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各章节复习合集含总论
2024年中药学各章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中药学各章总结范本章节一:中药理论基础在本章中,我们系统学习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我们首先了解了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深入探讨了中药的定义、性味归经、功效分类等基本概念。
随后,我们重点研究了中药的药理学基础,包括对中药各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的中药研究提供了基础。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中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以及中药安全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章节二:中药资源与采集本章主要介绍了中药资源与采集的相关知识。
我们系统学习了中药材的分类与命名,了解了各类中药材的特点与功效。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中药材的采集与贮藏技术,以及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中药资源的认识更加深入,为中药材的采集与利用提供了基础。
章节三: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本章主要介绍了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
我们系统学习了中药制剂的分类与制备方法,了解了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重点研究了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措施。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药制剂的品质安全控制,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性。
章节四:中药药性与药效在本章中,我们深入学习了中药的药性与药效。
我们了解了中药的性味归经与药性作用,探讨了药性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同时,我们研究了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综合作用、中药的对症治疗和调理治疗等方面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中药的药性与药效更加了解,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章节五:中药质量评价本章主要介绍了中药质量评价的相关知识。
我们系统学习了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中药质量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评价方法。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中药质量控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为我们设计和开展中药质量评价工作提供了指导。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中药质量评价,提高中药的质量稳定性。
钟赣生《中药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总论-中药的性能【圣才出品】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4.1复习笔记一、四气★★1.定义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2.寒热温凉属性的区分(1)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寒凉类);(2)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温热类)。
3.寒凉药和温热药的功效以及与主治的关系表4-1寒凉药和温热药的功效以及与主治的关系二、五味★★★★1.定义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的药味,部分还有淡味或涩味。
2.五味的实际意义(1)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2)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
3.五味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及主治表4-2五味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及主治4.五味与五行、五脏酸入肝(属木)、苦入心(属火)、甘入脾(属土)、辛入肺(属金)、咸入肾(属水)。
三、升降浮沉★★★1.定义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升→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1)四气五味①凡药物味属辛、甘,气属温、热,多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②凡药物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多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等。
(2)物质地轻重①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如苏叶、菊花、蝉蜕等。
②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如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
③某些特殊性药材——“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④部分药物具有双向性: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白花蛇内走脏腑、外彻皮肤。
(3)炮制的影响有些药物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如大黄,属于沉降药,峻下热结、泻热通便,经酒炒后,大黄则可清上焦火热,可治目赤头痛。
(4)与配伍有关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
3.升降浮沉所代表药物的特性表4-3升降浮沉所代表药物的特性四、归经★1.定义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中药学每复习已打印(共页)
总论1.写出历代主要本草著作地年代、书名、载药数、作者及主要历史意义<主要为① 降低或消除药物地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eg:生麻黄——发汗力强麻黄绒——用于儿科或年老体弱者② 增强药物地作用,提高临床疗效eg:延胡索——止痛醋炒玄胡——加强止痛作用③ 改变药物地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地需要eg:生地黄<晒干)——清热凉血熟地黄<蒸制)——养阴补血④ 改变药物地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eg:马齿苋——用开水烫后再可晒干⑤ 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3.炮制方法地五大类型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4.什么叫水飞、炙、煅、单、淬水飞—借药物在水中地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地方法炙——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煅——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粹,充分发挥疗效单——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地方法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地方法5.中药地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地概念中药地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地概括,是依据用药后地机体反应归纳出来地,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地性状:是指药物地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6.叙述四气、五味地含义和作用①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平性药)a.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热性病证)b.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痛络、回阳救逆<寒性病证)② 五味——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基本地滋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a.辛:发散、行气、行血辛香之气b.甘: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c.酸:收敛固涩<针对滑脱类病证)d.苦:泄、燥泄:通泄、降泄、清泄燥:苦温燥湿、苦寒燥湿坚阴:泻火存阴e.咸:软坚散结、泻下f.淡:渗湿利水g.涩:收敛固涩7.叙述升降浮沉、归经地含义,古人对“毒性”如何理解①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地趋向性a.定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b.● 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地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物都是升浮地● 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地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能是沉降地b5E2RGbCAPc.