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文化介绍
湘乡方言谚语的文化特征探析
![湘乡方言谚语的文化特征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57715271fe910ef02df815.png)
湘乡方言谚语的文化特征探析李丽颖罗小军方言是一定区域的人们联系共同的生产活动、生活事物和表达个人的思维感受的必需手段。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指导人们行为活动的符号体系。
方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别的许多文化现象的载体。
方言谚语是方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当地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广泛流传在人们口语中的具有知识性的、结构相对固定的俗语。
方言谚语通俗易懂,风格平白朴实,能真实、具体地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该方言区的各种文化特征。
本文拟以湘乡方言为例,对湘乡方言谚语中的农耕、饮食、处世等方面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阐述。
一湘乡方言谚语与湘乡的农耕文化湘乡市为县级市,属于湘潭市,处于湘中丘冈向湘江河谷平原过渡的地带,境内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很适合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城市,据市内一些文化遗址和出土文物证实,公元前2800~2300年,湘乡市境内就有先民从事原始的农业捕鱼、狩猎等生产活动。
几千年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生产经验,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谚语的形式,世代口耳相传。
1.1 关于气象的谚语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一年的收成。
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许多反映湘乡气候节令规律的谚语,用来预测天气,指导人们更好地生产生活。
例如:(1)惊蛰前鸣雷,四十八个日子天不开。
(2)光清明,暗谷雨。
(3)一日春雪十日旱。
(4)犯秋一期,犯了处暑无了期。
例(1)指如果在惊蛰前打雷的话,就有长时间的雨或雪。
例(2)指清明时若天气晴朗,必定年成好,若清明下雨或天阴,则年成差;而谷雨则以下雨为佳。
例(3)指立春以后下雪就有可能发生干旱。
例(4)中“犯秋”是指立秋这一天下雨,如果立秋这天下了雨,就可能下一星期雨;如果处暑这天下了雨,雨就下得更久了。
1.2 关于农耕生产的谚语湘乡方言谚语里还有许多是人们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例如:(1)小满满池塘。
(2)七葱八蒜,九油十麦。
(3)要得芋头煮,八月要一个月水。
湖南湘乡旅游景点介绍
![湖南湘乡旅游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f6c688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3.png)
湖南湘乡旅游景点介绍
湖南湘乡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这里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旅游景点,让游客们能够领略到湖南的独特魅力。
首先,湖南湘乡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湘乡市中心,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名山之一。
山上有各种各样的景点,如岳麓书院、岳麓山博物馆和岳麓山风景区。
岳麓山不仅是一个宗教圣地,也是一个文化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次,湖南湘乡还有一处非常受欢迎的景点是韶山。
韶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毛泽东主席的故乡。
在韶山,游客可以参观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和岳阳楼。
这些景点向游客展示了毛泽东主席的生活和革命历程,使人们更加了解中国近代历史。
此外,湖南湘乡还有一些自然景点值得一游。
例如,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湖南省的地标之一。
湖上有许多小岛和湖中的渔船,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欣赏湖光山色。
此外,湖边的湿地保护区是许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对于鸟类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天堂。
最后,湖南湘乡还有一些传统村落值得一游。
例如,韶山村和湘乡杨柳村都是具有浓郁的湖南民俗风情的村庄。
这些村庄保留了许多传统
的建筑和习俗,给人们带来了古老而真实的乡村风貌。
总之,湖南湘乡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景点,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风情,都能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无论你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是喜欢自然风光,湖南湘乡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湘乡文化传统
![湘乡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0ca5706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9.png)
湘乡文化传统
湘乡,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方。
在这片
土地上,人们传承着自己的文化,将其代代相传,成为了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符号。
湘乡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湘乡饮食文化。
湘乡是湖南
美食的发源地之一,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艺而闻名。
辣、鲜、香是湘乡饮食的代表特色,尤其是辣味更是成为了湘乡人的生活方式。
湘乡的饮食文化不仅体现在家常菜肴上,更体现在各种传统美食和节庆食品上,如湘乡米粉、红糖糍粑、油茶等,这些美食无不展现了湘乡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除了饮食文化外,湘乡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湘乡地秧歌、花鼓戏等。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为湘乡人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方式,更是传承了湘乡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了湘乡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湘乡还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传统,如妈祖信仰、道教文化等,这些宗教
