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十二、李白与《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那可是相当有韵味!“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先来说说这开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这一上来就给咱们营造了一种苍凉、悠远的氛围。
想象一下啊,曾经凤凰在这台上翩翩起舞,那得多热闹,多神奇。
可如今呢,凤凰飞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台和默默流淌的江水。
就好像小时候咱们特别喜欢去的那个游乐场,充满了欢笑和快乐,可后来长大了再去,发现一切都变了样,那种失落感,是不是一下子就涌上心头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两句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曾经繁华的吴宫,如今花草都把小径给掩埋了;那些晋代的达官贵人,也都成了一抔黄土。
我上次去参观一个古老的宫殿遗址,看着那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心里就想到了这两句诗。
当时阳光斜照下来,光影交错,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那种历史的沧桑感真的是无法言说。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画面感简直绝了!三座山若隐若现地矗立在青天之外,长江被白鹭洲分成了两条水道。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是多么壮阔的景象啊!我有一次去爬山,爬到山顶的时候,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就有点像诗中描绘的这种感觉,让人心胸一下子开阔起来。
最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把自己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那些浮云就像是挡住了他的视线,让他看不到长安,心中充满了忧愁。
咱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困难就像浮云一样,挡住了我们前进的路,让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助。
整首诗,李白既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他用生动的笔触,把历史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人读来感慨万分。
这就是李白的魅力,他总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李白(701 年2 月28 日-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 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 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 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 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作品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的大意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
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年代:唐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
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
」掷笔而去。
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
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到皇帝重用。
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引出全诗,因为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瑞的象征。
登金陵凤凰台优秀
登金陵凤凰台优秀《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篇一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注解】:篇二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篇三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
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
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
对仗工整,气象万千。
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
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
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登金陵凤凰台》注释篇四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江:长江。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三山:山名。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解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解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解析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
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诗歌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作者:李白3、诗歌体裁:七言律诗二、原文翻译1、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唯有长江水不停地流淌,暗示了繁华不再的沧桑变迁。
2、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颔联通过描绘吴宫的荒芜和晋代名门的衰落,抒发了历史的无常和兴衰的感慨。
3、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颈联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三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白鹭洲把江水分为两道,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美妙。
4、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尾联借景抒情,以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长安的思念。
三、诗歌赏析1、主题与情感这首诗以登临金陵凤凰台为契机,通过对历史兴衰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诗人感慨历史的无常和王朝的兴衰,同时也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表示不满和忧虑,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2、艺术特色意境宏大:诗人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深沉的意境。
用典巧妙:诗中运用了吴宫花草、晋代衣冠等典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对仗工整:全诗对仗工整,语言优美,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体现了律诗的格律之美。
抒情含蓄:诗人的情感表达含蓄深沉,不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使诗歌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四、诗歌影响1、文学价值《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律诗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2、文化意义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为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资料。
登金陵凤凰台的诗意
登金陵凤凰台的诗意登金陵凤凰台的诗意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释】1.凤凰台:在金陵(今南京市)凤凰山上。
相传宋永嘉中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上。
山和台皆由此得名。
2.吴宫:三国时吴国的王宫。
3.晋代:指东晋,东晋建都金陵。
衣冠:指名门世族。
成古丘:是说这些人都已死去,只留下了他们的古坟。
4.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排列,南北相连,故名。
陆游《入蜀记》:“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5.白鹭洲:在金陵西南长江中。
一水:一作二水。
6.“总为”句: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古时候在这高高的凤凰台上曾有美丽的凤凰遨游;如今,凤凰高飞远去,只有凤台依旧只有江水空流。
当年吴王宫中的花草呀,早已埋入深深的幽径,当年晋代的世族名人呀,也早已变成古丘。
连绵排列的三座青山,在青霄云外时隐时现,飘荡浮游,浩荡的长江水呀,一分为二被那座落在江水中的白鹭洲。
那遥远的帝京长安呵,望也望不见,太阳被浮云遮得风雨不透。
唉!这怎能不使人平添忧愁。
【评】李白曾有过黄鹤楼因“崔颢有诗在上头”而罢手者,至金陵,作此诗以拟之。
此诗与崔诗原作相较,应说是各有千秋,而太白此诗境界的开阔雄浑似又更胜之。
