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教案(系列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三维目标
教法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利用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将形如 asin x+bcos x 的函数转化为 y=Asin(x+φ)的函数.
(3)灵活利用公式,通过三角恒等变形,解决函数的最值、周期、单调性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
行对比、分析,促进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
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
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和运用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的探索精神,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十一个公式为依据,以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的推导
作为基本训练,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
的特点,提高推理、运算能力.
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
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
●教学建议
方案设计
本节主要包括利用已有的十一个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以及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
的应用.本节的内容都是用例题来展现的.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和变换目
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教学中对半角公式、和差化
积公式以及积化和差公式只要求学生掌握其推导过程,并希望学生能从它们设计变换途径和
方法的途径中,找到思维过程的共性,其结果不要求记忆.
自主导学

课标解读
1.运用三角变换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重点) 2.公式的综合运用,根据三角变换特点,设计变换过程.(难点) 3.应用半角公式求值时的符号问题.(易混点)
知识 1
半角公式
问题导思
为丰富三角变换,我们曾由和角公式引出倍角公式,且“倍角是相对的”,那么倍角公式
中的 2α 能否化为 α,结果怎样?
提示
能,结果是 sin α=2sin
α 2cos
α2;cos α=2cos2α2-1=1-2sin2α2=cos2α2-sin2α2;tan α
α 2tan2 =1-tan2α2.
sinα2=±
1-cos α 2,
cosα2=±
1+cos α 2,
tanα2=±
1-cos α 1+cos α,
α αα
tanα2=scionsα22=csoins2α2··22ccooss2α2=1+sincoαs
, α
α αα
tanα2= sin2α= sin2α·2sin2α=1-sincoαs
α .
cos2 cos2·2sin2
知识 2
辅助角公式
asin x+bcos x= a2+b2sin(x+θ)(其中 tan θ=ba).
互动探究
(见学生用书第 72 页)

类型 1
应用半角公式求值
例1
已知
sin
θ=45,且52π<θ<3π,求
cosθ2和
θ tan2.
思路探究 解答本题先求 cos θ,而后确定θ2的范围,最后应用半角公式化简.
自主解答 ∵sin θ=45,52π<θ<3π,
∴cos θ=- 1-sin2θ=-35.
由 cos θ=2cos2θ2-1 得
cos2θ2=1+c2os θ=15.
∵54π<θ2<32π.
∴cosθ2=-
1+cos 2
θ =-
5 5.
θ
θθ
tanθ2=csoins2θ2=2c2ocso2ss2i2θn2
=1+sincoθs θ=2.
规律方法 1.若没有给出角的范围,则根号前的正负号需要根据条件讨论. 2.由三角函数值求其他三角函数式的值的步骤: (1)先化简所求的式子; (2)观察已知条件与所求式子之间的联系(从角和三角函数名称入手). 互动探究 本例中将条件改为“π<θ<32π,且 sin θ=-45”,如何求解? 解 ∵sin θ=-45,π<θ<32π, ∴cos θ=- 1-sin2θ=-35. 由 cos θ=2cos2θ2-1 得 cos2θ2=1+c2os θ=15,

∵π<θ<32π,∴π2<θ2<34π.
∴cos θ2=-
1+cos 2
θ =-
5 5.
θ
∴tanθ2=
sin2 θ
cos 2
θθ =2s2inc2o·sc2oθ2s2=1+sincoθs θ=-2.
类型 2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例2
2 cos x-sin x 求证: 1+sin x+cos x
=1+cossinx x-1+sincoxs x.
思路探究 解答本题可先将右边两个分式用升幂公式变形,再通分逐步向左边的式子变
换.
自主解答
右边=
cos22x-sin22x
xx 2sin 2cos 2
sin
2x+cos
x 2

2
2cos22x

cos
2x-sin
x 2
x sin 2
sin
2x+cos
x- 2 cos
x 2
=cocso22xs-2x sinsi2n2x-2x+2scions2x2xcos
x 2
2 cos x-sin x
= 2sin
x 2cos
2x+2cos22x
2 cos x-sin x = 1+sin x+cos x =左边.
∴原等式成立.
规律方法 1.恒等式的证明,包括无条件的恒等式和有条件的恒等式两种. (1)无条件的恒等式证明,常用综合法(执因索果)和分析法(执果索因),证明的形式有化繁 为简、左右归一、变更论证等.

