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1页
❖中医学区分西医学基础特点 是什么?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2页
中医学概念
❖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经数 千年发展而形成,是中医研究人体生 理、病理以及疾病诊疗和防治一门科 学。其含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 技术和养生方法。它包含中医基础医 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康复医学等内 容。
第27页
❖ 2、说明人体生理功效——“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
❖ 阴气平顺,阳气固密,阴阳双方在对 立制约消长中维持着相正确动态平衡,人 体生命就正常。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28页
3、说明人体病理改变
(1)正、邪含义 正:正气,指人体结构与功效活动及
其抗病和康复能力。包含脏腑、经络、精 气血津液及其所产生维护人体健康能力。 用阴阳来区分其属性,可分阳气和阴精两 个别。
第6页
(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完整个体,“完整”
一词数学概念是不可分意思。
中医学整体观念是指机体本身完 整性和人与外环境统一性。
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一体,形神一

(1)
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经过 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作用,组成了心 肺脾肝肾五大生理功效系统。
病性质、疾病部位及邪正之间关系。如:
风寒表实证,
❖ 病因一风寒
❖ 病性一寒
❖ 病位一表
❖ 邪正关系一实
❖ 反应了疾病在现阶段本质,可作为治疗
疾病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18页
❖ (3)、病:疾病,

疾病是指致病邪气作用人体后,
正邪斗争而引发阴阳失调所出现含有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16
+ (3)中医学融合来自印度、 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 成为当时世界医学中心。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制定 颁布的官方药典《新修 本草》问世。
17
• 西晋医家皇甫谧(公元215~282) 《针灸甲乙经》12卷,128篇。
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 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针刺手法、刺
禁、腧穴主治等。 书中经过考查确定了当时的腧穴总数和穴位349个
11
+ 秦汉时期
+ 著名的医家 扁鹊 (秦越人)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
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针 法 分析了病例。 + 补充了《内经》的不足。
12
秦汉时期
+ 《神农本草经》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按 功效特点分成上、中、下三品,所录药物 功效的记载,屡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 书中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学 说,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该书的问世, 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
+ 宋末 宋慈的《洗冤集录》 一书,达到了古代法医学 的顶峰。
+ 宋朝出现了官办药局的配 方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
23
• 王惟一(公元1026年)
设计铸造铜人精细刻制了 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 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 之用。
考试官将铜人穴位注水, 外用蜡封。受试者如取穴 正确,可针进水出。
研究人体病理生理的变化 祥于结构 略于机能
5
东 方 医 学
东西方医学之差异
西 方 医 学
“经验和 直觉”; 模糊的 整体; 中医学 取类比象
认知方法
“实证加 推理”; 清晰的 局部; 西医学 实体解剖
中医学采用 宏观形象 以辨证论治
为核心

