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三元思辨性作文速成模板及示例》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12:三元思辨性作文速成模板及示例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三元思辨性作文是有章可循的,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够写好三元思辨性作文,在思维上处理好三元个要素的关系时,我们就需要从开头、主题段落和结尾三个大的方面来写作,三元思辨性作文的速成模板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写作,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文。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有时需要在“直道”上以实力硬拼,全力冲刺;有时需要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有时则需要另辟新径,“换道”前行。
以上这三种途径,哪一种更具有启示意义?复兴中学组织了“复兴路上”主题征文大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参赛,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章速成模板】开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有时需要在“直道”上以实力硬拼,全力冲刺;有时需要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有时则需要另辟新径,“换道”前行。
以上这三种途径,我认为“弯道”更具有启示意义。
主体语段:成功者莫不善于在历史前进的弯道上发现机会,并把握这一成功的关键,正所谓“金风未动蝉先觉”。
弯道难则难矣,但优秀赛手知难而进,决不让机遇擦肩而过。
转机之时,超越他人也就超越了自己。
弯道之上,可谓危机四伏,超越也就成了每个人此刻的唯一信念。
结尾:我们的年华就像赛道,一圈一圈地书写着岁月的轨迹。
征途上,弯道中,只要我们用心书写,相信每一次的转弯,都会实现一个华彩四溢的超越,都是一次生命的飞腾!【范文展示及速成模板运用示例】范文一:抓住机遇,扶摇直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常出现“直道”“弯道”,有时需要在直道全力冲刺,有时需”换道前行,而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对于我们的人生更具有启示意义。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16:二元思辨性“远路与近路”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16:二元思辨性“远路与近路”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下去却很远。
有些路看起来很远,走下去却很近。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则作文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属于二元思辨型作文题,我们要围绕路“看起来”和“走下去”的“远近”关系进行思考。
“看起来”是对路的远近的主观认知、主观感受;“走下去”是指实际行动、客观实践。
“远”和“近”是指事情过程的长短,途径的便捷和迂曲,所需时间的多和少,心理感受的好和差等等。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下去却很远”。
这是转折关系的句子,“看起来”是主观感受,“走下去”是自己的行动。
“近”和“远”是自己的感受和行动的反差。
要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差。
看起来很近的路,走下去却很远,原因很多,有主观感受方面的原因,也许自己没有认清自己的前路,也许对自己选择的路欠思考,也许是没有经历过缺乏经验,过于自信,过于肯定自己等等;有行动方面的原因,也许前路有没有预料到的困境,也许偏离了方向,也许自己力有未逮准备不足,等等。
“有些路看起来很远,走下去却很近”。
原因很多,主观感受方面的原因是:对要走的路缺乏了解;有畏难的心里,错估了路途的长度等等。
行动方面的原因是:勇于面对困境,奋力前进,远转变为近;找准了前进的方向,事半功倍等等。
如果前后两句话连起来,可做这样的理解:对于道路,不因其看起来近而轻忽躁近,也不因其看起来远而畏惧倦怠,始终沉稳前行,最终都会到达终点,收获成果和喜悦。
基于以上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立意:生命突围之路遥远,但是勇于求索实践,便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生之旅看似慢慢,克服懈怠、懒惰等消极心理,切实而勇敢的行动,就能越来越接近终点,接近成功;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路途看似很近,其实很难,不可掉以轻心,方能笑到终点;梦想的实现似乎近在咫尺,其实路途慢慢,需要我们的坚守和执着。
高中语文 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概述材料,亮明观点。整齐的句式让人眼前一亮
守传统文化,不忘初心,方可诠释节目本色。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有言:“我们已
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诚哉斯言。“雷人歌手”一曲法语大唱中
华名段,与节目初衷可谓南辕北辙。本为文化传承节目,而传统文化却已面目全非,
空余一番喧嚣,何其悲哉,又何其痛哉!试想,若标榜传承文化的《中华好诗词》
侧重有所害怕略谈不害怕
《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 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 知……但我们为这些不害怕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有所害怕,心 存敬畏之心。
思路解析
侧重有所害怕略谈不害怕
《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 有所害怕,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地震频发、多 种生物灭绝?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自然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人 类的历史。德国总理惊世一跪赢得世人的敬重,为何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篡改教科 书?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历史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我们的文化。 当《宫》《抗日奇侠》等各种穿越剧、“神剧”不断被搬上荧屏时,当西北大学 “校董成神”时,当杜甫很忙时,我们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又在何方? 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那样我们将裹足不前。张无忌优柔寡断,瞻前 顾后,终难成大器;李斯害怕失去权势,残害同窗韩非,自己也难逃被戮。所以有 所害怕,有所不害怕才是人生之智慧。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 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 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 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 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 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三元思辨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语文三元思辨作文写作指导一、三元思辨作文是什么三元思辨作文是近年高考语文作文的出题趋势,也是一种结构化的议论文写作方式,要求在题目给出的材料中提取出三个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通过对这三个关键要素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思辨和剖析,从而形成有条理、有深度的议论文章。
