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D对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效果的研究

TMD对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效果的研究
TMD对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效果的研究

第26卷,第1期

2010年3月

世 界 地 震 工 程W ORLD E ARTHQUAKE ENGI NEER I N G

V o.l 26N o .1

M ar .2010

收稿日期:2009-01-07; 修订日期:2010-01-0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Q20092501);襄樊学院青年项目(2009YB020)

作者简介:秦 丽(1976-),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抗震方面的教学和研究.E m ai:l gracieq1@e m ails .b j u t .edu .cn

文章编号:1007-6069(2010)01-0202-05

TMD 对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效果的研究

秦 丽1,2

,李业学1

,徐福卫

1

(1.襄樊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湖北襄樊441021; 2.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摘 要:TMD 对简谐激励和风荷载引起振动的控制效果得到了一致的肯定,然而关于T M D 地震控制的效果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文中比较了几种有代表性的T M D 参数优化方法所确定的T M D 参数;利用MAT LAB 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同方法所确定的TMD 参数用于地震控制时,控制效果的差别;从反应谱的概念出发,研究TMD 对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控制效果。结果表明,TMD 总体上对于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响应是有控制效果的,结构本身响应越大,控制效果越好;结构本身响应很小的时候,T M D 有放大结构响应的现象,但由于结构本身响应很小,放大后的结构响应也不会导致结构有破坏的危险。关键词:TM D;地震响应;反应谱;单自由度主结构中图分类号:TU 435;P315 966 文献标志码:A

R esearch on control effectiveness of TM D to structural seis m ic res ponse

Q IN L i 1,2

,L I Yexue 1

,XU Fuw ei

1

(1.C oll ege of Arc h itecture and C i vilEng i neeri ng ,X iangf an Un ivers i ty ,X iangf an 441021,Ch i na ;2.C ollege of Arch i tecture and C i v ilEng i neeri ng ,B eiji ng Un ivers i ty of Techn ol ogy ,Beiji ng 100022,Ch ina)

Abst ract :The contro l effecti v eness of T MD to v i b rati o n caused by har m onic excitation and w ind is affir m ed by all

t h e researchers ,w hile there is no t co inc i d ent conclusion about the contro l effectiveness ofTMD to m iti g ate structura l seis m i c response .In th is paper ,t h e differentm ethods for TMD para m eter opti m izati o n are co m pared and their seis m ic control effectiveness is co m par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 f response spectra ,t h e control e ffectiveness of T MD for a SDOF syste m seis m ic response is st u died .The resu lts de m onstrate thatTMD is effective to m itigate seis m ic re sponse of t h e SDOF in genera.l

K ey w ords :T MD;se is m ic response ;response spectrum;SDOF struct u re

引言

T MD 作为一种减振消能装置,安装和维护价格很低,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广泛。在结构减振控制中受到较多的关注,目前已经有不少高层建筑成功运用TMD 来控制结构的风振。

T MD 的控制效果取决于它的参数,质量比(TMD 质量与结构质量之比)、阻尼比、频率比(T M D 频率与结构基频之比)。因此很多相关的理论研究都致力于T MD 的参数优化。最经典的是Den H artog [1]

提出的利用无阻尼单自由度结构-TMD 系统的主结构位移的传递函数来确定的T MD 的最优参数。此后,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确定T MD 最优参数的方法,限于篇幅在此只介绍与文中内容相关的有代表性的研究。W arbur ton (1982)

[2]

总结了无阻尼结构简谐和白噪声激励下,以结构的位移响应最小化为目标时,T MD 的最优参

数。对于有阻尼主结构的情况,TMD 的最优参数不能通过解析法得到,Sadek(1997)[3]

等用数值寻优的办法

得到用于地震控制的T MD 的有阻尼结构的最优参数;Tsai(1993)[4]

也得出了适用于有阻尼结构的TMD 的

最优频率比和阻尼比。

关于TMD 的控制效果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TMD 对简谐激励和风荷载引起振动的控制效果得到

了一致的肯定。由于地震激励的复杂性,目前关于TMD 地震控制的效果还没有一致的结论[5-7]

。研究结论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所选结构模型的差别、地震波特性的差异和评价TMD 有效性指标的差异。研究TMD 地震控制效果的方法通常有2种:(1)研究特定结构在实际地震波作用下TMD 的控制效果;(2)采用白噪声或者过滤白噪声作为输入,采用随机理论研究T MD 的控制效果。前者容易由于所选结构和地震波特性的差异,而得出不同的结果;而后者所采用的输入模型并不能全面而准确地代表地震荷载的特性,从而不能准确地预测T MD 在实际地震时的控制效果。

根据上面的回顾,本文的目的是:(1)研究现有T MD 最优参数确定方法用于地震控制时的效果;(2)从反应谱的概念出发,研究单自由度结构的T MD 地震控制效果。这样,可以避免选用结构周期的差别带来的控制效果的差异,更容易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1 T MD 的作用原理