前六句登临怀古,感慨雄浑,首联以“凤凰”的重复,“台上”与“台空”的变化,形成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之美,颔联发思古之幽情,颈联诗境阔远,目光渐远,为匠心独运之名句。
结尾点出政治胸襟,遂使全篇情调更为深重浑厚。
【题解】凤凰台遗址在南京城内西南部花盝冈。
据说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有三只状似孔雀的大鸟翔集于此,并招引无数鸟类聚集于周围,俗以为是百鸟朝凤。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析《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登金陵凤凰台》全文及分析
《登金陵凤凰台》全文及分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经典诗作。
全诗如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以登临金陵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人登台远望,想起凤凰台的传说,曾经有凤凰在此栖息,如今凤凰已去,只剩下空旷的台榭和依旧流淌的江水。
这两句以传说开篇,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哲理。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人的目光从凤凰台转向周边的历史遗迹。
昔日吴宫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花草丛生,掩盖了幽静的小路;晋代的达官显贵们也都化作了一抔黄土,只留下一座座古墓。
这里通过对吴宫和晋代的回忆,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描绘了金陵城的壮丽景色。
三山在青天之外若隐若现,白鹭洲把长江水一分为二。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金陵的山水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然而,在这美景之中,诗人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蒙蔽君主。
诗人身处金陵,却心系长安,他渴望能够回到政治中心,一展抱负,但现实却是奸臣当道,自己壮志难酬。
长安的不见,让他满怀忧愁。
这里既有对政治黑暗的批判,也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对仗工整,语言流畅自然。
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不仅在句式上对仗,而且在内容上相互映衬,将历史的兴衰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融合在一起,情感复杂而深沉。
他既为历史的无常而叹息,又为自己的遭遇而悲愤,同时还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担忧。
此外,这首诗还具有很高的意境美。
李白的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的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诗的首联写的是凤凰台的传说,当年凤凰台曾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再登凤凰台却是“凤去台空江自流”,诗人不禁起了历史的兴衰之感。
颔联诗人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颈联由抒情转为写景,诗人把目光投射到了眼前的山河,只见,三峰并列,南北相连,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如落青天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
这两句境界阔大,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整体地表现出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句由景再次转为抒情,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关心,对政治的担忧。
“浮云”在这里只奸邪之人,而“日”则是帝王的象征,因此“浮云蔽日”暗示着皇帝被奸邪之臣蒙蔽,远离贤臣,使自己报国无门。
结合李白的身世可知,诗人追求入仕,渴望有所作为,却受到奸邪的排挤而离开长安,他的才能无从施展,心中是充满愤懑愁苦的,因此末句感叹“长安不见使人愁”,“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这是诗人登高眺望长安的结果,亦是“愁”所产生的原因。
一则感叹报国无门,一则表达对朝政的担忧。
扩展阅读:李白的思想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
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全诗八句五十六字。
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
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
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
格调悠远。
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作品名称,《登金陵凤凰台》。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李白。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
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
伴着江水。
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
及宫中的千花百草。
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的达官显贵们。
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
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
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
看着远处的三山。
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
有时把太阳遮住。
使我看不见长安城。
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
在县北一里。
周回连三井冈。
迤逦至死马涧。
登金陵凤凰台宋元嘉十六年。
有三鸟翔集此山。
状如孔雀。
文彩五色。
音声谐和。
登金陵凤凰台众鸟群集。
仍置凤凰台里。
起台于山。
号为凤凰山。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
在城之东南。
四顾江山。
下窥井邑。
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
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3.三山:山名。
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
因三峰并列。
南北相连而得名。
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
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
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
则距金陵才五十里"。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
西入长江。
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李白〔唐代〕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
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
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
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大约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
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1登金陵凤凰台朝代:唐代李白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美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仍然屹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原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原文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原文及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原文及赏析登临送目脉脉含情,告急催人奏木兰,昔日龙门飞甲第,今朝云梦见炎炎。
飞阁流丹青,丹青郁古今。
百丈金陵尘,三阳火转阴。
天光云影随,峨眉天都夜。
秋草独寻愁,日暮乡关情。
伏闻叠翠巍,宜览凤还明。
轻舟已过汉江去,千帆过尽寸波平。
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叙事诗。
这首诗以文人登临金陵凤凰台为背景,通过描绘台上的景物和回忆往事,表达了诗人对旧时辉煌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
文章以写景的方式拉开序幕,诗人登上凤凰台,眺望四周,儿女情长,情意绵绵,让人心生感叹。
接下来,诗人告知急切之事催人奏木兰,展示了时光的变迁和青史留名的渴望。
接着,诗人通过叙述过去的辉煌,构建了金陵龙门飞甲的景象,体现了辉煌一去不复返的现状。
而今朝之时,诗人眺望云梦间的景象,炎炎火热,暗示着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
下一段描述了凤凰台的艳丽景象,飞阁流丹青,丹青郁古今。
通过这些描绘,诗人传递出凤凰台的美轮美奂,同时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
百丈金陵尘,三阳火转阴,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人事变迁的寂寞。