这种作文形式不仅考察对单一问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力,更考察其对多维度问题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思考能力。
但是有题,就有解!在大量研究相关试题及推断可能的发展后大致可得出下列四种类型二、三元思辨作文的四种类型(一)三元对立关系三个关键词或要素间存在对立、矛盾或冲突。
例如,"理性、感性、行动"可分别代表不同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模式。
(二)三元辩证关系三个关键词或要素间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例如,"自然、社会、人类"可分别代表不同的存在状态和互动关系。
(三)三元递进关系三个关键词或要素间存在逐层深入或发展演变的关系。
例如,"自我认知、自我提升、自我实现"可代表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
(四)三元平行关系三个关键词或要素间不存在明显的层次或对立关系,而是并列存在,共同构成某一整体。
例如,"家庭、学校、社会"可分别代表对个人成长有影响的不同环境。
三、三元思辨作文结构化分论点设置方案(一)对立关系在对立关系中,A、B、C三个要素间存在矛盾或冲突,分论点的设置应体现这种对立关系,并且提出协调或解决的方法。
1、结构化分论点设置方案:分论点一:A对C的影响分论点二:B对C的影响分论点三:A和B要平衡才能与C契合2、示例:设:题目是“理性、感性、行动”:分论点一:理性对行动的影响(理性使行动更具计划性和可预测性)分论点二:感性对行动的影响(感性使行动更有激情和动力)分论点三: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是有效行动的关键(只有理性与感性平衡,行动才会既有效率又有动力)(二)辩证关系在辩证关系中,A、B、C三个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分论点的设置应体现这种辩证关系,并揭示其内在联系。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35:二元思辨性追求卓越与拒绝平庸
写作指导35:二元思辨性“追求卓越与拒绝平庸”试题展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当今时代,我们总是鼓励年轻人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而有人却说“我的孩子,我只要她(他)健康快乐就好”。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一、题目解析这则作文题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贴近现实生活,同学们对材料中的情境都有非常切身的感受,有利于同学们在感性基础上深入展开理性思考;二是材料涉及的概念多,内涵丰富,在多个维度上给同学们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因而也极富思辨色彩,有利于同学们写出层次丰富的议论文。
材料首先给出了“当今时代”的情境。
生活在“当今时代”,人们常常会感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变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不得不提升自己,打造出更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在较大的压力之下,许多人都呈现出一种“亚健康”状态,身心俱疲。
其次,材料列举了对年轻人的两种不同期待:一是来自师长们的鼓励,希望他们追求卓越,不甘平庸,其中“总是”一词表明这是时代的要求,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二是来自部分家长,可能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为了激烈的竞争而牺牲快乐,也可能是因为懂得青少年身心的成长规律,不屑于陷入当下无谓的竞争,还可能是因为认识到人人生而平凡,只要能健康快乐一生,做个平凡人也自有其意义.....在这两种期待中,又有两组概念需要辨析。
“卓越”既可以指做出了优秀的、超出一般的成绩,还可以指有一种追求优秀、超越旧我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但如果只是指获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人上之人”则有可能陷入内卷而不能自拔。
“平庸”与“卓越”相对,可以指不够突出的成绩,更可以指不够积极,不追求更高的人生意义的生命态度。
“平庸”与“平凡”不同,不属于可以提倡的价值观。
“健康”可以指身体的健康,更可以指健全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快乐”可以是短时的、表层的、心情的愉悦,更可以长久的、深层的、心灵上的满足。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1:思辨性作文写作方法指津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1:思辨性作文写作方法指津方法指津与写作示例概述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
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找到“关系”就可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
找到“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无处不在的。
联系就是“关系”。
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任何题目或材料都可以找到“关系”,从而写出思辨性作文,以获得青睐。
那么,怎样找到“关系”呢?技法指津1.找出关键词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在生长了,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吗?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吗?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
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子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这则材料有很强的对比性,这是材料的特征。
绿萝在没有水中石子的情形下,“枝蔫叶稀”,有了则“枝繁叶茂”。
分析一下原因,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依托”,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知道,材料无论是写动物,还是写植物,其实都是暗指人,要求我们写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那么,人有依托和没有依托会怎样?题意豁然开朗。
