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以山水来 讲,山为实, 水为虚,山 环水抱其实 也就是虚实 的的结合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墙垣,作为实的部分在园林建筑的立面处理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 廊或其他完全透空的部分,作为虚的要素可与实的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关 系。而隔扇、漏窗等虚实参半的要素则可起到调和或过度的作用
空间对比: 将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的安排在一起,可借两者的对比而突 出各自的特点。 例如,大、小悬殊的两个空间相连。 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因为小空间的 对比,会使大空间给人以更大的幻觉。
南京瞻园入口部分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图为 拙政 园中、 西部 分平 面图
分 析 图 中部景区示意图
而在中部又以南轩及其 以西的水景最佳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采用集锦式布局的大型或特大型的皇家苑囿,常采用的是突出某个 景区或风景点的方法控制全园。比如北海琼华岛上的白塔。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藏与露 引导/暗示 蜿蜒曲折 起伏与层次
高低错落
虚与实 渗透与层次
与爬山廊一样用以连接地处高低 不同建筑的 跌落游廊
独特的韵律美和优美的外轮廓线
以跌 落游 廊连 接的 北海 琼华 岛某 园林 小景
以跌 落游 廊连 接使 建筑 本身 顺势 而下
承德离宫梨花伴月建筑群,
内/外向 主从/重点 空间对比
疏与密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浅谈园林中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作用玛莎施瓦茨曾经解释景观就是除建筑外的全部,这句话虽然是在强调景观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也不可否认,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作为住所,休憩,观景的建筑,他们在园林中的景观作用甚至超越了原本所有的使用价值,在意境塑造,景观衬托与突出方面都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一.意境塑造从字面上理解,意境中意是主管范畴,境为客观范畴,但真正理解上确实不可言传的,但无可否认,有意境的景观必将触及人的内心,诱发开拓人的思维和想象。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一样,强调意境美,除了在园林中堆山理水配置花木外,园林建筑的配置也尤为重要。

中国园林布置讲求疏密有致,层次丰富。

紧靠植物与山石不能充分的表现出疏密与层次,需借助园林建筑在院内的聚散与高低错落可以加强院内层次感。

建筑密布的地方空间变化多样,可使人产生游园的新奇感和兴奋感,再加上由建筑之间连接而分割维和出不同的空间,更让人有移步换景,空间转换的奇妙感受。

建筑稀疏的地方则提供给人们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有松有紧,有张有弛,人们在游园过程中才能感受到游园的新奇与乐趣。

同时由于建筑形式变化多样,亭台廊阁均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色彩,高度相互交错,隔窗,门洞,廊桥,以及构筑物的转折,使得不同空间的景观相互渗透融合,配合以山石植被水体,共同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优雅意境。

现代园林建设中虽不像古典园林中对意境的追求,且园林建筑数量大大减少,但景观中合理的布置建筑物的折曲,位置,高度及色彩依然会影响到景观效果游赏景观时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但从建筑与规划的角度思考,注重建筑布置的层次与疏密,注重意境的营造,对于度假村,居住区,街道景观都有重要的意义,是解决城市景观单调重复无归属感的突破点之一。

除上述之外,更为直观的是建筑上匾联与诗文。

这种形式更能诱发人的联想与思考。

拙政园的留听阁,取义于留得芭蕉听雨声,与周围环境配合通过阁的名称进一步升华了意境。

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有感

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有感

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有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是一部教学用书,内容涉及到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
代表作品及其特色的叙述等,以及如何运用古代园林设计把握传统空间结构及当代设计思
想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的出版是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次系统性阐释,充分体现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和古典园林规划提供参考,起到指导性作用。

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园林空间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如何
表达文化含义的出色能力。

