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显著进展

合集下载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湖南茶树专项总结报告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湖南茶树专项总结报告

第47卷第1期2020年3月V ol.47,No.1March ,2020茶叶通讯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湖南茶树专项总结报告黄飞毅1,段继华1,康彦凯1,雷 雨1,邓 晶2,陈宇宏1,丁 玎1,罗 意1,刘 振1*,李赛君1*(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 湖南分中心,农业部湖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茶树品种与种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5)摘 要: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项目组参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共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茶树种质资源165份,涉及45个农业县(市、区),范围为东经109.176821°~114.005865°、北纬24.943720°~29.819774°、海拔31.33~1469.00m ,并对湖南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湖南;茶树;种质资源;农作物;调查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25X (2020)01-32-36The Third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ses Investigation&CollectionAction —Summary Report on Camellia sinensis in HunanHUANG Fei-yi 1,DUAN Ji-hua 1,KANG Yan-kai 1,LEI Yu 1,DENG Jing 2,CHEN Yu-hong 1,DING Ding 1,LUO Yi 1,LIU Zhen 1*,LI Sai-jun 1*(1.Tea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unan Branch ofNational Tea TreeImprovementCenter, Hunan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Station of Tea TreeandTea Processing, Ministry ofAgriculture, Changsha 410125, China; 2.Hunan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China )Abstract :From October 2015 to December 2018, the project team participated in the third national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conducted a general survey,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ion of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Hunan Province. A total of 165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surveyed, investigatedand collected, involving 45 agricultural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ranging from 109.176821° to 114.005865° in east longitude, 24.94372° to 29.819774° in latitude north and 31.33m to 1469m in elevation. At the same tim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Hunan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Hunan, Tea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 Crops, Investigation收稿日期:2019-06-18 修订日期:2019-10-09基金项目:农业部物种资源保护费项目,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2018ZD05-1)作者简介:黄飞毅(1985-),男,广西贺州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显著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显著

龙源期刊网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显著作者:来源:《科学种养》2019年第06期3月22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会议在河北石家庄召开。

会议总结了2018年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成效,研究部署2019年工作任务,新启动北京、天津、河北、安徽、西藏、新疆等6省(区、市)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据了解,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自2015年启动以来,相关工作进展顺利,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8年底,已启动了12个省(区、市)、830个县(市、区)的全面普查和175个县(市、区)的系统调查工作,新收集资源4.2万份,长期保存种质资源数量突破50万份,有效丰富了我国种质资源战略储备。

同时,发掘开发了一批具有显著地域特色和重要价值的优异种质,例如,广西龙胜县流传千年的“地灵红糯”,四川米易县傈僳族历代种植的“梯田红米”,陕西石泉发现的抗病性极强的“石泉阳荷姜”等,在打造地方特色产业与品牌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行动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种质资源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会议指出,各地相关部门要清醒认识种质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加快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进程,强化优异资源的鉴定发掘与利用,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高效种质资源管理体系。

要进一步提高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规范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强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深度发掘,完善種质资源交流与共享体系,加强宣传引导,推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河北、新疆等8省(区、市)农业农村厅(委、局)相关负责人、18省(区、市)农业科学院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参会。

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的成效与思考

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的成效与思考

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的成效与思考张海峰;林霜霜;余文权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24(55)2
【摘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

为摸清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防止资源流失,保护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福建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通过该“行动”,共收集种质资源6235份,包括新种质资源1000多份和台湾地区引进的农作物种质资源33份。

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252份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有30多份作为亲本用于资源创新,为福建省今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张海峰;林霜霜;余文权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24
【相关文献】
1.溧阳市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沅陵县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及收集的成效与思考
3.泰安市岱岳区第三次全
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4.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显著5.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显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一、工作计划自2020年6月开始,我国展开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旨在掌握全国农业生产、经营和劳动力等基本情况,为制定农村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我作为普查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1.制定普查方案,制定普查表格;2.从各省市选择普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3.开展预试点普查,完善普查表格等细节问题;4.各地全面展开普查,确保普查数据信息真实有效。

