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一、体育课的性质、目的及目标一、体育课的性质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教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选修课程。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体育课程的目的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
“培养具有健康第一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新观念、提高健康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爱好活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根本形成毕生体育的意识、养成自发锻炼的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掌握技能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3、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惯。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研究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各类课程理论教材大纲(一)当代人毕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健康标准1、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2、影响健康的因素——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1、体育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2、制定体育锻炼计划3、锻炼前应注意的问题4、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5、体育锻炼必备小常识(三)运动损伤的防治1、运动损伤概述2、运动损伤的预防3、常见运动损伤与处理\4、日常生活常识(四)健康的测量与评价1、体质的概述2、测量与评价的作用和指标选择3、体质评价的方法与标准(五)各专项课体育理论1、项目简介、锻炼价值及意义2、根本技/战术理论、工程竞赛划定规矩及裁判篮球教学纲目二、课程介绍: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项目,经常从事篮球运动,可以有效的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通过学写与运动实践,体验勇敢、顽强、竞争、拼搏的进取精神,培养良好的团队作风。
1到6年级体育课教学大纲
1到6年级体育课教学大纲1到6年级体育课教学大纲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和锻炼,制定一份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程目标体育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能、协调性、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课程内容1. 基本运动技能:包括跑、跳、投、接、击、踢等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体育游戏:通过各种体育游戏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3. 体操:学习基本的体操动作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4. 游泳:学习基本的游泳技能,提高学生的水性和安全意识。
5. 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学习基本的球类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6. 田径运动:学习跑步、跳远、投掷等田径项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力量。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动作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能。
2.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游戏和球类运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 情景教学: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体育知识和技能。
4.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水平。
四、评价方式体育课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质健康状况、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精神。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体育测试、课堂表现、课外锻炼等多个方面。
五、教学资源为了有效开展体育课教学,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器材,如运动场地、球类器械、体操垫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辅助。
六、教师要求体育课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指导他们正确锻炼,避免运动伤害。
2024年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2024年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二)是在教育部考虑到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下,经过广泛研究和专家讨论制定而成的。
该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该大纲的内容,希望能够为中小学生体育教学提供指导。
正文:一、强调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1.了解运动的组成和基本规律:学生需要了解运动的基本组成、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运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2.学习体育技能: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如跑步、跳远、跳高等。
这些技能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1.开展集体项目: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2.鼓励交流合作: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三、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1.增强体质:通过开展各种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能。
2.培养运动习惯:鼓励学生每天坚持运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
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1.开展创新体育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创新的体育项目,如创意体操、创意舞蹈等。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强化体育道德教育1.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学生应该明白体育竞技中的公平竞争原则,懂得尊重对手,并且乐于接受胜利与失败。
2.培养团队精神:学生应该学会尊重队友和教练,遵守规则,体验合作的快乐。
总结:2024年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二)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素养,通过强调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强化体育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这一大纲的实施将为中小学生体育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体育人才。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运动技能。
本文将提出一个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体育教学。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3. 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5.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领域的体育运动:1.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等):学习基本的传球、投篮、接球和配合技巧;2. 田径运动: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的基本技能训练;3. 游泳:学习基本的游泳姿势、呼吸技巧和各种游泳样式;4. 格斗运动:学习基本的跆拳道、柔道或拳击动作;5. 健美操: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协调能力和形体美感;6. 其他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
四、课程组织1. 教学时间分配:- 每周三节体育课,每节课45分钟;- 每个学期共36周;- 每个学年共108节体育课。
2. 课堂组织:- 分组活动:学生根据兴趣和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 循序渐进: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多样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 评估方式:- 基于技能和表现的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参与度来评估;- 个人报告和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团队合作评估:对团队合作的表现和贡献进行评估。
五、课程要求1. 学生应穿着适合体育运动的服装和鞋子;2. 学生应遵守体育课纪律和安全规则;3. 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尊重教师和同学;4. 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并主动参与体育比赛和活动。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体育教学,学校将提供以下资源:1. 体育器材和设施:学校体育馆、操场、游泳池等;2.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平台: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3. 专业培训和指导:学校将安排专业教师或教练进行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学校体育学是一门研究学校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评价等的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培养体育精神。
