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当前,我院秉承新时期高校教育理念,致力于实施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1.基于学科特性,加强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中专业知识、原理与实践方法之间的贯通。

2.根据课程设置分析,完善实践课程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该根据课程设置分析和特点来完善实践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实践操作掌握相关技术。

3.重视实践教学建设,优化实践室环境。

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建设,建设和改造实践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室环境,以一定技术水平为支撑,提供合适实践教学环境,将实践教学发展至更高水平。

4.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实现视频听课。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如面授、在线实践、课堂实践、实训、实地考察等形式,实现视频听课,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更好地理解实践教学内容。

二、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1.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以实验项目融入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及实验测量的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在实验室中,还结合专业基础知识,开展基于MCU、FPGA等微机控制的电子技术的实验研究,丰富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2.开展定期实践教学。

为了有效实施实践教学,我们在学期开始时安排实践教学,定期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实验训练等形式,使学生全面掌握学科实践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3.重视实践论文的撰写。

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实践活动进行论文撰写,完成论文任务,培养学生按照规则撰写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摘要】在新时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建设现状和新时代对课程建设的要求,指出了课程设计中应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跨学科知识融合,强化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开设面向未来技术发展的课程,加强与产业合作等关键要素。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新时代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的措施。

通过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促进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培养更加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新时代,现状,跨学科,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未来技术,产业合作,实用性,必要性,发展方向,措施,质量提升1. 引言1.1 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可以说是在不断更新迭代之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课程设置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传统的课程设置仍然停留在过去的理念和知识体系上,与现代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需求和趋势不完全匹配。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知识与实践的脱节现象。

由于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一些最新的技术和理论需要及时融入到课程中,而有些学校和教师可能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和困难。

一些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这就限制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虽然在不断改善,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1.2 新时代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要求1. 面向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紧跟科技的发展趋势,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对未来技术挑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一、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一)课程体系当前的课程设置涵盖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基础课程,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课程。

然而,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部分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二)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在学历和职称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

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对新技术、新应用的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条件实验室设备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最新的教学和实践需求。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学生缺乏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学生就业情况学生就业面较广,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三、专业建设思路(一)优化课程体系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新兴技术和应用领域的课程,如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等。

2、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与衔接,避免内容重复,构建一个系统、连贯的课程体系。

3、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3、建立教师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1、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新兴学科,其培养的人才在信息化时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

为了适应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有必要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进行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是指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竞争力。

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可以完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深入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性和效果评估,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涉及到广泛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应用。

通过对专业课程群的建设研究,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可以促进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因此专业课程群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模式的推广。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行业发展、提升学生能力、促进教育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字数:254】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在教育培养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和提升专业课程群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一、现状分析1.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平衡。

学生在学习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导致学生毕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薄弱。

(2)课程设置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专业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但是课程体系更新较慢,难以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3)就业需求与专业课程脱离。

由于课程设置滞后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造成就业难题。

2.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优势(1)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技能大赛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贴近行业需求。

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和形式多数来自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标准,参赛学生可以通过比赛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1.充分利用技能大赛资源目前,各类技能大赛资源丰富,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技能大赛等。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技能大赛,从而推动课程改革。

学校可以建立技能大赛指导组织机构,负责学生参赛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制定赛前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和模拟比赛,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和技能素质。

2.制定竞赛化教学计划针对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学校应制定竞赛化教学计划,将技能大赛的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和应用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

学校可以建立竞赛化教学团队,加强课程教学的导向性和针对性。

3.开展创新实验课程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学校可以开展创新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能力培养。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项目、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工程实践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升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以百色学院为例

新升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以百色学院为例

新升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以百色学院为例百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社会的发展趋势,百色学院也开始重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百色学院作为一所普通高校,面临着新的国家和校级教育改革政策,必须积极改革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社会人才的需求。

本文探讨百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旨在促进和改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一、百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要求1.理论课程。

百色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理论课程包括信息论、数字信号处理、机器视觉等学科。

此外,学院还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国际学术交流考试能力与技术。

2.实践课程。

百色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包括就业技能培训、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数据库与编程、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

学院还会安排各种有緩沖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

3.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相关行业方向、先进技术以及新应用技术。

4.强化学生在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进行系统的知识检验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百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1.在理论课程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加强教学质量。

重视实践课程,引入游戏式、仿真式等教学方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思想。

2.完善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操作能力。

引入比较新的实践设备和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技能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一个专业的就业培训系统,使学生有很好的就业技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的大环境。