文化成为了湘乡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湘乡文化传统是湖南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在饮食、
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更深刻地影响着湘乡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湘乡的文化内涵,更为湘乡的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了湘乡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湘乡文化介绍讲解
![湘乡文化介绍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4b8cd450b1c59eef8c7b4be.png)
百年老校——东山学校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家级绿色学校 国家级文物保护位 全国中学生社团活动课研实验基地 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单位 湖南省教育科研示范学校 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湖南省公益形象示范单位 全国中学生社团活动示范单位 国家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
•
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东山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895 年,时名“东山精舍”,立“公诚勤俭”为校训,废科举,兴新学, 开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 1900年易名为“东山书院”,1905 年更名 为“湘乡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40年改为“湖南省私立东山初级 中学”。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主席为母校亲笔题写“东山学校” 校名并寄予厚望,从此学校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现已发展成为国 内颇有影响的全日制高级中学。 • 110多年风雨兼程,110多年陶铸群英。 “东山涟水古井石桥钟 灵毓秀英才辈出,领袖将军诗人学者激浊扬清浩气存。”在这一片神 奇的土地上培养出了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共和国开国大将陈赓、 谭政,国际著名诗人萧三,著名社会活动家易礼容, 革命烈士毛泽覃、 杨幼麟,杰出学者萧子升以及一大批院士、科学家和数以万计的英才 俊杰。1995年百年校庆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的李岚清同志欣然题词勉励;国家教委也发来贺电高度称赞“东山学 校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社会各界更是好评如潮。这些荣誉 和赞扬的取得无不 凝聚着东山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无不得益于学校软 硬件的迅速提升。
• 曾国藩,湘军之父。 • 黄公略,辛亥革命先躯龚铁铮,共和国军事家、红军杰出 将领。 • 陈赓、谭政,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将军中我湘乡就占两 席。 • 一代伟人毛泽东、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曾分别在湘 乡东山学校和湘乡一中求学。 • 还有上将丁秋生,国际诗人萧三,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 一代报人成舍我,“中国佛教最杰出高僧”虚云法师等都 诞生在湘乡。 • 新中国成立后,又走出了贺国强、成思危、宋文汉、丁一 平、潘清、龙勇等一批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
介绍湘乡的文章
![介绍湘乡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c005790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65.png)
介绍湘乡的文章
湘乡,又称湘西,位于中国华南湘西自治区,湖南省和广西壮族
自治区交界处,临近湖南衡阳、常德以及广西南宁。
湘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充满神秘色彩的民间艺术,传统的宗
教习俗,以及呈现民族文化的节日等,都受到了西部旅游爱好者的追捧。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湘乡更是文化多元、历史悠久的
一个地方。
在湘乡的每一座小山、小溪中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乡间老
宅和田间村庄中传统的文化一直保持着完整而美丽的样貌。
湘乡以“大小洞天、花灯火把、省粽子节、抛壶歌舞”闻名海内外,是中华文明上屈指可数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其多彩的节日活动、特色的民俗文化,令每一位来游乡、来旅游的游客留下难以磨灭的记
忆和美好的感受。
湘乡令人难以割舍,是一个跨越时空的精彩之地,令人倾倒!。
湖湘文化概说
![湖湘文化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29fc995b312b3169a451a42a.png)
湖湘文化的发展及演变近几十年来,地域文化的研究愈受学术界的关注,随着各省市(县、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热潮,地域文化的研究受到更多方向的关注。
高校作为文化的传播的策源地,更是文化传播的主力军。
湖湘文化作为湖南省的地域文化,受到了湖南学者的大力关注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硕果。
湘潭大学地处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在湖湘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上更是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自2001年湘学研究所成立以来,已出版《湘学》(总四辑)和《湘军集团与脱清湖南》,《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等著作,湘大学子们又于2002年12月12日,成立了湖湘文化研究学会,这些无疑对普及湖湘文化知识,激发人们对湖湘文化研究的兴趣,促进学术交流有莫大作用。
①摘自《湘学》(第二辑)(主编方克立,湖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但究竟什么是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湖湘文化究竟包含一些什么内容,湖湘文化的内涵及实质是什么呢?“湖湘”及湖湘文化的由来最早称湖南为“湖湘”者当是五代十国时担任潭州军府人,的武陵人,周行逢,到宋代时,称南宋时由胡宏和张栻先后在南岳和长沙岳麓,城南书院讲学的这一派为“湖湘学派”,真正称之为“湖湘文化”,则始现于大陆出现“大陆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早中期。
