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主要知识点
软件工程知识点
![软件工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4fbc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3.png)
软件工程知识点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维护等。
软件工程知识点是软件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软件工程知识点。
一、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种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
它包括软件的开发进程、软件工程原理、软件生命周期等相关概念。
二、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过程是指从软件需求分析到软件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
常用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等。
其中,瀑布模型是一种串行的开发过程,适用于需求较为明确的项目;迭代模型是多次迭代交付的开发过程,适用于需求不太明确或较为复杂的项目;敏捷开发模型则强调迭代、反馈和灵活性,适用于需求变更频繁的项目。
三、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它确定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实现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软件需求分析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与建模、需求验证和需求管理等阶段。
四、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设计文档和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设计包括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软件的结构、模块划分、接口设计以及算法和数据结构等。
五、软件编码与实现软件编码与实现是将软件设计文档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在编码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和框架,并按照开发规范进行编码工作。
同时,需要进行代码测试和调试,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六、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进行验证和验证的过程。
测试用例的制定和执行是软件测试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等。
七、软件质量保证与维护软件质量保证与维护是为了确保软件的质量,防止软件出现问题。
软件质量保证包括质量规划、配置管理、缺陷管理和度量等。
而软件维护则是在软件交付后对软件进行修复、改进和更新等工作。
总结:软件工程知识点是软件工程师必备的知识,涵盖了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
软件工程师必考知识点
![软件工程师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e30e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5.png)
软件工程师必考知识点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拥有广泛且扎实的技术知识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面对各种技术考试时,了解和掌握下面的知识点将会为你带来巨大的优势。
接下来,我将为你详细介绍软件工程师必考的知识点。
一、编程语言与算法基础1. 了解多种编程语言,包括但不限于Java、C++、Python等,并掌握其语法和常见的编程范式;2. 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原理,如数组、链表、树、图、排序、查找等;3. 熟悉常用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例如贪心算法、动态规划、回溯算法等。
二、软件开发流程与方法1. 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和相关模型,如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2. 掌握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的方法,包括用户故事、用例模型、状态图等;3. 熟悉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模块化、封装、继承、多态等;4. 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三、数据库与数据存储1. 熟悉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例如表、字段、索引、关联等;2. 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3. 了解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的基本概念和使用场景,如键值型数据库、文档型数据库等;4. 熟悉数据存储和缓存技术,如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内存数据库等。
四、操作系统与网络基础1.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2. 熟悉Linux系统的基本命令和操作,具备基本的Shell脚本编写能力;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协议,包括TCP/IP、HTTP、DNS 等;4. 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知识,包括Socket编程、网络通信协议等。
五、软件工程实践与工具1. 掌握代码版本管理工具,如Git、SVN等;2. 了解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的概念和方法,如Jenkins、Travis CI等;3. 熟悉软件项目管理工具,例如JIRA、Redmine等;4. 熟悉常用的开发工具和集成开发环境(IDE),如Eclipse、Visual Studio、IntelliJ IDEA等。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e56fef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5.png)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1、软件需求
1.1 需求概述
1.2 需求分类
1.3 需求获取与分析
1.4 需求规格说明
2、软件设计
2.1 面向对象设计
2.2 结构化设计
2.3 数据库设计
2.4 用户界面设计
2.5 系统架构设计
3、软件编码
3.1 编程语言选择与使用
3.2 编码规范
3.3 软件开发环境
3.4 编码工具和技术
3.5 调试和测试
4、软件测试
4.1 测试基础知识
4.2 测试方法与策略
4.3 白盒测试
4.4 黑盒测试
4.5 功能性测试
4.6 性能测试
4.7 集成测试
4.8系统测试
4.9用户验收测试
5、软件项目管理
5.1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 5.2 风险管理
5.3 人员管理
5.4 项目质量管理
5.5 变更管理
5.6 项目交付与部署
6、软件维护与升级
6.1 软件维护分类
6.2 软件维护流程
6.3 软件升级策略
6.4 软件版本控制
7、软件安全
7.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7.2 软件安全需求与设计
7.3 安全测试与评估
7.4 安全漏洞修复与更新
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 对一种表达形式的独特创造进行保护的法律概念。
2、商标: 表示和区分特定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符。
3、专利: 对于新发明的独特权利,使得发明人可以禁止他人在专利权期限内使用该发明。
4、法律责任: 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软件工程主要知识点
![软件工程主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d028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8.png)
软件工程主要知识点软件工程是一门涵盖多个领域的学科,它旨在研究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过程。
在软件工程的学习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软件工程的主要知识点:1.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开发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收集、分析和管理用户需求的过程。
了解如何正确地定义和验证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2.软件架构:软件架构是软件系统整体结构和组织的蓝图。
学习软件架构的目的是设计出可扩展、可维护的软件系统。
3.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是指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规划、设计、实施和测试软件系统。
了解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如瀑布模型、敏捷开发和迭代开发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软件开发过程。
4.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为了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学会进行有效的软件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5.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是指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和按预算完成。
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地安排资源、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
6.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指确保软件系统满足用户需求和质量标准的一系列活动。
