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寒性产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害时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
冷害对植物的影响不光表现在叶片变褐、干枯,果皮变色等外部形态 上,更重要的是在细胞的生理生化上发生了剧烈变化。
1.膜透性增加 在低温冷害下,膜的选择透性减弱,膜内大 量溶质外渗。用电导仪测定可发现,植物浸出液的电导率增加, 这就是细胞膜遭受破坏的表现。 2.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 把对冷害敏感植物(番茄、烟草、 西瓜、甜瓜、玉米等)的叶柄表皮毛在10℃下放臵1~2分钟, 原生质流动就变得缓慢或完全停止;而将对冷害不敏感的植物 (甘蓝、胡萝卜、甜菜、马铃薯)臵于0℃时原生质仍有流动。 原生质流动过程需ATP提供能量,而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则 说明了冷害使ATP代谢受到抑制。
图11-5 由低温引起的相分离
膜脂相变温度随脂肪酸链的加长而增加,随不饱和脂肪酸 如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 (linolenic acid)等所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也即,不饱和脂 肪酸愈多,愈耐低温。温带植物比热带植物耐低温的原因之一, 就是构成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同一种植物,抗寒性 强的品种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经过 抗冷锻炼后,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能明显提高,随之膜相 变温度降低,抗冷性加强。因此膜不饱和脂肪酸指数 (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dex,UFAI),即不饱和脂肪酸在 总脂肪酸中的相对比值,可作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重要生理指 标。
根据低温的程度和植物受害情况,可分为:
冷害( chilling injury ) 冻害( freezing injury )
指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 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
在中国,冷害经常发生于早春和晚秋,对作物的 危害主要表现在苗期与籽粒或果实成熟期。
种子萌发期的冷害,常延迟发芽,降低发芽率,诱发 病害。如棉花、大豆种子在吸胀初期对低温十分敏感, 低温浸种会完全丧失发芽率。低温下子叶或胚乳营养物 质发生泄漏,这为适应低温的病菌提供了养分。苗期冷 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失绿和萎蔫。水稻、棉花、玉米等春 播后,常遭冷害,造成死苗或僵苗不发。作物在减数分 裂期和开花期对低温也十分敏感。如水稻减数分裂期遇 低温(16℃以下),则花粉不育率增加,且随低温时间的 延长而危害加剧;开花期温度在20℃以下,则延迟开花, 或闭花不开,影响授粉受精。晚稻灌浆期遇到寒流会造 成籽粒空瘪。10℃以下低温会影响多种果树的花芽分化, 降低其结实率。果蔬贮藏期遇低温,表皮变色,局部坏 死,形成凹陷斑点。在很多地区冷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 主要因素之一。
冷害的机理
造成冷害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剧烈变化的主要 原因,通常认为有以下几点。 1.膜脂发生相变 低温下,生物膜的脂类会出现 相分离(图11-5)和相变,使液晶态变为凝胶态。由 于脂类固化,从而引起与膜相结合的酶解离或使酶 亚基分解而失去活性。因为酶蛋白质是通过疏水键 与膜脂相结合的,而低温使二者结合脆弱,故易于 分离。随着温度的下降,高熔点的脂质分子从流动 性高的液晶态移动到凝胶态,液晶相和凝胶相间出 现了裂缝。
胞内结冰是指温度迅速下降,除了胞间结冰外, 细胞内的水分也冻结。一般先在原生质内结冰,后来 在液泡内结冰。细胞内的冰晶体数目众多,体积一般 比胞间结冰的小。
冻害的机理 1.结冰伤害 结冰会对植物体造成危害,但胞间结 冰和胞内结冰的影响各有特点。 胞间结冰引起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是: (1)原生质过度脱水,使蛋白质变性或原生质发生 不可逆的凝胶化。由于胞外出现冰晶,于是随冰核的 形成,细胞间隙内水蒸汽压降低,但胞内含水量较大, 蒸汽压仍然较高,这个压力差的梯度使胞内水分外溢, 而到胞间后水分又结冰,使冰晶愈结愈大,细胞内水 分不断被冰块夺取,终于使原生质发生严重脱水。 (2)冰晶体对细胞的机械损伤。由于冰晶体的逐渐 膨大,它对细胞造成的机械压力会使细胞变形,甚至 可能将细胞壁和质膜挤碎,使原生质暴露于胞外而受 冻害,同时细胞亚微结构遭受破坏,区域化被打破, 酶活动无秩序,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
2.巯基假说 这是莱维特(Levitt)1962年提出的植物 细胞结冰引起蛋白质损伤的假说。当组织结冰脱水 时,巯基(-SH)减少,而二硫键(-S-S-)增加。二硫 键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内部失水或相邻蛋白质分子的 巯基失水而形成的。当解冻再度失水时,肽链松散, 氢键断裂,但-S-S-键还保存,肽链的空间位臵发生 变化,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象改变,因而蛋白质结 构被破坏(图11-7),进而引起细胞的伤害和死亡。 所以组织抗冻性的基础在于阻止细胞中蛋白质分子 间二硫键的形成。当植株脱水后,细胞内-SH多,S-S-少的,则抗冻性强。一些实验已发现植物受冻 害的蛋白质中,-S-S-增多,而受冻但未伤害的细胞 却不发生这种变化。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很多热 带和亚热 带植物不 能经受冰 点以上的 低温.
