的旋转,而使得弹头的飞行稳定,可是来复线的数量和线的快,慢(快慢指的是来复线在多少长度完成360度旋转)和弹头的重量有极重要的关系。

正确的弹头用在适宜的来复线上,会有较好的精确度。

例如说,在使用 .223 的枪里,12 寸一圈以上的的,适用55 gr 的弹头。

如果是9寸一圈的,就该用69 gr 以上的弹头较好。

三. 枪管硬度:在弹头通过枪管时,枪管会像鞭子一样上下甩动。

动的幅度会影响到弹头出口的位置。

同时,枪管会发热,金属因热而扩张,弹头和来复线的密和度会受到影响。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是增加枪管的厚度。

因为增加厚度可以增加硬度而且减缓温度提高。

外弹道主要是讨论弹头出口后,影响其飞行的各种因素。

任何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

(事实上光也会受到引力的影响,但是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还无定论)。

弹头一出枪口,加速就停止了。

引力会将弹头往地面拉。

所以任何弹头的飞行路线都是弧形的。

如果枪管与地面平行,弹头永远不会和枪管延长线的任何一点交会。

所以,枪管都是微微朝上的。

弹道与瞄准线示意图这条弧线的弧度(Trajectory),取决于弹头出膛的初速和子弹的流体系数(co-efficient)。

初速大,弹头在相等时间,飞行距离远,引力作用的时间短,影响弧线的程度小,飞行的弧线也就比较平坦。

平坦的弹道表示弹头不会偏离瞄准线太远,对射击者而言,简单的多了。

基本上是瞄那里就打那里,不用担心调整准心或是调整瞄准点。

3 现代内弹道--基础--燃气蒸气弹射(课程4)

3 现代内弹道--基础--燃气蒸气弹射(课程4)

非平衡状态
发射过程中伴随的流动、水的相态转变等使系统处于非平 衡状态 准平衡状态 将每一次考察的状态(每个时间点上),近似认为系统处 于平衡状态或相对平衡状态只有微小变化
发射筒内气体动能和势能较小,可忽略
4. 内弹道方程
基本方程
质量平衡方程(流量方程) 能量平衡方程******
理想混合气体(低压状态)
道尔顿分压定律
p ni R0T / V ni Ri M iT / V mi RT i /V
i mi / V ;
p pi
pi i RT i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一组分B的分压等于该组分单独存在于混合气体的T、 V时产生的压力。 而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总压等于各组分单独存在于混合气体的T、V时产生的 压力总和 道尔顿定律
求x,利用阿马加定律和水蒸汽状态方程的简化形式有:
这里ps表示饱和蒸汽压,与混合工质压强相同
4. 内弹道方程
连续注水四阶段模型
4)预加水过热,连续注水过热阶段
U mg cvgT macvaT (my mw )uv (T , p)
连续注水三阶段模型
预加水加热/汽化/过热,连续注水过热阶段
弹体运动方程(与燃气弹射时运动方程相似)
发射筒内能变化 = 加入物质能量--对外做功
dU dH in dW dt dt dt dH in dmw dmr c pgT1 uw0 ; dt dt dt
dW dV p pSv dt dt
讨论7
下标g表示燃气,a表示空气,y表示预加水,w表示连续注入水
1)水的加热阶段
下标g表示燃气,a表示空气,y表示预加水
U mg cvgT macvaT myul (T )