学习如何进行软件质量评估和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软件的质量。
7.可维护性和重构:可维护性是软件系统易于改变和维护的程度。
学习如何进行重构可以帮助我们改进现有的软件系统,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维护。
8.软件工程经济学:软件工程经济学是研究软件开发过程中经济方面问题的学科。
了解如何进行成本估算和投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9.软件安全性:软件安全性是指软件系统免受恶意行为和非法访问的能力。
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安全措施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软件系统的安全。
10.软件工程伦理和法律:软件工程伦理和法律是研究软件工程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学科。
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道德和法律规定可以帮助我们遵守相关的标准和法律规定。
除了以上列举的知识点,软件工程还涉及到很多其他的领域,如人机交互、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教育等。
软件工程知识点
![软件工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5e20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3.png)
软件工程知识点1. 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工程原则、方法和工具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系统的学科。
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2.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定义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定义、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交付物,通过严格遵循软件生命周期来管理项目,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3. 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是确定软件系统所需功能和性能的过程。
它包括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和规范化,以便从中获得详细的系统需求。
4.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软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的过程。
它包括软件架构设计、模块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
5. 软件编码软件编码是将设计好的软件系统转化为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的过程。
在编码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遵循相应的编程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6.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不同的层级和类型,旨在确保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7. 软件部署软件部署是将软件安装和配置到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中的过程。
在部署过程中,需要注意安装环境、配置文件和用户权限等问题,确保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8. 软件维护软件维护是为了修复软件中的错误、改进功能以及适应新的需求而进行的修改和更新。
维护过程中包括问题分析、修改设计、修改代码、测试和发布等环节。
9. 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通过制定和执行软件质量标准、流程和方法,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被及时发现和解决的一系列活动。
包括代码审查、测试自动化、性能测试等。
10.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规划、组织、监控和控制的活动。
它包括项目需求管理、进度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以确保软件项目按时、按质量要求完成。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858b4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9.png)
软件工程〔简要知识点〕一、. 软件过程五个模型比照〔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增量、螺旋、喷泉模型〕二、可行性研究:1、任务: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2、四个方面:技术、经济、操作可行性、法律3、数据流图四种成分:1、源点/终点2、处理3、数据存储4、数据流三、需求分析:1、任务: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清晰、具体的要求。
2、构造化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展需求分析的方法。
3、实体联系图:1、数据对象2、属性3、联系〔1:1、1:N、M:N〕四、总体设计:1.任务:答复“概括的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用比拟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也就是说应该确定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并且进而确定组成系统的每个程序构造。
2. 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具体实施方案〕、构造设计阶段〔确定软件构造〕3.模块独立:内聚和耦合4. 耦合表示一个软件构造内各个模块之间的互连程度,应尽量选用松散耦合的系统5. 内聚 (Cohesion): 一个模块内各元素结合的严密程度6.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变换流和事务流五、详细设计:1.任务:确定应该怎样具体的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也就是说经过这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应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准确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2.过程设计的工具〔程序流程图、盒图、PAD图、判定表、判定树〕七、测试: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
每个程序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功能,所以可以对该模块进展单独的测试。
由于每个模块都有清晰定义的功能,所以通常比拟容易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以检验每个模块的正确性。
2、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完成后,要考虑将模块集成为系统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调问题,所以在单元测试完毕之后还要进展集成测试。
这个步骤着重测试模块间的接口,子功能的组合是否到达了预期要求的功能,全程数据构造是否有问题等。
软件工程复习知识点
![软件工程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9713b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1.png)
1.软件危机的概念,内容,原因及消除的途径;软件危机的概念: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概括地说,软件危机包含两方面问题: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软件本身的复杂性、难衡量的特点;2.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1对计算机软件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应当有组织、有计划、通过严格的管理手段进行软件的开发;3及时总结软件开发的成功技术和方法并加以推广;4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2.软件工程的定义,基本原理;定义: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基本原理:软件工程的7条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3.软件工程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基本概念: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开发和管理技术方法的集合成为软件工程方法学,也称为范型;软件工程方法学包含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内容:目前使用得最广泛地软件工程方法学,分别是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4.软件生命周期的具体内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结合具体的工程例子来理解做软件项目主要分那几个个阶段;①问题定义:确定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②可行性研究:决定该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③需求分析:深入了解用户的要求,在要开发的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问题和用户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④概要设计:概括回答怎样实现目标系统;概要设计又叫逻辑设计、总体设计、高层设计;⑤详细设计:把解法具体化,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详细设计也叫模块设计、底层设计;⑥编码和单元测试:编写程序的工作量只占软件开发全部工作量的10%-20%;⑦综合测试:软件测试的工作量通常占软件开发全部工作量的40%-50%;⑧软件维护:软件维护的费用通常占软件总费用的55%-70%;①②③为软件定义时期,④⑤⑥⑦为软件开发阶段;④⑤为系统设计,⑥⑦为系统实现;5.