由Den H artog 提出的经典无阻尼T MD 的工作原理是TMD 的恢复力作为主结构的阻尼力,始终阻碍结构的运动。为了清楚地解释TMD 的作用原理,可以先看图1中熟知的单自由度结构传递函数的幅值和相位图。从图1可以看出,当外界输入的频率与结构频率之比为1时,结构运动的幅值最大,而相位关系是落后输入90度。注意到结构对TMD 来说也是频率为 M 的激励,如果把图1中横轴坐标 g / M 换成 M / t ,纵轴坐标x M /x g 换成x t /x M ,图1就变成T M D 相对于结构运动的传递函数幅值和相位图了。同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 M / t =1,也就是T M D 的频率与结构振动频率相等时,TMD 的幅值最大,相位落后结构90度。在这种情况下,T MD 位移和结构速度的相位是一致的,也就是说,TMD 恢复力始终与结构的速度方向相反,对结构运动始终起阻碍作用;而且此时TMD 的幅值最大,控制力的大小也是所有情况下最大的。这就是平常所说的TMD 的调谐状态。图上还可以看出,TMD 阻尼增大会降低T MD 的运动幅值,也就会减小控制力的大小,这说明TMD 的阻尼太大是不合适的。但考虑到TMD 和结构系统将会组成新的2自由度结构,有2个共振峰值,TMD 必须有一定的阻尼才能有效降低共振峰值,使TMD

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有效。

图1 单自由度结构传递函数幅值和相位

F i g .1 Am plitude and phase o f transfer functi on of SDO F syste m

值得指出地是,调谐状态实际是指结构振动频率和TMD 频率一致,而不是指结构的原有频率和TMD 的频率一致。之所以从图1得出调谐状态是 M / t =1,是因为没有考虑TMD 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事实上,T MD 的存在会改变结构的振动频率。质量比较小的TMD 对结构的振动频率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调谐意味着 M / t 1;而对于质量比较大的情况,由于相互作用的关系,T MD 的存在会改变主结构的频率,而且质量比越大,相互作用越明显。这也是T MD 的最优频率是随质量比的增大而降低的原因。

2 T MD 的参数优化

T MD 参数的选取对TMD 的控制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比较各种T MD 最优参数的确定方法对于

203

第1期 秦 丽,等:T M D 对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效果的研究

T MD 地震控制的效果,选用以下4种有代表性的TMD 最优参数的确定方法。

(1)Den H artog 提出的不考虑主结构阻尼的T M D 最优参数设计方法

f opt =

11+

opt

=

3 8(1+ )

(2)W arburton(1982)提出的用于单自由度无阻尼结构,在白噪声激励下,TMD 的最优参数:f opt =

(1- /2)1+ op t =

(1- /4)

4(1+ )(1- /2)

(3)Tsa i(1993)推出的适用于有阻尼结构受到基底激励时T MD 的最优参数的确定公式

f op t =

1-0.5

1+

+

1-2 2

p -1

-(2.375-1.034 -0.426 ) p -(3.730-16.903 +20.496 )

2

p

s =

3 8(1+ )(1-0.5 )

+(0.151 p -0.170 2p )+(0.163 p +4.980 2

p ) (4)Sadek 提出的一种以结构-T M D 系统前2阶模态的阻尼比相等并且最大为目标,确定T M D 最优频率比和阻尼比的方法,也是适用于有阻尼结构的公式

f op t =

1

1+ 1-

p

1+

opt =

p 1+ +

1+

这4种确定TMD 最优参数的方法(以下简称TMD1,T MD2,TMD3,TMD4),在形式上有很大差别,选取最优参数所用的方法也都不相同,图2表示了用4种方法确定的

TMD 参数随TMD 质量变化的曲线。从图2可以看到,4种方法确定的TMD 参数频率在TMD 质量比小于0.1时,差别不大;对于TMD 的阻尼比,T MD4明显大于其它3种方法。在以下的内容中将比较这4种方法哪个效果更好。

图2 4种TM D 参数优化方法所选TM D 参数

F ig .2 TMD para m eters usi ng f our different para m etr i c opti m i z i ng m ethods

3 单自由度结构的T MD 地震控制效果

反应谱是一系列不同频率单自由度结构在地震输入下最大反应连接而成的曲线,表现该地震波作用下各种不同频率结构的反应大小。另外,还可以用加速度反应谱除以地面运动加速度的最大值形成正规化反应谱。借助反应谱的概念,比较地震波作用时,有无T MD 两种情况下,不同频率单自由度结构的反应最大值,来全面地研究T MD 对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控制效果。地震波除选取常见的地震波,如E l Centr o ,Taft 等外,还选取来自SAP2000时程库中的地震波,总共32条(见表1)。主结构的阻尼比选为0.02。主次结构质量比选为0.05。

图3和图4是常见地震波E lC entr o 和Taft 作用下的单自由度结构在有无TMD 的情况下加速度和位移响应谱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到,位移反应谱和加速度反应谱有类似的规律。在无T MD 控制时,结构反应谱曲线有明显的峰值,加TMD 后,这些峰值被显著削弱;而如果无T M D 时,结构反应谱值本身就比较小,增加T MD 则没有明显的效果。考虑到无控反应本身就较小的情况下,结构没有破坏的危险,此时的控制效果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还可以看出4种TMD 参数的选择方案对于此处的0.05的质量比,其控制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这也印证了前面的结论,当TMD 质量比小于0.1时,4种参数选择方案所得到的T MD 频率比和阻尼比差别不大。

204世 界 地 震 工 程 第26卷

表1 模拟用地震波列表T ab l e 1 Earthquake w aves li st

序号地震波峰值(c m s -2)

序号地震波

峰值(c m s -2)