(2)有条件的恒等式证明,常常先观察条件式及欲证式中左、右两边三角函数的区别与联
系,灵活使用条件,变形得证.
2.进行恒等变形时,既要注意分析角之间的差异,寻求角的变换方法,还要观察三角函
数的结构特征,寻求化同名(化弦或化切)的方法,明确变形的目的.
变式训练
求证:tan(α+π4)+tan(α-π4)=2tan 2α. 证明 法一 左边=tan[(α+π4)+(α-4π)]·[1-tan(α+π4)tan(α-π4)]
tan α+1 tan α-1 =tan 2α·(1-1-tan α·1+tan α)
=2tan 2α=右边.
故原等式成立.
法二
左边=1t-antαan+αttaannπ4π4+1t+antαan-αttaannπ44π
tan α+1 tan α-1 =1-tan α+1+tan α
1+tan α 2- 1-tan α 2

1-tan2α
=1-4tatnanα2α=2tan 2α=右边.
故原等式成立.
类型 3
与三角函数性质有关的综合问题
例 3 已知函数 f(x)=cos(π3+x)·cos(π3-x),g(x)=12sin 2x-14. (1)求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 h(x)=f(x)-g(x)的最大值,并求使 h(x)取得最大值的 x 的集合.
思路探究 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二倍角公式及正、余弦的辅助角公式,化 f(x)、
h(x)为 Acos(ωx+φ)的形式,然后研究函数的性质.
自主解答
(1)f(x)=(12cos
x-
3 2 sin
x)·
(12cos x+ 23sin x) =14cos2x-34sin2x

1+cos 2x 3 1-cos 2x
=8-
8
=12cos 2x-14, ∴f(x)的最小正周期 T=22π=π.
(2)h(x)=f(x)-g(x)=12cos 2x-12sin 2x
= 22cos(2x+4π),

2x+4π=2kπ(k∈Z)时,h(x)有最大值
2 2.
此时 x 的取值集合为{x|x=kπ-π8,k∈Z}.
规律方法
1.为了研究函数的性质,往往要充分利用三角变换公式转化为余弦型(正弦型)函数,这
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本题充分运用两角和(差)、二倍角公式、辅助角转换公式消除差异,减少角的种类和
函数式的项数,为讨论函数性质提供了保障.
变式训练
已知 f(x)=cos2(x+1π2)+sin xcos x.求:
(1)f(x)的最值;
(2)f(x)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 f(x)=12[1+cos(2x+π6)]+12sin 2x
=12+12(cos 2xcos π6-sin 2x·sin 6π)+12sin 2x
=12(12sin
2x+
3 2 cos
2x)+12
=12sin(2x+π3)+12.
(1)f(x)max=1,f(x)min=0. (2)由 2kπ-π2≤2x+π3≤2kπ+2π,k∈Z,
得 kπ-51π2≤x≤kπ+1π2,k∈Z,

则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π-51π2,kπ+1π2](k∈Z).
类型 4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 4 如图所示,要把半径为 R 的半圆形木料截成长方形,应怎样截取,才能使△OAB
的周长最大?
图 3-2-1 思路探究 设∠AOB=α→建立周长 l(α)→ 求 l 的最大值 自主解答 设∠AOB=α,△OAB 的周长为 l,则 AB=Rsin α,OB=Rcos α, ∴l=OA+AB+OB =R+Rsin α+Rcos α =R(sin α+cos α)+R = 2Rsin(α+π4)+R. ∵0<α<π2,∴π4<α+π4<34π.
∴l 的最大值为 2R+R=( 2+1)R,此时,α+4π=π2,即 α=π4, 即当 α=π4时,△OAB 的周长最大.
规律方法 1.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合理引入辅助角 α,确定各量之间的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 三角函数问题,再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求解. 2.在求解过程中,要注意三点:(1)充分借助平面几何性质,寻找数量关系;(2)注意实

际问题中变量(角 α)的范围;(3)重视三角函数有界性的影响. 变式训练 有一块以 O 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 ABCD 辟为绿地,
使其一边 AD 落在圆的直径上,另外两点 B,C 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 a, 如何选择关于点 O 对称的点 A,D 的位置,可以使矩形 ABCD 的面积最大?
解 如图所示,设∠AOB=θ(θ∈(0,π2)),则 AB=asin θ,OA=acos θ.
设矩形 ABCD 的面积为 S,则 S=2OA·AB, ∴S=2acos θ·asin θ=a2·2sin θcos θ=a2sin 2θ. ∵θ∈(0,2π),∴2θ∈(0,π). 因此,当 2θ=π2,即 θ=π4时,Smax=a2. 这时点 A、D 距离 O 的距离为 22a, 矩形 ABCD 的面积最大值为 a2.

