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教案精修订

合集下载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生活充满好奇心,但关注能力观察能力欠缺,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也甚少,所以地方课上想更多地体现自主性还是有难度的。

课堂上,教师要以丰富的资料诱发学生努力学习、努力探究显得很重要。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

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7、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1、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的特点2、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

3、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情境的开放性4、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表达应避免成人化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1.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七年级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对于九年级学生侧重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成功训练》、《专题教育》和《家乡教育》三个方面。

成功训练是我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之后设立的地方课程,《成功训练》在课程设计上划分为“基础学力教育”、“情意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着重用于七、八年级学生的教学)。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修改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修改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修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年级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地方课程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地域荣誉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方课程的基本概念:介绍地方课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地方课程的学习方法:讲解地方课程的学习方法,如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采访等。

3. 地方文化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4. 课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方课程的基本概念、学习方法和实践方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课程的基本概念、学习方法和实践方式。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地方文化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地方课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地方课程的基本概念、学习方法和实践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地方课程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方课程的特点和作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地方文化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地方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地方课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地方课程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地方课初中教案

地方课初中教案

地方课初中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地方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家乡的传统文化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传统文化,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长辈等方式,搜集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信息。

3. 每组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准备进行汇报。

三、小组汇报(15分钟)1.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

2.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提出问题和建议。

3. 教师总结汇报内容,梳理家乡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给予指导。

3.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保护家乡传统文化的行动计划。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家乡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学生承诺在课后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制定保护家乡传统文化的行动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为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七年级地方课教案

七年级地方课教案

七年级地方课教案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和所在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名胜古迹等。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方文化现象,具备一定的乡土研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乡土文化推广活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感和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内容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解、实地考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报告、考试等,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2.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

五、教学资源与设施
1.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2. 教学设施:教室、多媒体设备、实地考察场所等设施需满足教学需要,保证教学质量和安全。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修改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修改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修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

3. 家乡的发展变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环境变化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2. 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家乡的发展变化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保护家乡环境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家乡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地理位置。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气候特点的了解。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如水污染、土地利用变化等。

2. 各组汇报调查结果,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实际行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家乡的人文环境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家乡的名胜古迹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民俗风情的了解。

地方课教案初中

地方课教案初中

地方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信息。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地形地貌3. 家乡的气候特征4. 家乡的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信息。

2.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家乡的地理环境。

2.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地理特征。

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环境。

2. 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家乡所在地的经纬度、省份、市区等基本信息。

3. 家乡的地形地貌:分析家乡的地形特点,如山脉、河流、平原等,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 家乡的气候特征:讲解家乡的气候类型、四季变化、降水量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5. 家乡的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环境保护的现状,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

6.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家乡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7.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利用家乡的地理优势,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六、课后作业1. 绘制家乡地形地貌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2. 调查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量等,并分析其对家乡农业的影响。

3. 思考如何运用家乡的地理优势,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修改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修改

1.认识交通标志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

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1、交通信号灯(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

(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臵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

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三、扩展练习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掌握马路上的注意事项,学会认识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等等,知道怎样做才会安全。

2.认识简单的危险标志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二、教授新课1、禁止标志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修改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修改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修改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年级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地方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一年级地方课程的资料,准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预习地方课程相关内容,准备提出问题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地方课程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方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实践:学生根据讨论结果,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课程进行实践学习。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方课程的学习经验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地方课程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地方课程学习,提出建议和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考察活动,如参观家乡的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

2. 开展地方课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举办地方文化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感悟。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地方课程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方课程的特点和价值。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民俗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

4. 家乡的环境保护:环保意识、实践行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家乡的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案例等。

2.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 安排学生分组,并指定小组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研究家乡的地理、气候、资源和历史文化、民俗等。

3.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调查家乡的特色产业、参观家乡的环保项目等。

4. 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家乡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产业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产业发展。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举办家乡文化展览,让学生展示家乡的文化魅力。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地方课程教学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教学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教学教案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各省份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山东省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山东省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山东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进行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深入了解山东省在该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山东省的了解。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山东省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强调山东省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情感。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山东省的探究性作业,如调查山东省的民俗风情、旅游景点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更多关于山东省的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山东省的特色。

4. 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山东省的发展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山东省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探究性思维等。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和贡献意识。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成版朱国财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成版朱国财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成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方发展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色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的理解和运用。