本课程通过对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全面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内容、方法及其发展规律,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了解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方法。
2、掌握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设计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
3、了解学校体育的评价方法,能够进行科学、客观的体育评价。
4、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1、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内容、方法等。
2、体育教学方法:介绍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游戏、练习等。
3、体育教材与教学设计:学习如何编写体育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
4、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了解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安全保障等。
5、体育评价:学习如何进行科学、客观的体育评价,了解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6、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
四、课程实施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2、实践教学:通过示范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教学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体育活动、教学案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程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教学实习:对学生的教学实习表现进行评价。
4、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促进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强壮、协调、灵活和勇敢的品质,同时增强团队合作和个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健康体育:了解基本锻炼原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姿势,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健康身体。
2. 美育体育:注重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游泳、武术等,为日后运动生涯打下基础。
3. 社交体育:重视个人与团队合作的训练,加强学生的互助意识、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4. 休闲体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活动,培养他们聪明机智、运动爱好和认识体育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1. 组织性教学:通过班级分组进行课程科学规划,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 示范性教学:老师演示技巧和动作,以便学生理解正确姿势和方法,并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 体验性教学:设置各类体育比赛、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体验性课程,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
四、考核方式即时反馈: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估,并给出直接反馈和建设性意见。
综合考评:通过学期末的体育测试和日常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百分制成绩,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
五、教育策略1. 创造安全环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安全负相应责任,确保学生在活动中不受伤害。
2. 尊重个性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每个人的潜力,因此,要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与成长。
3. 打造人际互动平台体育课可以成为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在此引导学生互动和交流,增进感情。
以上是本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期望老师们认真学习,将之贯彻于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优质的体育教学效果。
初中体育教学大纲
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初中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发展身体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基础体育知识•运动规则和技能•运动器材和场地的认识和使用•运动安全知识和急救措施2. 运动技能和体能训练•球类运动: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徒手技击:跑步、游泳、跳远等•体能锻炼:肌肉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的训练3. 运动项目和比赛•学生选修一个以上的运动项目,并参与学校内部或外部比赛•完成规定的项目训练内容三、教学原则1.循序渐进体育教学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基本技能到高级技能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2.因材施教体育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3.注重综合训练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身体协调能力、速度、力量、灵敏性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训练。
4.培养合作与竞争精神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胜负观念,使学生能够在团队和个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5.重视安全教育体育教学应重视运动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运动中注意安全,了解急救措施,避免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观摩和学习正确的动作和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2. 分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训练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4. 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允许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 日常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日常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2. 总结评估每学期末通过测试或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估,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掌握程度。
体育学期教学大纲模板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体育教学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健康意识、团队精神和终身体育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田径:跑步、跳远、跳高、铅球、铁饼等。
2.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3. 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太极拳、舞狮、舞龙等。
4. 舞蹈:健美操、民族舞、现代舞等。
5. 游戏活动:接力跑、拔河、沙包、跳绳等。
四、教学安排1. 每周体育课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巩固阶段和总结阶段。
3. 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有所不同。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要领、规则等,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3.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4.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5. 游戏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出勤、态度、技能掌握等方面。
2. 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竞技水平、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1-2周)1. 介绍本学期教学内容和目标。
2. 进行身体素质测试,了解学生体质状况。
3. 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第二阶段:基本阶段(第3-8周)1. 田径:学习跑步、跳远、跳高、铅球等基本技术。