方法技巧
辅助角公式 asin x+bcos x= a2+b2sin(x+φ)的应用
典例
(12
分)已知函数
y=12cos2x+
3 2 sin
x·cos
x+1,x∈R.
(1)当自变量 y 取得最大值时,求自变量 x 的集合;
(2)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思路点拨 先利用辅助角公式将函数表达式化为 y=Asin(ωx+φ)+k 的形式,再研究 f(x)
的有关性质,注意使用整体代换的思想将 ωx+φ 看成一个整体去讨论最值及单调性问题.
规范解答
(1)y=12cos2x+
3 2 sin
xcos
x+1
=12×1+c2os
2x +
31 2 ×2sin
2x+1
=12(
3 2 sin
2x+12cos
2x)+54=12
sin(2x+π6)+54.………4 分
当函数 y 取得最大值时,2x+π6=2kπ+π2(k∈Z)即 x=kπ+π6(k∈Z).故 y 取得最大值时,
自变量 x 的集合为{x|x=π6+kπ,k∈Z}.…………………………………………………8 分
(2)由 2kπ-π2≤2x+π6≤2kπ+2π(k∈Z),得 kπ-π3≤x≤kπ+π6(k∈Z),故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kπ-π3,kπ+π6(k∈Z). …………………………………………………………12 分
思维启迪 我们只研究过函数 y=Asin(ωx+φ)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和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 因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辅助角公式将题中的函数进行化简.因此,对辅助角公式 asin x +bcos x= a2+b2sin(x+φ)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课堂总结
1.学习三角恒等变换,千万不要只顾死记硬背公式,而忽视对思想方法的理解,要学会
借助前面几个有限的公式来推导后继公式,立足于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记忆公式和运用公式.
2.辅助角公式 asin x+bcos x= a2+b2sin(x+φ),其中 φ 满足:①φ 与点(a,b)同象限;
②tan φ=ba(或 sin φ=
b ,cos φ= a2+b2
a ). a2+b2
3.研究形如 f(x)=asin x+bcos x 的函数性质,都要运用辅助角公式化为一个整体角的正

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的形式.因此辅助角公式是三角函数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重要公式,也 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对一些特殊的系数 a、b 应熟练掌握.例如 sin x±cos x= 2sin(x±π4); sin x± 3cos x=2sin(x±π3)等.

当堂检测 (见学生用书第 74 页)
1.若 cos α=13,α∈(0,π),则 cosα2的值为(
)
6 A. 3
B.-
6 3
C.±
6 3
D.±
3 3
解析 由题意知α2∈(0,π2),∴cosα2>0,cosα2= 答案 A 2.已知 cos α=45,α∈(32π,2π),则 sinα2等于(
1+cos 2
α =
6 3.
)
A.-
10 10
3 C.10 3
解析 由题意知α2∈(34π,π),
10 B. 10 D.-35
∴sinα2>0,sinα2=
1-cos α 2

10 10 .
答案 B
sin 13°+cos 15°sin 2° 3.cos 13°-sin 15°sin 2°的值为( )
A.2+ 3
B.2- 3
2+ 3 C. 2
sin 15°-2° +cos 15°sin 2°
解析
原式= cos
15°-2° -sin 15°sin 2°
2- 3 D. 2
=csoins
15°cos 15°cos
22°°=tan
15°.
tan 45°-tan 30° =tan(45°-30°)=1+tan 45°tan 30°=2- 3.
答案 B

4.设函数 f(x)=(sin ωx+cos ωx)2+2cos2ωx(ω>0)的最小正周期为23π.求 ω 的值. 解 f(x)=1+2sin ωxcos ωx+2cos2ωx =1+sin 2ωx+(1+cos 2ωx)= 2sin(2ωx+π4)+2,
又 T=22ωπ=23π,∴ω=32.
一、选择题
课后检测
1.下列各式与 tan α 相等的是( )
1-cos 2α
sin α
A. 1+cos 2α B.1+cos α
sin α
1-cos 2α
C.1-cos 2α D. sin 2α
解析 1-sinco2sα2α=2si2nsiαnc2oαs α=csoins αα=tan α. 答案 D
2.若函数 f(x)=sin 2x-12(x∈R),则 f(x)是(
)
A.最小正周期为π2的奇函数
B.最小正周期为 π 的奇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 2π 的偶函数
D.最小正周期为 π 的偶函数
解析 y=sin 2x-12
1-cos =2
2x-12
=-12cos 2x,
∴函数是最小正周期为 π 的偶函数.
答案 D
3.已知 tan α2=3,则 cos α 为(
)
4 A.5
B.-45