在研究“湖湘文化”的同时又提出了“楚文化”、“相楚文化”、“荆楚文化”、“洞庭文化”、“潇湘文化”、“贬官文化”和“*住文化”等“文化”概念。
“湖湘学”湖湘学是指南宋时期与朱熹“闽学”、陆象山的“江西之学”、吕祖谦的“*学”大致相同的时代,以胡安国、胡宏父子和张栻代表的,在湖南产生和传承一个主张“体用合一”内圣和外王并重的理学学派。
它的各称实际上是当时著名学者朱熹给取的,在《朱子语录》和《文集》中常有“湖湘学者”、“湖南一派”、“湖南学”之类的提法。
湖湘文化的内涵①作为一个兼有时间(历史)与空间(地理)双重属性的区域文化系统。
湖湘文化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和外延。
从广义上看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丰富。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d5310422e3f5727a5e96276.png)
湖湘文化一直是湘人的一个骄傲。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楚材”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
然而,到底什么是湖湘文化,它究竟形成于哪个时期,它最突出的特色与闪光点是什么,它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又是如何?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
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
湖湘文化的精髓: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
人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首先,“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其次,“实事求是”是儒学本来存在的一种治学方式,它仅是湖p 第三,“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的集中体现。
第四,“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中概括。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湖湘哲学思想: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湖湘文学艺术: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
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
这一特点,在毛泽东身上也鲜明地反映出来。
湖湘史学: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也在湖湘史学中反映出来。
湖湘史学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经史并重。
以经义作为批判历史的最高依据,述史是为了阐发经书义蕴,阐发经书内蕴是为了维护历史传统。
二、说古是为了道今,批判以往是为了针砭时弊。
湖湘文化精髓
![湖湘文化精髓](https://img.taocdn.com/s3/m/565177375a8102d276a22f3e.png)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精髓:“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一、历史渊源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
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
《周易·系辞》将炎黄文化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喻兼有天和大地的品格。
这个概括不仅体现为先贤的哲学理念,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炎黄文化传统中持续作用着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勇于征服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勤于科技发明的开拓创新精神,乐于为民造福的牺牲奉献精神,包容互补的民族大团结精神。
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还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
这些性格和精神,一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价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采内外众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开放方式。
随着历史长河的前移,逐渐形成的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断冲突融会,中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蛮野”两大基因的结合,就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刚坚”、“峻激”的风格。
二、主要内容1)湖湘哲学思想: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2)湖湘文学艺术: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e82ffc408a1284ac850435d.png)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2011-07-01 13:41:05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分享按钮湖湘哲学思想: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湖湘文学艺术: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
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
这一特点,在毛泽东身上也鲜明地反映出来。
湖湘史学: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也在湖湘史学中反映出来。
湖湘史学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经史并重。
以经义作为批判历史的最高依据,述史是为了阐发经书义蕴,阐发经书内蕴是为了维护历史传统。
二、说古是为了道今,批判以往是为了针砭时弊。
研究历史并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检讨兴亡教训,寻求国家中兴和救亡图存的历史借鉴。
“这种为经世致用而重视史学的精神,为当前政治服务而重视史学的传统,影响了湖湘史学的发展方向。
”湖湘教育:湖湘教育大兴于宋代,历时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
岳麓书院就是此一传统的见证与代表。
湖湘宗教:湖湘文化对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南岳大庙中的佛道儒共处就是典型事例。
对于后者,湖湘文化采取坚决的批判态度。
