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开发

合集下载

三峡库区旅游活动变化趋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三峡库区旅游活动变化趋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三峡库区旅游活动变化趋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摘要]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旅游资源的变化将引起库区旅游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变化,出现旅游活动空间的双核化、空间布局的集聚化、圈层化和旅游产品的复合化等趋势。

要确立符合资源特征和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开发思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分片布局、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策略,保证三峡旅游的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产品一、三峡工程完工后的库区旅游资源变化三峡大坝175m水位蓄水完成后,水位抬高10米~100米,对高达千米左右两岸悬崖峭壁的自然景观状貌影响不大,三峡峡谷依然雄奇、幽深、秀丽,但水位抬高对三峡旅游资源的整体影响却是巨大的。

首先是大量低水位景观将被淹没。

据统计,三峡工程完工后将有44处重要文物被淹。

一部分文物古迹、艺术作品和动人故事传说的载体景点也将被淹没。

其次是部分景观形态有所变化。

一些旅游资源被部分淹没后,其存在环境发生变化,其景观形态和观赏效果也随之发生改变。

一些旅游资源被迫搬迁。

还有些旅游资源进行工程技术处理。

另外,更多的旅游资源受水位升高的影响,观赏效果会发生变化。

第三是自然新景观数量大增。

三峡地区有为数不少的支流小河,这些小河大都流经崇山峻岭,高峡深谷,滩多水急,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过去因山水阻隔,交通闭塞,游人难入,成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处女地。

蓄水在淹没库区少部分旅游景观的同时,也使三峡沿岸幽谷深涧中数以千计的旅游新景观浮出水面。

第四是人工景观成为重要旅游资源。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交相辉映,本身就堪称世界人文奇观;新建设的许多人工景点如三峡人文地理风情园、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珍稀植物园等展示了地区特有的文化与风情。

总的说来,三峡工程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淹没一些景观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大量高品位的自然和新人文景观,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量景观的涌现和库区建设大量资金的投入,必将为库区旅游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重庆三峡库区旅游就业潜力与开发策略

重庆三峡库区旅游就业潜力与开发策略

重庆三峡库区旅游就业潜力与开发策略引言重庆三峡库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就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分析重庆三峡库区旅游就业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

1. 旅游就业潜力分析1.1 自然风光重庆三峡库区地处长江三峡中段,拥有壮丽的峡谷风光和清澈的江水。

这里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例如,游客可以乘船游览三峡大坝,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景色。

此外,重庆三峡库区还拥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如宝顶山、白帝城等。

这些自然风光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 丰富的人文资源重庆三峡库区不仅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这里保存了人类遗产,如巫山古堡、黄鹤楼等。

此外,库区附近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武汉、重庆等。

这些人文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1.3 旅游业的发展潜力重庆三峡库区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重庆三峡库区的旅游业也将会蓬勃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长江三峡游轮和旅游城市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重庆三峡库区的旅游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2. 旅游就业的开发策略2.1 提供培训机会为了更好地开发重庆三峡库区的旅游就业潜力,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提升他们在旅游业中的竞争力。

同时,培训还可以促进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发展,为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了更好地开发重庆三峡库区的旅游业,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

建设更多的航线和旅游景点,提供更丰富的旅游内容。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旅游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2.3 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为了实现重庆三峡库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例如,可以发展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原题目: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概述
三峡风景名胜区是中国重要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并提出一些建议。

1. 水上旅游
三峡大坝的建成成为了旅游的重要亮点。

建议在三峡风景名胜区开发水上旅游项目,如游船观光、划船等,以满足来自国内外游客的需求。

2. 生态旅游
以三峡大坝为中心,开发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项目。

例如,设置生态保护区,让游客近距离观察三峡地区的稀有动植物。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旅游开发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3. 文化遗产旅游
三峡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建议开发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如博物馆展览,古镇游览等,以展示三峡地区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4. 体验式旅游
通过提供亲身参与的体验式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例如,组织参观三峡大坝的探险游、安排参与当地传统俗的体验等。

5. 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包括酒店、饭店、交通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以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结论
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并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三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将得到充分发掘。

这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增加游客对中国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认知。

总字数:264字。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旅游问题和对策研究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旅游问题和对策研究