第2章内弹道部分-part3弹丸在膛内的运动及内弹道方程组建立

第2章内弹道部分-part3弹丸在膛内的运动及内弹道方程组建立

a) 燃气生成速率(质量方程)燃气质量变化规律
(
燃气生成方程(几何燃烧定律)
Z (1 Z Z 2 )
燃烧速度方程
( 1)
(

d r u1 p n Z / 0 dt
dZ u1 p n dt 0
dZ 1 d dt 0 dt
dZ 1 d ) dt 0 dt
( b)
( a)
内弹道部分
§4 内弹道的解法
内弹道方程组的建立
综合分析射击过程中膛内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
与各种现象,涉及燃气压力、温度及弹丸初速等弹道量的 变化规律,寻找各量间的关系,建立内弹道数学模型。 内弹道方程组:体现膛内主要过程的方程
( 内弹道过程变质量变容积的热力学过程)
三大守恒定律,状态方程(燃气)联立
考虑到
Fr ,则有 <<1 Spb Spb ( 1
1
Fr dv )m Spb dt
则有
Spb 1 m dv dt
1 称为阻力系数, 这就是内弹道学中的弹丸运动方程。
它是考虑摩擦及弹丸转动等因素所引进的系数。
内弹道部分---- 弹丸在膛内的运动
弹丸运动方程 在内弹道循环中,火药燃气所作的各种功的总和与弹
内弹道部分---- 弹丸内弹道的解法
内弹道方程组的建立 经典内弹道模型的基本假设: 火药燃烧服从几何燃烧定律; 膛内气流运动遵循拉格朗日假设,且设药粒压力在平均 压力下燃烧,遵循燃烧速度定律。 内膛表面热散失用减小火药力f或增加比热比K的方法 间接修正。 1 内弹道过程所完成的总机械功与 2 mv 2 成正比。 弹带挤进膛线是瞬时完成,以一定的挤进压力p0标志弹 丸的起动条件。 火药燃气服从诺贝尔一阿贝尔状态方程。 火药燃烧生成物的成分不变,与成分有关的特征量均为 常量; 弹带挤进膛线后,密闭良好,不存在漏气现象。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 根据内弹道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的物理实质,可将内弹道学所要 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①有关点火药和火药的热化学性质、燃烧机理以及点火、传火的规律 ;
• ②有关火药燃烧及燃气生成的规律; • ③有关枪炮膛内火药燃气和火药颗粒的多维、多相流动及其相间输运
现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 内弹道学概述
第7章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 7.1 内弹道学概述 • 7.2 火药的基本知识
返回
7.1 内弹道学概述
• 7.1.1 火炮发射的内弹道过程
• 火药(发射药)为发射弹丸提供了能源。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 火药自身能在密闭条件下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 温燃气。在内弹道过程中,身管中的固体火药通过燃烧将蕴含在火药 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弹后空间中的热气急剧膨胀,从而驱动弹丸 在身管内声速前进。
上一页
返回
7.2 火药的基本知识
• 7.2.1 火药的化学成分、制造过程和性能特 点
• 传统的火炮或轻武器都以火药作为射击的能源,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这 样一些优点:首先,火药是一种固体物质,其生产、贮存、运输、使 用比较方便;其次,在射击过程中,经过点火作用产生急速的化学变 化,火药分解出大量的高温气体,这些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膨胀做功 ,从而使炮膛中的弹丸获得较大的速度;通过火药的成分、形状和尺 寸的变化可以控制它的燃烧规律,从而控制射击现象,达到我们所要 求的弹道性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Hale Waihona Puke 7.1 内弹道学概述• 一维模型假定参数p、W、T和ρ只随时间t变化,二维模型假定这 些参数随两个坐标的变化而变化,三维模型假定这些参数随空间的3 个坐标变化。

初试科目内弹道学

初试科目内弹道学

初试科目:内弹道学参考书:1. 金志明主编. 枪炮内弹道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2.金志明, 翁春生. 高等内弹道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考试大纲:第一章枪炮膛内射击现象和基本方程1.1 枪炮发射系统及膛内射击过程1.2 火药燃气状态方程1.3 火药燃烧规律与燃烧方程1.4 膛内射击过程中的能量守恒方程1.5 弹丸运动方程1.6 膛内火药气体压力的变化规律1.7 内弹道方程组第二章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2.1 内弹道方程组的数学性质2.2 数值解法2.3 装填条件变化对内弹道性能影响第三章膛内气流及压力分布3.1 内弹道气动力简化模型3.2 比例膨胀假设下的压力分布3.3 拉格朗日假设条件下的近似解第四章内弹道设计与装药设计4.1 内弹道设计4.2 内弹道优化设计4.3 装药设计第五章身管烧蚀与寿命5.1 身管烧蚀现象5.2 身管烧蚀与磨损机理5.3 防烧蚀的技术措施5.4 身管寿命第六章膛内压力波1.1 膛内射击现象与流场特性1.2 膛内压力波现象及其产生的机理1.3 影响压力波的因素分析1.4 压力波的定量描述第七章火药颗粒床挤压和破碎的力学现象7.1 火药床压缩特性及颗粒间应力7.2 火药颗粒破碎特性7.3 火药破碎对内弹道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第八章反应两相流内弹道理论基础8.1 运动控制体的流体力学平衡方程8.2 粒状火药床气固两相流内弹道基本方程8.3 辅助方程8.4 管状发射药床两相流内弹道模型8.5 混合装药多相流内弹道数学模型8.6 多维两相流内弹道数学模型第九章反应两相流内弹道模型的数值模拟9.1 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的数值求解9.2 轴对称两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数值求解方法9.3 三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数值求解方法9.4 单一粒状药床内弹道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9.5 单一管状药床内弹道模拟结果及其分析9.6 混合装药床内弹道模拟结果分析9.7 装药间隙对压力波影响的数值模拟9.8 火药破碎对压力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9.9 轴对称两相流内弹道数值模拟9.10 三维两相流内弹道数值模拟第十章装药安全性评估10.1 膛炸模式及其机理10.2 压力波安全性评估与压力波敏感度10.3 装药安全性的评估方法。