二、工作进展(一)普查方案制定和普查表格编制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我根据上一次普查工作的经验,制定了新一轮普查方案和普查表格,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经过多次修改,终于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批准,并下发至各地统一执行。

(二)各省市普查人员的选择和统一培训由于普查数据的准确性与普查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我对各省市普查人员的选拔要求较高,除了考虑其业务能力和普查经验外,还注重其责任心和纪律性。

通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普查人员名单。

接着,我组织了对他们的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普查的操作技能、普查表格的填写规范以及普查工作的纪律要求等。

(三)预试点普查和细化工作在各省市普查人员培训结束后,我安排了一次预试点普查,总计约100个点位。

这次普查发现了一些表格问题和细节问题,例如表格是否完整、填写错误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组织了专人对各个表格进行了细化,以达到完整、简便和准确的要求。

(四)各地全面展开普查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各地普查人员开始进入农村,开展实际的普查工作。

这次普查中,我进一步加强了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为普查人员的工作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和支持。

目前,全国普查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冲刺阶段,我相信普查人员们会积极开展工作,确保普查工作的圆满成功。

三、工作总结1.此次普查经历了长达一年的筹备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它也为我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2.在工作中,我对各地普查人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组织,保证了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溧阳市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溧阳市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7,23(02-03)溧阳市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潘俊华(溧阳市种子管理站,江苏溧阳213300)摘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

江苏溧阳承担并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相关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以促进该行动的推广。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中图分类号S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02-03-0058-02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围绕重要基因发掘、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人类未来面临的食物、能源和环境危机的解决都有赖于种质资源的占有。

种质资源越丰富,研究越深入,基因开发潜力越大,生物产业竞争力就越强。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

目前,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处于家底不清、丧失严重的状态。

我国分别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2次普查,但是由于涉及范围小,作物种类少的原因,尚未查清我国农作物种植资源的家底。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农作物种质资源不断遭到破坏或丧失,而且数量巨大,因此,尽快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和收集、查清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保护携带重要基因的资源十分迫切。

2016年,溧阳市被农业部、江苏省农委列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县之一,承担了普查县和调查县的双重任务,全市经过积极发动,精心组织,确保了普查和征集工作的扎实开展,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

现将主要方法和成效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主要做法1.1组建专项工作班子为顺利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溧阳市农林局专门组建专项工作班子,下设普查小组办公室,由溧阳市种子管理站、溧阳市园艺技术推广站、溧阳市蔬菜办公室和溧城镇、天目湖镇、埭头镇、上黄镇、戴埠镇、别桥镇、竹箦镇、上兴镇、南渡镇、社渚镇等10个镇农服中心等多个部门共同配合参与该项工作。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4年)嘿,各位小伙伴,咱们今天要聊一聊一个大工程——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这可是个大项目,得好好规划一番。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

一、背景与意义咱们国家地大物博,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但这些年,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推进,一些珍贵的种质资源正面临着流失的风险。

所以,这次普查与收集行动,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让它们为我国农业发展继续发光发热。

二、目标与任务1.普查全国范围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建立完整的种质资源数据库。

2.收集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原材料。

3.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1)成立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工作。

(2)制定详细的普查与收集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技术路线等。

2.普查阶段(1)组织专业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

(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卫星遥感等,辅助普查工作。

3.收集阶段(1)对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包括种子、植株、果实等。

(2)建立种质资源库,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妥善保存。

4.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1)对普查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完整的种质资源数据库。

(2)分析数据,筛选出具有利用潜力的种质资源,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四、关键技术1.普查技术:采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普查效率和准确性。

2.收集技术:运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分子标记等,确保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质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理与分析。

五、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认识。

2.资金保障:确保普查与收集行动的资金需求,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泰安市岱岳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

泰安市岱岳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

泰安市岱岳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梁 婷(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农业农村局,泰安271000)摘要:通过对泰安市岱岳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阶段性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阐述,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合理的建议,对岱岳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岱岳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岱岳区隶属于山东省泰安市,地处泰山之阳、汶水之滨,居齐鲁腹地,北依省会泉城济南,南临孔子故里曲阜,南北长66km,东西宽56km,总面积917.2km2,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1]。