1

E l Cen tro 341

17

NEWHALL-LA2

576 12Taft ns 17618迁安波121 73澜沧波50619M EXCO NS 166.74ALTADENA 1438.920OAKLAND1281.45ALTADENA 2175.621OAKLAND2265.56CORRALI TOS1617.722PETROLI A1578.17CORRALI TOS2469.423PETROLI A2649.48HOLL I STER1361.924PO M ONA -4T H 1182.19HOLL I STER2174.525PO M ONA -4T H 220310CENTURY C I TY 1217.326SANTA MON ICA1362.611CENTURY C I TY 2250.727SANTA MON ICA286612LEXI NGTON DA M 1433.628SYL MAR -COUNTY1826.813LEXI NGTON DA M 2401.629SYL MAR -COUNTY2592.614LUCERNE ALLEY1668.230YER M O -FI RE STAT I ON1148.615LUCERNE VALLEY1689.431YER M O -FI RE STAT I ON2

24016

NE W HALL -LA1

578.2

32

人工波

400

图3 E l Centro 作用下单自由度结构响应谱F ig .3 S tructura l response spectru m under E l Centro wave

图4 T aft 波作用下单自由度结构响应谱F ig .4 S tructural response spectru m under T aft wave

为了用简洁的方式全面地考察TMD 对单自由度结构的控制效果,可以计算加TMD 时结构反应谱与没有T MD 时结构反应谱的比值。考虑到上面得出的结论:对于0.05的T MD 质量比,几种TMD 参数优化方案的控制效果差别不大,下面分析中用Den H artog 提出的TMD 参数优化方法(T MD1)。图5给出了所有地震

波的反应谱比值,可以看出大部分点都落在纵坐标为1横线的下面,说明T M D 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减小结构的响应的。那么少数纵坐标值大于1的点是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是不是由这些点可以得出T M D 无效的结论呢?我们来分析其中一条来自SAP2000时程库的名为P OMONA-2.TH 的地震波作用下,无T MD 和加T MD 结构正规化加速度谱和加TMD 与无T M D 两种情况下加速度反应谱比值的关系(图6)。从图中可以看到反应谱比值的峰值(也就是控制效果最差或者放大结构反应)对应着无TMD 正规化反应谱的陡峭低谷,也就是说在无TMD 的结构反应出现突然低谷时,加TMD 会对结构响应一定程度地放大。这是因为加T MD 相当于增大结构阻尼,会使正规化反应谱曲线变得平缓,除了会降低峰值,有时也会填平低谷。而此时T MD 对结构响应的放大远不会使结构响应大到会危害结构安全的地步。所以不能因为个别不会响应结构安全的响应放大现象得出TMD 无效的结论。

205

第1期 秦 丽,等:T M D 对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效果的研究

图5 32条地震波作用下反应谱比值

F i g .5 Struct ura l response spectru m ra ti o unde r 32

waves

图6 POM ONA 4TH 2地震波作用下加速度放大系数

F i g.6 Amp lify i ng factor of struc t ura l acce l e ra tion under POM ONA 4TH 2w aves

4 结论

文中比较了不同的TMD 参数优化方法用于地震控制时效果的差别。基于反应谱的概念研究了TMD 对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响应控制效果,避免了结构选择不同可能造成的研究结果的差异,为了研究结果更为全面,采用了代表不同场地类型,频谱特性各不相同的32条地震波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的

T MD 参数优化方法所得到的TMD 频率比和阻尼比随质量比的增大差别变大,相对而言,频率比差别较小,而阻尼比差别较大。但当质量比小于0.1时,阻尼比和频率比差别都不大,不同的TMD 参数优化方案得到的参数对TMD 单自由度结构的控制效果影响不大。(2)对于单自由度结构,TMD 对其地震响应总的来说是有控制效果的,结构本身反映越大,控制效果越好;在结构本身反映很小的时候,也就是结构自振周期和地震的卓越周期差别较大时,TMD 对结构响应没有控制效果,有时甚至会放大结构的响应,但由于这种情况下,结构本身响应很小,放大后的结构响应也不会导致结构有破坏的危险。

总的来说,T MD 能有效控制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响应,或者说能控制结构的第1模态的响应,然而研究证明,由于地震荷载含有丰富的频率分量,可能会激起结构的多个模态,TMD 可以控制结构的第1模态,但结构的高阶模态响应也可能会占主要地位,从而消弱TMD 的整体控制效果。关于结构高阶模态对TMD 地震控制效果的影响,以及TMD 的存在对结构高阶模态响应的影响等问题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

参考文献

[1] Den H art og J P .M echan i calV i brati ons[M ].4t h ed .NY:M c Gra w H il,l 1956.

[2] W arburton G B.Op ti m um absorber para m et ers f or vari ou s co m b i nati ons of response and excit ati on p ara m eters[J].E arthqu ake Engi n eeri ng and

S truct u ralDyna m ics ,1982,10(3):381-401.

[3] Sadek F ,M ohraz B,T ayl or A W,et a.l A m et hod of es ti m ati ng the para m eters of tuned m ass da m pers f or sei s m ic app licati ons[J].E art hquak e

Engi n eeri ng and Stru cturalDyna m ics ,1997,26(6):617-635.

[4] TsaiH C ,L i n G C .Opti m um tun ed m ass da m pers f or m i n i m i z i ng steady state res pon se of s upport excited and da m ped stru ctures[J].E art hquak e

Engi n eeri ng and Stru cturalDyna m ics 1993,22(11):957-973.

[5] 周锡元,阎维明,杨润林.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和振动控制[J].建筑结构学报,2002,(2):2-12.

Zhou X i yuan,Yan W ei m i ng ,Y ang Run li n .Seis m i c bas e is o l ation ,energy dissi p ati on and vi b ration con trol of hu il d i ng struct u res [J].J ournal of Bu il d i ng S truct u res ,2002,23(2):2-12.