4.建立完善的科研体系,鼓励学生参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科研活动,开展科研设计、技术创新等活动,使他们更好地利用与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

三、结论百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旨在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专业的总体教学水平。

关于信息类专业电子系统系列课程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关于信息类专业电子系统系列课程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关于信息类专业电子系统系列课程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类专业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而电子系统是信息类专业中最核心、最基础的课程之一。

因此,对电子系统系列课程的教学进行综合改革与创新,对于提升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系统系列课程的现状电子系统系列课程作为信息类专业中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等。

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繁杂,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存在一定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脱节:电子系统系列课程的理论知识多,而实践操作少,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2)课堂教学单一:传统的电子系统系列课程教学以板书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缺乏积极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3)知识点单一:许多学校的电子系统系列课程教学,大多在教学内容上只停留在基本的机理和原理上,缺乏前沿的知识和应用。

4)教材陈旧:由于电子系统系列课程的更新速度较快,很多教材已经过时,不能贴近实际,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对电子系统系列课程进行深度改革,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实践操作更加丰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的改革思路如下:1)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可以采用实验室实践、项目实践、PCB设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电子系统系列课程内容的特点,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小组讨论、演讲展示等方式,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3)紧跟时代发展:勇于应对新兴技术的挑战,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教育,将电子系统系列课程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时俱进,与信息产业的发展保持同步。

4)创新教材体系:学校可以根据学科实际需要,重新编写电子系统系列课程的教材体系,更新知识点,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业 岗位等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融人课程教学 内容与评价体 系 , 使
课程 的教学过程和技能培训过程相互融合 。 课程考核 与技能鉴
报 。0 0 21. 6
[ 王 成安 . 3 】 电子技 术课程教 学改革 的探索 与实践 田. 高职学 报. 辽宁
2 0 . 0 26
定 相结合 , 技能鉴定可取代对 应课 程考 核的制度 。每学年 实行 组织 多种技能竞赛 ,将竞赛成绩纳入学生课程学习测评成绩 , 课余 时 间开放实训室 , 展第二课堂 活动 , 拓 以激励学生 自主学
2 1 年 01
湖南 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第 6期
和企 业文化 , 企合作平 台为依托 , 面培养学生 的岗位技 合作建设委员会, 以校 全 每年 67 - 月份定期开展企业调研、 毕业生问 能 和职业素质 , 意识地将 “ 并有 职业道 德 、 可持续发展 能力 ” 的 卷调查 。并调整一次专业教学计划与相关 教学内容 , 及时将专 培养融人 到实际教学实施 过程 中。例如 《 杂电工 电器产品制 复 业发展的新知识、 新技术 、 新工艺 、 新材料 、 备、 新设 新标准等纳
入课程 。
作》的产品制作任务主要训练学生根据产品制作作业指导书,
选择识别正 确元 器件 、元器件成型和波峰焊接等知识与技 能。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 团队协作 的精神 。 培养 在制作操作 时 , 学生 的每一 步操作都将在 工作 报告单上进行记 录 ( 责任人 、 时
五、 结束语
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 4 课程要 实时跟踪最 新技术 的发展 , 时调整更 新教 学 适
系的建构原则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 那就是“ 按需设课”我院 ,
的电子信息工 程专业课程体 系 的构建在广大 兄弟 院校 以及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摘要:该文对全国其他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并结合自身的特点,研究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革的方向及必要性,重点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其他高校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前沿学科专业,因此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根据自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际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经验的总结,以能力培养为主,改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及技术应用能力,使本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1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1 课程设置不太合理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第三学年的课程较多,而第一、二学年的课程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保持高中学习阶段的紧张气氛,第三学年课程多,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相对较少。

1.2 缺乏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这方面不仅表现在口头交流、团队合作等方面,同时也表现在书面交流方面。

1.3 自学能力较弱,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匮乏缺乏工程实现的能力,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应用。

1.4 盲目选择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没缺乏系统性基于以上几点,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并重,特别是本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前沿学科专业之一,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1]。

根据本专业分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构建基本数理方法培养模块、人文教育及工程设计模块、计算机能力培养模块、专业高级课程模块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学科基础要求和学校定位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1)具有基本的数学工具及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具有电子工程专业中的基本知识;(2)具有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该工作方向的基本能力;(3)针对不同的发展方向,按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特长;(4)使学生具有有关社会、经营、工程等相关人文知识方面的重要技能。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探析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探析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探析一、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我国高校中,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繁杂,涵盖面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跟不上科技的发展步伐,过时的知识与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一些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不够强,学生学习缺乏整体性,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课程设置中存在一些重复、冗余的内容,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与改进。