2. 球类运动:学习篮球、足球、排球等基本技术。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育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跑步、跳远、投掷等; 2. 运动技能综合训练:包括球类、田径、游泳等多个运动项目的技能训练; 3.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体育规则、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4. 体育项目学习:对于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一些体育项目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5. 体育游戏与竞技:通过体育游戏和竞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多媒体辅助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教学理论知识;2.实践训练:通过课堂实践和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运动技能;3.个案分析:通过讨论学生在体育项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5.游戏竞技:通过体育游戏和竞技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合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2.实践技能评价:通过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表现,如动作技巧、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3.作业报告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对其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4.期末考核评价:通过期末考核,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5.学习态度评价:评价学生学习态度、主动性、积极参与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的主要教材为《大学体育教学教材》(编写:XXX)。
参考书目: - 《体育规则解析》(作者:XXX) - 《运动生理学导论》(作者:XXX)- 《运动心理学引论》(作者:XXX)六、教学进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0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约为2周。
高中生体育课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3.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课程内容:1. 体育理论基础知识2. 常见运动项目的技能与战术3. 身体素质训练4. 体育保健与营养5. 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6.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五、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体育理论基础知识1. 体育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2. 体育的作用与价值3.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4.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5. 体育心理学基础6. 体育社会学基础第二部分:常见运动项目的技能与战术1.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 技能:基本技术、战术运用、比赛规则- 训练方法:分组练习、模拟比赛、对抗训练2. 田径运动:短跑、中长跑、长跑、跳跃、投掷- 技能:起跑、加速、冲刺、跳跃技巧、投掷技巧- 训练方法: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模拟比赛3. 体操运动:艺术体操、技巧体操、团体操- 技能:基本动作、成套动作、编排与表演- 训练方法:分解动作练习、成套动作练习、表演训练4. 武术运动:太极拳、散打、武术套路- 技能:基本动作、套路动作、实战技巧- 训练方法:基础动作练习、套路练习、实战对抗第三部分:身体素质训练1. 有氧耐力训练2. 无氧耐力训练3. 力量训练4. 灵敏性训练5. 柔韧性训练6. 协调性训练第四部分:体育保健与营养1. 运动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2. 运动营养学基础3. 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4. 运动恢复方法第五部分: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1. 竞赛规则概述2. 竞赛组织与实施3. 裁判员职责与工作方法4. 运动员行为规范第六部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1. 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2.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3. 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4. 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与反馈六、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竞赛法等。
初中体育教学大纲模板
---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了解人体运动规律。
- 掌握运动技能,包括基本动作、技巧和策略。
- 了解体育文化,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
-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 运动生理学基础- 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体育法规与规则2. 实践教学- 田径:短跑、中长跑、跳远、投掷等- 球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 体操:技巧、艺术体操、健美操等- 游泳- 其他:武术、跆拳道、攀岩等三、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具体的教学周次、课时分配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示范法3. 练习法4. 游戏法5. 比赛法6. 讨论法五、考核评价1. 平时考核- 出勤情况- 学习态度- 技能掌握情况- 团队合作精神2. 期中、期末考核- 技能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 综合素质考核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体育器材3. 多媒体教学资源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加强安全教育,预防运动伤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请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上述模板进行调整和完善。
体育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一、教学大纲名称《[培训项目名称]体育培训教学大纲》二、编写说明1. 本大纲依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指导文件和行业标准制定,旨在规范[培训项目名称]体育培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本大纲适用于[适用对象],包括但不限于[适用人群描述]。
三、教学目的与任务1. 教学目的:- 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 培养学员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
- 增强学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 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提升学员的体育文化素养。
2. 教学任务:- 使学员掌握[培训项目名称]的基本技术和规则。
- 培养学员的运动习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 增强学员的体能,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
- 塑造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 [培训项目名称]基本技术动作讲解与示范。
- [培训项目名称]战术运用与策略分析。
- 体育理论知识教育。
- 运动营养与保健知识。
- 心理素质培养。
2. 教学安排:- 总学时:[总学时]小时。
- 每周课时:[每周课时]小时。
- 学期安排:[学期安排,如:春季学期、秋季学期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培训项目名称]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动作,学员跟学。
3. 实践法: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 比赛法:组织学员进行小型比赛,培养竞技意识和团队合作。
5.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员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六、考核评价1. 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体能测试。
2. 评价标准:-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 技术动作的准确性、熟练度和创新性。
- 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水平。
- 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1. 教材:- [培训项目名称]教材。
- 相关体育理论书籍。
2. 参考资料:-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各类体育法规和标准。
- 国内外优秀体育教练和运动员的案例。
大学体育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保健、运动生理、运动营养等。
- 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及技巧。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 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健康目标:-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 增强学生的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体育基本理论:- 体育保健知识-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 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2. 运动项目实践:-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健身运动:健美操、瑜伽、武术、跆拳道等- 水上运动:游泳、跳水、皮划艇等- 体能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等3. 运动技能与技巧:- 球类运动的基本技巧和战术- 健身运动的基本动作和练习方法- 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4. 体育竞赛与组织:- 体育竞赛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体育社团的管理与运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讲解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 示范法:- 教师或专业运动员示范运动技巧,使学生直观学习。