2.找到“角度”在审题立意时,分析作文“材料”,找到矛盾的双方,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破解矛盾,揭示其意义,从而达到准确立意的目的。
关系立意法就是从内在关系辨析题旨,挖掘材料的内在意义和实质。
审题步骤1.读题,找出“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事物,即立意的角度。
2024年高考写作指导7:二元思辨性作文“理想与奋斗”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7:二元思辨性作文“理想与奋斗”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60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有方向的人再渺小也不会迷路。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挥洒的汗水和泪水最终都会变成珍珠。
以上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标题】《为达胸中志,不懈春与秋》《欲远扬航行,应坚定信念》《以奋斗为曲,谱青春之歌》《踏过泥泞困苦,终达绿野彼岸》《展青春姿态,圆人生梦想》《洒奋斗之种,收理想之果》《以努力为帆,达成功彼岸》《奋斗铸就美好明天》《找准方向,勇往直前》《奋斗谱新篇,理想映初心》《用奋斗浇灌理想之花》《吾辈需向上,未来皆可期》《以理想为灯塔,指引奋斗方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若为人生故,奋斗不可抛》《若为人生故,理想不可抛》《唯有奋斗真壮志,敢同理想换新天》《博学笃志会有时,功成名就济沧海》《寻向所志,必得其路》《欲与振山河,必有坚韧志》《欲穿花寻路,需梦想领航》《闲居非吾志,勇作追梦人》《立鸿鹄高志,攀万丈云峰》《以青春之名,扬目标之帆》《经棘前行,馈喜于成》《心之所向,一苇以航》《长风破浪会有时,艰苦奋斗济沧海》《凭奋斗之行,显凌云之志》《以梦想之笔,书青春华章》范文展示修身立义塑品格.实干奋斗展虹霓汉代的扬雄说过:“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这句话启示我们,青年人追求理想离不开“修身”“矫思”立义”。
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谨记:修身立义塑品格.实干奋斗展虹霓。
时代青年追求理想,需要修身立德,正心诚意。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被奉为人生的第一要务,是因为修身立德、正心诚意,是逐梦的基础:立人先立德.成人先成才,欲成一番事业者,必须在道德的土壤里站稳脚跟。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二元思辨性作文速成模板及示例》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11:二元思辨性作文速成模板及示例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二元思辨性作文是有章可循的,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够写好二元思辨性作文,在思维上处理好二元问题的关系时,我们就需要从开头、主题段落和结尾三个大的方面来写作,二元思辨性作文的速成模板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写作,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文。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近日,聊天机器人ChatGPT刷爆网络。
ChatGPT能够对话、答题,具备惊人的能力。
它可以做到:参加谷歌程序员考试,并成功通过;续写《红楼梦》,给出不同的结局;运用专业词汇和概念,写出正儿八经的学术论文……它也可以做到:写出毁灭世界的完整计划;写出假新闻并广为传播;辱骂用户、表白用户、诱导用户离婚……班会课上,大家针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展开了热烈讨论。
请以“我看人工智能的利与弊”为主题,发表一段演讲,要求结合材料,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文章速成模板】开头:近日,chatgpt作为新兴事物火爆朋友圈,一时间,与其对话成为时尚潮流。
狂欢过后,各种声音对其审视:有持“科技威胁论”的担忧者,也有坚定“科技进步论”的乐观者。
在我看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必将成为科技奇点,协助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界地,为人类生发新的文明枝桠。
诸君且听我细细道来。
主体语段:以陪伴之姿,可助吾辈登昆仑兮食玉英,执长剑兮拓征程。
科技新宠,赋能新经济,助吾国风樯动、起宏图。
人类文明催化剂,为人类文明增添新的厚度。
结尾:揆诸当下,质疑ChatGPT等人工智能发展的声音不绝于耳。
毫无疑问,ChatGPT存在辱骂用户、表白用户、诱导用户离婚等问题。
我们对于新生事物保持必要的审视与冷静必不可少,但审视与冷静是为了其更好地发展,而非将其扼杀在初生的摇篮里。
亲爱的同学们,新事物往往有利有弊,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无疑利大于弊。
2025思辨类模考作文写作指导(参考立意+优秀范文)
2025思辨类模考作文写作指导(参考立意+优秀范文)01“精致”与“粗粝”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当下,很多人追求生活上的精致,也有不少人赞赏生命中的粗粝。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粗粝”意思是糙米,泛指粗劣的食物;形容食物的粗劣。
出自唐·杜甫《有客》诗:“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精致”意思是精巧细致,或有情致、情趣、美好。
也形容现在的年轻人非常的注重生活品质,活得很细致。
本道作文题沿用了2023年四省联考和高考作文的出题形式,材料简洁,但内涵丰富。
从主题上看,属于二元辩证材料,材料和写作提示均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二者皆可作为写作的内容。
可以追求“生活上的精致”,“精致的生活”意味着反对简陋与粗糙,追求一种有情趣有要求够精致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的“精致”可以是一顿精心准备的早餐,可以是一个设计感满满的礼物,还可以是一种精巧细致的工作风格对精致的追求表现出来的是做事风格的严谨、物质生活的丰富、社会的巨大进步。
也可以肯定“生命中的粗粝”。
“粗粝”在这里并不意味着粗糙,而是生命的一种原始状态,往往意味着真实的面貌、顽强的生命力、不事修饰的洒脱、不刻意不做作的从容,不管在文学形象中还是在这个日渐“修饰”的生活中,回归生命的“粗粝”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当然,如果将二者兼顾,进行辩证分析,在立意上显得更为深刻一些。
【优秀作文一】以粗粝桅杆,扬精致风帆纵观古今,粗粝是漫漫人生路的常态,精致是漫漫人生旅的追求。
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
面对生命这一宏大又魔幻的主题,面对粗粝还是精致的选择,新时代青年当以粗粝桅杆,扬精致风帆。
粗粝立标,许我生命扬帆。
人生,如一场修行。
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沮丧时,潦倒新停浊酒杯。
即使无人会登临意,也请猛志固常在。
让粗粝,做修行大道上无所不在的故友,伴我们的漫漫人生。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三元思辨“知·仁·勇”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话题:知·仁·勇【原题呈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知,指智慧、才智;仁,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勇,指勇敢无畏的意志品质。
