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习题答案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习题答案
81
98
94
95
29
79
95
83
89
89
79
30
81
90
79
73
85
80
31
85
77
75
52
73
59
32
68
85
70
84
89
86
33
85
91
95
63
76
66
34
91
85
100
70
65
76
35
74
74
84
61
80
69
36
88
100
85
49
71
66
37
63
82
66
89
78
80
38
87
84
100
74
81
.554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Approx. Chi-Square
df
28
Sig.
.000
从检验表中可见,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为。检验的值接近0。表明8个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而KMO统计量为,小于。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不一定很好。
(2)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
Cumulative %
1
2
3
4
.843
5
.754
6
.337
7
.249
8
.163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pss第8章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 yn ) 是 n 维随机向量. 若对任
⎛ Cov(x1, y1) Cov(x1, y2 )
⎜ ⎜
Cov(
x2
,
y1
)
Cov(x2 , y2 )
⎜
⎜ ⎝ Cov(xm , y1) Cov( xm , y2 )
⎟ ⎟
⎟
xpn ⎟⎟⎠
(σ ij ) p× p
, F = AX
Cov(F) = Cov(AX, AX) = ACov(X)A′ V (F)
由于 Cov(X) 是非负定对称矩阵,所以存在正交矩阵 U ,使得
⎡λ1 0
0⎤
U−1Cov(X)U
=
⎢ ⎢ ⎢
0
λ2
0
⎥ ⎥
⎥
⎢ ⎣
0
0
λ
p
⎥ ⎦
其中 λ1, λ2, ,λp 为 Cov(X) 的特征根,不妨假设 λ1 ≥ λ2 ≥
(5)若 X 是随机向量, Cov(X) 存在,则 Cov(X) 是非负定矩阵.
后面的推导过程中用到两个线性代数中的 2 个重要结论. 定理 7-2 (1)若 A 是 p 阶实对称阵,则一定可以找到正交阵 U ,使
⎡λ1 0
0⎤
U−1AU
=
⎢ ⎢ ⎢
0
λ2
0
⎥ ⎥
⎥
⎢ ⎣
0
0
λp
⎥ ⎦
其中 λi ,i = 1.2. p 是 A 的特征根.
(3)对任何向量 a = (a1, a2 , , am )′ , b = (b1,b2 , , bn )′ ,有 Cov(a′X, b′Y) = a′Cov(X, Y)b . (4)对任何 p × m 阶矩阵 A , q × n 阶矩阵 B ,有 Cov(AX, BY) = ACov(X, Y)B′
第13章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洛衫矶对12个人口调查区的数据
编号 总人口 中等学校平均
no
pop
校龄School
1
5700 12.8
2
1000 10.9
3
3400
8.8
4
3800 13.6
5
4000 12.8
6
8200
8.3
7
1200 11.4
8
9100 11.5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900 12.5
10
9600 13.7
11
9600
9.6
12
第13章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介绍: 1、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概念 2、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过程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概念
需要与可能:在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反映事物的 多个变量进行大量的观测,收集大量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 多变量大样本无疑会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但也在一定程 度上增加了数据采集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许 多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同时对 分析带来不便。如果分别分析每个指标,分析又可能是孤立的, 而不是综合的。盲目减少指标会损失很多信息,容易产生错误的 结论。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尽 量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对所收集的资料作全面的分析。 由于各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可能用较少的综合指 标分别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就是这样一种降维的方法。
Pop 0.01602 f1 + 0.9946f2 School 0 .941f1 - 0.00882f2 employ 0.137f1 + 0.98f2 Services 0.825f1 +0.447f2 house 0.968f1 - 0.00605f2 第一主因子对中等学校平均校龄,专业服务项目,中等房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代 表一般社会福利-福利条件因子); 而第二主因子对总人口和总雇员数有较大的载荷 (代表人口-人口因子). P326 比较有用的结果:因子得分fac1_1, fac2_1。其计算公式: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 变量的标准化值的乘积之和(P326)。然后可以利用因子得分进行聚类p327 (Analyze->Classify->Hierarchical Cluster)。
多元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第十一章 多元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引言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多元分析框架内是数据结构分析技术,与第六章的多元回归、第七章的多变量协整一起是多变量分析中广泛使用的技术。
它们不同于多元回归。
回归的目标是识别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的关系,而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情形下,仅确定内生变量间的结构关系。
它们也不像协整,变量间不需要平稳性。
在金融、社会科学或其它领域,通常需要识别多变量结构的特征,其有两个特征是被子广泛关心的:1. 多变量结构中的波动性。
2. 变量间的相关或共线性。
在结构的整体变化中,通常是一些变量起产生主要的影响,而其它变量仅有次要的或不显著的影响。
困难的是要了解哪些变量能被确定在这个结构中和它在结构中应怎样度量。
例如,如果两个变量是完全相关的,则不需要第二个变量,它不会带来进一步的信息。
这类似多元回归的共线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包含哪个变量,剔除哪个变量并不是很清楚的,我们需要有能够程序化的有效方法来识别带有最可用信息的变量或变量组合。
主成分分析(PCA )是分析多变量结构波动时有用的技术。
因子分析(F A )在分析多变量结构变量的相关时很有用。
两者都依赖于方差/协方差矩阵,因为这个矩阵在一定范围内包含了变量间有用的全部信息。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两者是重复的或相互补充的。
在这章,我们将方差/协方差矩阵记为C 。
尽管PCA 和F A 都利用方差/协方差矩阵,但它们不同于第四章和第九章中的均值—方差分析。
均值—方差分析度量了一组变量的总体变异性,而没有特别指明一部分变量对总变异性的贡献。
PCA 识别和排序了部分变量在总变异性中的贡献,每个部分变量称为“主成分”。
它识别了部分变量间组成的协方差的强度,每个主成分对总的变异性的贡献,并根据部分变量组的方差进行排序。
使用PCA ,数据内的总体变异性由特征值之和(它等于C矩阵主对角线上元素之和,也称为迹)度量,成分(变量的线性组合)的选择是依次序减少特征值,直到满足总变异性的一个足够大的比例。
SPSS统计分析 第10章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x3 28.53 0.279 0.653 1.011 3.572 3.682 0.898 1.584 1.657 0.497 1.84 2.252 0.321 1.533 0.502
x4 0.878 0.339 10.254
1.6 27.841 6.429 8.276 2.327 2.837 26.151 9.242 9.558 8.153 1.499 5.773
过综合得分的高低可 知各国参与国际化水 平的高低,其中美国 最高,印度最低。