4 C.15
D.-35
解析
tan2α2=11- +ccooss
α α=32=9,∴cos
α=-45.
答案 B 4.已知 sin θ=-35,3π<θ<72π,则 tan θ2的值为( ) A.3 B.-3 C.13 D.-13 解析 ∵3π<θ<72π,sin θ=-35,
∴cos θ=- 1- -35 2=-45,∴tan θ=34. ∵3π<θ<72π,∴32π<θ2<74π,
θ 又 tan θ=1-2tatnan22θ2=34, ∴tan θ2=-3 或13(舍去). 答案 B
5.设
a=12cos
6°-
3 2 sin
6°,b=2sin
13°cos
13°,c=
1-cos 50° 2 ,则有(
)
A.cC.ab=2sin 13°·cos 13°=sin 26°, c=sin 25°, y=sin x 在[0,π2]上是递增的. ∴a6.若32π<α<2π,且 cos α=14,则

12+12 12+12cos 2α的值是________.
解析 原式=
12+12 cos2α=
12+12cos α=
12+12×14=
10 4.
答案
10 4
7.(2013·常熟高一检测)函数 y=cos2(x-1π2)+sin2(x+1π2)-1 的最小正周期为________.
解析
y=cos2(x-1π2)+sin2(x+1π2)-1=1+cos
2x-π6 2
1-cos +
2x+π6 2
-1

3 2 cos
2x+21sin
2x- 2
3 2 cos
2x+12sin
2x
=12sin 2x,
∴T=22π=π.
答案 π
2sin2x+sin 8.已知 1+tan x
2x=12(π4<x<π2),则
sin
x-cos
x=________.
2sin2x+2sin xcos x
解析 原式=
1+csoins
x x
2sin xcos x sin x+cos x

sin x+cos x
=2sin xcos x=12,
由于π4<x<π2, 此时 sin x>cos x,
故 sin x-cos x= 1-2sin xcos x=
1-21=
2 2.
答案
2 2
三、解答题
9.已知: 2sin
sin α π4-α2 sin
π4+α2
1-cos 2α =2,求sin αcos α的值.

因为 2sin
sin α 4π-α2 sin
π4+α2
= 2sin
sin α π4-α2 cos
π4-α2
= sin
sin α 2π-α

=csoins αα=tan α=2.
所以1si-n αcocoss2αα=sin2sαinco2αs α=2tan α=4.
sin x-cos x sin 2x
10.(2012·北京高考)已知函数 f(x)=
sin x
.
(1)求 f(x)的定义域及最小正周期;
(2)求 f(x)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 (1)由 sin x≠0 得 x≠kπ(k∈Z),
故 f(x)的定义域为{x∈R|x≠kπ,k∈Z}.
sin x-cos x sin 2x
因为 f(x)=
sin x
=2cos x(sin x-cos x)
=sin 2x-cos 2x-1
= 2sin(2x-π4)-1,
所以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π.
(2)函数 y=sin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2kπ-2π,2kπ+2π](k∈Z).
由 2kπ-π2≤2x-π4≤2kπ+2π,x≠kπ(k∈Z),
得 kπ-π8≤x≤kπ+38π,x≠kπ(k∈Z).
所以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π-π8,kπ)和(kπ,kπ+38π](k∈Z).
11.点 P 在直径 AB=1 的半圆上移动,过 P 作圆的切线 PT,且 PT=1,∠PAB=α,问
α 为何值时,四边形 ABTP 的面积最大?
解 如图,连接 PB,
∵AB 为直径,∴∠APB=90°, ∵∠PAB=α,AB=1, ∴PB=sin α,PA=cos α.

又 PT 切圆于 P 点,则∠TPB=∠PAB=α. ∴S 四边形 ABTP=S△PAB+S△TPB =12PA·PB+12PT·PB·sin α =12sin α·cos α+12sin2α. =14sin 2α+14(1-cos 2α). = 42sin(2α-π4)+14, ∵0<α<π2,-π4<2α-π4<34π, ∴当 2α-π4=π2,即 α=38π 时,四边形面积最大. 教师备课资源 1.知识拓展 三角函数的和积互化 (1)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及推导 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 cos αsin β=12[sin(α+β)-sin(α-β)], cos αcos β=12[cos(α+β)+cos(α-β)], sin αsin β=-12[cos(α+β)-cos(α-β)]. 下面对这组公式进行推导: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S(α+β))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S(α-β))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α+β))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α-β)) (S(α+β))+(S(α-β)),(S(α+β))-(S(α-β)),(C(α+β))+(C(α-β)),(C(α+β))-(C(α-β)),得 sin(α+β)+sin(α-β)=2sin αcos β, sin(α+β)-sin(α-β)=2cos αsin β, cos(α+β)+cos(α-β)=2cos αcos β, cos(α+β)-cos(α-β)=-2sin αsin β,