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关注。

4. 第四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5.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保护与发展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家乡的特色与优势。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历史与文化资料、经济发展数据等。

3. 实地考察基地: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

4. 网络资源:家乡政府网站、地方新闻媒体等。

六、教学进程第1周第1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风光。

2. 探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色:让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域特色。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修改稿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修改稿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修改稿案学校:五圣宫小学年级:一年级科目:地方课授课老师:张琴琴教学进度计划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8、299、9告诉你,我最特别的地方不随地吐痰239、13--9、16安全使用家电触电的预防与急救249、19 –9、23火灾可预防火灾发生时259、26 –9、30五星红旗,我爱你我是我家小主人2610、810、21学会沟通我爱校园2810、2411、4 运动场上讲安全意外伤害的处理21011、711、18 卫生安全我做主我们的救助电话21211、2112、2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珍爱野生动物21412、512、16 远离健康杀手少吃零食不偏食21612、19—70页。

(四)成长脚步。

1、在学校里,你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你最擅长的项目是什么?2、比一比,看谁说的项目朵,并能说出怎样做才安全?(五)、总结同学们,参加运动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健康,但一定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教学反思:课题18 意外伤害的处理共一课时第一课时总八课时 xx年月日教学目的:1、学会处理意外伤害。

2、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学会处理意外伤害。

教学难点:学会处理意外伤害。

教学用具:图片、纱布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了,背上小书包,我们上学了。

超出了爸爸妈妈的保护范围,经验不丰富的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危险的情况。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处理意外伤害。

板书课题,齐读。

(二)七彩虹1、看图想办法。

(1)被开水烫伤了。

(2)摔倒跌伤了。

(3)被玻璃划伤了。

(4)被小刀割伤了。

…………2、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当时是怎么做的?3、交流。

(三)指南针1、烫伤的处理方法。

轻微的用冷水浸淋,重的去医院。

2、伤口和切口的处理方法。

不严重时,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药膏,包扎伤口。

严重的要止血就医,打破伤风疫苗。

3、扎伤的处理方法。

在12小时内打破伤风疫苗。

七年级下学期的地方课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的地方课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的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自然、历史、文化、社会等特色。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 地方课程的定义和意义2. 地方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目标第二章:走进家乡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2. 家乡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3. 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3. 利用比较法,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共同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小组合作表现等。

2. 学生地方课程学习手册的制作和展示。

3. 学生地方课程知识测试成绩。

五、教学资源1. 地方课程学习手册2. 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书籍和资料3. 互联网资源和相关网站4. 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绪论(2课时)2. 第二章:走进家乡(4课时)3. 第三章:家乡的产业(2课时)4. 第四章:家乡的社会与发展(2课时)5. 第五章:家乡的名人故事(2课时)6. 第六章:家乡的文化遗产(2课时)7. 第七章:家乡的自然景观(2课时)8. 第八章:家乡的人民生活(2课时)9. 第九章:家乡的未来规划(2课时)七、教学活动1. 章节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本章主题。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案例分析:分享家乡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相关话题,分享研究成果。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地方课程学习手册,分享学习成果。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和提问。

2. 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将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联系起来。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七年级下学期的地方课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的地方课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的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和文化认同感。

2. 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走进家乡第一节:家乡的地理位置与面积第二节:家乡的自然环境第三节:家乡的人文环境2. 第五章:家乡的发展与变化第一节:家乡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家乡的社会事业第三节:家乡的民生改善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五、教学安排:1. 第四章:走进家乡第一节:家乡的地理位置与面积(2课时)第二节: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三节:家乡的人文环境(2课时)2. 第五章:家乡的发展与变化第一节:家乡的经济发展(2课时)第二节:家乡的社会事业(2课时)第三节:家乡的民生改善(2课时)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家乡的传统文化第一节:家乡的传统习俗第二节:家乡的传统艺术第三节:家乡的历史名人7. 第七章:家乡的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第一节:家乡的自然保护区第二节:家乡的风景名胜第三节:家乡的特色小镇8. 第八章:家乡的资源与环境保护第一节:家乡的资源利用与保护第二节:家乡的环境保护第三节:家乡的可持续发展9. 第九章:我为家乡做贡献第一节:了解家乡的需求与问题第二节:我为家乡献计献策第三节:实际行动,为家乡做贡献10. 第十章:家乡的未来展望第一节:家乡的发展规划第二节:家乡的机遇与挑战第三节:家乡的未来愿景七、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自然景观等。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美丽的家乡第一课自然美景看不够教学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有美丽的景点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家乡九龙岩、唐生智故居的视频短片)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2、让家乡更美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第二课家乡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家乡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2、认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继承,了解家乡大地的风情。

