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三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三第十一章语文教学设计第一节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设计:把“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方案的系统化和反思性的过程。
”第一,语文教师是设计者;第二、语文教学设计,说到底就是学程设计。
一定要坚持以学习者及其活动为中心;第三、语文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要了解本学科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走向。
目前教学设计有多种模型及其变式,例如过程展开型、问题解决型等。
一、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标是国家或地区颁布的指导和规范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献,它具有法规性和强制性,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与规定。
语文课标集中体现和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的语文观是当下国人语文生活对语文教学要求的学科自觉。
具体而言,语文课标对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它是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文献和重要依据。
语文课标的研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洞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2、建构新的语文观3、了解学科知识结构,把握所教学段的目标。
)二、充分了解学生(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具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潜能的观点,并以此指导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
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
其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第二、最近发展区;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
)三、正确选择和使用教材(对学科内容的透彻理解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它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解读和加工上。
首先,能够确认并解释本学科的关键概念和基本技能。
其次,了角本学科的全部知识和细节。
最后,是对当前学科内容的课程方法的熟悉程度。
)四、教师对自身的认知与了解(第一、教学效能感,只有中等强度的教学效能才是最有利于教学实施的。
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复习提要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提要绪论1.传统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①注重基本功训练;②多读、多写、多改;③从模仿入手;④先放后收。
2.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教育综合在一起;发蒙先识字,后读经书;读经为主,文选为辅。
3.语文教学新理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包括哪些内容?①教育民主;②多元主义价值观;③回归生活世界;④关爱自然;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5.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①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③具体的教学内容;④教师素质;⑤学生特点;⑥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哪些实践应用能力?对于识字写字和汉语拼音教学来说,应强调能识、能写、能说;在阅读教学方面,要重点帮助学生丰富积累,形成语感,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写作教学要培养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口语交际中强调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信息素养方面要强调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任务有哪些?①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②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③关注当代文化生活;④培养科学态度;⑤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认识语文课程性质有何意义?①认识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应用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③认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④认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语文的一般能力由哪些方面构成?运用检索工具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5.积累语言材料有哪些具体要求?内容的广博性;过程的应用性;目标的定向性;态度的坚韧性;方法的多样性。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 _____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
2. 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魏书生的______ ,张孝纯的________________;姚竹青的_______________ ___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
5. 陶行知_______ 的教学法思想,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为__________ 。
6.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是由____________ 同志主持编制的。
7.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语文和数学都是基础,但_________ 是基础的基础。
8.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 诸方面。
9. __________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0.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大致经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1. 写作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变化创新,既要考虑教师的______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_________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中学语文教学法:2. 教师的内在形象:3. 言语修养:4. 写作指导: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答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2. 简答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 简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 简答在作文讲评中,经常采用哪几种讲评方式?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你是怎样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2.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教师 2.教师个体专业化3.“六步教学法” “一体两翼”大语文教育观“教大语文,育小能人”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5.“教学合一” “教学做合一” 6.胡乔木 7.语文 8.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资源课程功能 9.理解10.“探求-确立-改革-发展-创新” 11.“导” “写”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1页 2. 12页 3. 261页 .4. 233页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24页-32页 2.151页-158页 3.197页-198页 4.248页-250页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19页-121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绪论主要观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模拟演练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模拟演练考试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语文”这一名称始用于()A.1903年B.1919年C.1949年D.1963年【答案】C【解析】“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
【分值】1.02.作文教学中,使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是()A.命好题目B.写前指导C.认真批改D.做好讲评【答案】B【解析】无【分值】1.03.既是一种读的训练也是一种说的训练的教学方法是()A.复述B.朗读C.答问D.讨论【答案】B【解析】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知识基础。