湖湘学者从宋代的湖湘学派开始,都主张“入世”,坚持“实学”,强调“学以致用”,所以都从社会学与认识论的角度对宗教进行过批判。
特别是对于基督教的阴谋活动,抵制尤力。
湖南是我国近代“教案”最多的地区。
抵制洋教成了全地区的一致活动。
湖湘民俗民风:湖湘是我国民族最多的地域之一。
在漫长的岁月里,各个民族由于历史沿革、居住地域、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又互相渗透,彼此影响,汇合而成一种个性鲜明独具—格的湖湘民俗文化。
湖南文化
![湖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95e252b3169a4517723a304.png)
湖南悠久历史简介:湖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
据考古发掘和文字记载,在8000多年前,湖南人的先祖便在这里生息繁衍,过着以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为主的定居生活。
湖南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之一,常德市澧县城头山原始社会古城址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向上推进了近两千年。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长沙郡”,唐朝始设“湖南观察使”衙署,清朝设“湖南省”。
湖南古属楚国,被尊为世界古代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伟大诗人屈原被楚王流放到湖南,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元105年,耒阳人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张多种植物纤维纸。
十七世纪中国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是湖南省衡阳县人。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79年间,湖南涌现了魏源、何绍基、左宗棠、谭嗣同、陈天华、黄兴、宋教仁等杰出人物。
这段时期,湖南被列入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的有83人,占全国名人的10.9%。
从“五四”运动前后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湖南涌现一大批党政军领袖人物,毛泽东、蔡和森、任弼时、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就是杰出的代表。
同时,还涌现出一批文学、艺人、科学、教育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如画坛一代宗师齐白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湖湘文化首先是一种观念文化、精神传统。
但是,因为湖湘文化与现代的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又可以作为湖南文化产业的资源。
湖湘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人的资源优势。
从历史的角度看,湖湘文化的最大特色是拥有一大批既有文化知识、又有经邦济世志向的知识群体,这些在湖湘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文化人,因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文化的社会功能,故而在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湖南历史名人:蔡伦(?-121)年东汉造纸术发明家。
湖南耒阳人。
曾任中常侍、尚方令等职。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封龙亭侯。
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及旧渔网为原料造纸,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后在民间推广,人称“蔡侯纸”。
我的家乡-湘乡市
![我的家乡-湘乡市](https://img.taocdn.com/s3/m/913e45684a7302768f99392a.png)
高更山 1 开士 1 始母我
等名书 9 湖, 8 建校国 小为院 0 南始 9 于。伟
东
学“” 0 新名 5 1
大
堂湘。年式“年 8
领
山
”乡 1 易教东正 9
袖
书
。公 9 名育山式 0
毛
立 0 为之精开年
泽
院
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先舍班,
东
山年东河”课
的
。,
“起头庆”是一种用湘乡老湘语演唱的传统歌舞,是湘
“
湘
乡 特 色 美 食
第 三 章
壹
贰
叁
湘乡烘糕
象牙色、落口融、火炙香、 清纯爽口,营养丰富
湘乡蛋糕花
外皮为鸡蛋卷,内陷为 猪肉,制作成条带状
湘乡咸鸭蛋
口感沙软绵密,还 能流出金黄色的油。
肆
火
焙
刁
子
水府庙盛产-火焙鱼,其中野生刁子鱼是湖南水府庙中火焙鱼的经典,鱼味
鱼
更香,鱼肉更有嚼劲,是当地最具特色的风味农产品,其风味独特,鱼肉香甜
陆
湘乡酒糟鱼
酒糟鱼是湘乡饮食文化的一种地方特色,附近几里都有这种传统,在外地罕
见。如现在的湘西,酒糟鱼必要的佐料藿香也未曾见到。煮鱼放藿香比常见的 放紫苏要味美得多,湘乡农家一般在菜土边上都要种上几株,以随时备用。
酒糟鱼在湘乡传之已久,在清咸丰同治时就已盛行了。至今有“左宗棠的红焖 鳝、曾国藩的酒糟鱼”之说法。这当然是讲他们喜爱的菜。由于曾国藩故居离 虞塘镇小路距离不过二十里,所以酒糟鱼也是当时当地的家乡菜。人们附庸风 雅,把这土特之菜也冠到了他的头上,于是阳春白雪起来。恰如这湘乡蛋糕一 样,经名人著作一传而香飘四海。如今,酒糟鱼、蛋糕席都成了湖湘美食文化 佳肴。
湘乡独特的丧葬风尚
![湘乡独特的丧葬风尚](https://img.taocdn.com/s3/m/405362a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8.png)
湘乡独特的丧葬风尚
湘乡独特的丧葬风尚
作为一名湘乡的学生,我对家乡的丧葬风尚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湘乡作为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名城,丧葬风尚自然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首先,湘乡的丧葬风尚非常注重仪式感和庄重。
一般来说,丧家在处理丧事时会请一些专业的丧葬团队来协助,他们会根据丧家的身份和财力情况来设计合适的丧葬仪式。
对于一些重要的官员或富商,丧葬仪式会更加庄重,比如会有鸣枪哀悼、白花铺满、杂乱奏哀等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悼念之情。
其次,湘乡的丧葬风尚也体现了家族和血缘关系的重要性。
在湘乡,一些家族会在自己的祠堂里建有专门的祭坛,用来祭祀先祖和祖先。
在丧葬仪式中,祭坛会被精心布置,放上逝者的遗照和供品,来表达家族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这种传统还延续至今,表明了湘乡人对家族和血脉的深厚情感。
最后,湘乡的丧葬风尚也有着独特的文艺性和传统特色。
在一些重要丧葬仪式中,会邀请一些著名的文人雅士来执笔撰写祭文、挽联等,
来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
此外,在湘乡还有一些传统的丧葬活动,比如烧紙银、放鞭炮等,这些活动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特色。