3.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技能。
4. 游戏法:- 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运动技能。
5. 竞赛法:- 组织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讨论法:- 鼓励学生讨论体育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 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 组织学生进行体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 准备教学器材和场地。
2. 实施阶段:- 讲解理论知识,示范运动技巧。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组织体育游戏和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3. 总结阶段:- 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教学效果。
- 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2023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2023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目标本大纲旨在指导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提供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指导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学内容1. 体育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基础体育知识,包括运动规则、基本动作技巧等。
- 学生应培养基本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接球等。
2. 体育健康与生活方式- 学生应了解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生活惯。
- 学生应培养良好的体育惯,如定期锻炼、饮食均衡等。
3. 体育文化与价值观- 学生应了解体育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诚信、友善、公平的体育价值观。
教学要求1. 全面发展-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交素质。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科学安全- 教师应确保体育教学具有科学性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事故发生。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条件,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和训练内容。
3. 互动教学-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研究。
- 教师应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
4. 评价与反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
教学原则1. 个性化- 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进程,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
2. 循序渐进- 教学应按照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3. 多样化- 教学应多样化,包括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样化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其兴趣和爱好。
4. 教与学结合- 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其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学期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体育教学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了解体育活动对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价能力。
2. 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3. 身体素质目标:(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4. 心理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
(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三、教学内容1. 基本知识:(1)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2)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基础知识;(3)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4)营养与健康知识。
2. 基本技能:(1)田径:跑、跳、投;(2)球类:篮球、足球、排球;(3)体操:基本体操、技巧、韵律操;(4)武术:基本拳法、剑法、擒拿;(5)水上运动:游泳、救生;(6)民族传统体育:太极拳、五禽戏等。
3. 体质检测与评价:(1)身高、体重;(2)肺活量;(3)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
四、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知识。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4. 评价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1. 课堂教学:(1)每周2-3节体育课,每节课40分钟;(2)每学期16周,共64节课。
2. 课外体育活动:(1)每周2次课外体育活动,每次活动1小时;(2)每学期16周,共32次活动。
高三体育教学大纲
高三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指导思想1.以“健康第一”为核心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结合高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3.遵循体育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渐进性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让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和战术,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武术、体操等,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培养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和裁判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欣赏和评价体育比赛,掌握基本的体育比赛裁判规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引导学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制定个人的体育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比赛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1.理论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健康的概念、标准、影响因素,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等。
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原理和战术理论:如篮球的传球、投篮、运球技术原理,足球的射门、传球、接球技术原理,排球的发球、扣球、拦网技术原理,田径的跑、跳、投技术原理,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体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等。
2023年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2023年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技能水平。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基础运动技能训练:包括跑、跳、投、接等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2. 球类运动: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训练。
3. 田径运动: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等田径项目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训练。
4. 游泳:包括水中基本姿势、游泳技巧和自救技能的研究和培养。
5. 健身操:通过音乐和舞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6. 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武术、跳绳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三、教学方法1. 组织集体课堂教学,注重理论和技能的讲解。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3. 采用示范讲解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能训练。
4.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培养自觉锻炼的惯。
四、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和运动表现。
2. 定期进行体能测试,评估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情况。
3. 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
4.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比赛,评价学生的比赛成绩和竞争能力。