知、仁、勇三者共同推动人的不断成长。
振华中学各班将举行以“知·仁·勇”为主题的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思考三者之间的联系,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一审题:材料中孔子说的是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有公心,去除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所以不会惧怕。
《中庸》侧重强调的是智、仁、勇这三样品德,是天底下最重要的品德。
由此可见,儒家传统道德中非常看重智、仁、勇,并认为这是成为君子的重要前提。
注意最后一句话,“知、仁、勇三者共同推动人的不断成长”,这就说明当代社会青年成长也离不开这三个方面,考试可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进一步思考如何锤炼这三种品质,不断成长。
试题要求思考三者之间的联系写一篇发言稿。
写作时,可以首先解释清楚仁、智、勇这三个词语各自的内涵。
比如,可说“知者不惑”指的是“不断地求取知识,以减少自己对世界事物而产生的困惑”;“仁者不忧”即为“真诚地待人如己,不再为个人得失而忧愁”。
而这里尤其要注意对“勇”要有正确的理解,从心灵的角度而言,勇是一种高度凝炼、高度升华了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是理性化的,也是持久的,不是凭一时意气用事的匹夫之勇。
之后,应对三者关系进行适当的梳理。
比如,可以说“智”是前提,只有智者才能拥有准确的辨识力,知道是非善恶,实现“仁”并不断追逐“勇”。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深思明辨++笃行致远——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1、过程与结果 2、整体与部分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与偶然 5、内容与形式 6、现象与本质 7、对立与统一 8、共性与个性 9、内因与外因 10、量变与质变
11、主要与次要 12、个体与集体 13、认识与实践 14、主观与客观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6、真理与谬误 17、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9、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0、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
楚人过河
战国时,楚国的国君下令袭击宋国。但是去宋国要经 过一条很宽很深的大河。于是就派人先去测量河水的深浅, 然后在测量器上做好标志。但那天很不巧,河水突然大涨, 楚国人不晓得,依旧按原来测量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 被淹死了1000多人,楚军万分惊恐。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 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渡 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辩证思考
• (1)“辉煌与遗憾”是矛盾的统一
• 遗憾强调成就属于过去,要想取得辉煌的成绩需要重新开始; 遗憾可以弥补,但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总结教训将来 才可能辉煌。遗憾对辉煌有促进作用,要想辉煌,就必须正 视遗憾;反反之,一个人如果一直沉浸在辉煌的过去中,骄 傲自满,就会给以后留下遗憾
辩证思考
巩固练习
• 材料一:2021年8月31日,在赛场中国女排对意大利女排3:0完胜,郎平向国 人致歉;8月2日下午,中国女排3比0完胜阿根廷队比赛结束,总教练郎宣布辞 职。但连输三场的中国女排提前失去小组出线机会,这是中国女排继1992年巴 塞罗那奥运会时隔29年后再度折戟。未进入前八名的中国女排排名创新低。她 说“留点遗憾更好,让年轻人更有梦想,更有渴望,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巩固练习
•要求:请结合材料,体现你对其中启示意义的感 悟与思考。请以“辉煌与遗憾”为话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思辨性作文练习(共七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原汁原味是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人生思辨,立身行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立身行事注重的是“我应当”,而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我愿意”。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理性认知,摆脱困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不是被事情困扰住,而是被对那件事情的看法困扰住。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思辨交流,改变他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世界需要交流沟通,就需要采取合适的劝说方式和技巧来改变他人的想法;有人认为,人总是坚信自己的想法,试图改变他人的想法是徒劳的。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走出自我,博采信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获益与代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获益大于代价,是衡量一件事值得做的标准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温故”和“知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苦难”相关的思辨作文指导(含答案)
跟“苦难”相关的思辨作文指导一、(2022春·上海黄浦·高二校考期中)作文题有人说:“苦难本身不是财富,对苦难的思考才是。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第一句话否定“苦难”本身的重要性,因为苦难本来就是人生之不幸,所谓的“苦难美学”是对苦难的粉饰;第二句话肯定“对苦难的思考”的重要性,强调人面对苦难能够反思苦难形成的原因,进而找到战胜困难的办法,在绝望中寻到生的希望。
本材料强调对苦难反思的重要性,意在引导考生明白苦难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一味地承受苦难,而不懂得对苦难带来的痛苦做出主动的思考,就不会有所成长。
写作时可以分角度进行探讨,从个人角度而言,对苦难的思考可以磨砺心智,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不言放弃的精神;从国家角度而言,对苦难的思考是一个民族的自省,是经历风雨后的浴火重生,是面对下一次挑战时的资本;最后,需要联系自身成长、社会现实,再次强调对苦难反思的重要性。
(二)立意苦难与思考齐飞,成长共梦想一色。
个人反思苦难带来青春的成长,国家反思苦难带来民族的希望。
对苦难的思考带给人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
(三)范文参考苦难与思考齐飞成长共梦想一色苦难是荆棘世界里开出的绚烂的花儿,是暴风雨前的黎明,是交响乐的前奏曲,正在喷薄。