【分值】1.04.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是()A.2500个B.3000个C.3500个D.4000个【答案】C【解析】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是3500个,会写3000个左右。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版)中第二部分里有对每一阶段的详细要求,其中:第一阶段(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第二阶段(3-4年级)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阶段(5-6年级)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第四阶段(7-9年级)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分值】1.05.需要整理语文知识体系中的要点来复习的方法叫()A.强化复习法B.练习复习法C.纲要复习法D.追忆复习法【答案】C【解析】无【分值】1.06.复习课的升华与拓展阶段是()A.布置任务B.展开复习C.归纳整理D.巩固提高【答案】D【解析】巩复习课的升华与拓展阶段是巩固提高。
自考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A.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B.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C. 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技巧D. 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答案:C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A. 仅依赖课本注释B. 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C. 忽略文化差异,直接翻译D. 只关注文言文的字面意思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重复练习法答案:C4.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只关注成绩,忽略兴趣培养B. 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互动C.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不进行拓展D. 只讲授知识点,不进行实践操作答案:B5. 下列哪项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A. 学生的出勤率B. 学生的课堂纪律C.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7.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___________,鼓励他们进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个体差异,独立思考,创新表达8. 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9.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指的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有机结合。
答案:文学教学,道德教育10.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___________,可以提高学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必要补充,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自学考试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说、、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和。
4、1903年颁行的《》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和的错误倾向。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知识点(湖北)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零章绪论 (3)第一章语文教师专业化 (3)第二章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 (5)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 (5)第四章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6)第五章阅读教学 (7)第六章写作教学 (9)第七章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能力的培养 (10)第八章语文课综合性学习——语文生活语文活动 (12)第九章语文课程知识的更新与教学 (13)第十章复习考试评价 (14)人的相互关系。
”师生之间这种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就是对话关系。
4、教师成长中的自我更新持续的自我更新是许多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
当然,这种自我更新与他们的高远目标、不断反思、踏实行动是分不开的。
5、语文教研中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语文科研的生命,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科研。
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不仅体现在提出新观点建立新体系、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方面,更重要的是沉潜在对学生的引导之中。
第二节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简答题)1、语文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语文教师需要了解的普通文化知识包括思维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3、教育学科知识素养教育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教育学(2)心理学(3)学科教育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简答题)1、专业知识素养2、专业技能素养3、专业情意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简答题)1、教育信念的发展2、专业知能的发展3、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技能素养★★★★专业技能素养。
(简答题)1、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控制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
2、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的本领。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观察学生的能力。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教师2.教育学3.讲授技巧,阅读教学法,作文教学方法4.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大纲5.乡村教师,新课程6.胡适7.语文8.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语言技能的多样性9.阅读策略10.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11.规范性,创新性二、名词解释1.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手段和技巧的总称。
2.教师的内在形象: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3.言语修养: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4.写作指导: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和写作思维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三、简答题1.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语文素养、教育素养、教学素养、人际交往素养等基本素养。
2.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惯包括:勤奋研究,多读书,多写作,多听讲,多思考等。
3.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4.在作文讲评中,经常采用的讲评方式有:整体点评、分段点评、逐字点评、对比点评等。
四、论述题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的是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它既要传授语言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两者要统一起来,达到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效果。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模仿、演讲、辩论、讨论、角色扮演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表达和互动交流的过程。
教学法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教学方法,即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二是指教学理论,即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这两种含义相互联系,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而教学理论是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教学法的发展和创新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教学理论。