绪论中医基础理论PPT实用版课件

绪论中医基础理论PPT实用版课件
9
理论特色
• 融会了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哲学概念,以临 床实践为基础,吸收了古代自然、社会、生物、心理等多 学科的重要成就,从整体、联系、运动的观念出发综合地 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
• 重视自然、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其理论形成之 初,就确定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整体医学模式雏形
• 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 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 的辨证论治原则,为中医临床医 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辩证论治理 论体系的基础,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 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 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为中医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上 工治未病”,“方书之祖”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延续和目的
等 广义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创造的中医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体表、组织、官窍有病,也可影响脏腑; 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 “燧人氏始钻木取火,炮生而熟,令人无腹 天然中药及自然疗法具有毒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易应用于基本卫生保健的突出优势
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了证候; 反映了某一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
• 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病源和症状
28
孙思邈
而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
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迅速,一批优秀中成药企业是强化中医药文化宣传的成功范例
• 唐代,著《备急千金要方》和《 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医学家们在前代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大胆创新,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在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学术争鸣中,中医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这是因为“证” 的概念中包含着病因、病机、病位。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内外环境统 一性的思想,称为辨证论治。
请解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完整版ppt课件
56
56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同病异治”的“同病”是指 B
A.病因相同 B.病种相同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 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 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即“证同治亦 同”。
完整版ppt课件
55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论治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不在于“证” 的区别。
论治的目的是为了辩证,故论治是辩证的 依据和前提,辩证是治疗的方法和手段。
▪ 地域的差异,地理环境和地区气候的不同, 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 比如,南方气候偏于湿热,人体腠理疏松; 北方气候偏于干燥,人体腠理致密。
▪ 一旦异地而居,会感到一时的不适。这样就 是人们常说的“水土不服”。
完整版ppt课件
33
人与自然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①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②地域环 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 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
完整版ppt课件
4
▪ 中医学的重点不在治疗,而在预防, 即治未病。
完整版ppt课件
5
▪ 附:民族医学 如:藏医、蒙医、苗医。
完整版ppt课件
6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学
中医康复
中医临床各科 中药制剂学
完整版ppt课件
7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经典中医著作
《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等经典 著作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中医发展
现代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 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融 合。
中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 ,需从整体角度考虑疾病 的治疗。
辨证施治
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修身养性
通过修养身心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以中药、针灸等非手中医强调正气与邪气的平衡, 西医强调病因与病理机制的研
究。
CHAPTER 02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两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阳代表积极、向上、运动,阴代表消极、向下、静 止。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也受阴阳平衡或失调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 • 中医诊断方法 • 中医治法 • 中医预防与保健
CHAPTER 01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中医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医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医 疗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路线和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 道,与脏腑器官相连,具有联络全身各部,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

04 持之以恒
养生保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 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05
中医基础理论对疾病的认识
疾病的概念与分类
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正邪相争而导致的功能失调、形态结构 损伤和物质代谢异常等生命活动的异常。
疾病的分类
中医将疾病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两大类,其中外感疾病主要是指由外邪 侵袭机体引起的疾病,内伤疾病则是由内因所致的疾病。
药物治疗
利用中药材,根据疾病的性质和部位,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和剂量,进行对 症治疗。
非药物治疗
采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 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中医基础治疗方法介绍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改 善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推拿疗法
气血津液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和功能,气血运行不畅 会导致疾病。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 2
古典医籍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源于《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
历代医家
历代医家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 发展,形成了众多流派和学说。
3
现代发展
现代中医学者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
要点三
强调病因、病理
中医对病因、病理的认识非常深刻, 认为不同病因作用于人体会产生不同 的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在诊断和治 疗时特别注重辨证施治。
疾病的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中医认为预防是治疗疾病的首要任务,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等,即在疾病未 发生或发生早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3、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 4、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 、
疾病的科学。
特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 的思维方法、自然科学为主体、人文社会科学相
交融 (一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的特性 (三)中医学受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四)多学科交叉渗透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4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藏象学说
精气血津液神学说
经络学说
(三)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病因
发病
病机
防治原则
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
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及关系: 病—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邪气抗争而
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 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包括病因、病理演变规 律、临床症状体征等
症—临床症状体征的总称。疾病的外在表现。
被誉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三 大奇书 之一(另外两部为《易经》与《道德 经》)
《黄帝内经》成编于春秋战国到两 汉期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 论专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 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 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内容涉 及医学、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 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 哲学、历史等,《黄帝内经》是第 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注意事项
环境要安静,避免外界干扰;医生态 度要和蔼,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手法 要轻柔、准确,避免过度用力或时间 过长;要结合望闻问诊,全面分析判 断。
2024/2/2
27
06
防治原则与策略
2024/2/2
28
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思想贯彻
强调养生保健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 情志等方式,提高人体正气,预
望色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及皮肤、 黏膜、舌苔、排泄物等颜色,以了解 脏腑气血盛衰和病邪性质。
2024/2/2
望形态
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姿态 等,以诊察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 盛衰。
注意事项
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有色光源 干扰;要全面观察,不可片面;注意 病人情绪变化对望诊的影响。
24
综合化
中医正在与西医相互融合,形成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为
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7
02
阴阳五行理论
2024/2/2
8
阴阳概念及其关系
阴阳定义
阴指事物的阴暗、寒冷、 静止、内敛等属性;阳指 事物的明亮、温暖、活动、 外放等属性。
2024/2/2
阴阳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变 化的根本动力。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事物正常发展 变化的基础,阴阳失调则 会导致事物出现异常变化。
9
五行概念及其生克关系
五行定义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 能量状态,代表事物的不同属性和相 互关系。
五行相乘相侮
五行之间相乘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 克制,相侮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向克 制。
五行生克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课件-PPT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课件-PPT
的个体,“完整”
一词的数学概念是不可分的意思。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指机体自身 的完整性和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一体,形神一体 (1)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内联 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构成了心肺脾肝肾五大生理 功能系统。
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 ❖ ①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 ❖ ②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 ③ 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 ④ 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 调查资科表明:哈尔滨出生的足月婴儿身高比昆明出生 的足月婴儿要高18.31至15.30厘米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正、邪的含义
正:正气,指人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及其 抗病和康复能力。包括脏腑、经络、精气血津 液及其所产生的维护人体健康的能力。用阴阳 来区分其属性,可分阳气和阴精两部分。
邪: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也有 阴阳之分:
❖ 如 六淫 寒湿——阴邪 风、暑、火——阳邪
❖ (2)说明病理变化的总纲
存,不可分离。