万籁俱寂,蓄势待发,一切都在等待……只有当我们学会正视,学会思考,苦难才会被赋予意义,抵达黎明。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思考之于苦难,便在于一个人以平肩庸手铸成长。
《断头王后》中写道“苦难不能给予人欠缺的品质,只能激发人的潜能”。
苦难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命定的局限难以改变,但思考的力量须臾不可或缺。
古有孙膑因才华过人而被诬陷,截去膝盖骨后从此无法行走,但他没有被这场横祸击溃,用思考的力量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兵家奇书《孙子兵法》;今有史铁生在一生中最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期迎来了人生的重击,双腿瘫痪,疾病缠身,但思考给予他继续生活的勇气与动力,人生经历中的苦难都成为他写作的养分。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
写作指导33:二元思辨性“独立思考,拒绝盲从”模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
“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
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依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题解析】材料第一句话首先指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第中间二句话具体列举了这些因素有哪些,古人权威和书本,大多数人的看法,并且我们经常会用“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说法来证明事情的正确性,过于迷信书本、权威,或者过多地听信了别人的意见,但是却恰恰缺少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考生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很多,行文思路也相对灵活,可以选择名人事例来论证质疑权威的可贵,可以谈质疑权威的意义和盲从权威的危害,也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如何面对权威等。
也可以写不能随波逐流,盲从别人,要坚持自我,有自己的主见。
本作文题聚焦理性表达,旨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社会现象,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论点并进行论证,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考生可以开展关于"坚守自我""敢于质疑”"独立思考""批判精神"等话题的讨论。
“自古以来”:代表古人之言、传统观点。
“著名专家表示”:代表权威言论、名家观点。
“书上说”:代表书本《课本、课堂,学校教育)知识。
“大多数人认为”:从众,趋俗,随大流,认为“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审题立意一】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影响人们判断的因素,如古人、权威、书本、大多数人的看法等,以上列举的因素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自古以来”,代表古人之言、传统观点。
“著名专家表示”,代表权威言论、名家观点。
“书上说”,代表书本、课堂、学校教育知识。
高考语文哲理思辨类作文指导(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哲理思辨类作文指导(附参考答案)一、哲理思辨类作文题作文1: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一位成功人士回答:“我从来不做没有准备的事。
”另一位成功人士则说:“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没有准备的。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
3、以议论为主。
4、不少于800字作文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灰色。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
3、以议论为主。
4、不少于800字。
作文3: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种哲理思辨类的作文题,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写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材料中其中的一种说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加以论证,当然这很平庸,但至少不能算偏题跑题。
较好的立意是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容易出现问题的观点不鲜明,容易“整体打包”,模棱两可,比如1,笼统地评说有的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有的成功属于没准备的人,面面俱到,看似全面,实则等于没说。
作文1:立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1)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成功在于抓住机遇,准备充分容易失去时机。
(3)把两者综合起来,成功不可复制,不能盲目模仿,每个人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索性把两者综合起来,立一个上位论点也是不错的,比如:同是成功,情形各异;或者,成功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等等。
结论可以是成功不可复制,不能盲目模仿,每个人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作文2:比较好的立论:既不能一味地怀疑,也不能一味地相信,独立判断将使你的人生充满光明。
这一立论是在对题意的全面分析上得出,“一味”意味着盲目,对后面行为的价值表示否定,“一味地怀疑”意味着你对他人的诚信没有信心,认为这个世界充满黑暗和欺骗,从你灰暗的心理出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灰色”看不到亮色,看不到希望,最终可能导致悲观厌世。
2024新高考多元思辨审题指导,经典作文题10个+优秀范文
2024新高考多元思辨审题指导,经典作文题10个+优秀范文一、多元思辨作文审题立意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是对命题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背后引导语的领会,对作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是审清命题材料的层次、关系、内涵、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审清引导语对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的界定,审清写作要求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规定。
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作文题目要求之下所要明确的看法和态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一)概念解读: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材料往往是具有“争议性”的,这里的“争议性”就是指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道理,"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如新与旧,得与失,拙与巧等等。