教学法包含方法论和具体方法,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技巧是重要的。
要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同时也需要多种学科综合交叉,如教育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中学语文教学法 自考辅导(一)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辅导(一)考试题型•一、多选•二、单选•三、判断•四、名词解释•五、简答•六、论述•七、教例评析绪论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语文单独设科。
凡有语文教学,就有语文教学法的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总结中学语文经验,探索中学语文教学规律为己任。
•简答:哪些是我们要着重理解和探索的语文教育规律?外部规律:语文教学的外部联系内部规律:1.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2.语文教学的目标、原则;3.语文教学规律;4.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1、语文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规律。
语文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一定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
语文形式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思想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来表现。
•2、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美育是紧密地融为一体的。
•3、语文教学中德育、美育的渗透性。
语文各个教学阶段、各种教学形式、各种训练方式中都渗透着德育美育因素。
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1、丰富语言,促进智力发展。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必要的专门的智力训练。
•4、发展智力的各个组成因素。
•5、培养非智力因素。
•教例评析:《范进中举》这一案例符合了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范进中举》的教学中进行读、写、听、说的语文训练,例如,听写环节锻炼学生的记忆力,默读则是发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去概括、分析、比较、想象、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1读、写、听、说合理安排、全面训练•2. 把课文作为读、写、听、说训练的主要凭借•3.开展语文课外活动•4.寻找结合点,进行多项训练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语文教育的“一体两翼”•如何贯彻这一原则?1.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课外活动2.语文课外活动拓展语文课堂教学3.加强对课外活动的指导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原则•1、教学方法具有两重性。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教学法的范畴?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心理教学法2.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B.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C. 理论联系实际D.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3. 以下哪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机械重复训练B.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C. 一味灌输知识D. 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4.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课堂提问与讨论的关系?A. 课堂提问为主,讨论为辅B. 讨论为主,课堂提问为辅C. 课堂提问与讨论并重D.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处理5.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古诗文的鉴赏?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互动讨论法D. 演示法6.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A. 一味纠正,不留情面B. 放任自流,不闻不问C. 允许学生犯错,引导学生自行改正D. 指责学生,降低其自信心7. 以下哪种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定期考试B. 课堂表现评价C. 个性化评价D. 过程性评价8.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教材与教学资源的关系?A. 以教材为主,适当补充教学资源B. 以教学资源为主,教材为辅C. 教材与教学资源并重D. 忽视教材,只注重教学资源9. 以下哪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A. 逐字逐句朗读B. 快速阅读C. 阅读理解与分析相结合D. 阅读与背诵相结合10.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学生个体差异?A. 一律要求学生达到统一标准B.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统一教学C. 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D. 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需求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简述语文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 简述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教材与教学资源的关系。
3. 简述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
4. 简述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哲学思考第一节语言与文化:“背景”与“领域”一、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语言与文学二、语文课程的思考起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列维·斯特劳斯的归纳——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结果(历时的角度);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共时的角度);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条件(传承的角度)。
列维·斯特劳试图用结构主义语言学原理来分析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深层文化含义,他关注的不是故事本身的内容,而是要检验故事要素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构三、本杰明·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的假设(“沃尔夫假设”)——1、语言是文化的“背景”;2、语言决定人们的思维,语言提供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陈规(既定规则)”3、语言是一切文化类型生长和发展的“共有知识背景”人们以在其本族语言中设立好了的分类和区分的方式认识世界,由于文化的差异,某种语言中的发现也许不会出现在另一种语言中。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最新理解:语言是文化的“条件”或“背景”,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在语言提供的平台与基础上展开的,都是隐蔽地受到语言本身的制约的。
第二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语言在文学中是作为一种“直接现实”而存在的东西,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人们用语言来反映生活、反映现实、表达思想并抒发情感,它构成了文学的客观和基本的存在方式。
简言之,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
高尔基:“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工具和第一要素”二、文学与语言有一种特殊关系:文学总是关于语言的,总是对于语言本身的性质的独特显示。
人们称伟大的作家、诗人为“语言大师”、“语言巨匠”,正是出于他们对语言的卓越贡献。
文学比语言的其它功能都更为重要,因为它能真正使我们明白语言的性质。