(4)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 体表组织器官与内脏的病变相互影响 ❖ 脏腑之间的病变相互影响 ❖ 形神病变相互影响
(5)诊断方面——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 了依据。 《内经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 脏,则知所病矣。” 朱丹溪曰:“欲知其内, 当以观乎外”。
(6)治疗方面——局部病变从整体治疗, 如《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
❖ (2)、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 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疾病的原因、疾病的性质、 疾病的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如:风寒表实证,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PPT课件

汇通专著; 当代《内经讲义》《中医学基础》《中
医基础理论》
医学资料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㈠整体观念 ㈡辨证论治
医学资料
㈠整体观念
⒈概念: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各个 部分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事物与事物 之间亦密切联系,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有机 整体。
医学资料

⒉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 人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 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 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 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 条件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医疗实践中,必 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 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
东 汉 张 机 ( 仲 景

·
《金匱要略》
医学资料
《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
①上、中、下三品,是中国药
学史上最早的药物分类法; ②中药药性理论; ③七情和合。
炎 帝 ( 神 农 )
医学资料
综 述
Ⅰ理论框架的建立 《内经》 :整体观念、藏象经络、精气神 《难经》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方书之祖 Ⅱ治疗技术的发展现 药物疗法的发展: 《神农本草经》:最早药物分类法、中药药 性理论、七情和合 南朝·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药物自然属 性分类、“诸病通用药”以病证类药 针灸推拿技术的发展
应用举例: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法
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 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 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 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 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 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 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  ppt课件
赵献可(字养葵)著《格致余论》,强调“命门 之
ppt课件 21
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吴有性(字又可)著 《温疫论》,创“戾气”说, 指出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 而非一般的六淫病邪。
ppt课件
22
清 叶 香 岩 先 生
立热著叶 了病《桂 卫发温( 气生热字 营发论天 血展》士 辨的,, 证规阐号 。律明香 ,了岩 创温) ,
中医基础理论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三、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ppt课件
2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1.中医学的起源
中医学源于原始社会,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有三 千余年历史。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斗 争中逐步积累和创造出来的。商代已初步积累了一些用 药经验。殷虚出土的甲骨文有疾病的名称多达20余个。 《淮南子﹣修务训》也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饮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35
(1)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 古人以“天地”名之。天地阴阳二气处于不 断 的运动变化之中,故人体的生理活动必受天 地之气的影响而有相应的变化。
ppt课件
36
●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一年间气候变化的规律一般是春温、夏 热、秋凉、冬寒。自然界的生物在这种规律 性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出现春生、夏长、秋 收、冬藏等相应的适应性变化,而人体生理 也随季节气候的规律性变化而出现相应的适 应性调节。 一日之内的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生理 也有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 生存的必要条件。大自然存在的阳光、空气、水、 温度、磁场、引力、生物圈等,构成了人类赖以生 存、繁衍的最佳环境。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又可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人与自然 环境息息相关的认识,即是“天人一体”的整体观。 “天”,此指整个“自然环境”而言,包括气候 和 地域环境。若“天”与“地”相对而言,则主指“气 ppt课件