1. 更新课程内容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内容应该及时更新,适应科技的发展趋势。

可以增设一些新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的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使学生接触最新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些过时的内容和技术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剔除,以使课程更贴合实际需求。

2. 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性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中,不同的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性,但这种联系性并不够明显。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交叉学科的课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可以采用项目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不同专业的知识,加深对专业课程之间联系性的理解。

3. 精简课程设置在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时,需要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梳理,剔除一些重复、冗余的课程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可以在学校资源上进行合理配置。

可以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在更为重要、前沿的课程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电子信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课程体系优化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可以是实验课、实习、科研项目等不同形式,在其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时,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的改进策略:1. 定期评估课程学校可以定期评估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了解课程的实际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研究

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研究一、背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电子信息专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专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相关专业,并且在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电子信息专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还不够完善。

电子信息专业需要大量的实验操作,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实验室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问题。

虽然一些高校聘请了一部分行业内的专家和业界人士充实教师队伍,但是整体而言,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师队伍仍然相对薄弱,师资水平不高。

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改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该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建设目标根据上述现状分析,电子信息专业的建设需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学生实践操作需求。

2.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引进更多高水平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 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增加企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四、建设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具体的建设措施:五、结论电子信息专业的建设是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只有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建设、改革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电子信息人才,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探析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探析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探析电子信息专业是当今信息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策略,希望为电子信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现状分析电子信息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其课程体系也应该涵盖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当前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由于电子信息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很多课程都是理论性较强的,缺乏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需要重新学习理论知识。

2. 课程设置过于碎片化,缺乏整体性。

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设置常常是按照各个领域分开设置的,缺乏整体性的设计,导致学生难以把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

3. 课程内容滞后,跟不上行业发展。

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课程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重新学习最新的知识。

以上问题都制约了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通过优化措施来解决。

二、优化策略探析1. 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验环节。

为了解决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的问题,可以设置更多的实践操作,增加实验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整合,增强整体性。

针对课程设置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可以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设计一些跨领域的课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更新课程内容,跟上行业发展。

为了解决课程内容滞后的问题,可以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一些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参与课程设计,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4. 增加跨学科的课程。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不仅限于传统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还涉及到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领域。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新时代新要求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否还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是否能够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而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框架之中,缺乏面向未来的视野和足够的创新元素。

如何进行课程的更新和调整,如何构建一个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电子信息工程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探讨,希望可以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2 问题引出在新时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如何重视并改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时代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存在着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问题,无法适应新时代所需的人才培养要求。

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和调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只有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2. 正文2.1 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现状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现状可以说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课程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在过去的课程设置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被passively 授课。

完善和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word资料4页

完善和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word资料4页

完善与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科)专业成立于1992年,2019年升格为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201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审核,现面向全国招生。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有4个年级,15个班级,520名在校学生。

经过多年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实力逐渐增强,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2019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华北科技学院批准成为首批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环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不但能够根据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规定开设必要实践课程,而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设了一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实践课程,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特色。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介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深入,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支柱与先导产业。

很多本科院校由于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需要,都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是信号产生、信息传输、交换与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智能仪器等方面理论与各类电子设备、电子单元技术与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信息系统中应用。

它以电路及信号知识为基础,以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

本专业主要学习信号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方面知识,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基本训练,掌握信息获取、处理基本理论与应用一般方法,具备设计、开发、应用与集成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电路剖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基本电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波、微波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通信网、光纤通信、智能化仪表、移动通信、电子数据交换、程控交换、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系统计算机辅助测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理论等。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人才。

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现状及未来

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现状及未来

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现状及未来【摘要】电子信息专业作为当代社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从电子信息专业的重要性、发展背景和发展趋势入手,探讨了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现状、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及未来发展。

通过分析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和资源配置情况,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教学改革建议,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未来,电子信息专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最终,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电子信息专业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现状,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发展趋势,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未来前景。

1. 引言1.1 电子信息专业的重要性电子信息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之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的蓬勃发展,电子信息专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贯穿于各行各业,包括通讯、计算机、医疗、制造等领域,几乎无处不在。

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不仅在传统的电子通讯领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还可以涉足到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电子信息专业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未来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专业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只有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强、技术实践能力强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推动社会朝着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前进。