如《兰若寺秘要》中记载古代园林的“九曲”的曲折建筑,以
及园林中所设置的“石亭”、“花伞”等,既代表自然和谐的气息,又提取了中国古代文
化的精华。

当前,人们企盼着古典园林的复兴,希望在设计艺术中可以体现古代园林的文化含义,表现地域文化特色并吸纳传统文化的精华。

通过阅读《中国古典园林史》,不仅能够使我
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空间结构,还可以让我们在设计上更从容将古代文化风情融入
其中。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各地园林文化的魅力,有
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语言,发挥它们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扩大研究古典
园林的视野,使古典园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造景艺术——读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造景艺术——读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比、 衬托 , 使 得人 们 对主 景 产 生 更 大 的 错觉 。 在 这种 运 用 问 对 比手 法 方 面 ,苏 州 留 园给 人 的 印 象 极 为
昏昏欲睡。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同林 的代表 , 除了 艺术造诣 I 的 高超技巧 , 在游玩乐趣的设置技巧上也相 、 』 , 精巧。

: , 0 , 一? ,
, 、,一: ,~、
、 一 、
0 ,一 、













,一













作中, 如何针对学 生违规 、 违纪 特点 、 心 理 动 态 等 原 进 行 深 层 次 分 析 并 采取 有 效措 施 。如 闲学 习方 面 的 问题 而 导 致 违 规 、 违 纪 行 为的 , 学校应 积极组织 , 通 过提高学 习兴趣 、 激 发 学 牛 热 情 来 改 善学 生 成 绩 问 题 。 同时 对 I I { 现 的违 舰 、违 纪 行 为 予 以 面强 化, 引 导并 支 持 学 '  ̄ Li E 能 撮的激发 , 赞 同其正确行 为 , 引 导 学 生 成£ ∈ 方向, 建立起学生遵纪守法 、 努 力 向上 的 成 长 动 机 。
十步 , 豁然开朗” 。
林 从事者对 自己i 殳 计创作的綦础。 【 f I 国同林 的历史起源悠久 , 艾人 墨客皆附庸风雅 , 中同同林
种 类繁多 , 尤其 以苏州园林风格突f “ 引 人 人 胜 。放 眼 世 界 , 苏 州 园林 数 量 之 多 和 造 诣 之 高 在 任 何 地 【 ) ( 郜少有 、 亚里 斯 说 , “ 美 与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一、前言纵观中国园林的发展轨迹,从殷周苑囿、汉唐雄风、魏晋六朝、宋元明清到现代园林,已有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经过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诗词等多种艺术综合,长期相互交融渗透后发展出来的一门体系完备的艺术门类,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多姿多次,个性特征鲜明。

还特别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介绍中国园林的史论专著及影音资料多以华丽优美的词藻赞美古典园林的形式与意境的精妙,虽引人入胜,却较少揭示产生这种精妙的原因。

彭一刚先生撰写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这本经典著作,从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总体特征、中西方造园手法对比入手,联系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突出强调其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结合为一体的特点。

作者运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文字,精美的钢笔画,清晰直观的照片和分析图,从建筑构图及空间理论的角度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系统而深入地进行了分析研究。

反复阅读书中各章节后,让我对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

本文结合自己本科实习时所见到的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实例,就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要素园林造园成熟于明清时期, 其造园的规模、技术、艺术等方面都比前人有很大的提高, 成为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

而江南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园林史上有着非凡的成就。

江南所建园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园,是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园林。

唐朝杜苟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

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私家园林以明清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代表,如拙政园、寄畅园、留园、沧浪亭等,它们在创作思想上,均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主要表现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在创作中居于主导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景观规划所黄威特《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彭一刚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

他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总体特征、中西方园林造园的对比开始,对中国古典园林做了一个概括。

书中还运用了大量篇幅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并就中国南、北园林艺术风格差异做了详细的比较。

而且书中除了有照片外还配置了大量插图及分析图。

简单通俗的语言文字,精美的钢笔画,清晰直观的分析图,让初学景观设计的我读过这本书后受益匪浅。

全书分二十五个小部分,依次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分布特点、中国古典园林自身的一些特征、中西方园林的哲学比较:从形式、布局、空间特点、造园特点等几个部分入手,向读者直观而又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