理解几个典型软件过程的内容及其优点与缺点: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瀑布模型内容:瀑布模型是带“反馈环”的;优点:1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的规范的方法结构化技术;2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3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缺点:瀑布模型是由文档驱动的;1开发过程一般不可逆,否则代价太大;2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很难严格按照模型进行;3客户往往很难清楚地给出所有需求,而该模型却要求如此;4软件的实际情况必须到项目开发的后期客户才能看到,这要求客户有足够的耐心;快速原型模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不带反馈环优点:软件产品的开发基本上是线性顺序进行的;1可以得到比较良好的需求定义,容易适应需求的变化;2有利于开发与培训的同步;3开发费用低、开发周期短且对用户更友好;缺点:1客户与开发者对原型理解不同;2准确的原型设计比较困难;3不利于开发人员的创新;增量模型也称为渐增模型;使用增量模型开发软件时,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优点: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逐步增加产品功能可以使用户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从而减少一个全新的软件可能给客户组织带来的冲击;1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资源;2如果核心产品很受欢迎,则可增加人力实现下一增量;3可先发布部分功能给客户,对客户起到镇定剂的作用;缺点:1并行开发构件有可能遇到不能集成的风险,软件必须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2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使软件过程失去整体性;螺旋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理解这种模型的一种简便方法是把它看做在每个阶段之前都增加了风险分析过程的快速原型模型;优点:1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每个阶段进行变更;2以笑得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3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项目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一击项目的可控性;4随着项目的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从而他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缺点:1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够及时标示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2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喷泉模型:喷泉模型与传统的结构化生存期比较,具有更多的增量和迭代性质,生存期的各阶段可以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而且项目的整个生存期中还可以嵌入子生存期;就像水喷上去又可以落下来,可以落在中间,还可以落在底部;6.了解可行性研究中的任务和过程;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可行性研究的根本任务:对以后的行动方案提出建议;实质:一次大大压缩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任务:1.初步确定项目的规模,目标,约束和限制;2.在澄清了问题定义之后,分析员应该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3.从系统逻辑模型出发,探索若干种可供选择的主要解法即系统实现方案;4.对每种解决方法都要研究它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过程: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访问关键人员,描述目标系统的限制和约束;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现有系统的问题;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4.进一步定义问题;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6.推荐行动方针;7.草拟开发计划;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7.掌握系统流程图的概念和方法,会从具体的案例中抽象出系统流程图p388.掌握数据流图的概念和方法,会从具体的案例中画出0层数据流图和功能级数据流图P409.掌握数据字典的内容、方法、用户和实现p47内容:数据字典由4类元素定义组成;1数据流;2数据流分量即数据元素;3数据存储;4处理;定义数据的方法:数据字典中的定义就是对数据自顶向下的分解;由数据元素组成数据的方式只有下述3种基本类型:顺序选择重复用途: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实现:P4910.了解成本/效益分析方法p50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费用所需的时间纯收入:整个生存周期之内的累计经济效益折成现在值-投资;投资回收率:现在的投资额P和估算出的将来每年的收益Fn,假设系统的使用寿命为n年;11.了解需求分析过程中任务是什么.p47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功能需求;指定系统必须提供的服务性能需求;指定系统必须满足的定时约束或容量约束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应定量指定出错处理需求;指环境错误,非系统本身的错误;2.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接口需求;常见的接口需求有:用户接口需求、硬件接口需求、软件接口需求、通信接口需求; 约束;常见的约束有:精度;工具和语言约束;设计约束;应该使用的标准;应该使用的硬件平台;逆向需求;说明软件系统不应该做什么;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用数据流图、实体-联系图、状态转换图、数据字典和主要的处理算法描述这个逻辑模型;4.修正系统开发计划;用数据流图、实体-联系图、状态转换图、数据字典和主要的处理算法描述这个逻辑模型;12.理解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和意义;p59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通过可行性研究已经得出了目标系统的高层数据流图,需求分析的目标之一就是把数据流和数据存储定义到元素级;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通常从数据流图的输出端着手分析,这是因为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产生这些输出,输出数据决定了系统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意义:1对数据流图细化之后得到一组新的数据流图,不同的系统元素之间的关系变得更清楚了; 2对这组新数据流图的分析追踪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又在数据字典中增加一些新条目,并且可能导致新的或精化的算法描述;3随着分析过程的进展,经过提问和解答的反复循环,分析员越来越深入具体地定义目标系统,最终得到对系统数据和功能要求的满意了解;13.理解分析及建模的意义,需求分析中应该建立哪三种模型有哪些工具来帮助建立这些模型14.需求分析需要建立三种模型:1.数据模型:实体-联系图E-R数据对象即实体之间的关系2.功能模型:数据流图DFD系统对数据进行变换的功能3.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系统的各种状态行为模式及状态之间的转换15.掌握实体关系E-R图的概念,内容和实现方法,能结合具体实例建立实体关系图;P6216.掌握状态图的概念,内容,实现方法和作用;p6517.掌握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IPO图的概念,内容和作用p6818.有穷状态机的概念和内容;Petri的概念;P77有穷状态机:状态集、输入集、转换函数、初始态、终态集Petri:P8219.总体设计是做什么总体设计的过程是怎样的P9120.总体设计的目标是将需求分析阶段定义的系统模型转换成相应的软件结构,以规定软件的形态及各成分间的层次关系、界面及接口要求;总体设计通常由两个过程组成: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典型的设计过程包括:1.设想选择的方案2.选取理想的方案3.推荐最佳方案4.功能分解5.设计软件结构6.设计数据库7.制定测试计划8.书写文档9.省查和复审21.掌握软件设计的几个设计原理,理解他们的内容和意义;p941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2抽象;3逐步求精;4信息隐藏和局部化;5模块独立;它有两个定性标准度量:内聚和耦合;22.掌握耦合和内聚的概念和内容,理解这些原理对设计有哪些指导意义;耦合: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内聚:内聚标志着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耦合是影响软件复杂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时力争做到高内聚,并且能够辨认出低内聚的模块,有能力通过修改设计提高模块的内聚程度并且降低模块间的耦合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模块独立性;23.耦合包含了哪些类型每个类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由低到高24.1非直接耦合:就是没有耦合;2数据耦合:就是参数传递耦合,它属于低级别耦合;3标记耦合:标记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传递的是数据结构;4控制耦合:它属于中级别耦合,比如调度程序与进程之间的耦合,就是控制耦合;5外部耦合:属于高级别耦合6公共耦合:指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7内容耦合:属于最高级别耦合,例如,一个模块利用分支或跳转技术,转入到另一个模块中去执行,就是内容耦合;25.启发性规则的内容及部分概念;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2.模块规模应该适中3.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4.