三、语言是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的窗口第三节课程论的选择:分立与组合语文课=语言课+文学课文学课教学目标:审美教育(文学阅读教学+文学写作教学)、文学知识教育(文学史知识+文学理论知识)语言课教学目标:语用知识教学(汉语语用知识教学+文章教学)第二章语文课程的心理学基础第一节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是主动(桑代克的实验)或被动(巴甫洛夫的实验)行为的改变,而行为的改变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建立的联结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一)把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确定为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言语行为(或语言习惯)(二)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需要根据程序教学原理编制教材1.小步子原则2.促进学生积极反应原则3.提供及时反馈原则(三)强调模仿练习和强化在课程实施方面的运用:背诵与仿写(四)语文课程应测量和评价学习的外显行为,进行客观测验第二节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一)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关注每一个人,强调个体差异(三)研究方法要去研究对象相适应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一)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使每个学生能够挖掘自身潜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满足自我实现的人生需求(二)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以选择对学生具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为原则(三)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 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2. 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协同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3. 创设一种真诚、和谐、被人关怀和理解的学习氛围4. 课堂时间和上课形式的自由5. 异质分组6. 着眼于学习过程的学习7. 从做中学(四)实施“情境性测量”和自我评价第三节认知心理学与语文课程一、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已有知识决定人的行为和认知活动,只有在外部信息与已有知识形成一定联系的时候,才能产生意义(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去加工由外部环境输入的新信息的过程二、认知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一)语文课程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合理的认知结构,做到目标设置三维化,教材编制序列化(螺旋型结构)(二)语文课程中要按照学生加工语言文字信息的规律和认知活动特点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三)在测量评价方面注重评估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这种结构的功能与外在表现第四节建构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涵(一)复杂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情境(二)学习依赖于共有的理解,这种共同理解来自社会协商(三)主张以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四)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重视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和监控(五)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者建构起自己的意义(六)强调“少就是多”和“学会如何学习”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课程观(一)语文课程的设置要反映复杂问题和真实情境,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努力为学生提供认知工具,拓展学习时空,开拓课程资源;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超文本,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时空和面向真实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二)语文教学设计应有所改变:教学目标有师生共同协商制定;教学任务和内容应该开放而灵活,能随学习进程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基于具体的学习情境(三)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强调以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探究为主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四)评价标准上将标准参照、常模参照和个人发展参照结合起来;评价方式上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方法上将考试、考核、学习档案的建立有机结合起来三、建构主义的语文教学评价基本原则:1. 以知识建构为评价标准;2. 以意义的建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依据;3. 强调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4. 评价必须考虑学习发生时的具体背景;5. 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6. 既重视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又倡导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及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性质一、语文课程性质的世纪之争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五种说法: 5.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20世纪前50年——“文言”与“白话”民国时期国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1. 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以培养其民族精神2. 养成运用语体文及语言说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3. 养成了解平易的文言文之能力4. 养成阅读书籍之习惯与欣赏文艺之兴趣——1932年《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二)新中国成立以后17年——“文”与“道”建国初期的主话题是“文”与“道”,即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立统一1. 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大纲规定:汉语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有力工具文学是帮助年轻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2. 1961年《文汇报》社论“试论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应当是: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并通过教学内容的教育和感染,培养学生正确的观点、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
自考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重点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重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二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
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
“五四”运动以后,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成了时代潮流。
在小学、初中设“国语”课,高中仍沿用“国文”。
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因此,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作如下表述: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1、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2、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3、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强调这门学科主要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他。
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
★语文学科的特点:1、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3、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
★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呢?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
★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各点:1、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2、围绕读写听说能力训练来进行。
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4、重在打好基础。
★一份比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基础内容应包括如下各项: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
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4.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展开?(一)富有创新精神(1)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
(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
(3)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善于利用教育环境(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
