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人教版
高考语文应答技巧(主观题部分)

高考语文应答技巧(主观题部分)发表于《语文报·高考版》2005年高考语文应答技巧提示(主观题部分)成都十二中学(川大附中)语文组雷声16.文言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这样一些规则:留,保留原有的专有名词;删,删除一些语气词;换,严格地将单音节实词替换为双音节词语;添,添加出容易省略的主语、介词或宾语;倒,倒换原句颠倒的语序(如常见的“以何”、状语后置等)。
除此而外,还要特别注意原句是否是常见的固定句式(搭配),同时,留心词语的用法,因为词类活用在主观翻译中也很常见。
句子翻译完以后,带入原文的语境中去检验、修改。
17.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的出题一般包含这些角度:鉴赏艺术手法、领悟思想感情、品评语言风格、炼字炼句这四个方面。
熟悉每一出题提问的备选答案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艺术手法来说,就包括这样一些备选答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白描、映衬(正衬与反衬)、烘托、对比对照、用典、动静结合等等。
读诗,还要做到三个留心。
一是留心诗题,题目或是诗眼或是事由,对理解诗歌至关重要;二是留心作者和诗序,留心作者可以知人论世,留心诗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创作的背景;三是留心出题者给出的注解,出题者给出注解的原因在于这个词或者这个句超出了一般考生的知识范围,或者他想强调或补充某个内容。
诗歌鉴赏的答题还要根据分数来安排,如果是2分,这往往是简答或填空,如果是4分、6分,那就需要你的见解和支持见解的分析。
18.名句填空02、03年的名句填空都是3个小题,6句选填4句。
其中一个小题来自课本以外。
考生应该牢牢地掌握好课内要求背诵的40篇古诗文。
一篇古文几百上千字,而可能考到的名句就那么几行,其余的都可以忽略。
古文中哪些句子是可能考核的呢?一般说来,表示议论、抒情、感叹的句子比较重要。
例如第二册要求背诵的《伶官传序》中,可能考核的就只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么短短的两句。
2020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帮你告别“不会写”

2020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帮你告别“不会写”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作答语文主观题时,常常不知道怎么写,即使脑海中有思路,下笔的时候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措辞,导致语文成绩虽然不会低到不及格,但是达到优秀也很难。
其实语文对我们来说,不只是高考的时候那150分的作用,汉语更是一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工具。
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必须知道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它将限制你事业的发展和你的生活质量。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人才,而糟糕的方法可能会阻碍人才的使用。
”所以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方法!1、不能急功近利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我们不应急功近利。
为了达到考试的目的,我们应该奠定语文基础,努力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技能来学习。
高三的学习方法是多练笔,经常坚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感受。
2、耐下心来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检查、纠正自己学习内容平时做作业也好, 打作文底稿也好, 每次做完后尽量复查几次, 看有没有错的地方有没有字词用错或写错的描述有无不当或多余之处有就立即改正或加以删除。
3、多看名篇名著,吸收精华为己所用。
多看名篇名著,吸收精华为己所用多看些名篇名著,多读有益于身心的课外读物,适当记录和背诵一些好的段落或不同题材素材,恰到好处地用于语文和英语作文上,可为文章增色。
多加品味名篇名著,了解作者生平、文章评述,可吸收精华为己所用。
其实语文的本质就在于,解意和达意。
所谓解意,就是明白别人的意思,包括表面意思和实际意思,甚至是显现出的重要意义。
所谓达意,就是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下面开始给大家分享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如果需要完整电子版,通过关注后私信,发送关键字:语文模板,即可获得一份!。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近几年高考试卷里的大现代文主观题,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二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很多考生对这两类题型的作答不得要领,导致失分严重。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它是有一定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技巧的,现结合实例作一解析。
一、对“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则:1、忠实于题干。
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
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
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
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二)、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