1 . 3生态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 善
生态旅 游配套 设施应包括 与之相关 的交通 运输 、 通讯、 旅行社 、 宾馆等 。 重庆 三峡库 区经济相对落 后 , 基础 设施薄 弱 , 交通 、旅行社 、宾馆等服 务主体 能力 有
限 ,严 重 的 影 响 了 当 地 生 态 旅 游 等 社 会
半之 久 , 耗资 8 4万元 , 6 并且把原本 绿树
成 荫 、 林 掩 映 、 视 为 “ 得 的 城 市 阳 松 被 难
主管部 门管 理 ,有 的国家级保护 区甚至 由乡镇政府 管理。 在一哄而上搞开发的时
台” 的万州戴家岩松林包这一优 良的 自然 生态环境造成 了严重的破坏 。 11 .. 2旅游 主体生态意识 差造 成环境
认 识 自然 、 增 强 环 境 保 护 意 识 的 目 的 ;
经济 的发展 。以交通为例 ,尽管三峡库 区腹心 城市万州 已初现水 陆空立体交通 的型式 ,但其运输 量较小 ,且与我 国中
找并 实施相 关有 效对 策措 施 , 之服 务 使
于该 区 生态 旅 游 发展 , 能 够 符合“生 才
四 堡篁 鱼
重庆 三峡 库 区生 态 旅 游 问题 和 对 策 研 究
口耿 扬
万州 4 4 0 ) 0 00 (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 学院, 重庆 摘 要: 生态旅游是旅 游业发展的一种 良好形式 , 发展生 态旅游是重庆三峡 库 区协调好 经济, 环境 、 社会 关系, 促进库 区发展 建设
通 问题就更突 出了。
1 . 态法 制 有 待 健 全 4生 发 展 生 态 旅 游 无 论 是 规 划 开 发 还 是

由于规划开发不当造成 的生态系统破
坏; 第二 , 客过度进 入超过环境 承载力 游 造成破坏 ; 第三 , 游客 进入 以后产 生的垃

长江三峡文化旅游“绿色发展”路径探讨

长江三峡文化旅游“绿色发展”路径探讨

2019年2月下半月刊长江三峡文化旅游“绿色发展”路径探讨郑 涛 姜云艳长江三峡文化旅游产业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应该坚持绿色道路。

从绿色发展内在属性来说,人们发展文化旅游应该进一步正确挖掘自然生态文化和人文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满足文化旅游产业内在属性和符合自然环境要求,让相关参与者有更多获得感,并坚持环境友好原则。

目前长江三峡在流域环境治理、区域协调、旅游文化挖掘和目的地居民参与情况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省市际政府间及区域内部应该加强沟通协调,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挖文化潜力,使更多的参与者有更好的获得感。

引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党和政府新时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旅游业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长江三峡是国家最早推出的国际旅游产品,在国内外拥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和很高的知名度。

长江三峡自然山水壮丽,人文底蕴深厚,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和“文旅融合”战略的大力推动下,长江三峡文化旅游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契机和取得新的突破。

但是,这新一轮的发展又必须在国家的总体战略框架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于2016年1月和2018年4月视察长江,并在重庆和武汉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在重庆期间,习近平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在武汉召开会议时,他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三峡库区旅游景点潜在价值的开发与对策

三峡库区旅游景点潜在价值的开发与对策

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为旅游资源开发的跨区域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同时,长江三峡、丰都鬼城、大足石刻、乌江画廊、武陵风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实现区域间的合作,构建一张立体旅游线路网。

2.充分利用盐井原生态的天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文化、古生物化石遗址等条件,依托专门规划机构充分研究论证,紧密结合盐井特色,制订一个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从资源普查到各景点的效益产生,通过区域规划实现旅游项目布局的科学性和计划性。

通过调查我们建议盐井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布局内容应遵循“两重,两倾”的原则。

“两重”即重点布局盐井最为突出的喀斯特溶洞和乌龙池森林公园及新田水库,以及重点设计和布局“新田水库——盐井龙洞——平坝嶆——箫洞——乌龙池”这一条旅游线路,将其打造成黄金旅游线;“两倾”即开发向景点的原生态倾斜;配套设施向交通干线及其两侧倾斜。

(三)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1.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处理好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均衡问题依据传说与历史文化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商品。

同时,继续开发洞中的景观,扩大浏览内容,恢复龙王庙的建设,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各个历史阶段的痕迹,发挥历史资源的教育意义、象征意义和潜作用力。

[3]2.针对龙洞泉水有规律的涨落,建设小型的发电设备,以供应龙洞内的电力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促进人牌效应。

此外还有如赛舟、游泳、登山等运动项目;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各种形式的物资、商品交流会的民俗贸易旅游项目等。