(2)在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发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发展(3)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
(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
(5)学习反应,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计划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
(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
(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三)善于发掘自身潜能。
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
语文教师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
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5.教师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哪些方面?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
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
认知状况就是他们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渴望知道什么。
学习风格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信道等的偏爱与选择。
第二,最近发展区。
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名词解释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阐释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的学科,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中学语文教学法任务: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规律。
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传授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学生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大家从事语文教育的兴趣和信念以及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
3、红领巾教学法:是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苍岑教授接受苏联普希金的建议,在师大附中指导实习生试教《红领巾》(小说)注重用谈话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指出朗读,复述,分析课文时语文课的主要因素,不能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改进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理论性:把语文教学一切现象作为研究的客体,解释其内在规律获得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普遍法则。
5、实践性:表现在从生动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源穷理进行科学抽象,做出理论的概括,同时把科学抽象出的理论,有用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并受其验证。
6、综合性: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着血缘关系,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基础学科,他拥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它们都指统摄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7、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语文知识武装学生,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的过程;8、过程: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种因素而统一开展的过程。
9、教授法:是教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是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高效性,示范性等方面。
10、议论法: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法,议论法一般有提问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组成,是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但运用时要防止论题以偏概全,讨论放任自流,对于要学生幸福的基本知识,不宜滥用讨论法。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第一节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在各门公共课、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中学语文教学法任务(1)向学生传授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训练他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和语文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培养他们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念以及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3、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科举、兴新学、陆续将各种树塾改为学堂,学习西方的课堂教学制度,语文(国文、国语)才独立设科成为中心小学的课程。
5、我们要着重理解和探索的语文教学规律是:(1)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任务(2)语文教学的原则(3)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纂,尽管随时代和社会进步而有所变化,但它也有自身的规律性。
(4)语文教学是有它自身客观存在的规律的。
6、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
一为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与技巧。
第二节7、问答题:怎样好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学好这门课关键在于联想实际。
首先,应当应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
其次,中学语文教学法课所学的原理和方法应当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应用。
学习中学语文教学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经常观摩和研究其他老师的教学,以便从多方面吸收营养。
学习本课联系实际的第三个重要途径是多多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来分析自己的教学,从中领悟语文教学法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经历不长的学员不妨把自己当学生学习语文课时的感受和体会作为联系实际的一种资料。
8、(单选P6)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运用诸多学科的成果,来解决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进步,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学科科学基础。
河北省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代码:0518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它与师范生将来从事的教师职业有直接的密切关系。
该课程是以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理论学科,具有很突出的实践性特点。
它又教育学是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研究的是一般的教学现象与教学规律而语文教育学研究的是语文教育的特殊规律。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使其具备一定的语文教育理论修养;训练他们从事语文教育的基本技能;使他们了解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
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使学生具有较稳固的专业思想。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时,要求学生已具备中文专业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于本课程同时开的专业选修课有: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在学完本课后程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将进行语文教育实习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同时开设一些选修课,于本学科联系最密切的是专业选修课: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文言文教学研究、语文教育学专题研究、语文教育科研方法论等。
这些都是本学科的后续课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理指导下认真学好本课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建设的沿革1.古代语文教学法。