审题时,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准确立意。
(二)高考真题分析2020·新I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以疫情为背景,思考“距离“联系”两者间深层关联。
2020·全国I卷:在齐桓公、管仲和绝叔牙三人的对比分析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位来写,对比分析是多层关系主体的思考2020年正式起步:2020年教育部命制的这两道作文题目,掀起了高考思辨作文热潮。
2021·新I卷:体育之强弱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2021·甲卷:可为与有为2021·乙卷:修身、矫思、立义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2021·浙江卷:取与舍2021年全面开花,4套为二元思辩,3套为三元思辩,材料引出的论题中有二元或三元关系。
二元和三元之间以存在着一定逻辑关系;且论题都有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2022·新I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新II卷:选择、创造、未来2022·甲卷:移用、化用、独创2022·乙卷:跨越、再跨越2022·上海卷:发问与结论2022年思辩变复杂,审题要求都提高一个层次,更侧重对三元关系思辨的考查。
2025届高考写作: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
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 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 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
例如: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 丑,刚与柔,善与恶,真与假,内与外,空 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 是与非,难与易,勤与懒,先与后,快与慢, 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等, 汉语中有那么多相反相成的词语牵动人心, 惹人深思。
主体段范文(200-250)
二谓意志之强。//(观点)强者之谓,躯体乃为表面,意志方为深层。 肉体强健之上的精神顽强,是强者的硬度。//(观点解读)“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事例)蚯蚓、蛇蟮在肉体上都无螃 蟹之强,但螃蟹“弱”得连个窝都不会造,主要是内心躁没有顽强毅力。 //(“事例+观点”解读)同理,一个人躯体强壮而意志虚弱,外强中干, 那他还是一个字——弱!一个人躯体弱小但意志坚定,毅力顽强,那他配 得上一个字——强!自古以来,再强的肉体终将化尘入土,“惟有强者留 取名”。正所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总结论述,强化 观点)(249字)
【简评】能提练出“身体之强”“意志之强”“道德之强”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全文纲举目张。
【提示】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不是文采, 是思想。写议论文,这个“文”,思想性体现就是重在把某一道理说透 彻。正文部分说理的过程特别重要,从哪些方面来说理,理说得够不够 深刻,这是文章的看点,也是阅卷老师能打到50+的关键。分数越往高 处走,主体构思的“缜密、精准、深刻、创新”要求越高。作文构思表 现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通俗一点就是看问题全不全面,客不客观,深 不深刻。更多的时候,与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度有关。同学们要记住:作 文的思维训练,是要入心入脑的,也就是在训练我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 力。这一能力,终身受用,与作文有关,也与作文无关。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二元思辨型作文——“方圆之间”
优秀例文展示 智求圆以成才,行有方以立身
圆,周密也;方,规矩也。有人认为“智不圆,纰漏百出”, 有人则曰“行不方,无以立身”。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于我们的 成长与发展中。自古成大事者,皆重方圆之道。以圆辅助方之致远, 用方支撑圆之行稳,在方圆相济中立身成事。
流量时代,名利诱人,难免有求学者心浮于云端,脑悬在空中 ,做学问总是浅尝辄止,稍有收获便急于向人炫耀,不求真,不务实 。自以为已经建起了知识的高楼大厦,实际上不过是小小的空中楼阁 ,禁不起一点点风雨的考验,亦有求学者陷入物质洪流、名利漩涡, 把金钱当作衡量万物的唯一标准,视规则如无物,甚至不惜触碰法律 红线,难免烈火烹油、一时热闹,最终声名狼藉、潦草离场。为学者 ,当自觉抵制外界诱惑,严谨治学,严于修身,成大才,做大事。
一、找关键词
有人倡导圆,圆者,周密也,智不圆,则纰 漏百出;有人认同方,方者,规矩也,行不方 ,则无以立身。方圆之间蕴含着无穷智慧。
二、分析内涵
第一层:从“周密”角度给“圆”进行界定,肯定了 “圆”在“智”方面的作用,可以使思维周密,少出 纰漏。 第二层:从“规矩”角度给“方”进行界定,肯定了 “方”在“行”方面的作用,可以使人守规矩,得以 立身。 第三层:“方圆之间蕴含着无穷智慧”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不论是对圣贤学问的孜孜 不倦,还是对心中道德准则的不断叩问,都是我们人生旅途 的必修课。方圆之间,无穷智慧,唯有时时躬身自省、审视 内心,方能不断翻越一座座山,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方圆之周兮,人生之至理 《易经》曾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诚如斯 言,“方”与“圆”皆是人生之大道,故我认为“方”是做 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方至人生 之巅,故曰:方圆之周兮,人生之至理。(首段,点明中心 论点,照应标题,引用所给材料。)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三元思辨作文写作指导+课件
高考真题
考情——2023年全国甲卷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人·技术·时间
考情——2022年新高考Ⅱ卷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 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 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妙手和俗手的关系: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俗手看似 合理,其实受损,指违背规律、不重基础、好高骛远。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 但不重视本手,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可见,妙手和俗手之间基本是对立的关系,俗手是我们所要规避的。
俗手和本手的关系 从表面看,俗手与正常下法所差无几,但实际上是错着,是不高明的下法。对于初 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力避俗手,棋力才会提高。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知识梳理