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
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
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
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
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三)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1.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语文主观题标准答题套路

语文主观题标准答题套路-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语文主观题标准答题套路高考语文多年来的题型一直没变,且以主观题为主,语文主观题具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找准套路,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高考语文试卷主观题的审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试卷主观题的审题答题技巧题与答题规范训练审题步骤和方法一、总体要求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忙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答非所问最讳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隐含信息重点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研究问题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整理思路规范化。
二、具体步骤和方法1.小声读,读要慢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 提示) ,定区间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
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三、小心审题五大雷区1.字数要求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
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
2.用语要求在语文考试中,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上(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
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3.角度要求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
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
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4.技巧要求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考生常常会混淆,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等说法。
其中艺术表现、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
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各个层面考虑。
主观题常见题型 解题步骤和技巧-人教版

主观题常见题型解题步骤和技巧-人教版
主观题常见题型解题步骤和技巧
审题(问题,分值,材料,图表,做到一看二点三想)
明点(由理论寻找材料,由材料提炼理论,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构思(根据设问,结合材料,理清基本思路)
组织(点线面相结合)
检查(检查字词句是否有误,要点是否遗漏)
一、审题
注:一“看”,看问题、分值、材料、图表、注解、标题;
二“点”,点关键信息,如词句、理论等;
三“想”,想出题意图、考察方向、基本思路等
1、分析问题
首先分析问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原因型、体现型、对策型、认识型、关系型、意义型、启示型等;
然后看所涉及的知识,大到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知识,小到框节、具体知识点;
对分值也不可忽视,总的说是看分答题,分值高则多答,分值低则少答,而且有的分值实际上已经提供了几条答案。
例一: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12 分)
例二:回答:宪法修改的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12 分)
知识指向
知识指向。
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教学博苑2012-06-21 05325d56b7b40102dy20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 人教版

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一、文言文(一)提高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的四种方法文言文阅读重在理解不在鉴赏,所以读懂是基本要求,题目设置也只是考核我们是否读懂。
1.背诵课文,增强语感。
(大声读书,既可调节大脑,锻炼自信,也可以有效提高语言类学习。
要求背诵篇目要边读边写。
)2.由易而难(从初中课文到高中课文,从课内到课外,参考书目《史记》或《古文观止》,既可训练文言文,又可增加作文材料积累),训练自己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史记》、《孟子》为难度标准。