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5.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6.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7.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26.层次图、HIPO图和结构图的内容;p10227.掌握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怎样用变换分析法基于数据流图设计出软件总体结构了解其中涉及到的概念,结合例子理解具体是怎么做的;p104概念: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把信息流映射成软件结构,信息流决定了映射的方法,信息流有两种类型:1、信息沿输入通路进入系统,同时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进入系统的信息通过变换中心,经过加工处理以后再沿输出通路变换成外部形式离开软件系统;当数据流图具有这些特征时,这种信息流就叫做变换流;2、数据沿输入通路到达一个处理T,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个来执行;这类数据流应该划为一类特殊的数据流,称为事务流;28.详细设计是做什么p117详细设计阶段的根本目标是确定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即经过这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应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精确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某些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29.什么是结构程序设计p117结构程序设计是尽可能少用GOTO语句的程序设计方法,最好仅在检测出错误时才使用GOTO语句,而且应该总是使用前向GOTO语句;30.人机界面设计问题包含哪些p1221、系统响应时间;2、用户帮助设施;3、出错信息处理;4、命令交互31.掌握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工具:程序流程图的概念,内容和方法;盒图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会结合实例使用这些工具;掌握PAD图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判定表的概念和内容;要结合实例来掌握它们;P12432.结合Jackson图来掌握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p13033.如何度量程序算法的复杂性p13634.掌握几种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白盒测试技术和黑盒测试技术;掌握它们的概念,内容和方法;P14635.理解软件维护的定义、特点和维护过程;P189定义:在软件已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特点:1结构化维护与非结构化维护差别巨大2维护的代价高昂3维护的问题很多维护过程:1、维护组织2、维护报告3、维护的事件流4、保存维护记录5、评价维护活动;36.掌握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要点,理解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P203四个要点:对象、类、继承、消息优点: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2、稳定性好3、可重用性好4、较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5、可维护性好6、掌握面向对象的概念;37.掌握面向对象的概念;P209对象对象的形象表示,对象的定义,对象的特点其他概念类,实例,消息,方法,属性,封装,继承,多态性,重载38.面向对象建模是建立哪三个模型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P21539.1、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象模型类图:表示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的“数据”性质;它是对模拟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彼此间的关系的映射,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2、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状态转换图: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的合法变化序列;3、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用例图,数据流图:功能模型表示变化的系统的“功能”性质,它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因此更直接地反映了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40.建立对象模型的内容是什么P235建立对象模型,需要定义一组图形符号,并且规定一组组织这些符号以表示特定语义的规则;也就是说,需要用适当的建模语言来表达模型,建模语言由记号即模型中使用的符号和使用记号的规则语义、语法和语用组成;41.掌握用UML提供的类图来建立对象模型的方法;理解类图的定义、基本符号和具体内容;类图建立对象模型的方法:1、定义类2、定义属性3、定义服务4、定义类与类之间的各种关系关联、泛化、依赖和细化;类图的定义:类图描述类与类之间的静态关系;类图是一种静态模型,它是创建其他UML图的基础;基本符号:UML中类的图形符号为长方形,用两条横线把长方形分成上、中、下3个区域下面两个区域可省略3个区域分别放类的名字、属性和服务;42.能结合实例掌握类图中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关联、泛化继承、依赖和细化;能根据实例情况正确判断出类与类之间的具体关系类型;关联:关联表示两个类的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语义上的联系;泛化继承:UML中的泛化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继承关系,它是通用元素和具体元素之间的一种分类关系;具体元素完全拥有通用元素的信息,并且还可以附加一些其他信息;泛化关系指出类与类之间存在“一般-特殊”关系;泛化可进一步分成普通泛化和受限泛化;依赖:描述两个模型元素类、用例等之间的语义连接关系:其中一个模型元素是独立的,另一个模型元素不是独立的,它是依赖于独立的模型元素,如果独立的模型元素改变了,将影响依赖于它的模型元素;细化:当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抽象层次上描述时,这些描述之间具有细化关系;43.动态模型的概念、内容;P223概念: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的合法变化序列;内容:动态模型是基于事件共享而互相关联的一组状态图的集合;44.功能模型的概念、内容和建立功能模型的方法;P224概念:功能模型表示变化的系统的“功能”性质,它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因此直接地反应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内容:功能模型由一组数据流图组成;用例图也是进行需求分析和建立功能模型的强有力工具;方法:创建用例模型的工作包括:定义系统,寻找行为者和用例、描述用例,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确认模型;其中,寻找行为者和用例是关键;45.掌握用例图的概念、内容和方法;P224概念:用例图包括模型元素有系统、行为者、用例和用例之间的关系;内容:系统、用例、行为者、用例之间的关系;方法:创建用例模型的工作包括:定义系统,寻找行为者和用例、描述用例,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确认模型;其中,寻找行为者和用例是关键;46.掌握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三个子模型与5个层次;P232三个子模型:静态结构对象模型交互次序动态模型数据变换功能模型复杂问题大型系统的对象模型通常由5个层次组成:主题层、类与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和服务层;47.结合实例来掌握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建立对象模型的方法包含哪些步骤;P231 1.首先,系统分析员要对需求文档进行分析;发现和改正需求文档中的歧义性、不一致性,剔除冗余的内容,挖掘潜在的内容,弥补不足,从而使需求文档更完整、更准确;2.然后,是需求建模;系统分析员根据提取的用户需求,即用面向对象观点建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3.最后,是需求评审;通过用户、领域专家、系统分析员和系统设计人员的评审,并进行反复修改后,确定需求规格说明;48.结合实例来掌握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建立动态模型的方法包含哪些步骤;P24749.结合实例来掌握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建立功能模型的方法包含哪些步骤;P25350.能结合实例画事件跟踪图P24951.能结合实例画类的状态图P25052.能结合实例画出0层数据流图与功能级数据流图;P42。
软件工程复习知识要点
![软件工程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0cbfc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8.png)
1 软件和软件工程概念软件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软件开发中,编程只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阶段。
2.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时代,程序最小的单位是函数及子程序,程序和数据是分别的。
程序的最小单位是类。
3.软件的特性:形态特性、智能特性、开发特性、质量特性、生产特性、管理特性、环境特性、维护特性、废弃特性、应用特性。
4.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支撑软件;可复用软件。
5.什么是软件工程?(课后题)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接受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
6.可以用功能性、牢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六个特性衡量软件的质量。
功能性是指软件所实现的功能达到它的设计规范和满意用户需求的程度。
可移植性是指软件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时所作努力得程度。