接着诗人用几个简短的字句描绘了天光云影的飘渺景象,夜色笼罩的峨眉山和天都地方的景象。
在这种暗淡的氛围下,诗人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往日情景的回忆。
最后一段中,诗人表现出秋草独寻愁的心情和日暮乡关的情感,以及叠翠巍峨的山川美景和凤还明亮的景象。
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既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又对光阴逝去所带来的感慨。
最后两句“轻舟已过汉江去,千帆过尽寸波平。
”是整篇诗的高潮和点睛之笔。
诗人通过轻盈的舟身和千帆的繁盛,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曾经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悲凉。
同时,描述汉江的波平,给人以平淡、未来的展望。
通过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分析和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旧日辉煌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之情。
通过诗人丰富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展现了凤凰台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和辉煌往事,带给读者深入思考和景物交融的艺术鉴赏愉悦。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登金陵凤凰台》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
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
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
对仗工整,气象万千。
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
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从艺术角度而言不及崔诗。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丘:坟墓。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加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
李白诗两首
李白诗两首01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首先特别值得留意的是,这首《登金陵凤凰台》、这首七律在李白的诗作中是非常独特的,李白现存的诗歌近千首,七言律诗呢是最少的。
赵翼(赵瓯北)(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学者。
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阳湖(今江苏常州)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
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袁枚、张问陶,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因为创作活动多在江右地区,所以又称“江右三大家”。
)就曾经在他的《瓯北诗话》里明确地说:“青莲集中古诗多律诗少。
五律尚有七十余首,七律只有十首而已。
”而德舆﹝潘德舆(1785~1839)清代文家、文学评论家。
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庭士、三录居士、念重学人、念石人,江苏阳(今淮安)人。
性至孝,屡困州举。
道光八,年四十余,始举乡榜第一。
大挑以知县分安徽,未到官卒。
诗文精深,为嘉、道间一作手。
有《养一斋集》。
弟子以鲁一同最著名。
﹞在《李杜诗话》里则说:“李白,观其一生,七律只得八首。
”而《东目馆诗见》的胡寿之则认为:“太白律只二三首。
”0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上次我们讲了李白在宣州独坐敬亭山,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但其实李白七次到宣城,七次上敬亭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编纂《全唐诗》 收录2000余家,录诗共四 万八千九百余首。日本人 河世宁后来又编纂《全唐 诗逸》,我国当代学者孙 望又编纂出《全唐诗补逸 》20卷,收200多诗人的 诗800多首。唐诗作者有 2200余人。 唐代诗坛繁 星闪烁,成就斐然。
唐朝三绝
李白的诗 裴旻的剑 张旭的书
关于李白、杜甫评价 的三种倾向 1、扬杜抑李: 自元稹《杜君墓系铭》 李杜并称而始 2、扬李抑杜: 明杨慎 3、李杜并重
5. 报国蒙冤
天宝十四载 (755)11月, 安史之乱爆发。
李白带家人到江南避难,隐居在庐山。永王 领兵下金陵,经过浔阳,知李白隐庐山,招致幕 府。李白认为可以一展宏图,扫尽叛尘,写了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三川北虏乱 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 谈笑静胡沙”,以谢安自比。但永王后与李亨 (肃宗)争帝位,被杀。李白被判流放夜郎(贵
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 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代 周文矩 绢本设色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琉璃堂人物图》是唐代 诗人王昌龄在他的任所江 宁琉璃堂与诗友李白、高 适等聚会的情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 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 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生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 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 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 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
(三)故乡(祖籍)之谜
2.山东说: 元稹《杠工部墓志 铭》: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 以奇文取称。
《旧唐书·文艺 列传》:
李白……山东人……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1.陇西成纪说: 李白《与韩荆州书》: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3.金陵说: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
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 因官寓家,少长江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杨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寄李太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 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 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 流传必绝伦。
来到京师,太子 宾客、著名诗人贺 知章一见大奇,呼 为“谪仙人”,并 解金龟换酒,与李
白尽醉,见李白 《蜀道难》诗,未 读完,称叹四次。
《李白行吟图》宋 梁楷
《太白醉酒图》
清 苏六朋
“太白醉酒”是画家们偏 好的题材。
综上所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先世因难徙居西域,自生于 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当时属唐所置安西都 护府),五岁时 随家迁居绵州彰明县清廉乡( 后改 名青莲乡),直至25岁出蜀。
韩维禄撰文《李白“五世为庶” 当为李建成玄孙解》论证李白 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孙
徐本立《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 亦认为李白应为凉武昭王十二 世孙、太祖李虎七世孙、高祖 李渊五世孙、太子建成玄孙。
1.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 代当时讳莫如深,特别是对 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
记载。
2.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 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 ,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 布疑阵。
溺死。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 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 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 溺死。
病死。李光弼东镇临淮时, 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 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 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 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 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 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 处。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 扶桑兮挂左袂。后 人得之传此,仲尼 亡兮谁为出涕。 千秋万岁名,寂寞 身后事.