优越的生态环境给各种动植物繁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作物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旱稻等,经济作物也是品类繁多,果蔬、茶叶更是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式发展。

岱岳区是古文明“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美誉,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在此留下了“中央之美者,有岱岳”的咏叹。

按照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20年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岱岳区积极开展部署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查阅历史档案填报1956年、1981年和2014年3个时间节点的《普查表》,通过各类新闻媒体传播平台组织宣传普查与收集工作,成立领导小组、专家技术小组和行动小组在全区范围内重点对地方古老农作物品种、濒危珍稀作物野生品种和特色地方品种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征集。

1 主要做法1.1 行动迅速有力 自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20年实施方案》文件下达之日起,岱岳区迅速组织专家、工作人员编制了《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行动小组、专家技术小组,并通过邮箱、微信等各种方式将方案发给各镇街,各镇街迅速展开宣传工作,悬挂标语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等[2]。

甘肃省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进展

甘肃省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进展

甘肃省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进展赵璐辉 武志远 龙亚玲 陈雯花 常欢敏 汪春潮(甘肃省成县种子管理站,成县742500)摘要:依据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结果,比对1956年、1981年、2014年3个年度时间节点全县土地资源、气候环境和各类农作物品种资源消减变化情况,分析了当地农家作物品种资源加速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当前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建议,以期对成县今后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建议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生物基因宝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濒危农作物品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迫切工作。

2020年8月至12月,在省、市、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安排部署下,甘肃省成县成立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由县种子管理站牵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和县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相互配合,扎实开展了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1 县域概况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巴山区腹地,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

地处105°23′~105°57′E、33°29′~34°21′N,南北宽约55km,东西长约52km,全县总面积1678.3km2,耕地面积27.2万hm2。

海拔750~2377m,森林覆盖率48.5%,年平均气温12.5℃,年均10℃以上有效积温3730℃,年日照时数1795h,无霜期210d,年均降水量613mm[1]。

全县共17个乡镇,245个行政村,总人口27.04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21.96万人。

成县境内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大豆,主要果树有柿、李、桃、杏等。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显著进展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显著进展
行服 务 。 3 . 4 加强种业企业品牌建设 我 国种 业 品 牌 建 设 较 晚, 由此 导 致 了企 业 的 品牌 建 设 意识 不 强 。北 京
[ 6 ] 傅云舟 , 郭薇. 新 闻集团跨媒体整合和集中化经 营战略对 中国传媒
业 的启 示 : 新 闻集 团 2 0 0 4 — 2 0 0 8年 度 报 表 数 据 资 料 分 析 研 究 l J 1 .
[ 3 】 张秋吉. 山区城市化发展集 中化战略与案例研究 【 D ] . 济南 : 山东大
学, 2 0 0 6
f 4 1 李开.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施集 中化战略的必要性与途径 【 J 】 . 科技
创业 , 2 0 0 7( 1 ) : 8 9 — 9 0
斗 ” +
(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1 — 1 6)
经济研究导刊, 2 0 1 0( 1 0) : 2 3 — 2 5 [ 7 ] 黄杨, 朱烽美 , 张芸. 集中化导向下地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研究 I J 1 . 绍 兴文 理 学 院 学报 , 2 0 1 3 , 3 3( 9) : 6 1 — 6 6
种 业 品牌建 设 是实行 北 京集 中化 战 略的 目标 。品牌 是 企 业 长期 努 力 经 营 的结 果 , 是 企业的无形载体 。 就企业而言 , 品牌 和产 品 是企 业 的核 心竞 争 力 。产 品是 品牌 的基 础 , 只有产 品被 认可 , 并 经过 长 时间 的 考验 , 企 业 的 形象 或 产 品 的 品牌 才 能在 消 费 者心 中 确立 [ 2 0 ] o种 业 企业 只有 通过 产 品和推 广 、 售 后 服务 , 使 品牌 印象 在 顾 客 心 中根 深 蒂 固 , 从 而达 到 引导 消 费、 促 进 消 费 的 目的 。总 的来 说 , 企 业 要 想发 展 , 必 须 注 重 品 牌建 设 , 并 最 终使 消费 者认 可 。所 以这 就 要 求企 业在 各个 环 节 以顾客 为 中心 , 生 产抗 病 、 高产 的优 良种 子 , 提供贴 心 、 便捷 的售 后服 务 , 只有 这样 , 企 业 的品牌 才 会 深 人人 心 , 才 能 最终 建 设 企业 自己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作进展情况⼯作汇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作进展情况⼯作汇报 搞好农业普查,有利于进⼀步摸清农业资源状况,制定科学的粮⾷⽣产政策,确保国家粮⾷安全。