3.熟悉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常见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
(按照提供的分册总结材料中重点内容进行复习。
)4.在实践中学,熟能生巧,多做一点练习。
基本知识点——习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具体答题方法1.代入法解决词义辨析题。
把后面的意思代入原句,看句子是否通顺,前后文是否衔接得上。
2.词义辨析全凭知识积累,一半涉及课本中学过的句子。
3.人物分析题,要注意题干“体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注意答案事件涉及人物是否偷换?4.分析概括题其实就是翻译原句,差错往往是具体词语的翻译不对。
5.翻译题:说到底就是把文言文翻译成我们现在正常的表达。
先整句理解,字字落实,把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把一个字翻译成两个字);对于句子读起来拗口的,好像漏了什么的,要倒回我们正常表达的顺序,补上省略的内容;对于语言直译起来不通顺的,要考虑一下是否有活用,“活用”其实就是我们现代汉语该是“这么用”。
如:“帝览之,喜曰”直译:皇帝看了它(孟頫起草的文书),高兴地说。
如:“以字呼之而不名”直译:拿字称呼他却不名,肯定不通,“不名”是不用名来称呼他。
(古代,称上级长辈对下称“名”,下对上称“字”,平辈间也常互称“字”。
表尊重。
)如:“国中宝之”直译:(天竺)国内宝物它(孟頫的书法作品),肯定不通,“宝”只能做动词译:把……当宝物。
6.积累法的运用也很重要,熟悉一些文言文作品后,就会发现,其实在“浅易文言文”的要求下,我们不懂的词语主要就是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平时注意积累起来其实也不多。
高考语文主观题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总分值答题技巧总结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答案要点。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
〔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3〕要求“一字不差〞。
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2.诗歌鉴赏题【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根底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单独寂〕。
后局部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提醒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那么什么是答复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详细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怎么做高考语文主观题

怎么做高考语文主观题做高考语文的主观题要求我们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主观题】1. 【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诗歌鉴赏题】怎样读懂一首诗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

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主观题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试题。
掌握答题技巧更容易助你在考场上取得高分。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语文主观题的答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修辞的作用1、写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套用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文章的中心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的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记叙四要素的作用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描写手法的作用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解答一般方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解答一般方法1、把握文章基本思路,切分语段层次;准确把握、分析概括文章的观点;快速搜寻答题区间;组织表达语言,做到规范作答。
1)养成切层分层意识,能够把握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2)具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
3)答案利用顺序词或数字号列清思路要点2、把握观点类题目解答方法议论文的观点表述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1)文题即观点。
一般议论文的文题只是个“话题”,它的观点围绕着这一话题来展开,但有的话题往往就是作者的观点。
(2)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因为议论文必须要达到“观点明确”这一最起码要求,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议论文都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阅读这种文章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文章开头一内容。
(3)有的议论文观点的提出必须要通过几个分论点来表述,所以观点往往会在文章的最后提出,带有一定的总结性和归纳性。
(4)有的议论文因为话题范围较大,内容多,形式散,它的观点提出分散在文章的几个部位,而非集中在某一处。
这种的观点概括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与概括能力。