[6] 罗群(译).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振动控制效果[J].世界地震工程,1995,10(1):59-65.

Luo Qun .V i brati on con trol effecti ven ess of tuned mass da m per[J].W orld Earthquake Engi n eering ,1995,10(1):59-65.

[7] K ayn ia A M,V enezi an o D ,B i ggs J M.S ei s m ic effectiveness of tun ed m ass da m pers[J].J .S truct .D i v .ASCE,1981,107(8):1465-1484.

206世 界 地 震 工 程 第26卷

框架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的计算模型

框架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的计算模型 摘要:在结构进行地震响应时程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结构的计算模型,以便确立结构的层间刚度。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计算模型是结构进行地震响应时分析的主体,由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两部分组成。其中几何模型反映了结构计算模型的几何构成,物理模型反映了材料或构件的力学性能。目前在工程上常用的计算模型主要有层间模型、杆系模型和杆系—层间模型。本文针对这三种模型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它们的优缺点展开论述。 1前言 在求解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时,必须要计算结构的刚度矩阵[k],而要计算结构的刚度矩阵[k],就得确定结构的计算模型。因此,确定结构的计算模型是结构进行动力分析时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多层框架结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模型是层间模型、杆系模型和杆系—层间模型。 2 层间模型 层间模型是在假定建筑各层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穷大,水平地震作用下同层各竖向位移相同,以及建筑结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相重合,水平地震作用下没有绕竖轴扭转发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这种模型中,将结构视为一根竖向杆,结构的质量集中于各楼层处,如图1(a)所示。 (a) (b) (c) (d) 图1 层间模型 (a)层间模型一般形式;(b)层间剪切模型;(c)层间弯曲模型;(d) 层间弯剪模型计算时,层间模型取各层为基本计算单元,采用层恢复力模型来表示地震作用过程中层刚度随层剪力的变化关系,而不考虑弹塑性阶段层刚度沿层高的变化。其几何模型相当于串联质点模型,物理模型的重要参数是层间刚度及其非线性变化规律。根据结构形式、构造特点以及结构侧向变形情况不同,层间模型又分为层间剪切模型、层间弯曲模型及层间弯剪模型,如图1(b)—(d)所示。其中,层间弯曲模型主要用于结构侧向变形以弯曲为主的剪力墙结构中。 而在进行框架结构动力分析时,常用的层间模型是层间剪切模型和层间弯剪模型。当框架横梁与柱的线刚度之比较大时,即“强梁弱住”型框架结构,在振动过程中各楼层始终保持水平,结构的变形表现为层间的错动,其侧向变形主要是层间剪切变形,那么应该采用层间剪切模型。 当框架梁对柱的约束相对较弱时,如一些高层框架,即“强柱弱梁”型结构,其侧向变形包含有层间弯曲和剪切两种成分,层间剪切模型已不能完全反映其变形特点,那么应该采用层间弯剪模型。 层间模型的优点在于自由度数较少,动力方程逐步积分所耗时也较少,但方法比较粗糙,计算精度较差,无法求出结构各杆件的时程反应,也不能确定结构各杆单元的内力和变形。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层间模型主要是用于确定结构的层间剪力和层间侧移,以校核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是否超过层间极限承载力和检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位置。 3 杆系模型 杆系模型是较为精确的计算模型,它是在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绝对刚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模型将整个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离散为杆元,以结构的各杆件作为基本计算单元,将结构的质量集中于框架的各个节点,如图2所示。