〔重点〕2.近代语文教学法。
〔次重点〕3.现代语文教学法。
〔一般〕4.当代语文教学法。
〔重点〕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性质1.教学法正名。
〔一般〕2.学科性质的特点。
〔重点〕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地位和任务1.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地位。
〔一般〕2.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
〔重点〕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次重点〕2.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重点〕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
湖北自考04579中学语文教学法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适用湖北)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内涵、类型、特点、优缺点、注意问题等。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教学法的“法”的含义。
答: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考点2:简述如何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
答:(1)首先,应当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理论去分析实际的教学活动。
(2)其次,本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它利用诸多学科的成果,来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推动着语文教学的进步。
①作为学科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学语文教学法属于教育科学范畴。
教育学特别是其中的教学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心智活动的过程。
学习过程又有大量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心理科学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③语文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与语文教学法联系更为密切。
④语言学的各学科和语文教学关系密切。
⑤中文专业所学的文学类各学科,也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联系。
⑥美学、美育渗透学校教育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
语文教学是其中闪亮的一环。
考点3:简述设计教学法试验的优点。
答:(1)教学贴近儿童生活,学用结合;(2)学生能在兴趣支配下充分活动;(3)有利于训练知行合一的态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4)在活动中能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精神;(5)活动步骤符合人们的认识历程。
考点4:简述《国文百八课》进步性的主要表现。
答:(1)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以培养学生语文技能为中心,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一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哲学思考第一节语言与文化:“背景”与“领域”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
施特劳斯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作过这样的归纳: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结果;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条件(首先,这是从历时性方面来看文化的条件,因为我们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大多是通过语言;另外,从理论性更强得多的观点来,语言之所以可以说是文化的条件,是因为语言所赖以建立的材料同文化所赖以建立的材料是属于同一类型:逻辑关系、对位、相关性,等等。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强调的是文化对语言的决定作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强调的是文化的从属关系;那么,语言是文化的一种条件这一观点,强调的则是文化对语言的依赖性,强调的是语言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美国人类学家本杰明。
沃尔夫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背景”,他称之为“背景现象”或“背景知识”。
他的“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语言提供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陈规”,即既定规则。
沃尔夫的回答是:因为语言是一切文化类型生长和发展的“共有知识背景”于是,我们获得关于语言与文化的一种新型关系的理解:语言是文化的“条件”或“背景”,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在语言提供的平台与基础上展开的,都是隐闭地受到语言本身制约的。
(语言是人类的表达系统,它表达人类对世界的“切分与轮廓”。
不同的语言对世界的“切分与轮廓”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所谓“语言世界观”。
语言的本质,就在人的认识系统与表达系统的关系之中。
第二节审美文化:文学作为一个文化领域文化的核心是人的活动,文化即是人的活动的产物。
文化最基本的分类大致有三种:一是科学、二是哲学、三是文学文学的本质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是文学与哲学、科学的最大不同。
文学是人在审美领域的文化活动。
但这里所谓的“现实”是通过语言的折射获得的;因此,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相当程度上转化成人与语言的审美关系。
文学的审美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对语言的审美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展开?(一)富有创新精神(1)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
(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
(3)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善于利用教育环境(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
(2)在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发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发展(3)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
(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
(5)学习反应,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计划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
(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
(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三)善于发掘自身潜能。
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
语文教师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
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5.教师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哪些方面?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
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
认知状况就是他们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渴望知道什么。
学习风格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信道等的偏爱与选择。
第二,最近发展区。
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
在自己的团队里,他们相互交流心得与发现,共同分享快乐和资源,在合作中探究、进步。
学习者共同不仅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极具价值的伴生性智能资源,也是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教学资源。
了解学生,必须了解他所在的群体。
6.对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体现?(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7.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又有哪些具体表征?一)语文学科的审美移情性(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课程内容考察,审美是语文学科的功能之一。
语言是工具,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载道的社会交际工具。
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工具性,最好的途径是让他们凭借言语作品去学习,去感悟。
讲解语文的工具性,应把它定位于人类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
这里的工具包括人文的内容。
