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1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常从容淡静。

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不去赴任。

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4)覆盖周密无际。

古: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

古: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1)妙尽璇玑之正。

(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省略句)(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一词多义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你的)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属zhǔ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衡少善属文(连缀)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属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张衡传知识点整理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

张衡传知识点整理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

张衡传知识点整理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张衡传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词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因入京师,观太学3、遂通五经,贯六艺。

4、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6、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7、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8、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9、大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10、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补充:致)11、公车特征拜郎中,12、再迁为太史令。

13、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14、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15、再转复为太史令。

16、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7、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8、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19、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20、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21、时政事渐损2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3、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24、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25、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26、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27、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2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29、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3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3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传知识点整理二:虚词1、因①因入京师②因以讽谏③伺者因此觉知2、乃①十年乃成②遂乃研核阴阳张衡传知识点整理三:一词多义1、承时天下承平日久下有蟾蜍,张口承之2、衔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3、通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苏武传》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苏武传》自梁、魏通和,岁有交聘。

《陆昂》遂通五经,贯六艺。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4、慕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赤壁赋》余则满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送东阳马生序》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张衡传文言知识归纳

张衡传文言知识归纳

《张衡传》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2. 倒装句(1)否定句宾语前置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未尝闻之)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莫或止之)(2)状语后置①果地震(于)陇西②讽议(于)左右3.被动句①举(被)孝廉不行②连辟(被)公府不就③兵(被)挫地(被)削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不凝滞于物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⑦而自令见放为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4.省略句(省略介词“于”)①果地震(于)陇西②讽议(于)左右(六)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张衡传文化常识整理(知识借鉴)

张衡传文化常识整理(知识借鉴)

文化常识整理:一、文史类1.因入京师,观于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六种技能)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部经书)2.孝廉:汉朝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3.公车:汉代官署名。

4.豪右:豪族大户。

5.闾左:贫苦人民。

6.下车:官吏初到任7.视事:官员到职工作8.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二.官职变动类1、表示举荐征召的:举、辟:(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征:《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2、表任命官职的: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授:任命。

量能而授官3、表提升的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越级破格提升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降级的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夺:罢官免职.《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夺其官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左迁:降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5.表示调动的。

转:调动(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开京城做官(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迁:改官。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6,领:兼任(较低职务)。

(完整版)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

(完整版)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3 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张衡传文言知识精修订

张衡传文言知识精修订

张衡传文言知识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集锦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集锦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篇11、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中华书局1965版)。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淅川东)人,历史学家。

2、南洋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

3、属(zhǔ)文:写文章。

属,连缀。

4、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

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5、京师:指东汉首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6、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7、遂:于是。

8、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

9、贯:贯通,与“通,为近义词。

10、五经:汉武帝时将《诗》、《书》、《礼》、《易》、《春秋》定名为“五经”。

11、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12、高于世:比世上的人高明。

于:比。

13、骄尚之情:骄傲自大的情绪。

尚:矜夸自大。

14、从容:从容稳重,不急躁。

淡静:恬淡宁静,不追慕名利。

1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公元89年—105年)。

16、连辟公府不就:连,屡次。

辟,(被)召请(去做官)。

公府,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不就:不去就职。

以上几句的主语“衡”,承前省略。

17、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

承平,太平,指国家持续地太平安定。

日久,时间长。

18、王侯:封王封侯的大官贵族。

19、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

20、逾侈:过度奢侈。

21、乃:于是,就。

22、拟:模仿。

23、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24、《两都》:指《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

25、《二京赋》:指《西京赋》、《东京赋》。

26、因:介词,通过。

后省宾语“之”。

27、以:连词。

28、讽谏: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而不直言其事。

29、精思傅会:精心创作的意思。

30、乃:才。

31、邓骘(zhi):东汉和帝邓皇后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将军的身份辅佐安帝管理政事。

32、奇其才: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奇,认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梳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员通圆,例: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2、傍通旁,例:中有都柱,傍行八道3、禽通擒,捉拿,例:一时收禽。

4、尊通樽,例:形似酒尊。

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今: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

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

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行: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4.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5.寻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

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8、常从容淡静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连辟公府不就连辟:古义:征召。

今义:复辟。

10、公车特征拜郎中拜古义:授给官职。

今义:拜见。

11、其牙机巧制牙机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

今义:牙齿。

12、振声激扬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三、词类活用1形容词意动用法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以…...为奇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妙尽璇机之正,尽:研究透。

正:正确的道理衡少善属文,善:擅长、善于3、名词作状语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4、名词作动词皆共目之,目:使眼色四、特殊句式1、被动句(被)举孝廉不行连辟(被)公府不就2、宾语前置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4、状语后置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游于三辅尤致思于天文阴阳李算验之以事,合契若神5、省略句观(于)太学果地震(于)陇西五、一词多义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张衡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是东汉末年诗人陶渊明创作的
一篇传记小说,主要讲述了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发明家张衡的传奇故事。

这篇小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叙事
方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接下来,我将对《张衡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主要人物
1.张衡:又名张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发明家,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靠着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
获得了知识和成就。