● 升降浮沉与性味地关系药性升浮地,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地,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地关系eg:诸花皆升,旋覆独降d.影响药物升降浮沉地主要因素——炮制和配伍② 归经——药物作用地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a.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地b.应用● 与药性地关系eg:肺经病变肺寒:温热<肺经)干姜、细辛肺热:寒凉<肺经)黄芩、瓜蒌● 与升降浮沉地关系eg:肺病、咳嗽肺虚:肺气不敛—沉降—五味子<敛肺)—补:白合<补肺阴)肺实:肺气不宣—升浮—桔梗、麻黄—泻:桑白皮③ 毒性——狭义毒药物地偏性一切药物地总称广义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地损害性副作用:常用剂量时与效果无关地作用,会随停药而消失8.叙述“七情”地含义及具体含义七情——单味药地应用同药与药之间地配伍关系称为药物地“七情”①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病②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地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疗效③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④ 相畏:即一种药物地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⑤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地毒性或副作用⑥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⑦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用药禁忌)9.“十八反”地内容半蒌贝蔹芨攻乌<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藻戟遂芫俱战草<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诸参辛芍叛藜芦<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10.“十九畏”地内容硫磺——朴硝;水银——砒霜;狼毒——密陀僧;巴豆——牵牛;丁香——郁金川乌/草乌——犀角;牙硝——三棱;官桂——石脂;人参——五灵脂解表药1. 写出麻黄、薄荷地功效和主治① 麻黄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宣肺平喘——用于咳嗽气喘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② 薄荷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清利头目,利咽——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2.写出紫苏、防风、白芷、菊花、柴胡地功效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3.比较生姜与紫苏紫苏 [ 发汗力强<相对生姜而言),善行气宽中,和中止呕,发汗解表又能安胎解鱼蟹毒,止呕生姜 [ 发汗力弱,善温和止呕,又能温肺止咳,解药毒4.能发汗解表,又利水消肿地药物是麻黄、香薷能祛风解表,又胜湿止痛地药物是羌活、藁本、防风能祛风散寒,又通鼻窍地药物是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能疏散风热,又利咽透疹地药物是薄荷、牛蒡子、蝉蜕能解表升阳地药物是柴胡、葛根、升麻能解表,又祛风止痉地药物是防风、蝉蜕能疏散风热,又清热解毒地药物是菊花、升麻能疏散风热,又疏肝解郁地药物是薄荷、柴胡5.叙述阳明、少阳、太阳、少阴头痛要药是何药?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阳——羌活少阴——细辛6.叙述辛夷、牛蒡子、蔓荆子别名辛夷——水笔花<春花)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蔓荆子——万金子、蔓金子7.薄荷用法薄荷——后下清热药1.写出青蒿、夏枯草、栀子地功效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2.比较① 石膏与知母石膏 [ 辛、甘、大寒,专清实热,善清肺胃<之热),煅后外用清热,清热泻火收敛除烦止渴知母 [ 苦、甘、寒,既清实热,又清虚热,善滋阴润燥,泻相火② 黄芩、黄连与黄柏黄芩 [ 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又能安胎<清热)黄连清热燥湿 [ 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火,善治胃热呕吐,湿热泻痢泻火解毒黄柏 [ 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退虚热③ 牡丹皮与赤芍牡丹皮 [ 长于凉血止血,又退虚热,既治外痈,又治内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赤芍 [ 长于散瘀止痛,又清泄肝火3.写出天花粉、金银花、射干、鱼腥草地别名天花粉——<栝蒌根,蒌根)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银花)射干——乌扇鱼腥草——<蕺菜)4.写出天花粉、龙胆草地药用部位天花粉——<栝蒌地干燥)块根龙胆草——根5.写出石膏、鱼腥草、青黛地用法和用量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煅研末鱼腥草——煎服15-30g;外用适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后下)青黛——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6.天花粉和芦根清热生津、清肺芦根和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大青叶、青黛和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蒲公英与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红藤与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肠痈秦皮与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青蒿与地骨皮清虚热、清实热、退骨蒸银柴胡与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黄连、穿心莲与胡黄连清热鲜生地与玄参清热凉血、养阴专清虚热银柴胡善治目珠疼痛夏枯草乳痈要药蒲公英善治肺痈鱼腥草、芦根善治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清虚热,清实热知母、青蒿、黄柏、地骨皮、胡黄连、牡丹皮泻下药1.写出大黄地功效、主治、性味① 性味——苦寒② 功效与主治泻下攻积——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清热泻火——火邪上炎所致地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止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解毒——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2. 泻下药中有哪些药物地用法、用量较特殊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番泻叶——泡服芦荟——不入煎剂甘遂——入丸散,醋制,0.5-1g京大戟——煎服,1.5-3g巴豆——制霜内服,0.1-0.3g<有大毒)3.大黄和牵牛子地别名大黄——大黄炭、川军、绵纹、生大黄、制大黄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4.能泻火逐饮,又消肿散结甘遂、京大戟能逐水退肿,又泻下通便牵牛子、巴豆能杀虫,又泻下牵牛子、芦荟、 <芫花)祛风湿药1.写出木瓜、桑寄生、蕲蛇地功效木瓜——疏筋活络,除湿和胃桑寄生——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蕲蛇<白花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2.比较羌活与独活羌活 [ 解表力强,善治身半以上风湿痹痛,又治太阳头痛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独活 [ 解表力弱,善治身半以下风湿痹痛3.木防己与汉防己,南五加与北五加地功效各偏什么① 木防己——祛风止痛汉防己——利水退肿② 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4.白花蛇与金钱白花蛇地品种、药用部位、用量有何不同① 白花蛇品种——蝮蛇科动物尖吻蝮蛇<五步蛇)药用部位——除去内脏地干燥全体用量——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1-1.5g② 金钱白花蛇品种——眼镜蛇科银环蛇药用部位——幼蛇用量——多研末服,每次0.5g,亦可浸酒服5.能祛风湿,止痹痛,又散寒解表独活、羌活能祛风通络,又除骨鲠威灵仙能祛风通络,又定惊止痉蕲蛇能祛风通络,又清热解毒希莶草能祛风湿,又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狗脊吐泻转筋要药木瓜芳香化湿药1.藿香地功效、主治、性味① 性味——辛、微温② 功效与主治化湿——用于湿滞中焦证解暑——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止呕——用于呕吐2.苍术地功效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3.化湿解暑藿香、佩兰能化湿行气,又温中止呕白豆蔻、砂仁脾瘅专药佩兰燥湿行气厚朴 <消积平喘)行气安胎砂仁、紫苏利水渗湿药1.车前子、金钱草地功效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金钱草——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2.石淋、膏淋、血淋各选何药为宜① 海金沙——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② 石淋——滑石、海金沙、金钱草膏淋——海金沙、萆薢血淋——瞿麦、石苇、海金沙<热淋——滑石、关木通、瞿麦、海金沙、金钱草)3.茯苓、猪苓、海金沙地药用部位是什么?茯苓——菌核<多寄生于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猪苓——菌核海金沙——成熟孢子4.