a
19
主要内容
10.1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简介 10.2 主成分分析 10.3 因子分析
a
20
10.3 因子分析
10.3.1 统计原理与分析步骤
(1)统计原理
x1 a11F1 a12F2
x2
a21F1
a22F2
y3 3.01 -0.46 -0.27 -0.27 1.19 1.46 -0.31 -0.43 0.03 -1.75 -0.52 -0.26 -0.54 -0.30 -0.30 -0.28
-0.63 -1.11 0.88 -0.88 -0.20 3.80 -0.38 -0.83 -0.94 2.05 0.49 1.06 -0.25 -1.05 -0.93 -1.09
y1 -2.19 -2.56 0.45 -1.69 5.28 3.30 -0.43 -1.91 -1.68 4.46 0.87 1.40 -0.61 -2.35 -1.36 -0.99
y2 0.07 -0.11 1.85 -0.46 -6.26 6.07 -0.47 -0.06 -0.68 0.98 0.46 1.34 0.10 -0.20 -0.92 -1.73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习题答案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习题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11章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司盈利能力有关,因此可命名为“盈利能力”。
因子2 与X5(资产负债率)、X6(流动比率)X8(资本积累率)这3个变量的载荷系数较大,这三个变量主要涉及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可命为“偿债能力因子”。
因子3与X1(主营业务利润)、 X4(总资产周转率)、X7(主营业务收增长率)这三个变量的载荷系数较大,这三个变量分别涉及了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水平、企业成能力等,因此,这个因子的命名比较困难。
各公所的因子综合得分和排名如下:
对下表中的50名学生成绩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选择几个综合变量来代表这些学生的六门课程绩
学生代码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历史英语
1716494526152
2789681808976
3695667759480
4779080686660
5846775607063
6626783718577。
第六单元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统计软件实习
三、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的用途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在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时,需要从各方面 用多个指标进行测量,这样指标存在信息重叠、量纲、 权重等问题,此时用因子分析,可进行信息浓缩,并 解决权重的确定等问题。 共线性问题:解决共线性问题:利用主成分提取出主 要信息,然后使用提取出的主成分代替原变量进行分 析,可避免原变量的共线性问题。 寻找变量间潜在结构:许多变量是无法直接观测到, 往往需要用一系列可直接观测的相关变量来间接反映。 通过因子分析就可将这些变量间潜在的结构推导出来。
第六单元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统计软件实习
主成分/因子数量的确定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80~85%以上; 特征根:大于1 ; 综合判断 :如果根据累积贡献率确定因子数 量较多,用特征根确定又往往偏少,许多时候将 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判断; 因子分析时更重要的是因子的可解释性 。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统计软件实习
九、综合实例
例:现搜集了甘肃省2005年14个市(州)经济 运行状况的有关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出12项人均指 标,请对甘肃省这14个市(州)的经济运行状况进 行分析。(数据见14个市经济发展水平.sav)
第六单元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统计软件实习
Any Question?
第六单元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统计软件实习
一、主成分分析
第六单元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统计软件实习
一、主成分分析 Y1=X1cosθ+X2sinθ Y2=-X1sinθ+X2cosθ
第六单元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因子分析
第七章 因子分析7.1 试述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答: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是:①两种分析方法都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
②两种分析的求解过程是类似的,都是从一个协方差阵出发,利用特征值、特征向量求解。
因子分析可以说是主成分分析的姐妹篇,将主成分分析向前推进一步便导致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也可以说成是主成分分析的逆问题。
如果说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指标综合、归纳,那么因子分析可以说是将原指标给予分解、演绎。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主成分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变换,将原始坐标变换到变异程度大的方向上为止,突出数据变异的方向,归纳重要信息。
而因子分析是从显在变量去提炼潜在因子的过程。
此外,主成分分析不需要构造分析模型而因子分析要构造因子模型。
7.2 因子分析主要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答: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显在变量测评潜在变量,通过具体指标测评抽象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
目前因子分析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具体来说,①因子分析可以用于分类。
如用考试分数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予以分类;用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对空气的优劣予以分类等等②因子分析可以用于探索潜在因素。
即是探索未能观察的或不能观测的的潜在因素是什么,起的作用如何等。
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指示方向。
在社会调查分析中十分常用。
③因子分析的另一个作用是用于时空分解。
如研究几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日期的气象状况,就用因子分析将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和空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分离开来从而判断各自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7.3 简述因子模型中载荷矩阵A 的统计意义。
答:对于因子模型1122i i i ij j im m i X a F a F a F a F ε=++++++ 1,2,,i p =因子载荷阵为11121212221212(,,,)m m m p p pm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i X 与j F 的协方差为:1Cov(,)Cov(,)mi j ik k i j k X F a F F ε==+∑=1Cov(,)Cov(,)mikk j i j k aF F F ε=+∑=ij a若对i X 作标准化处理,=ij a ,因此 ij a 一方面表示i X 对j F 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变量iX对公共因子jF的相对重要性。
第章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习题答案
.707
X8
-.066
.575
.090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otation Method: 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a Rotation converged in 5 iterations.