7.软件生存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三个时期组成。
开发时期通常由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组成。
开发过程中的典型文档包括:项目支配、软件测试支配、软件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
8.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1)建立分析模型,了解系统的各种需求微小环节。
(2)基于分析结果,编写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或系统功能规格说明,确认测试支配和初步的系统用户手册,并提交管理机构进行分析评审。
2 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1.面对对象方法的动身点和基本原则,是尽量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方法和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相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描述问题的问题空间和其解空间在结构上尽可能一样。
2.形式化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课后题)(1)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被细化为用数学记号表达的详细的形式化规格说明;(2) 设计、实现和单元测试等开发过程由一个变换开发过程代替。
通过一系列变换将形式的规格说明细化成为程序。
3.面对对象 = 对象 + 类 + 继承 + 消息通信。
软件工程知识点
![软件工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582b73783e0912a2162a8d.png)
名词解释:1、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制作软件的工程2、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产品或软件洗头你那个从产生。
投入使用到被淘汰的全过程。
软件生存周期主要分为六个阶段:计算机系统工程,需求分析。
设计。
编码。
测试。
运行和维护。
3、.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系列相关的过程。
过程是活动的集合,活动是任务的集合。
4、逆向工程:指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将软件的某种形式描述转换成更抽象形式的活动。
5、再工程:指在逆向工程所获信息的基础上修改或重构已有的系统,产生系统的一个新版本。
6、程序设计语言:是指用于书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它是一种实现性的软件语言7、计算机系统工程:是一个问题求解的活动,其目的是分析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功能、性能等要求,并把它们分配到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系统元素中,确定它们的约束条件和接口。
8.计算机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数据和文档。
软件分类: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9.可行性分析:主要从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分析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能否在规定的资源和时间的约束下完成。
经济可行性:主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经济角度,确定系统是否值得开发。
还有“短期-长远利益”分析。
技术可行性主要根据系统的功能、性能、约束条件等,分析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系统能否实现。
技术可行性分析通常包括:风险分析、资源分析、技术分析。
法律可行性分析研究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合同、侵权、责任以及各种与法律相抵触的问题。
10.系统工程的任务:1.识别用户的要求2. 系统建模和模拟{2.1硬件系统模型2.2软件系统模型2.3人机接口模型2.4数据模型}3.成本估算及进度安排 4.可行性分析5.生成系统规格说明11、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它是单独命名的,并且可以通过名字来访问。
模块独立性:模块完成独立的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接口简单, 模块间关联和依赖程度尽可能小。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94afb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8.png)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使用工程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在软件工程领域,有一些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对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的总结。
1.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维护等阶段。
软件开发者需要了解整个生命周期,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和管理。
2.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的第一个阶段,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等活动。
需求工程的目标是明确软件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
3.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软件工程的核心环节,包括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等。
软件设计的目标是制定一个高效、可靠、易于理解和维护的软件结构。
4.编码与调试编码是将软件设计转化为实际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调试是指在编码过程中发现和修复程序中的错误。
编码和调试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并修复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软件测试是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6.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指对软件配置项(源代码、文档、二进制文件等)进行版本控制和配置管理的活动。
软件配置管理可以帮助开发者协同工作、追踪问题和管理变更。
7.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进度跟踪、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活动。
软件项目管理可以帮助开发团队高效地完成软件开发项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8.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敏捷开发等。
掌握并应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9.软件质量管理软件质量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的活动。
软件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
软件质量管理可以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高效和软件产品的质量。
10.软件工程伦理和职业责任软件工程伦理和职业责任是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要方面。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5d54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d.png)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1. 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软件的系统化方法,通过应用工程原理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的软件。
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
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概念形成到最终退役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这些阶段之间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产物和可交付成果。
3. 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指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理解和定义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它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和需求规格等活动。
4. 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是软件设计的指导原则,它包括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和迪米特法则等。
5. 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的一种组织和管理方法。
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方法和螺旋模型等。
6. 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和修复软件错误的过程。
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7. 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确保软件满足用户需求和质量标准的过程。
它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8.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一种管理软件配置项的过程。
它涉及到配置项的标识、控制、状态管理和变更管理等活动。