(九)特殊产品的设计在旅游产品设计上应增加知识性、文化性、健康娱乐性。

以高科技含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旅游者需求。

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实现自然之美的原则。

对于龙洞景观可以印在日历、明信片、邮票上作为当地形象的一种标志。

其次,利用电脑技术,为游客合成各种背景图片,以手机彩信或电脑背景图等形式提供给旅客。

并且,可以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带有盐井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旅游用品,如旅行袋、服装、景点视听印象纪录片、本地特产和那些印有风景名胜、有纪念意义小饰物、小挂件等。

三峡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三峡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三峡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摘要:三峡地区自古就是我国的旅游胜地,长江三峡作为中国十大名胜之一,早已驰名中外,为世人所倾慕。

而直到今天,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更成了旅游与地理研讨的热点。

为了发展三峡地区今后的旅游事业,我提出下列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其日后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上起到有建设性意义的思路创想。

关键词:三峡;旅游景点;资源保护;资源开发1采取措施,整合三峡1.1统一三峡的管理目前,三峡地区的旅游单位管理存在着多样的问题。

首先是单位管理不一,彼此各行其是,有的单位领导不懂行、讲解混乱,造成重复建设。

例如酆都的“阴司地府城”,其中“十八层地狱”这个景点,既有新的,也有旧的,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导致游客看了旧的,又看新的,反反复复,晕头转向。

有的景点设有有讲解员,有的却没有、或者有而不予以讲解。

所谓“阴司地府”本是虚假,而不同解说员将其引导至道教、佛教、人类自己创造等等不同的方向,令人迷糊不清。

再者又如明明是虎牙山,却堂而皇之地说是“猇亭”,并建成“猇亭公园”,造成笑话。

总之,应该统一管理并且考证清楚,以免造成浪费和出差错,而贻笑国内外。

而三峡旅游像水力资源一样,是世界著名的“富矿”,但长期受地方行政体制区划的制约,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被分割成各自独立的板块,诸如旅游宣传、路线、景点、客轮、价格等都各行其是,既损害各方权益、又损害三峡旅游在海内外的整体形象,导致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1]。

在国家政策领导下应撤除两省、市及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对大三峡旅游的藩篱,携手合作、整合三峡旅游资源,让“富矿”更加光彩夺目、丰富多姿;让三峡旅[1]王儒述.《话说三峡工程》[J]. 三峡工程科技通讯出版社, 1992, (1).第156页游挑大梁、唱大戏,真正把三峡旅游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促进库、坝区经济发展,确保长治久安。

1.2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保护三峡旅游资源破坏严重,若不加强管理和保护将会永远地失去其旅游价值。

“一村一品”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对策——以三峡库区为例

“一村一品”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对策——以三峡库区为例
品” 生态旅游 的优 势 、 劣势 、 机遇和挑 战等方面进行 了分析 , 并提 出了开发对策 。
关键 词 : 三峡 库区 ; 一村 一品 ; 生态旅 游 ;WO S T分析 ; 开发对策
中 图 分 类 号 :5o7 F9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5 112 L)7 6 5 3 10 —84 (OO O —0 5 —0
过生产适销对路 的产品来促进 当地经济 的发展。
2 三 峡 库 区概 况
人们生活质量 和文 化水 准 的不 断 提高 , 知欲 增强 , 游需 求 求 旅
摘要 : 生态旅 游的兴起不仅满足 了人 们对 自然的 回归 欲 , 也适应 了全球迫 切需 要改变 生态危 机 的形 势 。在 发展 生态旅 游的 同
时 , 以采用 “ 可 一村一 品” 的形式进行包 装。三峡库 区是一个 巨大 的旅游 资源宝 库 , 采用 S T分析 方法 , 三峡库 区开 发“ WO 对 一村 一
1 “ 一村一 品” 态旅 游 生
转变为产业优势 , 把产业优势转变 为经济 优势 [ 引。因此 , 一村 “

现代 社会经济和文 化教育的发展 , 使旅 游不仅成 为人们 重
要 的一种 生活经历 和审美享受 , 是一 种综合 消费活动 。随着 也
品” 就是立 足当地资 源 优势 、 自然 和人 文 优势 , 向市 场 , 面 通
v i a u e a u e h u e o tu i e o .C . h d a t e , ia v n a e ,o p mmi e n h l n e rt e“ n l e O e P o u t orh d a h g s r — o s o r trs u ̄ S T e a v a s ds d a tg s p o f s 1 n g t sa d c a e g sf i l o h O eVi hs rd c ” n c e O—tu i d v lp n h e re e ev i wee a a z d b o t gt eS O to A d d v lp n t tge e ep e e t h s o r m e eo me t n T re G g sR s ror r n l e y a pi W T meh d. n e eo me ts ae i w r r s ne i i s i o y d n h r s d nt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探析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探析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探析刘学锋(江汉大学旅游系 武汉 430010)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长江三峡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探析大江截流对三峡地区旅游资源的影响,找出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三峡旅游业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旅游业发展长江三峡是永恒的。