28
61
65
81
98
94
95
29
79
95
83
89
89
79
30
81
90
79
73
85
80
31
85
77
75
52
73
59
32
68
85
70
84
89
86
33
85
91
95
63
76
66
34
91
85
100
70
65
76
35
74
74
84
61
80
69
36
88
100
85
49
71
66
37
63
82
66
89
78
80
38
87
84
100
55.043
43.677
中国石油
33.441
19.900
0.735
0.923
28.068
1.043
42.682
45.593
广聚能源
6.790
15.650
0.441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因子分析
第七章 因子分析7.1 试述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答: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是:①两种分析方法都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
②两种分析的求解过程是类似的,都是从一个协方差阵出发,利用特征值、特征向量求解。
因子分析可以说是主成分分析的姐妹篇,将主成分分析向前推进一步便导致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也可以说成是主成分分析的逆问题。
如果说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指标综合、归纳,那么因子分析可以说是将原指标给予分解、演绎。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主成分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变换,将原始坐标变换到变异程度大的方向上为止,突出数据变异的方向,归纳重要信息。
而因子分析是从显在变量去提炼潜在因子的过程。
此外,主成分分析不需要构造分析模型而因子分析要构造因子模型。
7.2 因子分析主要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答: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显在变量测评潜在变量,通过具体指标测评抽象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
目前因子分析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具体来说,①因子分析可以用于分类。
如用考试分数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予以分类;用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对空气的优劣予以分类等等②因子分析可以用于探索潜在因素。
即是探索未能观察的或不能观测的的潜在因素是什么,起的作用如何等。
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指示方向。
在社会调查分析中十分常用。
③因子分析的另一个作用是用于时空分解。
如研究几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日期的气象状况,就用因子分析将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和空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分离开来从而判断各自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7.3 简述因子模型中载荷矩阵A 的统计意义。
答:对于因子模型1122i i i ij j im m i X a F a F a F a F ε=++++++ 1,2,,i p =因子载荷阵为11121212221212(,,,)m m m p p pm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i X 与j F 的协方差为:1Cov(,)Cov(,)mi j ik k i j k X F a F F ε==+∑=1Cov(,)Cov(,)mikk j i j k aF F F ε=+∑=ij a若对i X 作标准化处理,=ij a ,因此 ij a 一方面表示i X 对j F 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变量iX 对公共因子jF 的相对重要性。
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练习答案
第1章 多元正态分布1、在数据处理时,为什么通常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的标准化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在某些比较和评价的指标处理中经常会用到,去除数据的单位限制,将其转化为无量纲的纯数值,便于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和加权;其中最典型的就是0-1标准化和Z 标准化;2、欧氏距离与马氏距离的优缺点是什么欧氏距离也称欧几里得度量、欧几里得度量,是一个通常采用的距离定义,它是在m 维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真实距离;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欧氏距离的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缺点:就大部分统计问题而言,欧氏距离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每个坐标对欧氏距离的贡献是同等的;当坐标表示测量值时,它们往往带有大小不等的随机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方法是对坐标加权,使变化较大的坐标比变化较小的坐标有较小的权系数,这就产生了各种距离;当各个分量为不同性质的量时,“距离”的大小与指标的单位有关;它将样品的不同属性之间的差别等同看待,这一点有时不能满足实际要求;没有考虑到总体变异对距离远近的影响;马氏距离表示数据的协方差距离;为两个服从同一分布并且其协方差矩阵为Σ的随机变量与的差异程度:如果协方差矩阵为单位矩阵,那么马氏距离就简化为欧氏距离,如果协方差矩阵为对角阵,则其也可称为正规化的欧氏距离;优点:它不受量纲的影响,两点之间的马氏距离与原始数据的测量单位无关;由标准化数据和中心化数据计算出的二点之间的马氏距离相同;马氏距离还可以排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干扰;缺点:夸大了变化微小的变量的作用;受协方差矩阵不稳定的影响,马氏距离并不总是能顺利计算出;3、当变量X1和X2方向上的变差相等,且与互相独立时,采用欧氏距离与统计距离是否一致统计距离区别于欧式距离,此距离要依赖样本的方差和协方差,能够体现各变量在变差大小上的不同,以及优势存在的相关性,还要求距离与各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如果各变量之间相互独立,即观测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是对角矩阵, 则马氏距离就退化为用各个观测指标的标准差的倒数作为权数的加权欧氏距离;4、如果正态随机向量12(,,)p X X X X '=的协方差阵为对角阵,证明X 的分量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解: 因为12(,,)p X X X X '=的密度函数为 又由于21222p σσσ⎛⎫ ⎪ ⎪= ⎪ ⎪ ⎪⎝⎭Σ 则1(,...,)p f x x则其分量是相互独立;5.1y 和2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且1y ~)1,0(N ,2y ~)4,3(N ;(a )求21y 的分布;(b )如果⎥⎦⎤⎢⎣⎡-=2/)3(21y y y ,写出y y '关于1y 与2y 