10分钟
一、“三元”关系作文审题存在的问题
1.对作文材料中关键概念内涵理解不准确、不透彻,对概念之间的内在 逻辑关系不清晰,或强牵关系而不合事理;
2.无视三元关系的整体性,片面截取材料一小部分内容,审题狭隘,立 意片面,逻辑关系混乱,不能体现思辨色彩。
方法二、自行建构“暗含关系”
试题材料所构建的三元关系是提示、引导。三元关系是多元的、开 放的,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也不是唯一的,立意角度也是自由的。
因而,要对命题者所列的三元关系进行仔细揣摩,用对立统一、主 观客观、内因外因、主要次要、联系发展等哲学观点原理,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严谨准确地分析构建三元概念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 但无论建立怎样的关系,都要符合逻辑,符合事理、不能照抄照搬、 牵强附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规则的讨论,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只是说:“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 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只说争论而不表 明写作倾向,让试题在思辨中又充满了开放。
此作文题表面看似漫画作文题,实则为社会现象评 论型作文题,要求考生就事论事。同时,此作文题又充满 了思辨性,即要求考生一定程度上联系现实,全面地思考 “分数”的意义,思考表扬与批评的运用,思考孩子成长 过程中的进步与退步问题,思考如何科学地对待孩子的成 长问题。 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与“掌印”的寓意, 从教育方式的角度看,可以这样立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 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 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 如果写议论文,要求就事论事,对漫画所揭示社会现 象发表看法,再分析其原因与危害,最后指出解决的办法。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以“分数”的线索,记叙成长过程中 的酸甜苦辣,用故事引起读者对“唯分数论”教育方式的
以上三种写法,可根据自身的写作水平来选择
其一。“定点钻探,不及其余”属于基础写法,高
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二类文;“八二比例,重点突
出”属于较高层次的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 一类文下;“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属于高层次的
Hale Waihona Puke 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一类文上。
二 、误区警示
1. 观点不明 因试题材料蕴含有多个观点,又因一些考生极 力想辩证分析,所以极易将多个观点杂乱地出现 在文章中,进而造成文章中心不明确。如2016年 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考生一会儿 赞同虚拟世界,一会儿赞同现实世界;一会儿又 反对虚拟世界,一会儿又反对现实世界。
2. 八二比例,重点突出
所谓“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就是 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 可选取任一观点将其作为全文的主观点, 并将此观点当成文章的重点来写,用墨 要占全文的80%,而对于其他的观点, 只需略谈一下,用墨占全文的20%即可。 如《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一文主体 片段——
2. 八二比例,重点突出
2. 多元矛盾型。
所谓多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多个观点, 这些观点或呈并列关系,或呈对比关系,或呈互补关系。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 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 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 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 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
指导
一 、题型归纳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试题特点:对试 题材料所探讨的话题,试题材料中往往 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或多个观点。 这些观点在结构上一般是并列关系,在 内涵上一般是对立统一关系。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从矛盾的对立面来看,可分为两 大类—— 1. 二元矛盾型。
所谓二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 结尾处提供两个对立的观点。如2015年浙江卷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 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 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 于800字。④ 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材料的第一部分赞同文章与人品是一致的,而第二部分则认为文章 与人品不一定一致,两个观点呈并列、对比关系。
2.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如《前进的脚步,生存的阵痛》之片段——
早在1984年,好莱坞电影《终结者》就让人们感觉 到了机器人的威胁。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2025年全球 四分之一的工作,将被智能软件系统或机器人代替。英 国牛津大学研究称,未来20年,英国35%现有工作将自 动化,而高达47%的美国就业岗位将被机器人占有。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现实)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 虽有太多生存的阵痛,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任何 人也阻挡不了的时代前进的脚步,与其拼命抵挡,不如 张开双臂拥抱这全新的生活。(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人工 智能)