3、围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观点,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系科,了解家乡民俗家乡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民俗二、了解健康饮食,感知绿色生活谈到饮食,我们家乡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色菜,你们能举出两例吗(出示图片:白菜炖豆腐、东安鸡、永州血鸭)(课件展示几种家乡菜)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健康饮食是啊!自然的恩赐无所不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创造我们的绿色生活。

初中地方课程的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的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家乡人文景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家乡的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进行调查和研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课堂探究(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了解每个小组选定的家乡景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家乡环境污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危害。

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家乡旅游攻略。

2. 各小组展示旅游攻略,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家乡文化的决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家乡环境、传承家乡文化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增强家乡自豪感,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家乡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课教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地方课教案第一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教学目标:1、把本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这两句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词逐句地弄懂它们的意思。

难点: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揭示学习内容1、回忆上学期所学的内容2、板书:治家格言学生齐读,解释理解:格言、治家格言出示内容:第一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自学,看谁能够读准读好这句话。

4、质疑问难,解决句中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解读:这是告诫子弟要知足,要认识到吃、穿、用都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当时,昆山一带连年灾荒,不是旱灾,就是水涝,有一年还闹蝗灾。

这两句正是柏庐先生忧民之心的体现,现今食堂的语录牌上经常引用。

二、合作学习1、听故事1955年5月,耀邦同志来河南检查共青团的工作。

一天上午,他听完团省委负责同志汇报以后,和大家一起在团省委食堂吃饭。

和许多团干部一样,吃的是中灶,午餐多是两荤两素加一碗清汤。

耀邦同志吃完饭离开餐桌,正从食堂往外走,六十多岁的老炊事员郑协志发现餐桌上有一块核桃大小的馒头块,便大声吆喝起来:“这是谁剩下的馒头?咋这样不爱惜粮食!”一时众人停步,感到愕然。

耀邦同志听到吆喝后转身回来,向郑师傅点头致意,带着歉意说:“我的饭量小,吃不下,不该扔下的。

”说着拿起剩馒头吃了,并对大家说:“郑师傅有阶级觉悟,他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2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小组讨论,交流。

3 学生读后感受:我读《治家格言》,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和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两者都告诉我们粮食的来之不易,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

而“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觉得和宋代诗人张瑜的《蚕妇》都是告诉我们穿的、用的是来之不易的及其中所包含的种种艰辛,也是告戒我们后人要珍惜劳动成果。

2、读一读儿歌大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

春天育苗有插秧,夏天还要地里忙。

我们吃饭要注意,不要乱洒米和汤。

第二教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指名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的含义。

二、古诗赏析《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1、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更有感情。

2、赛一赛,谁能够说出诗句的大概。

三、问题讨论:说说你身边有没有浪费的现象如果有,你是怎样进行劝阻如何向你身边的人宣传勤俭节约的意义,大家一起来讨论。

四、实践活动:1、开展“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学生调查问卷。

2、举例说明你认为的浪费现象有哪些第二课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第二课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教学目标:1、把本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这两句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词逐句地弄懂它们的意思。

难点: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揭示学习内容1、回忆上学期所学的内容2、板书:治家格言学生齐读,解释理解:格言、治家格言出示内容:第二课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3、自学,看谁能够读准读好这句话。

4、质疑问难,解决句中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解读:一句写“勤”,一句写“谨”。

清晨起来就要将庭院、台阶扫干净,里里外外要使它保整洁,这是“勤劳”的好习惯,也是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日出而作、闻鸡起舞,都有一个“勤”字在。

日落而息,要亲自检点门户,这样能做到处事“谨慎”。

二、合作学习1、听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有个人叫陈蕃,年轻时独居一室,日夜攻读,欲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天,其父之友薛勤来访,见他居处,庭院荒芜,杂草丛生,纸屑满地,便问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答曰:"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令人深思。

立大志,干大事,固然精神可佳。

殊不知,大事皆由小事而成,小事不愿做,大事会成空想。

2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小组讨论,交流。

3 学生读后感受:我读了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感触最深的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以前我轮到做值日时,常会在家里磨蹭,到学校却已经晚了,我想,以后的我会早早到校,和同学一起把我们的学校打扫的干干净净,为我们学校优美环境的保持做宣传。