⼩编为⼤家整理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作进展情况⼯作汇报,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作进展情况⼯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次农业普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是今年我国经济社会⽣活中的⼀件⼤事。

2015年6⽉,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2015〕34号),决定在2016年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以下简称“三农普”),并成⽴了由汪洋副总理任组长的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组及其办公室。

2015年11⽉,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作的通知》,成⽴了由林克庆副市长任组长,37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具体负责农业普查的⽇常组织和协调。

2016年2⽉,区政府印发了《丰台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作的通知》,成⽴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组及办公室,领导⼩组组长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吴继东担任,全区35个委办局为⼩组成员。

经过前期紧张筹备,⽬前已完成区、乡两级农普机构的组建,两级农普办⼯作⼈员已经到位,区级普查经费预算已经落实,在南苑乡南苑村完成了全市综合试点⼯作,完成农普⼊户登记物资和数据采集设备采购,基层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作已经完成。

现将全区三农普有关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明确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标是:查清全区农村地区“⼈、地、业、居”的新情况;掌握农村⼟地流转、农村资产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趋势;反映农业⽣产新格局、农村发展新⾯貌和农民⽣活新变化,为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城乡⼀体化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都功能疏解提供基础资料。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践与体会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践与体会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践与体会陈小央(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杭州310020)摘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育种及其生物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浙江省2017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多措并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现将浙江实践行动的做法、经验与体会进行总结,以供后启动的省份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第三次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育种及其生物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由于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内容宽泛、材料类型丰富,且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所以拥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已完成了两次全国性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工作(1955-1956年、1979-1983年)[1],但由于涉及作物种类较少,尚未查清我国家底。

2015年起我国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制订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

2017年浙江省被列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省份之一。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介于27°12′~ 31°31′N,118°~123°E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貌多样、气候多宜;是国内农作物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野生近缘植物资源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环境变化而急剧减少,地方品种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迫切需要加大对濒临灭绝的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调查和收集,对生产上不再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地方品种以及一些特异资源进行普查和征集。

两年来,浙江省坚持早启动、实培训、广征集、多宣传等多项举措全面开展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63个县1100多名农技人员参加了本次行动,走访679个乡镇,访问了16055个农户,总行程约18万km2,拍摄资源照片6827张,采集技术数据6298条,普查征集地方老品种、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1487份,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同时也推动了县级种质资源保护、省级种质资源库和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圃的建设。

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概述

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概述

38
2
0
6
大理州
12
513
421
196
32
65 105
23
50
保山市
4
175
141
59
24
33
18
7
9
德宏州
5
251
174
71
20
58
22
3
5
丽江市
4
176
144
89
2
20
27
6
18
迪庆州
3
132
105
96
1
8
0
0
3
怒江州
4
222
183
100
15
33
34
1
2
临沧市
7
489
384
200
38
84
61
1
8
8
571
454
193
37
102 120
2
27
楚雄州
9
435
350
209
21
76
41
3
30
玉溪市
8
416
375
196
29
74
58
18
14
红河州
13
557
455
209
30
70 139
7
8
文山州
8
365
313
127
64
50
64
8
7
普洱市
9
385
342
208
70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希望做好种质资源收集 讲好资源故事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希望做好种质资源收集 讲好资源故事

44农家之友 2020.12 2020年12月5~6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孙好勤副司长率队到广西考核验收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验收工作组在广西农科院实地查验征集与收集种质资源及保存情况,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审阅工作总结报告等书面材料和听取工作汇报。