每一个章节都十分通俗易懂,并配有很多插图,让初学设计的人能够一目了然。

其中“看与被看”、“藏与露”、“虚与实”等这几个章节让我映像深刻。

(1)看与被看无论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的园林,都逃不过观景和景观两个字。

同样的两个字,仅仅因为顺序的颠倒便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观景指的是从某一点向别处看的意思,而景观则是指作为对象从各个方面来被观赏,简单的讲就是看与被看。

在古典园林中,绝大多数风景点包括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都必须同时兼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烟雨楼景观在如意洲建筑群后面,让自建筑群西部对山斋后院通过圆人感觉快要走到尽头时忽然又出现了洞门恰巧看到南山积雪亭。

远处一个新的景观,就像“山穷水尽疑无看洞口就像一幅山水画,从洞口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般。

洞口往里看又是另一番景象。

任何艺术作品想要向展现给世人看不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率直地、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另一种则是取含蓄、隐晦的方法使其引而不发,显而不露。

中国古人就十分喜欢后者。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绘画的关系及其密切,很多造园设计师同时还是诗人。

中国人对于一些景观的表现更加偏向于含蓄的表达,即所谓的藏。

在园林中,不论高大的楼阁或小巧的亭,全然地袒露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更含蓄、意境深远。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1.前言第一次接触彭一刚老先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在本科阶段,记得当时应该大三,偶然间在图书馆翻阅到了这本书,第一眼便被书中精美的手绘插图所吸引,老先生以其特有的抖线风格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至今使我印象深刻。

当时由于有其它学习任务,只是匆匆浏览了一遍里面的插图,想着等忙过了这一阵便来借回去好好翻阅,再将插图临摹一遍。

然而,因为自己的怠惰,后来竟忘了这事,不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这本书的名字却一直留在大脑里。

没想到在研究生阶段,借着《景观环境设计理论》这门课程,却有了很好的机会来品读,实属有幸。

我自己对于园林、景观也是非常喜爱的,以至于曾经萌生过跨考景观设计研究生的想法,权衡之后,终因本科开的这方面课程太少,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太过薄弱而放弃。

虽然目前学的城市规划,但我认为景观及建筑方面知识的学习对做好城市规划有着莫大的帮助。

由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较大的兴趣,因而对一脉相承的中国古典园林更多了几分关注。

2.内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彭一刚老先生的这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

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以往很多造园著述多着眼于用华丽的词句来描绘、赞扬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木成就,这些文章如果用来引导我们去欣赏古典园林,均不失为上乘佳作,但从学习的角度看,却并不实用。

为克服这一偏颇,老先生在著书之时便考虑到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全书共25个章节,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文字内容,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园林分布、造园思路、造园的各种手法以及南北造园风格的比较;后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前一部分的文字内容对这25个章节进行图解,以大量插图和少量文字注解的方式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可谓用心良苦。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有感》哎呀,最近读了《中国古典园林史》这本书,那可真是让我有不少感触呢。

以前吧,我对古典园林的了解就只是停留在那些旅游景点,觉得不就是些花花草草、亭台楼阁嘛。

可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幼稚。

就拿我上次去苏州园林的经历来说吧。

我刚走进那个园林,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哦。

它的形状很奇特,像是一只蹲在那儿的小兽,又像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一个神秘物件。

石头的表面坑坑洼洼的,摸上去有些粗糙,但是那种粗糙又带着一种岁月的质感。

周围的苔藓就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绿衣裳,星星点点地分布着,看着特别有生机。

我当时就在想,这一块石头就这么有讲究,那这整个园林还不知道藏着多少秘密呢。

我沿着小路往前走,小路是用那种小小的鹅卵石铺成的,走在上面有点硌脚,不过这也挺好玩的。

小路曲曲折折的,就像一条蜿蜒的小蛇。

旁边的植物可丰富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我都叫不上名字。

有一种花,花瓣小小的,粉粉嫩嫩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风一吹就轻轻晃动,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呢。

还有那些树木,有的树干很粗,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感觉它们就像一个个老寿星,在这儿站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再往前走就是一个小亭子了。