《内弹道基础》课件

《内弹道基础》课件

新型内弹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内弹道技术的特点
新型内弹道技术具有更高的射击精度、更强的毁伤能力、更小的后座力和更轻的重量等特 点,能够显著提高武器的作战效能和战场适应性。
新型内弹道技术的实现方式
新型内弹道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采用新型材料、改进弹药结构、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内弹道的运动规律和燃烧过程,从而实现内弹道性能的提升。
膛口速度与初速
膛口速度
01
膛口速度是指弹丸离开炮口瞬间的速度,它是衡量火炮性能的
重要指标之一。
初速
02
初速是指弹丸在离开炮口瞬间的速度,它与膛口速度是相同的

初速与射击精度
03
初速的大小直接影响弹丸的射击精度,初速越高,射击精度越
好。
03
内弹道参数
压力波
压力波的形成
压力波是在内弹道过程中,由于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与周 围介质(如空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
压力波的传播
压力波以声速在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温度 。
压力波对弹丸的影响
压力波对弹丸的加速和运动轨迹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弹丸速度降低 、运动不稳定等现象。
装药燃烧与燃气生成
装药燃烧过程
装药的燃烧过程是内弹道过程中 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到火药的 化学反应和能量释放。
燃气生成
装药燃烧产生大量的燃气,这些 燃气在膛内形成高压,对弹丸产 生推动作用。
经典案例的分析方法
经典案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技术分析、效果评估和经验总结等。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内弹道技术在实 践中的应用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经典案例的启示与展望

第2章内弹道部分-part1内弹道系统简介

第2章内弹道部分-part1内弹道系统简介
31
§2 火药燃烧规律经典理论 火药及其物化标识量
内弹道部分
【火药简介】
•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 火药是低爆速炸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 的药剂。燃烧时发生大量的气体,具有爆破作用或推动作
用(使物体如弹丸以一定的速度发射出去)。最早应用的是
我国发明的黑色火药。根据燃烧时的性质,可分为有烟火
药(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两类。主要用作 引燃药或发射药。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
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
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
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
部分。
32
33
内弹道部分
【火药的分类】
内弹道过程
内弹道学是研究发射过程中枪炮膛内的火药燃烧、物 质流动、能量转换、弹体运动和其它有关现象及其规 律的弹道学分支学科。
闩体 炮尾 底火 发射药
弹带
定心部
炮管体
击针 点火药 药筒
弹丸
膛线
20
闩体 炮尾 底火 发射药
弹带 定心部
炮管 体
内弹道部分
击针 点火药 药筒
弹丸
膛线
击针撞击底火或电流点燃底火后,底火中的药剂爆燃,
• 硝基胍火药,三基药,由硝化二乙二纯、硝基胍和硝化棉组成。 特点:燃烧温度较低,可减小炮膛烧蚀。又称为冷火药。
• 高聚物复合火药(composite propellants)用于火箭的发射装药— —又称固体推进剂。其主要组份是以高分子化合物,金属粉 (铝粉)等为可燃剂,固体氯酸盐(如高氯酸铵)等为主要氧 化剂成份,还含有RDX或HMX。

内弹道学的几个重要参数

内弹道学的几个重要参数

弹丸的内弹道性能试验主要为了保证内弹道性(主要是初速、膛压)能的一致性及良好的温度适应性和运输安全性的一系列试验。

初速:并不是弹丸脱离炮口的瞬间的实际飞行速度,而是假设弹丸脱离炮口后仅受空气阻力和重力作用下,由后效区外某弹道段上的实际飞行速度外推至炮口,弹丸应该具有的理想速度。

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速度。

内弹道学的几个重要参数:
1.弹丸初速
2.膛内压力
3.发射装药量的选配
弹丸初速测定:
电子测时仪测速方法
假定弹道的某一有限区间内,,弹丸飞行的速度是线性变化的,则该段弹道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区间的平均速度。