车前子、海金沙、滑石地用法车前子——宜布包海金沙——宜布包滑石——宜布包5.茯苓地功效、主治、性味、归经① 性味——甘、淡、平② 归经——归心、脾、肾经③ 功效与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各种水肿健脾——用于脾虚诸症安神——用于心悸、失眠6.粉萆薢、绵萆薢地功效各偏什么?粉<山)萆薢——利湿浊绵<川)萆薢——祛风湿7.虎帐、大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泻下通便木通、瞿麦利尿通淋、通经通乳专药关木通通淋专药海金沙黄疸专药茵陈蒿温里药1.写出附子地功效、主治、性味、归经① 性味——辛、甘、热<有毒)② 归经——归心、肾、脾经③ 回阳救逆——用于亡漾证助阳补火——用于虚寒性地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散寒止痛——用于寒痹证2.写出吴茱萸地功效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3.比较附子、干姜、肉桂附子 [ 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力强而为要药,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肉桂温里散寒 [ 守而不走,长于补火助阳,引火归源,又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温煦气血干姜 [ 能走能守,回阳救逆力弱,长于温中散寒,又能温肺化饮4.附子、肉桂地用法、用量附子——煎服3-15g,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肉桂——煎服2-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5.六经头痛各以何药为要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6.回阳救逆要药附子补火助阳附子、肉桂止呕吴茱萸、小茴香、丁香温中散寒要药干姜温肺化饮干姜、细辛理气药1.写出橘皮、香附、沉香地功效、主治① 橘皮理气健脾——用于脾胃气滞证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咳嗽② 香附疏肝理气——用于气滞胁痛,腹痛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③ 沉香行气止痛——用于胸腹胀痛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纳气平喘——用于虚喘证2.比较橘皮与青皮橘皮 [ 已成熟果实果皮,药性缓和,入肺脾,长于理脾肺气滞,又健脾和中,行气燥湿化痰青皮 [ 幼果或未成熟果实果皮,药性缓急,入肝胆,长于理肝气郁滞,行气力强<破气),又消积化滞3.枳实、青皮地使用注意枳实——孕妇慎用青皮——4.沉香地用法、用量沉香——煎服1-3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5.燥湿化痰,理气健脾<和中)橘皮、佛手破气,消积青皮、枳实善治胸痹薤白<要药)、枳实、瓜蒌疝气痛,睾丸肿痛荔枝核止呃要药柿蒂杀虫疗癣,行气止痛川楝子善治上焦气滞香附中焦气滞要药木香善行下焦气滞乌药消食药1.写出鸡内金、山楂地功效和主治① 鸡内金消食健胃——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涩精止遗——用于肾虚遗精,遗尿② 山楂消食化积——用于肉食积滞证行气散瘀用于泻痢腹痛,疝气痛用于瘀阻胸腹痛,痛经2.山楂、麦芽、神曲消食地特点是什么?山楂——油腻肉积麦芽——M面薯芋食积神曲——M谷食积3.麦芽、莱菔子地使用注意是什么?麦芽——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莱菔子——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又不宜与人参同用4.回乳要药麦芽驱虫药1.槟榔地功效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2.南瓜子、鹤草芽、雷丸地服法,用量如何?为什么?南瓜子——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本品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蛋白质及维生素A、B1、B2、C,又含胡萝卜素鹤草芽——研粉吞服,每次30-45g,小儿0.7-0.8g/kg,每日一次,早起空腹服用不宜入煎剂,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雷丸——入丸散,每次6-15g;驱绦虫每次12-18g,日服3次,冷开水调服,连用3天不宜入煎剂,因本品含蛋白酶,加热60℃左右即易于破坏而失效<不宜与酸性食物同服)3.使君子用法、用量、副作用如何?用法用量——煎服10-15g;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每日1-1.5粒,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一次,连用3天副作用——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若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4.善治绦虫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杀虫行气槟榔、川楝子杀虫疗癣苦楝皮、川楝子止血药、活血祛瘀药1.止血药分四类,各有哪些药物?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收敛止血药——白芨、仙鹤草、棕榈炭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2.止血药和活血祛瘀药中哪些药物需要包煎,药用部位是什么?止血药——蒲黄<花粉)活血祛瘀药——五灵脂<复齿鼯鼠地粪便)3.写出牛膝、郁金不同品种功效偏重①牛膝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活血祛瘀② 郁金广郁金——行气解郁川郁金——活血化瘀4.艾叶地功效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5.通乳药物穿山甲、关木通清热安胎苎麻根、黄芩止血安胎艾叶、断续<补虚药)散寒安胎艾叶行气、活血、止痛川芎、姜黄、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乳香、没药善治便血、痔血地榆、槐花善治崩漏棕榈炭、艾叶活血、润肠桃仁活血、凉血郁金、丹参破血消癥、行气消积止痛莪术、三棱破血逐瘀、消癥庶虫、水蛭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活血止血五灵脂、三七、血竭止血消肿生肌白芨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白茅根善治尿血大蓟、小蓟、白茅根活血通乳穿山甲活血补血鸡血藤、当归引血下行专药牛膝活血疗伤、续筋接骨自然铜<要药)、骨碎补、庶虫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大蓟、小蓟伤科要药三七收敛止血要药白芨庶虫地别名地鳖虫、土鳖虫、土元化痰止咳平喘药1.半夏、贝母地功效与主治① 半夏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证降逆止呕——用于胃气上逆呕吐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用于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用于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② 贝母Ⅰ.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用于虚痨咳嗽、肺热燥咳散结消肿——用于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Ⅱ.浙贝母清热化痰——用于风热、燥热、痰热咳嗽开郁散结——用于瘰疬、瘿瘤、痈疡疮毒、肺痈等2.写出桔梗、百部地功效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百部——润肺止咳,杀虫3.比较半夏与天南星半夏 [ 性燥而缓,善治脾胃湿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燥湿化痰消肿散结天南星 [ 性燥而急,善祛经络风痰,又能祛风止痉4.瓜蒌皮与瓜蒌仁,川贝母与浙贝母,竹茹、竹沥与天竹黄功效有何不同?①瓜蒌皮——利气宽胸瓜蒌仁——润肠通便,润燥化痰② 川贝母 [ 润肺止咳<偏甘润)清肺化痰散结消肿浙贝母 [<开郁)<偏苦泄,象贝母)③ 竹茹 [ 除烦止呕<竹二青)竹沥清肺化痰 [<豁痰)定惊利窍天竹黄 [ 清心定惊5.燥湿化痰,祛风痰止痉天南星、禹白附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海藻、昆布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杏仁、苏子润肺止咳,化痰紫菀、款冬花祛痰降气旋覆花、白前、前胡、苏子清化热痰,定惊天竹黄、竹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马兜铃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葶苈子、桑白皮治咳喘要药苦杏仁止呕要药半夏风痰要药天南星包煎药物旋覆花、枇杷叶、葶苈子载药上行地药物桔梗安神药、开窍药、平肝息风药1.写出麝香、羚羊角地功效,主治,用法用量① 麝香Ⅰ.功效与主治开窍醒神——用于闭证神昏活血通经、止痛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用于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催产——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Ⅱ.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② 羚羊角Ⅰ.功效与主治平肝息风——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清肝明目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清热解毒——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Ⅱ.用法用量煎服1-3g,单煎2小时以上,取汁服,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2.写出地龙地功效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3.比较龙骨与牡蛎龙骨 [ 甘、涩、平;长于镇静安神,外用收湿敛疮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牡蛎 [ 咸、涩、微寒;长于平肝潜阳,育阴力弱,又能软坚散结,煅用制酸止痛4.朱砂、琥珀、牛黄、钩藤、冰片、苏合香、蟾蜍地用法用量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外用适量<有毒,不可过量,忌火煅)琥珀——研末冲服,每次1.5-3g,不入煎剂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钩藤——煎服10-15g,不宜久煎冰片——入丸散,每次0.03-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苏合香——入丸散,每次0.3-1g,不入煎剂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外用适量<外用不可入目)5.刺蒺藜、全蝎、僵蚕地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全蝎——。