这个亭子的顶是那种尖尖的,四角向上翘起,就像鸟儿展翅欲飞的样子。

亭子里面有一圈石凳,我坐在石凳上休息。

抬头看,亭子的顶上还有一些精美的绘画呢。

画的好像是一些神话故事里的场景,虽然我看不太懂具体的情节,但是那些人物画得栩栩如生,感觉随时都会从顶上跳下来似的。

从亭子往外看,眼前是一片小池塘。

池塘里的水很清澈,可以看到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那些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偶尔还会跃出水面,溅起一点点小水花。

池塘边还有一些荷花,荷叶大大的,像一把把绿色的伞。

荷花呢,有的已经完全盛开了,白白的花瓣中间是嫩黄色的花蕊,可漂亮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就像一个攥紧的小拳头,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读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之后,我才明白,我在苏州园林里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表现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表现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表现读后感读了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表现的相关书籍后,就像是被拉进了一个充满奇幻与诗意的世界,那感觉就像是哆啦A梦打开了任意门,直接带我穿越到了古代那些美不胜收的园林之中。

首先得说说这古典园林设计里的布局,那可真是充满了智慧,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每一处亭台楼阁、假山怪石、花草树木的摆放都有讲究。

比如说回廊吧,那回廊弯弯绕绕的,就像一条灵动的蛇在园林里穿梭。

人走在回廊上,一会儿能看到一片幽静的竹林,沙沙作响,仿佛在说悄悄话;一会儿又能瞥见一个小巧玲珑的亭子,就像一个优雅的女子静静地站在那儿。

这布局可不像现代建筑那样直白,它是含蓄的,充满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每走一步都有新的惊喜在等着你,就像拆盲盒一样。

再讲讲那些假山和石头,它们可不是随随便便堆在那儿的。

每一块石头都像是一个有故事的小老头,形态各异。

有的像只调皮的猴子,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而且这些假山的堆叠很有层次感,就像叠罗汉一样,高低错落,营造出一种小山峦的感觉。

在假山里穿梭,感觉自己就像个探险家,说不定还能发现个“水帘洞”呢!还有那些花草树木,简直就是园林里的色彩大师。

春天的时候,桃花、杏花、梨花争奇斗艳,把园林染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那画面就像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夏天呢,荷花在池塘里亭亭玉立,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这时候坐在池塘边的亭子里,看着满池荷花,吹着微风,别提有多惬意了,感觉自己都快变成古代的文人雅士了。

秋天的枫叶红得像火一样,和金黄色的银杏叶相互映衬,仿佛在进行一场色彩的对话。

冬天虽然花草树木大多凋零了,但那松柏却依然翠绿,像坚守岗位的士兵,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丝生机。

说到这园林的表现方面,我就特别佩服古代的那些画家和诗人。

画家们用他们的画笔把园林的美定格在了纸上,每一笔都像是注入了灵魂。

看那些园林的画作,就像看一部无声的电影,能从画面里感受到园林的宁静、雅致。

而诗人们呢,他们用几句简短的诗就能把园林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

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这本书里简要介绍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

此外,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

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全书分二十五个小部分,依次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分布特点、中国古典园林自身的一些特征、中西方园林的哲学比较:从形式、布局、空间特点、造园特点等几个部分入手,向读者直观而又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

每一个章节都十分通俗易懂,并配有很多插图,让初学设计的人能够一目了然。

其中“内向与外向”、“藏与露”、“虚与实”、“看与被看”等这几个章节让我映像深刻。

(1)内向与外向内向与外向作为互相对立的两种倾向不但体现在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和一般建筑的空间组合之中,而且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乃至整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和性格特征之中。

所谓内向,以我国古代情况而论,作为东方民族,又长期禁锢在封建宗族的法统之中,便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以内向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性格,它几乎渗透于人们生活得各个方面,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建筑的布局形式。

四合院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内向布局的形式,主要特征为:所有的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院,从而形成一个以内院为中心的布局形式。