的表达式,并写出y y '的分布; (c )如果⎥⎦⎤⎢⎣⎡=21y y y 且y ~∑),(μN ,写出∑-'1y y 关于1y 与2y 的表达式,并写出∑-'1y y 的分布;解:a 由于1y ~)1,0(N ,所以1y ~)1(2χ; b 由于1y ~)1,0(N ,2y ~)4,3(N ;所以232-y ~)1,0(N ;故2221)23(-+='y y y y ,且y y '~)2(2χ第2章 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检验1、略2、试谈Wilks 统计量在多元方差分析中的重要意义;3、题目此略多元均值检验,从题意知道,容量为9的样本 ,总体协方差未知假设H0:0μμ= , H1:0μμ≠ n=9 p=5检验统计量/n-1)()(0102μμ-'-=-X S X n T 服从P,n-1的2T 分布 统计量2T 实际上是样本均值与已知总体均值之间的马氏距离再乘以nn-1,这个值越大,相等的可能性越小,备择假设成立时,2T 有变大的趋势,所以拒绝域选择2T 值较大的右侧部分,也可以转变为F 统计量零假设的拒绝区域 {n-p/n-1p}2T >,()p n p F α-1/102T >F5,45μ0= 2972 ’样本均值 ’样本均值-μ0’=协方差矩阵降维——因子分析——抽取Inter-Item Covariance Matrix人均GDP元三产比重%人均消费元人口增长%文盲半文盲%人均GDP元三产比重%人均消费元人口增长%文盲半文盲%协方差的逆矩阵计算:2T=9s^-1 ’F统计量=> 拒绝零假设,边缘及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有显着差异;4、略第3章聚类分析1.、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功能是什么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研究的样品或指标之间存着程度不同的相似性,于是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又聚合为另外一类,直到把所有的样品聚合完毕,形成一个有小到大的分类系统,最后再把整个分类系统画成一张分群图,用它把所有样品间的亲疏关系表示出来;功能是把相似的研究对象归类;2、试述系统聚类法的原理和具体步骤;系统聚类是将每个样品分成若干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将各个样品各看成一类,然后规定类与类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最小的一对合并成新的一类,计算新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次减少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合为一类为止; 具体步骤:1、对数据进行变换处理;不是必须的,当数量级相差很大或指标变量具有不同单位时是必要的2、构造n个类,每个类只包含一个样本;3、计算n个样本两两间的距离ijd;4、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新类;5、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等于1,转到6;否则回4;6、画聚类图;7、决定类的个数,从而得出分类结果;3、试述K-均值聚类的方法原理;K-均值法是一种非谱系聚类法,把每个样品聚集到其最近形心均值类中,它是把样品聚集成K个类的集合,类的个数k可以预先给定或者在聚类过程中确定,该方法应用于比系统聚类法大得多的数据组;步骤是把样品分为K个初始类,进行修改,逐个分派样品到期最近均值的类中通常采用标准化数据或非标准化数据计算欧氏距离重新计算接受新样品的类和失去样品的类的形心;重复这一步直到各类无元素进出;4、试述模糊聚类的思想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是根据客观事物间的特征、亲疏程度、相似性,通过建立模糊相似关系对客观事物进行聚类的分析方法,实质是根据研究对象本身的属性构造模糊矩阵,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的隶属度来确定其分类关系;基本思想是要把需要识别的事物与模板进行模糊比较,从而得到所属的类别;简单地说,模糊聚类事先不知道具体的分类类别,而模糊识别是在已知分类的情况下进行的;模糊聚类分析广泛应用在气象预报、地质、农业、林业等方面;它有两种基本方法:系统聚类法和逐步聚类法;该方法多用于定性变量的分类;5、略第4章判别分析1、应用判别分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答:判别分析最基本的要求是,分组类型在两组以上,每组案例的规模必须至少在一个以上,解释变量必须是可测量的,才能够计算其平均值和方差;对于判别分析有三个假设:1每一个判别变量不能是其他判别变量的线性组合;有时一个判别变量与另外的判别变量高度相关,或与其的线性组合高度相关,也就是多重共线性;2各组变量的协方差矩阵相等;判别分析最简单和最常用的的形式是采用现行判别函数,他们是判别变量的简单线性组合,在各组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条件下,可以使用很简单的公式来计算判别函数和进行显着性检验;3各判别变量之间具有多元正态分布,即每个变量对于所有其他变量的固定值有正态分布,在这种条件下可以精确计算显着性检验值和分组归属的概率;2、试述贝叶斯判别法的思路;答:贝叶斯判别法的思路是先假定对研究的对象已有一定的认识,常用先验概率分布来描述这种认识,然后我们取得一个样本,用样本来修正已有的认识先验概率分布,得到后验概率分布,各种统计推断都通过后验概率分布来进行;将贝叶斯判别方法用于判别分析,就得到贝叶斯判别;3、试述费歇判别法的基本思想;答:费歇判别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高维数据点投影到低维空间上来,然而利用方差分析的思想选出一个最优的投影方向;因此,严格的说费歇判别分析本身不是一种判别方法,只是利用费歇统计量进行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以使更有利于用判别分析方法解决问题;为了有利于判别,我们选择投影方向a应使投影后的k个一元总体能尽量分开同一总体中的样品的投影值尽量靠近;k要做到这一点,只要投影后的k个一元总体均值有显着差异,即可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使组间平方和尽可能的大;则选取投影方向a使Δa达极大即可;4、什么是逐步判别分析答:具有筛选变量能力的判别方法称为逐步判别分析法;逐步判别分析法就是先从所有因子中挑选一个具有最显着判别能力的因子,然后再挑选第二个因子,这因子是在第一因子的基础上具有最显着判别能力的因子,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因子联合起来有显着判别能力的因子;接着挑选第三个因子,这因子是在第一、第二因子的基础上具有最显着判别能力的因子;由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当引进了新的因子之后,会使原来已引入的因子失去显着判别能力;因此,在引入第三个因子之后就要先检验已经引入的因子是否还具有显着判别能力,如果有就要剔除这个不显着的因子;接着再继续引入,直到再没有显着能力的因子可剔除为止,最后利用已选中的变量建立判别函数;5、简要叙述判别分析的步骤及流程答:1研究问题:选择对象,评估一个多元问题各组的差异,将观测个体归类,确定组与组之间的判别函数;2设计要点:选择解释变量,样本量的考虑,建立分析样本的保留样本;3假定:解释变量的正态性,线性关系,解释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协方差阵相等;4估计判别函数:联立估计或逐步估计,判别函数的显着性;5使用分类矩阵评估预测的精度:确定最优临界得分,确定准则来评估判对比率,预测精确的统计显着性;6判别函数的解释:需要多少个函数;评价单个函数主要从判别权重、判别载荷、偏F值几个方面;评价两个以上的判别函数,分为评价判别的函数和评价合并的函数;7判别结果的验证:分开样本或交叉验证,刻画组间的差异;6、略第5章主成分分析1、主成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在对某一事物进行实证研究时,为