3、答案规范1)注意答案的组织顺序及角度示例:《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问题]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①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
②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要以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依据。
(③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逻辑渐进)[解析]该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也涉及行文思路的把握,还有探究能力。
参考答案要点三应是本文最主要的观点,中心观点。
而要点一和二主要是针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观点。
2)注意角度与完整性示例《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③“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主观答题方法与技巧

1、各个板块按计划时间答题,选择题当机立断,莫要在疑难处恋战超时,导致写不完作文,损失惨重!2、选择题千万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填涂!不要因为慌慌张张错填漏填!3、主观题看清题号再写答案,千万不要写错位置!导致两道题得0分!4、新题型肯定有令你陌生的新题型,不必慌神,冷静应对,题型变了,考点不会变,调动自己的复习储备,将新题目转换、拆解成我们熟悉的典型题型,解读考点,找准角度、方向,灵活作答。
知识梳理与重点把握前提:所有文本阅读,都要具备整体把握的意识:标题、写作对象;主要内容、观点;结构、思路;思想主旨、创作意图。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树立一种概念:“答案就在原文中”。
二、具备两种心态:1、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心无旁骛。
2、一定要认真仔细。
三、明确六个步骤: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解题。
(一)读——原文(整体把握,圈点勾画)。
整体把握论述对象(论题)、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结构、思路;写作背景与目的。
圈点勾画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概念。
②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③关联词(表明段间、句间逻辑关系的词)(因果、承接、并列、递进、转折、选择、条件、假设、主次……)。
④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
⑤论据与论证方法。
(与观点的对应)。
(二)审——题干、选项:划读题干关键处找方向。
题目要求、提示:正确还是不正确项?找正确项,可用排除法;找错误项,可运用重点突破法。
错因应注意“内容、对象方面”的“信息对应”、“程度差异”、“范围大小”与“逻辑错误”;(三)找——区间与差别(筛选信息):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找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对象、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2、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注意整体把握整段甚至整篇的内容。
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

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主观题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试题。
掌握答题技巧更容易助你在考场上取得高分。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语文主观题的答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修辞的作用1、写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套用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文章的中心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的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记叙四要素的作用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描写手法的作用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2022年高考语文主观题怎么复习有哪些技巧

2022年⾼考语⽂主观题怎么复习有哪些技巧在复习⾼考语⽂主观题的时候,要注意熟悉答题思路,积累答题要点,学会分析答案和解题⽅法,学习总结⽼师教授的技巧和思路并定期温习。
下⾯是2022年语⽂主观题的复习技巧,⼀起来看!语⽂主观题复习技巧1. 积累答题要点。
拿诗歌鉴赏举例,⽆外乎情感题,⼿法题,主旨题,意境题等⼏⼤类。
⽽通过⼤量的积累,可以总结出那些常见的诗歌情感,⼿法和意境。
我的习惯也是做这样的积累,⽐如把做题中见到的不同情感分哀情和乐情记录下来,遇见新的便往后添加,不断整理归纳。
这样,以后再见到⼀⾸新诗词时,对它的情感把握就有⼀个敏感度了,并且根据它总体的情感基调和⼀些意象的暗⽰⾃然⽽然会从⾃⼰积累的那些情感中搜寻,从⽽使所答的具体情感能更加准确全⾯。
2. 分析思考标准答案,学习答题语⾔。
在订正⼤题时,并不是只将答案⽤红笔抄上,⽽是在订正后要思考⾃⼰没有答出来的点答案是怎么想到的,在⽂中哪⼀处有它的依据,积累下来。
并且可以试着模仿答案的语⾔,不断将⾃⼰的答题语⾔修饰得更加精炼,更加靠近答案。
3. 学习总结⽼师教授的技巧和思路并定期复习(尤其是考前)。
⼀般⽼师都会给⼀下⼩说,散⽂,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如:⼩说围绕“情节,⼈物,主题,阅读体验,内容,结构,环境……”去答,诗歌常见⼿法及其好处等等。