这和西方的花园别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以建筑为中心,并在其四周布置庭园绿化。

小型的私家园林多取内向布局的形式,尤以苏州的最为典型,如半园、畅园均属这种布局形式。

它的特点是所有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可以布置较多的建筑不至于造成局促的局面。

但这种内部布局也有其局限:其一是规模不宜太大,若院内太大,势必会使所形成的空间院落空旷单调。

其二,由于这种布局从外部看常常显得封闭,沉闷而无生气。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观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观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观后感最近有幸鉴赏了中国古典园林,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和一群文人雅士在园子里玩起了捉迷藏,但这个捉迷藏的场地可真是美到让人咋舌。

一走进古典园林,就像走进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

那些亭台楼阁,就像是从画里直接搬出来的一样。

亭子的角弯弯翘起,像是鸟儿欲飞的翅膀,又像是古代女子翘起的兰花指,优雅得很。

楼阁呢,层层叠叠的,站在楼阁上往外看,园林的景色尽收眼底,感觉自己都成了园子里的主人,有种指点江山的错觉,虽然这江山也就是眼前这一片园子,但那种豪迈感还是油然而生的。

再说那园林里的水,简直是神来之笔。

水是活的,清澈见底,还能看到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样子让人特别羡慕。

水面上偶尔会有几片荷叶或者莲花,夏天的时候,莲花盛开,粉粉嫩嫩的,和周围的绿树、古建筑搭配在一起,就像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调出了最美的色彩。

沿着水边还有蜿蜒的小路,那小路的石头铺得很有讲究,歪歪扭扭的,但走在上面却有一种别样的趣味,就像在走人生的弯路,虽然曲曲折折,却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还有那些假山,这可真是园林里的“大玩具”。

假山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猴子,有的像老人,还有的像仙女。

感觉园林的建造者就是大自然的雕塑家,把一块块石头变成了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品。

穿梭在假山之间,就像在走迷宫一样,一会儿这个洞,一会儿那个缝的,特别好玩。

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就到了一个小亭子或者一片小竹林,就像是发现了隐藏的宝藏,惊喜得不得了。

古典园林里的植物也是多种多样。

竹子是必不可少的,修长挺拔,风一吹,沙沙作响,就像一群文人在吟诗作画,特别有文化氛围。

还有梅花,冬天的时候,别的花都谢了,它却傲雪凌霜地开着,那股子坚韧劲儿让人佩服。

这些植物可不是随随便便种的,它们相互搭配,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金叶满地,冬天银装素裹,每个季节都像在给游客展示不同风格的时装秀。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个园子,更像是一个文化的大容器。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主从与重点:无论是西方古典建筑抑或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寺院建筑,都十分明确地变现为一种人工创造,它们都毫无顾及地通过轴线对称、排偶以及体量上的悬殊、对比等方法以求得主次分明,然而这些方法与再现自然的原则都是格格不入的。园林建筑则为突出主题,必使其中的一个空间或由于面积显著地大于其它空间;或由于位置比较突出;或由于景观内容比较丰富;或由于布局上的向心作用,从而成为全园独一无二的重点景区。
起伏与层次:起伏是借高低错落的外轮廓线来表现的。
虚与实:这种手法与疏与密、藏与露、浅与深相互联系。
蜿蜒曲折、高低错落:“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道出了我国传统造园艺术最基本的特点。通过曲廊、山石、洞壑、水、驳岸和建筑物的直接衔接,特别是使其空间互相交错穿插营造一种曲折迴环和不可穷尽的感觉。利用自然地形、人工堆叠山石的方式在纵向上有高低错落的变化,而不至于流于平板。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的阅读我学习到了以下的内容:
中国造园艺术的历史、园林建筑的分布。
两种园林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受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杜勒等人的影响,注重比例、和几何图形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艺术的影响,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对于意境的需求: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区别于西方古典园林与古典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强烈对比的关系,不是以协调一致以求的整体的统一,而是以相反相成,也就是通过对比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传统建筑如寺院、宫殿、陵墓乃至一般的民居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园林建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情景交融;小中见大;迂回曲折;幽邃深远,与其它类型建筑相比,它所抒发的的则是另外一种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的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的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66页PPT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66页PPT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