长江三峡工程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传统景点,但同时也形成了许多新的景观。

我们坚信,凭借着长江三峡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将一定形成丰富多彩的、新的旅游资源。

长江三峡一定能摆脱困境,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将是十分光明的!1 大江截流对三峡库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江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环境、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宏伟工程。

1 1三峡库区的兴建将带动多项事业的发展三峡建坝后,库区将形成1 150Km2的水面。

除航道外,仍有近700Km2水域流速变缓,水质亦清变肥,表水层转暖,是虾、贝、鱼、鹅、鸭、鳖等庞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基地。

因此,三峡水库形成后,必将是推动库区两岸农、林、牧、副、渔、工商、科、旅、贸等全面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1 2三峡建坝后将出现多处新型景观三峡建坝后,坝前水位抬高110m,水位升至海拔高1 000m,山脉的瞿塘峡和巫峡的的江段,水位分别抬高38 64m。

在现有的三峡108处文物古迹中,有39处将全部或部分淹没,但国家采取了各种补救措施,张飞庙和屈原祠将搬迁复建。

在涪陵,将建长江水中博物馆,使永沉江底的白鹤梁水中碑林、石刻遗迹能供游人常年观赏。

此外又会营造新的旅游景观,据预测,可形成峡谷及漂流河段37处,溶洞15个,湖泊11个,岛屿14个,如奉节白帝城水位抬高后,它将成为高峡出平湖中的一个孤岛,会更加美丽壮观。

再加之两座现代奇观 葛洲坝和三峡大坝。

到那时,布满宜昌至重庆沿江两岸的仙境画廊与现代科技奇葩交相辉映,必将陶醉五洲四海的旅游宾客。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三峡库区位于中国重庆市万州区至宜宾市的长江上游,是中国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库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特色产业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库区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一些新兴产业如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和特色手工艺品等逐渐崭露头角,为库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缺乏创新性和竞争力。

产业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突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亟需解决。

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不足。

为了推动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的环保水平。

通过综合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库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更大贡献。

完。

2. 正文2.1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现状分析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峡库区的特色产业主要包括水电产业、旅游业和农业等。

水电产业是三峡库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使得这里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能源生产基地之一,水电产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旅游业也是三峡库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三峡风光秀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三峡邮轮的开通更是为当地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峡库区的农业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由于地处深山峡谷,气候条件独特,这里的农产品质量优良,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三峡库区的特色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对策,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2.2 主要问题分析三峡库区特色产业在生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匮乏问题。

三峡库区地处长江上游,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差,资源相对匮乏。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
总结词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展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如何推进绿色重发挥库区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例如,建设了沿江高速公路、铁 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同时推广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 色出行方式。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交通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了绿色交通的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 费中的占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 消耗。
0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对 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促进产业集聚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污染排 放。
推行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 染排放。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色低 碳发展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
强化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条件优越
三峡库区气候属于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有利于生物 多样性。
生态系统重要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 态屏障,对维护全国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库区周边工业废水、农业 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 致水质严重污染,影响生 态系统健康。
植被破坏
库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砍伐 森林、填埋湿地和破坏植 被,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

关于长江三峡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关于长江三峡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游 客人 数创 历 史 新 高 。八 天假 期 共 接待 游 客 2 2 . 4 5
万 人 , 无 论 是 单 日接 待 游 客 量 还 是 游 客 接 待 总 数 都
创下 同时期 历史新 高 。
( 四) 威 胁分析
1 . 乘 船 观 光 旅 游 模 式 吸 引 力 下 降 人们 外 出旅 游 的 动机 是 出于探 新 求 异 的需 要 。
二、 长江三 峡生态旅 游 的 S WOT分析
S W OT 分 析 法 ( 也称 T OW S分 析 法 、 道斯矩阵 ) 即态 势 分 析 法 ,是 2 0世 纪 8 0年 代 初 由 美 国 旧 金 山
大学 的管 理学教授 韦里 克 提 出。本文 运用 S W OT 分
析 的 方 法 分 析 长 江 三 峡 生 态 旅 游 发 展 的 优 势 与 劣