孙好勤在考核验收会上强调,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国家开展的一项重大工作,广西各级各部门非常重视,在资金、技术、人才上给予大量支持,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孙好勤要求,广西各有关部门一是要进一步增强认识,继续做好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等工作。

二是要讲好资源故事。

深度挖掘种质资源、特色品种的历史文化故事及作用。

要讲好种业人的故事,表彰在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中兢兢业业,扎实工作的先进人物。

三是要做好总结宣传。

把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推广和传承,同时,要扩大宣传范围,想方设法让更多的让老百姓了解保护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重视种质资源保护良好氛围。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如平表示,广西开展工作五年来,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下步将按考核组提出的要求进行梳理并认真整改,给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广西种子管理站祁广军站长代表广西在验收会上作工作汇报,指出广西是首批启动第三次国家“普查行动”的4个省(区、市)之一,工作启动以来广西统筹部署、精心组织, 工作成效显著。

2015年~2020年从75个县(市、区)征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共1660份,其中粮食作物772份、经济作物156份、蔬菜522份、果树210份,全区22个系统调查县共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33份,共计鉴定评价各类资源3584份,编目入国家库(圃)并已获接收证明的资源共计3125份。

特别是普查中收集了一大批优异种质资源,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宣传推广了一批特色作物品种,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既定任务。

(鞠忠良)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希望:做好种质资源收集 讲好资源故事 2020年12月23日,第三届“广西好稻米”鉴品推介会在南宁举办。

第三次农作物普查工作总结

第三次农作物普查工作总结

第三次农作物普查工作总结
近日,我国农业部门完成了第三次农作物普查工作,这项工作对于了解我国农
业生产现状、制定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次普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次农作物普查工作。

首先,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农作物的种
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了下降。

同时,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仍然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支持。

另外,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导致了农作物生产的效益不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关注和解决。

其次,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这次普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地区的农作物
产量和品质有了较大提高,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为全国农作物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和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持。

综上所述,第三次农作物普查工作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
和信息对于我们制定农业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作物生产的支持和指导,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农业科技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供更好的支持。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生产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很荣幸在这里向大家汇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

这次普查是全面了解“三农”发展变化情况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于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为了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普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在人员配备方面,我们精心挑选了一批具备丰富统计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并进行了系统的培训。

通过培训,普查人员熟悉了普查的内容、方法和流程,为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广泛开展了宣传动员工作。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普查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为普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普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本次普查涵盖了农业从业者基本情况、农业土地利用与流转、农业生产与结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与农民生活方式变化等多个方面。

在普查方法上,我们综合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调查方式。

充分利用遥感、手持智能数据采集终端(PDA)等手段,提高了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和特殊情况,我们也采用了纸质表格填报的方式,确保普查工作的全覆盖。

三、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一)前期准备阶段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完成了普查方案的制定、普查区域的划分、普查底册的编制等工作。

对普查所需的物资、设备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为普查工作的正式开展做好了铺垫。

(二)现场登记阶段现场登记是普查工作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阶段,普查人员深入到每一个村庄、每一户农户,按照普查要求认真填写各类普查表格。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加班加点,确保了登记工作的按时完成。

(三)数据审核与验收阶段对采集到的数据,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数据审核机制。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展望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展望

前沿纵谈232022.16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农业的“核心芯片”。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要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列为首要行动,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高度重视。

农作物种质资源指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携带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遗传信息的载体。

其主要类型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育成的新品种(品系)、野生种、野生近缘种以及创新种质、遗传材料等。

作为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种业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战略资源。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旨在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夯实基础。

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Ⅰ卓有成效我国农耕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多元、自然生态多样,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形成了多样性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基本原则。

在几代种质资源工作者的接续努力下,系统研制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性状描述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安全保存理论技术体系研发实力也持续提升,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逐步实现高质量、标准化、规范化,长期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持续增长。

到2021年底,种质库长期保存总量超过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

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科学保护体系持续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些地方品种、野生种和野生近缘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展望□□郭刚刚编者按:一年多来,种业振兴以磅礴之势展开,社会各界对种业发展饱含期冀。