电子测时仪测速就是基于这种原理。

利用区截装置确定弹道段起止位置,利用电子计时仪器记录该段的飞行时间的一种测量弹丸速度的方法。

区截装置:
按照探测器的物理作用原理,区截装置分接触型及非接触型。

接触型区截装置主要有网靶,箔靶;非接触型区截装置主要是线圈靶、天幕靶和光电靶。

靶板距离的选择:。

弹道学

弹道学

弹丸飞出枪炮膛口时,高温、高压的火药燃气被突然释放,在膛口外急剧膨胀,超越并包围弹丸,形成气动力结构异常复杂的膛口流场,继续对武器及弹丸产生后效作用。并且在膛口周围形成膛口冲击波、噪声及膛口焰,构成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中间弹道学主要研究膛口流场的形成与发展机理、火药燃气对弹丸的后效应、火药燃气对武器的后效作用、膛口气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火药是最常用的主要能源。早在无烟药开始应用时对于成形药粒的燃烧,就采用了全面着火、平行层燃烧的假设,并以单一药粒的燃烧规律代表整个装药的燃烧规律,称为几何燃烧定律。它是内弹道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应用这个定律指导改进火药的燃烧条件,控制压力变化规律,以达到提高初速和改善弹道性能的目的。
内弹道学发展简史
内弹道学的理论基础是在19世纪20~3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来的。最先 进行研究的是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他在1793年对膛内气流现象作出气流速度沿轴向按线性分布的假设,从而确定出膛底压力与弹底压力之间的近似关系 ;1664年,雷萨尔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了内弹道能量方程;1866~1915年,英国物理学家、枪炮专家诺布耳和英国化学家、爆炸专家艾贝尔根据密闭爆发器的试验,确定出火药燃气的状态方程。
通常采用简单的经验或半经验公式估算极限穿透速度、剩余速度等。针对不同的穿甲条件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如对薄板装甲有能量及动量等分析模型;对中厚装甲则根据经验对阻力、装甲破坏形式等作出某些简化假定进行分析。
弹丸贴于装甲表面爆炸时,在装甲板内产生一个强冲击波,并在传至甲板背面时发生反射,形成拉伸应力波。当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断裂极限时,即在该处发生层裂或崩落出碟形碎块。碎块可直接毁伤装甲背后的人员、设备
在火箭发动机内,火药装药的燃速比枪炮膛内要低得多,它所生成的高温气体经过喷管膨胀作用产生高速气流,利用气流向外排出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弹体运动。这两种发射过程代表了两种典型的发射方式。以这两种典型为基础,还可以演变为其他复杂类型的发射方式。例如,无坐力炮的发射过程就是属于这两种典型相结合的发射方式。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下一页 返回
7.1 内弹道学概述
• 传统底火被击发后,底火产生的火焰穿过底火盖而引燃火药床中的点 火药,使点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和灼热的固体微粒,通过 对流换热的方式,首先将靠近点火源的发射药点燃;然后,点火药和 发射药的混合燃气逐层地点燃整个火药床。这就是内弹道过程开始阶 段的点火和传火过程。
第7章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 7.1 内弹道学概述 • 7.2 火药的基本知识
返回
7.1 内弹道学概述
• 7.1.1 火炮发射的内弹道过程
• 火药(发射药)为发射弹丸提供了能源。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 火药自身能在密闭条件下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 温燃气。在内弹道过程中,身管中的固体火药通过燃烧将蕴含在火药 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弹后空间中的热气急剧膨胀,从而驱动弹丸 在身管内声速前进。
• 内弹道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只有几毫秒到十几毫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 内弹道学概述
• 因此,从一般力学的范围来看,膛内的各种相互作用和输运现象具有 瞬态特征,它属于瞬态力学范畴;从热力学范围来看,膛内射击过程 是一个非平衡态不可逆过程;从流体力学的观点来看,膛内射击现象 又属于一个带化学反应的非定常的多相流体力学问题。
• 为了发射弹丸,首先要点燃发射药。击发是整个弹道过程的开始,通 常利用机械方式(或用电、光)作用于底火(或火帽),使底火药着 火。现代大口径或者大威力火炮中普遍采用中心传火管,这对于提高 药床的点火一致性、减小压力波、提高发射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图7-1显示了不同尺寸和类型的底火和传火管。
• ④有关膛内压力波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抑制技术; • ⑤有关弹带挤进膛线的受力变形现象,弹丸以及炮身的运动规律; • ⑥有关膛内能量转换及传递的热力学现象和燃气与膛壁之间的热传导

第02章-相关基础知识(弹药学)

第02章-相关基础知识(弹药学)

炸药是指在适当外部激发能量作用下,可发生爆炸变化(速度 极快且放出大量热和大量气体的化学反应),并对周围介质做 功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也可以是 气—液态或气—固态;军用和工业炸药多为固态。
炸药不仅是武器的能源,也是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不可缺少的 含能材料,它能发生极快的爆炸变化,可在瞬间产生压力达数 十吉帕、温度达数千摄氏度的气体,这种气体向炸点周围急剧 膨胀而做功。
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热和气体的物质。通
常由可燃剂、氧化剂、粘结剂和(或)其他附加物(如增塑剂、
安定剂、燃烧催化剂等)组成,是枪炮弹丸、火箭、导弹等的
发射能源。