要: 生态旅 游是世界旅游 活动 中非常重要 的组成部分 , 作 为中国十 大风景名胜 区之一 的长江三
峡 景区关于其 生态旅 游的发展研 究甚少。 运用 S WOT分析 法, 剖析 长江三峡景 区发展 的优
势与劣势、 威胁 与机遇 , 从 而提 出长江三峡 生态旅 游应 当充分利用 自身优势和外部机 遇 , 消
长 江 三 峡 第 二 次 截 留后 的 2 0 0 3年 , 笔 者 怀 着 极 大 的 兴 趣 游 览 截 留后 的 三 峡 美 景 , 也想 看看 “ 高 峡 出 平湖. 神 女应无 恙 ” 中 的神女 峰 的“ 神女 ” 是 否 变 了 模
样 我 们 揭 开 了 “ 神女 ” 面纱 , 也 看 见 了小 三 峡 大 宁 河 段 中 的 白色 污 染 , 由 于 长 江 三 峡 截 留蓄 水 后 , 水 位 抬

三峡库区旅游产业优势及发展思路

三峡库区旅游产业优势及发展思路

三峡库区旅游产业优势及发展思路长江三峡是著名的黄金旅游线。

本文从旅游业是三峡库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着眼,论述了三峡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成库后面临的新情况和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三峡库区旅游产业优势发展思路长江三峡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与“丝绸之路”一道最早向世界旅游市场推出的两条黄金旅游线。

随着185米高的三峡大坝全面建成、156米水位蓄水的实现和90%以上库区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库区工作重心开始由“移得出”的安居阶段,向“稳得住,能致富”的乐业阶段转移。

乐业必先就业,就业必先有业。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是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和移民就业难的关键。

三峡旅游业发展的五大特点产品具有明显的组合性。

三峡旅游是以水路为通道、游船为载体、景区为依托、码头为衔接的“串珠式”跨省长线旅游组合产品,在经营上表现为游船、景区、旅行社三大经营主体缺一不可的“三位一体”产品联袂经营组合,旅游成本和协调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客源具有明显的团体性。

三峡旅游客源80%-90%是通过旅行社组团或其它有组织的旅游,团队旅游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游览具有明显的集中性。

受缩减航期以降低成本并力保白天游览和观赏沿江景区及景色的双重约束,使游船发航时间、抵达各景区或观景精华段的时间相对集中,“船到人爆满,船离景区空”的集中消费特点突出。

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三峡旅游发展与三峡工程的建设阶段紧密相连,1992年三峡工程上马,1997年大江截流以及2002年导流明渠截流等轰动效应的历史性时刻,引发了三峡旅游的三次高峰和其间的三次低谷,呈现出约五年一个周期的“波浪式”发展特点。

经营具有明显的竞争性。

一是“异质竞争”,主要表现为全程长线游(库+峡+坝)与短程精华游(宜-奉-宜)的竞争;二是“同质竞争”,主要表现为游客及经营者对同类型景点选择的首位性竞争。

三峡成库后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变化旅游资源新变化。

三峡成库后,险急峡江被“高峡平湖”所取代,江面开阔,两岸景点与江岸距离缩短,两侧支流回灌延伸,使三峡腹地的可进入得以改善。

浅述“三峡”旅游开发

浅述“三峡”旅游开发

浅述“三峡”旅游开发众所周知,长江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全场200多公里。

自白帝城至黛溪称瞿塘峡,巫山至巴东官渡口称巫峡,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称西陵峡。

两岸山峰海拔1000∼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紧束,最窄处只有100公尺左右。

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

它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发展到今天,长江三峡的宏伟与壮丽大家都有目共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三峡”两个字。

1.“三峡”两个字即是旅游的象征1.1 三峡建设者所赋予的亿万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孕育出璀璨的文明,也给长江两岸百姓带来深重洪灾。

滔滔洪水从三峡咆哮而过,肆虐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

百姓只能简居而轻积蓄,筑堤以抗洪灾。

根除长江洪患,实现长江安澜,一直是长江两岸百姓数千年的夙愿。

兴建三峡工程,治理和开发长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治水梦想,寄托了中华儿女对民族复兴的期盼。

在经历了70多年漫长曲折的过程后,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

从这一刻开始,中堡岛打破了沉寂,一支支优秀的队伍在这里云集。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三峡建设者。

他们共同度过二十个春夏秋冬,二十载风霜雪雨。

数万名三峡建设者怀着“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壮志豪情,在三峡工地挥洒青春,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传奇。

如今,巍巍三峡大坝已在世界东方矗立,长江洪水通过科学调度俯首东去,强大电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动力,高峡平湖百舸竞流更添魅力。

今天,三峡已经成为一个标志、一种象征。

它代表着使命、责任与担当,它彰显着胸怀、气魄与力量,它昭示着品格、境界与理想。

那么作为三峡建设者,他们可以自豪地宣告:我们是三峡!而为什么我会说是三峡建设者所赋予的呢?第一:他们的使命、责任与担当,是国家和历史赋予。

他们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用自己的双手,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铸就了世界第一坝。