9. 软件工程工具软件工程工具是为了支持软件开发和维护而设计的工具。
常见的软件工程工具包括代码编辑器、集成开发环境、版本控制系统和缺陷跟踪系统等。
10.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过程。
它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追踪、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等活动。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方方面面。
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原则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点
![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c868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0.png)
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点
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指导软件开发的工程学科,它采用工程化的概念、原
理、技术和方法来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获取高质量的软件。
2.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用户需求开始,经过开发、交付使用,在使用中不
断地增补修订,直至软件报废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等阶段。
3.软件的定义:一种公认的传统的软件定义为: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其中,程序是按
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够正确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
4.软件的特点:软件具有抽象性,可以存储在介质中,但无法直接看到其形态。
此外,软
件的生产方式与硬件不同,一旦设计开发出来,复制十分简单,成本也极为有限。
因此,软件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设计开发的成本。
5.软件与硬件的区别:软件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逻辑部件,而硬件是一个物理部件。
软件与硬件的维护也不同,硬件是有耗损的,其产生的磨损和老化会导致故障率增加甚至损坏,而软件的维护则主要是针对程序和数据的修改和完善。
以上只是软件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实际上软件工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工具、软件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79ad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3.png)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总结一、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将系统化、规范化、可度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
软件工程包括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工具和方法以及软件质量管理等方面。
二、软件生命周期模型1. 瀑布模型:依次完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2. 增量模型:将整个项目分为多个增量,逐步完成。
3. 螺旋模型:在瀑布模型基础上增加风险评估环节,不断迭代。
4. 原型模型:快速构建原型,反复修改完善。
5. 敏捷开发:注重快速响应变化,通过迭代交付高质量的软件。
三、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将其转换为可实现的系统规格说明。
主要包括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两个方面。
四、设计1. 结构设计:确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数据设计:确定数据结构及其组织方式。
3. 接口设计:定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接口。
4. 过程设计:定义系统中各个过程的执行方式。
五、编码编码是将设计好的系统规格说明转换为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主要包括选择编程语言、编写代码、调试和测试等环节。
六、测试测试是对软件进行验证和确认,主要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环节。
七、维护维护是指在软件交付后,对软件进行修改和更新以满足用户需求或修复缺陷。
维护包括预防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等方面。
八、软件质量管理软件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确保软件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并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等特点。
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制定、质量保证控制和质量评估等环节。
九、常见开发模式1. 面向对象开发模式: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开发。
2. 组件化开发模式: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组件进行开发。
3. 服务化开发模式: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服务进行开发。
4. 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微服务进行独立部署和运行。
十、常用工具和技术1. UML:统一建模语言,用于软件建模和设计。
2. IDE:集成开发环境,用于编码、调试和测试等环节。
软件工程知识点整理
![软件工程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2cc5345727a5e9856a6169.png)
1、计算机软件概念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文档一般是给人看的2、软件发展的3个阶段(了解)程序设计阶段——50至60年代程序系统阶段——60至70年代软件工程阶段——70年代以后3、软件工程概念(1)把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2)研究(1)中提到的途径3、软件生存周期概念及其6个阶段软件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存过程。
为计算机软件的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的六个步骤,即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程序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
4、瀑布模型的思想、特点及其局限性思想:(1)软件开发过程与软件生命周期是一致的(2)相邻二阶段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需对阶段性产品进行评审特点:(1)接受上一阶段活动的结果作为本阶段活动的输入(2)依据上一阶段活动的结果哦实施本阶段应完成的活动(3)对本阶段的活动进行评审(4)将本阶段活动的结果作为输出,传递给下一阶段局限性:(1)缺乏灵活性,如用户需求一开始很难确定(2)到最后阶段才能得到可运行的软件版本5、增量模型思想、特点和局限性(1)增量模型将软件的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日程时间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个线性序列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版本,后一个版本是对前一版本的修改和补充,重复增量发布的过程,直至产生最终的完善产品。
(2)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重复地应用)和演化模型的迭代特征(3)增量模型强调每一个增量都发布一个可运行的产品(第一个增量是核心产品)·特点:增量模型的特点是引进了增量包的概念,无须等到所有需求都出来,只要某个需求的增量包出来即可进行开发。
虽然某个增量包可能还需要进一步适应客户的需求并且更改,但只要这个增量包足够小,其影响对整个项目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增量模型特别适用于:1、需求经常变化的软件开发2、市场急需而开发人员和资金不能在设定的市场期限之前实现一个完善的产品的软件开发·增量模型能有计划地管理技术风险,如早期增量版本中避免采用尚未成熟的技术。
软件工程师必备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师必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75a56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8.png)
软件工程师必备知识点总结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掌握一系列必备的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总结一些软件工程师必备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系统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以及沟通与团队合作技巧等。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编程语言1. Java:Java是一种跨平台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是软件工程师必备的编程语言之一。
2. Python:Python具有简洁易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掌握Python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3. C++:C++是一种高性能、通用性强的编程语言,常用于系统级开发和游戏开发等领域,对于底层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4. JavaScript:JavaScript是一种用于网页交互的脚本语言,掌握JavaScript能够进行前端开发,并提升用户体验。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1. 数组与链表:了解数组和链表的特点、存储方式以及常见操作,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