根据植物对冷害的反应速度,可将冷害分为 直接伤害与间接伤害两类。 直接伤害:指植物受低温影响后几小时, 至多在1d之内即出现伤斑,说明这种影响已侵入 胞内,直接破坏原生质活性。 间接伤害:主要是指由于引起代谢失调而 造成的伤害。低温后植株形态上表现正常,至少 要在五、六天后才出现组织柔软、萎蔫,而这些 变化是代谢失常后生理生化的缓慢变化而造成的, 并不是低温直接造成的。
抗寒性资料\2010肥料新标准\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pdf
三、含腐殖酸水溶性肥料
抗寒性资料\2010肥料新标准\水溶肥料\含腐殖酸水溶肥料.pdf
四、农用微生物菌剂
抗寒性资料\2010肥料新标准\微生物肥料产品标准\农 用 微 生 物 菌 剂GB20287-2006.pdf
五、微生物肥料标准
2.膜的结构改变 在缓慢降温条件下,由于膜脂的固化使得膜结构紧 缩,降低了膜对水和溶质的透性;在寒流突然来临的情 况下,由于膜脂的不对称性,膜体紧缩不匀而出现断裂, 因而会造成膜的破损渗漏,胞内溶质外流。膜渗漏增加, 使得胞内溶质外渗,打破了离子平衡,引起代谢失调。 据报道,受害甘薯的根组织在低温下,离子的外渗比正 常组织高五倍。 低温下,植物细胞内电解质外渗与否已成为鉴定植 物耐冷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3.代谢紊乱 生物膜结构的破坏会引起植物体内新 陈代谢的紊乱。如低温下光合与呼吸速率改变不但使植 物处于饥饿状态,而且还使有毒物质(如乙醇)在细胞内 积累,导致细胞和组织受伤或死亡。
3.水分代谢失调 植株经冰点以上低温危害后,吸水能力和蒸腾速率 都明显下降,其中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幅度更显著。在寒 潮过后,作物的叶尖、叶片、枝条往往干枯,甚至发生 器官脱落。这些都是水分代谢失调引起的。 4.光合速率减弱 低温危害后蛋白质合成小于降解,叶绿体分解加速, 叶绿素含量下降,加之酶活性又受到影响,因而光合速 率明显降低。
抗寒性资料\2010肥料新标准\微生物肥料产品标准\NY 227—94 微生物 肥料标准.pdf
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图11-8 细胞结冰伤害的模式图
第二部分: 植物抗寒产品开发
产品研发流程:
产品配方的 选择 产品的大田 试验 产品配方参 数的选择 产品的包装, 规格等 产品的实验 室试配 产品上市
产品研发参照标准: 一、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
抗寒性资料\2010肥料新标准\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pdf
二、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
5.呼吸速率大起大落 植物在刚受到冷害时,呼吸速率会比正常时还高, 这是一种保护作用。因为呼吸上升,放出的热量多,对 抵抗寒冷有利。但时间较长以后,呼吸速率便大大降低, 这是因为原生质停止流动,氧供应不足,无氧呼吸比重 增大。特别是不耐寒的植物(或品种),呼吸速度大起大 落的现象特别明显。 6.有机物分解占优势 植株受冷害后,水解大于合成,不仅蛋白质分解 加剧,游离氨基酸的数量和种类增多,而且多种生物大 分子都减少。冷害后植株还积累许多对细胞有毒害的中 间产物——乙醛、乙醇、酚、α-酮酸等。
3.膜的伤害
膜对结冰最敏感,如柑橘的细胞在-4.4~-6.7℃时所有 的膜(质膜、液泡膜、 体和线粒体)都被破坏,小麦根分生 细胞结冰后线粒体膜也发生显著的损伤。低温造成细胞间结 冰时,可产生脱水、机械和渗透三种胁迫,这三种胁迫同时 作用,使蛋白质变性或改变膜中蛋白和膜脂的排列,膜受到 伤害,透性增大,溶质大量外流。另一方面膜脂相变使得一 部分与膜结合的酶游离而失去活性,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 化解偶联,ATP形成明显下降,引起代谢失调,严重的则使 植株死亡(图11-8)。
冷害的机理是多方面的,但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图116对此作了概括。