三峡库区生态旅游扶贫研究

三峡库区生态旅游扶贫研究

三峡库区生态旅游扶贫研究总体概述:三峡库区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重庆市、湖北省、四川省境内,横跨长江中游地区,是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库区内部地貌及环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现有的生态系统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改变都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三峡库区不断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的探索和试验,而生态旅游扶贫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三峡库区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发展1.1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旅游为主导的、有利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保护和改善,同时又能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在旅游市场上的出现是满足了游客对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探索和认识的需要,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中国的生态旅游始于上世纪70 年代,而生态旅游在三峡库区的推动始于20 世纪90 年代。

1.2三峡库区生态旅游的发展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完成,三峡库区接受了超过2000 万游客的到访,保持了较高的旅游流量。

因此,三峡库区的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潜力。

在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旅游成为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增收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已成为主体产业之一,逐渐形成了景区、度假村及生态文化观光旅游等各种形式。

二、三峡库区生态旅游扶贫的意义和思路2.1生态旅游扶贫的意义生态旅游扶贫在三峡库区的推行不仅有助于提升库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景区的形象,更有助于探索和创新当地的旅游业模式。

在保护库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打破传统的旅游营销方式,融入当地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景区资源和气候环境,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

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
1 三 峡 库 区 生态 经 济 区 旅 游 业 发 展 的现 实基 础
1 1 三峡 库 区生 态经 济 区概 况 .
三峡库 区生态经 济区涉及三峡库 区 、 武陵山区和 大 巴山区部分地 区 , 位于 都市发达 经 济圈东南 及东
北面 . 括万州区 、 陵区 、 江 区、 寿县 、 包 涪 黔 长 梁平 县 、 口县 、 都 县 、 江 县 、 隆 县 、 县 、 县 、 阳 县 、 城 丰 垫 武 忠 开 云 奉节县 、 山县 、 溪 县 、 柱 县 、 山县 、 阳县 、 水县 l 区县( 巫 巫 石 秀 酉 彭 9个 自治 县 ) 总 面 积 5 12平 方 公 里 , . 80 占
明显 , 宜 多种 动 植 物生 长 . 适 淡水 及 水 力 资 源 、 矿产 资 源 、 色 动 植 物 资 源 等 自然 资 源 富 集 , 有 很 大 的 开发 特 具
122 地处水陆交通要道 , .. 旅游区位条件优越 . 三峡库 区生 态经济 区处 于我 国中部地 区与 西部地 区的结 合部 , 长江黄金水道 、 国道 39 、 1 线 正在修 建 的沪蓉高 速公路 和渝 怀铁路 贯穿 全境 , 是长 江上游 与 中下游 发生经 济联 系的纽 带 , 具有潜在 的区位优势 . 123 资源丰富 , .. 开发潜力大 .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 区属 中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 区 , 体性 、 立 多样性气候特征
措施 建议 .
关键词 : 庆 ; 峡库 区生态经济 区; 游业 ; 重 三 旅 发展
中 图 分 类 号 :5 2 7 7 9 F9 .【1 ) 文献标识 码 : A
重庆是特殊性很强 的直辖 市 , 地域范 围广 , 自然 与人文旅 游 资源 、 经济 和社会状 况差 异很大 , 大城 市 与大农村并存 , 经济社会发展 “ 二元结构” 征显著 . 特 实现在 西部大 开发 中把重 庆建设成 为 与长江上游 经 济 中心相适应 的旅游强 市 , 必须依据各 区县( ) 自然 及人文旅 游 特征 和旅 游业发 展现状 , 循劳 动地 市 的 遵 域分工 和区域经济发 展的客观规律 , 因地 制宜 , 实施 多元化 的旅 游区域发展战略 . 三峡库 区生态经 济区与 都市发达经济 圈、 渝西经济走廊将 成为重 庆建设旅 游强 市 的载 体 , 同支撑重 庆旅游业 持续 、 速 、 康 共 快 健 发展 . 探讨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 区旅游业 的发 展 , 既符合重 庆市把旅游业作 为支柱产业发展 的总体要求 , 也 适应 了三峡库 区生态 经济 区旅 游业发展须满足 区情 的客 观要 求 .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作者:张莉李扬杰来源:《旅游纵览》2020年第12期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重庆三峡库区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研究”(编号:2019PY38);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重庆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研究”(编号:2020YBJJ54)。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这为新时代重庆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机遇,也赋予了重庆新的重大使命。