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往往考虑与其有关的多个指标,在多元统计中也称为变量;一方避免遗漏重要信息而考虑尽可能多的指标看,另一方面考虑指标的增多,又难以避免信息重叠;希望涉及的变量少,而得到的信息量有较多;主成分的基本思想是研究如何通过原来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原来变量绝大多数信息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研究某一问题涉及的众多变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必然存在着支配作用的公共因素;通过对原始变量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内部结构关系的研究,利用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形成几个无关的综合指标主成分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F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F2=0则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2、主成分在应用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作用:利用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形成几个综合指标主成分,在保留原始变量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起到降维与简化问题的作用,使得在研究复杂问题时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从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一些主要成分,从而能有效利用大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解释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到对事物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一些深层次的启发,把研究工作引向深入;主成分分析能降低所研究的数据空间的维数,有时可通过因子载荷aij的结论,弄清X变量间的某些关系,多维数据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变量,可以用较少的计算量来选择,获得选择最佳变量子集合的效果;3.由协方差阵出发和由相关阵出发求主成分有什么不同1由协方差阵出发设随即向量X=X1,X2,X3,……Xp’的协方差矩阵为Σ,1≥2≥……≥p为Σ的特征值,γ1,γ2,……γp为矩阵A各特征值对应的标准正交特征向量,则第i个主成分为Yi=γ1iX1+γ2iX2+……+γpiXp,i=1,2,……,p此时VARYi=i,COVYi,Yj=0,i≠j我们把X1,X2,X3,……Xp的协方差矩阵Σ的非零特征根1≥2≥……≥p>0向量对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γ1,γ2,……γp分别作为系数向量,Y1=γ1’X, Y2=γ2’X,……, Yp=γp’X分别称为随即向量X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p主成分;Y的分量Y1,Y2,……,Yp依次是X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p主成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Y=P’X,即P为p阶正交阵,2Y的分量之间互不相关,即DY=diag1,2,……,p,3Y的p个分量是按方差由大到小排列,即1≥2≥……≥p;2由相关阵出发对原始变量X进行标准化,Z=Σ^1/2^-1X-μ covZ=R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实际上就是对原始变量标准化后的协方差矩阵,因此,有相关矩阵求主成分的过程与主成分个数的确定准则实际上是与由协方差矩阵出发求主成分的过程与主成分个数的确定准则相一致的;λi,γi 分别表示相关阵R的特征根值与对应的标准正交特征向量,此时,求得的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的关系式为:Yi=γi’Z=γi’Σ^1/2^-1X-μ在实际研究中,有时单个指标的方差对研究目的起关键作用,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此时用协方差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恰到好处;有些数据涉及到指标的不同度量尺度使指标方差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对于这类数据用协方差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也有不妥;相关系数矩阵计算主成分其优势效应仅体现在相关性大、相关指标数多的一类指标上;避免单个指标方差对主成分分析产生的负面影响,自然会想到把单个指标的方差从协方差矩阵中剥离,而相关系数矩阵恰好能达到此目的;4、略第6章因子分析1、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有什么本质不同答:1因子分析把诸多变量看成由对每一个变量都有作用的一些公共因子和一些仅对某一个变量有作用的特殊因子线性组合而成,因此,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从数据中探查能对变量起解释作用的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以及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的线性组合;主成分分析则简单一些,它只是从空间生成的角度寻找能解释诸多变量绝大部分变异的几组彼此不相关的新变量2因子分析中,把变量表示成各因子的线性组合,而主成分分析中,把主成分表示成各变量的线性组合3主成分分析中不需要有一些专门假设,因子分析则需要一些假设,因子分析的假设包括:各个因子之间不相关,特殊因子之间不相关,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之间不相关;4在因子分析中,提取主因子的方法不仅有主成分法,还有极大似然法等,基于这些不同算法得到的结果一般也不同;而主成分分析只能用主成分法提取;5主成分分析中,当给定的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矩阵的特征根唯一时,主成分一般是固定;而因子分析中,因子不是固定的,可以旋转得到不同的因子;6在因子分析中,因子个数需要分析者指定,结果随指定的因子数不同而不同;在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的数量是一定的,一般有几个变量就有几个主成分; 7与主成分分析相比,由于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在解释方面更加有优势;而如果想把现有的变量变成少数几个新的变量新的变量几乎带有原来所有变量的信息来进行后续的分析,则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2、因子载荷ij a 的统计定义是什么它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答:1因子载荷ij a 的统计定义:是原始变量i X 与公共因子j F 的协方差,i X 与j F ),...,2,1;,...,2,1(m j p i ==都是均值为0,方差为1的变量,因此ij a 同时也是i X 与j F 的相关系数;(2)记),,...,2,1(...222212m j a a a g pjj j j =+++=则2j g 表示的是公共因子j F 对于X 的每一分量),...,2,1(p i X i =所提供的方差的总和,称为公共因子j F 