这些要及时地复习。
语⽂主观题答题技巧1.直接提取信息。
⼤多数阅读试题会出⾃选⽂的某⼀处地⽅,其关键词基本涉及到具体的字词句,我们可以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准问题的出处。
答案⼀般在问题关键词前后的位置,可以在其上⽂和下⽂或是联系上下⽂进⾏搜索定位。
有些试题它要求...2.提取信息后概括。
摘取词语或压缩主⼲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3.提升内涵,升华情感。
如挖掘句⼦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回答问题要精炼,摘取原⽂则是关键.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法是紧扣关键词句,带着问题去读短⽂,可以快速地在原⽂中找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一、文言文(一)提高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的四种方法文言文阅读重在理解不在鉴赏,所以读懂是基本要求,题目设置也只是考核我们是否读懂。
1.背诵课文,增强语感。
(大声读书,既可调节大脑,锻炼自信,也可以有效提高语言类学习。
要求背诵篇目要边读边写。
)2.由易而难(从初中课文到高中课文,从课内到课外,参考书目《史记》或《古文观止》,既可训练文言文,又可增加作文材料积累),训练自己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史记》、《孟子》为难度标准。
3.熟悉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常见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
(按照提供的分册总结材料中重点内容进行复习。
)4.在实践中学,熟能生巧,多做一点练习。
基本知识点——习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具体答题方法1.代入法解决词义辨析题。
把后面的意思代入原句,看句子是否通顺,前后文是否衔接得上。
2.词义辨析全凭知识积累,一半涉及课本中学过的句子。
3.人物分析题,要注意题干“体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注意答案事件涉及人物是否偷换?4.分析概括题其实就是翻译原句,差错往往是具体词语的翻译不对。
5.翻译题:说到底就是把文言文翻译成我们现在正常的表达。
先整句理解,字字落实,把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把一个字翻译成两个字);对于句子读起来拗口的,好像漏了什么的,要倒回我们正常表达的顺序,补上省略的内容;对于语言直译起来不通顺的,要考虑一下是否有活用,“活用”其实就是我们现代汉语该是“这么用”。
如:“帝览之,喜曰”直译:皇帝看了它(孟頫起草的文书),高兴地说。
如:“以字呼之而不名”直译:拿字称呼他却不名,肯定不通,“不名”是不用名来称呼他。
(古代,称上级长辈对下称“名”,下对上称“字”,平辈间也常互称“字”。
表尊重。
)如:“国中宝之”直译:(天竺)国内宝物它(孟頫的书法作品),肯定不通,“宝”只能做动词译:把……当宝物。
6.积累法的运用也很重要,熟悉一些文言文作品后,就会发现,其实在“浅易文言文”的要求下,我们不懂的词语主要就是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平时注意积累起来其实也不多。
如:课——敦促、督促,劝——勉励,劝勉,得——能够、可以,按——审查、审理,遗——赠送,拜——任命、担任,趣——催促。
7.借助偏旁和并列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意思也是很有效的。
借助偏旁如:“示”旁的字都与祭祀、宗庙有关:祖——本义:祖庙,祛——祭神以求去祸除灾,祢——奉祀死父的宗庙。
这些字都是我们不了解的,但是都可以借此猜。
同样的:“之”跟行走有关,如“适”——往,到;“车”跟车辆运输有关,如“辇”、“舆”——人力车和马车;“日”跟太阳时间有关,如“莫”——黄昏;“贝”和钱财有关,如“赀”——罚款,“阝”在右边即“邑”,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在文言文中出现多为国家名地名……并列词语如:“朝廷克平交、广”中的“克平”,可以说是攻克平定,也可以直接翻译为“夺取”。
“诸县令佐依例”中的“佐依”都是“依照”的意思,就不是“辅佐依照”。
(三)翻译题答题评卷示例(05广州二模):德芳之后也。
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
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
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
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
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
有元掀兒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兒,既诬服。
孟頫疑其冤,留弗决。
逾月,掀兒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
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
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人以为知言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五十八》)13.文言文翻译评分基本原则:先给大意分,再踩点给分;只译一半不给分。
解题基本原则:整句理解,字字落实,句式、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特别注意。
(准确、通顺、文雅)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
(2分)(1)参考答案: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的身边,元世祖不听(他们的意见)。
“或”字1分;“近左右”如译靠近皇上身边的大臣,不给大意分。
【得分示例】①有的人说赵孟頫是宋朝留下的后代,不适宜使他接近皇上的身边,但皇帝没有听从。