地震动力响应问题方法研究进展

地震动力响应问题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对边坡问题的认识也不断 完善,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土石坝地震动力响应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比较 丰硕的成果,而且关于边坡地震动力响应问题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完善。目前,最 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拟静力法、Newmark 滑块位移法和动力有限法。 静力计算的基础上,将地震作用简化为一个惯性力系,将 其所产生的惯性力假定为一个恒定的静力,并将其作用在边坡潜在的不稳定滑体 上,然后根据极限平衡理论,求出边坡的抗震安全系数,其核心是设计地震加速 度的确定问题;随着对边坡动力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最早把坝坡认为是变形体 的是Mononobe HA 等人,并开始了以变形体的观点来探究土质边坡的动力反应 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剪切楔法模型的概念,发明了边坡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 剪切楔法;随着边坡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不断发展,到20 世纪中期,Newmark 通 过假定滑移面的方法来确定变形体的屈服加速度值,并采用动力分析手段来判定 是否产生滑移,并估算其永久位移,然后根据潜在变形来评价土坝坝坡的动力稳 定性,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有限滑块位移法;周健、徐志英等发展了基于粘弹性本 构关系的动力有限单元法,黄建梁等借用Sarma 法进行了地震稳定性的动态理论 分析,在同时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动基础上,给出了坡体临界加速度计算公式, 建立了根据水平和铅直地震加速度时程估计坡体失稳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 的方法,解决了地震加速度时程的确定问题、地震过程中坡体抗滑强度的衰减问题和孔隙的动态响应问题及坡体稳定性的评价问题;薄景山建立了计算土质边坡 地震反应及评价其动力稳定性的数值分析模型;我国学者王思敬较早的研究了岩 体边坡的动力问题,通过振动模拟试验探索并建立了边坡块体运动的动力微分方 程,通过数值积分求得块体滑动的动力学特征,即块体运动加速度和块体相对基 岩的运动加速度、运动速度和位移曲线 多种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3 种(贾俊) [10] :a.解析方法;b.物理模 拟方法;c.数值模拟方法。 l)解析方法 边坡根据临空面的数目可以分为单面坡和双面坡(比如坝坡)。双面坡有两个 自由面,它的动力反应三量(速度、加速度和应力)的分布规律可以采用解析的方 法—剪切楔法来获得。一维剪切楔法是1936 年由Mononobe 等提出的,随后大 量的文献对该法进行了改进,并把它推广到三维情形。对于顺层岩质边坡,大多 只有一个自由面,因此其基本属于单面坡,解析的方法对单面坡是无能为力的。 (2)物理方法 物理模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能较为合理的揭示事物的本质,但是由于 受实验材料、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技术等限制,物理模拟无法保证模型与原型的真 正相似。同时,物理模拟会存在尺寸效应问题,要研究边坡在整个剖面上的动力 响应规律,在动力作用过程中必须在边坡体内布置大量的监测点。这对于物理模 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3)数值模拟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形式与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形式与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摘要:随着人口的在激增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开始狂飙式的增长。然而,城市的空间有限,地面空间已经被充分利用,人们的视线开始转为地下,地下结构的开发缓解了城市的地面压力。然而,由于地下结构的抗震技术的发展还并不成熟,在地震后,往往会造成地下结构的损坏甚至直接丧失继续工作的能力,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在此文中对地下结构的震害形式以及近年来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以加深对地下结构震害的了解,并引起人们对地下结构抗震减震的重视。 关键词:地下结构抗震,震害形式,抗震分析,抗震减震 0 引言 地震是自然界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然而,这种地震不仅仅会给损害人们的财产安全,更有甚者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以往的抗震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建筑。认为地下结构受到的外界环境较少,各方向约束较多,刚度较大,且高度较小,加之过去地下结构的建设规模相对较少,地下结构受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的严重破坏的相关资料也较少,因此地下结构的工程抗震研究及设计长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M8.2),震区内116座铁路隧道,有82座受到破坏;1952 年美国加州克恩郡地震(M7.6),造成南太平洋铁路的四座隧道损坏严重;1976年唐山地震(M7.8),唐山市给水系统完全瘫痪,秦京输油管道发生五处破坏;1978年日本伊豆尾岛地震(M7.0)震后出现了横贯隧道的断裂,隧道衬砌出现了一系列的破坏;特别是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M7.2)中,神户市及阪神地区几座城市的供水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其中神户市供系统完全破坏,并基本丧失功能。神户市部分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大开站最为严重,一半以上的中柱完全倒塌,导致顶板坍塌和上覆土层大量沉降,最大沉降量达2.5m。 地震对地下结构造成大规模破坏的同时,地震对地下结构的安全性构成的威胁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地下结构工程抗震从业者在震后获取了大量的地震动作用在地下结构上产生的动力特性及影响结构动 力响应的影响因素等宝贵资料,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减震领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关于地下结构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的文献大量涌现。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地下结构抗震进行阐述,并且有不少理论转化为工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论证。笔者试图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本文中简要介绍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以及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以便加深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了解,也可增加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重视程度。 1 地下结构震害 由于所处环境、约束情况等的差异,地下结构的破坏形式与结构破坏的影响因素与地上结构有很多不同之处。 1.1 地下结构震害形式 以下以日本阪神地震为主要对象,结合其他地震造成的震害,总结了地铁车站、地下管道、地下隧道的主要震害形式。

TMD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_朱以文

收稿日期:2003-10-26; 修回日期:2003-11-22 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资助项目(KJ 00-03-26-01) 作者简介:朱以文(1945-),男,教授,主要从事计算力学和结构防灾减灾研究 文章编号:1000-1301(2003)06-0174-05 TM D 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 分析的虚拟激励法 朱以文,吴春秋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对于频率分布密集或受频带较宽的地震激励的结构,其响应不再以某一单一振型为主,须考虑采用多点控制。本文对受T M D 多点控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文中建立了带有多个子结构系统的以模态坐标和子结构自由度为未知量的统一运动方程。针对所得方程为非对称质量、非对称刚度、非经典阻尼的情况,本文给出了使用直接法求解的格式。地震随机响应分析采用了虚拟激励法,可以考虑各振型之间的耦合项,计算量小且精度高。本文的方法适用于带有多个子结构的系统的一般性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点控制;主结构;子结构;随机地震响应中图分类号:P315.96 文献标识码: A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for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 with MTMD ZH U Yi -wen ,WU Chun -qiu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 ,W 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 A bstract :The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no t constituted with one sing le mode shape w hen the frequency distri -bution is dense o r the earthquake excitation 's frequency band is w ide .At this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he multi -point control sy stem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w ith M TMD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uniform dynamic equation w ith mode coordinate and slave system 's DOF as variables is established fo r the system w ith multi slave sy stem .The equatio n has asy mmetric mass m atrix ,asymmetric stiffness matrix and nonclassical damping m atrix ,and the direct solving format is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is studied by using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thus the coupling items between modes can be considered .The calculation is cheap and precision is high .The method in this paper is adaptable to the general case of the sy stem with multi -slave structures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wo rth .Key words :multi -point control ;master structure ;slave structure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1 引言 对于高层建筑、大跨桥梁、高耸塔架等高柔结构采用TMD (Tuned Mass Damper )减小风振及地震响应是有效的,这一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TMD 对建筑结构的功能影响较小,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控制元 第23卷第6期2003年12月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EA RT HQ UAK E ENG IN EERI NG A ND ENG IN EERIN G V IBRA T ION V ol .23,No .6 Dec .,2003DOI :10.13197/j .eeev .2003.06.028