同时,还为重庆在新时代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相应要求。

目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主线,已经成为沿岸各地的共识。

本文以重庆长江三峡库区8个重点移民区县为例,综合探讨了长江发展生态旅游现状、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围绕如何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需求发生了显著改变,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居民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2019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连续8年下降,达到联合国20%~30%的富足标准,人们的生活需求已经发展改变。

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文化、旅游等非物质需求比重显著提升,这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此外,法定假日有115天,同时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保证。

(二)发展生态旅游是破解长江三峡库区欠发达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和承担好生态环保双重压力的有力举措在脱贫攻坚完成之前,长江三峡库区地处我国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区,山高坡陡,自然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全国和全市的平均水平以下。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向旭
【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年(卷),期】2004(016)001
【摘要】生态旅游是与环境保护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旅游形式,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长江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但是,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落脚到具体的旅游产品开发和设计上.在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应大力开发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探险、漂流、民族风情、生态农业等系列生态旅游产品.
【总页数】4页(P62-65)
【作者】向旭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99
【相关文献】
1.生态思维在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中的应用——以湖北省黄坪山董家口生态旅游区旅游产品开发为例 [J], 蔡萌;焦霄黎;解正磊
2.洽川湿地风景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J], 王雅萍
3.基于市场分析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南靖紫云山生态旅游区为例 [J], 陈鹭洁;黄俊毅
4.长江三峡库区发展游艇经济的可行性分析与基本构想——以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 [J], 赵小鲁;王宁
5.论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开发 [J], 向旭;陈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开发向旭,陈扬(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重庆400715)摘要: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

本文阐述了长江三峡库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并提出了长江三峡库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原则和开发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原则;对策;三峡库区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3)03-0004-03一、长江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一)国际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发展势头迅猛。

据1999年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正以迅速发展的态势在全球得到普及。

世界旅游组织在《2020年旅游业展望》中明确指出,“在可预测的时期内,生态旅游将成为获得自然经历的有效方式,出游人数会大大增加”。

(二)西部大开发的要求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五大战略重点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切入点。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已被列入全国七大污染防治区之一。

在三峡库区开展旨在保护环境的生态旅游,将成为长江三峡库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又为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通过在三峡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由此带动和促进一大批生态产业的发展,对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亦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重庆市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号召,已作出在2010年前基本建成“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

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它兼顾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

大量的事实表明,生态旅游可以带动和促进绿色商贸、生态交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型建筑、生态城镇等的发展,促进生态文化的建设。

因此,在长江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是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生态旅游亦将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中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快培育和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四)生态旅游是三峡库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江三峡是以峡谷风光著称的国际旅游黄金线,是我国的“王牌”旅游产品。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长江三峡旅游产品已出现由“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的迹象,三峡旅游发展困难重重。

如何延长其“生命周期”,重现昔日辉煌,让三峡成为“永远的三峡”,从而实现其旅游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旅游将是其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在长江三峡库区开展生态旅游,不仅符合国游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库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结合“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规划”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出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使库区生态旅游能有序地、健康地发展。

(二)开发和设计富有库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旅游业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归根到底还是依靠推出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

生态旅游不同与传统的大众旅游,生态旅游项目大多位于生态系统脆弱、珍稀或濒危动植物资源集中地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因而其产品的开发要比一般大众旅游产品的开发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必须要有自身的特点。

目前,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必须根据其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开发设计出与众不同,富有库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

(三)开展生态旅游教育,提高大众环保意识首先,对库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服务人员进行环境教育与培训,使他们同时具备生态和旅游两方面的知识,在生态旅游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自觉运用生态学知识,促进库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决不能让“生态盲”从事生态旅游开发,出现“生态旅游破坏生态”的现象。

其次,加强对游客的环保教育。

使来三峡库区的旅游者都能自觉运用生态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旅游行为,遵守旅游条例,提高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自觉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

对旅游者的教育,在旅游活动之前就要进行,并贯穿于旅游全过程。

如在旅游区设立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如关于生态环境景观的相应解说系统,提醒游客注意环境卫生的指示牌,方便并与环境协调的废物收集系统等;利用多种媒体,使旅游者接受多渠道的环保意识教育,包括门票、导游图、导游册上添加的生态知识和注意事项;一定的处罚手段等。

第三,对当地居民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具有初步的环境知识,了解生态资源和环境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自觉地保护资源和环境。

(四)确定库区合理的生态旅游容量,建立环境检测站根据库区的面积、特点和可进入性等条件,对库区各旅游点的生态旅游容量进行精心测算,确定各旅游点所能承受的最佳生态容量,从而使库区游人的数量、空间分布、旅游行为等受到规范,旅游地的物质流、能量流得到合理调控,从根本上协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的关系,确保旅游资源免遭污染和破坏,求得最大的旅游综合效益。