中医基理论绪论课件-PPT课件

中医基理论绪论课件-PPT课件

• 中医药的辉煌成绩引起了国际 医学界的重视,从20世纪70年 代,以后数度出现了国际性 “中医热”、“针灸热”、 “中药热”,法国和其他欧洲 国家先后成立了“国际针灸学 会”、“国际耳针协会”、日 本的针灸师达10余万人,目前 世界上已有近三分之一人接受 过中医中药、针灸、气功、按 摩的治疗。
第二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到1992年全国已有中医院2187所,病床182728 张,中医技术人员362612人,中医药大学30所。
• 1956年开始,全国各地普遍开办西医离职学习 中医班,培养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对 中医理论的“肾”、“肝”、“脾”、“阴虚 证”、“阳虚证”、“血瘀证”、“脉诊”、 “经络”、“气功”的研究和对急性阑尾炎, 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胆道蛔虫症、乙脑、 肝炎、慢性肾炎、冠心病的治疗都取得了可喜 的成就。
《伤寒论》(外感病)
《金匮要略》(内伤病) 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第一部临床专著”、 “方书之祖” 4.《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记载365种 , 提出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方法:三品分类法(上、中、下)
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晋.皇甫 謐《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 专著。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者的关系: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结 果和目的,论治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论治的体现
• 同病异治:由于在
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 病理变化不同,即证 不相同,根据辨证论 治的原则,治法也不 同。
异病同治:在不同的
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 相近的病理变化,即出 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 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 法也相同。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
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 ,还给她们取了名字, 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
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启发
如果狼孩在出生时不属于先天缺陷,则这
一事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 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 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 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 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人类社会环境 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精选ppt课件最新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除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起到过重要作用外,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 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矿物学、 植物学、军事学、数学以及酿酒技术、冶炼 技术等,都曾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 展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气象学知识促进 了六淫病因学说的产生,兵法知识奠基了治 病原则与方法的形成,对四时物候变化的认 识促成了“天人相应”思想的建立等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 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 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 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 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 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 展规律的学科。人不仅具有自然物质(生 物)的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 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 引起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问题。 社会环境的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 件的变化,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常产生较大 影响。因而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 性。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15
ppt课件.
一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三)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四)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性
(2)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双重性
(3)东方传统文化的综合性
(4)科学、仁术和技艺的融合性
16
ppt课件.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2.扁鹊《难经》 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外感病)
《金匮要略》(内伤病) 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 4.《神农本草经》--为中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18
ppt课件.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魏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
&.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吴又可《温疫论》 ---- “戾气说” 清·叶天士《温热论》 —“卫气营血辨证”
吴鞠通《温病条辨》 —“三焦辨证” 薛生白《湿热条辨》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解剖错误、发展瘀血理论
3
ppt课件.
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国医药学有 着辉煌的历史,16世纪之前一直 遥居世界医学之先,创造了许多 世界之最。
4
ppt课件.
华佗在东汉末年,约公元2~3世纪就 发明了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并成功 进行腹部肿瘤和胃肠吻合术,而西方 医学在19世纪40年代才使用乙醚全身 麻醉,外科手术则更晚,比华佗足足 晚了1600余年。
感 受很深,我觉得中医真的是博大精深,我要好好看 中医方面的书,多了解中医。”
12
ppt课件.
我国当代的科学泰斗钱学 森先生,20多年之前曾说过: 中医的合理内核一旦被揭破, 整个现代科学都要改写。虽然 改写的时代远未到来,可是, 从中却透出了一线亮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人体
六腑: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胆
外 五体:皮、脉、筋、肉、骨 七窍:眼、耳、鼻、口、舌、前阴、后阴
34
所有器官通过全身经络而相互联系,其规律是: 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系统
例: 心——小肠——脉——舌(心系统) 肝—— 胆 ——筋——目(肝系统)
注:每一系统皆以脏为首领,故五大系统以 五脏为中心,而五脏又以心为最高统帅,对人体生 命活起着主宰作用。
5
中医学产生的背景
⑴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 ⑵长期医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 ⑷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科学理论和医药实践的基础
6
一、中医学学科属性
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 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交融 的综合性医学科学知识体系。
⑴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⑵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特性 ⑶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⑷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㈠整体观念 ㈡辨证论治
32
㈠整体观念 含义:
关于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 识。
整体观念是一种思想方法,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法、 辨证、养生和治疗所有领域。
33
Hale Waihona Puke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体现于四个方面:
●形体结构方面
人体组织器官相互沟通,局部与整体不可分割。
7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时期 四大经典
充实和发展
临床专科专 著
突破性进 展
金元四大 家
魏晋隋唐
综合汇通深化发 展
温病四大家
明清
宋金元
近现代
先秦两汉
继承、发展、创 新
中医学是开放系 统
8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战国至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确立。
分为:《伤寒论》 113首
《金匱要略》262首