本刊特邀权威专家学者,聚焦优势重点领域,解读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内涵,共同展望种业发展未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全面了解“三农”发展变化情况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于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普查工作的前期准备为了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成立了专门的普查机构。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为普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其次,精心制定了普查方案。

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科学、可行的普查方案,明确了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

再者,积极开展普查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目的和内容,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普查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度,为普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认真做好普查人员的选聘和培训工作。

严格按照普查要求,选聘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并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普查业务,掌握普查技巧。

此外,扎实做好普查物资的准备工作。

及时采购和发放了普查所需的各种物资,包括普查表、宣传资料、办公用品等,确保了普查工作的物资需求。

二、普查工作的具体实施在普查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普查方案和工作流程,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一)清查摸底阶段我们组织普查员深入到每一个村、每一个农户,对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户等普查对象进行了全面的清查摸底,掌握了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正式普查登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清查摸底过程中,普查员们不辞辛劳,走村串户,认真核实每一个普查对象的信息,确保了清查摸底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二)正式普查登记阶段在正式普查登记阶段,普查员们按照普查方案的要求,对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土地利用和流转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登记。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3年)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3年)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普查与搜集行动施行方案〔2022—2023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普查与搜集行动施行方案〔20222023年〕按照《全国农业种质资普查总体方案〔20222023年〕》要求,为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普查与搜集行动各项任务,特制定本施行方案。

一、目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开展,各国围绕重要基因开掘、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竞争越来越剧烈。

农作物种质资是保障国家粮食平安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的战略性资,种质资越丰富,基因开发潜力越大,就越有利于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开展。

通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普查与搜集,明确不同农作物种质资的品种多样性和演化特征,预测今后农作物种质资的变化趋势,丰富国内农作物种质资的数量和多样性,不仅可以防止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种质资的灭绝,而且通过妥善保存,可以为将来国家生物产业的开展提供不断的基因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分别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对农作物种质资进展了两次征集,一大批种质资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构造和土地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农家地方品种消失速度加快,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

为此,2022年,农业部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普查与搜集行动,正在加快摸清我国农作物种质资家底,保护携带重要基因的优异资。

与前两次征集相比,这次普查搜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点:一是全面普查与系统调查同步进展、实物搜集与信息采集同步进展、普查搜集与鉴定入库同步进展。

二是制定统一的普查与搜集技术规程,广泛采用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信息学等现代技术,科学普查搜集资。

三是国家、省、县三级农业农村部门,相关科研单位等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协同推进。

四是范围更广,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323个农业县〔市、区、旗〕。

二、主要目的全面完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323个农业县〔市、区、旗〕的普查与征集,以及其中种质资丰富的679个农业县〔市、区、旗〕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搜集。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种业导刊 ,2 0 1 7 年第 5 期
J o ur n a l o f Se e d I nd us t r y Gui d e
茅 三次全国 农 乍 物种质资 源普鲞与

娶 闻
粮 食 生 产功 能 区和 重 要 农 产 品 生 产保 护 区将 划 定
国务 院 日前 印发 关于建 立粮 食生产 功 能区和 重 要农产 品生产保护 区的指导意见) ) ( 以下简称 意见 ) , 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 能区和重要农产 品生产保护 区 ( 以 下简称 “ 两 区”)划定和建设工作 。 ( 《 意见 提 出 ,建立 “ 两 区”是实 施藏 粮于地 、 藏 粮于技 战略 的重要 举措 。要 以确 保 国家粮食 安全 和
( 中国农 / 新闻网 )
进“ 两区” 建设 , 强化高标准农 田等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
积极 发展 适度规 模 经营 ,着力 提高 “ 两 区”农业 社会 化服 务水 平。要切 实 强化监 管 ,完 善相 关制度 ,严格 落实 管护 责任 ,建 立监 测监 管体系 ,加强动 态监 测和 信息共享 ,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监督考核 ,依法保护 “ 两 区”。
( 新华 网)