五、教学环境和设施1. 学校应提供适宜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如操场、室内体育馆等。
2. 配备相关器材和教学辅助工具,如球类、跳绳、健身操音乐等。
六、教学安全和管理1. 保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事故预防。
2. 组织学生按照规定的动作和姿势进行体育训练,避免不安全行为。
3. 设立体育教学纪律,引导学生遵守体育活动规则和纪律。
以上是2023年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希望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和战术技能;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通过团体项目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4.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介绍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规则及重要性;2. 体育技能训练:包括各类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和战术技能的训练;3. 体育游戏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精神;4. 体育健康知识: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传授合理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示范教学法:教师先示范,学生模仿,通过示范来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2.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体育游戏来引导学生掌握技能和规则,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3.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4. 组织性训练法:通过团队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教学评价体育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和考核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2. 考核评价:包括体能测试、技能考核和考试等,通过考核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每周2节体育课的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1. 课程内容:每周安排不同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保证学生全面的体育锻炼;2. 课程时间:每节课60分钟,包括热身、训练和比赛环节,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学生受益。
六、教学要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爱岗敬业,热爱体育事业,示范引领学生,树立良好榜样;2.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3. 注重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注意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一)2024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是作为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背景1.1 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2 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1.3 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二、体育教学大纲的核心要点2.1 体育课程的设置2.2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3 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2.4 体育教材的选择与开发2.5 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标准三、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与管理3.1 体育教学大纲的推广与落实3.2 体育教学大纲的培训与教师队伍建设3.3 体育教学大纲的监测与评估3.4 体育教学大纲的修订与更新3.5 体育教学大纲的与国际接轨四、体育教学大纲的影响与效果评价4.1 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影响4.2 体育教学大纲对教师的影响4.3 体育教学大纲对学校的影响4.4 体育教学大纲的效果评价方法4.5 体育教学大纲的改进与优化五、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5.1 体育教学大纲的创新与发展5.2 体育教学大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5.3 体育教学大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5.4 体育教学大纲的适应性和灵活性5.5 体育教学大纲的完善与更新总结: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阐述体育教学大纲的背景、核心要点、实施与管理、影响与效果评价以及发展方向与展望,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大纲
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大纲1. 简介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增进身体健康;-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体育精神;-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3. 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包含以下体育项目:- 游泳- 篮球- 足球- 田径- 乒乓球- 排球- 武术4.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各个体育项目的规则、技巧和战术知识。
-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体育活动训练,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身体素质。
- 观摩研究: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研究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和表现。
-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组织小组活动和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学生的技能和进步程度;- 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 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6. 教学资源本教学大纲建议使用以下教学资源:- 体育馆和运动场地;- 运动器材和道具;- 相关的教学书籍和参考资料;-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
7. 教学安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保障学生的安全。
教师需要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器材、遵守规则,做好场地的安全管理,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以上为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教学计划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总纲一、前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依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
在总结我院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和学习先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以当今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
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
对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
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我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即符合国情又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此次大纲修订,在进一步明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基础上,突出了单项课建设的特点。
大纲分为总纲和单项课教学大纲两部分。
总纲对我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考评以及执行大纲的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教师依据总纲要求,结合各专项课实际,制定具有各自特点,切实可行的专项课教学大纲。
使其成为,实施单项课建设,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二、课程的性质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锻炼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经。
三、课程目标(一)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我院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主要适用于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
1.运动参与目标:爱好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够编制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能较熟练地掌握1-2项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损创伤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人际关系和谐,具有寻求他人和集体支持的能力;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针对我院部分学有所长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而确定的,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