他心怀天下,秉持崇高的理想追求,力图为国家和人
民做出贡献。

2.程干:张衡的朋友和支持者,也是一个文化人,和张衡一起追求学
问和理想。

他为张衡提供了许多帮助和建议。

二、故事情节
1.张衡的成长:张衡从小就对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奋学习,广泛涉猎各种书籍。

他在家乡结识了程干,两人共同探讨
学问并努力学习进取。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归纳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归纳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生平事迹张衡出生在东汉末年,他早年曾经担任过九江太守,后来辗转于京师和地方之间。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科学研究的追求。

据传记载,张衡在京师时曾担任过太史令的职务,这说明他在天文学和历法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在不同职位上的工作和经历,为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二、地动仪发明张衡最著名的成就是“地动仪”的发明。

地动仪是一种用来测定地震方向和强度的仪器,它是中国古代对地震现象进行科学研究和测量的重要成果。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由一个铜制的球形容器和八个青铜龙头组成,通过地震的震动,可以通过龙头的口中冲出相应的球,来表示地震的方向和强度。

地动仪的发明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地震研究提供了先进的观测工具,也为后人研究地震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天文学成就除了地动仪之外,张衡还曾在天文学领域有所成就。

他对日月的运行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观测,提出了一些关于日月运行规律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历法的编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他的著作《赤道赋》中,包含了对日月运行周期的研究成果,对后世的天文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地理学成就张衡还在地理学领域有所贡献。

他在《西京赋》中描述了西京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在著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描写手法,为后人了解古代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数学成就在数学领域,张衡的成就也是值得称道的。

他在数学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创新,尤其是在几何学方面有所建树。

他在《九章算术注》中对《九章算术》进行了注释和补充,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来看,张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他在地动仪、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成就。

他的科学成就为中国古代科学史提供了重要的遗产,也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张衡在中国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他的成就对后人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衡传知识点梳理总结

张衡传知识点梳理总结

张衡传知识点梳理总结作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张衡创造性地提出了“浑天仪”、“地动仪”等许多原创成果,为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将对张衡传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张衡及其成就。

1.浑天仪是什么?浑天仪是张衡创新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用来观测和测量恒星、行星等天体运动,根据测验结果来推算真实的时间和季节。

浑天仪由八十一个齿轮精密组合而成,端面上用金属丝绕成一条条纹路,通过与地球极轴垂直的大通轴带动着不同方向上的八个小轴,从而模拟天体的运动。

2.地动仪是什么?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一种物理仪器,用于检测地震、深层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等地质情况的一种仪器,与浑天仪类似,它由八十一个齿轮组合而成,通过精确的机械控制和复杂的传动机构实现了地壳运动的模拟。

当地震发生时,地动仪会自动旋转,并且通过齾轮等装置来记录地震的振动状态。

3.张衡的“自动仓储器”是什么?张衡发明的“自动仓储器”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旨在解决军队运输中的粮食储存问题。

仓储器采用了“真空压缩封存”的技术,即通过封存后减少粮食中的空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在30年的军队测试中,食物保存期长达40年,没有发生变质的情况。

4.张衡是如何发现地磁现象的?张衡认为,地球上存在一个巨大的磁场,他用铁矿石实验模拟磁极分布,通过研究磁铁与铁矿石的吸附现象,得出了“地之中有磁者,故性有吸附”这样一个结论。

这是300年后,欧洲科学家发现地磁现象时,提出的同样结论。

张衡的发现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科学史上的又一次亮点。

5.张衡是如何提出“均分积和、海峡复合”的经验规律的?张衡提出了“均分积和”的经验规则,在数学上被称为“阶梯加总法”。

他首先观测了各个地区的气象数据,比如阳光照射的时间分布、降雨量、气温等,并得出了一个有助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规律。

他发现天气现象具有“分而治之、均分阶段、加总”这样的结构规律。

6.张衡对中医学的贡献是什么?张衡是古代中国的中医家,他主导编写了《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学文献。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大全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大全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大全生平1.出生与成长:张衡生于东汉建和四年(78年),出生于河北省赵州市赞皇县,后来搬迁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成长于那里。

2.家族背景:张衡来自一个有学识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知识分子,对他的科学兴趣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3.求学经历:张衡在年轻时就开始研究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广泛涉猎古代经典,深受经史、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教育熏陶。

4.官职和政治生涯:张衡曾担任东汉朝廷的官员,出任台城县县令。

在政治上也是一个有为的官员,他以清廉、勤勉、不苟且、谨小慎微的作风著称。

主要成就1.地动仪发明:张衡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著名的地动仪的发明者,地动仪是一个可以检测地震的仪器,这个发明在当时是非常伟大的创新,也是对地球物理学的重要贡献。

2.天文学研究:张衡在天文学方面有丰富研究成果,他从事天文观测研究,提出了太阳与月亮的运行轨道理论,以及提出了用太阳影子的观测方法。

3.地理学研究:张衡在地理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提出了中国的地理造型理论、中国的地理气候理论等。