总之,湘乡的丧葬风尚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悼念,更展现了湘乡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作为一名湘乡的学生,我为家乡的文化传统感到自豪和自信,也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湘乡独特的丧葬风尚。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698b89c84868762caaed5f3.png)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新打(一)1、彭头山遗址(湖南澧县,现属常德市,距今8000年)出土稻谷和大米,说明长江长江中下游是世界水稻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
2、城头山城址也位于澧县,距今5500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
这儿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水稻田。
,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3、炎帝南迁:发明耒耜,号称神农氏,耒水、耒阳,他死后葬于今株洲炎陵县。
蚩尤:成为南方苗族的祖先舜帝:舜帝打败三苗,死后葬于今宁远县九疑山,后人建舜陵,舜庙以纪念他。
禹帝:遍及衡湘,南岳留有金简峰、白马峰、禹王碑楚文化取代越文化是在战国中期。
4、四羊方尊(图):宁乡县出土,是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酒尊。
5、龙山县里耶的一口古井出土 3.6万片秦简,数量超过目前国内所出土秦简的总和,是研究秦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6、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墓葬,出土女尸、帛画、彗星图。
7、长沙走马楼吴简:为我国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
对研究三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1、春秋时期,楚国控制湖南,战国中期,楚文化基本取代湖南境内的越文化和蛮濮文化;战国后期,秦国占领楚国的黔中郡,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2、西汉初,吴芮为长沙王,建立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吴氏长沙国,后来,刘发建立刘氏长沙国3、明初,“江西填湖广”,清初“湖广填四川”(三)1、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屈原和贾谊(楚辞《离骚》《吊屈原赋》2、欧阳洵,长沙人,唐代书法家——欧体怀素,长沙人,唐代书法家——狂草。
与张旭合称“颠张醉素”;何绍基(清,道州人)独创悬臂回腕执笔法3、思想家周敦颐是今道县人,成为理学的创始人。
4、思想家胡安国和胡宏创立湖湘文化。
5、思想家王船山是今衡阳人,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到最高峰。
6、东汉的蔡伦,今耒阳人,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7、东汉的医学家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在长沙坐堂行医。
8、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湖南有岳麓书院(长沙)、石鼓书院(衡阳)。
(四)1、魏源,隆回人,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发制夷”的思想。
湘乡市名胜古迹游
![湘乡市名胜古迹游](https://img.taocdn.com/s3/m/148844a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0.png)
湘乡市名胜古迹游
湘乡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名
胜古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本文将带您游览湘乡市的著名名胜古迹。
江湖村风景区
江湖村位于湘乡市中心,是一处集古老村落、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景区。
漫步在石板小巷间,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原汁原味的湖南乡村生活。
村中古朴的建筑、古井、古树等传统元素展现了湘乡的古韵。
此外,江湖村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
和美食,让游客领略到地道的湖南风情。
湘乡楚王城
楚王城是湘乡市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唐代,是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城墙遗址。
城内
有楚王府、宝塔等多处景点,展示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登上城墙眺望,可以俯瞰整
个湘乡市区的美景,感受千年古城的厚重历史。
夜晚灯光璀璨的楚王城更显得壮观动人,是摄影爱好者的绝佳去处。
荷花山风景区
荷花山是湘乡市的一座著名山岳风景区,以奇峰怪石、茂林修竹和清泉瀑布而闻名。
山中有许多古迹和寺庙,如观音寺、莲花洞等,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
和游览。
登上山顶,可一览群山之美,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每年荷花山还会举办各种
文化活动,为游客带来更多精彩体验。
湘乡市名胜古迹众多,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内涵。
在这里,您可以
领略湘乡的古风古韵,感受湖南特有的人文景观,留下美好的回忆。
欢迎您来湘乡市,探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湘乡市旅游必去景点
![湘乡市旅游必去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84ad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6.png)
湘乡市旅游必去景点
湘乡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湘乡市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接下来将介绍几个湘乡市旅游必去景点。
湘乡古城
湘乡古城是湘乡市的标志性建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和古街巷,展现出湘乡独特的历史风貌。
在古城内漫步,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代湘乡的繁荣与辉煌。
湘乡湖
湘乡湖是湘乡市的一大自然景观,湖水清澈,四周风光秀丽。
湖畔树影婆娑,各种水鸟在湖中嬉戏觅食,宁静而美丽。
游客可以在湖畔漫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湘乡博物馆
湘乡博物馆是了解湘乡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馆藏丰富多样,展品精美。