电子信息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发展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2 电子信息专业的发展背景电子信息专业的发展背景是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对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改革发展研究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改革发展研究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改革发展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培养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其改革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改革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着重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现状**目前,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许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理论体系上,而没有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

这导致了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其次,实践环节不足。

电子信息类专业需要丰富的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很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和实验设备配备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最后,缺乏实际项目经验。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需要参与各种实际项目,但目前许多高校缺乏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项目经验。

**第二部分: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改革方向**为了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革方向:首先,更新教学内容。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根据行业需求和前沿技术的发展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和调整。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了解最新技术和应用需求,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

其次,增加实践环节。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如实验课程、实习和项目实训等。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项目,提供学生与真实项目接触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电子信息类创新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创新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创新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摘要:现如今,各个领域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实施招生的理念。

根据大多数省份发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每个省份将逐步过渡到按专业录取。

本科招生的实施不仅扩大了报考高校的考生的选择范围,而且使考生在对专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可以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具有较宽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

大规模招生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纠正过分强调专业教育的现象。

关键词:电子信息;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引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耳边常听到“创新”一词。

国家把建立“创新型国家”定为战略目标,企业把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这使得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众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中,参与科研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1该专业开设初期存在的问题(1)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说,其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与其他专业相比要快很多,而且它在各个专业各个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电子信息工程的课程体系能够跟得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步伐。

然而相较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目前还相对落后,这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新技术介绍较少,学生实践课程较少,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2)长期以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教授一直没有走出以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完课程以后通常都没有实验环境、实验设备去实践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学生在学完课程后,都只对8位芯片有一个基础认识,并不了解当前芯片的发展趋势,也不能够基于芯片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应用开发。

(3)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刚刚起步,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导致许多IT企业并不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就业。

此外,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实验硬件短缺、精力有限等问题,这进一步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电子信息专业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

电子信息专业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

电子信息专业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摘要:目前在电子信息专业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能够有效落实高校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学育人的作用,更加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要求。

在社会的发展下,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为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融合思政元素以及双创教育改革,能够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类课程;思政教育;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引言:在高校专业类课程教学中,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能够深入体现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课程建设中,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并不断的开展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能够实现全方位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学模式。

一、课程思政、双创教育建设的意义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时代责任感的高等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并且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专业类课程教学中,全力打造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和专业素养。

同时在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高校还应当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开展双创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价值,更好的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电子信息专业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一)专业类课程体系有待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电子信息专业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对于课程思政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逐渐重视,大部分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正在积极的将专业类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现状研究[摘要]课程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与特色的基石和保证。

高职课程建设如何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课程开发如何满足特定类型教育及特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使课程结构有机整合并做得扎扎实实,已成为制约工学结合模式推进的瓶颈。

文章就高职课程模式和开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信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现状研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学结合的重要内容,更是学院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依托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做社会调查,向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访问,掌握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需求;另一方面面向高职高专院校做调查,了解它们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重点专业的建设情况,重点掌握它们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方面的各种信息。

通过调研,分析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对该类专业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和建设提出建议。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设置目标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不深,至今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的矛盾。

因此,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力求实现职业教育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学校的服务对象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地区、行业的发展水平不一,企业之间所拥有的装备和所应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甚至存在着较大差异。

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各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课程内容上必然应该存在相应的差异。

据分析,地处大型城市的高职高专院校其服务区域广,课程内容的技术覆盖面应相对宽泛,课程内容在知识框架方面要有较大的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进行选修课设计,以满足不同去向毕业生的需要。

调研结果表明,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还不够。

二、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1.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内容整合。

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专业是多学科复合专业,不能只是简单地按照大纲规定设计教学内容,而必须依据学校的服务面有选择性地整合课程内容。

从调研情况看,课程整合是课程内容改革一个比较成功的方面。

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的许多问题常常具有综合化的特征,因而专业技术课程内容也应该是一种综合结构,按职业岗位群职责来确定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并以此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程(甚至学科)体系,删除与岗位要求不符的课程内容,增添新知识,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

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建设中就课程整合化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原传统专业基础课之间的整合;原传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整合;原专业课之间的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整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等。

2.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结构。

通过对部分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内容方面的讨论与分析,发现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尚有一定差距。

从部分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结构来看,基本都是“I”型课程体系结构,缺乏灵活性。

从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大背景进行考虑,我们设计了既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又兼顾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同时具有一定选择性和弹性的“树形”课程体系结构,如右图所示。