同时,在库区主要旅游点建立环境监测站,严格控制库区各地旅游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以便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五)打造库区生态旅游目标市场生态旅游对旅游者素质要求较高。

中国目前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大众旅游仍是主流,中国远没有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旅游市场,社会公众还没有真正的生态旅游的意识。

据1995年《全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国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境保护常识欠缺是相当普遍的问题。

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库区生态旅游的目标市场,有重点地宣传促销。

不能将所有市场都确定为自己的目标市场。

这样才能利于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库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六)尽快培养一批生态旅游人才生态旅游在旅游界尚属新事物,开发、经营与管理生态旅游的人才相当缺乏。

库区本来就缺乏旅游人才,更不用说生态旅游人才了。

因此,要尽早重视生态旅游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培养一批与生态旅游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从而提高库区生态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七)加快库区的生态城镇建设步伐,努力培植生态服务产业三峡工程的修建,将淹没一批城镇。

抓住库区移民城镇迁建的契机,在库区建立一批布局独特的生态“山水城”,实现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如巫山县把新县城规划为山水园林生态示范城;忠县新县城规划为三面环水、背枕青山的半岛型“山水城”。

生态旅游不仅包括旅游活动的生态化,还应包含旅游服务的生态化。

因此,库区各生态旅游点应发展为生态旅游提供服务的生态服务业,如生态服装、生态饭店、生态商店、生态交通。

不同的生态旅游点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生态旅游产业,并由此带动库区一批生态产业的发展。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而且也将对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态旅游的开展,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旅游可持续发展,库区移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长江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一)资源优势狭义的生态旅游资源只是指自然景物。

本文所指是广义的生态旅游资源,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还包括与自然和谐、充满生态美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即文化景观。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

首先,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齐全。

据《长江三峡旅游线总体规划》统计,该区域可分为18个大的景区,290个景点。

其中,国家级景点就达60个。

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分类,长江三峡库区各类旅游资源基本具备,共含有58种基本类型。

其中,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峡谷、风景与漂流河段、洞穴、湖泊、瀑布、泉等最为突出;人文旅游资源以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军事遗址、石刻、悬棺、古墓、宗教寺庙、各种古建筑群、古民居与民俗等居多。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好,品位高,分布相对比较集中。

在长江三峡库区的所有旅游资源中,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就有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金佛山、缙云山、双桂山、四面山、神农架等。

拥有神农架、金佛山、缙云山、双桂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公园和红池坝、仙女山等南方高山草场;文化古迹定为国家级的就有大足石刻、丰都鬼城、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屈原庙、黄陵庙和昭君故里等。

同时,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资源还相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于长江及其支流两岸,特别是长江三峡生态旅游资源特别密集,易于整体开发。

(二)市场优势长江三峡是我国黄金旅游线之一,每年来观光游览的游客达数十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教育的提高,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旅游者会越来越多地青睐生态旅游,长江三峡生态旅游的客源市场必然前景广阔。

(三)区位优势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三峡库区地处我国中西部的结合地带和长江经济带中下游与上游衔接部,是联络华北、中南与西北、西南的重要通道区,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特别是重庆,作为长江沿江经济走廊的“龙尾”,更具有特殊的区位效应。

(四)政策优势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保护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作为三峡库区主体部分的重庆市,对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视,已作出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

重庆市规划2010年基本建成“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目前正在编制“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国家和重庆市的这些战略决策为三峡库区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必将推动和促进库区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长江三峡库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和开发原则(一)基本思路在三峡库区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社区参与、特色、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等原则。

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特别强调生态效益。

作好“库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并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规划”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结合起来,把库区生态旅游开发作为库区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契机,将生态旅游培育成为库区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快培育和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二)开发原则承载力原则生态旅游资源及环境对其旅游开发和利用都有一个承载力的范围,超出这一范围,生态旅游资源及环境就会受到破坏。

库区生态环境较脆弱,三峡大坝蓄水后库区的生态环境形势更为严峻。

因此,在库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应遵循生态规律,科学估计与测定合理的生态旅游承载力,把旅游人数控制在其生态旅游承载力范围内,以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与原则使旅游目的地居民受益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之一。

只有在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的情况下,生态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

因此,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是必要的。

让库区居民亲自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来,不仅可以发挥地方特色,提高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又能让他们亲自感受到生态旅游带来的好处及带来的经济利益,实现旅游扶贫和移民的功能,进而提高当地居民自觉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的意识,促进旅游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