上完《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审美》有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不能说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多大的造诣,只能说自己还就是学有所获的。

记得在刚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从艺术欣赏、结构构造等方面加以解剖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的形式、特点及其在园林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其中屋顶上屋面流畅的曲线,反宇向上的翼角都就是源于这种结构的灵活运用,其造型丰富多样、形态瑰丽多姿,但无论哪一种形态的屋顶都具有一种曲线美的造型,以及具备很强的排水功能,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既能做到外形美观之余还能具备超强的实用性!因为外形美观的屋顶会受到地域、时期、气候、人文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而人们因地制宜地建造屋顶,从而发展成了适合当地自然与文化条件的园林建筑屋顶形式。

我记忆中,记得最牢固的就是硬山顶与悬山顶 ,因为我的家乡农村的瓦房子用的就就是这种结构的屋顶,这两种屋顶的结构非常相似,都就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组成,更重要的就是它们都属人字形屋顶的一种 , 形式简单朴素 ,丰富多变,给人一种视觉上深动灵活,感觉这个建筑整体都就是轻灵飞动的。

它们不仅仅外貌”轻盈”,建筑用料也就是十分节省的,虽然节省用料,但就是却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单调!在这里,我也就是十分钦佩古代人民做到既能朴素但又不失平庸的赏梅水平呀!这不正正无形中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可以追求平凡但绝不能就是平庸之辈。

我还记得,在一次课上,老师曾讲到过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所使用的石头,一般就是使用这三种,太湖石,黄石还有宣石。

在苏州园林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太湖石。

我还记得,在讲授这一堂课时,我隔壁的同学异常兴奋,原来她就是宣城人,宣石就就是产自她的家乡。

我因“宣石”还多了解了许多宣城文化呢!介绍到苏州园林的时候,老师重点讲述了私家园林——狮子林。

起初我还不知道,狮子林的情况,就误以为“狮子林”里面就是有许多狮子出没的地方。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二〇一五年五月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以西方建筑学的视角来剖析另一种哲学观下构建起的空间,从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深入剖析,以对比的手段,对空间组织及手法进行分析,并配以精美的钢笔画,是内容清晰直观,对于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手法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空间对比;暗示图解一、主要内容《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彭一刚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

从历史发展、总体特征、中西方园林造园手法的对比开始,对中国古典园林做了一个概括,进一步从中国园林的内向与外向、虚实、藏露、疏密、主从、高低、仰俯等相对的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以园林叠山理水为结尾。

不得不提的是书中经典的钢笔画插图。

这也是彭一刚先生写书和文章的一个显著的风格。

精美的钢笔画,大方美观的排版,清晰直观的分析图解,使这本书变得更加吸引人。

该书是从现代的艺术原理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细致人微的分析和研究,对中国古代的造园手法通过构图原理进行科学的解释。

作为一种分析研究,这种方式很透彻很细致,也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艺术是能够跨越历史和国界的,古典艺术实践与现代艺术理论可以相互印证。

二、重点分析全书分二十五个章节,从第八章开始作者通过分析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和要素,结合大量的实例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微妙。

下面就我感受比较深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看与被看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景观”和“观景”这两个词,构成了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要素。

园林中的景点,一般都要具备这两种功能才会有价值。

首先一个景点它要能构成一个视觉。

焦点,即“景观”,也就是“被看”。

同时,从这个景点向周围望去,有景可看,即“观景”。

一个好的园林空间,视觉感受是非常丰富的。

通过透景、对景、借景等方式,让一个有限的空间,呈现最丰富的视角变化。

(二)空间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

不论是景观、建筑还是规划,对空间的塑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个设计师创造力和设计功底的表现,它决定了一个设计的成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二〇一五年五月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以西方建筑学的视角来剖析另一种哲学观下构建起的空间,从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深入剖析,以对比的手段,对空间组织及手法进行分析,并配以精美的钢笔画,是内容清晰直观,对于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手法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空间对比;暗示图解
一、主要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彭一刚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