3.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模块化。

课程模块是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独立模块,课程开发者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其中一些组成教学计划。

课程模块具有衔接性、独立性、通用性和整合性等特征。

课程模块开发是课程模块化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组织、试点、评价等方面,难度很大。

就高职院校本身而言,它将涉及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所以课程模块化是一项“伤筋动骨”的工程,所需经费较高。

就高职教育而言,课程模块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技能型课程,属于“工作规范中心模式”。

因其课程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比较容易实现。

二是理论型课程(含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属于“工作任务驱动模式”,实现难度相对较大。

课程模块化的开发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有过课程开发经验,否则较难开展该项工作。

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讲义和教师组织教学及学院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我们在调研中对教学大纲的类型和内容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发现各种类型的课程教学大纲逐渐丰富起来了,除理论课程外,实训课程、实习课程、社会调研、毕业实践、毕业设计等有了教学大纲。

但同时,我们发现少数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不清;教学大纲的内容不尽如人意。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处理教学大纲的内容时没有协调好必要性与可行性之间的关系,导致教学大纲出现“水分”以及随后产生的教育“不诚信”。

2.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在高职院校整体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建设的过程要注意:(1)教材的知识性(原理)内容要简约。

对高职教育来说,任何技能和技术都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但不应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知识,而要讲清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强调基本操作技术。

(2)教材的内容设计要“贴近技术、贴近生产、贴近工艺”。

贴近技术,就是要求教材编制以生产实际中的技术或技能运用为对象;贴近生产,是指实训教学应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体现生产一线的实际要求;贴近工艺,就是按照生产的工艺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

(3)要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

为了将最新的技术、技能、工艺、流程、标准等引入教学,实践教学教材每2~3年就应修订一次。

四、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施中的师资队伍情况分析在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是重点。

所谓“双师型”教师,从外延上看就是“双证”的结合;从内涵上看,就是这类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素质,包括教师职业素质和其他行业的职业素质。

专业带头人在四个方面区别于一般教师,即具备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具有教学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工作责任心强。

目前,专业带头人往往缺乏教学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

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其对职教教师的要求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包括要有严格的职教教师任职资格。

职教教师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能达到一定等级,并具有一定时间的职业实践;从企业或行业引入的高技能人才还必须经过师范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推进职教师资基地建设,开展以专业带头人、紧缺专业师资为重点的教师培训项目。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活动之一,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

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已受到广泛重视。

多年来高职院校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建设了“工业中心”“技术中心”“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模拟的工业环境中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但从全局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方向还不够明确,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开放的,这决定了要建立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即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使用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能承担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的任务,还要能面向社会承担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生产等各项任务。

因此,高职实践教学基地必须是向行业、社会开放的教学体系,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地点及师资配备等都要直接面向企业或行业。

六、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1.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索符合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规律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建构起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推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下面就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电子信息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讨论:我们将大部分课程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

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实验←→实训←→比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师边讲解边进行实物演示(或仿真演示),学生边讨论边实验。

实训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式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亲自试验,亲自寻求最佳答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良好个性,达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模式。

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建了第二学习课堂,丰富了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知识竞赛。

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竞争合作、开拓创新精神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创新探索的热情。

最后,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2.教学评价。

我们认为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

在评价内容上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以电子信息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训部分的评价为例,其考核评分表如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训教学部分考核评分一览表在教学评价方面还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技能培训证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

由于迟迟未有电子信息类所有技能培训的等级标准,造成部分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难以衔接,致使课程标准无法制定,更谈不上教学评价了。

七、建议其一,在新一轮课程体系的设计中,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服务特点,建议采用“树”型课程体系结构,以解决人才使用中适应性与针对性之间的矛盾,以及课程内容先进性和课程开发经济性之间的矛盾。

其二,在新一轮课程体系设计中,建议借鉴现有的课程整合模式。

它为课程内容整合构筑了良好基础,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教改成果。

其三,在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上,建议综合考虑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和教学资源三者的关系,协调好课程内容选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其四,在新一轮课程实施中,要继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离不开良好的师资队伍,二者将形成互动关系;教学评价应根据高职高专特点,优先在实践教学领域进行。

[参考文献][1]张莉娜,于德弘.德国“灰领”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5(1).[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3]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课题组.高职高专教育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EB/OL]/allfile/20050517/046.doc,2007-10-16.[5]胡仁杰.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综合性实践环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6]何苏勤,王建林.信息类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