火药按一定的装填方式在武器装药燃烧室中燃烧,将化学
能转变为热能,同时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并转变成弹丸、
火箭、导弹的动能。这两个转变过程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
盘;4-瓶状冲击波;5-爆炸冲击波
讲解:XX
5
弹药学 第二章 相关基础知识
• 2.1.2 外弹道

按照外弹道学研究的历史过程,可以将其分成质点弹道学
和刚体弹道学两大部分。

质点弹道学是在一定的基本假设下,略去对弹丸运动影响
较小的一些力和全部力矩,把弹丸当成一个质点来看待,研究
其在重力、空气阻力和推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质点弹道学的
作用在于研究此简化条件下的弹道计算问题,分析影响弹道的
诸因素,并初步分析形成散布和产生射击误差的原因。

刚体弹道学则是考虑弹丸所受的全部力和力矩,把弹丸当
作刚体,研究其质心运动、围绕质心的角运动以及二者之间的
相互影响。刚体弹道学的作用在于解释飞行中出现的各种复杂
现象,研究弹丸稳定飞行的条件,形成散布的机理及减小散布

第2章内弹道部分-part5内弹道设计

第2章内弹道部分-part5内弹道设计

内弹道部分
§5 内弹道设计
方案设计步骤
1. 原始数据准备 当口径d,弹丸质量m 及初速v0 给定后,可 以计算出威力系数 CE mv02 / 2d 3 。由统计结果 关系(参考)选择 pm 、 k (或参考同类火炮)
pm 、 k 随变化参考表
CE /( kJ ) 3 dm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值约在 0.16~ 0.30之间。
内弹道部分
§5 内弹道设计 内弹道设计的评价标准
② 衡量火药燃烧渐增性程度的 炮膛容积利用系数或示压系数
2 pdV m p 0 vg g pm pmVg 2 pmVg Vg
在射击过程中,膛内火药气体的压力是变化的。而p-l曲 线下面的面积则反映了压力曲线变化的特点和做功的大小。
(1)最大压力 Pm:如前所述,确定最大压力不仅要考虑弹道性 能,而且要考虑到身管的材料性能、弹体的强度、引信的作用 和炸药应力等因素。 (2)最大的装填密度△:最大装填密度一般是指能够实现的最 大装药量。它一般取决于火药的密度和形状、药室结构、药室 内附加元件的数量和装填方式等。
(3)最大的药室容积:对于坦克炮和自行火炮一般都对药室容 积有一定的限制。过大的药室容积不仅占据了较大的空间,而 且还增加了自动机构装填和抽筒的自由空间,影响了车辆内部
在射击过程中,当弹丸离开炮口以后,膛内火
药气体仍具有较高压力 (50~100MPa)和较高温 度(1 200~l500K)并以很高的速度向外流出。
内弹道部分
§5 内弹道设计
⑤ 火炮的寿命,身管的寿命终止前的发数称为 该火炮身管的寿命数。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

内弹道学概述及火药的基本知识内弹道学是研究导弹和火炮等武器弹道运动的科学,主要包括导弹内部工作环境的研究,如弹葯燃烧和发射装置等,以及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等。

本文将从内弹道学的概述和火药的基本知识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内弹道学的概述。

内弹道学是研究导弹飞行过程中内部环境和弹道运动规律的学科。

导弹是一种能够在大气层中自由飞行,并能够完成指定任务的飞行器。

内弹道学主要研究导弹内部环境的特征,如弹葯燃烧和发射装置等,以及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等。

在导弹内部环境的研究中,弹葯燃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弹葯燃烧主要包括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和推进剂的燃烧特性等。

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是指推进剂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而产生高压力,推动弹头或者飞行器飞行。

推进剂的燃烧特性是指推进剂的燃烧速度、燃烧温度、燃烧产物的组成等。

弹葯燃烧的研究对于提高导弹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也是内弹道学的重要内容。

运动学研究导弹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包括导弹的速度、加速度、弹道轨迹等。

动力学研究导弹的运动原因和运动机理,包括推力产生机制、空气动力学效应等。

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导弹的飞行性能和飞行稳定性,进而为导弹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依据。