中药学章节总论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成为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作用为发散风寒, 用治外感风寒所致的风寒表证(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发散风热药: 作用为发散风热, 用治外感风热所致的风热表证(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 主治里热证的药物, 成为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作用为清气分热, 用治气分湿热证; 诸脏腑热证(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清热燥湿药: 作用为清热燥湿, 用治湿热合邪的病症(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苦参,秦皮,白鲜皮)清热解毒药: 作用为清热解毒, 用治热毒炽盛的病症(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绵马贯众,鱼腥草,红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蚤休,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熊胆)清热凉血药: 作用为清营分, 血分热, 用治营分, 血分实热证(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清退虚热药: 作用为清虚热,退骨蒸, 用治血热病症(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 称为泻下药攻下药:作用为通利大便,清热泻火,用治大便秘结,肠胃积滞,实热內结(大黄,芒硝,潘泻叶,芦荟)润下药:作用为润肠通便,用治津枯,阴虚,血虚之肠燥便秘(火麻仁,郁李仁)峻下逐水药:作用为逐水退肿,用治水肿,胸胁停饮(甘遂,京大戟,牵牛子,巴豆)祛风湿药凡以祛除肌表,筋络,筋骨,关节的风湿,解除痹痛为主;用于治疗痹证得药物,称为风湿药祛风湿散寒药:作用为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活络;用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雷公藤,木瓜)祛风湿清热药:作用为祛风湿,清热消肿,通筋活络;主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诸证(秦艽,防己,豨莶草,络石藤)祛风湿强筋骨药:作用为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主治风湿痹证兼肝肾不足,腰膝无力(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化湿药凡以化湿运脾为主,治疗湿阻中焦证得药物,称为化湿药化湿运脾是指药物具有运化湿浊,健运脾胃,祛除湿邪以治疗湿重困重的病症(广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诸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人体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则水湿潴留,聚则为水,散则为湿:外溢为浮肿湿疮;内停为胀满水肿;上攻为喘满咳逆,眩晕;下蓄则为小便不利利水消肿药,作用为淡渗利水;用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及痰饮(茯苓,薏苡仁,泽泻,香加皮)利水通淋药,作用为清下焦湿热,利尿通淋;用治各种淋证(车前子,滑石,木通,霍麦,地肤子,海金沙,石伟,萆薢)利是退黄药,作用为利湿退黄;用治湿热黄疸(茵陈,金钱草,虎杖)温里药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或祛寒药寒邪致病的里寒证,表寒证(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花椒,丁香,荜茇)理气药凡能调理气分,消除气滞与气逆的药物,称为理气药气的病变:气虚(当补),气滞(当通),气逆(当降)(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香附,川楝子,乌药,荔枝核,佛手,薤白,柿蒂)消食药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驱虫药凡以祛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止血药凡以制止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
中药学――总论部分
中药学――总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神农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2.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书籍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神农本草经集注》D.《本草拾遗》3.药材的采集原则是()A.果实成熟时B.生长最旺盛时采C.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D.任何时候都可采4.根和根茎类药材的采集时间是()A.果实成熟时B.秋末、初春C.春夏时节D.任何时候采均可5.衡量一个药材的关键标准是()A.是否产于道地产区B.采集时节是否适当C.产量是否宏丰D.能否确保临床疗效6.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A.降低毒性B.提高疗效C.改变药物性能D.便于服用7.甘味药的作用是()A.泄、燥B.补益、和中、缓急C.软坚、泻下D.收敛固涩8.除哪项外,均为升浮药的作用()A.发汗B.涌吐C.开窍D.清热9.咸味药的作用是()A.清泄B.固涩C.软坚D.坚阴10.在配伍关系中,属协同作用的配伍是()A.相须相使B.相畏相杀C.相使相恶D.以上都不是11.下列相恶的药是()A.人参与藜芦B.人参与五灵脂C.人参与五味子D.人参与莱菔子12.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这种关系是中药“七情”中的()A.相恶B.相杀C.相畏D.相使13.一些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煎煮时应()A.先煎B.久煎C.后下D.与它药同煎14.下列哪类药需要先煎?()A.气味芳香药B.粉末状药C.矿石、贝壳类药D.胶类药15.胶类药入汤剂应()A.先煎B.久煎C.后下D.烊化二、多项选择题1.《本草纲目》具备下列哪些特点?()A.收载药物1892种B.新增药物374种C.全书52卷D.附图1100多幅E.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2.地道药材应具备哪些条件?()A.有地区特色B.炮制规范C.产量宏丰D.质量优良E.疗效卓著3.寒凉性药物分别具有()A.化湿作用B.安神作用C.解毒作用D.凉血作用E.平肝作用4.中药中毒常与哪些因素有关?()A.加工炮制B.配伍C.用量D.用法E.使用时间5.用药禁忌包括()A.配伍禁忌B.证侯禁忌C.妊娠用药禁忌D.饮食禁忌E.以上都是三、填空题:1.把中药________就是中药的性能,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药学要点归纳概要
1.《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重点概括解表兼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有麻黄、香薷、浮萍;而解表兼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有麻黄、细辛、紫苏叶。
解表兼能祛风湿或通络散寒的药物: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
解表兼能祛风湿止痛的药物有桂枝、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而解表兼能祛风止痉的药物有防风、蝉蜕。
解表兼能通鼻窍止痛的药物有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
此中辛夷为治鼻渊之专药;白芷芬芳退窍,主入阳明,为足阳明经引经药。
解表兼能利咽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蝉蜕;而解表兼能透疹的药物有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胡荽、柽柳。
解表兼能升阳举陷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
此中柴胡升肝胆之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为治疗少阳之要药。
解表兼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有薄荷、柴胡;而解表兼能清热解毒的药物为升麻、菊花、野菊花、牛蒡子。
解表兼能消除水邪的药物:麻黄、桂枝、生姜、香薷、紫苏、细辛、白芷、浮萍。
其余章节兼能解表的药物: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金银花、连翘、独活、广藿香、佩兰、苍术、前胡。
第二章清热药11.※重点概括清热药中,擅长清心火的药物:黄连、栀子、连翘、水牛角、生地黄、淡竹叶、竹叶。
清热药中,擅长清怒火的药物:龙胆草、夏枯草、栀子、大青叶、牛黄、赤芍、黄连、决明子、青葙、密蒙花、谷精草、熊胆。
清热药中,擅长清肺火的药物:黄芩、石膏、知母、地骨皮、金银花、连翘、芦根、天花粉、鱼腥草、射干、山豆根、马勃。
清热药中,擅长清胃火的药物:石膏、知母、黄连、芦根、天花粉、穿心莲、蒲公英。
清热药中,擅长清肠火的药物: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白头翁、秦皮、马齿苋、鸦胆量、败酱草、大血藤。
