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高考《论语》背诵篇目
2017浙江高考语文背诵默写篇目(含论语、现代诗文)根据考纲精校版
![2017浙江高考语文背诵默写篇目(含论语、现代诗文)根据考纲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d82e9902d276a201292e06.png)
目录【现代文】《沁园春·长沙》《纪念刘和珍君》【短古诗词曲】《蜀道难》《虞美人》《登高》《雨霖铃》《念如娇·赤壁怀古》《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长亭送别》【长诗】《氓》《琵琶行》【古文】《渔父》《寡人之于国也》《师说》《逍遥游》《劝学》《赤壁赋》《六国论》《阿房宫赋》《报任安书》《滕王阁序》【论语】《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现代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短古诗词曲】《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017年浙江高考论语题及答案
![2017年浙江高考论语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41922ea417866fb84a8ecd.png)
精品文档《论语》历年高考题练习一、(2009年浙江高考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⑴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同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⑵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二、(2009年浙江高考卷)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⑴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出自上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三、(2010年浙江高考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24.⑴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1分)⑵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3分)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010年浙江高考卷)四、(《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24. 4分)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朋”(欧阳修“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党论》年浙江高考样卷)五、(2011 题。
23—24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甲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分)⑴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23.3⑵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ffdf9f3aa00b52acfc7ca62.png)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论语十则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高考论语必背部分
![高考论语必背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335c73258f5f61fb63666d1.png)
目录高考论语必备高考论语常考☆高考论语必背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高考论语常考【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完整版)2017浙江高考《论语》背诵篇目
![(完整版)2017浙江高考《论语》背诵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7584ddf210661ed9ac51f36a.png)
论语背诵篇目一为政以德2.1章、2.3章、1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在萧墙之内也。
”)、13.6 章2•l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二克己复礼12.1 章、3.1 章、16.2 章、13.3 章12• 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6 • 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3• 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18.5 章、18.7 章的最后一段18 • 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 • 7子路曰:“不仕无义。
高考论语必背部分
![高考论语必背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83db395302d276a201292ebf.png)
高考论语必背部分高考论语必背1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高考论语必背2【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浙江语文高考背诵篇目
![浙江语文高考背诵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90143bedc281e53a5902ff33.png)
浙江语文高考背诵篇目1.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2.【必修一】⑴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荀子》⑵师说韩愈⑶赤壁赋苏轼3。
【必修二】⑴六国论(节选: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⑵阿房宫赋杜牧⑶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⑷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4。
【必修三】⑴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司马迁5. 【必修四】⑴寡人之于国也《孟子》⑵蜀道难李白⑶登高杜甫⑷琵琶行(并序)白居易⑸锦瑟李商隐⑹虞美人李煜⑺蝶恋花晏殊⑻雨霖铃柳永⑼声声慢李清照⑽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王勃⑾秋声赋(节选:从“余曰”到“物过盛而当杀”)欧阳修6。
【必修五】⑴长亭送别([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王实甫⑵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磨灭”到“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⑶渔夫《楚辞》⑷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必修一】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https://img.taocdn.com/s3/m/044f729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2.png)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十六则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十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论语》高考必背
![《论语》高考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09401041f5335a8102d22093.png)
先准确抄在“笔记”上,再背诵。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4、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pì ,友善柔,友 便pián佞nì ng,损矣。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
• 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 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译文:好比堆土成山,只差最后一筐土却停了 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的。又好比平地上堆山, 虽然只倒上一筐土,如果决心干下去,也是我自 己要干的。
•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 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遵守 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 奏乐有什么用?” 2、朝闻道,夕死可矣。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17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新增背诵篇目及译文(精编)
![2017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新增背诵篇目及译文(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b842f32ea32d7375a417807e.png)
2017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新增背诵篇目及译文高中14篇背诵课文不变,初中删1篇换2篇新增13篇。
(1)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换:《论语十则》换成《论语》12章,《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3)增:①《庄子》一则②《礼记》一则(虽有佳肴)③《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④《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⑤《湖心亭看雪》⑥《河中石兽》⑦《十五从军征》⑧《登幽州台歌》⑨《木兰辞》⑩《黄鹤楼》(崔颢)?《卖炭翁》?《满江红》(秋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高考必背
![论语高考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1e8ae8f8650e52ea541898b5.png)
论语高考必背(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简介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
【论语】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背诵默写集
![【论语】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背诵默写集](https://img.taocdn.com/s3/m/c86611fecc7931b764ce150b.png)
【关键字】论语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初中部分(50篇)1.孔子语录《论语》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班师表陶潜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苏轼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泊秦淮(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高中部分(14篇)51.劝学荀子5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6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6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一、初中课内必背古诗文汇集(50篇)1、孔子语录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新课标高考背诵篇目详解
![《论语》十二章:新课标高考背诵篇目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a9f08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8.png)
《论语》十二章:新课标高考背诵篇目详解《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自古以来深受历代帝王和学者的推崇。
在现代教育中,《论语》的选篇也被纳入了高考语文的背诵范围。
本文将详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背诵的《论语》十二章,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经典语录。
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句话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那么礼仪和音乐对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这里,孔子将仁德视为人的内在追求,而礼仪和音乐则是这种内在追求的外在表现。
二、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道义的追求和热爱。
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这种对道义的执着和献身精神,是孔子思想的重要体现。
然而,我们也要珍视生命,不要轻言放弃。
在追求道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智慧,不要盲目冲动。
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揭示了君子和小人的价值追求的不同。
君子看重道义,而小人则只关注利益。
这种价值追求的不同,导致了君子和小人在行为和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我们应该学习君子的品质,追求道义,而不是被利益所驱使。
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善于发现身边的优秀人物,并向他们学习。
同时,我们也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和改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五、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句话阐述了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只有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内在修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外在表现,做到内外兼修。
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的这句话表达了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追求。
读书人应该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们肩负着实现仁德的重任,这既艰巨又遥远。
我们应该将仁德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
高考论语必背部分两篇
![高考论语必背部分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7c7dd1cc17552706220852.png)
高考论语必背部分两篇《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wtt整理的高考论语必背,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高考论语必背1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高考论语必背2【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高考背诵篇目注释
![《论语》高考背诵篇目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a1e0193dd88d0d233d46af9.png)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 爱人。”问什么是智。孔子说:“ 了解人。”樊迟没明白。孔子说: “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 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 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 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 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 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 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 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 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 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 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 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 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 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 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 德的,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 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贪生 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 而牺牲生命。”
孔子说:“仁就是,自己想 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 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够近 取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 己及人),就是实践仁德方法。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 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 ,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 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孔子说:以政令来教导,以刑 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 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 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 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背诵篇目
一为政以德
2.1章、2.3章、1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在萧墙之内也。
”)、1
3.6
章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16·1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二克己复礼
12.1章、3.1章、16.2章、13.3章
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18.5章、18.7章的最后一段
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7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五仁者爱人
1.6章、5.26章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5·26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六君子之风
15.9章、4.16章、6.11章、7.16章、7.19章、6.23章、8.7章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八周而不比
2.14章、16.4章、15.23章、12.24章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十一诲人不倦
7.8章、11.22章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十二高山仰止
17.4章、9.11章
17·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
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十三沂水春风
“‘点!尔何如’……‘吾与点也!’”这一部分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十四中庸之道
11.16章、13.23章、13.24章、17.13章
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17·13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