主要适用于运动训练课。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具有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大学生以上等级比赛的能力。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能够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体育事务并能发挥骨干作用。
四、课程设置1.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我院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每学期1学分,本科学生总计4个学分,修满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2.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高校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运动训练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学生的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
打破系别、班级、男女生界限,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选择锻炼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4.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运动实践中注重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文化的传播。
每学年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学时不少于10%,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5.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训练,纳入运动训练课管理。
平均每周训练不少于两次,根据出勤和完成训练比赛任务的情况给予学分。
五、课程结构及内容(一)课程结构我院体育教学继续采用“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课程模式。
1.课内教学系统基础专项课:为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采用专项课的组织形式,选用基础教材并辅以专项基本技术教材的方法。
以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学习基础知识、锻炼方法,增强体质、提高体能为主要任务。
基础课教材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能的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为主要内容。
专项提高课:为二年级已达到基础专项课标准的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习专项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主要任务。
2.课外锻炼系统俱乐部活动课:为1—2年级学生开设的活动课。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介绍新型体育项目,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体育文化修养和自学、自练、自我组织竞赛活动、自我监督与评价的能力为主要任务。
运动训练课:为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开设的专项提高课。
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为主要任务。
(二)课程内容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健身性和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1.基础专项课:理论部分:高校体育理论教程部分章节、专项理论部分内容实践部分: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手球、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太极拳、跆拳道、搏击、体适能等专项的基本技术;发展身体素质和体能的方法为主要内容。
2.专项提高课:理论部分:基础理论和各专项理论。
实践部分: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手球、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太极拳、跆拳道、搏击、体适能等专项的基本技战术为主要内容。
3.运动训练课:运动特长生和院级运动队训练。
4.俱乐部活动课: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健美、太极拳、健美操、跆拳道、绳毽、轮滑等俱乐部活动与竞赛。
六、课程教学管理(一)选课程序和管理办法1.学生入学后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一项适宜自己锻炼的项目进行学习。
根据我院场地、器材和师资情况,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网球、手球、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太极拳、跆拳道、搏击、体适能等专项班,每班人数限定30人左右。
2.学生每学年可以重新选项一次,并允许跨年级选课。
开课两周之内,允许调换专项,中途不再办理转换项手续。
但每学期初允许在本专项的基础和提高课进行层次调整。
3.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每学期选择1-2项适宜自己锻炼项目,参加课外俱乐部活动。
课外俱乐部活动课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管理。
(二)课堂管理1.上课时间:上午10:10-11:40;下午2:00-3:30;运动训练、俱乐部活动课:下午4:00-5:002.按教务处下达的课表,到各专项班指定位置上课,教师和学生不得迟到早退。
3.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课,调整教学计划必须经过教研室主任批准。
4.教师要严格执行课内教学和课外俱乐部活动课的考勤制度,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等进行评价,写好课后小结。
(三)考核内容与方法依据课程目标和我院“课内外一体化”管理要求,体育为考试课程,考核采用综合评分方法。
各专项课,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由任课教师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考核。
体育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记分法。
学期综合成绩合格获1学分。
1.课内教学系统占全部考试内容的60%:其中所授教材技评、达标占40%;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占20%。
2.课外锻炼系统占全部考试内容的40%:其中锻炼效果占20%;早操和课外锻炼出勤占20%;运动训练课根据出勤、表现及运动成绩由教练评定成绩。
3.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考核,不仅包括《理论教程》的开卷或闭卷考试,而且将制定课外锻炼计划;准备活动以及体育游戏的创编;竞赛组织和裁判实习等纳入考试内容。
4.课外系统中的早操、课外锻炼出勤考核,要求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参加相应的俱乐部活动,每学期每人出操39次,课外锻炼24次,缺勤超过15%者,本学期课外锻炼为不合格。
5.课外系统中的锻炼效果考核,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主要内容。
每学年测两次,第一学期进行耐力跑测试,第二学期进行健康标准六项内容测试,以检查学生锻炼效果,按测试得分换算出具体成绩。
6.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评相结合的方法,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和发展功能。
将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与运用能力、学习态度与行为纳入考核评价内容。
7. 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
采用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部考核组评议的方法。
将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态度、教学科研能力,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课程目标贯彻的是否全面等纳入考核评价内容。
8. 体育课程成绩统计。
每学期结课后两周内,教师完成本专项学生的成绩统计和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统计以及成绩输入工作。
成绩册及时上缴到教研室,由教研室主任审核无误后,上报教务处和各系办公室。
9.学院规定,课内外一体化所确定的学分,学生在毕业时未达到者不准毕业。
凡体育成绩不及格,补考后的成绩,只评及格与不及格。
学生每学期缺课1/3以上者,不予补考需重修。
七、各类课程基础理论教材纲要(一)体育意识的培养1.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2.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3.我院体育课程的目标和管理要求(二)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1.健康的概念及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2.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的影响3.增强心肺功能的途径与方法4.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的影响5.体格强壮及增加肌肉力量的手段和方法(三)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1.心理健康及其标准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方法(四)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1.体育锻炼的社会价值取向2.体育锻炼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五)体育运动与营养1.大学生的营养特点及补充2.合理营养的原则(六)体育保健与卫生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置2.常见的运动性疾病预防与处置3.体育锻炼中的安全与卫生(七)各专项课基础理论1.各专项项目简介,锻炼价值及意义2.各专项基本技术、战术理论3.各专项竞赛规则及裁判法八、课内系统各项教材时数分配九、执行大纲的几点要求1.教师要全面理解大纲精神,明确课程指导思想与目标,注重教书育人,全面完成大纲提出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