(2分)②有的人说孟頫是宋室的后代,不宜让他做高官,元帝不听。
(1分)③有的人进谏说孟頫是宋皇室的后代,不应该重用他,元世祖不听从。
(1分)④传言孟頫是宋室的后人,不应该任用他,元世祖不听。
(0分)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3分)(2)参考答案: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
“陷”:陷害,1分;“纵”:即使,就算,1分;“陷全”:译为陷害全部人,不给大意分。
【得分示例】①若王虎臣前往,必定会陷害赵全,事实虽然赵全犯法,但人们不可能没有疑惑。
(2分)②让虎臣前往查案,一定会陷害全部有关的人,事实与现实相反,人们也不能不疑惑。
(1分)③派王虎臣前往,必定会隐瞒事实,控制事情真相,人们也不可能没有怀疑。
(0分)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3分)(3)参考答案:皇上十分喜欢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
“眷”:喜爱,爱护,照顾,眷顾,1分;译为“眷恋”、“眷念”“爱惜”、“器重”不给分。
“名”:译出动词,1分;光译为“名字”,不给分。
【得分示例】①元世祖对他有很深的眷恋,不叫他的名而是用他的字来称呼他。
(2分)②元世祖对孟頫非常宠爱,不叫他的官名,直接叫他的姓。
(1分)③皇帝对他评价甚高,以他的名字称呼而不用姓。
(0分)二、科普文(社科文有待增加相关内容)科普文阅读方法1.整篇阅读,划出主要内容,把握关键概念(中心对象)、发现重点句子(一般在段首或段末,一般可以借助提示语:“提出”“认为”“相信”等。
借助总结语:“总的来说”“由此可见”。
也要注意转折语:“但是”“却”“反而”。
),把握关键问题如:科研成果或发现是什么?研究进行到什么阶段?是理论结论还是实践成功?影响如何?2.阅读完毕马上凭把握的要点解题。
(有人提出先解最后一题,先加强对全文的把握,再解前两题。
)3.不能明确的,就要马上回到原文,找到对应的原句,就时间先后、范围大小、因果、彼此(对象)、已然未然(实现与否)、或然必然(偶然还是必然)、程度轻重之类的细节进行分辨判断。
就题目设计的思路,一般越和原句相近的一句越有问题。
4.题目顺序一般对应段落顺序,尤其是第一、二题。
5.注意绝对化的推断一般都是错的。
因为科普文是阐述科学发现和道理的,必须讲究科学。
我们的科学体系是依赖实验法为主的,准确的说是一种不完全的归纳推理。
所以,都要在规律、概念前,加上“一般来说”“在某某情况下、范围内”“到目前为止”“对于某某而言”在这类限定语。
6.看清题目要求。
注意一些特殊选项。
因为命题的局限,有时命题人会不知不觉地留下痕迹。
如:《与名师对话》中p419《茶马古道》第2题(答非所问)、p431《解读北京奥运会会徽》第1 题(转移话题)、p435《中国“现代书法”的新思考》第19题(观点正反不同)、p400《咖啡和茶》第2题(不对应)、p409《欧洲试验海下“风车”发电》第3题(绝对化、不对应)。
基本上每篇阅读都有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不看原文都可以答对,所以要特别注意。
当然,我们不是说不看原文就解题,而是强调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
(另一种方法:先看题目,然后边读文章边划出相应内容,再解题,可以试一下哪一种适合自己。
)三、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
小说戏剧由于篇幅所限,只可能是短篇或片断,而且小说也可视同叙事散文一样分析。
诗歌也是文学作品体裁之一,但古诗词另设,现代诗过去有题目,但因为其“多义歧解”性质而难以作为考题。
总的来说,主要分:叙事、写景、议论三大类)(一)鉴赏程序1.整篇把握,阅读细致度较高,划出文章中明确的观点、情感、形象特征。
(因为不管试题如何问,究其根底都是引向这些问题。
准确把握全文中心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
)整篇阅读要注意题目,看到题目时,稍微想下,这样的作品重点是什么,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还是叙事写人,借事说理?对于作品的最后一两段要细致阅读,一般观点、感情都会有所总结。
(因为高考考纲规定: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落脚点在此。
)2.明确答题范围,一般一道题目中往往含有解题范围、所提问题、答题要求等信息。
答什么和怎么答,命题人的思路早已在题目中写明了。
例如:2003年试题(《乡土情结》)的第20小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稍作分析就能明白:题目中的“第三段”就是解题范围,“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就是所提问题,“请概括说明”就是答题要求。
这个题要到第三段去找答案,答案是关于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的,而且,原文中的语句不能直接引用,需要概括。
3.按给分,估计答题要点,两分至少一个答题点,一般都应在两个要点以上。
以(点)宁多勿少,(字)宁简勿繁为原则。
答题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如主观客观、因果、并列。
答的字数太多也会影响卷面和评卷人的心情。
4.尽量用原文中的句子做答。
尤其是针对筛选题和含义题,一般都在原文找得到答案,尽量做对这两道题得到的分数也就是相当可观了。
5.明确鉴赏三个要素,保持完整。
内容(写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段、人称……)效果(怎么样?)6.大胆运用一些平时从考试评讲答案中学到的鉴赏用语。
7.保持一种积少成多的意识。
现代文阅读占的比例大,得分高,所以要争取任何一题,即使每小题得到一两分,总分也是可观的。
8.掌握一些答题的框架。
(详见下文)(二)主要答题框架:1作用(结构上、艺术上〈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内容上)作用:(问题可以有很多问法。
除了直接问作用外,还可以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这样写?)结构上的作用:a开头——开门见山、开宗明旨(直接揭示主旨)、统率、总起(领)全文、设置悬念(小说、记叙性散文)、为下文铺垫;b中间——承上(呼应照应前文)、承上启下(过渡)、启下(开启引出下文);c结尾——呼应前文、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卒章显志(最后才点明主旨)、总括全文。