2. 栈与队列:了解栈和队列的原理和应用场景,能够使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树与图:掌握二叉树、堆、图等数据结构的表示方法和常见操作,能够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4. 排序与查找算法:了解常见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等)和查找算法(如二分查找等),并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
三、系统设计与开发1.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熟悉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如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依赖倒置原则等,能够设计出易于维护和扩展的系统。
2. 设计模式:掌握常见的设计模式,如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等,能够灵活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数据库设计与优化: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范式,并能够进行SQL语句的编写、索引的设计和性能优化。
4. Web开发技术:熟悉常用的Web开发技术,如HTML、CSS、HTTP协议、RESTful接口等,能够进行Web应用的设计与开发。
软件工程知识点
![软件工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427cb8960590c69ec37670.png)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一、软件的定义和特性(P2—P3)定义:软件=程序+数据+文档程序:按照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或语句序列数据: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描述程序操作和使用的文档特性:(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具有抽象性,不是一般的物理实体;(2)软件的成产与硬件存在某些相同点,但有根本上的不同,软件开发是人的智力的高度发挥,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它更依赖于开发人员的素质,智力,人员和组合,合作和管理;(3)软件维护与硬件维修有着本质的差别,软件维护没有硬件维护那样有可替换的标准零件;(4)软件在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但存在退化问题;(5)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开发时间、提高质量,并提高复用水平。
* 掌握P4图1-2(b)软件失效率曲线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P1—P2)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特征:第一阶段——程序规模小且主要采用个体工作方式,开发的系统大多采用批处理技术第二阶段——引入人机交互的概念,实时系统出现,产生了第一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编制采用了合作的工作方式,出现了早期的软件危机第三阶段——分布式系统出现,嵌入式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低成本硬件第四阶段——强大的桌面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时期,面向对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开始应用于软件。
三、什么是软件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定义:软件危机是指由于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应用需求,从而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现象。
(P4)原因:(P5)(1)用户对软件需求的描述不准确、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以及在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出或者修改需求;(2)用户和开发人员对软件需求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所开发的软件产品和用户需求不一致;(3)大型软件项目需要组织一定的人力共同完成,各类人员的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准确,有时还可能产生误解,软件开发人员对大型软件缺少开发经验,管理人员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4)软件开发人员不能有、独立自主的处理大型软件的全部关系和各个分支,因此容易产生疏漏和错误;(5)开发技术落后,缺乏有效的方法学和工具方面的支持,过分依赖程序设计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巧和创造性,加剧软件产品的个性化(6)软件产品的特殊性和人类智力的局限性,导致人们无法处理“复杂问题”,因为软件是逻辑产品,软件开发进展情况较难衡量、软件开发质量难以评价、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
软件工程师必备知识点
![软件工程师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8cbb7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0.png)
软件工程师必备知识点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软件工程师是非常重要且受欢迎的职业之一。
软件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技术技能,还需要掌握广泛的知识点,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软件开发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软件工程师必备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软件工程师最基本的工具之一。
掌握至少一种主流编程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如Java、Python、C++等。
此外,了解不同编程语言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也是软件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知识。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软件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
理解常见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等)以及它们的操作和应用场景对于编写高效且可靠的代码至关重要。
此外,熟悉常用的算法(如排序、查找、图算法等)能够帮助软件工程师解决复杂的问题。
三、操作系统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操作系统是他们日常工作环境的基础。
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与机制,掌握常见的操作系统概念和功能,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例如,熟悉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概念能够帮助软件工程师编写更健壮的程序。
四、数据库管理几乎所有的软件都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因此,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是软件工程师必不可少的技能。
了解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以及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等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能够帮助软件工程师设计高效的数据库结构和执行有效的查询。
五、网络与通信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软件工程师需要对网络与通信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网络协议、网络安全、分布式系统等概念,能够帮助软件工程师构建可靠、高效的网络应用。
此外,了解常见的通信协议和传输方式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软件开发方法与工具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是软件工程师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辅助。
了解和掌握敏捷开发、DevOps等软件开发方法,能够帮助软件工程师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同时,熟悉常用的代码管理工具(如Git)、自动化构建工具(如Maven、Gradle)等也是软件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软件的定义?(P1)计算机(程序)、(规程)以及运行计算机系统可能需要的相关(文档)和(数据)。
2. 应用软件的分类?(P2)通用软件和定制软件3. 软件的本质特性?(P3)复杂性、一致性、可变性、不可见性4. 软件危机的表现?(P5-7 )1 、软件开发的成本和进度难以准确估计,延迟交付甚至取消项目的现象屡见不鲜。
2 、软件存在错误多,性能低,不可靠,不安全等质量问题。
3 、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的整个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4 、软件维护及其困难,而且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和使用环境。
5. 软件工程的定义?(P7)①将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幵发、运行和维护,即工程化应用到软件上;②对①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6. 软件工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简述它们的作用?(P7-8)过程、方法、工具方法:为软件开发提供了“如何做”的技术、通常包含某种语言或图形的模型表示方法,设计实践和质量保证标准。