在博物馆内,游客可以领略湘乡的历史沿革,了解湘乡的传统文化,感受湘乡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湘乡名胜园
湘乡名胜园集中展示了湘乡市的文化精髓和旅游资源,是旅游者探寻湘乡之美的好去处。
园内有各种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湘乡名人雕塑、历史建筑等,让游客领略湘乡的风土人情,感受湘乡的独特魅力。
湘乡市拥有众多独特的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承载着湘乡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游客来到湘乡,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能体验当地特色文化,感受湘乡的独特魅力。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23222b8c77da26925c5b0f8.png)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
身在其中的湖南人,都无不深受她的影响,接受她的洗礼,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打上她的烙印。
对于许多湖南人来说,他们都因有这一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骄傲,而自豪。
正是有了这一文化的熏陶,那些走南闯北的湖南人,才能演绎出自己光芒的人生,并为世人所敬仰,从这一意义上说,湖湘文化又超出了她的地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所关注的文化。
"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被学者称为"潇湘洙泗"、"荆蛮邹鲁";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
这两个渊源分别影响着湖湘文化的两个层面。
在思想学术层面,中原的儒学是湖湘文化的来源,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显示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
从社会心理层面,如湖湘的民风民俗,心理特征等,则主要源于本土文化传统。
这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得以重新组合,导致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成。
所以,探讨研究湘学者,能发现湖湘文化中的儒学正统特色,无论是周敦颐、张南轩,还是王船山、曾国藩,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追求,都是以正统的孔孟之道为目标;而考察湘人者,则更会感觉到荆楚山民刚烈、倔劲的个性。
当然这两种文化组合是相互渗透的:湘学的学术思想总是透露出湘人那种刚劲、务实、敢为人先的实学风格和拼搏精神,而湘人的性格特质,又受到儒家道德精神的修炼,故而能表现出一种人格的魅力和精神的升华。
如曾国藩在自我人格修炼时追求的“血诚”、“明强”,常使我们体味到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妙处,"诚"、"明"的理念均来自于儒家典籍和儒生对人格完善的追求;而"血"、"强"的观念又分明涌动着荆楚蛮民的一腔血性!包括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其成员主要是湖湘之地的山民,曾国藩既看中了他们的质直、刚劲的湘人性格,又要求他们学习儒家道德和文化修养,体现了他对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自觉运用。
浅谈湘乡民间丧葬仪式音乐
![浅谈湘乡民间丧葬仪式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66f3fc0d4431b90d6d85c703.png)
浅谈湘乡民间丧葬仪式音乐作者:刘彬彬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23期摘要:湘乡人在湖南湘乡这个钟灵毓秀的地方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湘乡话代代相传,一些民间风俗习惯也随着岁月积累被流传下来,殡葬便是这其中之一。
丧葬仪式作为湖南湘乡风俗习惯、礼俗和民间音乐的重要载体延续至今,也成为今天探究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立足于音乐本体,从丧葬仪式方面谈谈湖南民间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丧葬仪式音乐传承与变迁湖南省湘乡市是湖南省湘潭地区的一个县级市,东靠湘潭、韶山,西有双峰娄底,南临衡阳,北接宁乡。
在这片秀丽古老的土地上,沉浸在楚汉文化的民间礼俗中,巫傩祭祀、佛法道事遍布每一处,蔚然成风。
尽管辉煌的楚汉王朝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他孕育出的楚巫文化却扎根在当地每一个人的心中,贯穿于衣食住行、民风民俗、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之中。
冠婚丧祭给予了每个生命以不同程度的肯定和温暖。
任由一个人在世不论过得富裕还是贫穷,面对死亡时都是一律平等。
生命最后都会走到死亡。
丧葬仪式是通过一系列集体仪式来让与故人相熟者获得平静与支撑,同时也让死者灵魂得到安宁的仪式程序,也是社区群族把亡者化为祖先,体现人生轮回,从而达到庇护现实生存状态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丧葬仪式并不是单纯是为死者举行,而是为后代的族群找寻认同感、获得生存勇气而举行。
湘乡人们重视生,更重视死葬。
他们认为出生、结婚、六十生辰和死葬是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几项。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每个环节都有着生的重要意义,缺一不可。
死是人生历程中最后一站,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点,但湘乡人民觉得亡者的肉体是死了,但是灵魂没有死,仍然存在于世间。
他们觉得灵魂需要历经十座阎王殿的十大法王的审判,才能投胎转世;或由于亡者在人世间罪孽深重而被打下十八层地狱永远不得不超生;他们又认为亡者的灵魂在冥冥之中有一种法力能保佑子孙后代和家族家庭的平安,为子孙消灾解难转危为安。
所以丧家在丧葬仪式上会请大使在灵堂上超度已世者灵魂,希望自己亲人的灵魂能够顺利通过阎王爷的审判,升天或转世为人。
湘乡派名词解释
![湘乡派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687fd5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e.png)
湘乡派名词解释
湘乡派是指在湖南省湘乡市形成的文学流派。
湘乡是湖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湘乡派文学流派以湖南省的湘乡市为中心,包括湘乡籍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主要特点是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湘乡派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有唐代诗人王之涣、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湘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如《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经典之作。