我想我们同学在家也要积极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每天打扫打扫房间,起床后,整理好被子,把桌上的垃圾扔掉等。

第二教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指名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的含义。

二、古诗赏析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村庄儿女各当家,昼出耘田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更有感情。

2、赛一赛,谁能够说出诗句的大概。

三、问题讨论:我们想要帮助家里打扫,但我们的家长是不是给了我们实践的机会呢如果有,你是怎样进行的,把你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没有,你有什么办法使家长同意呢大家一起来讨论。

四、实践活动:1、想一想:如何使我们的班级更加充满生机。

2、动一动:争做一名校园“小小美容师”,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

3、试一试: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环境管理方案。

第三课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

教学目标:1、把本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这两句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词逐句地弄懂它们的意思。

难点: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揭示学习内容1、回忆第一、第二课所学的内容。

2、板书:治家格言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

学生齐读,解释理解:格言、治家格言出示内容:第三课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

3、自学,看谁能够读准读好这句话。

4、质疑问难,解决句中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解读:这句话是说,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时间上也不能无休无止。

朱柏庐没有子女,过继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取名导诚。

他一直教导导诚不要专学那些挥霍的纨绔子弟。

朱柏庐曾说过:俭,一要平心忍气,二要量力举事,三要节衣宿食。

他写过一首教子诗:“四儿六岁五儿三,莫与肥甘习口馋。

清白家风无我愧,诗书世泽要人担。

三餐饱饭何须酒,一箸黄韭略用盐。

闻说有人曾饿死,算来原不为官廉。

”二、合作学习1、故事:柏庐先生做寿1697年,朱柏庐先生七十大寿,六亲聚会,非常热闹,亲戚朋友送来了不少礼品,他都不收,连自己的儿子、媳妇,也只是叫他们行礼“拜老寿星”。

当天,他请亲朋好友吃饭,用的全是素菜。

妻子说这样做,是否会被人看不起?朱柏庐说:不会的,自奉必须俭约。

周总理的朴素生活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

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

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

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

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

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小组讨论,交流。

第二教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指名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的含义。

3 学习故事:朱熹的“俭朴诗”南宋大哲学家朱熹,曾在朝做过官,后专心致力于学术着作。

一次,他去看望女儿。

女儿女婿热情招待,惟恐怠慢。

吃中饭时,女儿十分窘迫地端出几碗大麦饭和一碗葱汤。

朱熹开开心心用过之后,看见女儿女婿还惴惴不安,表示饭菜不好。

朱熹笑道:“你们不要为此感到不好意思,其实这也就很不错了。

我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也不是餐餐大鱼大肉。

古人云:富在辛劳穷在惰,成由节俭败由奢。

勤俭持家的家风是永远不错的,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坚持俭朴度日。

我这里赠送一首诗于你们。

”朱熹当即书诗一首: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4、学习名言:必须把钱用在最需要、最有益的地方。

——鲁迅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二、学生读后感受: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

他是说,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

朱柏庐先生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他70岁大寿那天,六亲聚会,热闹非凡,亲戚朋友送来了不少礼物,他都一一谢绝。

想想我自己,不免惭愧难当,只要别人送的礼物,我都会帮爸爸、妈妈代收,有时我还会向哥哥、姐姐预约生日时该送我什么礼物,为此,也常常被拉到房里接受教育,却还无动于衷。

作为莲岳学校的一员,我想我应该好好的读、好好的品朱柏庐先生的每一句话,学习他的修身立德;学习他的勤学攻读;学习他的孝敬友善,做一个无愧于柏庐的好学生。

三、问题讨论: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小朋友身边的零花钱也多了,你是否合理地安排你的零花钱呢如果是,请把你的经验告诉大家。

如果不是,大家讨论一下,该怎样安排你的零花钱四、实践活动设计:1、做一做:利用废弃的物品进行小制作,如:可乐杯制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布贴画等等。

2、开展“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学生调查问卷。

3、举例说明你认为的浪费现象有哪些第四课宜未雨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教学目标:1、把本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这两句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词逐句地弄懂它们的意思。

难点: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揭示学习内容1、回忆前面所学的内容。

2、板书:治家格言宜未雨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