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在多位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鄙人终于对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其求解步骤整理出来,以便各位参阅,同时,尚有一些问题,欢迎各位讨论! 为叙述方便,举一简单实例: 在侧水压与顶部集中力作用下的柱子的地震反应谱分析,谱值为加速度反应谱,考虑X与Y向地震效应作用。已知地震影响系数a与周期T的关系: a(T)= 0.4853*(0.4444+2.2222*T) 0

!进行模态求解 ANTYPE,MODAL MODOPT,LANB,30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 /SOLU ANTYPE,SPECTR SPOPT,SPRS,30,YES SVTYP,2 !加速度反应谱 SED,1,1 !X与Y向 FREQ,0.2500,0.2632,0.2778,0.2941,0.3125,0.3333,0.3571,0.3846,0.4167 FREQ,0.4545,0.5000,0.5556,0.6250,0.7143,0.8333,1.1111,2.0000,10.0000 FREQ,25.0000,1000.0000 SV,0.05,0.0797,0.0861,0.0934,0.1018,0.1114,0.1228,0.1362,0.1522,0.1716 SV,0.05,0.1955,0.2255,0.2642,0.3152,0.3851,0.4853,0.4853,0.4853,0.4853 SV,0.05,0.2588,0.2167 SOLVE FINISH !进行模态求解(模态扩展) /SOLU ANTYPE,MODAL EXPASS,ON MXPAND,30,,,YES,0.005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合并模态) /SOLU ANTYPE,SPECTR SRSS,0.15,disp SOLVE FINISH /POST1 SET,LIST !结果1 /INP,,mcom

大型地下结构三维地震响应特点研究

第43卷第3期2003年5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Jour 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 .43,No .3May 2003 文章编号:1000-8608(2003)03-0344-05 收稿日期:2002-04-01; 修回日期:2003-03-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209002);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2130). 作者简介:陈健云*(1968-),男,副教授;林 皋(192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型地下结构三维地震响应特点研究 陈健云*, 胡志强, 林 皋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摘要:采用阻尼影响抽取法分析了地下结构无限围岩介质的动刚度特性,建立了岩石地下 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相互作用分析时域模型,比较研究了地下结构-围岩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机制、无限围岩动刚度及结构特性等各种主要因素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指出几种常用地下结构地震响应近似分析方法只在一定条件下适用,无限介质的阻尼特性对结构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下洞室;地震反应分析;动刚度;优化;阻尼影响抽取法中图分类号:T U 35;TU 9;TV3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地下空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然而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 系列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不少地下结构遭受破坏.由于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地下结构的动力特性十分复杂,其响应特点与地面结构有明显的差别.研究表明[1] ,对地下结构采用施加惯性力的地震响应分析,即使采用几倍于结构尺寸的地基离散模型,施加不同的边界条件对地震位移响应的影响可达10倍,应力差别达5~6倍. 目前各种实际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仍以各种近似方法为主.包括各种拟静力方法,如位 移响应法[2、3] ,地基影响参数通常根据简化假定采 用经验参数.动力近似分析通常将结构简化为二维问题处理[4],对于地下管线等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于处于比较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的地下结构,或者形式较复杂的大型地下空间结构,要合理地反映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则必须进行三维动力响应分析. 当前常用的地下结构三维地震分析方法,主要有在模型外边界施加各种人工透射边界解决能量向无限远处辐射[5]的波动分析方法;以地下结构为主体,围岩的作用通过相互作用力来求解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6] ,通常采用有限元、边界元、 解析法或半解析法等耦合求解;以及在外边界施 加粘性阻尼器的惯性力方法.前两种方法属于较精确的数值方法,后一种方法则为近似方法. 由于围岩介质对结构的动力影响在时间与空 间都是耦合的,较精确的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具有一定难度,时域求解复杂且求解代价很大. 本文采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结合溪洛渡超 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地震响应分析,研究动力相互 作用运动方程中各主要因素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为地下结构的简化分析提供依据. 1 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相互作用分 析方法 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主要采用各种耦合 方法,如有限元与边界元的耦合分析.本文则采 用阻尼影响抽取法得到地基刚度与有限元进行耦合分析. 1.1 阻尼影响抽取法的基本概念 [7] 将无限地基截取有限区域,其刚度阵为S t (X )=K -X 2 M (1) 式中:K 和M 分别为有限域的刚度阵与质量阵. 引入量纲一的频率a 0=X ?r 0/c s 及刚度阵K 与质量阵M ,则式(1)可表达为  S t (X )=Gr s -2 0(K -a 20M )=Gr s -2 0S (a 0)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 第1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 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 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 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第2章场地与地基 1、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由于地震动的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的周期成分被较大的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的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