即 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①
cos αsin β=12[sin(α+β)-sin(α-β)],②
cos αcos β=12[cos(α+β)+cos(α-β)],③
sin αsin β=-12[cos(α+β)-cos(α-β)],④
公式①、②、③、④叫做积化和差公式.
(2)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α+β α-β sin α+sin β=2sin 2 ·cos 2 ,
α+β α-β sin α-sin β=2cos 2 ·sin 2 ,
α+β α-β cos α+cos β=2cos 2 ·cos 2 ,
α+β α-β cos α-cos β=-2sin 2 ·sin 2 .
下面给出这组公式的推导:
在积化和差的公式中,如果“从右往左”看,实质上就是和差化积.为了用起来方便,在
θ+φ θ-φ 积化和差的公式中,如果令 α+β=θ,α-β=φ,则 α= 2 ,β= 2 .
把这些值代入积化和差的公式①中,就有
θ+φ θ-φ sin 2 ·cos 2
=12[sin(θ+2 φ+θ-2 φ)+sin(θ+2 φ-θ-2 φ)]
=12(sin θ+sin φ).
∴sin
θ+sin
θ+φ θ-φ φ=2sin 2 ·cos 2 .
同样可得:
θ+φ θ-φ sin θ-sin φ=2cos 2 ·sin 2 ,
θ+φ θ-φ cos θ+cos φ=2cos 2 ·cos 2 ,
θ+φ θ-φ cos θ-cos φ=-2sin 2 ·sin 2 .
这四个公式叫做和差化积公式.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章末归纳提升
(见学生用书第 75 页)
知识网络构建
tan α+tan β 三角恒等变换和角公式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tan(α+β)=1-tan αtan βsin(α+
tan α-tan β 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差角公式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倍角公式 cos 2α=cos2α-sin2α=2cos2α-1 =1-2sin2αtan 2α=1-2tatnanα2αsin 2α=2sin αcos α 应用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和证明,讨
论 三角函数的性质
专题归纳提升
专题 1
三角函数的求值
三角函数求值主要有三种类型,即:
(1)“给角求值”,一般给出的角都是非特殊角,从表面看较难,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类
问题中的角与特殊角都有一定的关系,如和或差为特殊角,当然还有可能需要运用诱导公式.
(2)“给值求值”,即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三角函数的值,这类求值
问题关键在于结合条件和结论中的角,合理拆、配角.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角的范围.
(3)“给值求角”,本质上还是“给值求值”,只不过往往求出的是特殊角的值,在求出角之
前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确定角,必要时还要讨论角的范围.
例 1 试求 3tan 10°+4sin 10°的值.
思路点拨 观察式中函数的特征及角的特征:有切有弦,且有数值 3以及 4.为此采取化 异为同,首先采取切化弦.
3sin 10°+4sin 10°cos 10°
规范解答 原式=
cos 10°
3sin 10°+2sin 20°

cos 10°
3sin 30°-20° +2sin 20°

cos 10°

3sin 30°cos 20°- 3cos 30°sin 20°+2sin 20°

cos 10°

3 2 cos
20°+21sin cos 10°
20° sin =
60°+20° cos 10°
=csoins
80° 10°
=1.
∴原式=1.
变式训练
(2013·大庆高一检测)已知 tan(α+π4)=-12(π2<α<π),
(1)求 tan α 的值;
sin 2α-2cos2α
(2)求 sin
α-π4
的值.
解 (1)由 tan(α+π4)=-12,得11+ -ttaann αα=-12,解得 tan α=-3.
sin 2α-2cos2α 2sin αcos α-2cos2α
(2) sin
α-π4

=2 2cos α.
2 2
sin α-cos α
∵π2<α<π,且 tan α=-3,
∴cos α=- 1100.∴原式 2
2×(-
1100)=-2
5
5 .
专题 2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证明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是三角变换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思想方法是统一角、统一三
角函数的名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着重抓住“角”的统一.通过观察角、函数名、项的次
数等,找到突破口,利用切化弦、升幂、降幂、逆用公式等手段将其化简.
三角函数式的证明实质上也是化简,是有方向目标的化简;根本原则:由繁到简,消除
两端差异,达到证明目的.
例 2 证明:sin2340°-cos1240°=32sin 10°. 思路点拨 由繁到简,故从左边到右边证明;先把左边通分后分子因式分解,再利用辅
助角公式化归到与右边相同.
规范解答
∵左边=
32 sin 40°
2-
1 cos 40° 2
3cos 40° 2- sin 40° 2

sin240°cos2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