湘乡派文学流派的作品在文学界广受好评,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宣传部门把镇的特点特色特长
![宣传部门把镇的特点特色特长](https://img.taocdn.com/s3/m/3b3355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d.png)
宣传部门把镇的特点特色特长
湘乡市为湖南省芙蓉市下属的一个小镇,位于省会的南部,东邻芙蓉
大道,西接状元湖,南接长江,北到湘乡大坝。
距离省会的市区约32千米,距离湘潭市大约40千米。
湘乡市素有“湖湘北明珠”之称。
全镇拥有古建筑一百多座,其中湘
乡大桥、群玉石楼、湘乡桥、湘乡寺等更是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的镇
上热门景点。
因湘乡大桥两端的石墩被称为“龙头凤尾”而闻名于江南。
除了历史文化景点之外,湘乡市还有大量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芙蓉湖
源头中的湘乡景区,拥有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独特的景色,是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著名游览目的地。
湖泊之间的山川秀美,湖水晶莹剔透,
鸟语花香,是一处绝美的自然胜地。
此外,湘乡市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贸易镇。
有芙蓉大道、湘乡河汇集
的传统商业街,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商店、餐馆、小吃店等。
每周的古剑市
场也吸引着大批购物爱好者来此驻足。
湘乡大坝附近更有数十家大型超市
和连锁超市,各类商品全面齐全。
湘乡市同时还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镇。
这里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其中鲜芋粝是最有名的传统特产,被称为“粝米国之宝”,也是湘乡市出
名的另一个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东山学校和湘乡一中求学。 • 还有上将丁秋生,国际诗人萧三,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
一代报人成舍我,“中国佛教最杰出高僧”虚云法师等都 诞生在湘乡。 • 新中国成立后,又走出了贺国强、成思危、宋文汉、丁一 平、潘清、龙勇等一批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
云门寺
• 湘乡云门寺位于湘乡市汽车站西南,东风路侧,始建于北宋皇佑二 年(公元1050年)。因当时寺门有石碑两座,色清温润,相传为 耿山所产之碧玉,故名石碑寺。
• 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一高僧慈慧,自浙绍云门山来寺居 住,时观五彩祥云,映其殿阁,故易名云门寺。云门寺占地约10 亩,其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大雄宝殿和观音阁。其中观音阁最 为壮观。殿阁进深35.4米,通面宽17.5米,高约15米。三面以砖墙 承荷,重檐歇山屋顶,屋角起翘。重檐之中,设一天窗,观赏者可 站立前坪,通过天窗瞻仰佛面。阁内有佛龛,饰以朱漆的两只大木 圆柱,上书金字楹联:“蔼蔼慈门,何惭佛称慈父,众称慈母;汪 汪生海,直配乾曰大生,坤曰广济。” 云门寺佛龛上悬曾国荃 清同治六年(公元1857年)书就的“南海长春”横匾。阁中有青 铜圆形扁腹香炉,直径0.55米,高0.23米,炉腹外部铸怪兽头像一 对,造型极为精美。阁内观音佛像, 为泥塑木雕混合结构,全身 贴金,高11.4米,为江南最高大的观音佛像。佛像直立于莲花宝座 上,面颊丰满,双目微俯,形态端庄慈祥;衣带似在飘拂,冠饰似 在颤动;两鬓发丝,根根可数;额上佛痣,清晰可见;两耳垂肩, 饰坠晃动;鼻尖微翘,双唇略张,似在喃喃念佛。佛顶有宝冠24 面,各面塑有活佛;上身千手,每手掌心内各有秀目一只。其中4 双大手,或高捧佛祖,或合掌天书,或挥臂执戟, 或屈指掐算, 大小合适,位置得当;整个造型比例匀称,雕塑精湛,奇特美观。
湘乡特产
回锅藕片
旅游胜地——湘乡
水府庙
• 湖南水府庙旅游区地处湘中,以湖南水府庙水库为主体,位于湘江支 流涟水的中游,规划面积177.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4.3平方公 里,库容量6亿立方米。处于韶山、南岳、张家界三大旅游区中心, 南临南岳,北接岳阳楼、韶山,西靠张家界,东近井冈山,湘黔电气 化复线铁路依区而过,上瑞高速横跨其中,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具有 极好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家级绿色学校 国家级文物保护位 全国中学生社团活动课研实验基地 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单位 湖南省教育科研示范学校 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湖南省公益形象示范单位 全国中学生社团活动示范单位 国家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
•
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东山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895
• 人文古迹,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原有的文塔、八角亭、凤凰寺有千余年历 史;唐代恒氏二女练丹求仙的晒药石、洗药井,旁侧的天书石独具神韵;紫 树玄台,风景别致;领袖台、将军坨挺拔秀丽,气势雄伟;引凤桥、门楼群, 古色古香,构造绝妙,独一无二;凤凰山庄集楼阁亭榭、碑林书画、奇花异 草、山珍野味于一体,引人入胜,耳目一新。
• 谭政(1906年—1988年),湖南湘乡人。他 是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无产阶级
革命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
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
作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
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 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 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 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十八罗汉
千手观音
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森林公园——东台山
• 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涟水之滨的湘潭市湘乡城南经济开发区,与市区隔 河相望,总面积370平方公里。这里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山体秀美,形如仪 凤翔空,昔人美曰“东台起凤”,故名凤凰山,是湘乡八景之首。
• 山上森林茂密,万木葱郁,绿荫护夏,红叶迎秋,花香四季,百鸟争鸣,环 境优美,风光秀丽。这里的天然矿泉水,水味甘冽,香如椒兰,堪称东方神 水。
年,时名“东山精舍”,立“公诚勤俭”为校训,废科举,兴新学,