图 1 冷敏感植物发生冷害的途径 图解
(一)冻害
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叫做冻害 (freezing injury)。
植物对冰点以下低温的适应能力叫抗冻性 (freezing resistance)。
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会遇到冰点以下的低温, 这对多种作物可造成程度不同的冻害,它是限制农 业生产的一种自然灾害。 冻害发生的温度限度,可因植物种类、生育时 期、生理状态、组织器官及其经受低温的时间长短 而有很大差异。大麦、小麦、燕麦、苜蓿等越冬作 物一般可忍耐-7~-12℃的严寒;有些树木,如白 桦、网脉柳可以经受-45℃的严冬而不死;种子的 抗冻性很强,在短时期内可经受-100℃以下冷冻而 仍保持其发芽能力;某些植物的愈伤组织在液氮下, 即在-196℃低温下保存4个月之久仍有活性。
第一部分: 研究植物抗寒性产品 的意义及理论基础
研究植物抗寒性的意义:
温度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在植物遗传背景限制的 前提下,对植物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低温寒 害是农业生产中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受害面积广,损失大。
虽然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可是不同植物种类 和品种有不同的抗寒性,不同器官的抗寒性也不一样。低温 胁迫是植物栽培中常常遇到的一种灾害,它不仅会导致植物 的生长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引起植株死亡,给生产带来严重 的损失。
在冰点温度的植物体会由于水分随着水势梯度流 动,穿过质体膜进入细胞壁和细胞间空隙,而造 成细胞内水分匮乏。阻止细胞质结晶冰的形成, 导致细胞死亡。相反,细胞会脱水,非原生质体 发生结冰。 (3)解冻过快对细胞的损伤。结冰的植物遇 气温缓慢回升,对细胞的影响不会太大。若遇温 度骤然回升,冰晶迅速融化,细胞壁易于恢复原 状,而原生质尚来不及吸水膨胀,有可能被撕裂 损伤。例如葱和白菜叶等突然遇高热化冻后,立 即瘫软成泥,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胞内结冰对细胞的危害更为直接。因为原生 质是有高度精细结构的组织,冰晶形成以及融化 时对质膜与细胞器以及整个细胞质产生破坏作用。 胞内结冰常给植物带来致命的损伤。
一般剧烈的降温和升温,以及连续的冷 冻,对植物的危害较大;缓慢的降温与升温 解冻,植物受害较轻。 植物受冻害时,叶片就像烫伤一样,细 胞失去膨压,组织柔软、叶色变褐,最终干 枯死亡。 冻害主要是冰晶的伤害。 植物组织结冰可分为两种方式
胞外结冰 胞内结冰
胞外结冰又叫胞间结冰,是指在温度下降时,细 胞间隙和细胞壁附近的水分结成冰。随之而来的是细 胞间隙的蒸汽压降低,周围细胞的水分便向胞间隙方 向移动,扩大了冰晶的体积。
因此,探索植物抗寒性的生理机制及其遗传因素,不 仅在基础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也具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植物的抗性生理
主 要 研 究
自然环境的旱、涝、冷、冻、 盐渍、虫害、病害以及大气、 水质、土壤污染等不良环境条 件。
植物的抗寒性
植物生长对温度的反应有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图11-7冰冻时由于分子间-S-S-的形成而蛋白质分子伸展假说示意图
注:A.二硫键形成的两种反应; B.蛋白质分子内与分子间二硫键形成示意图; a.相邻肽键外部的-SH基相互靠近,发生氧化形成-S-S-;b.一个蛋白分子的SH与另一个蛋白质分子内部的-S-S-作用形成分子间的-S-S-。 (J.Levitt,19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