对原始变量X 的方贡献,它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2j g 越大,表明公共因子j F 对i X 的贡献越大,或者说对X的影响作用就越大;如果因子载荷矩阵对A 的所有的),...,2,1(2m j g j =都计算出来,并按大小排序,就可以依此提炼出最有影响的公共因子;3、略第7章 对应分析1、试述对应分析的思想方法及特点;思想:对应分析又称为相应分析,也称R —Q 分析;是因子分子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主要通过分析定性变量构成的列联表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当我们对同一观测数据施加R 和Q 型因子分析,并分别保留两个公共因子,则是对应分析的初步;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它最大特点是能把众多的样品和众多的变量同时作到同一张图解上,将样品的大类及其属性在图上直观而又明了地表示出来,具有直观性;另外,它还省去了因子选择和因子轴旋转等复杂的数学运算及中间过程,可以从因子载荷图上对样品进行直观的分类,而且能够指示分类的主要参数主因子以及分类的依据,是一种直观、简单、方便的多元统计方法;特点: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它最大特点是能把众多的样品和众多的变量同时作到同一张图解上,将样品的大类及其属性在图上直观而又明了地表示出来,具有直观性;另外,它还省去了因子选择和因子轴旋转等复杂的数学运算及中间过程,可以从因子载荷图上对样品进行直观的分类,而且能够指示分类的主要参数主因子以及分类的依据,是一种直观、简单、方便的多元统计方法;2、试述对应分析中总惯量的意义;总惯量不仅反映了行剖面集定义的各点与其重心加权距离的总和,同时与2x 统计量仅相差一个常数,而2x 统计量反映了列联表横联与纵联的相关关系,因此总惯量也反映了两个属性变量各状态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应分析就是在对总惯量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简化数据结构以反映两属性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3、略 第8章 典型相关分析1、试述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思想及该方法在研究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答: 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用于揭示两组变 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典型相关分析的目的是识别并量化两组变量之间的联系;将两z |Uz |V 组变量相 关关系的分析转化为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与另一组变量线性组合之间的相关关系;基本思想:1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即:X X 1, X 2, , , X p 、XX 1, X 2, , , X q 是两组相互关联的随机变量,分别在两组变量中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综合变量 U i 、Vi,使是原变量的线性组合;U i a 1X 1 a 2 X 2..... a P X P ≡ a ‘XV i b 1Y 1 b 2 Y 2 .... b q Y q ≡ b‘Y 在 D aX D bX 1 的条件下,使得 aX , bX 达到最大;2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3)如此继续下去,直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此;其作用为:进行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用典型相关系数衡量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2、简述典型相关分析中冗余分析的内容及作用;答:典型型冗余分析的作用即分析每组变量提取出的典型变量所能解释的该组样本总方差的比 例,从而定量测度典型变量所包含的原始信息量;第一组变量样本的总方差为 t r R 11 p ,第二组变量样本的总方差为 t r R 22 q ;*A ˆz和*B ˆz 是样本典型相关系数矩阵,典型系数向量是矩阵的行向量, Z z z **A ˆU ˆ=,Z z z **B ˆV ˆ=前 r 对典型变量对样本总方差的贡献为则第一组样本方差由前 r 个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第二组样本方差由前 r 个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3、典型变量的解释有什么具体方法实际意义是什么答:主要使用三种方法:1典型权重标准相关系数:传统的解释典型函数的方法包括观察每个原始变量在它的典型变量中的典型权重,即标准化相关系数StandardizedCanonical Coefficients 的符号和大小;有较大的典型权重,则说明原始变量对它的典型变量的贡献较大,反之则相反;原始变量的典型权重有相反的符号说明变量之间存在一种反面关系,反之则有正面关系;但是这种解释遭到了很多批评;这些问题说明在解释典型相关的时候应慎用典型权重;(2)典型载荷结构系数:由于典型载荷逐步成为解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的基础;典型载荷分析,即典型结构分析Canonical Structure Analyse,是原始变量自变量或者因变量与它的典型变量间的简单线性相关系数;典型载荷反映原始变量与典型变量的共同方差,它的解释类似于因子载荷,就是每个原始变量对典型函数的相对贡献;(3)典型交叉载荷交叉结构系数:它的提出时作为典型载荷的替代,也属于典型结构分析;计算典型交叉载荷包括每个原始因变量与自变量典型变量直接相关,反之亦然;交叉载荷提供了一个更直接地测量因变量组与自变量组之间的关系的指标;实际意义:即使典型相关系数在统计上是显着的,典型根和冗余系数大小也是可接受的,研究者仍需对结果做大量的解释;这些解释包括研究典型函数中原始变量的相对重要性;4.、略。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北大高惠璇第八章习题解答
所以
Q(m)
i 1 j 1 2 ij
p
p
j m1
(
2 j i 1
p
2 2 i
)
j m 1
,
2 j
16
p
第八章 因子分析
8-5 试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 (1) 主成分分析不能作为一个模型来描述,它只 是通常的变量变换,而因子分析需要构造因子模型; (2) 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的个数和变量个数p相 同,它是将一组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变换为一组互 不相关的变量(注意应用主成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时,一般只选取前m(m<p)个主成分),而因子分析的 目的是要用尽可能少的公共因子,以便构造一个结 构简单的因子模型;
(2) ( AA D) 1 D 1 D 1 A( I AD 1 A) 1 A1 D 1 ; (3) A( AA D) 1 ( I m AD 1 A) 1 AD 1. 解:利用分块矩阵求逆公式求以下分块矩阵的逆:
记B221 I m AD A,
17
第八章 因子分析
(3) 主成分分析是将主成分表示为原变量的线 性组合,而因子分析是将原始变量表示为公因子 和特殊因子的线性组合,用假设的公因子来“解 释”相关阵的内部依赖关系. 这两种分析方法又有一定的联系.当估计方法 采用主成分法,因子载荷阵A与主成分的系数相 差一个倍数;因子得分与主成分得分也仅相差一 个常数.这种情况下可把因子分析看成主成分分 析的推广和发展. 这两种方法都是降维的统计方法,它们都可用 来对样品或变量进行分类.