开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 1900年易名为“东山书院”,1905 年更名
为“湘乡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40年改为“湖南省私立东山初级
中学”。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主席为母校亲笔题写“东山学校”
校名并寄予厚望,从此学校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现已发展成为国
内颇有影响的全日制高级中学。
•
110多年风雨兼程,110多年陶铸群英。 “东山涟水古井石桥钟
灵毓秀英才辈出,领袖将军诗人学者激浊扬清浩气存。”在这一片神
奇的土地上培养出了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共和国开国大将陈赓、
谭政,国际著名诗人萧三,著名社会活动家易礼容, 革命烈士毛泽覃、
杨幼麟,杰出学者萧子升以及一大批院士、科学家和数以万计的英才 俊杰。1995年百年校庆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的李岚清同志欣然题词勉励;国家教委也发来贺电高度称赞“东山学 校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社会各界更是好评如潮。这些荣誉 和赞扬的取得无不 凝聚着东山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无不得益于学校软 硬件的迅速提升。
“自古无湘不成军,天 下湘军出湘乡”。湘乡曾 ‘以百里之地荟萃群才, 以一军之威维系全局”、 “以一县之兵,征伐十八 省”,历经半个多世纪, 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 重的一笔。
毛泽东与湘乡的渊源
• 清清涟水之畔,巍巍东台之麓,繁花掩映之中, 苍松翠柏之下,有一座既古色古香又现代典雅的 建筑群,她就是名扬三湘四水、声振大江南北的 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者毛泽东同志母校,育才摇 篮的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东山学校。
• 在湘乡市区以及西郊一带,甚至出现由于湖南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湘 铝有限责任公司两大企业影响下产生的湖铁话和湘铝话。这两个企业诞生于 上世纪五十年代,人员以湘乡本地为主,同时吸纳了邻近的湘潭县,娄底市, 邵东县等地人,所以建厂初期口音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两家企业规模 较大,加上在过去的集体制度中比较封闭,很少与外界往来。所以形成了颇 具特色的厂矿方言--湖铁话和湘铝话。
• 旅游区内生态环境良好,常年生长着近千种珍贵物种和多类国家二级 保护动物。沿库的历史遗存也给水府旅游区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区内有多处国家级、省级文物古迹,造就了曾国藩、陈赓、萧三、黄 公略、宋希濂、罗重舟等历史名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窑遗址的挖 掘,填补了南方无宋窑的历史空白。区内有一级景点5个,二级景点9 个,三级景点5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水府石林”、千年古藤, 万年古石,水清、山静、石奇、洞幽、岛秀、库叉幽曲,构成一幅美 妙绝伦的生态乐园图。
陈赓
谭政
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两种古语之一—— 湘乡话
• 湘乡话通行于古湘乡地区,包括今天的湘乡市,双峰县,娄星区以及涟源的 一部分(1952年以前一直是一个县)。据查证,湘乡话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古 老的两个古语之一,湘乡话属古楚语。
• 湘乡话虽属于湘语,但与新湘语有很大的区别。新湘语是以长沙话为代表的, 发音以清音为主。而其受到西南官话的侵蚀太大了,所以,长沙话为代表的 新湘语并不是很难懂。
统治。
新中国十大将军之二——陈赓、谭政
• 陈赓(1903年—1961年),湖南湘乡人,久 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 业的奠基者之一。历经北伐、南昌起义、 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 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 军衔。
• 老湘乡人能听懂宁乡话,长沙话,湘潭话,株洲话,岳阳话。但反过来,他 们却基本上听不懂湘乡话。湘潭,宁乡还是临近的县城,却压根听不懂,湘 乡话之难可想而知了。
湘乡花鼓戏
• 湘剧早期主要流行于“长沙府 十二属”(即长沙、善化、湘 阴、醴陵、湘潭、湘乡、宁乡、 益阳、攸县、安化、茶陵)及 江西与湖南毗邻的北起修水、 南至吉安的各县。当时民间习 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 子”或“湘潭班子”。
湘军之父——曾国藩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1811年出生。晚清重臣,湘 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 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世人称之为 “官圣”。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毛泽东离开家乡的第一站——湘乡
毛主席说过:“我虽然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乡人的教育”、 “没有他们(李元甫、贺岗岗、谭咏春先生),我进不了东山
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还出不了韶山冲呢”。
湘乡的地理位置
湘乡,湘军故里,楚南 重镇,古称龙城。位于湖 南省中部,北邻韶山22公 里,东距长沙80公里,为 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 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要工 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 总面积1975平方公里。
曾国藩诗文岛
新疆第一任巡抚——刘锦棠
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湖南湘 乡人,生于鸦片战争后的1844年。父亲厚 荣、叔父松山,都是湘军中的军官。
1884年(光绪十年)11月9日,清政府发 布上谕:“授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仍 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宜。”
甘肃新疆巡抚的军政权力是很大的, 其掌握军政权力始于第一任巡抚刘锦棠。 巡抚的军政权力不断的继承,使其掌握的 军政权力愈来愈大,有益于清廷在边疆的
• “湘剧”名称最早见诸民国9年 (公元1920年)长沙印行的 《湖南戏考》第一集。因它是 用中州韵、长沙官话演唱的, 故一度称为“长沙湘剧”。湘 剧有高腔、低牌子、昆腔和弹 腔(南北路及一些杂曲小调) 四大声腔、现有传统剧目682 个,其中弹腔剧目有500个以 上,高腔剧目近百个。
百年老校——东山学校
• 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 学堂(东山学校前身)读书。此期间受康有为、 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