从历史发展、总体特征、中西方园林造园手法的对比开始,对中国古典园林做了一个概括,进一步从中国园林的内向与外向、虚实、藏露、疏密、主从、高低、仰俯等相对的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以园林叠山理水为结尾。

不得不提的是书中经典的钢笔画插图。

这也是彭一刚先生写书和文章的
一个显著的风格。

精美的钢笔画,大方美观的排版,清晰直观的分析图解,使这本书变得更加吸引人。

该书是从现代的艺术原理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细致人微的分析和研究,对中国古代的造园手法通过构图原理进行科学的解释。

作为一种分析研究,这种方式很透彻很细致,也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艺术是能够跨越历史和国界的,古典艺术实践与现代艺术理论可以相互印证。

二、重点分析
全书分二十五个章节,从第八章开始作者通过分析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和要素,结合大量的实例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微妙。

下面就我感受比较深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看与被看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景观”和“观景”这两个词,构成了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要素。

园林中的景点,一般都要具备这两种功能才会有价值。

首先一个景点它要能构成一个视觉。

焦点,即“景观”,也就是“被看”。

同时,从这个景点向周围望去,有景可看,即“观景”。

一个好的园林空间,视觉感受是非常丰富的。

通过透景、对景、借景等方式,让一个有限的空间,呈现最丰富的视角变化。

(二)空间
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

不论是景观、建筑还是规划,对空间的塑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个设计师创造力和设计功底的表现,它决定了一个设计的成败。

1、空间对比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空间对比手法运用的最为普遍,形式也非常灵活多变。

(1)大——小
大小悬殊的空间相连接,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的时候会使大给人以更大的感觉,从而突出园内的中的重点。

(2)曲折狭长空间——宽阔主景区
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缩小了人的视野,但是通过一个狭长的空间,进入宽阔的主空间时,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并且,这个狭长的通道,也可以通过漏窗、廊子、门洞等来适当的透景,增加空间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充分的利用狭长空间,变不利为有利。

(3)封闭——开敞
人口空间的封闭,可以凸显内部空间的质量。

(4)过渡性空间——主景
园内住宅与主景区的过渡性空间,通常是把过渡空间做的比较狭小,来凸显主景。

(5)封闭曲折院落游廊——园内景区对于主景区在园子的后部,人园的人口及住宅部分都没有直接联系,还是要在进入主景区之前安排小空间院落或者曲折的游廊,使人的视线一直处于收束的状态,当走人园内,随着视野的突然开放,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兴奋情绪。

(6)气氛的对比——严整——自然情趣
严整的空间院落与富有自然情趣的空间院落(如北海静心斋)。

(7)内部空间的处理
即使是两个相近空间大小形状开敞封闭程度相似,通过内部空间的营造不同
也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

故宫内的乾隆花园,曲折多变——严整开阔——拥塞曲折。

这种有节奏的变化,使每个空间的特色都更加突出。

(8)皇家庄严建筑——自然风光
规模大,入口必须安排处理朝政的建筑,所以形态比较严整,气氛庄重严肃封闭。

但是后面的区域通常是大面积的自然山水,视野广阔,风景优美。

前宫后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9)人工内院——自然空间
如承德离宫
2、空间的序列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有法而无定势,每个园子都有各自独特的空间序列。

决定园林空间序列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观赏路线。

观赏路线设计方式:
(1)闭合环状路线:开始段一引导段一高潮段一尾声段比较适合在小园中运用,其特点是空问较单一,常形成向
心内聚的空间。

(2)贯穿形式:常程串联式,但是不同的园子空间序列的形式可以千差万别,有的是规整呆滞,有的则是充满着韵律的变化,抑扬顿挫,充满乐趣。

(3)辐射式
特点:以某个空间为中心,其他环绕着它布置。

当然,在古典园林中,更多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单一的序列,丰富的空间序列往往是多种序列的组合变化。