清热药中,清暑热的药物:青蒿、金银花、石膏、绿豆。
清实热又清虚热的药物:知母、生地黄、玄参、牡丹皮、白薇、青蒿、地骨皮、胡黄连。
清热解毒中,兼治湿热泻痢的药物:白头翁、金银花、拳参、马齿苋、穿心莲。
清热解毒中,兼治肺痈吐脓的药物:鱼腥草、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穿心莲。
中医药学基础复习总结完整版
中篇中药学基本知识第十章中药学基础理论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第一节中药性能一、四气又名“四性”,是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病理变化以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
二、五味指辛、甘、酸、苦、咸5种药味(真实滋味不止5种还有淡、涩味)辛:散(发散表邪)、行(行气活血)。
甘:补(补益)、缓(缓急止痛和缓解毒性)、和(和中焦、调和诸药)。
酸:收敛固涩,此外有生津和开胃作用苦:泄(通泄、降泄和清泄)、燥(燥湿)。
咸:泻下和软坚。
三、归经含义: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一部位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有“定位”作用。
归是药物作用部位的归属,经是人体的脏腑经络。
归经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四、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表现的趋向性,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上行发散、沉是下行泄利。
因为疾病病位有上下表里之不同,病势趋向有上下内外之不同,故药物有升浮沉降之不同。
药物作用趋向确定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与性味有关2、与药物质地有关3、与炮制有关4、与配伍有关五、毒性中药毒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毒是指药,毒药是药物的总称。
因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
狭义之毒是指毒物和副作用。
第二节影响中药作用的主要因素一、影响中药内在质量的因素P113-115(一)中药的品种(二)中药的产地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道地药材”(三)中药的采集 1.植物药材的采收 2.动物及矿物类药材的采集(四)中药的炮制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必要的加工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炮制目的:(1)减毒(2)改变药性或功效(3)增效(4)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向(5)便于贮存和粉碎加工二、中药使用方式对临床效应的影响(一)中药的配伍“中药七情”七情中各情的含义1单行:单用一味药物即可发挥治疗作用。
如清金散。
2相须:两种性能相同的药物配伍,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中药学》复习笔记整理
中医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轴心,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重要手段,以自然疗法为主要形式,其属于生命科学范畴,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部分内容。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①《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柩》两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标志,奠定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②《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③《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论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等药物学理论,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修本草》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理论、恒动理论、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指的是对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①形体结构整体性: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物质同一性:物质是同一的。
③机能活动统一性:心理和生理是人的两大基本活动,心身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促进、制约的协同关系古人强调“形神合一”。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恒动观念:指运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
3、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的体系的基本特点。
●证、症、病的区别:①证:即“证候”,“证据”之意。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②症:指症状,是病人述说的不适。
③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思想元气论1、气: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2、气的基本特征:(1)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以无形的弥散状态和有形的聚会状态被人们所感知)(2)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3)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3、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1)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2)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3)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阴阳学说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2、阴阳的特征(1)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积极的,进取的,刚强无形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的范畴。
中药学各章药物功效归纳
雷丸、榧子、(萹蓄、贯众)
偏于驱杀姜片虫
槟榔、榧子、(牵牛子)
相关功效
代表药物
备注
兼消积滞
使君子、槟榔、鹤虱、榧子、芜荑
兼能通便
槟榔、榧子
兼能行气利水
槟榔
(二)功效归纳
1、本章节药物:
相关功效
代表药物
治全身出血的药物
大蓟、小蓟、苎麻根、羊蹄、紫珠、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降香、白及、仙鹤草、血余炭、棕榈炭
炉甘石、硼砂
相关功效
代表药物
只供外用,不可内服的药物
土荆皮、升药、炉甘石
兼能劫痰平喘、截疟
砒石、铅丹、雄黄
兼能温补肾阳
硫磺、蛇床子
兼能止泻
明矾、大蒜
主要用于皮肤疥癣、湿疹等皮肤病的药物
硫磺、雄黄、轻粉、木荆皮、白矾、蛇床子、大风子
主要用于痈疽疮疥等外科疾患的药物
升药、砒石、铅丹、雄黄、露蜂房
主要用于五官科的药物
谷芽、鸡内金、鸡矢藤
兼行气活血作用者
山楂
兼行气导滞,降气化痰者
莱菔子
兼涩精止遗,化石通淋者
鸡内金
兼回乳者
麦芽
1.本章药物
主治的虫证
代表药物
偏于驱杀蛔虫
使君子、苦楝皮、鹤虱、榧子、芜荑、(石榴皮、贯众、雄黄、萹蓄、川楝子、花椒
偏于驱杀蛲虫
使君子、槟榔、鹤虱、(百部、石榴皮、贯众、雄黄
偏于驱杀绦虫
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贯众
擅于治外伤出血的药物
三七、茜草、白及、花蕊石、降香、乌贼骨
擅于治肺胃出血药物
大蓟、白及、紫珠、灶心土、白茅根
擅于治痔疮出血的药物
槐角、刺猬皮
2024年中药学各章总结
2024年中药学各章总结第一章:中药生物学本章重点探讨了中药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我们了解到中药的药效与生物活性成分密切相关,而药用植物的培育和采集对中药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和贮藏技术。
第二章:中药化学本章重点介绍了中药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
我们了解到中药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等。
中药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中药质量控制和活性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中药药理学本章探讨了中药的药理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我们了解到中药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来实现,而中药多成分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药效具有多靶点的特点。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药的作用规律和临床应用。
第四章:中药制药学本章重点介绍了中药的制药过程和制剂类型。
我们了解到中药制剂的选择和制备对药效的发挥和药物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章还详细介绍了中药制剂的炮制、加工和质量控制技术。