18
2 11 2 21 2 3 2 31
a 1
2 31 2 3
a11a21 0.63 a11a31 0.45 a31a21 0.35
医学统计学(高级篇)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西医科大学
第一章测试1.四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其备择假设H1应为()。
A: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B:C:D: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E:任两个总体均数间有差别答案:D2.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ν配伍等于()。
A:ν总-ν处理-ν误差B:ν总-ν处理+ν误差C:ν总-ν误差D:ν总+ν处理+ν误差E:ν总-ν处理答案:A3.当自由度(ν1, ν2)及检验水准α都相同时,方差分析的界值比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
A:小B:不一定C:大D:相等答案:A4.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是()。
A:各处理组样本均数相等B:各处理组样本均数不相等C:各处理组总体均数相等D:各处理组总体均数不相等答案:C5.关于方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定量资料,均能选用方差分析B:方差分析只能用于多组定量资料均数的比较C:只要各组例数相等,定量资料均数的比较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D: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均方与自由度进行分解E:方差分析可适用于多组正态且等方差的定量资料均数比较答案:E6.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检验结果相比()。
A:方差分析结果更为准确B:t检验结果更为准确C:两者结果可能出现矛盾D:完全等价且答案:D7.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SS和及自由度各分解为几部分()。
A:2,2B:2,3C:2,4D:3,3答案:B8.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组间均方主要反映()。
A:处理因素的作用B:系统误差的影响C:抽样误差大小D:n个数据的离散程度E:随机误差的影响答案:A9.三组以上某实验室指标观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满足参数检验的应用条件。
任两组分别进行多次t检验代替方差分析,将会()。
A:使均数相差更为显著B:明显增大犯I型错误的概率C:使结论更加具体D:明显增大犯II型错误的概率E:使均数的代表性更好答案:B10.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A:MS组间> MS组内B:MS总 = MS组间 + MS组内C:SS总= SS组间 + SS组内D:MS组间< MS组内E:SS组内< SS组间答案:C第二章测试1.2×2析因试验设计表述正确的是()。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因子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因子分析(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七章 因子分析试述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答: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是:①两种分析方法都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
②两种分析的求解过程是类似的,都是从一个协方差阵出发,利用特征值、特征向量求解。
因子分析可以说是主成分分析的姐妹篇,将主成分分析向前推进一步便导致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也可以说成是主成分分析的逆问题。
如果说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指标综合、归纳,那么因子分析可以说是将原指标给予分解、演绎。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主成分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变换,将原始坐标变换到变异程度大的方向上为止,突出数据变异的方向,归纳重要信息。
而因子分析是从显在变量去提炼潜在因子的过程。
此外,主成分分析不需要构造分析模型而因子分析要构造因子模型。
因子分析主要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答: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显在变量测评潜在变量,通过具体指标测评抽象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
目前因子分析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具体来说,①因子分析可以用于分类。
如用考试分数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予以分类;用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对空气的优劣予以分类等等②因子分析可以用于探索潜在因素。
即是探索未能观察的或不能观测的的潜在因素是什么,起的作用如何等。
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指示方向。
在社会调查分析中十分常用。
③因子分析的另一个作用是用于时空分解。
如研究几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日期的气象状况,就用因子分析将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和空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分离开来从而判断各自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简述因子模型中载荷矩阵A 的统计意义。
答:对于因子模型1122i i i ij j im m i X a F a F a F a F ε=++++++ 1,2,,i p =因子载荷阵为11121212221212(,,,)m m m p p pm a a a aa a A A A a a a ⎡⎤⎢⎥⎢⎥==⎢⎥⎢⎥⎢⎥⎣⎦Ai X 与j F 的协方差为:1Cov(,)Cov(,)mi j ik k i j k X F a F F ε==+∑=1Cov(,)Cov(,)mik k j i j k a F F F ε=+∑=ij a若对i X 作标准化处理,=ij a ,因此 ij a 一方面表示i X 对j F 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变量iX 对公共因子jF 的相对重要性。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七章
第七章因子分析7.1试述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答: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是:①两种分析方法都是一种降维、 简化数据的技术。
②两种分析的求解过程是类似的,都是从一个协方差阵出发,利用特征值、特征向量求解。
因子分析可以说是主成分分析的姐妹篇, 将主成分分析向前推进一步便导致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也可以说成是主成分分析的逆问题。
如果说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指标综合、归纳,那么因子分析可以说是将原指标给予分解、演绎。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主成分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变换,将原始坐标 变换到变异程度大的方向上为止,突出数据变异的方向, 归纳重要信息。
而因子分析是从显在变量去提炼潜在因子的过程。
此外,主成分分析不需要构造分析模型而因子分析要构造因 子模型。
7.2 因子分析主要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答: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显在变量测评潜在变量,通过具体指标测评抽象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
目前因子分析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具体来说,①因子 分析可以用于分类。
如用考试分数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予以分类;用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对 空气的优劣予以分类等等②因子分析可以用于探索潜在因素。
即是探索未能观察的或不能观测的的潜在因素是什么,起的作用如何等。
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指示方向。
在社会调查分析中十分常用。
③因子分析的另一个作用是用于时空分解。
如研究几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日期的气象状况,就用因子分析将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和空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分离开来从而判 断各自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7.3简述因子模型、一 m 卜中载荷矩阵A 的统计意义。
答:对于因子模型X i =a i 1F 1 - mF ?a j F j I" a m F m•;ii =1,2,Hl , pX i 与F j 的协方差为:mCov(X i , F j ) =Cov(' a ik F k °F j )k=im= Cov(' a ik F k ,F j ) Cov(「F j )k d= a ij若对X i 作标准化处理,=a j ,因此a ij 一方面表示X i 对F j 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变量X i 对公共因子F j的相对重要性。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法
