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江西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压轴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理方法和一种专门术语贡献给各种各样的科学,这确实是最令人惊奇的事。在曾经促 进现代人的智力领域的各种主题中,除物理学 7 外,没有一门科学没有经过罗马法律学 滤过的。”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 ) A.罗马法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B.罗马法的私法精神渗透到近代社会生活 C.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顺应资本主义需要 33.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 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 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 ) A.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 C.建立健全福利国家制度 D.组建了独立的立法机构 34.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 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 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 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 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 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 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 ) 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 C 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 —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 35.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 的东方、缥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 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 是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 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 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 30. 民国三十年,国立武汉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招生考试中,“中外地理”试题中有这 样的题目:四川为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其故安在?试就地理、地形、物产、人口诸端, 分别说明之。此举的出发点是 () A.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提升中国民众抗战信心 C.使国人认识到日本劣势 D.推动早日开展战略反攻 31. 这是 1960 年 1 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 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 B.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C. 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 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 32. 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写道:罗马法,尤其是‘罗马契约法’以各种思维方式、
2020 届•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压轴卷一)
文科综合历史
第I卷 24. 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与此相比,周人有 明显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 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 () A. 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 B. 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 C. 显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 D. 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 25. 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 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 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 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 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 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 C.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D.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 26. 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 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 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 ) 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27.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 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第Ⅱ卷 41.来自百度文库(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瘟疫爆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 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对各地 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 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 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 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 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 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瘕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 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 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
在疫灾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 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 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
这说明清朝 () 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 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 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 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
28.1876 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 ) 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29.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