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
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通过审美移情对象化为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语感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能力。
所以汉语的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它不可能突飞猛进,而只能是潜移默化,语文学科的移情性由此而显得特别的重要。
)(二)语文学科的社会应用性(语言的运用随处可见,语文知识到处可学,语文能力随时可练。
语文教学挑选典型规范的言语作品作为教材的主体,意在通过定向的规范的语文实践,让学生集中地高效率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这就是“小语文”学习。
社会的“大语文”与“小语文”的结合,要求中学语文教育必须突出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活动,增强语文的应用性。
)(三)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中学语文学科所培养的语文能力侧重于规范的、基础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语文能力向高层次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更是将来走向社会生活的基础。
中学语文学科要培养的语文能力便成为学生个体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基础”。
总之,就其最终的目的来看,语文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性;就其突出的个性来看,语文学科具有深刻的审美移情性;就其重要的地位来看,语文学科具有全面的基础性。
)8.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谈谈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一)要突出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它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确定的。
语文考试要突出嗯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除了知识与能力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样不可回避。
从一份语文试卷来说,它离不开局部测试与整体测试,但应该加强整体测试。
对篇章的阅读来说,局部测试指的是立足于组成篇章的字、词、句、段的测试;而整体测试,指的是立足于篇章整体,测试考生对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能力,如把握主旨、思路、章法、人物形象等。
离开整体的语文考试,也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处于瞎子摸象的尴尬境地。
)(二)语文考试应加强综合性(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综合的,涉及知、情、意、行等许多不同的侧面。
具体而言,大致包括听说读写的言语行为,支配这行为的智能因素,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以及作为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等。
因此,语文考试力戒过去考试中常有的东拚西凑的倾向。
语文考试有单项性测试与综合性测试,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性测试。
)(三)注重语感,知识的查考要尽可能地结合语境(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它的培养和测试离不开语言环境。
以往的语文考试,尤其是知识性考试往往是脱离语言环境考孤立知识,或者以技术操作来代替学生自主的体验和感悟,所以容易走向偏题和怪题。
语文考试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必须加强语境因素。
事实上,语境是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之中,为了完成特地的交际任务而进行的。
因此,语境语境既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主要矛盾焦点,也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主要矛盾最终获得解决的前提条件。
结合语境考语文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
)(四)主观式试题与客观式试题相结合,应更重视主观式试题(一般来说,具有确定答案的容易量化,比较适用于编制客观式试题,而答案具有不确定性的则可以描述过程,比较适用于编制主观式题目。
从题型的角度,关键在合理的编制。
客观式题目的答案是标准的,学生永远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而主观式题目的答案是不固定的,学生可以文本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多角度解读。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考试中的主观式试题的编制应该是主要的。
主观式试题的本质特点就是注重过程,注重语言应用,因此较之客观式试题,它更容易检测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
因此,测试采用的主观式试题与客观式试题,更应重视主观式试题,它更符合语文实践性的本质。
)(五)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学生的语言文化的积累,关键的一点就是看他们在文学方面的修养和典籍方面的修养,看他们能否把语言文字包括文化素养转化为自己的文化修养。
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内容在满足社会实际(实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其经典性。
语文学习是积累性的,一般来说不容易立竿见影,因此语文考试需要加强对经典、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
)9.引导学生掌握质疑释疑策略,对培养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质疑释疑在阅读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人们阅读文章时,不可能对文章中每一个词语、每项内容都进行同等深度的信息加工,而是选择对文章某些部分(如重要内容)作精细加工,对另一些部分(如次要细节)作粗略加工,甚至忽略不作加工。
在阅读中进行质疑释疑正是把注意引导到为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之上,使信息加工有效。
(二)质疑释疑可以促进积极的信息加工活动。
学生阅读时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需要综合文章内容的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地阅读,缘疑而思,启动和促进各级水平和各种方式的信息加工,从而成为积极的理解和独立思维的学习者,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水平。
(三)质疑释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优秀的阅读者在阅读中具有良好的元认知能力,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但一般学生,尤其是差生,往往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也不知道自己阅读完之后对文章是否理解和理解程度如何。
通过提出问题和寻找问题的答案,可以显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状况,以便于进一步的调整阅读认知活动。
因此,引导学生应用释疑质疑策略,是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关键。
(四)质疑释疑有利于激活学生原有知识,从而加深对文章信息的加工。
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恰当的提问,来唤醒头脑中储存的相关概念和经历,用来解释和重组所读文章的内容,使所读的内容更富有意义,从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10、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使自己富有创新精神?(一)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
作为人文知识的传播者的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知识来充实自己,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大趋势,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吸收人文社会学科的最新成果,与此同时,借鉴世界母语教学的先进经验,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语文教师要努力以科学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完善中学语文教学,探索与建、立符合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新型的教育模式,要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创造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潜能、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学环境。
(三)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一个主动探讨、主动发现、广泛交流的学习环境,创建学生—语文—社会—世界相沟通的新型教学模式。
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媒体超越时空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利用现代传播媒体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媒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促进中学语文的现代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