工具:为软件工程的方法提供自动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持环境辅助软件开发任务完成过程:是管理和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将人员、技术、组织与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7. 软件的质量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P8-9 )可用性、有效性、可依赖性、可维护性8. 软件工程方法有哪些?(P9-10 )(传统方法<面向过程的方法、面向数据的方法等>、面向对象方法)传统方法:面向数据方法、面向过程方法面向对象方法9. CASE系统的三个层次?(P10-11)工具:CASE X具支持单个过程的任务工作台:CASE工作台支持某一过程阶段的活动环境:CASE环境支持整个软件过程的所有活动或者大部分活动,通常是若干CASE X作台的集成10.SWEBOK勺10个知识域?英文名称?(P15-19)1 软件需求(Software requirements )2 软件设计(Software Design )T 3 软件构造(Software Construction) 4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 ng ) 5 软件维护(Software Maintenance )T 6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t 7 软件工程管理(Softwar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 8 软件工程过程(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T 9 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Software Engineering Tools and Methods t 10 软件质量Software Quality11. 软件工程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P19-20)软件工程将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基本原理应用于软件开发的工程实践中,并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以系统的,课控的,有效的方式产生高质量的软件。
1. 软件工程目标?(P23)优质,高效2. 软件过程的定义?(P24)软件工程人员为了获得(软件产品)而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实施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
3.软件过程的基本活动?(P25-26)1 、问题提出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3、软件设计4 、软件实现5 、软件确认6 、软件演化4. 软件过程的制品有哪些?(P26-27)1 、软件需求制品2、软件设计制品3、软件实现制品4、软件测试制品5、软件实施制品5. 软件过程模型有哪些?各有哪些特点?适用的项目?瀑布模型:规定需求、设计、实现、测试与维护这些基本活动,并固定次序。
快速原型:迅速构件一个软件模型,进一步细化待开发的需求,逐步修改原型。
增量模型:软件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实现、集成和测试。
螺旋模型:将瀑布和快速原型结合起来。
形式化方法模型:将需求描述提炼成用数字符号表达的形式化描述。
然后形式化转换。
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型:依赖于可复用的组件和相应的集成环境,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1. 软件项目管理活动有哪4 个阶段?(P38-40 )项目启动T项目规划T项目实施T项目收尾2. 3 种典型的开发组织方式?(P40-41)民主式、主程序员式和技术管理式3. 项目的沟通方式有哪些?(P46-47 )1 、直接交谈2、电话交谈3、电子邮件4、会议5、项目网站6、书面报告4. 软件规模估算的方法有哪些?(P50-51 )代码行技术,功能点技术5. 软件成本估算有哪些技术?(P54-55 )1、专家判断2、类比估算3、COCOM0型6. 软件风险管理的过程有哪些基本活动?(P58图3.8 )1 、风险识别2、风险分析3、风险规划4、风险监控7. 什么是配置管理?(P65)一种(标识、组织和控制)修改的技术,其作用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其目的是是错误到达最小并最有效地提高生产率。
8. 什么是基线?(P65)已经通过了正式复审的规格说明或中间产品,它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基础,并且只有通过正式的变化控制过程才能改变9. 配置管理活动有哪些?(P66-68 )1 、配置项标识2、版本管理3、系统构建4 、变更控制1. 软件需求的定义?(P71)1 、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能力2 、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化或其他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能力3 、一种反应上面1或者2 所描述的条件或能力的文档说明2. 软件需求可分为哪些类型?(P72图4.1 )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系统需求3. 需求工程包括哪些基本活动?每一项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76,P77-86)1 需求获取:采集识别和提取用户需求,对问题和需求形成文档描述,是大家有过一个共同的认识和理解。
2 需求分析:分析和综合所持采集的信息,简历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
3 需求规格说明:编写软件规格说明书,准确,完整的表达已确认的需求。
4 需求验证:评审软件规格说明,保证其正确,一致,完备,准确和清晰性。
5 需求管理:定义需求基线,在整个项目中跟踪需求状态及其变化。
4. 需求分析的核心工作?(P78)建立分析模型是需求分析的核心工作5. 主要的需求获取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P87,P87-92)1 面谈:多种情况下使用的简单而直接的方法。
2 需求专题研讨会:很快产生系统初步定义,畅所欲言,降低风险,解决行政问题。
3 观察用户工作流程:开发人员很难通过面谈和回忆获取供求信息。
4 原型化方法:常用方法,系统可视化获取用户需求,解决早期系统需求不定的问题。
5 基于用例的方法:以任务和用户为中心,确定参与者与事物妆花为对象模型。
1.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方法的活动有哪些?英文名称及其简称?( P134-135 )1 、面向对象分析( Object Oriented Analysis,OOA )2 、面向对象设计( Object Oriented Design,OOD )3 、面向对象编程(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 )4 、面向对象测试( Object Oriented Testing,OOT )5 、面向对象维护( Object Oriented Software Maintenance,OOSM )2.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哪些?英文名称?( P135-138)(1)对象( Object ) (2)类( Class ) (3)封装( Encapsulation )( 4)继承( Inheritance ) (5)消息( Message) ( 6)关联 ( Association ) ( 7)聚合( Aggregation ) (8)多态性( Polymorphism )3. UML 英文全称?( P140)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4. UML 用哪些视图?英文名称?( P142)用例视图( Use-case View )设计视图( Design View )进程视图( Process1. 面向对象分析模型由哪些模型组成?( P157)View)实现视图(Implementation View )和分布视图(Deployment View )(1)功能模型(2)分析对象模型(3)动态模型2. 3种分析类的构造型类形式和图标形式? (P157-159)3.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有哪些活动?应该建立哪些类型的模型?( 理解用例模型、识别分析类、定义交互行为、建立分析类图、评审分析模型模型:实体类模型、边界类模型、控制类模型、4.什么是实体类、边界类和控制类?为什么将分析类划分成这3种类型?(P159-163)实体类:表示系统存储和管理的永久信息边界类:表示参与者与系统之间的交互控制类:表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业务控制逻辑 为了识别分析类,通常需要充分理解系统内部的行为,因此需要在最初的用例模型中适当的补充说明系统内部是如何响应外部请求的,所以幵发人员需要确定一 组备选的且支持用例行为的一些分析类。
实体类P159)------------ -------------- ------- M ------图标形式:边界类控制类1. 软件设计活动可分为哪两个阶段?(P171)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2. 软件设计的原则有哪些?英文?(P172-174)模块化、耦合度和内聚性、复用性3. 典型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有哪些?(4 种体系机构的名称?P175-178)仓库体系结构:分层体系结构:MVC体系结构:客户机/ 服务器体系结构:管道和过滤器体系结构:4. 软件三层体系结构?(P178,或表示层、应用逻辑层、存储层)5. 详细设计的描述工具?(详细设计常用的3 种工具是图形,表格,语言)第10 章软件测试1. 软件验证和确认的区别?(P222-223 )确认强调结果的检验,验证强调过程的检验。
确认证明所提供的产品符合预期的使用需求,而验证说明工作产品是否适当的反映了特定需求。
换言之,验证确保「你把事做对了」,而确认确保「你做了对的事」。
2. 软件测试的定义?软件测试的目的?(P224)广义上讲,测试是指软件产品生存周期内所有的检查、评审和确认活动。
狭义上讲,测试是对软件产品质量的检验和评价,它一方面检查软件产品质量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对产品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
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系统地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3. 什么是测试用例?(P227)数据输入和期望结果组成的对,其中“输入”是对被测软件接受外界数据的描述,“期望结果”是对于相应输入软件应该出现的输出结果的描述,测试用例还应明确指出使用具体测试案例产生的测试程序的任何限制。
测试用例可以被组织成一个测试系列,即为实现某个特定的测试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测试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