火药是一种重要的推进剂,也是内弹道学中的关键知识之一、火药是一种可燃性材料,通常由三个基本组分组成:燃料、氧化剂和添加剂。

燃料是指能够产生大量热能的物质,如硼、铝等;氧化剂是指能够提供氧气的物质,如硝酸盐、高氯酸盐等;添加剂是指能够改变火药性能的物质,如增稠剂、变速剂等。

火药的燃烧过程是指燃料和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和热能,并迅速释放出来。

火药的燃烧速度、燃烧温度和燃烧产物的组成等都会影响导弹的性能和性能。

总之,内弹道学是研究导弹和火炮等武器弹道运动的科学。

内弹道学主要包括导弹内部工作环境的研究和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等。

内弹道基础试题

内弹道基础试题

选择题
内弹道学中,研究弹丸在枪膛内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被称为什么?
A. 外弹道学
B. 弹药学
C. 内弹道学(正确答案)
D. 枪械学
在内弹道过程中,弹丸获得加速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什么?
A. 火药气体的压力(正确答案)
B. 弹丸自身的重力
C. 枪管的摩擦力
D. 空气阻力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内弹道性能的主要参数?
A. 火药的种类
B. 枪管的长度
C. 弹丸的形状
D. 射击者的体重(正确答案)
在内弹道学中,弹丸开始离开枪口瞬间的速度被称为什么?
A. 初速(正确答案)
B. 末速
C. 平均速度
D. 极限速度
枪管内膛线的螺旋形状对弹丸的哪种运动特性有直接影响?
A. 旋转稳定性(正确答案)
B. 飞行高度
C. 飞行距离
D. 弹丸颜色
内弹道过程中,火药气体压力达到最大值通常是在哪个阶段?
A. 弹丸刚被点燃时
B. 弹丸在枪膛内加速过程中(正确答案)
C. 弹丸离开枪口时
D. 弹丸飞行过程中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由内弹道过程中的火药气体压力变化引起的?
A. 枪管振动
B. 弹丸加速
C. 枪口烟雾
D. 射击者耳鸣(正确答案)
在内弹道设计中,为了减小弹丸与枪管壁之间的摩擦,通常会采取哪种措施?
A. 增加枪管内径
B. 使用润滑油
C. 对枪管内膛进行抛光处理(正确答案)
D. 增加弹丸的质量
内弹道学研究中,用于描述火药燃烧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被称为什么?
A. 燃烧曲线(正确答案)
B. 速度曲线
C. 压力曲线
D. 加速曲线。

内弹道学

内弹道学

SPdt mdv

(3.1)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在上一篇讲述射击过程时,曾经根据射击现象的 特点将射击过程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前期、第 一时期和第二时期。在这三个不同阶段之间又是互相 联结的,前期的最终条件就是第一时期的起始条件, 而第一时期的最终条件又是第二时期的起始条件。因 此,对于这三个阶段就应该根据各阶段的特点,按顺 序地作出各阶段的解法。
求出了这三个诸元之后,即可以作为起始条件进行 第一时期的弹道解。
二、第一时期的解法
第一时期是射击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时期,它具 有上面所建立的内弹道方程组所表达的各种射击现象。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内弹道方程组中共有P、v、l、t、ψ和Z六个变量, 其它各量都是已知常量,有五个独立的方程,如取其 中一个变量为自变量,则其余五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的 函数,可以从上述方程组中解出,方程组是封闭的。 在选择自变量时,我们应以自变量是否有已知的 边界条件作为选择的主要标准。在第一时期的所有变 量中,只有φ及Z这两个变量的边界条件是已知的, 即φ从φ0到l,Z从Z0到l。从数学处理来讲,选择Z作 为自变量比选择φ方便。因此,在现有的弹道解法中 大多是采用Z作为自变量。不过在具体解方程组时。 由于z的起始条件Z0同Z总是以Z-Z0的形式出现,所以 令x=Z-Z0。则所解出的各变量都将以x的函数形式来 表示。
b 1 2b
b 1 2b
ln Zx
x Zx 1 x 1
b 1 2b
x 1 x 2
x
b 1 2b
2 B1 1 b 1 K 1
2 B1 1 b 1 K 1
x
§3.2 内弹道方程组的解法

《内弹道基础》课件

《内弹道基础》课件
弹道学基本概念
介绍弹道学的基本概念,例如速度、角度、运动方程等在弹道学中的重要性。
弹道学方程
1
运动方程
探讨飞行物体的基本运动方程,包括位
空气动力学方程
2
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了解飞行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力和力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及它们与运动方程的关系。
3
四自由度运动方程
介绍四自由度运动方程,包括飞行物体 的三维运动和旋转运动。
弹道学参数
1 初始速度、方位角、俯仰角
解释弹道学中的重要参数,包括初始速度和飞行物体的方位角和俯仰角。
2 风速、温度、湿度等大气参数
了解大气参数对弹道学的影响,如风速、温度和湿度等在飞行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3 弹道参数的传输与计算
探讨弹道参数的传输与计算方法,以便准确计算飞行物体的轨迹和性能。
总结
《内弹道基础》PPT课件
内弹道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内弹道学的基本概念、方程和参数。通过本课程, 您将了解内弹道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弹道学概念
弹道学定义
了解弹道学的定义,它是研究飞行物体在外界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弹道学对象
探讨弹道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导弹、火箭、弹丸等飞行物体的运动特性和行为。
内弹道学的重要性
总结内弹道学对航天、国防 等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它在 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价值。
知识点回顾
回顾本课程介绍的主要知识 点,强化对内弹道学基础的 理解和记忆。
学习笔记和思考
鼓励学生记录学习笔记,思 考内弹道学的应用和未来的 发展方向。