第五章:中药分析方法学本章重点讨论了中药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了解到中药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中药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还介绍了常用的色谱、质谱和光谱等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中药药物学本章探讨了中药的药效、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
我们了解到中药的药效和毒性是相互联系的,而与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中药药物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中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原则。
第七章:中药品质学本章重点介绍了中药品质控制和质量评价的方法。
我们了解到中药品质控制的关键是对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本章还介绍了中药的标准化和质量评价的方法。
以上是2024年中药学各章的总结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药学总论执业药师考试
动物及矿物类药材的采集 药材的收集,以保证药效,并兼顾容易获得和利于保护资源为原则,一般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每因品种不同而收集时间各异,小昆虫类应在数量多的活动期捕获,矿物药大多随时可以采集。 如桑螵蛸应在3月中旬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 鹿茸应在清明后45-50天锯取头茬茸,过时则角化 金钱白花蛇应在夏、秋季节,捕捉孵出 1-3周的幼蛇 制取阿胶的驴皮,应于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而质优; 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此时因其翅受湿不能起飞,且可减轻对皮肤刺激(应带上手套)。
先秦时期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以动物为师 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 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寻找
1.中药的起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中药学总论复习
《中药学》总论1. 植物类药物的采收:①全草类--花前期或刚开花时②叶类—花蕾将开或正在盛开时③花类—花正开放时④果实和种子类—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⑤根和根茎类—深秋时节⑥树皮和根皮类—清明至夏至间2. 炮制目的: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②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③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④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⑤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⑥矫臭,矫味,便于服用3.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4. 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5. 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6. 五味的作用:①辛:能行、能散、能润。
②甘: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
③酸:收敛固涩、生津。
④苦:泄热、燥湿、坚阴。
⑤咸: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⑥淡:渗湿、利小便。
⑦涩:收敛固涩。
7. “升降浮沉”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与药物质地关系:花,叶,皮,枝---升浮;种子,果实,矿物,贝壳---沉降。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9.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
如朱砂、远志能治疗心悸失眠,说明它们归心经;桔梗、杏仁能治疗胸闷、咳喘,说明它们归肺经;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说明它们归肝经。
比如羌活、白芷、柴胡、细辛、藁本,皆有止头痛之功,但分别善治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和巅顶头痛。
10. 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理论。
11.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12. 中药的“七情”配伍(尤其是所举得例子,必须牢记!):①单行——单用一味药物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如独参汤。
新世纪(第二版)《中药学》总论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 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附:道地药材歌诀: 东北人参细五味 河南菊地药牛膝
广东陈砂苏薄荷 四川黄连乌芎贝 宁夏枸杞甘当归 青海大黄蒙黄芪 云南三七与茯苓 晋参鲁胶兼浙贝 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 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⑥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炮制的方法主要有五类: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1.修治 修治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 ①纯净药材——有挑、筛、刷、刮、挖、撞等方法。 ②粉碎药材有捣、碾、研、磨、镑、挫等方法。 ③切制药材主要有切、铡等方法。 2.水制法 水制法的主要目的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 药性等。常用的方法——有漂洗、浸泡、闷润、喷晒、水飞等。 3.火制法 火制法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烫、煅、煨等 炒——炒黄、炒焦、炒炭 ①炒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苏子等。 ②炒焦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等。 ③炒炭是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如艾叶炭、地榆炭等。 炒黄、炒焦的目的——是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缓和药性或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炒炭的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 炙法——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 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等。 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蜜炙百部、枇杷叶 酒炙——可增强活血之功;当归、川芎、大黄 醋炙——可增强止痛功效或降低毒性;香附、元胡、甘遂、芫花 姜炙——可增强止呕作用;竹茹、半夏 盐炙——可引药人肾和增强补肾作用。黄柏、杜仲 烫法——先在锅内加热中间物体(如砂石、滑石、蛤粉),用以烫炙药物,使其受热均匀, 膨胀松脆,不能焦枯,烫毕,筛去中间物体,至冷即得。砂烫穿山甲、蛤粉烫阿胶珠。 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软,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得煎出, 以充分发挥疗效。如:龙骨、牡蛎、棕榈炭、血余炭。 煨法——煨法是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 加热的方法。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降低副作 用,增强疗效。
中药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2、延胡索要点:
为止痛佳品,善治各种疼痛。
川芎要点:
1。"为“血中气药 ”
2。"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
3。"治头痛之要药第十八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1、治咳嗽气喘之证常以杏仁和麻黄配伍应用,为什么?(论述)
杏仁与麻黄常配伍应用。杏仁苦温质润,麻黄辛温性烈,两药均为止咳平 喘要药,治肺实咳喘常相须为用。杏仁味苦主降,麻黄味辛主宣。麻黄可助肺 气的宣发,以宣通肺气而止咳平喘、杏仁可助肺气的肃降,以降泄肺气而止咳 平喘。另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麻黄得杏仁则不致过燥,杏仁得麻黄则不 致过滑。两药合用,一宣一降,一润一燥,使之宣降有度,刚柔相济而增强止 咳平喘的效果。
2、香附要点:
1。"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
2。"调经止痛之要药
3。"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之称
3、疏肝解郁 ——指以药物疏理肝气,恢复肝气疏泄功解,解除郁结,用治 肝气郁滞证得方法。
第十四章消食药
鸡内金要点:
善消各种食积
第十六章止血药
1、止血药分几类? 可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四类。
大黄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第九章祛风湿药
独活要点:
善治腰以下风寒湿痹
桑寄生要点:
1。"对肝肾不足之痹痛尤为适宜
2。"补肝肾安胎 第十一章利水渗湿药