TMD对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效果的研究

第26卷,第1期 2010年3月 世 界 地 震 工 程W ORLD E ARTHQUAKE ENGI NEER I N G V o.l 26N o .1 M ar .2010 收稿日期:2009-01-07; 修订日期:2010-01-0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Q20092501);襄樊学院青年项目(2009YB020) 作者简介:秦 丽(1976-),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抗震方面的教学和研究.E m ai:l gracieq1@e m ails .b j u t .edu .cn 文章编号:1007-6069(2010)01-0202-05 TMD 对结构地震响应控制效果的研究 秦 丽1,2 ,李业学1 ,徐福卫 1 (1.襄樊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湖北襄樊441021; 2.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摘 要:TMD 对简谐激励和风荷载引起振动的控制效果得到了一致的肯定,然而关于T M D 地震控制的效果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文中比较了几种有代表性的T M D 参数优化方法所确定的T M D 参数;利用MAT LAB 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同方法所确定的TMD 参数用于地震控制时,控制效果的差别;从反应谱的概念出发,研究TMD 对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控制效果。结果表明,TMD 总体上对于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响应是有控制效果的,结构本身响应越大,控制效果越好;结构本身响应很小的时候,T M D 有放大结构响应的现象,但由于结构本身响应很小,放大后的结构响应也不会导致结构有破坏的危险。关键词:TM D;地震响应;反应谱;单自由度主结构中图分类号:TU 435;P315 966 文献标志码:A R esearch on control effectiveness of TM D to structural seis m ic res ponse Q IN L i 1,2 ,L I Yexue 1 ,XU Fuw ei 1 (1.C oll ege of Arc h itecture and C i vilEng i neeri ng ,X iangf an Un ivers i ty ,X iangf an 441021,Ch i na ;2.C ollege of Arch i tecture and C i v ilEng i neeri ng ,B eiji ng Un ivers i ty of Techn ol ogy ,Beiji ng 100022,Ch ina) Abst ract :The contro l effecti v eness of T MD to v i b rati o n caused by har m onic excitation and w ind is affir m ed by all t h e researchers ,w hile there is no t co inc i d ent conclusion about the contro l effectiveness ofTMD to m iti g ate structura l seis m i c response .In th is paper ,t h e differentm ethods for TMD para m eter opti m izati o n are co m pared and their seis m ic control effectiveness is co m par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 f response spectra ,t h e control e ffectiveness of T MD for a SDOF syste m seis m ic response is st u died .The resu lts de m onstrate thatTMD is effective to m itigate seis m ic re sponse of t h e SDOF in genera.l K ey w ords :T MD;se is m ic response ;response spectrum;SDOF struct u re 引言 T MD 作为一种减振消能装置,安装和维护价格很低,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广泛。在结构减振控制中受到较多的关注,目前已经有不少高层建筑成功运用TMD 来控制结构的风振。 T MD 的控制效果取决于它的参数,质量比(TMD 质量与结构质量之比)、阻尼比、频率比(T M D 频率与结构基频之比)。因此很多相关的理论研究都致力于T MD 的参数优化。最经典的是Den H artog [1] 提出的利用无阻尼单自由度结构-TMD 系统的主结构位移的传递函数来确定的T MD 的最优参数。此后,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确定T MD 最优参数的方法,限于篇幅在此只介绍与文中内容相关的有代表性的研究。W arbur ton (1982) [2] 总结了无阻尼结构简谐和白噪声激励下,以结构的位移响应最小化为目标时,T MD 的最优参

工程结构抗震题目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共划分为IV类。3.我国采用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和三水准设防、二阶段设计的基本思想,指导抗震设计规范的确定。其中三水准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4、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 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反应谱: 地震动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震动作用和阻尼比下,最大地震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4、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5 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地震时饱和粉土和砂土颗粒在振动结构趋于压密,颗粒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其上升至与土颗粒所受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土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土颗粒像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液化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质的地质年代、土的密实度和黏粒含量、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2.简述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地震工程学心得体会

精心整理《地震工程学》课程总结? 1.对所学内容的综述? 1.1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反应谱理论和时程反应分析法? 绍。 也并不是一次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谱,而是不同地震反应的包线。 1.1.2?? 时程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又称作动态分析法。它是将地震波段按时段进行数值化后,输入结构体系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逐步积分法进行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出结构在整个强震时域中的振动状态过程,给出各个时刻各杆件的内力和变形以及各杆

件出现塑性铰的顺序。? 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反应需要输入地震动参数,该参数具有概率含义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结构和构件的动力模型考虑了结构的非线性恢复力特性,更接近实际情况,因而时程分析方法具有很多优点。它全面地考虑了强震三要素;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了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 1.1.3地震信号频域分析? ???? X(f), 1.2? 1.2.1 (1) ??(2 (3 ?(4 性和有效性;? ?? (5)验证抗震理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结构振动控制算法等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1.2.2? 结构抗震试验的实施程序? ??

(1)确定研究目标和试验方法,含试验目的、试验设备和试件的采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等;? ?? (2)荷载施加,含与试验设备相关的荷载施加方式和加载规则等;? ?(3)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含各类传感器和数采设备的采用、测点数量的选择;? ??(4)数据分析,含测试数据的常规处理和特殊分析。? (1 ? (2 ????旨在 (3 ?? 入下结构或构件的地震反应,研究和验证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破坏特征、抗震能力和抗震薄弱环节。 ?(4)振动台试验? ?????振动台试验是利用振动台装置进行的结构强迫振动试验,是地震工程研究中最重要的实验手段之一。?

结构抗震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抗震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 1 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时应按比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时应按比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 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在多位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鄙人终于对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其求解步骤整理出来,以便各位参阅,同时,尚有一些问题,欢迎各位讨论! 为叙述方便,举一简单实例: 在侧水压与顶部集中力作用下的柱子的地震反应谱分析,谱值为加速度反应谱,考虑X 与Y向地震效应作用。已知地震影响系数a与周期T的关系: a(T)= 0.4853*(0.4444+2.2222*T) 0<T<=0.04 秒 0.4853*(0.10/T)^(-0.686) 0.04<T<=0.1 秒 0.4853 0.1<T<=1.2 秒 0.4853*(1.2/T)^1.5 1.2<T<=4 秒 以下是命令流程序 ---------------------------------------------------------------------------------------------------- /filname,SPEC,1 /PREP7 !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特性 ET,1,45 MP,EX,1,2.8E10 MP,DENS,1,2.4E3 MP,NUXY,1,0.18 !建立模型 BLOCK,0,1,0,1,0,5 !网格剖分 ESIZE,0.5 VMESH,all /VIEW,,-0.3,-1,1 EPLOT FINISH /SOLU !施加底部约束 ASEL,,LOC,Z,0 DA,ALL,ALL ALLSEL !施加自重荷载 ACEL,0,0,10 !进行模态求解