3.《彰明县志》卷十 三
青莲乡,县西南十 五里。一名 漫波渡。 相传李白母浣沙于此, 有 鲤跃入篮中,烹而 食之,遂孕而生李白。
(二)家世之谜
1.李序 李白,字太白,陇
西成纪人,凉武昭王 九世孙。中叶非罪, 谪居条支,易姓与名, 然自穷蝉至舜,五世 为庶,累世不大曜, 亦可叹焉。
2.范碑
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之 中,得公之子伯禽手疏 十数行,纸坏字缺,不 能详备,约而计之,凉 武昭王九世孙也。隋末 多难,一房窜于碎叶, 流离散居,隐易姓名。 故国朝以来,漏于属籍。
(五)人生历程
1.蜀中时期(5 - 26岁): 读书与任侠
李白父亲李客,寓碎叶经 商。碎叶是“诸国商胡杂居 之地”(玄奘《大唐西域 记》)迁居绵州后,“高卧云 林,不求禄仕”(范碑)
读书与任侠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之五
开元五年(717)隐居大匡
山读书,从赵蕤(ruí)(唐
代杰出的道家与纵横家)学纵 横术。蕤任侠尚义气,白从学 年余,养成倜傥不羁,轻财好 施的习惯。
州)。
乾元二年(759年) 二月,朝廷因关中大 旱,宣布大赦,李白 未到夜郎重获自由, 从奉节雇船东归,著 名的《早发白帝城》 就写于此时。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笔调明朗轻快,表现遇赦 的欢快情绪。
李白之死
醉死。见诸《旧唐书》, 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 死于宣城”。
韩愈《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 哪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
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论优 劣。”
本章教学要求 1.李白人生与思想 2.李白作品的艺术特性 3.赏析《登金陵凤凰台》
一、诗国天空中的耀眼彗星
(一)出生之谜
1.李阳冰《草堂集 序》
惊姜之夕,长庚 入梦,故生而名曰 白,以太白字之。
第五章 盛唐精神的李白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 之骈语,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皆所谓一 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 继焉者也。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一般人爱说唐诗, 我却要讲“诗唐”, 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懂得了诗的唐朝,才 能欣赏唐朝的诗。
闻一多
我以为一切好诗, 到唐已被作完,此 后倘非能翻出如来 掌心之齐天大圣, 大可不必动手。
《蜀道难》、《行 路难》、《古风》 一部分、等 。
3.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742)秋, 因玉真公主推荐,被诏 入京,玄宗“降辇步迎, 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 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李阳冰《草堂集序》) 待诏翰林。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热山中归, 黄鸡啄
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 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 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 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 着 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 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 蓬蒿人。
3.《新唐》说:“李白 ,字太白,兴圣皇帝九 世孙。其先,隋末因为 犯罪迁徙至西域,神龙 初返还,客居陇西。”
4.陈寅恪:李白是西域胡 人。
儿子李伯禽,小名 “明月奴”
5.张书城:李白是西 汉“飞将军”李广二 十五代孙。
李白《赠张相镐》 其二:“家本陇西人, 先为汉边将。”
6.(台湾)钟吉雄:李白是唐 宗室之后,其祖父可能是“玄 武门之变”的牺牲者 —— 建 成或元吉之一。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 游汴梁、齐鲁、江浙、燕 赵。在洛阳与杜甫相识, 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 一带。又到齐鲁,金陵, 还到过幽蓟等地。
十载漫游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秋甫歌》、《赠汪伦》等诗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 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 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 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咳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兒屼当安之。
政治舞台 翰林学士 起草诏书
供奉翰林 翰林待诏 娱乐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