是谁在国家尴尬之时挺身而出,丝毫不害怕“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寂寞, 带着车马粮奴告别绿柳清河,离开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的长安,甘赴寒风与沙石 吹打的大漠?是你,昭君,用勇气击败对西域的害怕,用大义担当起使国家免遭 战火的责任,才替大汉朝撑起一片安定、平和的天空。又是谁顶着各方压力,无 所畏惧,只身前往虎门,一把火烧尽鸦片,说“只要我在一天,就决不让鸦片销 进中国”?是你,林则徐,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担当 起民族存亡的责任。你们不害怕吗?当然害怕。但你们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便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了所有的恐惧,铸就了人生的辉煌。 相反,是你,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为“永不起用”的条文所吓坏了,为那 里的“穷山恶水”所吓坏了,你害怕了,害怕得忘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的圣人训,于是,你整日寄情山水,毫无政绩可言。 所以,害怕与不害怕不在于你所面临的境遇,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 你是否拥有一颗积极、乐观地战胜困难的心。
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 知……但我们为这些不害怕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有所害怕, 心存敬畏。 有所害怕,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地震频发、 多种生物灭绝?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自然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 畏人类的历史。德国总理惊世一跪赢得世人的敬重,为何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篡 改教科书?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历史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有所害怕,敬畏我 们的文化。当《宫》《抗日奇侠》等各种穿越剧、“神剧”不断被搬上荧屏时, 当西北大学“校董成神”时,当杜甫很忙时,我们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又在何方? 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那样我们将裹足不前。张无忌优柔寡断, 瞻前顾后,终难成大器;李斯害怕失去权势,残害同窗韩非,自己也难逃被戮。 所以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才是人生之智慧。
二 、误区警示
2. 结构失衡
对于试题材料中的多个观点,一些考生在行文 时喜欢平均用墨,即用一半笔墨赞同其中一个观 点,用一半笔墨赞同其他观点,故在结构上呈现 出5 ∶ 5之式,这是严重的因重点不突出而造成的 文章结构比例失衡。
二 、误区警示
3. 认识较浅
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一类文的立意在于写出二元矛盾 与多元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些考生也试图写出其之 间的辩证关系,但仅仅将其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而已,故 而显得认识肤浅。如2016年江苏卷“有话则短与无话则 长”,有些考生仅仅写出有话则短的内涵是内敛、无话 则长的内涵是个性的张扬,至于个性的内敛与张扬之间 的辩证关系则没有深度解读。
【思路演练】
1. 定点钻探,不及其余
所谓“定点钻探,不及其余”,就是对 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只需 选取任一观点并将其作为全文的唯一中心观 点即可,而对于其他观点可避而不谈。如 《不害怕铸就辉煌》一文主体片段——
【思路演练】
1. 定点钻探,不及其余
不害怕铸就个人辉煌。因为不害怕,项羽之于巨鹿, 破釜沉舟;因为不害怕,韩信之于井陉,置之死地而后生; 因为不害怕,郭川成为第一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 人;因为不害怕,比尔·盖茨敢于放弃学业,选择创业。 不害怕铸就民族辉煌。因为不害怕,马云对阿里巴巴 大胆尝试;因为不害怕,海尔敢于突破以科技创新求发展; 因为不害怕,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因为不害怕,中 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3. 兼顾多者,辩证分析
所谓“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就是对于试题 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可兼顾两者或多 者,将其放在一起辩证分析。如:既看到其正面, 又看到其反面;既关注现象,更思考其原因与实 质;既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既关注其影响, 更思考其解决方案等。如《荡起双桨》一文主体 片段——
3. 兼顾多者,辩证分析
三、抢分之道
因此类新材料作文考查的重点是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所以考 生最好从“兼顾多者,辩证分析”的角度上构思。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写出二元矛盾与多元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1. 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为生命灵魂修炼》之片段——
木心于《狱中札记》中评价自己当时的生命姿态:“我白天是奴隶,晚上 是王子。”白天对于现实的妥协,并非是对夜晚翩然起舞的亵渎,生命于妥协 中往往更能向前行走。故妥协是为生命灵魂修炼的墓奠而并非镣铐。(指出妥 协的实质)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将妥协理解成对物质的卑躬屈膝,更误 认为这是一种生命的常态。于是我们看到,庸俗消费主义潮流下精神河流裸露 出的河床,“物质至上”的至理名言导致人们在灵魂荒原上的迷惘游荡…… (列举现象)如此种种,是人们在与现实的妥协中失去如河流般“大江东去” 的坚决与勇气,是人们面对空虚生活下的心灵之花的枯萎,灵魂之声的消散, 更是对妥协是为生命灵魂修炼的墓奠的曲解。(指出现实中种种妥协现象的本
3.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
如《远近结合,感知自然》之片段——
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 (从近处感知自然的好处)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完全把握天 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高效地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 于人类。(从近处感知自然的弊端)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 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进而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 既可亲身体验自然,又能了解有关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利用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的好处)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 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 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 美。(指出与自然相处的恰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