4.数学理论:张衡对数学也有所研究,他在数学方面提出了“张衡定理”、“张衡九章”,体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造诣。

5.诗文创作: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才华横溢,撰写了大量的诗、赋、文、议等,世代流传,为后人所称道。

影响与意义1.在科技史上的地位:张衡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巨擘,他的成就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代的科技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在科学研究上的贡献:张衡的成就在地理、天文、数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现代科技的影响:张衡的地动仪发明为后世的地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帮助,他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科技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张衡的文学造诣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 3.词类活用
• (1)妙尽璇玑之正。
(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 (3)又多豪右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一词多义 拟
• 1.衡乃拟班固《两都》作 《二京赋》
• 2.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 霄,已非他山可拟
• 3.嗟夫!巾短情长,所未 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 模拟得之
• 属zhǔ
• 1.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 2. 衡少善属文 • 3. 属予作文以记之 • 4.举酒属客 • 5.项王渡 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1. 连接 2. 连缀,撰写 3.通,“嘱”,嘱 咐,托付,委托 4. 劝人喝酒 5.跟随
• 属shǔ
•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 一部
• 6.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 也
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

“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
(他),(他)没有应召。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
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
•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译文: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 --状语后置。

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
“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5、时国王骄奢
——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官职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 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

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知识点总结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化常识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

范晔,字蔚宗,南阳顺阳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

著作《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二、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5)振通“震”三、古今异义(1)不行。

古:不去赴任。

今:不可以。

(2)特征。

古: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3)周密。

古: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4)下车。

古: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5)公车。

古:汉代官署名。

今:公家的车(6)激扬。

古:清脆响亮。

今:激动昂扬;激励使振作起来四、重点实词、虚词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你的)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擅长)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⑤不如因善遇之。

(好好地)⑥善刀而藏之。

(通“缮”,擦拭)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张衡,字皎然,号称东方朔。

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下面将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1. 排比句:在《张衡传》中,作者经常使用排比句来加强修辞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比较不同的事物。

比如:“身犹燕雀,志如凤鸟,无所遇风雨之祸患,聊自任厚幸之福禄。

”这个句子通过排比句的运用,将张衡的身体、志向以及运气进行了对比,极大地夸张了张衡的优点。

2. 比喻句:文言文中的比喻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通过明喻来暗示事物的特征或者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写。

在《张衡传》中,也用到了一些比喻句,比如:“五纬结钟,匡天错地。

”这个句子将张衡的神机妙算比作五纬结钟,形象地表达了张衡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天分。

3. 定语从句:定语从句在文言文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用来对名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或者补充。

在《张衡传》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定语从句的运用,比如:“少与才子合,常怀触类知己之慕。

”这个句子使用了一个定语从句来修饰“才子”,进一步解释了张衡与才子之间的关系和他与才子之间的相似之处。

4. 并列句:并列句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达同时发生的事情或者对比两个事物的特点。

在《张衡传》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并列句的运用,比如:“修本根而求示品,博雅望而错奇巧。

”这个句子通过并列句的形式,对张衡的学问和才华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他的全面发展和多才多艺的特点。

5. 修辞手法:在《张衡传》中,作者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比如:“于时有绝胜之名,绝胜而不自胜耻。

”这个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和有力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张衡对自己的苛责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通过对《张衡传》文言文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正是这些特点和手法的运用,使得文言文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古典的风格。

读懂文言文,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文学常识
• 游于三辅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 视事三年 指官员到职工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上书乞骸骨 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
• 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课文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 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 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 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 行,连辟公府不就。 (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 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 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
文学常识
• 举孝廉不行 • • • • • •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 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 公车特征拜郎中 拜,封官,任命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再迁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 再转复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指官职调动升迁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 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 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 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 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 《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 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 《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 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 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 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 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 伺者因此觉知。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 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 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 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 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 (这种仪器)〕 (4)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 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 (省略介词“于”)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省略主语“张衡”) (6)状语后置 ①游于三辅(于三辅游) ②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 之以事,合契若神。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 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 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 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 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 仪的绝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 的方位。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 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 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 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 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6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 右,共为不轨。 (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 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 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 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 年卒。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 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 年去世。
7.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古: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走下来 8.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连辟公府不就 辟:古义:征召。 今义:复辟。 10.公车特征拜郎中 拜:古义:授给官职。 今义:拜见。 11.其牙机巧制 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 今义:牙齿。 12.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13.振声激扬 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14.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15.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16.中有都柱 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音dōu)
属zhǔ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五.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三.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古: 结交 今:①连接 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今: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 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 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行: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特地征召; 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寻其方面方面: 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 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 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 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 五年,又回到这里。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 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 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 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 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 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 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 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 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 玄赋》以宣寄情志。 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 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
制 ①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张衡传》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 “傍”通“旁” 3.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禽:通“擒”禽,通“擒”,捕捉。收禽:逮 捕。
4.形似酒尊:“尊”通“樽”, 杯,酒杯。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尊:通“樽”;振:通“震”
二.词类活用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 为……奇特) 2.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3.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同上。 5.妙尽璇机之正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 了; 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6.皆共目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