·
张 仲 景
14
《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
根据药物功效和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是 中国药学史上最早的药物分类法。
炎 帝 (
奠定了中药理论体系的基础



15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⒈魏晋隋唐时期 隋·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现存 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
30
⒋近代、现代(继承与创新)
近100多年示中医失落的100年 30年代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集古今中医学大成;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西医学汇通专著;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发展中医,办校、办院,提倡 中西医结合,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一大批专著 出现,中医又能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31
张从正(子和)
22
李杲gao(字明之,号东 垣老人)倡“内伤脾胃,百病由 生”,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补 土派(脾胃学派)
李东垣
23
朱震亨(字彦修,后人尊为 朱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 不足”。善用滋阴降火治疗杂 病—滋阴派
24
金元四大家
25
⒊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
王清任 著《医林改错》 改正前人解剖错误,发展 瘀血致病理论
16
晋·王叔和 《脉经》现存第一部脉学 专著,首次对中医脉学进 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奠 定了脉学理论与方法的系 统化和规范化的基础。
17
晋·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现 存最早的针灸学专 著。
18
唐·孙思邈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补充) 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19
⒉宋金元时期(承前启后)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中医学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发展所形成的以中医药理论与实 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的规 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养身的综合性科学。
叶天士
28
物学研究
李时珍 (字 东壁) 《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
前我国药物学研究的成就, 并且对人体生理、病理、疾 病诊断、治疗等有着详细论 述,是一部内容丰富、影响 深远的医药学著作。
29
中国医学史上的四次创新与发展
西汉末《黄帝内经》 东汉末《伤寒杂病论》 金元四大家的出现 清代温病学派的形成
9
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中 医理论形成的标志。 包括:
《素问》九卷八十一篇 《灵枢》九卷八十一篇
10
内经》
成就:
▲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阶段,发 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
▲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11
《难经》
相传为秦越人(扁鹊)所著, “难”:有质难之意,即问答。全书共 有81个问答,称“八十一难”。
中医学基础概要
绪论
1
主要内容
■ 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 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有 重要影响的医家和论著 ■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 念、辨证论治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南宋·陈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 了病因分:内因、外因、不 内因的“三因学说”。
20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创河间学派(后人 尊为刘河间),倡导火热 论—寒凉派。为后世温病学 说的创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1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 倡“邪非人身所有,邪去则 正安”,善用汗、吐、下三 法攻邪治病—攻邪派(攻下 派)
鹊扁
12
难经》
成就: 在《内经》基础上有所发展,尤以脉诊和 针灸治疗较《内经》更详。如独取寸口、 五腧穴理论、命门三焦理论。 《内》、《难》二经的成书,为中医学 的独特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13
《伤寒杂病论》
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系,奠定
临床医学的基础。后世尊张仲景为“医 圣”,其书尊为“方书之祖”。
明代命门学说: 张介宾《景岳全书》 《类经》 赵献可《医贯》
王清任
26
温病学说与温病四大家
明·吴有性(字又可) 《温疫论》,明确提出温 病病因为“戾气” ,传 染途径为口鼻吸受。
吴又可
《大明劫》
27
温病四大家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 《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 体系
吴瑭(字鞠通) 《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理论体系 薛生白《湿热条辨》 王孟英《温热经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