ANTYPE,MODAL MODOPT,LANB,30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 /SOLU ANTYPE,SPECTR SPOPT,SPRS,30,YES SVTYP,2 !加速度反应谱 SED,1,1 !X与Y向 FREQ,0.2500,0.2632,0.2778,0.2941,0.3125,0.3333,0.3571,0.3846,0.4167 FREQ,0.4545,0.5000,0.5556,0.6250,0.7143,0.8333,1.1111,2.0000,10.0000 FREQ,25.0000,1000.0000 SV,0.05,0.0797,0.0861,0.0934,0.1018,0.1114,0.1228,0.1362,0.1522,0.1716 SV,0.05,0.1955,0.2255,0.2642,0.3152,0.3851,0.4853,0.4853,0.4853,0.4853 SV,0.05,0.2588,0.2167 SOLVE FINISH !进行模态求解(模态扩展) /SOLU ANTYPE,MODAL EXPASS,ON MXPAND,30,,,YES,0.005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合并模态) /SOLU ANTYPE,SPECTR SRSS,0.15,disp SOLVE FINISH /POST1 SET,LIST !结果1 /INP,,mcom lcwrite,11

结构抗震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 1 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时应按比 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时应按比 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 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三维框架地震响应分析

三维框架地震响应分析 一问题的描述 计算模型的三维图如图所示所示,该楼房为八层,第一层层高6.0m,最顶层高3.8m,其余楼层高3m。x方向的柱间距为6m,y方向的柱间距为4.5m。混凝土断梁面尺寸为0.45*0.45m,底板厚为0.12m,未考虑钢筋作用。在模型底部施加位移约束条件。对框架的底部施加地震加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取Abaqus中Abaqus Example Problems Manual——2.1.15Seismic analysis of a concrete gravity dam中的数据。地震作用持续时间为10s。 二建模 1.建立部件 主菜单选择Part——〉Creat..,进入Creat Part对话框,如图所示,草图模块。选择图标,画出尺寸为9*30的矩形板,点击Done退出草图模块。 在同一Part模块中继续建模,在平板上有混凝土梁的位置建立一系列基准点,以此来作出

混凝土梁,通过点的偏置选项来建立基准点,如图所示。接着建立平行于平板的基准面,选择,通过面的偏置来建立基准面,图3所示。采用图标,将平板上的基准 点投影到所建立的基准面上。随后,选择图标将这些点相应的连接起来,如图右所示。 2.进入Assembly模块 通过阵列装配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进入Assembly模块,选择Create instance图标, 将名为PLATE的PART建立instance,选择Linear Pattern图标,出现下图所示的对话框,选择任意一根混凝土梁为阵列方向,首先形成层高都相同的中间6层,每层高3m,因此offset 数值为3。 形成中间六层的框架结构如上图所示。 对于最顶层和最底层楼层,由于层高不同,所以需要在原来Part的基础上将梁的高度作修改。回到Part模块,在主菜单中,将原来的part做一个Copy(Part—)Copy),下图所示对话框。形成新的part-2,由于Abaqus是以特征参数形式建模的,所以只需要将Part-2

地层地震反应对地下结构的影响

地层地震反应对地下结构的影响 隧道二班谭坤(07011227) 地震对地下工程影响的一般规律 地震对地下工程的影响规律总体上有以下的特点: 1) 地下结构的振动变形受周围地基土壤的约束作用显著,结构的动力反应 一般不明显表现出自振特性的影响。 2) 地下结构的振动形态受地震波入射方向的影响很大,地震波的入射方向 发生不大的变化,地下结构各点的变形和应力可以发生较大的变化,相位差别也 十分明显。但主要应变一般与地震加速度大小的联系不很明显,随埋深发生的变化也不很明显。 3) 地下结构地基的相互作用都对它的动力反应产生重要影响,对结构动力 反应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地基的运动特性,一般来说,结构形状的改变对动力反 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只引起量的变化。而地下结构的存在对周围地基震动的影响一般很小(指地下结构的尺寸相对于地震波长的比例较小的情况) 。 岩体隧道震害的形式主要有裂纹、剥落、底部隆起或倾斜,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地震作用力方向及现场地质条件,一般发生于存在破碎带的地层中。 对于土体隧道,土体对地震的响应要明显强于岩体,所以隧道破坏的可能性 也更大。又由于土体隧道多用于城市地铁,车站较多,整体结构形式不均一,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使破坏多集中在车站上。 1) 并行隧道距离越小, 其地震内力反应越大, 当距离小于隧道断面外径D , 尤其是小于0. 5D 时, 抗震设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 地震引起的地基变形是影响盾构隧道地震反应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在抗震设计时需要合理考虑盾构隧道应承受的地基变形, 因此相对于地震系数法, 反应位移法的设计思想更为合理; 3) 相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对地铁区间隧道等地下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及设计时采用地面峰值相对位移作为设计地震动参数更为合理。 上述结论是基于三类建筑场地条件得出的, 可供地铁盾构区间隧道等地下 结构抗震设计参考。对于其他场地条件,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