古典园林的妙处就在于它的不定性,一切安排若似偶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但不论你在园子的哪个角落,都能在不经意间得到最大的满足。

(三)引导与暗示
引导和暗示是非常微妙的一种空间序列组织手法,欲露先藏、欲显先隐,使园子变得含蓄深沉,有味道。

狭长的空间往往有极强的引导性,它暗示人们只要沿着它的方向走下去就会有所发现,从而调动起人们的期待情绪,利用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可以借助游廊、景墙、桥、道路、汀步、踏步、铺装等元素,来诱导一种向往和期待的心绪,
调动起人们的主动性,让人有主动的去探索园林的渴望,这比被动的向人们呈现美景高出了一个层次。

研究人在使用园林或建筑时微妙的心理也是意见非常有意思的事儿。

比如一个空间如果封闭感过强,当人长期处在这样的空间里会产生幽闭恐惧,对于建筑来说,开窗或通过楼板、隔墙、外墙的选择性打通等方式,可以削弱这种不良影响。

对于园林则是通过漏景,如在景墙上开圆窗、漏窗,在适当的地方打断等方式让人减少这种不适,同时起到暗示的作用,引导人们继续往主景区走。

常见引导与暗示的方式:
1、游廊:强烈的导向作用,把人们引到景点。

2、对于深藏的景点:通过一个精致的圆洞门来暗示,让人不知不觉的走进来。

3、对于远处看似可望而不可即的景点:通过台阶、小桥等暗示一条通往远景的道路。

三、结合实际
古典园林中意象的营造,那种历经百年还是能让人惊叹不已、为之痴迷的意象,隐匿的神韵,是一种更为细腻的感性的东西。

这种深厚的内涵是华夏文化给我们的与生俱来的禀赋。

诗与画是把自然的山川灵秀浓缩概括、提炼到水墨之际、字里行间,而园林则是在狭小有限的空间里,融入最丰富的空间和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凝结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生活、历史、文化和美的思考。

它厚重深沉,却又不失灵动优雅。

我们今天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借鉴和学习,要从它的本源出发,从它的意境的精髓出发。

用现代景观的元素,借古典园林的空间组织手法,做出的园子同样会有独特的味道,有可游赏性。

在西安园博会的大师园中,四盒园是一个最能体现中国园林特点的展园。

春夏秋冬四个盒子由一条主游览路线串联成环状,四个园子之间的元素相互呼应,通过窗洞、转门、景墙的镂空来进行漏景和框景,从而将四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联系起来。

它们之间是相互沟通的,走在其中,仿佛听得到它们之间的对话,他们各具特色却又的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每一个窗洞框出的景都仿佛一幅画,画的内容随着人站的角度在不停的变化,每一个角度都是一个完美的构图,随时举起相机都能捕捉到一个完整的画面。

园子选择的材料并不都是古典园林的成分,但是它处处都在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完美得让人窒息。

相反,徒具形式的仿古建筑和仿古园林,少了意境和内涵作为它的灵魂。

这种无形的东西,单纯的依赖现代艺术科学的、理性的对构图、空间的分析是难以实现的。

把古园林艺术当作外衣生硬地批在水泥、钢筋混凝土建筑外面,不伦不类的效果透出的是浮躁和做作,全然不见了古典艺术应有的气质。

还有一种方式是把构思理念,唯美的文字和概念强加在一个设计作品上,听
上去很美很炫,但是当人们走到园中去,单调的空间让人无法体会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乐趣。

四、总结
当今中国园林的发展非常迅速,更多的是向国外学习他们的设计手法和组织形式。

国际上的一些生态设计理念、景观设计手法确实有必要好好研究并在国内尝试运用和推广。

但是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丢掉自己本源的东西。

不得不否认有相当一部分景观设计,尤其是仿古园林设计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但是,还是有优秀的设计师,做出了许多优秀的园子,它们把古典园林的灵魂赋予了现代的公园。

历史和文化是在不断发展的,原汁原味的古典园林用来欣赏和学习,新的园林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发展,才能不断进步。

但是终究不能丢掉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