《火箭发动机》 7 内弹道 共21页PPT资料

《火箭发动机》   7 内弹道 共21页PPT资料
2.发动机工作阶段(工作段) 当燃烧室内已充满了高压的燃气, 燃气的生成量和喷管流量达到相对平衡,因而压强的变化比较平缓。 在这个阶段中,燃气生成量的变化主要决定于装药燃烧表面积的变化。 对于增面燃烧的装药,燃气生成量随燃面的增大而逐渐增加,燃烧室 压强也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喷管流量的增大使燃烧室压强不断地处
在上面的分析中,认为燃烧室是一个充满高压燃烧气体的容器, 不考虑燃气的流动和燃烧室内的压强分布,室内各点的压强都相等。 这样,整个燃烧室压强同时随时间变化,与该点的位置坐标x无关,这 就是所谓“零维”的压强变化。对于燃气流速很小的燃烧室来说,压 强计算可以看作是一个“零维”问题来处理。但是,对装填密度较大 的侧面燃烧装药,燃气在通道中的流动沿轴向产生很大的速度,因此, 压强沿轴向有显著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压强在燃烧室中的 分布,应作为“一维”问题来进行压强计算。
由发动机实验所测得的 燃烧室压强一时间曲线可见, 燃烧室压强的变化有三个阶 段,如右图所示:
1.发动机起动阶段(上升段) 这包括点火和压强建立过程。首先 依靠点火装置中点火药点燃并燃烧生成的高温气体充满燃烧室,一方 面使燃烧室压强上升到点火压强;另一方面加热推进剂表面,点燃主 装药,这就是点火过程。当主装药全面点燃后,燃气质量生成量迅速 增大,并在瞬时超过喷管的质量流量,使燃烧室的压强迅速增加,同 时又促使喷管流量的增加,不断地与燃气生成量趋于相对平衡。最后, 燃烧室压强达到其相对稳定值,这个相对稳定值的压强称为工作压强。 这个压强建立的过程即称为发动机启动阶段。对一般发动机来说,这 个过程在几十毫秒内完成。
第七章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计算
一、内弹道计算的任务 二、燃烧室压强的变化 三、零维内弹道计算的微分方程 四、平衡压强及其影响因素 五、燃烧室压强—时间曲线的简化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1
2
Q1 2 1
其中, 1 :为药粒原始横截面上的周长L1(包括各内孔的周长)和以药粒
长度2C为直径的圆周长之比,即
1
L。1
2c
Q1:为药粒原始横截面积 A1 和以2C为直径的圆面积之比,即Q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1 C 2
C 1
n:为孔数。
为方便起见,可以利用下式来计算各种 形状多孔火药,设:
1
点火传火过程 挤进过程 弹丸在膛内运动过程 后效作用过程
6.2.1点火传火过程
击发是内弹道循环的开始,通常利用机构方式(或用电、 光)作用于底火(或火帽),使底火药着火,产生火焰穿过 底火盖而引燃火药中室的点火药,使点火药燃烧产生高 温高压的燃气和灼热的固体微粒,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 使靠近点火源的发射药首先点燃。而后,点火药和发射 药的混合燃气逐层地点燃整个火药,这就是内弹道循环 开始阶段的点火和传火过程。
R x
)
M m dt
SP
m dv Sp
1 dt
1 —虚拟质量系数
➢燃烧速度函数
r
d
dt
u1 pn
u1—燃速常数 n —燃速指数
也可以写作:
dZ pn
dt I b
Ib 1 / u1
6.3.3 火药燃气状态方程
对于真实气体,通常采用范德瓦尔的气体状态 方程
p
a
2
RT
式中: 表示气体的比容:即单位质量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Z 1 Z Z 2
1 2Z 3Z 2
式中:
2)多孔火药
基于单孔的管状药接近定面燃烧的概念,为了使火 药具有增面燃烧性能,于是又产生了增加内孔的多孔 火药系列。但是多孔药与管状药不同,多孔火药在燃 完厚度的瞬间,火药却未全部燃尽,而是分裂成若干 碎粒。因此,多孔火药的燃烧存在两个阶段,即分裂 前的主体燃烧阶段和分裂后的碎粒燃烧阶段。多孔药 燃烧的增面性,只存在于主体燃烧阶段。在碎粒燃烧 阶段,则是强烈的减面性。
(1)主体燃烧阶段
主体燃烧阶段是根据其几何形状,采用几何方 法来推导出其燃气生成函数,得到与简单药形 形式完全相同的函数
Z 1 Z Z 2
1 2Z 3Z 2