3 2・
定评价 , 挖掘一批有价值 的新基 因 , 创 制一批绿色生态、 品质 优 良、高抗广 适 、营 养安 全 的特色新 种 质 ,为 加 快培育突破性优 良品种提供 丰富的育种材料 。
( 农民日报)
( 《 意 见 明确 ,要 科学 确定 “ 两 区” 划定 标准 ,
自上 而下将 划定 任务 分解 落实 到省 、市 、县 ,以县为 基础精 准 落地 ,明确到 具体地 块 ,建 立 电子 地 图和数 据库 ,汇总 形成全 国 “ 两 区” 建设一 张 图。要大 力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对天气、土壤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农户的种植行为做出指导,更好地为农户进行服务。

3.4 加强种业企业品牌建设 我国种业品牌建设较晚,由此导致了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不强。

北京种业品牌建设是实行北京集中化战略的目标。

品牌是企业长期努力经营的结果,是企业的无形载体。

就企业而言,品牌和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是品牌的基础,只有产品被认可,并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企业的形象或产品的品牌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确立[20]。

种业企业只有通过产品和推广、售后服务,使品牌印象在顾客心中根深蒂固,从而达到引导消费、促进消费的目的。

总的来说,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并最终使消费者认可。

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在各个环节以顾客为中心,生产抗病、高产的优良种子,提供贴心、便捷的售后服务,只有这样,企业的品牌才会深入人心,才能最终建设企业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 刘晴,卢凤君,李志军,等.转型期北京种业发展的战略路径[J].中国种业,2013(11):7-8
[2] 王彬夫.试论集中化战略在医疗服务市场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1):10-12
[3] 张秋吉.山区城市化发展集中化战略与案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4] 李开.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施集中化战略的必要性与途径[J].科技创业,2007(1):89-90
[5] 卫妲.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6] 傅云舟,郭薇.新闻集团跨媒体整合和集中化经营战略对中国传媒业的启示:新闻集团2004-2008年度报表数据资料分析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3-25
[7] 黄杨,朱烽美,张芸.集中化导向下地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9):61-66
[8] 张晴.基于集中化战略角度对画廊发展的几点建议[J].艺术科技,2014(7):22-25
[9]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3-47
[10] 王兵.企业聚焦战略理论和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11] 侯军岐,牛军让,侯丽媛,等.北京现代种子产业整合研究:基于种
业价值链整合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87[12] 马述忠,任婉婉.我国种业产业链延伸发展瓶颈、战略机遇与美国
借鉴经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7):3-12[13] 孙强,王成志,孙铭丽,国内种子企业销售渠道选择分析[J].中国
种业,2011(4):8-10
[14] 李波.我国种子营销新模式探析[J].中国种业,2013(6):8-11
[15]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6] 刘焱选,白慧东,蒋桂英.中国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577-582
[17] 王磊.
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下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实施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1):229-230[18] 马亚丽.浅谈种业信息化[J].山西科技,2016,31(5):114
[19]石恒,孔繁涛,吴建寨,等.基于大数据的中国种业信息化监管平
台建设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科技展望,2016(9):53-54[20] 许泉,徐福海,吴强,等.实施中国种业品牌建设 提高国际市场竞
争力[J].种子世界,2015(1):2-3
(收稿日期:2017-01-16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显著进展
[本刊讯]从4月7日在南昌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简称“行动”)2017年工作会议上获悉,“行动”实施2年来已完成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等6省(市、自治区)375个县的全面普查和92个县的系统调查,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通过全面普查,基本查清了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6省(市、自治区)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的数量、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本底信息。

初步发现各省地方品种和主要农作物野生近缘种丧失情况极其严重,丧失速度明显加快。

通过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各类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4638份。

经初步查对,其中85%是新收集资源。

6省375个县中,有43个县的种质资源从未收集保存,从而填补了收集县域的空白。

通过对收集资源的初步鉴定评价,在优质、抗病、抗逆、特殊营养价值等方面筛选出一批特优特异种质资源。

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摸清资源家底,防止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种质资源灭绝,丰富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存,必将对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国际竞争力提升、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陈丽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