ei
=1,即
ei2j 1 ,
j 1
其中 表示eij 向量 的e第i j个分量,也就是说
ei 为单位向量。
(三)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主成分分析是把 p 个随机变量的总方差分解为 p 个不相 关随机变量的方差之和1 + 2 +…+ P,则总方差中属于 第 i 个主成分(被第 i 个主成分所解释)的比例为
•• • • •
标准化后的分数, 右图为其散点图, 椭圆倾斜为45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x1
••
如果将坐标轴 X1 和 X2 旋转45º ,那么点在新坐标 系中的坐标(Y1,Y2)与原坐标(X1,X2)有如下的 关系:
Y1和Y2均是X1 和 X2 的线性组合
成
分zi与变量xj之间的相关系数
因子分析法 (Factor Analysis,FA)
因子分析法概述 因子分析法的模型 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区别
(一)因子分析法概述
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都基于统计分析法,但两 者有较大的区别。主成分分析是通过坐标变换提取主 成分,也就是将一组具有相关性的变量变换为一组独 立的变量,将主成分表示为原始观察变量的线性组合。 而因子分析法是要构造因子模型,将原始观察变量分 解为因子的线性组合。因此因子分析法是主成分分析 法的发展。
在新坐标系中, 可以发现:虽然
x 2
散点图的形状没
有改变,但新的
•• • • •
随机变量 Y1 和 Y2 已经不再相 关。而且大部分 点沿 Y1 轴散开,
因子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因子分析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因子分析中,公共因子是指:A. 只与一个变量相关的因子B. 与多个变量相关的因子C. 只与一个变量相关的特殊因子D. 与多个变量相关的特殊因子答案:B2. 因子分析中,特殊因子是指:A. 只与一个变量相关的因子B. 与多个变量相关的因子C. 只与一个变量相关的公共因子D. 与多个变量相关的公共因子答案:A3. 因子分析中,变量的共同度是指:A. 变量方差中可以由公共因子解释的部分B. 变量方差中不能由公共因子解释的部分C. 变量方差中可以由特殊因子解释的部分D. 变量方差中不能由特殊因子解释的部分答案:A4. 因子分析中,因子载荷矩阵中的值表示:A. 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B. 变量与因子之间的回归系数C. 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平方D. 变量与因子之间的回归系数的平方答案:A5. 因子分析中,旋转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因子的解释性B. 减少因子的解释性C. 提高因子的稳定性D. 降低因子的稳定性答案:A6. 因子分析中,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A. 描述性统计方法B. 推断性统计方法C. 探索性统计方法D. 预测性统计方法答案:C7. 因子分析中,最大似然法(ML)是一种:A. 描述性统计方法B. 推断性统计方法C. 探索性统计方法D. 预测性统计方法答案:B8. 因子分析中,Kaiser-Meyer-Olkin(KMO)测度是用来评估:A. 变量的共同度B. 变量的独立性C. 变量的偏度D. 变量的球形度答案:D9. 因子分析中,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是用来评估:A. 变量的共同度B. 变量的独立性C. 变量的偏度D. 变量的球形度答案:D10. 因子分析中,提取因子的数目通常由以下哪个指标决定:A. 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B. 累积方差解释率C. 因子载荷矩阵D. 因子旋转结果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29.321
2
2.059
25.732
55.053
2.059
25.732
55.053
3
1.249
15.614
70.667
1.249
15.614
70.667
4
.843
10.539
81.206
5
.754
9.421
90.628
6
.337
4.215
94.843
7
.249
3.114
97.957
8
.163
2.043
0.688
22.350
2.158
21.199
21.953
国阳新能
16.061
14.920
1.030
1.623
48.386
0.973
15.342
20.860
盘江股份
11.003
6.660
0.260
1.187
30.201
1.682
41.657
75.804
上海能源
24.876
17.950
0.709
0.968
78
59
72
66
19
80
100
83
53
73
70
20
58
51
67
79
91
85
21
72
89
88
77
80
83
22
64
55
50
68
68
65
23
77
89
80
73
75
70
24
72
68
77
83
92
79
25
72
67
61
92
92
88
26
73
72
70
88
86
79
27
77
81
62
85
90
87
28
61
65
81
98
94
95
29
.554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Approx. Chi-Square
75.082
df
28
Sig.
.000
从检验表中可见,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为75.082。检验的值接近0。表明8个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而KMO统计量为0.554,小于0.7。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不一定很好。(2)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11.3对下表中的50名学生成绩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选择几个综合变量来代表这些学生的六门课程成绩?
学生代码
数学
物理
化学
语文
历史
英语
1
71
64
94
52
61
52
2
78
96
81
80
89
76
3
69
56
67
75
94
80
4
77
90
80
68
66
60
5
84
67
75
60
70
63
6
62
67
83
71
85
77
7
74
65
75
第11章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教材习题答案
11.1下表是2007年30家能源类上市公司的有关经营数据。其中:X1=主营业务利润;X2=净资产收益率;X3=每股收益;X4=总资产周转率;X5=资产负债率;X6=流动比率;X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8=资本积累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确定主成分的数量。
股票简称
72
90
73
8
91
74
97
62
71
66
9
72
87
72
79
83
76
10
82
70
83
68
77
85
11
63
70
60
91
85
82
12
74
79
95
59
74
59
13
66
61
77
62
73
64
14
90
82
98
47
71
60
15
77
90
85
68
73
76
16
91
82
84
54
62
60
17
78
84
100
51
60
60
18
90
78
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1
2.346
29.321
29.321
2.346
29.321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1
3.729
62.146
62.146
3.729
62.146
62.146
2
1.206
20.096
82.242
1.206
20.096
82.242
3
.403
6.724
88.966
4
.325
5.414
94.380
5
.204
3.395
美锦能源
23.342
18.580
0.497
0.923
60.963
0.992
1.271
12.128
神火股份
26.042
42.500
1.640
0.990
69.776
0.510
50.138
52.066
金牛能源
35.022
15.730
0.725
0.944
39.267
0.953
9.002
-3.877
煤气化
25.809
.498
X5
.573
.643
-.219
X6
-.434
-.672
.332
X7
-.329
.248
.610
X8
.147
.524
-.219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 3 components extracted.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表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667%,虽然没有达到80%以上,但第四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小于1。因此,按着主成分的选择要求,选择3个主成分比较合适。从因子载荷矩阵看,第一主成分主要解释了X2(净资产收益率)和X3(每股收益)两个变量;第二个主成分主要解释了X1(主营业务利润)、X4(总资产周转率)、X5(资产负债率)、X6(流动比率)和X8(资本积累率)这5个变量;而第三个主成分只解释了X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一个变量。
14.980
0.677
0.928
45.768
0.949
-3.851
24.881
西山煤电
39.506
17.820
0.868
0.703
45.450
1.525
9.162
-85.430
露天煤业
29.895
22.450
0.709
0.800
40.977
1.321
3.310
4.369
郑州煤电
18.160
12.740
33.721
海越股份
3.357
15.480
0.538
0.626
48.830
0.807
33.438
54.972
国际实业
29.332
10.340
0.299
0.662
53.140
1.218
16.579
7.622
靖远煤电
29.961
16.040
0.255
0.662
36.596
0.700
20.902
-3.682
79
95
83
89
89
79
30
81
9079Βιβλιοθήκη 738580
31
85
77
75
52
73
59
32
68
85
70
84
89
86
33
85
91
95
63
76
66
34
91
85
100
70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