0 Z 1
其火药形状特征量的公式可归结为以下的普遍形式
Q1 21
Q1
n 1 2 1
Q1 2 1
6.3.2 几何燃烧定律
●几何燃烧定律的内容
火药在燃烧过程中是按照平行层或同心层的燃烧规律, 逐层进行燃烧的。
●满足几何燃烧定律应具备的条件
①所有火药表面同时点火,并在相同的条件下燃烧; ②所有火药各点的化学、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③所有药粒的形状、尺寸必须严格一致。
几何燃烧定律又叫几何燃烧规律假设。
s sZ 1 sZ
1 Z Zb
➢弹丸运动方程
系统动量守恒:
m(v v1) v Mv1 0
燃气和未燃药粒速度假设:
v
v1
(v 2
v1)
v 2
v1
可得: v v M 2 v 1 M m
m
d(v dt
v1)
Sp
Rx
M 2
1
M
m
(1
Rx
)
SP
M 2
m
dv
SP(1
a 是与气体分子间吸引力有关的常数; 表示单位质量气体
分子体积有关的修正量,在内弹道学中称为余容;R则是 与气体组分有关的气体常数,T燃气温度。
高温高压的火药气体状态方程可写成诺贝尔— 阿贝尔状态方程:
p RT
6.3.4 定容状态方程及应用
pm
V0
●减面燃烧和增面燃烧
1)减面燃烧:燃烧面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减小。所 有的简单形状火药都属于减面性火药。其中管状 药减面性最小,弱减面性是由于两端面燃烧所产 生的。如果长度为无限大,则称为定面燃烧或中 性燃烧。
2)增面燃烧:燃烧面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增加。
➢火药的燃气生成函数
1)简单形状火药
相对已燃厚度 相对已燃表面 相对已燃体积
6.2.2挤进过程
在完成点、传火过程之后,随着火药的燃烧,产
生了大量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弹丸运动。弹丸开始
启动瞬间的压力称为启动压力。弹丸启动后,因弹带
的直径略大于膛线内阴线的直径,弹带必须逐渐地挤
进膛线.随着挤进,阻力也不断增加。当弹带全部挤
进时,即达到最大阻力,这时弹带已被膛线刻成沟槽
并与膛线紧密吻合,其相应的燃气压力则称为挤进压
6.3.5后效作用时期
当弹丸射出炮口以后。处在膛内的高温高压 的火药燃气以极高的速度从膛内流出。在膛外 急速膨胀,超越并包围弹丸,形成气动力结构 异常复杂的膛口流场。这种高速气流将对武器 系统产生两种后效作用;一种是对火炮身管的 后效作用;另一种是对弹丸的后效作用。
Fig.2. 典型内弹道曲线图
力。这一过程称为挤进过程。
6.3.3(4) 弹丸在膛内运动过程
当弹带全部挤入膛线后,阻力突然下降。随着火药 继续燃烧时不断补充高温燃气,并急速膨胀做功,从 而使膛内产生了多种形式的运动。弹丸除沿炮轴方向 作直线运动外,还进行围绕弹轴的旋转运动。同时, 正在燃烧的药粒和燃气也随弹丸一起做向前运动,而 炮身则产生后坐。所有这些运动既同时发生又相互影 响,形成了复杂的膛内射击现象。
6.3 经典内弹道方程
6.3.1 火药燃烧规律问题的分析
火炮射击试验现象:
未燃完的火药颗粒,除了尺寸变小 了以外,几何形状仍与原先的相似。
射击现象:
从射击过程可以看出.膛内射击现象包括火药 燃烧、燃气生成、状态变化、能量转换和弹丸 运动等射击现象。
研究方法:建立反映这些现象的内弹道基本方 程。
Ab Bd 0 2C
Q1
Ca 2
Ab2
2C 2
Bd
2 0
式中2C为火药粒长度,A、B、C、a、b均随药形而变的。
(2)碎粒燃烧阶段
碎粒截面是不规则的曲边三角形,几何 上精确地计算其燃气生成函数,并非不 可能,但是很繁。由于其燃气生成量只 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到十几,近似处理的 精度已经足够,因此假定在碎粒燃烧阶 段的燃气生成函数为Z的二次函数
6.1 概述
内弹道学是专门研究弹丸在膛内运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对象是膛内的射击现象,包括火药在膛内的 燃烧规律、弹丸运动的规律,以及膛内压力变化规律 等方面的内容。
6.2 膛内射击过程
➢枪炮发射系统
典型系统的包括身管、火药和弹丸。
1—炮闩;2--药室;3—坡膛;4—线膛
Fig.1. 典型身管
射击过程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