1、试比较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在功效、应用方面的特点?(论 述)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虽均可治疗湿邪为患之病证,但各有其适 应范围及治疗特点。
(word完整版)《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资料整理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
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三点药性理论)、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
四大经典之一。
2、《本草经集注》:“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
——南北朝·陶弘景3、《新修本草》,收药844种,图文并茂。
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因此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成药药典。
——唐4、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5、《本草纲目》,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收集外来药物,分类“从贱至贵”。
6、《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全书共十卷,载药921中,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出色完成我国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
7、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如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细辛、人参、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广东陈皮、砂仁。
四大蕲药:蕲蛇、蕲龟、蕲艾、蕲竹。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浙八味:白术、白芍、白菊花、郁金、贝母、玄参、延胡索、麦冬.8、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9、四气的概念: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①降低或消除药物得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eg:生麻黄——发汗力强麻黄绒——用于儿科或年老体弱者②增强药物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eg:延胡索——止痛醋炒玄胡——加强止痛作用③改变药物得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得需要eg:生地黄(晒干)——清热凉血熟地黄(蒸制)——养阴补血④改变药物得某些性状,便于贮存与制剂eg:马齿苋——用开水烫后再可晒干⑤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与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3.炮制方法得五大类型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她制法4.什么叫水飞、炙、煅、单、淬水飞—借药物在水中得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得方法炙——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煅——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粹,充分发挥疗效单——就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得方法淬——就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得方法5.中药得性能与性状就是两个不同得概念中药得性能:就是对中药作用性质与特征得概括,就是依据用药后得机体反应归纳出来得,就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得性状:就是指药物得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6.叙述四气、五味得含义与作用①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平性药)a.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热性病证)b.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痛络、回阳救逆(寒性病证)②五味——辛甘酸苦咸就是五种最基本得滋味,此外还有淡味与涩味a.辛:发散、行气、行血辛香之气b.甘:补益、缓急止痛、调与药性、与中c.酸:收敛固涩(针对滑脱类病证)d.苦:泄、燥泄:通泄、降泄、清泄燥:苦温燥湿、苦寒燥湿坚阴:泻火存阴e.咸:软坚散结、泻下f.淡:渗湿利水g.涩:收敛固涩7.叙述升降浮沉、归经得含义,古人对“毒性”如何理解①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得趋向性a.定义升就是上升降就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与泄利二便b.●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得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物都就是升浮得●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得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能就是沉降得c.●升降浮沉与性味得关系药性升浮得,大多具有辛甘之味与温热之性药性沉降得,具有酸苦咸涩之味与寒凉之性●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得关系eg:诸花皆升,旋覆独降d.影响药物升降浮沉得主要因素——炮制与配伍②归经——药物作用得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a.归经就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得b.应用●与药性得关系eg:肺经病变肺寒:温热(肺经)干姜、细辛肺热:寒凉(肺经)黄芩、瓜蒌●与升降浮沉得关系eg:肺病、咳嗽肺虚:肺气不敛—沉降—五味子(敛肺)—补:白合(补肺阴)肺实:肺气不宣—升浮—桔梗、麻黄—泻:桑白皮③毒性——狭义毒药物得偏性一切药物得总称广义毒性:就是指药物对机体得损害性副作用:常用剂量时与效果无关得作用,会随停药而消失8.叙述“七情”得含义及具体含义七情——单味药得应用同药与药之间得配伍关系称为药物得“七情”①单行:指用单位药治病②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得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疗效③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④相畏:即一种药物得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⑤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得毒性或副作用⑥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⑦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用药禁忌)9.“十八反”得内容半蒌贝蔹芨攻乌(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藻戟遂芫俱战草(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诸参辛芍叛藜芦(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10.“十九畏”得内容硫磺——朴硝;水银——砒霜;狼毒——密陀僧;巴豆——牵牛;丁香——郁金川乌/草乌——犀角;牙硝——三棱;官桂——石脂;人参——五灵脂解表药1、写出麻黄、薄荷得功效与主治①麻黄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宣肺平喘——用于咳嗽气喘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②薄荷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清利头目,利咽——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2.写出紫苏、防风、白芷、菊花、柴胡得功效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3.比较生姜与紫苏紫苏 [ 发汗力强(相对生姜而言),善行气宽中,与中止呕,发汗解表又能安胎解鱼蟹毒,止呕生姜 [ 发汗力弱,善温与止呕,又能温肺止咳,解药毒4.能发汗解表,又利水消肿得药物就是麻黄、香薷能祛风解表,又胜湿止痛得药物就是羌活、藁本、防风能祛风散寒,又通鼻窍得药物就是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能疏散风热,又利咽透疹得药物就是薄荷、牛蒡子、蝉蜕能解表升阳得药物就是柴胡、葛根、升麻能解表,又祛风止痉得药物就是防风、蝉蜕能疏散风热,又清热解毒得药物就是菊花、升麻能疏散风热,又疏肝解郁得药物就是薄荷、柴胡5.叙述阳明、少阳、太阳、少阴头痛要药就是何药?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阳——羌活少阴——细辛6.叙述辛夷、牛蒡子、蔓荆子别名辛夷——水笔花(春花)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蔓荆子——万金子、蔓金子7.薄荷用法薄荷——后下清热药1.写出青蒿、夏枯草、栀子得功效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2.比较①石膏与知母石膏 [ 辛、甘、大寒,专清实热,善清肺胃(之热),煅后外用清热,清热泻火收敛除烦止渴知母 [ 苦、甘、寒,既清实热,又清虚热,善滋阴润燥,泻相火②黄芩、黄连与黄柏黄芩 [ 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又能安胎(清热)黄连清热燥湿 [ 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火,善治胃热呕吐,湿热泻痢泻火解毒黄柏 [ 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退虚热③牡丹皮与赤芍牡丹皮 [ 长于凉血止血,又退虚热,既治外痈,又治内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赤芍 [ 长于散瘀止痛,又清泄肝火3.写出天花粉、金银花、射干、鱼腥草得别名天花粉——(栝蒌根,蒌根)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银花)射干——乌扇鱼腥草——(蕺菜)4.写出天花粉、龙胆草得药用部位天花粉——(栝蒌得干燥)块根龙胆草——根5.写出石膏、鱼腥草、青黛得用法与用量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煅研末鱼腥草——煎服15-30g;外用适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后下)青黛——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6.天花粉与芦根清热生津、清肺芦根与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大青叶、青黛与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蒲公英与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红藤与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肠痈秦皮与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青蒿与地骨皮清虚热、清实热、退骨蒸银柴胡与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黄连、穿心莲与胡黄连清热鲜生地与玄参清热凉血、养阴专清虚热银柴胡善治目珠疼痛夏枯草乳痈要药蒲公英善治肺痈鱼腥草、芦根善治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清虚热,清实热知母、青蒿、黄柏、地骨皮、胡黄连、牡丹皮泻下药1.写出大黄得功效、主治、性味①性味——苦寒②功效与主治泻下攻积——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清热泻火——火邪上炎所致得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止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解毒——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2、泻下药中有哪些药物得用法、用量较特殊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番泻叶——泡服芦荟——不入煎剂甘遂——入丸散,醋制,0、5-1g京大戟——煎服,1、5-3g巴豆——制霜内服,0、1-0、3g(有大毒)3.大黄与牵牛子得别名大黄——大黄炭、川军、绵纹、生大黄、制大黄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4.能泻火逐饮,又消肿散结甘遂、京大戟能逐水退肿,又泻下通便牵牛子、巴豆能杀虫,又泻下牵牛子、芦荟、 (芫花)祛风湿药1.写出木瓜、桑寄生、蕲蛇得功效木瓜——疏筋活络,除湿与胃桑寄生——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蕲蛇(白花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2.比较羌活与独活羌活 [ 解表力强,善治身半以上风湿痹痛,又治太阳头痛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独活[ 解表力弱,善治身半以下风湿痹痛3.木防己与汉防己,南五加与北五加得功效各偏什么①木防己——祛风止痛汉防己——利水退肿②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4.白花蛇与金钱白花蛇得品种、药用部位、用量有何不同①白花蛇品种——蝮蛇科动物尖吻蝮蛇(五步蛇)药用部位——除去内脏得干燥全体用量——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1-1、5g②金钱白花蛇品种——眼镜蛇科银环蛇药用部位——幼蛇用量——多研末服,每次0、5g,亦可浸酒服5.能祛风湿,止痹痛,又散寒解表独活、羌活能祛风通络,又除骨鲠威灵仙能祛风通络,又定惊止痉蕲蛇能祛风通络,又清热解毒希莶草能祛风湿,又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狗脊吐泻转筋要药木瓜芳香化湿药1.藿香得功效、主治、性味①性味——辛、微温②功效与主治化湿——用于湿滞中焦证解暑——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止呕——用于呕吐2.苍术得功效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3.化湿解暑藿香、佩兰能化湿行气,又温中止呕白豆蔻、砂仁脾瘅专药佩兰燥湿行气厚朴 (消积平喘)行气安胎砂仁、紫苏利水渗湿药1.车前子、金钱草得功效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金钱草——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2.石淋、膏淋、血淋各选何药为宜①海金沙——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②石淋——滑石、海金沙、金钱草膏淋——海金沙、萆薢血淋——瞿麦、石苇、海金沙(热淋——滑石、关木通、瞿麦、海金沙、金钱草) 3.茯苓、猪苓、海金沙得药用部位就是什么?茯苓——菌核(多寄生于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猪苓——菌核海金沙——成熟孢子4.车前子、海金沙、滑石得用法车前子——宜布包海金沙——宜布包滑石——宜布包5.茯苓得功效、主治、性味、归经①性味——甘、淡、平②归经——归心、脾、肾经③功效与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各种水肿健脾——用于脾虚诸症安神——用于心悸、失眠6.粉萆薢、绵萆薢得功效各偏什么?粉(山)萆薢——利湿浊绵(川)萆薢——祛风湿7.虎帐、大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泻下通便木通、瞿麦利尿通淋、通经通乳专药关木通通淋专药海金沙黄疸专药茵陈蒿温里药1.写出附子得功效、主治、性味、归经①性味——辛、甘、热(有毒)②归经——归心、肾、脾经③回阳救逆——用于亡漾证助阳补火——用于虚寒性得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散寒止痛——用于寒痹证2.写出吴茱萸得功效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3.比较附子、干姜、肉桂附子 [ 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力强而为要药,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肉桂温里散寒 [ 守而不走,长于补火助阳,引火归源,又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温煦气血干姜 [ 能走能守,回阳救逆力弱,长于温中散寒,又能温肺化饮4.附子、肉桂得用法、用量附子——煎服3-15g,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肉桂——煎服2-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5.六经头痛各以何药为要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6.回阳救逆要药附子补火助阳附子、肉桂止呕吴茱萸、小茴香、丁香温中散寒要药干姜温肺化饮干姜、细辛理气药1.写出橘皮、香附、沉香得功效、主治①橘皮理气健脾——用于脾胃气滞证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咳嗽②香附疏肝理气——用于气滞胁痛,腹痛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③沉香行气止痛——用于胸腹胀痛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纳气平喘——用于虚喘证2.比较橘皮与青皮橘皮 [ 已成熟果实果皮,药性缓与,入肺脾,长于理脾肺气滞,又健脾与中,行气燥湿化痰青皮 [ 幼果或未成熟果实果皮,药性缓急,入肝胆,长于理肝气郁滞,行气力强(破气),又消积化滞3.枳实、青皮得使用注意枳实——孕妇慎用青皮——4.沉香得用法、用量沉香——煎服1-3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5.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与中) 橘皮、佛手破气,消积青皮、枳实善治胸痹薤白(要药) 、枳实、瓜蒌疝气痛,睾丸肿痛荔枝核止呃要药柿蒂杀虫疗癣,行气止痛川楝子善治上焦气滞香附中焦气滞要药木香善行下焦气滞乌药消食药1.写出鸡内金、山楂得功效与主治①鸡内金消食健胃——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涩精止遗——用于肾虚遗精,遗尿②山楂消食化积——用于肉食积滞证行气散瘀用于泻痢腹痛,疝气痛用于瘀阻胸腹痛,痛经2.山楂、麦芽、神曲消食得特点就是什么?山楂——油腻肉积麦芽——米面薯芋食积神曲——米谷食积3.麦芽、莱菔子得使用注意就是什么?麦芽——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莱菔子——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又不宜与人参同用4.回乳要药麦芽驱虫药1.槟榔得功效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2.南瓜子、鹤草芽、雷丸得服法,用量如何?为什么?南瓜子——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本品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蛋白质及维生素A、B1、B2、C,又含胡萝卜素鹤草芽——研粉吞服,每次30-45g,小儿0、7-0、8g/kg,每日一次,早起空腹服用不宜入煎剂,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雷丸——入丸散,每次6-15g;驱绦虫每次12-18g,日服3次,冷开水调服,连用3天不宜入煎剂,因本品含蛋白酶,加热60℃左右即易于破坏而失效(不宜与酸性食物同服)3.使君子用法、用量、副作用如何?用法用量——煎服10-15g;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每日1-1、5粒,总量不超过20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